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

合集下载

2,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2,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奴隶主依靠剥削收入,过着奢侈的生活。由于奴隶劳动所创造的比较充裕的剩余产品,有可能是社会上一部分人完全摆脱体力劳动,依靠剩余产品过活,专门从事监督生产管理国家以及进行科学、文化、艺术等活动。由于这时国家已经产生,科学、艺术等方面的活动也日益增多,这样又使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分离,最终形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这种分工对以后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
(一) 社会分工
社会分工是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方面,在氏族部门共同体和后来的家庭内部纯生理的自然分工基础上,随着共同体的扩大,人口的增长,特别是氏族之间交往的发展,这种分工的范围也扩大了。另一方面,不同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在相互接触时引起了产品的相互交换并使其产品变成了商品,这样就使具有不同生产条件的氏族从事活动的不同生产领域,逐渐变成社会生产过程中具有某种相互依赖关系的生产部门,出现超越一个经济单位的社会范围的生产分工,即社会分工由此开始产生。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所有
社会分工只是商品生产的前提条件,还不是商品生产的充分必要条件。如果仅有分工,并不能决定相互交换的产品必须采取商品形式,因而不能决定商品经济的存在。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归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它决定了从事不同产品生产的各个所有者都是具有各自经济利益的经济主体,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需要通过对等的原则相互交换产品。这样便必然表现为商品。这个决定性条件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伴随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不同的产品归属于不同的私有者,非所有者不能直接占有它,而所有者又有权支配它,这才使交换成为可能。商品交换,实质上是产品所有权的转移。由此可见,社会分工,使商品交换具有必要性;劳动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所有,才使商品交换成为现实。

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课件

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课件

偶然的商品交换
⑶第二次分工、私有制
商品生产 商品交换
商品和商品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就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从历史角度看,商品生产和商 品交换是同时产生吗?
提示: 不是,先有商品交换,再有商
品生产。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社会分工
私有制Leabharlann 使对商等品交换具有必然要性
前提条件
决定条件
• 三、商品经济 •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 • 第一个条件是存在社会分工。 • 第二个条件是社会分工者之间存在
• 2. 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 性和保守性经济
• 3. 自然经济是发展缓慢、规模有限、 对自然界依附性很强的经济
• 二、自然经济发展为商品经济
•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 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一。
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
⑴没有剩余产品、共同劳动
没有商品交换
⑵第一次分工、剩余产品
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
• 一、自然经济
• (一)自然经济的形成
• 自然经济是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 社会分工很不发展的社会中,为了 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及其家庭或本 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以自给 自足生产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 (二)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 1. 自然经济是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的经济
着各自独立的经济利益。
• (二)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 1. 商品经济是竞争性经济 • 2. 商品经济是开放性经济 • 3. 商品经济是具有自主性和平等
性的经济

马原 名词解释

马原 名词解释

1.资本的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2.自然经济:指的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或者本经济单位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三个特点3.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两个产生条件4.简单商品经济:建立在私有制和自身劳动的基础上的、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5.社会分工: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和行业。

6.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7.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8.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9.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10.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也称为有用劳动。

11.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12.劳动的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一般的抽象劳动。

13.价值的质的规定:回答的是价值的实体是什么。

14.价值的量的规定: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

1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指的是劳动力的正常性质,即劳动力在他被使用的专业中,必须具有在该专业占统治地位的平均的熟练程度、技巧和速度。

