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是一种落后的经济形式。它既是社会生产力不发展的产 物,又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造成人类社会在相当长的时期 内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所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概念
私人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 人性质,是商品生产者按着自己的打算 和自己的利益进行的劳动。
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的 社会性质,是为生产他人或社会需要的 使用价值而进行的劳动。
二是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在地域资源的差异
及自然产品差异性基础上形成的分工,即自然 地域分工。这是由于各个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
所处的地域不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及其劳 动产品也不尽相同的结果。
自然分工产生的背景
1、需要的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
类的需要也表现为多样化的特征,大体 可分为三部分内容: 一是生存资料的需要; 二是享受资料的需要; 三是发展资料的需要。
自然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
自然经济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经济形式。 在原始社会的漫长时期中,人们只能以血缘关
系为纽带结成原始群体,按性别和年龄实行自 然分工。他们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由于生产 力极为低下,人们的劳动成果很少,只能用来 维护最低的生存需要,没有剩余产品。因而, 在原始群体内部只能平均分配食物和其他劳动 产品,以保证大家能共同生活下去,否则就会 削弱这个群体。
自然经济在历史上的地位
在原始社会就已形成的自然经济,不仅 在原始社会中占绝对统治地位,在奴隶 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也占据着统治地位, 成为社会经济运动的主要形式。
1.1.3 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自然济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的方式,主要特征是:
1、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2、自然经济是封闭型经济。 3、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 4、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5、自然经济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
政治经济学 1-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精选文档
第三节 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的 不可愈越性
• 一、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历史进步性
商品经济发展所经历的阶段
• 从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来考察,商品经济 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 1.简单商品经济或小商品经济 • 原始社会末期商品经济产生至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确立这段时期的商品经济。 • 2.扩大的商品经济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至20世纪初。 • 3.发达的商品经济
• (2)多样化需要的满足与劳动分工 • 需要的多样化是个人无法靠自己 的独立活动来满足的,必须借助于 他人的劳动和产品,于是便产生了 分工(指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 立化)。
自然分工的局限
• 自然分工这种简单的分工形式的出现, 使劳动生产率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还不能在更 大的范围内实行更广泛的、多样化的 分工,因而不利于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 自然经济是一种落后的经济形式。它既是社会生产力 不发展的产物,又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造成人 类社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生产力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所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概念
• 私人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 性质,是商品生产者按着自己的打算和自 己的利益进行的劳动。 • 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 性质,是为生产他人或社会需要的使用价 值而进行的劳动。 • 商品交换过程的完成意味着私人劳动转化 为社会劳动。
自然分工产生的背景
• (1)需要的多样化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人类的需要也表现为多样化的特征,大体 可分为三部分内容: • 一是生存资料的需要; • 二是享受资料的需要; • 三是发展资料的需要。
• 生存资料:是指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属生 存、延续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即劳 动者本人及其家属衣、食、住、行等方 面所需要的基本生活资料。 • 享受资料:是指劳动者在获得基本生活 需要的满足之外,为享受社会发展所带 来的最新科学技术和艺术成果等所需要 的物质资料。 • 发展资料:是指为了满足劳动者全面发 展体力和智力,提高自身素质所需要的 各种物质资料。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练习题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答案:D
练习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联系 和区别的论断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相对应 B.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对应 C.市场经济可以脱离商品经济而存在 D.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E.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商品经济发展 的程度决定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
商品经济所处的历史地位
社 会 自然经济 经 济 形 商品经济 态
产品经济
简单
商品经济
市
发达
场
商品经济 经
济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来考察,商 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 济两个发展阶段。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简单商品经济
简单商品经济是以个体劳动为基础,以手工 劳动为技术特征的商品经济。
1、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经济
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在自然经济条 件下,生产要素的全部或大部是在本经济单位内 生产的,并直接从本经济单位的总产品中得到补 偿,生产的目的是直接满足自身的需要。2、自然Fra bibliotek济是封闭型经济
自然经济是封闭型经济,它排斥生产过程的 分工与协作,小而全的生产方式造成人与人之间 的经济联系异常薄弱,“鸡鸣之声相闻,老死不 相往来”,生产被封闭在一个个零散的家庭或经 济单位里。
