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 农业经济 市场经济的区别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2
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第一种含义)有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本身最终决定,并由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需求直接决定的应该或必须投入到各类产品的生产上去的劳动时间。
(第二种含义)如何理解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
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
另一方面,二者是有区别、有矛盾的。
具体劳动是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某种特定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这一角度来考察;而抽象劳动是抽掉了劳动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单纯从劳动是人类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这一角度来考察。
劳动价值理论,虽不是马克思提出,但前人并没有把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和创造价值的劳动区别开。
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同时,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创立都同劳动二重性有关。
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统一。
私人劳动必须要经过流通、消费过程来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
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化,产生了劳动二重性以及商品的二重属性。
商品的流通和消费过程一方面是生产中形成的使用价值的流通、消费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中形成的价值在流通、消费中实现的过程。
高中历史名词解释 经济制度、自然经济、社会分工、商品经济、生产方式等
高中历史名词解释经济制度、自然经济、社会分工、商品经济、生产方式等高中历史名词解释经济制度、自然经济、社会分工、商品经济、生产方式等一、社会制度是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制度的总称。
社会制度的性质是由经济基础即某社会的占主要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的。
例如,以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构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这种经济基础决定了经济制度的资本主义性质,从而也决定了政治、法律、文化等制度的资本主义性质。
社会制度的变革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生产力不断发展便和原有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冲突,这就要求变革生产关系以便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生产关系的变革,即经济基础的改变,使整个社会制度发生变化,由一种社会制度转变为另一种社会制度。
二、经济制度和经济基础是同一含义的范畴,列宁说:“马克思认为经济制度是政治上层建筑借以树立起来的基础,所以他特别注意研究这个经济制度”。
在这里,经济制度就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另外,经济制度也指一定社会各经济部门的具体制度,如工业经济制度、农业经济制度等。
三、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就是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统称,它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经济体制,生产关系总是要求一定的经济体制与其性质相适应,生产关系发展变化了,经济体制也会随之发展变化以体现生产关系的要求。
社会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或限制作用,都是通过经济体制来实现的。
另一方面,经济体制对生产关系也会发生重大的影响。
如果一种完善的经济体制,它就能够较好地体现生产关系的要求,从而有利于生产关系的巩固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反之,如果一种经济体制存在着某种弊端或缺陷,那么它就会形成限制生产关系本身优越性发挥作用的因素,从而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体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它作用于生产力并反映着生产力发展变化的要求。
因此经济体制的安排和变革要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和生产力发展的双重要求。
四、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己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而进行生产,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直接目的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获取产品或使用价值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
2023年经济包括哪三个方面
2023 年经济包括哪三个方面经济包括哪三个方面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全部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和国有成分。
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三个方面构成:生产资料归谁全部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如何安排。
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哪三个方面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国有经济,私有经济,混合全部三个经济制度。
国家宪法规定,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分为三个。
第一,国有经济,也称全民经济,归国家全部,其次,私有经济,归劳动者个人全部,第三,混合经济,归国家与劳动者共同全部。
多种经济共存,相互支持,互为补充,有利于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不断的.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哪三个方面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
1、必需毫不动摇的坚持发展公有制经济其次,必需毫不动摇的激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终,要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既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又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达到两者的有机统一,不要将两者对立起来。
2、生产确定安排,安排是生产的反映。
确立了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的基本安排制度。
按劳安排是公有制经济中收入安排的基本原则,多种安排方式并存以及允许资本、学问、技术、信息、管理、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参加安排,是多种全部制形式在安排中的实现。
3、实践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又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经济包括哪三个方面 21、经济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产品和服务的增加,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改进,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技术结构、收入安排结构和人口结构的改变;3、经济质量的提高和改善,即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经济稳定、提高、自然环境、卫生健康的改善、和生态平衡以及文化、政治和人民的现代化进程。
农业经济学整理
名词解释:1.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是建立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以自然分工为基础的、生产仅仅是为了满足劳动者和劳动者单位生存需要的经济形式,也叫自给自足经济。
2、市场农业市场农业是指在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农业,即由市场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对农业资源进行配置的农业。
3、剪刀差剪刀差是指在工农产品交换中,工业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二者的差额呈剪刀状的变化趋势。
4、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就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现代集约化农业和高度商品化农业相统一的发展过程。