这种劳动力必须以通常的平均的紧张程度,以社会上通常的强度来耗费。

16.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

17.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从事的劳动。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自然经济是一种落后的经济形式。它既是社会生产力不发展的产 物,又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造成人类社会在相当长的时期 内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所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概念
私人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 人性质,是商品生产者按着自己的打算 和自己的利益进行的劳动。
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的 社会性质,是为生产他人或社会需要的 使用价值而进行的劳动。
二是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在地域资源的差异
及自然产品差异性基础上形成的分工,即自然 地域分工。这是由于各个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
所处的地域不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及其劳 动产品也不尽相同的结果。
自然分工产生的背景
1、需要的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
类的需要也表现为多样化的特征,大体 可分为三部分内容: 一是生存资料的需要; 二是享受资料的需要; 三是发展资料的需要。
自然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
自然经济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经济形式。 在原始社会的漫长时期中,人们只能以血缘关
系为纽带结成原始群体,按性别和年龄实行自 然分工。他们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由于生产 力极为低下,人们的劳动成果很少,只能用来 维护最低的生存需要,没有剩余产品。因而, 在原始群体内部只能平均分配食物和其他劳动 产品,以保证大家能共同生活下去,否则就会 削弱这个群体。
自然经济在历史上的地位
在原始社会就已形成的自然经济,不仅 在原始社会中占绝对统治地位,在奴隶 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也占据着统治地位, 成为社会经济运动的主要形式。
1.1.3 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自然济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的方式,主要特征是:
1、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2、自然经济是封闭型经济。 3、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 4、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5、自然经济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练习题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答案:D
练习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联系 和区别的论断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相对应 B.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对应 C.市场经济可以脱离商品经济而存在 D.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E.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商品经济发展 的程度决定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
商品经济所处的历史地位
社 会 自然经济 经 济 形 商品经济 态
产品经济
简单
商品经济

发达

商品经济 经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来考察,商 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 济两个发展阶段。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简单商品经济
简单商品经济是以个体劳动为基础,以手工 劳动为技术特征的商品经济。
1、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经济
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在自然经济条 件下,生产要素的全部或大部是在本经济单位内 生产的,并直接从本经济单位的总产品中得到补 偿,生产的目的是直接满足自身的需要。2、自然Fra bibliotek济是封闭型经济
自然经济是封闭型经济,它排斥生产过程的 分工与协作,小而全的生产方式造成人与人之间 的经济联系异常薄弱,“鸡鸣之声相闻,老死不 相往来”,生产被封闭在一个个零散的家庭或经 济单位里。
商品经济则是扩大再生产型经济,商品生产 者为追求更多的价值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必然不断增加投入,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 从而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物质财富日益增 多。
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存在矛盾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人们交换其活动的关系来看,经历着一个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

从自然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以及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一)自然经济形态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在自然经济中,生产者的直接目的是为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如原始氏族、奴隶主、封建主庄园)的消费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

自然经济自产生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它存在于整个原始社会历史时期。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虽然已出现了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仍处于从属地位,而占统治地位的仍是自然经济。

在封建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迅速发展,自然经济逐渐地土崩瓦解,并最后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所代替。

自然经济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以自然分工为基础。

在自然经济中,生产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生产者之间的社会联系异常薄弱,甚至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在自然经济形式下,每个生产者或经济单位(家长制的农民家庭,原始村社,封建领地),利用自身的条件,几乎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

这种排斥社会分工的“小而全”的经济形式,使生产力被封闭在一个个零散的独立的家庭或经济单位。

他们虽然也有分工,但都是家庭成员或经济单位成员之间内部的劳动分工。

中国封建社会的“男耕女织”就是这种分工的真实写照。

第二,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前提。

自然经济不仅阻碍了社会分工的发展,也阻碍了产业体系的完善。

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以农业生产部门占绝对优势,然后才是手工业部门,而其他部门都是这两个部门的补充。

即使在农业部门和手工业部门之间,手工业部门也仅仅是农业部门的补充形式。

因为,农业劳动受自然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生产者在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从事手工劳动为主的各种副业。

这种农业和手工业在家庭这一经济单位内部有机结合的基本形式,为自然经济的存在提供了前提条件。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答案----37741688-715f-11ec-84d6-7cb59b590d7d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1.解释以下概念:自然分工:人们在劳动中按性别、年龄进行的分工。