商品经济则是扩大再生产型经济,商品生产 者为追求更多的价值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必然不断增加投入,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 从而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物质财富日益增 多。
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存在矛盾
美国经济发展史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人类的经济活动发展到今天,主要经历了两种经济形态: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1)自然经济:又称自给自足的经济,是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极不发达状态下的产物,在资本主义时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
(2)商品经济:是适应生产力发展并可以进一步推动其发展的经济形态,是外向、开放型的经济,充满了活力,比自然经济有着不可估量的优越性。
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是人类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最本质特征之一,是资本主义社会和国家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
资本主义经济是典型的和最成熟的商品经济,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主要是通过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变化反映出来的。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革命与改革、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工人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与高涨、思想文化上的剧变,无不从经济领域的发展变化找到其根源。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概况(1)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A、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技术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结构的变化)B、具体因素: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分工的扩大?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产生萌芽地区的)国内外市场的逐步形成②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马克思语)③商业资本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巨大作用,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市场的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改变了农村的自然经济。
④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A、根源: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B、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意义:引起了两个“革命”C、早期殖民掠夺:葡萄牙、西班牙最早从事殖民征服;掠夺到的巨额资金转移到欧洲其他国家(本质作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葡、西没有因这些财富而较早地发展起资本主义。
(2)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17世纪初—19世纪初)这一时期,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自然经济走向瓦解是这时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发展趋势。
①资本主义尚处在初期阶段许多近代资本主义必有的特点还没有具备。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人们交换其活动的关系来看,经历着一个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
从自然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以及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一)自然经济形态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在自然经济中,生产者的直接目的是为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如原始氏族、奴隶主、封建主庄园)的消费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
自然经济自产生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它存在于整个原始社会历史时期。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虽然已出现了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仍处于从属地位,而占统治地位的仍是自然经济。
在封建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迅速发展,自然经济逐渐地土崩瓦解,并最后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所代替。
自然经济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以自然分工为基础。
在自然经济中,生产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生产者之间的社会联系异常薄弱,甚至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在自然经济形式下,每个生产者或经济单位(家长制的农民家庭,原始村社,封建领地),利用自身的条件,几乎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
这种排斥社会分工的“小而全”的经济形式,使生产力被封闭在一个个零散的独立的家庭或经济单位。
他们虽然也有分工,但都是家庭成员或经济单位成员之间内部的劳动分工。
中国封建社会的“男耕女织”就是这种分工的真实写照。
第二,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前提。
自然经济不仅阻碍了社会分工的发展,也阻碍了产业体系的完善。
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以农业生产部门占绝对优势,然后才是手工业部门,而其他部门都是这两个部门的补充。
即使在农业部门和手工业部门之间,手工业部门也仅仅是农业部门的补充形式。
因为,农业劳动受自然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生产者在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从事手工劳动为主的各种副业。
这种农业和手工业在家庭这一经济单位内部有机结合的基本形式,为自然经济的存在提供了前提条件。
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解读
第一节 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
一、自然分工
(一)概念
结果:
劳动生产率获得某种程度的提
高局限性?
生理分工,即按性别和年龄,在纯生理 基础上的分工。
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共同体内部,男子:打 猎、捕鱼。女子:采集果实等。
地域分工,即以地域资源的差异为基础。
各部落所处地域不同,对应的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劳动产品都有差别。
第一章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本章 要点
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 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思考:
原因
1、个人能否依靠自己的能力满 Nhomakorabea不 同
足自身的全部需要?
历 史
阶
2、如果不能,会借助于什么?
段 上
生
分工是指各种社会劳动的划
产 力
分和独立化。包括自然分工、
发 展
社会分工。
的 结
果
企业内部的不同工种间的个别分工
社会主义社会?
