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的概念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2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2

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第一种含义)有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本身最终决定,并由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需求直接决定的应该或必须投入到各类产品的生产上去的劳动时间。

(第二种含义)如何理解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

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

另一方面,二者是有区别、有矛盾的。

具体劳动是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某种特定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这一角度来考察;而抽象劳动是抽掉了劳动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单纯从劳动是人类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这一角度来考察。

劳动价值理论,虽不是马克思提出,但前人并没有把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和创造价值的劳动区别开。

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同时,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创立都同劳动二重性有关。

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统一。

私人劳动必须要经过流通、消费过程来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

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化,产生了劳动二重性以及商品的二重属性。

商品的流通和消费过程一方面是生产中形成的使用价值的流通、消费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中形成的价值在流通、消费中实现的过程。

0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三章_1621999745038

0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三章_1621999745038
通过价格与价值的背离调节市场供求,在价格变动中调节资源配置和社会生产 的客观经济规律。 主要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同商品的交换按照 等价原则进行。价值规律既是价值决定的规律,又是价值实现的规律;既调节 商品生产,又调节商品交换。 基本作用
a. 微观作用:激励创新,优胜劣汰。 b. 宏观作用:分配社会劳动,调节资源配置。
二、市场秩序的建立和规范
市场秩序 概念:市场秩序是指市场运行中必须遵循的各种行为准则和行为规
范的总称。 组成:市场规则、市场管理 作用:保证价值规律发挥作用和市场有序运行的根本条件。
为什么要建立和规范市场秩序? a.促进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如果市场秩序混乱,市场运行无规则 可循,投机诈骗、欺行霸市、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市场机制就难以发 挥作用。 b.有利于保证国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建立规范的市 场秩序,企业才能对经济杠杆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反应,使国家的调控目标 顺利实现。 c.建立和规范市场秩序有助于增强企业活力。规范的市场秩序有利于形 成统一市场和促进公平竞争。在完善的市场秩序下,企业的经济行为才有 法可依,活而不乱。 d.建立和规范市场秩序是经济开放的必要条件。
市场规则 概念:市场规则是指国家为了保证市场有序运行所制定的各种规章制 度,包括法律、法规、契约和公约等。 市场规则包括市场进出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和市场仲裁 规则等四个方面。 市场进出规则 是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即商品)进入或退出市场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主要包括: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资格规范;市场主体的性质规范,如企 业性质、注册资金、经营项目及经营范围等;市场主体退出市场的规范; 市场客体进出市场的规范。
市场交易规则 是市场主体进行市场交易活动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主要内容 包括:交易方式规范、交易行为规范等。

第四章 商品经济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

第四章 商品经济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

3、特点
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四)支付手段
1、定义
指货币在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 于清偿债务或支付的职能。
2、产生的前提 支付手段以商业信用为前提,并借助一定 的契约形式。
3、随着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货 币流通规律的内容需要加以改变。
流通 待售商品 赊销商品 到期支付 相互抵销的 中所 价格总额- 价格总额 + 价格总额- 价格总额 需要 = 同一单位货币平均流通次数 的货 币量
(二)抽象劳动
1、定义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 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2、作用 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3、特点 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它是形成 价值的实体。
(三)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
1、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统一的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 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 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 2、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不同的和矛 盾的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作用不同、 反映的经济关系不同。
2、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的三次社会大 分工
(1)畜牧部落从其他部落中分离出来; (2)手工业从农业分离出来; (3)社会上出现了只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
3、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交换产 品的必要 。 二、不同所有者和不同经济利益主体是商 品经济产生的决定性条件
第三节 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 货币
商品
W
G
W
2、特点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货币。 3、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公式:W——G——W
货币流通: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
断运动。
▲联系:货币流通以商品流通为基础,并为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的概念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的概念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的概念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与产品经济的概念在我们深入探讨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以及产品经济的概念之前,让我们先了解它们分别代表什么。

这三个概念都在经济学领域有着特定的定义和含义,它们反映了经济体系在不同发展阶段和演变中的不同特点。

一、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是一个古老的经济模式,它主要依赖自然资源的直接交换和自给自足的方式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自然经济中,生产和消费基本上是原始和局限的,经济活动受限于可获得的自然资源。

