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一章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答案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解释下列名词1所有制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
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
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2 所有权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②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③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3 产权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
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⑶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
4产权制度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5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
二是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竞争与合作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一篇与第二篇课后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一篇与第二篇课后题答案第一篇:商品经济与劳动价值论1. 什么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商品经济是指一个社会中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所组成的经济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点:•商品是一种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物品。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价值则是指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以货币形式来表现,并且具有交换的可能性。
通过交换,人们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商品。
•商品经济中的生产、流通和消费都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
不同的经济主体通过各自的生产活动、市场交换和消费行为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2. 商品的价值是如何形成的?价值由哪些因素决定?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所决定的,具体来说,是由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以普通劳动强度和普通工作能力进行生产所需要的时间。
价值的形成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的,当不同的商品在市场上交换时,它们的价值尺度就产生了。
通过商品交换,不同的商品之间产生了比例关系,相对价值就得以形成。
除了劳动时间以外,价值还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劳动生产率也会提高。
在相同的劳动时间下,可以生产更多的商品,从而降低商品的价值。
•需求和供给关系。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那么这种商品的价值就会上升。
反之亦然。
•自然条件。
某些商品的价值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比如它们的稀缺性或者是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3. 什么是劳动力?劳动力价值如何形成?劳动力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商品,它是劳动者用来向资本家出售自己劳动能力的商品。
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方面。
使用价值是指劳动力能够用来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价值则是指劳动力所包含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价值的形成与其他商品的价值形成是相似的,也是由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不同的是,劳动力价值的形成还受到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劳动力供给越多,劳动力的价值就会下降;劳动力需求越大,劳动力的价值就会上升。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整理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1、名词解释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
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
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
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
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
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1、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习题详解(第1章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一篇商品经济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自然分工答:自然分工是分工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自然分工首先是反映人们按性别和年龄的差别,在纯生理的基础上产生的劳动分工。
自然分工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在地域资源的差异性从而自然产品差异性基础上形成的分工,即自然地域分工。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分工逐渐确定和巩固下来,例如成年男子专门从事打猎、捕鱼和制作工具,妇女专门采集果实和管理家务,老人和孩子从事辅助性劳动,等等。
这种简单的分工形式的出现,使劳动生产率获得某种程度的提高,但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还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实行更广泛的、多样化的分工,因而不利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2.社会分工答:社会分工是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一方面,在氏族部落共同体和后来的家庭内部纯生理的自然分工基础上,随着共同体的扩大,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各氏族之间交往的发展,这种分工的范围也扩大了。
另一方面,不同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在相互接触时引起了产品的相互交换并使其产品变成了商品,这样就使具有不同生产条件的氏族从事活动的不同生产领域,逐渐变成社会生产过程中具有某些相互依赖关系的生产部门,出现超越一个经济单位的社会范围的生产分工,即社会分工便由此开始产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畜牧业和农业逐渐分离,有的部落以农业为主,有的部落以畜牧业为主,于是形成了畜牧业和农业相分离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一篇与第二篇课后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课后题答案导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狭义上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再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过程中的经济关系。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1他解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严谨的科学性2同时,它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3.对经济规律客观性的认识:1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经济发展趋势上呈现出必然性;2它自身不能说明自身,而应该从对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中得到发现和证明;3它还表现为经济规律具有重复性、普遍性和强制性4.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运用的根本方法;2科学抽象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运用的重要方法;3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是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紧密相关的辩证思维方法4马克思对数学方法和定量分析也非常重视。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1.解释概念: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使用价值:物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3价值: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
4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5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6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如何理解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2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时,形成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是一种实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
政治经济学第一、二章答案
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5;CDDBC;6—10:BDDAA二、多项选择题1—5;BC;BD;ABCD;ABDE;ABDE;三、辨析题1.政治经济学是既研究经济又研究政治的学科。