(二)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偶然的 交换,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分 工的发展,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 的商品生产,交换逐渐经常化, 便出现了货币,商品经济随之产 生。
1、社会分工(重要条件)
交换的必要性
没有社会分工,人们就无需 交换各自的劳动产品,也就不存 在商品经济。
仅有社会分工,能否决定相 互交换的产品必须采用商品形式?
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
二、自然经济
(一)概念
也叫自给自足经济,是指为满足 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如原始村 庄、奴隶主庄园、封建主庄园等) 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原始社会自然经济的含义
一是相当一部分产品是从自然 界直接获取的;
第1节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三)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四,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 为特征的经济。在自然经济条件 下,生产者为获得供自己消费的 使用价值而生产,即使是奴隶主、 封建主对剩余劳动的榨取也要受 到剩余劳动实物形式的限制,生 产基本上是在简单再生产的水平 上维持的,即使生产规模有所扩 大,也是异常缓慢地进行的。
2015-2-2
16
二、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ຫໍສະໝຸດ (二)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社会分工造成了不同的物质资料生产者之间发生经济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
造成了物质资料生产者之间经济利益的差别性,使商 品经济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必然形式。
联系的必要性,成为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
2015-2-2 7
一、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
(三)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三,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在自然经济条件下,
生产的闭塞性造成了生产者的孤陋寡闻、因循守旧、
易于满足和不思进取,必然阻碍和影响先进技术的传
播、应用和发展,使社会经济长期处于缓慢发展甚至 停滞状态。
2015-2-2
8
一、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
2015-2-2
17
二、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商品经济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具有与自然经济不 同的特征:
第一,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在商品经济条件 下,生产要素和消费资料的全部或大部都要通过市场 交换来获得,商品生产者以追求价值为目的,并通过 市场交换来实现。
2015-2-2
2015-2-2 20
二、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第四,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
产为特征。商品生产者为获 得更多的价值实现和在竞争
近代中国主要五种经济形态分析
近代中国主要五种经济形态分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近代中国发生了东西文明的激烈冲突与碰撞,也出现了不同的经济形态。
各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因此,笔者对近代中国主要经济形态作了如下分析。
【五种经济形态概述】一、自然经济(1)简介: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2)发展历程:春秋战国时产生,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中国家庭手工业逐步破产,农产品商品化加强,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3)特点:个体性、分散性、自给性、封闭性。
(4)影响:自然经济是近代中国社会落后的经济形式,是中国封建王朝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1)简介: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存在的市场、原料、资本投资等问题对中国发动经济侵略和掠夺,并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移植到中国来,从而使中国出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2)特点:破坏性、建设性。
(3)实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但又极富侵略性。
(4)影响:一方面对中国实行经济侵略和掠夺,压制和排挤民族经济,使近代中国经济呈现半殖民地化的特征;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三、洋务经济(1)简介: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面对晚清王朝的内忧外患的困境,提出“自强”“求富”旗号,先后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这是中国从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向大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也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主要目的是用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力来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
(2)特点:封建性、垄断性、市场性。
(3)影响: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并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打破了重农抑商、重本轻末的传统理论,同时为西学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劳动价值论(一)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1)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它同★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
自然经济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形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并随着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其主导地位最终为商品经济所代替。
★自然经济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生产目的。
交换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
(2)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①一是社会分工的存在;②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1)商品的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它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社会的需要的。
(3)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互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使用价值既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也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任何有用的商品有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