出现于原始社会,是人类分工的起点。

如成年男子从事捕猎等劳动,妇女从事采集和原始种植等劳动,老年人指导生产,小孩帮助妇女劳动。

在近代农业和手工业中,也存在自然分工。

是与社会分工相对应的一对范畴。

这种最简单的分工形式,发挥个人的身体特长,使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

它在近代一些农民和手工业者家庭中依然存在。

自然分工不能在更大范围内和多样化的劳动中实行,因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失去意义。

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指从事各种劳动的人的社会分工、独立性和专业化。

社会分工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

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交换,就没有市场经济。

社会分工的好处是让那些擅长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的人,这大大缩短了平均社会劳动时间。

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只有能够提供优质高效的劳动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高利润和高价值。

最深刻的意义来自社会分工。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提出,这三种社会分化发生在东部大陆原始社会晚期,即游牧部落与其他野蛮人分离;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商人阶层的出现。

自然经济:它是一种基于极低生产力和自然分工的经济形式,生产只是为了满足工人和劳动单位的生存需要。

它也被称为自给自足经济。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私人劳动: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根据自己的私人利益和要求进行的,其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社会劳动:是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提供给社会的,构成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其劳动具有社会性质。

2.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第一,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第二,自然经济是封闭经济。

第三,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

第四,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商品与商品经济

商品与商品经济

一、商品与商品经济1.社会的基本经济形式: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自然经济: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以自给自足为基本特征,以家庭生产为基础,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总和.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分工的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生产和出卖商品的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需要.其从未处于支配地位发达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市场机制在全社会内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是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在的两种基本经济形式.未来的基本经济形式是产品经济.思考题: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有何关系?经济类型(形式)经济运行体制、配置资源的经济方式思考题: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如何?经济制度: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规定着这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是区别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经济制度反映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经济体制:一定社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属于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经济体制反映社会经济采用的资源配置方式。

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受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可实行类似的经济体制,相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实行不同的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的主要模式:美国的消费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市场机制发挥主要的调节作用);法国、日本的行政管理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的调节干预相结合);德国、北欧国家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自由竞争与国家调节相结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经济常识(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学)

经济常识(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学)

1.迄今为止,人类社会一共存在两种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商品经济。

常考二者之间的区分标准。

(1)自然经济:自给自足。

在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大家习惯于男耕女织,生产的东西是自己吃自己用,这种模式就是自给自足,经济模式是自然经济。

后来,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有了剩余产品,人们就拿着剩余产品与别人进行交换,就逐渐产生了商品经济。

(2)假如:王某的副业是生产假奶粉,其生产假奶粉目的不是自己喝,而是为了交换赚钱,即商品经济。

(3)区分标准:是否用于交换,即生产目的,若是自给自足,属于自然经济;若是用来交换,属于商品经济。

(4)表述:人类社会只会经历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这两种形态(错误),原因:马克思强调,人类社会还会经历共产主义社会,即想要什么国家提供什么,买东西不需要花钱交换,是国家无偿提供,即产品经济。

故若是表述为“迄今为止,只存在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这两种形态”,正确;若是强调“人类社会”,则表述错误。

2.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1)社会分工:比如社会上有些人专门从事种植业,有些人专门从事畜牧业,有人专门从事手工业,各种劳动专业化、具体化。

就是社会分工。

考点:基础/前提,列宁说“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基础和前提”。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比如张某拿着锄头锄地,锄头属于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指在生产过程中用到的资源和工具,锄头属于工具,土地属于资源。

