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商品与商品经济
一、商品与商品经济1.社会的基本经济形式: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自然经济: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以自给自足为基本特征,以家庭生产为基础,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总和.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分工的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生产和出卖商品的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需要.其从未处于支配地位发达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市场机制在全社会内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是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在的两种基本经济形式.未来的基本经济形式是产品经济.思考题: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有何关系?经济类型(形式)经济运行体制、配置资源的经济方式思考题: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如何?经济制度: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规定着这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是区别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经济制度反映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经济体制:一定社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属于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经济体制反映社会经济采用的资源配置方式。
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受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可实行类似的经济体制,相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实行不同的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的主要模式:美国的消费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市场机制发挥主要的调节作用);法国、日本的行政管理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的调节干预相结合);德国、北欧国家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自由竞争与国家调节相结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2,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一) 社会分工
社会分工是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方面,在氏族部门共同体和后来的家庭内部纯生理的自然分工基础上,随着共同体的扩大,人口的增长,特别是氏族之间交往的发展,这种分工的范围也扩大了。另一方面,不同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在相互接触时引起了产品的相互交换并使其产品变成了商品,这样就使具有不同生产条件的氏族从事活动的不同生产领域,逐渐变成社会生产过程中具有某种相互依赖关系的生产部门,出现超越一个经济单位的社会范围的生产分工,即社会分工由此开始产生。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所有
社会分工只是商品生产的前提条件,还不是商品生产的充分必要条件。如果仅有分工,并不能决定相互交换的产品必须采取商品形式,因而不能决定商品经济的存在。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归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它决定了从事不同产品生产的各个所有者都是具有各自经济利益的经济主体,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需要通过对等的原则相互交换产品。这样便必然表现为商品。这个决定性条件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伴随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不同的产品归属于不同的私有者,非所有者不能直接占有它,而所有者又有权支配它,这才使交换成为可能。商品交换,实质上是产品所有权的转移。由此可见,社会分工,使商品交换具有必要性;劳动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所有,才使商品交换成为现实。
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课件
偶然的商品交换
⑶第二次分工、私有制
商品生产 商品交换
商品和商品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就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从历史角度看,商品生产和商 品交换是同时产生吗?
提示: 不是,先有商品交换,再有商
品生产。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社会分工
私有制Leabharlann 使对商等品交换具有必然要性
前提条件
决定条件
• 三、商品经济 •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 • 第一个条件是存在社会分工。 • 第二个条件是社会分工者之间存在
• 2. 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 性和保守性经济
• 3. 自然经济是发展缓慢、规模有限、 对自然界依附性很强的经济
• 二、自然经济发展为商品经济
•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 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一。
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
⑴没有剩余产品、共同劳动
没有商品交换
⑵第一次分工、剩余产品
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
• 一、自然经济
• (一)自然经济的形成
• 自然经济是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 社会分工很不发展的社会中,为了 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及其家庭或本 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以自给 自足生产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 (二)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 1. 自然经济是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的经济
着各自独立的经济利益。
• (二)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 1. 商品经济是竞争性经济 • 2. 商品经济是开放性经济 • 3. 商品经济是具有自主性和平等
性的经济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是一种落后的经济形式。它既是社会生产力不发展的产 物,又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造成人类社会在相当长的时期 内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所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概念
私人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 人性质,是商品生产者按着自己的打算 和自己的利益进行的劳动。
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的 社会性质,是为生产他人或社会需要的 使用价值而进行的劳动。
二是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在地域资源的差异
及自然产品差异性基础上形成的分工,即自然 地域分工。这是由于各个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
所处的地域不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及其劳 动产品也不尽相同的结果。
自然分工产生的背景
1、需要的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
