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图像(胶片)质量评价制度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制度

未来发展:不 断完善技术, 提高评价效率
跨学科合作评价
放射科与其他科室合作:共同参与图像质量评价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评价效率和准确性 建立统一标准:促进不同医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拓展评价范围:包括诊断准确性、患者辐射剂量等方面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主观评价法
定义:医生根据 自身经验和专业 知识对图像质量 进行评估
优点:直观、易 于操作,能够快 速发现问题
缺点:主观性强 ,不同医生评价 标准可能存在差 异
应用场景:在放 射科图像质量评 价中,主观评价 法通常作为初步 筛选手段
客观评价法
客观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制度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3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4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流程 5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6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结果的应用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Hale Waihona Puke 提高患者治疗效 果:准确的诊断 是制定有效治疗 方案的基础,提 高诊断准确率有 助于提高患者治 疗效果
提升医院声誉和 竞争力:高水平 的诊断准确率可 以提升医院在患 者心中的信任度 和口碑,增强医 院的市场竞争力
促进放射科医生 的专业成长:通 过图像质量评价, 医生可以了解自 己在诊断过程中 的不足之处,进 而改进自己的技 能和知识水平
添加标题
放射科影像质量评价方法

放射科影像质量评价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放射科的影像质量,每月由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在电脑上随机分别抽取DR、CT、MR图片,以以《放射科诊疗规范》为基础,实事求是,严格把关,力求影像科图像和报告质量不断提高。
一、图片质量评价标准:1、X线影像质量要求:(1)一般要求:1)X线照片满足影像诊断要求;2)X线照片标识,左右标志明确、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及年龄等信息完整;3)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4)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与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一致。
同一部位不同时间摄片放大比例一致。
成人胸片放大比例不小于65%;4)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2、除上述一般要求外,优质图像标准:1)密度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0.25~2.0之间;2)层次分明;3)摄影体位标准,组织影像应符合正常的解剖投影,无失真;4)照射野大小合适:被检部位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但不应过多包含非检查部位,尤其是内分泌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包含相邻椎体;四肢长骨应至少包括一个临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5)无体外伪影;6)无运动伪影;7)胶片无污迹、划片、粘片、指纹。
DR影像评价内容及方法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上述DR影像质量,每份图像100分,扣完为止优:≥90分良:80~89分差:70~79分不合格:≤70分CT影像质量评价内容及方法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上述CT影像质量,每份图像100分,扣完为止:优:≥90分良:80~89分差:70~79分不合格:≤70分MR影像质量评价内容及方法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上述MRI影像质量,每份图像100分,扣完为止:优:≥90分良:80~89分差:70~79分不合格:≤70分二、报告质量评价标准:影像诊断报告是一份重要的临床档案资料,必须认真书写。
一份规范化的诊断报告书要求文字简洁,语句通顺,表达准确。
内容包括以下部分:一、一般项目: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检查号、门诊号或住院号;病室和床位号;检查设备、检查方法、对比剂种类用法和用量、检查部位和位置、照片序号;检查日期和报告日期等均应逐项填写清楚。
放射科胶片质量与诊断质量评估制度及流程

放射科胶片质量与诊断质量评估制度及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放射科胶片质量与诊断质量评估制度及流程在医学影像诊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范本模板】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2016年修订)一、一般要求1、X线照片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X线照片标识,左右标志正确,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3、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与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一致。
同一部位不同时间摄片放大比例一致.4、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二、优质图像标准1、密度合适2、层次分明3、摄影体位标准:4、照射野大小合适: 被检部位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但不应过多包含非检查部位,尤其是内分泌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长骨应至少包括1个邻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5、无体外伪影.ﻩ6、无运动伪影。
7、特殊检查体位应标注.8、胶片无污片、划片、粘片、指纹.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内容及方法项目评价内容和方法ﻩ扣分图像对比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对比欠佳 5图像层次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层次欠分明ﻩ5投照野控制投照野过大或包括不全ﻩ5伪影不影响诊断的伪影,如内衣扣、金属线 5有可能误认为病变的伪影ﻩ50ﻩ伪影范围较大,掩盖诊断区。
50ﻩ呼吸伪影或运动伪影ﻩ5~10ﻩ抽查胶片,有污片、划片、粘片 5图像标识不完整 5图像重要标识ﻩ如左右、姓名、性别错误ﻩ5020~15摄影体位ﻩ不标准ﻩ特殊体位无标注,如腹部立位位,水平侧位10摄影部位错误ﻩ对照申请单和摄影部位是否一致50图像放大比例ﻩ抽查胶片,图像放大比例是否一致 5用片统一,尺寸合理抽查胶片ﻩ5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DR影像质量要求,每份图像为100分,扣完为止.优:≥90分良:80~89分合格:70~79分不合格:<70分。
医院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和评价制度