3.商品(常考):满足两个条件。

(1)必须是劳动产品:必须是人们劳动产生。

(2)必须用于交换。

(3)例子:①自然界呼吸的空气不是商品。

因为空气不是人类制造出来的,而是与生俱来的;同时呼吸也不需要交费。

②空气罐头是商品。

比如把新鲜空气装到罐头瓶子里去超市售卖,其属于商品。

因为搜集新鲜空气过程中付出了人类劳动;而且空气罐头在超市商场售卖,需要花钱交换,两个条件均符合,属于商品。

③农民伯伯种的黄瓜不一定是商品。

如果农民伯伯种的黄瓜是自己吃、自己用,自给自足的黄瓜则不是商品;如果进行售卖,经过交换,这则成为商品。

第1节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第1节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三)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四,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 为特征的经济。在自然经济条件 下,生产者为获得供自己消费的 使用价值而生产,即使是奴隶主、 封建主对剩余劳动的榨取也要受 到剩余劳动实物形式的限制,生 产基本上是在简单再生产的水平 上维持的,即使生产规模有所扩 大,也是异常缓慢地进行的。
2015-2-2
16
二、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ຫໍສະໝຸດ (二)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社会分工造成了不同的物质资料生产者之间发生经济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
造成了物质资料生产者之间经济利益的差别性,使商 品经济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必然形式。
联系的必要性,成为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
2015-2-2 7

一、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

(三)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三,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在自然经济条件下,
生产的闭塞性造成了生产者的孤陋寡闻、因循守旧、
易于满足和不思进取,必然阻碍和影响先进技术的传
播、应用和发展,使社会经济长期处于缓慢发展甚至 停滞状态。
2015-2-2
8
一、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

2015-2-2
17
二、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商品经济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具有与自然经济不 同的特征:
第一,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在商品经济条件 下,生产要素和消费资料的全部或大部都要通过市场 交换来获得,商品生产者以追求价值为目的,并通过 市场交换来实现。

2015-2-2
2015-2-2 20
二、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第四,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
产为特征。商品生产者为获 得更多的价值实现和在竞争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由于各个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所处的地域不同,劳动 对象、劳动资料及其劳动产品也不尽相同的结果。
▪ 自然分工是分工发展的第一阶段。
❖自然分工产生的背景
1.需要的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的需 要也表现为多样化的特征,大体可分为三部 分内容:
▪ 一是生存资料的需要; ▪ 二是享受资料的需要; ▪ 三是发展资料的需要。
社会分工是超越一个经济单位的社会范围的生产 分工,包括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工业等部门的一般分 工以及把这些大的部门再分为重工业、轻工业、种植 业、畜牧业等产业或行业的特殊分工。
❖ 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三次大分工(原始社会末到奴隶社
会初完成)
•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和农业相分离
•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手工业相分离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概念
私人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 人性质,是商品生产者按着自己的打算 和自己的利益进行的劳动。
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 会性质,是为生产他人或社会需要的使 用价值而进行的劳动。
商品交换过程的完成意味着私人劳动转 化为社会劳动。
第二节 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一、 社会分工 ❖ 社会分工的概念
2.需要的多样化的满足与劳动分工
需要的多样化是个人无法靠自己的独立活动来 满足的,必须借助于他人的劳动和产品,于是 便产生了分工。
分工也可称为劳动分工,是指各种社会劳动的 划分和独立化,包括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以及 企业或单位内部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工种 间的个别分工。这些不同形式的分工,是不同 历史发展阶段上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一,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 第二,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第三,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 第四,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作用的制约因素
a.市场信息的真实性 要求:价格真实、买卖意愿真实、成本真实、质量和服务真实等 原因:定价不准确、反馈不及时、交易双方议价能力不平等等
b.市场信息的充分性 获取定价信息足够多,判断价格变动信息足够全
c.市场活动的竞争性 市场竞争要求:自由竞争、平等竞争、适度竞争(没有垄断等) 当出现垄断时,需要反垄断立法和必要的政府干预,否则价值规律调节
行为较保守。
商品经济 概念: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
产生条件
a.社会分工的发展。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各种不同的生产环节、 行业和部门,产生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的需要。
b.生产资料属于彼此独立的、不同的所有者,或者同一所有者的生产 资料,委托不同的人占有和使用。
作用
a.突破自然经济的界限,广泛调动社会资源进行社会生产。 b.生产者独立自主经营,具有独立经济利益,具有内在动力。 c.以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进行商品交换,促进平等。 d.促进生产者竞争,提高生产效率,重视对社会需要的满足。
鼓励其通过科技创新来获取更大利益;b.强化市场经济参与者的自律意 识,迫使其审慎决策,谨慎行事,遵从市场规则和法律规范,改善经营 管理,以规避风险。
第二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二、价值规律作用的制约因素与范围
一、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
概念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指通过价值的决定调节商品生产和交换,
作用无法发挥。
价值规律发挥调节作用的范围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规律,主要局限于商品生产和交换领域
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领域外,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有限,调节效果 有时甚至适得其反。 a.自然资源开发、土地规划和利用等,超出商品生产者个体范围,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个人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个人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个人理解马克思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以这三种宏观经济运行形势为基础,分别形成: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人的依赖性社会即自然经济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即商品经济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即产品经济社会。