类的需要也表现为多样化的特征,大体 可分为三部分内容: 一是生存资料的需要; 二是享受资料的需要; 三是发展资料的需要。
自然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
自然经济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经济形式。 在原始社会的漫长时期中,人们只能以血缘关
系为纽带结成原始群体,按性别和年龄实行自 然分工。他们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由于生产 力极为低下,人们的劳动成果很少,只能用来 维护最低的生存需要,没有剩余产品。因而, 在原始群体内部只能平均分配食物和其他劳动 产品,以保证大家能共同生活下去,否则就会 削弱这个群体。
自然经济在历史上的地位
在原始社会就已形成的自然经济,不仅 在原始社会中占绝对统治地位,在奴隶 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也占据着统治地位, 成为社会经济运动的主要形式。
1.1.3 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自然济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的方式,主要特征是:
1、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2、自然经济是封闭型经济。 3、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 4、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5、自然经济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习题】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是 指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 行的方方面面做出具体的规定。禁止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 非法垄断及其他非法竞争行为属于哪种规则( )。 A.市场准入规则 B.市场交易规则 C.市场竞争规则 D.市场保护规则
(三)市场管理P81 ·市场管理包括市场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市场监管体系两大部分。 • ·市场管理的组织机构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国家设置的专门 从事市场管理的机构;第二类是有关的技术管理机构;第三类 是社会性及群众性管理机构; • 市场监管体系主要包括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 参与四个方面。
4.特征(与教材略不同) (1)商品经济是竞争性经济; ■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会出现竞争,就会有商品生产 者在共同市场上的相互较量,优胜劣汰。由上可以推出( )。 A.企业破产是商品经济中的正常现象; B.先有商品经济,后有竞争,竞争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先有竞争,后有商品经济,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竞争的激烈; D.计划经济中不存在竞争; (2)商品经济是开放性的经济;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 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马克思) (3)商品经济是自主性、平等性的经济; “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马克思)
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第一节
一、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一)自然经济 1.含义:P66 2.特征
市场经济
(1)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发达;
(2)自给自足的封闭性和保守性; (3)发展缓慢,规模有限,对自然界依附性强;
(二)商品经济
1.含义:P66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条件P66-67
3.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历史命运 • 商品经济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小商品经济 )和市场经济。P67 • 简单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初始形式,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存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主导的自然经济的夹缝之中。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以后,商品经济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形 式。当商品经济发展到全社会,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手段, 商品经济由简单商品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阶段。 P67 • 历史命运:马克思说未来社会,商品经济会伴随着私有制的 消灭而消灭,这就是马克思预见商品经济的历史命运。
政治经济学第1 章 商品
劳动者在一定劳动时间内的紧张程度。
30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现在生产该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因 此,过去生产的商品也要由现在已 经变化了的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决定。
3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具有两重涵义:
(1)在生产同种商品的生产领域,
生产单个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
它是价值决定的基础;是从社会生产条
种劳动的转化。
47
c.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d.劳动对象的状况; e.自然条件的差异等。
38
(3)研究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
基本原则。
马克思说:“不管生产力发生了
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
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
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39
部门劳动生产率
单位商品价值量
每小时
15
15
15
15
40
部门劳动生产率
15
1只羊
交
换
2把斧子
共同的质
劳动产品
凝结着劳动
价 值16Fra bibliotek商 品 二 因 素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
形式
价
值
基础
17
商 品 二 因 素
使用价值
价 值
18
3、价值是凝结(或物化)在 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
(1)不同商品的价值:质同量异 (2)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19
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
矛盾统一体。 (1)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使用价值和 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A.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 B.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 C.有使用价值,是劳动产品,自主消费 (2)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 (3)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 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高中历史名词解释 经济制度、自然经济、社会分工、商品经济、生产方式等
高中历史名词解释经济制度、自然经济、社会分工、商品经济、生产方式等高中历史名词解释经济制度、自然经济、社会分工、商品经济、生产方式等一、社会制度是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制度的总称。
社会制度的性质是由经济基础即某社会的占主要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的。
例如,以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构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这种经济基础决定了经济制度的资本主义性质,从而也决定了政治、法律、文化等制度的资本主义性质。