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商品的价值在质的规定性上是相同的,因而它们可以相互比较;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摘要:本文从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定义出发,讨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探讨了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发展应重视的几点建议。
自然经济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在现实社会中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自然经济坚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遵循自然规律,不引入其他宏观经济政策,而是以自然资源保持永久稳定状态为主要目标,积极发展农业经济和林业经济。
商品经济是一种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和核心的经济结构形式,其建立在社会拥有自由市场经济形式的基础上,以货币、商品交易及贸易为特征,以商品群的流通和交换作为主要经济活动。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是密切的。
虽然自然经济的非市场性和商品经济的市场性有所不同,但两者在理念和目标方面十分相似。
例如,自然经济注重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商品经济则重视生产和消费的自由,它们都认为经济发展必须兼顾人的重要利益。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各有优势和劣势。
自然经济的优势在于它能有效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水平。
而商品经济的优势在于它能够为人们带来丰富的物质财富,提升人类生活质量。
自然经济发展应该重视以下几点:第一,坚持节约资源,实施合理消费;第二,宣传和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让更多人理解并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三,加强保护性耕作和可持续农业的实施;第四,加强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第五,加强对框架内政策法律的监督执行。
商品经济发展应注重以下几点:第一,坚持以质量为基础,坚守改进、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以质量保证安全;第二,加强商品价格监管,确保实物交易的公平性;第三,提高产品质量,塑造优质品牌形象;第四,不断创新,加强企业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五,加强市场管理,守法经营,健全社会监督体系。
通过对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相辅相成的。
它们不仅能够相互发展,而且能够相互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人类历史上的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都是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史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本文只拟对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若干问题,作点初步探讨。
一首先从自然经济说起。
什么是自然经济,并没有统一的定义。
人们对它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和表述。
马克思主义是从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所反映的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出发,从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对立出发,来考察自然经济的。
凡生产是直接用于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用于交换的经济,不论它在人类历史上以何种形式存在,都可以认为它是自然经济。
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就是这种经济的本质特征。
我国学术界通行的这种理解和表述,体现着自然经济一般。
自然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
由于它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质,因而可以同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相联系,曾经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存在。
在这几个不同的社会形态中,自然经济具有一系列的部分质变。
探讨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要探讨这个经济范畴在封建社会具体的历史内涵。
在封建社会中,封建国家、封建地主、个体农民以至个体手工业者,都经营有自然经济性质的生产。
如在中国,封建国家经营有满足自己需要的官手工业,封建地主经营有“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以赡衣食”的自给性生产等等。
然而个体农民(包括自耕农和佃农)是社会的主要生产者,农民家庭是社会基本生产单位,小农经济是社会经济的主体。
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都集中通过小农经济的发展变化而表现出来。
当时的社会经济中,自然经济已是与商品经济相联系而存在。
从农民来看,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民足以把农业、手工业和其他副业结合于家庭内部。
农民为了直接取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特别是衣食等基本生活资料,就要进行自给性生产。
他们既从事农业,又从事手工业,并形成通常所说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结构。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日益多样化。
由家庭经营和个体劳动所局限,任何一个农民家庭都不可能满足自己全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需要。
三大经济形态
三大经济形态从整个社会形态来看,人类社会历史可以划分为三大经济形态:原始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三大经济形态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社会经济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基础。
其中自然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基础的经济形式;而资本主义经济则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形式。
由此可见,它们都是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定的社会经济形态,只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才不断被更新、被改变。
这里我们仅从社会发展阶段上的意义上来说明三大经济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经济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经济形式。
原始社会后期,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的劳动成果还不能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情况下,剩余产品就出现了。
一部分人通过简单协作的方式进行狩猎、捕捞、采集等劳动获得自己必须的生活资料,另一部分人则通过各种原始的手工业生产,用自己生产的产品去交换,换回所需要的物品,以维持生存。