答:蒙克莱田在《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中首次提出政治经济学概念时,它主要是想说明政治经济学学科不同于古希腊社会色诺芬的经济学是研究家庭管理问题的学问,而是研究国家范围或社会范围内经济问题现象的意思,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政治经济学”理解为“政治学+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现代经济科学的学科,它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的一条分支。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学说,目的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它既不同于主流经济学又不同于传统的政治学。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因而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答: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需要相对应的什么生产关系,适合的生产关系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时,就能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超前或滞后于生产力水平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甚至导致生产力被破坏或暂时的倒退。
变革生产关系不一定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只有符合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的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四、回答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理论贡献?答(1)研究对象:指出是研究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重点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关系产生、发展及其历史趋势的科学。
(2)理论贡献:a.首次明确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阶级社会表现为阶级关系。
b.首创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c.建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学说。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答: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本质上就是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在存在对立阶级的情形下,政治经济学的客观内容就是表现为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导论1、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答: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的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供服务。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生产关系式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中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的也要研究生产力。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社会发展阶段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采用哲学思维法,比如科学抽象法,先从预提到抽象的研究过程,总结出最基本的经济规律,然后是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去解释现实经济中的现象。
但也常常采用数学分析法。
2、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哪些意义?答: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学习政治经济学,能使我们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奠定理论基础。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正确制定和执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和政策,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关经济理论和经济规律,是正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正确理解政策和自觉执行政策的客观需要。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20201030072458)
上编始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P11)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即社会的生产方式,不仅包括社会生产力,而且包括社会生产关系。
2、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3、什么叫经济规律?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与自然规律相比较,经济规律有何特征?经济规律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条件的产物。
一,经济规律都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随其不断地发展、变化。
- 1 -二,人们不能自由的选择经济条件,也就不能随意的穿凿、改造和消灭经济规律。
三,经济规律带有强制性,违反它将会受到惩罚。
四,经济规律是客观的,并不代表人们在经济规律前是无能为力的。
经济规律的特征:一,大多数经济规律不是长久不变的;二,在阶级社会中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具有阶级背景;三,经济规律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使人们所进行的经济活动的规律,是人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的规律。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P42)1、什么叫价值?怎样理解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价值是商品- 2 -所特有的属性。
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类劳动才表现为价值,所以,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
2、劳动二重性学说★商品的二重属性指的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从一方面看,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胜利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
从另一方面看,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意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在经济学说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这一学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称之为“理解政治经济学全部问题的枢纽”。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7.试分析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包含的方法意义。其中可以分 析出哪些方法? 答:马克思经济学的“元方法”:唯物辩证法,这个方法原本存在于“阴阳辩证法”之 中。其中可以分析出逻辑思维方法:(1)逻辑起点。(2)研究环节,即从现实具体到 抽象。(3)叙述环节,即从抽象到思维具体。(4)逻辑与历史统一。
《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原理)2014 年 8 月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 课后习题详解 Nhomakorabea第一章 导论
关键词(名词解释) 经济学:研究经济的学问,意思是家庭、家族、财产权,本意为家族管理或是政府的管 理。 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而 形成发展的。 马克思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重要内容,又是马克思主义 哲学思想的具体运用,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物质生产中人和物相结合的方式,即生产要素相结合的方式。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学方法体系:经济学方法是由哲学基础、逻辑形式和分析工具组成的一个完整有机 体系。 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一个理论体系的起始范畴。 科学抽象法:科学抽象法是研究经济现象不可缺少的方法,它能更深刻、更正确、更全 面地反映经济现象的本质。 逻辑与历史统一:逻辑的方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所采用的思维推理法,历史方法 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它的历史发展的实际进程来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过 程。逻辑的进程与历史的进程基本上是一致的。 抽象到具体:“科学抽象法”的叙述方法环节。即把研究结果叙述出来,叙述过程就是 理论创建的过程,载体就是理论论文或者著作。“具体”是指理论具体,是经过了科学 思维后现实具体的概念化理性形式。 分析工具:分析工具是达成逻辑思维结果的具体手段,是“有形”的方法。分析工具有 数学、数据统计、计量模型、图形、图表、案例等。
政治经济学1-4章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1-4章参考答案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第一章一、辨析题1.答:该命题正确。
因为:劳动对象是指接受人们劳动加工的对象。
它包括两类:一是自然界提供给人类的自然物;二是经过人们劳动加工的劳动产品。
后者称为原料。
可见一切原料都是劳动对象,但劳动对象并非都是原料。
2.答:该命题错误。
因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不仅仅是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结成的相互关系,而是指建立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基础上的生产关系体系。
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发生的生产关系和他们之间的联系。
二、简答题1.答:(1)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是人类利用劳动资料,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改变劳动对象,以满足自身生产和生活需要的过程。