社会制度的变革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生产力不断发展便和原有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冲突,这就要求变革生产关系以便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生产关系的变革,即经济基础的改变,使整个社会制度发生变化,由一种社会制度转变为另一种社会制度。
二、经济制度和经济基础是同一含义的范畴,列宁说:“马克思认为经济制度是政治上层建筑借以树立起来的基础,所以他特别注意研究这个经济制度”。
在这里,经济制度就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另外,经济制度也指一定社会各经济部门的具体制度,如工业经济制度、农业经济制度等。
三、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就是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统称,它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经济体制,生产关系总是要求一定的经济体制与其性质相适应,生产关系发展变化了,经济体制也会随之发展变化以体现生产关系的要求。
社会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或限制作用,都是通过经济体制来实现的。
另一方面,经济体制对生产关系也会发生重大的影响。
如果一种完善的经济体制,它就能够较好地体现生产关系的要求,从而有利于生产关系的巩固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反之,如果一种经济体制存在着某种弊端或缺陷,那么它就会形成限制生产关系本身优越性发挥作用的因素,从而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体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它作用于生产力并反映着生产力发展变化的要求。
因此经济体制的安排和变革要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和生产力发展的双重要求。
四、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己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而进行生产,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直接目的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获取产品或使用价值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人们交换其活动的关系来看,经历着一个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
从自然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以及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一)自然经济形态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在自然经济中,生产者的直接目的是为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如原始氏族、奴隶主、封建主庄园)的消费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
自然经济自产生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它存在于整个原始社会历史时期。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虽然已出现了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仍处于从属地位,而占统治地位的仍是自然经济。
在封建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迅速发展,自然经济逐渐地土崩瓦解,并最后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所代替。
自然经济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以自然分工为基础。
在自然经济中,生产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生产者之间的社会联系异常薄弱,甚至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在自然经济形式下,每个生产者或经济单位(家长制的农民家庭,原始村社,封建领地),利用自身的条件,几乎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
这种排斥社会分工的“小而全”的经济形式,使生产力被封闭在一个个零散的独立的家庭或经济单位。
他们虽然也有分工,但都是家庭成员或经济单位成员之间内部的劳动分工。
中国封建社会的“男耕女织”就是这种分工的真实写照。
第二,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前提。
自然经济不仅阻碍了社会分工的发展,也阻碍了产业体系的完善。
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以农业生产部门占绝对优势,然后才是手工业部门,而其他部门都是这两个部门的补充。
即使在农业部门和手工业部门之间,手工业部门也仅仅是农业部门的补充形式。
因为,农业劳动受自然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生产者在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从事手工劳动为主的各种副业。
这种农业和手工业在家庭这一经济单位内部有机结合的基本形式,为自然经济的存在提供了前提条件。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答案----37741688-715f-11ec-84d6-7cb59b590d7d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1.解释以下概念:自然分工:人们在劳动中按性别、年龄进行的分工。
出现于原始社会,是人类分工的起点。
如成年男子从事捕猎等劳动,妇女从事采集和原始种植等劳动,老年人指导生产,小孩帮助妇女劳动。
在近代农业和手工业中,也存在自然分工。
是与社会分工相对应的一对范畴。
这种最简单的分工形式,发挥个人的身体特长,使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
它在近代一些农民和手工业者家庭中依然存在。
自然分工不能在更大范围内和多样化的劳动中实行,因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失去意义。
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指从事各种劳动的人的社会分工、独立性和专业化。
社会分工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
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交换,就没有市场经济。
社会分工的好处是让那些擅长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的人,这大大缩短了平均社会劳动时间。
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只有能够提供优质高效的劳动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高利润和高价值。
最深刻的意义来自社会分工。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提出,这三种社会分化发生在东部大陆原始社会晚期,即游牧部落与其他野蛮人分离;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商人阶层的出现。
自然经济:它是一种基于极低生产力和自然分工的经济形式,生产只是为了满足工人和劳动单位的生存需要。
它也被称为自给自足经济。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私人劳动: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根据自己的私人利益和要求进行的,其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社会劳动:是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提供给社会的,构成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其劳动具有社会性质。
2.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第一,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第二,自然经济是封闭经济。
第三,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
第四,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经济常识(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学)