包括协调发展的工农业关系、经济体制和组织管理的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
5、农业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强调的是产业结构中的行业构成,主要指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农村产业结构,强调的是产业在农村这个地域的分布,是个区域性的概念,一般包括三大产业。
6、农业生产社会化农业社会化是指农业由孤立的、封闭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开放型的生产方式的过程。
7、价格需求弹性、价格供给弹性价格(农产品)需求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度,即指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其大小用需求弹性系数来表示。
价格(农产品)供给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度,即指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其大小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表示。
8、中性农业技术中性农业技术是指劳动力节约型技术和资源节约型技术密切结合,取长补短,综合运用的技术。
9、农业集约经营、农业粗放经营●粗放经营: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下,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实行广种薄收,主要靠扩大土地面积来增加总产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相反,它是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和装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并改善经营方法,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总产量的农业经营方式。
10、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灵敏程度,即指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率。
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区别与联系现在历史课本中经常出现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这两个概念,绝大多数同学都将二者混为一谈,实际上,它们还是有差别的。
根据我国学术界通行的理解,所谓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其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
即为满足生存而生产,不是为市场的需要而生产。
概括起来主要如下的特征:①它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经济活动基本局限在经济单位内部,生产规模十分狭小;②它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是这种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
③自然经济中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是直接的。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的基本形式。
其具有如下特征: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是一个不相同的概念,但二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足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
科学地讲,中国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即在铁制农具、牛耕技术的出现与普及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之后。
小农经济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变化,具有三种社会属性,即封建小农经济、资本主义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小农经济。
由此,我们能够得出以下结论:1.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不是小农经济而是自然经济。
因为,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生产力及其低下,生产工具原始落后,农耕使用集体劳动,不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所以不是小农经济。
但由于他们的生产主要是自给自足,所以是自然经济。
2. 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并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结束。
因为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两者出现了交集。
3. 中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小农经济,它们并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们生产的产品主要不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是和市场相联系。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人们交换其活动的关系来看,经历着一个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
从自然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以及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一)自然经济形态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在自然经济中,生产者的直接目的是为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如原始氏族、奴隶主、封建主庄园)的消费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
自然经济自产生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它存在于整个原始社会历史时期。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虽然已出现了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仍处于从属地位,而占统治地位的仍是自然经济。
在封建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迅速发展,自然经济逐渐地土崩瓦解,并最后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所代替。
自然经济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以自然分工为基础。
在自然经济中,生产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生产者之间的社会联系异常薄弱,甚至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在自然经济形式下,每个生产者或经济单位(家长制的农民家庭,原始村社,封建领地),利用自身的条件,几乎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
这种排斥社会分工的“小而全”的经济形式,使生产力被封闭在一个个零散的独立的家庭或经济单位。
他们虽然也有分工,但都是家庭成员或经济单位成员之间内部的劳动分工。
中国封建社会的“男耕女织”就是这种分工的真实写照。
第二,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前提。
自然经济不仅阻碍了社会分工的发展,也阻碍了产业体系的完善。
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以农业生产部门占绝对优势,然后才是手工业部门,而其他部门都是这两个部门的补充。
即使在农业部门和手工业部门之间,手工业部门也仅仅是农业部门的补充形式。
因为,农业劳动受自然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生产者在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从事手工劳动为主的各种副业。
这种农业和手工业在家庭这一经济单位内部有机结合的基本形式,为自然经济的存在提供了前提条件。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答案----37741688-715f-11ec-84d6-7cb59b590d7d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1.解释以下概念:自然分工:人们在劳动中按性别、年龄进行的分工。
出现于原始社会,是人类分工的起点。
如成年男子从事捕猎等劳动,妇女从事采集和原始种植等劳动,老年人指导生产,小孩帮助妇女劳动。
在近代农业和手工业中,也存在自然分工。
是与社会分工相对应的一对范畴。
这种最简单的分工形式,发挥个人的身体特长,使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
它在近代一些农民和手工业者家庭中依然存在。
自然分工不能在更大范围内和多样化的劳动中实行,因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失去意义。
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指从事各种劳动的人的社会分工、独立性和专业化。
社会分工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
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交换,就没有市场经济。