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2.答:(1)生产力,即社会生产力,也称物质生产能力,即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它反映人同自然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种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关系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
表现在: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状况。
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但是,生产关系在一定条件下会积极地反作用于生产力。
表现在:适合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不适合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则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3)经济基础,指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经济制度,由这一阶段上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方面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
上层建筑,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哲学、宗教、道德、艺术等方面的观点和思想体系。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也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上编始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P11)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即社会的生产方式,不仅包括社会生产力,而且包括社会生产关系。
2、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3、什么叫经济规律?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与自然规律相比较,经济规律有何特征?经济规律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条件的产物。
一,经济规律都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随其不断地发展、变化。
-1-1/ 42二,人们不能自由的选择经济条件,也就不能随意的穿凿、改造和消灭经济规律。
三,经济规律带有强制性,违反它将会受到惩罚。
四,经济规律是客观的,并不代表人们在经济规律前是无能为力的。
经济规律的特征:一,大多数经济规律不是长久不变的;二,在阶级社会中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具有阶级背景;三,经济规律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使人们所进行的经济活动的规律,是人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的规律。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P42) 1、什么叫价值?怎样理解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价值是商品-2----------------------------------------------------------------最新资料推荐------------------------------------------------------ 所特有的属性。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导论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1、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首先,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上:1、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现在服务领域因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而进入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围。
这里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2、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3、政治经济学不只研究生产关系,还要研究生产力,研究影响和制约生产关系发展的生产力,特别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到底偏重生产关系还是偏重生产力,要看研究任务。
其次,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上: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运用的哲学方法,也就是唯物辩证法和抽象法。
政治经济学发展到现代阶段,方法论应该与时俱进,包括数学在内的科学研究方法都应该成为重要的研究方法。
关于数学方法,可以肯定,能够得到数学证明的理论是科学地理论。
但不能反过来说,得不到数学证明的理论就不是科学的。
2、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即在中国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主线应该是如何通过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把对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以增进国民财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目标和归宿。
第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回答如何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这样的问题。
第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寻求指导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经济理论。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应围绕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和理念。
3、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哪些意义?政治经济学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有不同任务,对资本主义分析的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揭示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因此它是批判的武器;对社会主义分析的任务,是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为目标。
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1章
第1章商品和价值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商品商品经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价值量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复杂劳动简单劳动劳动生产率市场经济价值规律资源配置二、选择题(下列选项至少一个是正确的)1、体现在商品中劳动的二重性是()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D.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2、在一只绵羊=2把斧子的交换中,绵羊的价值是通过斧子的()表现出来的A.价值B.交换价值C.使用价值D.价格3、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B.满足人们需要物质实体C.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4、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C.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D.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E.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5、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性表现在()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价值B.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能成为商品C.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价值的大小D.价值的大小决定使用价值的大小E.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价值6、对商品价值量的科学分析,可以看出()A.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B.复杂劳动只有还原为加倍的简单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的比较C.简单劳动只有换算成各种复杂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的比较D.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E.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三、问答题1.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其意义是什么?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各是什么?答案一、名词解释答案略。
二、选择题1、A,2、B,3、C,4、ADE,5、AB,6、ABE。
三、问答题1.参考答案: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
答:劳动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所进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它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劳动是人类获得生产生活资料的必须途径。劳动的进行必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即要有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的人的因素。具有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是劳动过程中的主体因素,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劳动者利用某些物质资料,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使其变成适合人们需要的产品。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13.经济范畴
14.基本经济规律
15.经济规律体系
二、思考题
1.为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什么是社会生产方式?
3.社会生产力是怎样形成的?