1.迄今为止,人类社会一共存在两种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商品经济。
常考二者之间的区分标准。
(1)自然经济:自给自足。
在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大家习惯于男耕女织,生产的东西是自己吃自己用,这种模式就是自给自足,经济模式是自然经济。
后来,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有了剩余产品,人们就拿着剩余产品与别人进行交换,就逐渐产生了商品经济。
(2)假如:王某的副业是生产假奶粉,其生产假奶粉目的不是自己喝,而是为了交换赚钱,即商品经济。
(3)区分标准:是否用于交换,即生产目的,若是自给自足,属于自然经济;若是用来交换,属于商品经济。
(4)表述:人类社会只会经历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这两种形态(错误),原因:马克思强调,人类社会还会经历共产主义社会,即想要什么国家提供什么,买东西不需要花钱交换,是国家无偿提供,即产品经济。
故若是表述为“迄今为止,只存在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这两种形态”,正确;若是强调“人类社会”,则表述错误。
2.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1)社会分工:比如社会上有些人专门从事种植业,有些人专门从事畜牧业,有人专门从事手工业,各种劳动专业化、具体化。
就是社会分工。
考点:基础/前提,列宁说“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基础和前提”。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比如张某拿着锄头锄地,锄头属于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指在生产过程中用到的资源和工具,锄头属于工具,土地属于资源。
3.商品(常考):满足两个条件。
(1)必须是劳动产品:必须是人们劳动产生。
(2)必须用于交换。
(3)例子:①自然界呼吸的空气不是商品。
因为空气不是人类制造出来的,而是与生俱来的;同时呼吸也不需要交费。
②空气罐头是商品。
比如把新鲜空气装到罐头瓶子里去超市售卖,其属于商品。
因为搜集新鲜空气过程中付出了人类劳动;而且空气罐头在超市商场售卖,需要花钱交换,两个条件均符合,属于商品。
③农民伯伯种的黄瓜不一定是商品。
如果农民伯伯种的黄瓜是自己吃、自己用,自给自足的黄瓜则不是商品;如果进行售卖,经过交换,这则成为商品。
第1节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三)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四,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 为特征的经济。在自然经济条件 下,生产者为获得供自己消费的 使用价值而生产,即使是奴隶主、 封建主对剩余劳动的榨取也要受 到剩余劳动实物形式的限制,生 产基本上是在简单再生产的水平 上维持的,即使生产规模有所扩 大,也是异常缓慢地进行的。
2015-2-2
16
二、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ຫໍສະໝຸດ (二)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社会分工造成了不同的物质资料生产者之间发生经济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
造成了物质资料生产者之间经济利益的差别性,使商 品经济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必然形式。
联系的必要性,成为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
2015-2-2 7
一、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
(三)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三,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在自然经济条件下,
生产的闭塞性造成了生产者的孤陋寡闻、因循守旧、
易于满足和不思进取,必然阻碍和影响先进技术的传
播、应用和发展,使社会经济长期处于缓慢发展甚至 停滞状态。
2015-2-2
8
一、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
2015-2-2
17
二、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商品经济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具有与自然经济不 同的特征:
第一,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在商品经济条件 下,生产要素和消费资料的全部或大部都要通过市场 交换来获得,商品生产者以追求价值为目的,并通过 市场交换来实现。
2015-2-2
2015-2-2 20
二、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第四,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
产为特征。商品生产者为获 得更多的价值实现和在竞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作用的制约因素
a.市场信息的真实性 要求:价格真实、买卖意愿真实、成本真实、质量和服务真实等 原因:定价不准确、反馈不及时、交易双方议价能力不平等等
b.市场信息的充分性 获取定价信息足够多,判断价格变动信息足够全
c.市场活动的竞争性 市场竞争要求:自由竞争、平等竞争、适度竞争(没有垄断等) 当出现垄断时,需要反垄断立法和必要的政府干预,否则价值规律调节
行为较保守。
商品经济 概念: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
产生条件
a.社会分工的发展。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各种不同的生产环节、 行业和部门,产生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的需要。
b.生产资料属于彼此独立的、不同的所有者,或者同一所有者的生产 资料,委托不同的人占有和使用。
作用
a.突破自然经济的界限,广泛调动社会资源进行社会生产。 b.生产者独立自主经营,具有独立经济利益,具有内在动力。 c.以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进行商品交换,促进平等。 d.促进生产者竞争,提高生产效率,重视对社会需要的满足。
鼓励其通过科技创新来获取更大利益;b.强化市场经济参与者的自律意 识,迫使其审慎决策,谨慎行事,遵从市场规则和法律规范,改善经营 管理,以规避风险。
第二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二、价值规律作用的制约因素与范围
一、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
概念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指通过价值的决定调节商品生产和交换,
作用无法发挥。
价值规律发挥调节作用的范围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规律,主要局限于商品生产和交换领域
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领域外,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有限,调节效果 有时甚至适得其反。 a.自然资源开发、土地规划和利用等,超出商品生产者个体范围,关
马原 名词解释
1.资本的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2.自然经济:指的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或者本经济单位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三个特点3.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两个产生条件4.简单商品经济:建立在私有制和自身劳动的基础上的、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5.社会分工: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和行业。
6.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7.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8.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9.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10.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也称为有用劳动。
11.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12.劳动的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一般的抽象劳动。
13.价值的质的规定:回答的是价值的实体是什么。
14.价值的量的规定: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