这样,自然经济就产生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不断增长,对于剩余产品的消费数量也迅速扩大。
但是,当时人们的生产还处在自给自足的水平上,无法完全实现自身的需要,因而出现了剩余产品。
正是由于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了出现了财富的原始积累,引起了两极分化。
贫富差距拉大,从而造成社会矛盾尖锐,不稳定因素增加,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这时,人们迫切需要解决温饱问题,必然要求实现社会分工,发展商品经济,为他们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因此,商品经济应运而生了。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形成了以奴隶制为主的商品生产经济形式,以封建制度为主的商品经济形式和以资本主义制度为主的商品经济形式。
这三种商品经济形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它们既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又有各自的利益目标和价值追求,它们之间既有一致性,又有对立性。
因此,必须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使之达到统一。
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由于社会的局限,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也未能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最终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下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的概念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的概念•相关推荐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的概念商品生产和交换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逐渐产生的。
由于社会分工,使生产者互相依存,彼此需要对方的产品,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使得商品生产和商品的交换成为必要和可能。
小编带来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的概念。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运行采取的基本形态大致有三种:(1)自己生产自己需要的东西,自给自足,这种经济运行形态称为自然经济。
(2)用自己所生产的劳动产品同别人所生产的、不同的劳动产品相交换,从而取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种经济运行形态称为商品经济。
(3)虽然不是自给自足,但取得自己需要的东西不是通过交换,而是通过社会中心机构集中的、统一的分配来取得,这种经济运行形态称为产品经济。
自然经济是与极其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生产力基础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最基本的一种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产品经济是以生产力高度发达为基础的,并以全社会经济利益的一致性为前提,它是马克思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是马克思设想的在商品经济消亡以后的未来社会的交换方式。
这种交换与商品交换的最大区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通过以货币为媒介的等价交换来表现,而是通过直接的产品交换来体现。
由于我们还处在商品经济的不发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的概念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离商品经济发达阶段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至于商品经济何时消亡和怎样消亡,还是一个需要探讨的理论问题。
马政教材用后商品经济的提法,就是一种新的观点。
公基:经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节商品经济极其规律一、商品经济及其规律1.社会经济形态自然经济:生产为自身消费,自给自足商品经济:以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为基础以上二者的生产目的不同迄今为止,有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两种经济形态,但总共有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共产主义,按需分配)三种经济形态。
第一章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劳动者单位生存需要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
(二)自然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
自然经济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经济形式。 在原始社会的漫长时期中,人们只能以血缘关
系为纽带结成原始群体,按性别和年龄实行自 然分工。他们共同生产,共同消费。没有剩余 产品,在原始群体内部只能平均分配食物和其他 劳动产品。
获得经济发展,也正是得益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二、发展商品经济的必要性
第一,商品经济的存在最终与社会生产力有关。 商品经济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
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尚未达到更高阶段的产物。
第二,商品经济作为社会生产的经济形式,反映 社会生产力的连续、继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产品经济的概念
(六)商品经济的本质和特征
(1)本质:通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建立起
人们之间普遍的社会经济联系。
(2)特征:
第一,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 第二,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第三,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 第四,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社
自然经济
会
经
济
形
态
商品经济
简单 商品经 济
发达 商品经济
支配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它通过市场调节的机制,以其客观的经 济强制的推动力,促进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在描述价值规律这种 功能时曾说:“这个规律一次又一次地把资产阶级的生产甩出原先的轨道,并迫使 资本加强劳动生产力,因为它以前加强过劳动生产力;这个规律不让资本有片刻的 停息,老是在它身边催促说:前进!前进!”(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75页。)正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价值规律 的客观强制作用推动着手工技术生产发展到机器化大生产,使生产日益社会化、现 代化。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制度性矛盾所决定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衰退中依然还能
2020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导语】世上的事,只要肯⽤⼼去学,没有⼀件是太晚的。
你只要记住你的今天⽐昨天进步了⼀点,那么你离你的梦想也就更近了⼀步。
⽆忧考为⼤家整理“2020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供考⽣参考。
更多经济师考试内容,请关注⽆忧考经济师考试频道。