4.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如何正确认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
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7.生产方式
答: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生产方式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必须获得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种谋得物质资料的方式,马克思称之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不存在没有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也不存在没有生产关系的生产力。一定的生产力和一定的生产关系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一定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起决定作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基本上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社会思想和社会文化,即有什么样的社会。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整个庞大的上层建筑也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汇总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你是怎样理解的?马克思与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是经济学领域划时代的科学变革,代表作就是《资本论》。
列宁根据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现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代表作是《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以后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根据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探索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继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随着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围绕着生产的各种因素即生产力要素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会因为生产力的不断变化而变化。
生产关系也会受到上层建筑的影响和反作用。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
3.什么是经济规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经济规律是各种经济现象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由各种经济现象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条件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经济条件的必然的联系,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只要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经济条件存在,经济规律就必然起作用。
4.为什么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客观世界的运动发展和变化,归根到底,是遵循唯物辩证法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彻底颠倒,是伟大的科学发现,是普遍的宇宙规律。
客观事物的发展,是由事物内部的矛盾发展决定的。
唯物辩证法也是科学的基本方法,马克思第一次运用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取得了划时代的革命。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它与自然经济有什么区别?它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如何?商品生产产生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私有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⒈解释下列概念:
自然分工:人们在劳动中按性别、年龄进行的分工。
出现于原始社会,是人类分工的起点。
如成年男子从事捕猎等劳动,妇女从事采集和原始种植等劳动,老年人指导生产,小孩帮助妇女劳动。
在近代农业和手工业中,也存在自然分工。
是与社会分工相对应的一对范畴。
这种最简单的分工形式,发挥个人的身体特长,使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
它在近代一些农民和手工业者家庭中依然存在。
自然分工不能在更大范围内和多样化的劳动中实行,因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失去意义。
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
社会分工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
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交换,市场经济也就无从谈起。
社会分工的优势就是让擅长的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使平均社会劳动时间大大缩短。
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能够提供优质高效劳动产品的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高利润和高价值。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最深刻的含义就是由社会分工得出的。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提出的发生在东大陆原始社会后期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即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商人阶级的出现。
自然经济:是建立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以自然分工为基础的、生产仅仅是为了满足劳动者和劳动者单位生存需要的经济形式,也叫自给自足经济。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私人劳动:是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按照自己私人的利益和要求所进行的,其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社会劳动:是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提供给社会的,构成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其劳动具有社会性质。
⒉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一,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第二,自然经济是封闭型经济。
第三,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
第四,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第五,自然经济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⒊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实体所有。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社会分工。
社会分工,使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或行业,各个生产者依照社会需要生产不同的产品。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前提,是一切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
没有社会分工,人们就无需交换各自的劳动产品,也就不存在商品经济。
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曾有过三次社会大分工。
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也不断发展,出现了各行各业。
在存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各个生产者专门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使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需要对方的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或消费资料,从而产生了相互之间交换劳动产品。
社会分工越发展,需要交换的产品数量和品种也就越多,人们之间的经济联系就越密切,交换活动也越频繁,并且不断扩大。
但是,如果仅有社会分工,还不能决定相互交换的产品必须采取商品形式,因而不能决定商品经济的存在。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
这个决定性条件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在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家庭和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从事不同产品生产的不同财产权利主体(包括所有权、占有权及使用权主体)都具有各自经济利益,他们利用归自己所有或占有、使用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或者支配他人进行劳动,作为劳动结果的物质产品也就归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占有支配。
由于人们占有生产资料的数量不同,生产条件也存在着差异,决定了他们获得的物质产品的多少也各不相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经济利益的差别性。
为了维护各自的经济利益,不同所有者之间需要通过等价交换的原则相互有偿地交换劳动产品,这样,产品便必然表现为商品,产生了商品交换。
从事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的生产就是商品生产。
由此可见,社会分工造成了不同的物质资料生产者之间发生经济联系的必要性,成为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造成了物质资料生产者之间经济利益的差别性,使商品经济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必然形式。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即使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所有者由个人发展为共同体,但只要这种共同体间或共同体内部的各个经济单位之间还存在着经济利益的差别性,商品经济就将依然存在,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都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最终也必将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归于自行消亡。
所以,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水平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最终经济原因。
⒋商品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
第一,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
第二,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第三,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
第四,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总之,商品经济是与较为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联系的经济形式。
它既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余地,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具有自然经济无法比拟的作用。
⒌为什么说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商品经济作为几个社会共同存在过的人们互相交换其活动的经济形式,既可以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同样可以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尤其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取得革命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逾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决不可能逾越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
这是因为:
第一,商品经济的存在最终与社会生产力有关。
商品经济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尚未达到更高阶段的产物。
在社会主义现阶段,逾越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就是超越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
第二,商品经济作为社会生产的经济形式,反映社会生产力的连续,继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使生产社会化发展达到更高程度,才有可能使商品经济进化到产品经济。
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连续性、继承性和规律性的结果。
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经过革命变革建立起来的。
资本主义社会使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和创造出来的巨大生产力,我们必须利用和继承,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