首先来谈何为人的依赖性社会(自然经济社会)原始社会属于典型的人的依赖性社会。

这是由于在原始社会时期,当每一次狩猎结束后,猎物的肉往往一顿是吃不完的。

在当时没有食盐来腌制,也没有冰箱、冷库用来储存。

于是人会主动的将肉分给他人,以期盼下次能够从他人那获得同等份的肉。

通过这样的行为举动,人和人之间互相依赖互相联系,人才得以生存下来。

中国古代有一句话:人,力不如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人的大多数身体机能都要逊色于自然界的动物,却能通过自身与他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得以生存至今。

人究竟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所有的动物几乎生下来就能独立生存。

例如羊,生下来就能凭一己之力学会站立,过不了多久便开始学习奔跑。

其他的还包括猫、狗等等等。

反观人,则完全相反。

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即是指人在三岁前都无法做到脱离父母独自生存。

从这点上来看,人类确实要落后于动物,但人却是自然界唯一能做到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种。

马克思说过,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人通过彼此之间的依存依赖关系,通过各种各样的物质生产活动,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形成人类社会,从而脱离于动物界、区别于动物。

因为我们每个人是没有办法独立生存的,所以我们会选择群居,会不断的发展生产力,形成各种各样的生产关系,也正是因为人的这种特性,使人类处于“进步”状态。

其次来谈何为物的依赖性社会(商品经济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将物的依赖性社会(商品经济社会)定义为资本主义社会,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上也属于这一范畴之内。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一、引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活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经济活动最初是建立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从而形成了自然经济。

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渐出现,商品经济逐渐兴起。

本文将探讨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二、自然经济的特征自然经济是指人们依靠自然资源直接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形式。

在自然经济中,人们主要通过进行狩猎、采集、农耕等活动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衣物和住所。

生产和消费是密不可分的,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

自然经济具有以下特征:1.依赖性强:自然经济直接依赖于自然资源,生产活动完全依赖于自然条件和环境。

2.自给自足:生产者基本上只生产自己生活所需的东西,生产和消费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完成。

3.缺乏交换:商品交换在自然经济中并不普遍,人们更多地通过礼物、互助等方式满足需求。

三、商品经济的特征商品经济是指人们通过生产商品并进行交换来获取生存资料的经济形式。

在商品经济中,生产和消费被分离开来,生产者通过出售商品获取货币,再用货币来购买所需的生活资料。

商品经济的特征包括:1.生产目的性强:生产者为了获利而生产商品,生产活动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2.专业化分工:社会分工程度增加,人们专门从事某种生产活动,形成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3.货币交换:商品的交换通过货币来实现,货币成为价值的衡量尺度和流通工具。

四、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与区别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在经济生活中各有特点,它们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和区别:1.联系:–都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经济活动。

–都是通过生产和消费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都是以资源的利用为基础,可以相互转化。

2.区别:–自然经济依赖于自然资源,而商品经济强调商品生产和流通。

–自然经济主要以实物交换为主,而商品经济则是通过货币交换。

–自然经济中生产和消费在同一时间和地点进行,而商品经济则分开生产和消费。

总的来说,自然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基础和前提,而商品经济则是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产物。