祝⼤家备考顺利! ⾃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类社会发展⾄今存在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考试内容:熟悉⾃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然经济是为了满⾜⽣产者或经济单位⾃⾝需要⽽进⾏⽣产的经济形式。
⾃给⾃⾜是⾃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然经济存在于整个原始社会历史时期,在奴⾪社会和封建社会,商品经济有了⼀定的发展,但只是处于补充和从属的地位,⾃然经济在社会经济⽣活中⼀直占据主导地位。
只是到了封建社会末期,⾃然经济才趋于⽡解。
(⼆)商品经济的产⽣和发展 考试内容:熟悉商品经济产⽣的基本条件及发展的基本过程 商品经济是商品⽣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交换为⽬的的社会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产⽣和发展的经济条件:(1)社会分⼯;(2)⽣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社会分⼯是商品经济产⽣和发展的⼀般基础。
⼈类社会的三次社会⼤分⼯是指: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的出现。
⽣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发展阶段。
在奴⾪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处于简单商品经济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以⽣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资本主义社会处于发达商品经济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
社会主义仍需要采取商品经济的形式,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例题1·单选题】()是商品经济产⽣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A.⽣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B.社会分⼯ C.⽣产资料私有制 D.市场经济 [答案]A 【例题2·单选题】()是商品经济产⽣和发展的⼀般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社会分工
社会分工是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方面,在氏族部门共同体和后来的家庭内部纯生理的自然分工基础上,随着共同体的扩大,人口的增长,特别是氏族之间交往的发展,这种分工的范围也扩大了。另一方面,不同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在相互接触时引起了产品的相互交换并使其产品变成了商品,这样就使具有不同生产条件的氏族从事活动的不同生产领域,逐渐变成社会生产过程中具有某种相互依赖关系的生产部门,出现超越一个经济单位的社会范围的生产分工,即社会分工由此开始产生。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所有
社会分工只是商品生产的前提条件,还不是商品生产的充分必要条件。如果仅有分工,并不能决定相互交换的产品必须采取商品形式,因而不能决定商品经济的存在。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归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它决定了从事不同产品生产的各个所有者都是具有各自经济利益的经济主体,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需要通过对等的原则相互交换产品。这样便必然表现为商品。这个决定性条件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伴随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不同的产品归属于不同的私有者,非所有者不能直接占有它,而所有者又有权支配它,这才使交换成为可能。商品交换,实质上是产品所有权的转移。由此可见,社会分工,使商品交换具有必要性;劳动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所有,才使商品交换成为现实。
第一节 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
(一) 自然分工
自然分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形式:
1.按性别和年龄的差别产生的分工。生理的基础上产生的劳动分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男耕女织。
2.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在地域资源的差异性,从而自然产品差异性基础上形成的分工。即自然地域分工。比如一些产品集聚地。
总之,自然经济是一种落后的经济形式。它既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又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是造成人类社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生产力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早已证明,凡是较早地摆脱自然经济的束缚,较快地发展商品经济的国家,民族和历史阶段,社会经济就比较繁荣,生产力发展速度就比较快。
二、 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第二、 自然经济是封闭型经济。
自然经济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条件下产生的。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经济活动局限于一个狭小的范围,无论是氏族部落共同体、奴隶主庄园或封建主庄园,还是农民家庭,都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封闭式的经济单位,处于分散、孤立的状态。生产规模狭小,生产工具简单,生产技术落后,其劳动成果的大小更多地取决于自然环境条件。自然经济单位内部也主要局限在自然经济单位内部,不与或很少与外界发生经济联系。这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环境险恶,交通条件很差,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由这种经济活动方式的封闭性决定的。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时期,虽然社会分工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并没有从总体上改变这种分散、孤立的封闭式状态,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广泛的交往和经济联系。从总体上说,自然经济是一种封闭型经济。
由于社会分工,不同生产者各自生产不同的产品,但他们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就要“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互相交换产品。产品通过交换,就发展成为商品。如果没有社会分工生产者们生产的是同样的东西,交换就没有必要了,也就不存在商品经济,就是由于社会分工,使得生产者之间或生产单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交换其产品。但是,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的前提条件,还不是商品生产的决定性条件。只有社会分工,不一定会出现商品生产。如古代印度公社就已有了社会分工,但产品只有在公社内部共同分配,产品并未成为商品。
(4)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又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专门从事生产工具制造的手工业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从而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相分离的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这次社会大分工的形成使可供交换的产品越来越多,同时,随着交往的扩大和经济联系的增强,人们的经济活动范围扩大了,对产品的需求也增加了。于是,就出现了专门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这样,就使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变成了社会的迫切需要,从而使商品交换日益成为人们在劳动联系上所采取的一种形式,同时(分工的结果)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3、农业和商业的分工