1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指的是劳动力的正常性质,即劳动力在他被使用的专业中,必须具有在该专业占统治地位的平均的熟练程度、技巧和速度。
这种劳动力必须以通常的平均的紧张程度,以社会上通常的强度来耗费。
16.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
17.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从事的劳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个人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个人理解马克思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以这三种宏观经济运行形势为基础,分别形成: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人的依赖性社会即自然经济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即商品经济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即产品经济社会。
首先来谈何为人的依赖性社会(自然经济社会)原始社会属于典型的人的依赖性社会。
这是由于在原始社会时期,当每一次狩猎结束后,猎物的肉往往一顿是吃不完的。
在当时没有食盐来腌制,也没有冰箱、冷库用来储存。
于是人会主动的将肉分给他人,以期盼下次能够从他人那获得同等份的肉。
通过这样的行为举动,人和人之间互相依赖互相联系,人才得以生存下来。
中国古代有一句话:人,力不如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人的大多数身体机能都要逊色于自然界的动物,却能通过自身与他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得以生存至今。
人究竟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所有的动物几乎生下来就能独立生存。
例如羊,生下来就能凭一己之力学会站立,过不了多久便开始学习奔跑。
其他的还包括猫、狗等等等。
反观人,则完全相反。
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即是指人在三岁前都无法做到脱离父母独自生存。
从这点上来看,人类确实要落后于动物,但人却是自然界唯一能做到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种。
马克思说过,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人通过彼此之间的依存依赖关系,通过各种各样的物质生产活动,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形成人类社会,从而脱离于动物界、区别于动物。
因为我们每个人是没有办法独立生存的,所以我们会选择群居,会不断的发展生产力,形成各种各样的生产关系,也正是因为人的这种特性,使人类处于“进步”状态。
其次来谈何为物的依赖性社会(商品经济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将物的依赖性社会(商品经济社会)定义为资本主义社会,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上也属于这一范畴之内。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一、引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活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经济活动最初是建立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从而形成了自然经济。
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渐出现,商品经济逐渐兴起。
本文将探讨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二、自然经济的特征自然经济是指人们依靠自然资源直接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形式。
在自然经济中,人们主要通过进行狩猎、采集、农耕等活动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衣物和住所。
生产和消费是密不可分的,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
自然经济具有以下特征:1.依赖性强:自然经济直接依赖于自然资源,生产活动完全依赖于自然条件和环境。
2.自给自足:生产者基本上只生产自己生活所需的东西,生产和消费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完成。
3.缺乏交换:商品交换在自然经济中并不普遍,人们更多地通过礼物、互助等方式满足需求。
三、商品经济的特征商品经济是指人们通过生产商品并进行交换来获取生存资料的经济形式。
在商品经济中,生产和消费被分离开来,生产者通过出售商品获取货币,再用货币来购买所需的生活资料。
商品经济的特征包括:1.生产目的性强:生产者为了获利而生产商品,生产活动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2.专业化分工:社会分工程度增加,人们专门从事某种生产活动,形成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3.货币交换:商品的交换通过货币来实现,货币成为价值的衡量尺度和流通工具。
四、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与区别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在经济生活中各有特点,它们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和区别:1.联系:–都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经济活动。
–都是通过生产和消费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都是以资源的利用为基础,可以相互转化。
2.区别:–自然经济依赖于自然资源,而商品经济强调商品生产和流通。
–自然经济主要以实物交换为主,而商品经济则是通过货币交换。
–自然经济中生产和消费在同一时间和地点进行,而商品经济则分开生产和消费。
总的来说,自然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基础和前提,而商品经济则是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产物。
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第一节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1.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也就是生产直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建立在小生产和自然分工的基础上,由许多单一的经济单位(家长制的农民家庭、原始村社、封建领地等)组成,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
●随着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其主导地位最终为商品经济所代替。
2.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
●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归不同所有者拥有,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社会分工是产生商品经济的前提条件。
●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各种不同的生产环节、行业和部门。
●三次社会大分工:I.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使畜牧业从采集和狩猎活动中分离出来。
II.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III.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由商人专门经营的新的行业和部门。
●商品经济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初始形式,它是以生产资料的个人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和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的两种性质:I.自主性 II.平等性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就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到全社会,市场成为调节全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机制,就意味着商品经济由简单的经济发展到了市场经济阶段。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的调节手段和配置方式,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