商品经济定义 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对称,是商品的生产、交换

商品经济定义 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对称,是商品的生产、交换

商品经济定义
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对称,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即为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最早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并进一步扩大,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出现了商品经济的重要媒介——商人。

当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品之间的交换主要由市场调配时,这种社会化,由市场进行资源调配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产生商品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偶然的交换;当发生了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时,商品交换逐渐扩大;后来发生了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从而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商品生产的产生使商品交换经常化,进而产生了货币,出现了商品经济。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缝隙中生长
的;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才取代自然经济,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商品经济。

封建经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一)

封建经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一)

封建经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一)《中国经济史研究》最近发表了几篇文章,开展对封建经济与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关系问题的讨论。

本文拟对封建经济与自然经济的联系,封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在封建经济中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关系,市镇与封建经济的关系等几个问题,结合经济史的研究成果,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参加这一讨论。

需要事先说明的是,根据生产条件的来源和产品的去路来判断生产单位是否属于自然经济或商品经济范畴的办法,是可行的,但不能拘泥一端。

只看生产条件的来源,说通过商品货币交换关系才能进行再生产的经济单位不是自然经济的,那末,购买原材料和生产工具的生产单位把产品留作自用的该怎么算?只看产品的去路,说生产品只用来满足本单位需要的不是商品经济的,那末,购买原材料和生产工具才能进行生产的单位该怎么算?所以,必须既要看到生产条件的来源,也要看到产品的去路,而且,不光看到生产、生产单位,还要看到消费和消费单位。

换句话说,从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进行生产,进行分配,到满足消费的需要,这一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在我们的考察范围以内,凡是通过商品货币交换关系的活动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凡是不通过的,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

在考察各个环节之后,再作总的概括,也许可以减少一点片面性和简单化。

一许多著作都拿男耕女织的小农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体论证封建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紧密联系,这并非毫无道理。

因为这类小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础,如果它具有自然经济的性格,封建经济也就必然与自然经济发生紧密的联系了。

且不说那些论证是否确切,只就它们大多强调小农经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本身的特点,相对忽视它同封建生产方式和剥削方式的特点的联系而言,是失于片面,需要作些补充的。

封建社会里的小农,包括自耕农在内,这里暂时撇开它不谈。

只谈没有土地,租种土地所有者土地,利用自己一家人的劳动力,进行独立经营的小农。

这类小农包括交纳各种形态地租的直接生产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2010——2011学年上学期秦汉社会经济史期末论文历史与行政学院08人文教育班 杨振铎秦汉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互补关系摘要:一提及秦汉时期的经济模式,都会想到自然经济,经常会忽视商品经济在秦汉时期的历史作用。

本文认为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互补和矛盾中运行发展的,并就两者的互补方面做进一步的介绍和讨论。

关键词:秦汉、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互补自然经济的概念,世界各国自然经济的模式不同,因而人们对它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和表述。

笔者一般认为: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秦汉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互补关系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本质特征是自给性的生产。

至于商品经济,通常认为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等工程。

秦汉时期,既然存在占优势地位的自然经济,也有相对发达的商品经济。

那么,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我们认为:在秦汉时期的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是在互补与矛盾过程中运行的,二者的关系是互补与矛盾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仅对两者之间的互补关系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讨论。

秦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互补,可以从不同角度得到验证:首先,自然经济的发展与延续以商品经济的存在为条件。

我们通常说的封建自然经济,主要是就小农而言的,它的本质特征是自给性生产。

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封建生产方式的基础。

而小农进行再生产必须以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为依托。

因为对他们来说,若要进行生产,除了拥有一定的土地外,还得有生产工具,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因为小农的生产条件不同,经济状况和生活消费水平也会有所区别。