社会分工的好处是让那些擅长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的人,这大大缩短了平均社会劳动时间。
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只有能够提供优质高效的劳动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高利润和高价值。
最深刻的意义来自社会分工。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提出,这三种社会分化发生在东部大陆原始社会晚期,即游牧部落与其他野蛮人分离;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商人阶层的出现。
自然经济:它是一种基于极低生产力和自然分工的经济形式,生产只是为了满足工人和劳动单位的生存需要。
它也被称为自给自足经济。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私人劳动: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根据自己的私人利益和要求进行的,其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社会劳动:是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提供给社会的,构成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其劳动具有社会性质。
2.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第一,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第二,自然经济是封闭经济。
第三,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
第四,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编辑ppt
41
考察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必须区分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每个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实际耗费 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 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不同的物品其有用性不同则使用价值不同,一种商品可能 有多种使用价值。
物品的有用性寓于物品自身之中,同人们取得它所耗费的 劳动多少没有关系。
使用价值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考察:
从质的方面看,商品具有何种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自 然属性决定的。
从量的方面看,任何使用价值都有一定的数量。
编辑ppt
16
• 使用价值是商品必须具备的一个因素。商品必须具
——这个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编辑ppt
26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
系。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的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
的范畴;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 使用价值的存在并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为前提。
编辑ppt
7
商品经济是一种生产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社会经济 关系商品化的经济形式
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
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 条件
社会化生产是商品经济的物质基础
编辑ppt
8
商品经济的发展进程
商品经济的发展经过了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阶段和发达商 品经济阶段。
政治经济学
怎样理解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怎样理解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
商品经济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和进行经济联系的一种经济形式。
作为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相对应的。
而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将社会资源配置到社会需要的部门。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现代社会的两种资源配置方式。
(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
但是,市场经济不能与商品经济及市场简单地相等同,因为市场经济的存在意味着市场对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起着基础作用,这要以商品经济发展为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为前提条件。
概括地说,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区别: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优点和局限性:(1)优点:以市场来配置资源,可以使生产者与市场直接发生联系,根据市场供求关系,产品价格的信息,通过竞争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给经济活动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竞争压力。
(2)局限性:可能产生垄断,分配不公,经济大波动,市场秩序混乱,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总需求与总供给失衡等。
资料:加州2000年的GDP为1、2万亿美元。
但电力很紧张。
可风力资源丰富,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商务处把这一信息及时反馈给国内,加州可能对风力发电机需求有大幅增长。
上海一家公司及时同美国客户联系,希望能出口成套设备。
美方对样机进行连续几百个小时不间断测试,样机出现大小不一的问题,但风叶很好,运转效率高于日本和美国的同类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商定,上海提供叶片,美国提供电机,在美国拼装完成。
这就是及时抓住商机的例子。
美国商界有一条不成文的惯例,即当日答复。
而国内许多公司对此没反应。
商机没了。
发人深省的新闻。
山西省新绛县有个新绛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建厂50年来一直盈利。
事业单位考试经济常识知识点
经济常识政治经济学第一节商品一、人类社会三种基本经济形式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商品经济:交换前提和基础:社会分工一共3次分工(恩格斯)①农业、畜牧业分离②农业、手工业分离③商人的出现产品经济:共产主义按需分配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目的不同二、商品含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三、商品的二重性使用价值(天生存在)是商品的有用性或效用,是能够满足人需求的属性(自然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与统一统一:某一物品既有价值也有使用价值对立:生产者与消费者只能得到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一种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四、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补充知识交换价值:比列关系价格: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价值↔商品商品一定有价值(√)商品→价值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价值→商品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一定是商品(×)自给自足有使用价值的一定有价值(×)自给自足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价值→使用价值五、商品的价值量概念(1)商品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2)商品的价值总量 =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 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含义:劳动者的生产效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分类: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比与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六、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决定价格(奢侈品和古董等例外)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作用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分配,即调节社会资源(关键字:指挥棒)哪里赚钱去哪里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关键字:鞭策)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造成优胜劣汰的结果(关键字:筛)第二节货币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一、货币的产生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 货币产生二、货币定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有价值货币有使用价值纸币是一种货币符号货币时间排序商朝刀币秦朝半两汉朝五铢唐朝开元通宝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纸币、硬币、纪念币都不是商品纪念金币是商品三、本质一般等价物四、货币具有五种职能考点: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时,执行着价值尺度职能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是观念上的或想象的货币流通手段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贮藏手段它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货币为足值的货币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足值的金银货币。