(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各种资源)●法制和信用成为交换的基础。
完善的法律体系和严格执法,是保障商品关系正常发展,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基础,同时信用也不可忽视信用可完善和弥补法律的不足,要建立健全完备的信用监督机制。
●经济开发性。
●国家调节的重要性,市场配置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和持续健康发展。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1、自然经济:指自给自足经济,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2、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3、商品经济产生条件:(1)社会分工的出现。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4、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5、使用价值:商品的有用性,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6、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关系或比例由价值决定)7、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本质上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8、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1)对立性:两者相互排斥,不可兼得(2)统一性:商品必须同时具有这两个属性。
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9、劳动二重性:(1)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2)抽象劳动,创造价值(3)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4)两者对立统一关系:a统一性:两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b对立性:具体劳动是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关系;抽象劳动是社会属性,体现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10、商品价值的质: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11、商品价值的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劳动量由劳动时间计算1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决定商品的价值量1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14、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1)平均熟练程度(2)科学技术(3)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结合(4)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四)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15、价值形式的四个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2)总和的或扩大的(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货币本身有价值)16、货币:商品交换的媒介,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
具有5种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17、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矛盾(五)价值规律18、价值规律:(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商品的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原则(3)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题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答案:D
练习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联系 和区别的论断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相对应 B.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对应 C.市场经济可以脱离商品经济而存在 D.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E.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商品经济发展 的程度决定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
商品经济所处的历史地位
社 会 自然经济 经 济 形 商品经济 态
产品经济
简单
商品经济
市
发达
场
商品经济 经
济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来考察,商 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 济两个发展阶段。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简单商品经济
简单商品经济是以个体劳动为基础,以手工 劳动为技术特征的商品经济。
1、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经济
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在自然经济条 件下,生产要素的全部或大部是在本经济单位内 生产的,并直接从本经济单位的总产品中得到补 偿,生产的目的是直接满足自身的需要。2、自然Fra bibliotek济是封闭型经济
自然经济是封闭型经济,它排斥生产过程的 分工与协作,小而全的生产方式造成人与人之间 的经济联系异常薄弱,“鸡鸣之声相闻,老死不 相往来”,生产被封闭在一个个零散的家庭或经 济单位里。
商品经济则是扩大再生产型经济,商品生产 者为追求更多的价值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必然不断增加投入,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 从而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物质财富日益增 多。
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存在矛盾
小结
商品经济则既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为生 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余地,在促进生 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具有自然经济无法比拟 的作用。
3、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
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在自然经济条件下, 生产的封闭性造成了生产者孤陋寡闻、因循守旧、 易于满足和不思进取,科学技术进步异常缓慢。
4、自然经济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
自然经济是简单再生产型经济。在自然经济条 件下,生产者为获得供自己消费的使用价值而生 产,就是奴隶主、封建主对剩余劳动的榨取也受 这种剩余劳动实物形式的限制,生产基本上是在 简单再生产的水平上维持。
从简单商品经济发展到发达商品经济,社会 生产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出现了以煤为新 能源的蒸汽动力,促使了蒸汽机在生产中的广泛 使用,从而为建立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大规模生产 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以电报为代表的 新型通讯手段和以铁路为代表的新型运输手段的 出现,使经济领域中的信息流和物资流在规模和 速度上都极大地加大加快了,这就为物质产品的 大量生产和流通的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
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商人的出现
社会分工和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 ——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前提条件
根本条件
社会化生产——物质基础