由于交换的日益频繁和交换地区的不断扩展,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直接交换经常发生困难,适应生产和交换发展的需要,社会上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阶层,这种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与商人阶层的分离,是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随着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商人阶层的出现,城市开始产生,成为手工业者和商人活动的集中地。(分工的结果)商人的出现,便利了生产者的买卖行为,缩短了生产者出卖商品的时间,扩大了商品的销路,扩展了市场,从而促使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进一步发展起来。
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才成为社会普遍的经济形式。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不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的需要,而是为了交换。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以及生产者之间的经济联系是通过是建立起来的。
商品是从劳动产品发展而来的。产品转化为商品,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社会分工——前提条件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形成了劳动产品交换的必要性,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
第二讲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在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史上,人类相互交往的经济形式经历了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大体上是从自然经济发展到商品经济、再从商品经济发展到产品交换经济。其中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两种基本经济形式。从自然分工到社会分工,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二) 商品经Βιβλιοθήκη 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从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产生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出,商品经济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互相交往的经济形式,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逐渐出现了偶然的交换,以后,出现了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商品生产使商品交换经常化,进而产生了货币,于是就有了商品经济。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归纳商品经济,即交换经济:它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内,商品经济虽然也有一定的发展,但始终处于从属的地位,因为无论是交换的内容,交换的范围,还是交换的频率,都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商品经济称之为小商品经济。
第五、 自然经济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在自然经济单位内部,生产者的劳动成果直接满足自身或经济单位自身的需要私人劳动也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而不需要经过商品交换转化成社会劳动,如封建社会的地租、奴隶社会的无偿占有。无论是氏族部落共同体的集体劳动,还是奴隶主庄园的集体劳动,都具有直接的社会劳动形式。自然经济单位内部成员之间的劳动互换是直接的。
(三) 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自然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和劳动交换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 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自然经济中的劳动产品时用于直接满足生产者本人和本经济单位内部的生活生产需要,没有或很少有多余产品用于交换。即使生产者的劳动是为了他人而进行的,其劳动产品从生产者手中转让给把它作为使用价值使用的人的手中,也不是通过商品交换的形式来实现的,而是直接的转让或索取。一种形式是通过生产单位内部的直接分配,如原始氏族部落共同体内部即是如此;另一种形式是少数人通过某种超经济的强制占有生产者的劳动产品,如奴隶主对奴隶生产的产品的占有、封建主对农奴所生产的产品的占有。个体农民家庭的生产,更是直接地为了满足家庭成员的消费需要。总之,自然经济是没有或很少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
(二) 自然经济的产生
与自然分工相适应的是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也叫自给自足经济,是指生产者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及其家庭或本经济单位(如原始村庄、奴隶主庄园、封建庄园等)的直接消费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所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简单地说,自然经济就是自己生产满足自己需要的经济。自然经济以自然分工为基础,主要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只能结合成一个自然经济单位从事生产,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男耕女织”是自然分工与自然经济的最好写照。在这个自然经济单位内部形成了按性别、年龄等纯生理意义上的自然分工,其劳动产品是为了满足自然经济单位内部成员的需要,其劳动交换也是直接进行的。因此说,在自然经济条件下,每个生产者家庭利用自身的经济条件,几乎生产出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自然经济与不存在社会分工或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时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系统本身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产品不进入流通过程,或只有极少部分进入流通过程。自然经济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生产劳动联系的一种经济形式和劳动交换形式,在人类之初的原始社会就已经产生并形成。长达二三百万年的原始社会,是完全的自然经济。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虽然社会分工、私有制的产生和与之相适应的商品经济有了某些发展,但总的来说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只是一种残余,但在当代经济落后的国家或某些地区还明显存在。自然经济组织具体表现为原始社会氏族共同体的集体经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庄园经济以及农民的家庭经济。
第三、 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的闭塞性造成了生产者的孤陋寡闻、因循守旧、易于满足和不思进取,必然阻碍和影响先进技术的传播、应用和发展,使社会经济长期处于缓慢发展甚至停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