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商品经济(Commodity Economy) ,“自然经济”的对称,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
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商品经济最早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并进一步扩大,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出现了商品经济的重要媒介——商人。
当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品之间的交换主要由市场调配时,这种社会化,由市场进行资源调配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商品经济的定义:以交换为目的、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的类型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市场经济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
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
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时代最基本的特征是,工业取代农业占据了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市场营销成为最普遍的经营形式,由此导致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1)由封闭走向开放(2)机器化(3)科学化(4)雇工经营(5)专业化和社会化6)厂商成为最基本的经济组织形式(7)私有制范围扩大了(8)利润取代具体产品成为直接生产目的(9)生产要素资本化(10)实行市场机制(11)广泛而激烈的市场竞争(12)政治民主(13)规范化(14)对外扩张和全球化(15)市场经济的局限性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1.平等性 2.竞争性 3.法制性 4.开放性(这是它的一般性特征)市场的作用:1 传递信息。
2提供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压力3增进企业运行效益4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集中体现在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等范畴上。
初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知识 完整版笔记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一、物质资料性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物质资料生产1、物质资料生产的概念: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于人们需要的过程。
2、地位: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物质资料生产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劳动力的支出。
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2)劳动资料:劳动手段。
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包括未经加工的和经过加工的物质资料。
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资料(二)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生产力(人与自然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①人的要素: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科学知识的劳动者。
②物的要素:生产资料。
生产工具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作用的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因素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人与人关系):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奴隶制生产关系(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3、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生产力:人们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 社会生产方式决定↓↑适应 反作用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总和 经济基础: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社会形态 决定↓↑适应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制度、社会意识形态(三)社会经济规律 (1)客观性:①建立在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随客观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 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经济规律(2)按经济规律赖以生存的条件分为三种类型: ①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 ②商品经济中的价值规律③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1、社会经济制度概述:(1)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一)、商品市场
消费资料市场
商品市场
生产资料市场
划分依据
它是市场体系的基础
是按照商品的最终用途划分的,消费资料市 场直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生 产资料市场则满足社会再生产需要
(二)、生产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提供各类生产要素的交易,它在市场 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金融市场
价值规律存在的经济条件——商品经济。只要 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 价值规律在支配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它是商品经济 的基本规律。
1、商品的价值是由生 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的 价 值 规 律
(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生产领域
商品经济
2、商品交换以价值为 (价值量的实现) 基础实行 等价交换。 商品交换领域
第三节 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一、市场体系的分类和构成
含义
市场体系,是指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各级各 类市场的总和。市场资源配置的前提就是各类 生产要素和产品都进入市场。
分类
消费资料市场 商品市场
生产资料市场
交易对象
生产要 素市场
金融市场
劳动力市场
技术市场 信息市场
土地市场
27
区域性市场
交易的空间范围
5
第二个条件是社会分工者之间存在着各自独立的 经济利益。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 件。 马克思指出“只有独立的互不依赖的私人劳动的产 品,才作为商品互相对立”。
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才发生了 交换行为。 在私有制的条件下,产品交换的双方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 成为经济利益的对立面。这就决定了双方的交换不能是不 等式的,而只能是等式的,即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 劳动产品的交换既然是等价的商品交换,那么,生产者的 生产过程就成为以直接交换为目的商品生产过程。
初级经济师各章考点汇总(可编辑修改word版)
考点1:物质资料生产第一部分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1.定义: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2)劳动资料: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如原始森林的树木、矿石、棉花、钢铁。