当时小农向市场提供的产品,从文献和简牍的记载来看,主要是农副产品。

小农为了维持一家最低限度的基本生活,他们一方面要进行自给性生产,以直接取得生活、生产资料。

一方面又要将剩余产品、甚至进行某些商品性生产,以便与手工业者和其他农民进行交换,从而换取自己不能生产的生活、生产资料,抑或换取货币交纳赋税。

不论购进商品,或是将自己的部分产品出售,都不能离开市场,不能离开商品经济这个平台。

还有,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些经济现象,如雇佣、借贷,小农家庭的商品性生产或多种经营等,事实上都有益于小农。

特别是后者,对小农经济是尤为重要的支持。

所以秦汉小农经济要以商品交换作为必要补充,它们的存在与发展,要以商品经济的存在与发展为条件。

也就是说,自然经济以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为依托。

其次,秦汉商品经济发展是在自然经济的社会环境下演进的。

中国和西欧不同,西欧封建时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或前提是海外贸易和独立手工业者在城市中的集中,而中国古代却有它的特殊性。

从秦汉开始,对外贸易虽有发展,然其进口商品主要是奢侈品和稀缺物资,如玻璃、香料等,这些在流通中所占的比重很少,对大众的商品经济影响甚微,这部分经济在今天像是奢侈品市场,仅是市场的一部分反映,说明市场总体的大小,而不能代表大部分的购买力。

从整体来看,秦汉时期国内的商品经济是比较发达的。

商人为数众多,商业资本也较为雄厚。

如《汉书?食货志》说:西汉前期的富商大贾们“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后汉书?仲长统》说:“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

两汉商人的家资,达“数千金”、几“千万”的人很多。

说商品经济以自然经济存在为前提,或者说它在自然经济环境下获得持续的发展。

这主要是因为:秦汉的商品购买者,包括官僚地主、农民、手工业主等,他们的绝大多数都是自然经济的主体;这些商品购买者的资金也是来源于自然经济下的“原始积累”;同时市场上的商品结构,主要是农副产品、地方特产和小手工业者的产品,尽管有部分官营手工业产品和国际贸易中的外来品,但主体上依然是自然经济下的产品。

所以,我们说秦汉时期的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发展的。

此外,秦汉国家机器的运行亦有赖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这是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来说的。

赋税是封建国家的经济支柱。

秦汉赋税的条目有田租、算赋、口赋、更赋、关税、贳贷税、工税、酒税、山泽税、赀产税等,其中工商税的种类甚多,而且主要是征收货币。

总收入相当可观。

据桓谭《新论》说:“汉宣以来,百姓赋敛,一岁为四十万万,吏俸用其半,余二十万万,藏于都内为禁钱。

……”。

《汉书?王嘉传》说:“孝元皇帝,奉承大业,温恭少欲。

都内钱四十万万,水衡钱二十五万万,少府钱十八万万。

”从这些记载来看,汉代国家一年的赋税收入总额通常在四十万万至六十万万钱左右。

当时,国家的庞大财政支出,最主要项目是官俸和军费这两个大头。

这些财政的支出,对各级大小官吏来说,他们拿了俸禄,当然要进入市场购买商品:他们或“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或“买田宅奴婢”、“兴美田以利子弟宾客”;或市买各种文采、绮绣、犀角、象牙、珠玉、玳瑁等高档商品,过着奢侈的生活。

如王符所说:“今京师贵戚,衣服饮食,车舆庐第,奢过王制,固亦甚矣。

且其徒御仆妾,皆服文组彩牒,锦绣绮纨,葛子升越,篱中女布。

犀象珠玉,虎魄玳瑁,石山隐饰,金银错镂,穷极丽靡,转相夸咤”。

这说明贵族、官僚需要仰赖市场。

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因为赋税繁重,导致广大的底层人民的实际购买力长期处于一个很低的范围内。