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生产食物、衣物和住所等必需品,通常采用简单的农业和手工业方式。

货币在自然经济中并不起到重要的作用,交换更多地依赖于物物交换,这就是所谓的“以物易物”。

在现代社会,自然经济的存在主要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原始社群中,但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城市化地区,自然经济已经被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所替代。

二、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基于商品的生产、交换和销售。

在商品经济中,产品被生产出来,以货币作为媒介进行交换。

这种经济模式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市场中各种商品和服务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买卖,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

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专业化和产业分工,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全球贸易。

商品经济的关键特点包括生产的标准化、市场竞争、供应链管理和广告营销等。

货币在这一经济模式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允许人们将资源用于最有效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三、产品经济产品经济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而来的概念。

在产品经济中,不再仅仅卖出商品,而是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包括商品、服务和客户体验。

产品经济强调品牌价值、创新和客户满意度。

产品经济背后的理念是,企业不仅仅要提供产品,还要提供与产品相关的价值。

这可能包括售后服务、维修、升级和与客户的持续互动。

产品经济在现代商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特别是在科技、汽车和医疗行业等领域。

总结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代表了不同的经济模式和发展阶段。

自然经济是古老的自给自足模式,商品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而产品经济则强调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和客户体验。

高中历史名词解释经济制度、自然经济、社会分工、商品经济、生产方式等

高中历史名词解释经济制度、自然经济、社会分工、商品经济、生产方式等

高中历史名词解释经济制度、自然经济、社会分工、商品经济、生产方式等高中历史的名词有很多,关于经济的名词我们需要厘清其中的概念内涵,小编在此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中历史名词解释经济制度、自然经济、社会分工、商品经济、生产方式等一、社会制度是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制度的总称。

社会制度的性质是由经济基础即某社会的占主要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的。

例如,以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构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这种经济基础决定了经济制度的资本主义性质,从而也决定了政治、法律、文化等制度的资本主义性质。

社会制度的变革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生产力不断发展便和原有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冲突,这就要求变革生产关系以便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生产关系的变革,即经济基础的改变,使整个社会制度发生变化,由一种社会制度转变为另一种社会制度。

二、经济制度和经济基础是同一含义的范畴,列宁说:“马克思认为经济制度是政治上层建筑借以树立起来的基础,所以他特别注意研究这个经济制度”。

在这里,经济制度就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另外,经济制度也指一定社会各经济部门的具体制度,如工业经济制度、农业经济制度等。

三、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就是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统称,它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经济体制,生产关系总是要求一定的经济体制与其性质相适应,生产关系发展变化了,经济体制也会随之发展变化以体现生产关系的要求。

社会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或限制作用,都是通过经济体制来实现的。

另一方面,经济体制对生产关系也会发生重大的影响。

如果一种完善的经济体制,它就能够较好地体现生产关系的要求,从而有利于生产关系的巩固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反之,如果一种经济体制存在着某种弊端或缺陷,那么它就会形成限制生产关系本身优越性发挥作用的因素,从而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体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它作用于生产力并反映着生产力发展变化的要求。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人们交换其活动的关系来看,经历着一个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

从自然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以及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一)自然经济形态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在自然经济中,生产者的直接目的是为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如原始氏族、奴隶主、封建主庄园)的消费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

自然经济自产生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它存在于整个原始社会历史时期。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虽然已出现了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仍处于从属地位,而占统治地位的仍是自然经济。

在封建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迅速发展,自然经济逐渐地土崩瓦解,并最后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所代替。

自然经济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以自然分工为基础。

在自然经济中,生产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生产者之间的社会联系异常薄弱,甚至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在自然经济形式下,每个生产者或经济单位(家长制的农民家庭,原始村社,封建领地),利用自身的条件,几乎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

这种排斥社会分工的“小而全”的经济形式,使生产力被封闭在一个个零散的独立的家庭或经济单位。

他们虽然也有分工,但都是家庭成员或经济单位成员之间内部的劳动分工。

中国封建社会的“男耕女织”就是这种分工的真实写照。

第二,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前提。

自然经济不仅阻碍了社会分工的发展,也阻碍了产业体系的完善。

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以农业生产部门占绝对优势,然后才是手工业部门,而其他部门都是这两个部门的补充。