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1.生产力变革:(1)定义: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2)两大要素:人(劳动者)和物。
(3)主要标志:生产工具的变革。
2.生产关系的变革(又称社会生产关系):(1)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2)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未来共产主义社会(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4)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可以概括为: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变革————上层建筑变革考点3: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1)社会经济制度: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
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3)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考点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怎样分清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三个概念
怎样分清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三个概念(2014-05-17 08:18:57)▼很多学生无法确切把握的经济史概念主要集中在“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大多数原因在于老师授课过程中对三个概念的模糊化,让学生云里雾里,因此学习过程和之后的使用上就出现原则性的错误,也严重影响学生的深化理解。
一、概念1、自然经济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和商品经济相对立。
其生产的目的不是为市场交换需要,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
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是这种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它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相适应。
自然经济是一个历史畴。
由于它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质,因而可以与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相联系。
曾经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存在。
2、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就是指以个体家庭为生产、生活主要单位的经营方式。
实行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实行“男耕女织”。
农业经营规模也不大,它是中国农村的主要经营方式。
中国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即在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普及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之后。
小农经济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变化,具有三种不同的社会属性,即封建小农经济、资本主义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小农经济。
3、自耕农经济自耕农经济,是指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经营方式。
如果说自然经济侧重于生产者的生产目的,小农经济侧重于生产者的经营规模的话,自耕农经济则侧重于对生产资料占有形式来看。
自耕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因此生活稳定,农民是小生产者和小私有者,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自耕农是随着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产生而出现的。
在古代中国社会,一个新的政权建立后,农民获得一定的生产资料,自耕农数量是明显上升的。
当自耕农经济发展比较好、自耕农阶层比较庞大的时候,恰恰就是封建社会的盛世。
但是自耕农经济是一种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由于地主阶级的盘剥,加上自然灾害频繁,自耕农逐渐失去土地等生产资料,自耕农减少、一个王朝也就走向衰败。
高中政治经济学中易混淆的几个概念_
高中政治经济学中易混淆的几个概念_1、买方市场卖方市场买方市场是指市场供求关系中出现供过于求,卖方之间竞争激烈,使买方居于有利地位的市场态势;卖方市场是指市场供求关系中出现供不应求,买方之间竞争激烈,使卖方居于有利地位的市场态势。
买方市场形成于社会总供给超过社会总需求的条件下,所以买方市场下,商品价格走低,买方有着更大的挑选余地;卖方市场刚刚相反。
2、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紧缩则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其表现为物价持续下降、市场疲软、经济萎缩;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3、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是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的一种股权式合资的资本组织形式;股份合作制是我国劳动群众在改革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
股份制是资本的联合,劳动从属于资本;股分合作制是劳动者通过劳动的联合和资本的联合组成企业,资本从属于劳动。
股份合作制是一种新型的集体经济形式;股分制则不能笼统地说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4、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制度包括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产品的分配、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经济制度的性质变化了,社会制度的性质也就变化了。
经济体制是指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制度;经济体制包括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组织管理形式,管理权限的划分,管理机构的设置等;经济体制变化了,社会制度不一定发生变化5、公有制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或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公有制是从社会宏观的角度对生产资料所有关系进行界定,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经济简单地讲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没有商品交换。
它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对立面,私有制经济的一种表现。
是存在于市场范围比较小的一种经济形态,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
该种经济形态占统治地位的持续时间涵盖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以及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对称,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
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当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品之间的交换主要由市场调配时,这种社会化,由市场进行资源调配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市场经济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
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
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
农业经济是研究农业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运动规律的科学。
又叫劳动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
市场经济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②商品经济侧重指的是一种经济形态,反映的是人们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产品交换方式,与它相对应的是自然经济;市场经济侧重指的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是经济资源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与它相对应的是计划经济。
③出现的时间不同。
商品经济出现在前,市场经济出现在后,只有在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才形成市场经济。
(2)联系:
①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阶段的商品经济客观要求的资源配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