2、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商品经济则是开放型经济,它以社会分工 为基础,强调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协作,人与人 之间的经济联系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日益繁荣, 范围也日趋扩大。
简单商品经济发展到发达商品经济,社会 分工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首先,在职业层次上,经营企业已逐步发展 成为一项专门的技术和职业,经营者也已逐步从 所有者中分化出来;
其次,在行业层次上,经营货币的银行已逐 步发展,经济的信用程度日趋发达;
再次,在产业层次上,初步出现了以资本密 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为特征的新产业结构。
相相相相相彼互互互互互此联联协联协需系系作系作要
生产社会化
3、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
商品经济则是开拓进取型经济,商品生产 者为了追求更多的价值,并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 致胜,必然争先恐后地改进技术、提高效率、创 新进取,从而促进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 的发展。
4、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5、自然经济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 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可见,自然经济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 式,它既是社会生产力不发展的产物,又 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一、社会分工
所谓社会分工是指生产者以职业活动的形式, 固定地、长久地选择从事一种或相似种类的物质 资料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的一种分工形式。
以社会分工为前 提,促进社会分 工的发展,有利 生产力大发展
历
史 进 步 性
分散生产、互不 往来,因循守旧、 自我封闭,束缚 技术进步和生产 的发展
互相依赖、密 切联系,具有 开放性、竞争 性特征,促进 生产力迅速发 展
二、经济现代化和发展商品经济 的原因
商品经济不可逾越的原因
1、这是由社会生产力运动的客观规律决定
所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必须大力发 展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历史作用
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一、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历史 进步性
1、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提高 2、在交往中发展,在竞争中改进技术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历史进步性
商品经济发展阶段
起源萌芽 小商品经济
发达商品经济
原始部落之间以 物物交换为特征 的经济联系
社会经济形态
❖“三大社会经济形态”之 产品经济
劳动成为人自身发展的方式,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3、从人类社会的经济实践看,商品经济阶段 的不可逾越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从人类社会的经济实践看,在社会主义制 度建立之初,人们曾一度在主观上要取消或抑制 商品经济,结果不但行不通,反而延误了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拉大了与商品经济发达国家的差距。 这种历史事实也充分说明了商品经济阶段的不可 逾越性。
答案:ABDE
交换
共同的质
劳动产品
凝结着人类劳动
价值
体力 脑力 耗费
凝结 体力、脑力耗费
交换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
第一章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主讲教师:罗艳芬
本章内容
• 一、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 • 二、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 三、商品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思考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和产品经济是什么关系?
第一节 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
一、自然分工
自然分工是指按年龄、性别差别或基于 地域之间差异所进行的分工。
自然分工是劳动分工的第一阶段,是最原始、 最简单的劳动分工。
自然经济在原始社会曾广泛存在,在奴隶社会和封建 社会是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在当今世界的某些国家和 地区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三、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桃花源记
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 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 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 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 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 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 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
商人阶层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1、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
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在商品经济条 件下,生产要素的全部或大部通过市场交换来获 得,商品生产者以追求价值为目的,并通过市场 交换而实现。
商品经济
以交换为目的 的经济形态
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基本特征
三次社会 大分工
生理分工
自然地域分工
二、自然经济
社会经济形态
❖“三大社会经济形态” 之 自然经济
男耕
女织
资源——劳动密集型
拒
绝
交
换
自然经济的含义
自然经济是一种以劳动产品的自给自足为特征 的经济形态。
它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产生的,以 农业生产为主业,以手工业生产为副业,农业和 手工业紧密相结合,是自然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 的条件。在自然经济条件下,每个生产者或经济 单位几乎生产自己所需的一切产品,很用难于交 换。
奴隶社会、封 建社会在小范 围内以货币为 媒介,为满足 自己使用价值 需要为目的进 行交换。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建立在社会化 大生产基础上, 生产和交换目 的是为了获取 更多的价值。
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
商
商品经济
品 经 济 的
限于社会分工, 排斥社会分工和 协作,限制和延 缓生产力的发展
2、经济形式本身发展有其规律性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之间,客观 上存在着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发展时序性。 商品经济用广泛的联系和频繁的交换否定了自给 自足的自然经济,它的充分发展又为自身的消亡 与产品经济形态的产生准备着客观条件。在这个 否定之否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商品经济是衔接 自然经济与产品经济的中间阶段,处于承上启下 的地位,起着瓦解自然经济,萌发产品经济的作 用。没有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产品经济形态就 不可能产生。
简单商品经济以人力、畜力和风力等传统能 源为基础的生产技术无法创造庞大的生产量和交 易量,生产和交换被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进行, 不能形成社会化大生产。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市 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没有起到基础性作用,自给 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商 品经济从属于自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