即使在农业部门和手工业部门之间,手工业部门也仅仅是农业部门的补充形式。

因为,农业劳动受自然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生产者在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从事手工劳动为主的各种副业。

这种农业和手工业在家庭这一经济单位内部有机结合的基本形式,为自然经济的存在提供了前提条件。

经济基础知识(初级)

经济基础知识(初级)

考试大纲第一部二步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是否理解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否能够掌握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和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考试内容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以及社会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类型。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原因和所经历的主要阶段.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

四、市场与市场体系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基本概念,市场体系所具有的基本功能。

五、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六、资源配直方式与经济体制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必要性,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是否掌握货币形成的过程、职能、特征及其流通规律,是否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考试内容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商品的基本属性,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二、货币的产生和职能货币产生的过程,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货币流通的基本规律。

三、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否掌握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是否了解剩余价值分割的具体形式和剩余价值流通的基本过程。

考试内容一、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总公式及其存在的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经济常识(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学)

经济常识(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学)

1.迄今为止,人类社会一共存在两种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商品经济。

常考二者之间的区分标准。

(1)自然经济:自给自足。

在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大家习惯于男耕女织,生产的东西是自己吃自己用,这种模式就是自给自足,经济模式是自然经济。

后来,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有了剩余产品,人们就拿着剩余产品与别人进行交换,就逐渐产生了商品经济。

(2)假如:王某的副业是生产假奶粉,其生产假奶粉目的不是自己喝,而是为了交换赚钱,即商品经济。

(3)区分标准:是否用于交换,即生产目的,若是自给自足,属于自然经济;若是用来交换,属于商品经济。

(4)表述:人类社会只会经历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这两种形态(错误),原因:马克思强调,人类社会还会经历共产主义社会,即想要什么国家提供什么,买东西不需要花钱交换,是国家无偿提供,即产品经济。

故若是表述为“迄今为止,只存在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这两种形态”,正确;若是强调“人类社会”,则表述错误。

2.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1)社会分工:比如社会上有些人专门从事种植业,有些人专门从事畜牧业,有人专门从事手工业,各种劳动专业化、具体化。

就是社会分工。

考点:基础/前提,列宁说“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基础和前提”。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比如张某拿着锄头锄地,锄头属于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指在生产过程中用到的资源和工具,锄头属于工具,土地属于资源。

3.商品(常考):满足两个条件。

(1)必须是劳动产品:必须是人们劳动产生。

(2)必须用于交换。

(3)例子:①自然界呼吸的空气不是商品。

因为空气不是人类制造出来的,而是与生俱来的;同时呼吸也不需要交费。

②空气罐头是商品。

比如把新鲜空气装到罐头瓶子里去超市售卖,其属于商品。

因为搜集新鲜空气过程中付出了人类劳动;而且空气罐头在超市商场售卖,需要花钱交换,两个条件均符合,属于商品。

③农民伯伯种的黄瓜不一定是商品。

如果农民伯伯种的黄瓜是自己吃、自己用,自给自足的黄瓜则不是商品;如果进行售卖,经过交换,这则成为商品。

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考点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考点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考点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物质资料生产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物质资料生产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2)劳动资料——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3)劳动对象(二)基本经济规律1.生产力(1)生产力(人和自然的关系)两大要素:人(劳动者)和物(生产资料)。

(2)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3)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作用的对象,因而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2.生产关系(1)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2)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3)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

(4)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适应推动、不适应阻碍)。

(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

(2)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

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考点二: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1.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在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何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货币经济

何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货币经济

自然经济(Natural Economy)简单地讲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没有商品交换。