可以看看当时普通民众承担的几种主要税赋:①田租:田租率,自景帝后,以“三十税一”为常,按“田亩产量计征”。

刍、稿税,据《二年律令·田律》:“顷入刍三石,”“稿二石”;②:丁口税即人头税。

汉代根据纳税人的年龄不同,分为算赋和口钱。

《汉旧仪》载:从7岁至14岁,每人每年交23钱;算赋从15岁至56岁,每人每年交120钱。

又据《汉书·昭帝纪>注引如淳曰:当时还有更赋,即“戍边三日”的代役钱,这实际上后来也成为按丁口征收的一种固定赋目,丁男每人每年交300钱。

这各种赋敛,皆以人身为本,其征课量是很重的。

《汉书。

王嘉传》说:“孝元皇帝。

奉承大业,温恭少欲。

都内钱四十万万,水衔钱二十五万万,少府钱十八万万。

”以上引文中的“百姓赋敛,一岁为四十万万”,或“都内钱四十万万”,当是郡国扣除地方财政支出后,上交中央政府的赋额,不是向编户齐民实际征收赋敛的全部。

当时直接向农民征收的赋敛应较四十万万为多。

这里仍从平帝元始二年的户口统计,可以得到说明。

当时全国有12,233,062户。

人口为59,594,978。

平均每户4.87人,若“五口之家”,二大人三小孩计算,又“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假设每户1人需交纳更赋钱,则岁收赋额为,口钱:3/5×59,594,978×23=822,410,696钱;算赋:2/5×59,594,978×120=2,860,558,944钱;更赋:1/5×59,594,978×300:3,575,698,680钱。

这三项赋目相加的总数是7,285,668,320钱。

这72亿余的丁口税。

虽然包括了地主、官僚等富人阶层交纳的在内,但主要是由占全国人口80%以上、或90%的小农负担的;③赀产税又称“訾算”或“赀赋”。

《盐铁论·未通篇》说:“往者,军阵数起,用度不足,以赀征赋,常取给见民”。

服虔注《汉书·景帝纪》曰:“赀万钱,算百二十七也。

”这种征自民户的赀赋(赀产税),税率为万钱一算。

汉代小农的赀产,各户千差万别。

平均家赀不好估算。

《史记·文帝纪》说:“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

“一金”值万钱,十金即十万。

小农有10万家赀的人不多,一般是在10万以下。

如成帝鸿嘉四年(17年),大灾,令关东“民赀不满三万,勿出租赋”。

平帝元始二年(2年)“天下民訾不满二万及被灾之郡不满十万,勿租赋”。

假设西汉后期的平帝时,占人口总数80%的小农,其家赀平均为三万钱,则国家一年对小农的赀产税收入为:12,233,062(户)×3(万)×120(钱)×80%,=3,503,121,856钱,即35亿多钱。

可见,小农对国家的此项支付也是相当可观的。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普通民众的税赋负担很重,这样的情况下,商品经济在整个社会的广度和深度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所以正是这部分很强大的以官僚地主为代表的“上层”购买力,大幅度的带动“内需”,拉动国内的商品贸易的繁荣。

更值得注意的是,当国家财政困难,赋税不足以支付国用时,为解决军费问题,汉武帝在桑弘羊等人的策划下,政府还实行以营利为目的的官营工商业,出台了盐铁官营、榷酤等措施。

把几项重要的手工业生产与销售,收归国家垄断经营,使国家成为市场最大的商业主体,甚至是“国家资本”的雏形。

所有这些,均反映了商品经济在秦汉地主政权中所处的经济地位以及和自然经济的互补作用。

参考文献:①《秦汉商品经济研究》,黄今言,人民出版社 2005年03月出版②《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研究》,郭庠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③《资本论》,马克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④《史记》,司马迁,简体字1999年版⑤《汉书详节》,(汉)班固原着 (宋)吕祖谦编纂戴扬本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⑥《三国志》,陈寿,中华书局2005年02月出版⑦《三国食货志》,陶元珍,1989 台湾商务印书馆⑧《中国全史?秦汉经济史》,史仲文(主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