它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对立面,私有制经济的一种表现。

是存在于市场范围比较小的一种经济形态,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

该种经济形态占统治地位的持续时间涵盖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以及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货币经济的本质特征是:货币是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发挥作用的.作为价值尺度,货币完全可以是观念的、想象的货币.在交换过程中,所有商品的价值都通过人的头脑、文字或语言转化为计算货币,货币成为单纯的、没有任何价值的纸片、记号、符号.作为流通手段,在不断转手的过程中仅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够了.可以说,货币的职能存在吞掉了它的物质存在.可见,在交换中,曾经具有实体的金银货币升华为观念上的想象上的货币,只要在交换过程中发生的许多笔支付作为正数和负数互相抵消,那就根本用不着现实货币参与,就连纸做的价值符号也没有必要参与其中,货币完全成了观念上的计账单位,即虚拟货币.信用经济是货币经济的一种形式。

在西方国家通常被笼统地称为货币经济信用是商品和金融交易的一种交易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交易者通过债权债务的建立来实现商品交换或货币转移。

人类社会交易方式经历了实物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和靠信用完成交换三个发展阶段,因此,信用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

商品经济(Commodity Economy) ,“自然经济”的对称,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

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商品经济最早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并进一步扩大,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出现了商品经济的重要媒介——商人。

当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品之间的交换主要由市场调配时,这种社会化,由市场进行资源调配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个人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个人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个人理解马克思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以这三种宏观经济运行形势为基础,分别形成: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人的依赖性社会即自然经济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即商品经济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即产品经济社会。

首先来谈何为人的依赖性社会(自然经济社会)原始社会属于典型的人的依赖性社会。

这是由于在原始社会时期,当每一次狩猎结束后,猎物的肉往往一顿是吃不完的。

在当时没有食盐来腌制,也没有冰箱、冷库用来储存。

于是人会主动的将肉分给他人,以期盼下次能够从他人那获得同等份的肉。

通过这样的行为举动,人和人之间互相依赖互相联系,人才得以生存下来。

中国古代有一句话:人,力不如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人的大多数身体机能都要逊色于自然界的动物,却能通过自身与他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得以生存至今。

人究竟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所有的动物几乎生下来就能独立生存。

例如羊,生下来就能凭一己之力学会站立,过不了多久便开始学习奔跑。

其他的还包括猫、狗等等等。

反观人,则完全相反。

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即是指人在三岁前都无法做到脱离父母独自生存。

从这点上来看,人类确实要落后于动物,但人却是自然界唯一能做到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种。

马克思说过,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人通过彼此之间的依存依赖关系,通过各种各样的物质生产活动,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形成人类社会,从而脱离于动物界、区别于动物。

因为我们每个人是没有办法独立生存的,所以我们会选择群居,会不断的发展生产力,形成各种各样的生产关系,也正是因为人的这种特性,使人类处于“进步”状态。

其次来谈何为物的依赖性社会(商品经济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将物的依赖性社会(商品经济社会)定义为资本主义社会,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上也属于这一范畴之内。

考研政治名词解释

考研政治名词解释

政治名词解释---------------------------------------------------------------马原部分----------------------------------------------------- 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1. 实践和认识实践:指人类能动改造世界的活动。

认识:人对外界事物的感知。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关系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错误的使实践失败)2. 真理与价值真理: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价值:客体对主题的意义。

价值观:人对价值的评价,认识标准,原则。

价值的形成,实现以坚持真理位前提。

关系真理必定有价值。

3. 自然与必然(大纲p31)第四章社会发展规律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社会上物质的东西的总和社会意识:政治,宗教,文化,道德。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关系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且反作用于社会意识。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改造的能力。

生产关系:生产中,不同人之间的关系(雇主和劳工)生产力水平决定生产关系。

(古代生产力决定了帝王和农民,近代-资本家工人,现代-老板和员工)关系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且反作用于社会意识。

(关系好,提高生产力,反之削弱)3.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制度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经济上采取的经济管理制度)经济经济制度:经济基础的实质。

经济体制:经济制度的具体实行方案。

上层建筑:政治制度,人民观念的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关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4. 阶级,革命阶级:被生产关系相连,但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或人群(资本家与劳工)革命:阶级斗争的最高(最终?)形式。

5.科学、技术科学:反映客观世界实质,规律的知识体系。

技术:人改造自然的方法,手段。

6. 唯物史观、唯心史观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它决定社会意识。

农业经济与管理

农业经济与管理
四、选择题:
第二章国民经济中的农业
一、名词解释:
1.恩格尔系数的概念?
是指消费者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二、填空题:
1.生产要素一般是指土地、劳动力、资本。提高土地生产率是解决土地矛盾的唯一办法。
2.建立市场经济一是明晰的产权关系。二是有效的市场经济体系。三是合理的政府干预。另外政府必须对农业予以保护。
8.一般认为,市场价格机制可以全面、准确和快速地传递各种信息,可以合理的分配生产要素。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自发的调节市场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刺激技术不断进步,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
9.受到经济学领域里“凯恩斯革命”的影响,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程度不同地受到政府干预,也就是说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着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国家。任何自由都要受到政府宏观计划的限制。
二、填空题:
1.合作思想的产生是为了消灭或者改造资本主义私有制。合作经济是合作思想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具体化。
1)资本集约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以美国为典型)。
2)劳动集约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以日本为典型)。
3)中间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以德国、法国为典型)。
6.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1)必须走生物技术现代化和机械技术现代化相结合、精耕细作的传统技术和农业现代化技术相结合、机械工具以及半机械工具和手工工具相结合的道路。因地制宜的原则。
3.市场的扩大是社会化大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三、简答题:
1.传统农业落后的根源?
1)收益率低。非农产业逐步壮大,农业比重下降,资源报酬率低,投入比重下降,农民收入偏低,农业结构落后,规模狭小,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业是生物性的生产,自然再生产规律起很大作用,无法与机械性生产的工业相抗衡,处于无竞争力状态。

政治经济学复习知识点: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

政治经济学复习知识点: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

第2章商品和价值一、商品及其内在矛盾1.商品经济(1)含义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2)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①社会分工,即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或行业,各个生产者依照社会需要生产不同的产品。

②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分属于不同的生产者所有。

(3)商品经济的特征①商品经济具有自主性。

商品生产者具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动力。

②商品经济具有平等性。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是以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的商品交换。

③商品经济具有竞争性。

不同商品生产者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展开竞争,由此推动生产者提高效率并关心社会需要。

④商品经济具有开放性。

商品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强调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协作,商品生产者之问的经济联系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日益紧密,其范围也不断扩大。

(4)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①简单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初始形式,它是农业经济时代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以手工业劳动为技术特征的。

②市场经济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形式,它是工业经济时代的商品经济,价值规律成为支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市场机制成为调节全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机制。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1)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就使用价值本身来说,它的用途、性质等并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①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②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针对生产者自己有用,而是针对他人、针对社会有用的。

③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才能进入消费,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名词解释商品经济

名词解释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

商品经济是自然经济的对称,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

商品经济最早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并进一步扩大的时期,在资本主义社会获得最终的胜利。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社会不可逾越的阶段。

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它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社会分工。

它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基础。

因为社会分工,才提出了进行交换的要求,也才有了进行交换的可能。

社会分工的特征,表现为每一个劳动者只从事某一种生产活动,只生产一种产品。

而社会分工又表现为部门分工和行业分工。

第二是所有权不同。

它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

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才发生了交换行为。

可见,商品经济既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又是私有制的产物。

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只有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才能实现生产的社会化和现代化,才能扩大社会分工,促进生产技术进步,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运行采取的基本形态大致有三种:
(1)自己生产自己需要的东西,自给自足,这种经济运行形态称为自然经济。

(2)用自己所生产的劳动产品同别人所生产的、不同的劳动产品相交换,从而取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种经济运行形态称为商品经济。

(3)虽然不是自给自足,但取得自己需要的东西不是通过交换,而是通过社会中心机构集中的、统一的分配来取得,这种经济运行形态称为产品经济。

自然经济是与极其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生产力基础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最基本的一种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产品经济是以生产力高度发达为基础的,并以全社会经济利益的一致性为前提,它是马克思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是马克思设想的在商品经济消亡以后的未来社会的交换方式。

这种交换与商品交换的最大区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通过以货币为媒介的等价交换来表现,而是通过直接的产品交
换来体现。

由于我们还处在商品经济的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离商品经济发达阶段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至于商品经济何时消亡和怎样消亡,还是一个需要探讨的理论问题。

马政教材用后商品经济的提法,就是一种新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