医院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和评价制度1.各级医院放射科应设立影像质量管理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放射科技师和影像设备维修人员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全科质量管理。
设立影像质量评价小组,定期开展影像质量评价。
2.放射科常规 X线、CT、MRI和 DSA实行统一管理,放射科主任全面负责影像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根据影像质量评价标准,组织影像质量管理工作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对放射科影像质量进行评价,一旦发现存在问题,应及时提出改进意见(有相应的评价结果分析与持续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放射科影像的质量。
3.每月开展一次放射技术质控活动。
根据放射科技术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评价的项目包括:X线摄影条件是否合适;体位是否标准;胶片尺寸和图像放大比例是否统一;不同时期检查的图像放大比例前后是否一致;CT 和 MRI成像质量。
此外,还需统计影像质量优良率;分析不合格片和差级片原因,根据图像质量缺陷,对每一个成像环节进行核查,找到导致图像质量缺陷的原因,分析评价结果,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4.根据诊断报告的书写规范要求,每月抽查1次诊断报告的书写质量,统计诊断报告优良率,发现诊断报告书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改进意见,不断提高影像诊断水平和诊断正确率。
5.重视影像检查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1)放射科登记人员: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病历号、检查目的和要求,核实收费,正确登记编号,或将所有资料输入电脑。
发放诊断报告时要再次核对。
(2)检查技术人员:首先按顺序开机,检查设备是否完好。
仔细核对申请单、检查目的和要求,当目的和检查要求不清时,主动与临床开单医师联系。
核对被检者信息准确无误后进行检查。
完成检查后要观察影像质量是否良好,是否符合临床申请要求和影像诊断要求。
(3)诊断医师;核对检查目的和要求,核对申请单、影像资料和报告单资料是否统一,观察影像质量是否符合诊断要求,诊断报告书写完成后应再次检查相关信息。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制度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制度放射科技术护理组每月底进行一次医学影像质量评价,总结经验改正不足,并由专人负责详细记录结果。
一、常规X线影像质量标准医学影像质量控制标准制定目的,是以最低辐射剂量、最高影像质量,为临床提供可信赖的医学影像信息,它由医学影像检查的正当化和成像过程最优化来体现。
医学影像质量综合评价应以成像过程最优化的三条主线,给出影像综合评价标准:(一)以诊断学要求为依据(二)以能满足诊断学要求的技术条件为保证(三)同时充分考虑减少影像检查的辐射计量二、常规X线影像质量控制(一)诊断学要求(二)影像显示标准影像显示标准系指在照片影像上能显示特别重要的解剖结构和细节,并用可见程度来表示其性质。
可见程度的表征可分为三级:隐约可见:解剖学结构可探知,但细节未显示,只特征可见;可见:解剖学结构的细节可见,但不能清晰辨认,即细节显示;清晰可见:解剖学结构的细节能清晰辨认,即细节清晰。
以上规定的解剖学结构和细节能在照片上看到。
从而有助于作出准确的诊断。
这取决于正确的体位设计、病人的配合以及成像系统的技术技能。
(三)重要的影像细节:这些标准为在照片影像上应显示的重要解剖学细节提供了最小尺寸的定量信息。
这些细节也许是病理性的,也可能是不存在的。
(四)体位显示标准:体位显示标准以相应摄影位置的体位显示标准为依据。
(五)成像技术标准:为满足诊断学要求所必需的成像技术的合理组合。
成像技术条件的参数是:摄影设备、标称焦点、管电压、总滤过、滤线栅比、屏/片体系感度、摄影距离、自动暴光控制探测野、暴光时间、防护屏蔽,共10项。
(六)受检查者计量标准:影像综合评价标准同时给出各种摄影类型的标准体型下,病人体表入射剂量的参考值。
照片影像特定解剖点的密度标准范围:密度是构成影像的基础,对比度是影像形成的本质。
文本件设定的不同部位特定解剖点的密度范围,作为定量评价照片影像质量标准的参考值。
医院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制度1.目的:通过严格的管理规程使放射检查质量始终保持一流水平,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2.范围:放射科。
3.定义:无。
4.权责4.1放射科医师、技师、护士等工作入院要严格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及科室的有关政策,保证患者得到安全、优质、高效的影像检查及诊断服务。
4.2设备保养维修人员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4.3科主任负责全科检查和诊断报告质量控制,对检查和诊断报告质量进行监督和指导。
5.制度内容5.1技术质量控制5.1.1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每月随机抽查每一位技师检查的病人图像,对其质量作出评价,分别为:优、良、合格、不合格。
优良率要达94%以上,不合格率在1%以内。
5.1.2每月技术组组织相关人员对本月评价较差的检查进行读片,分析原因,进行原因分析。
5.1.3每月技术组组织全科技术员进行业务学习,对本月经常质量评价较差的检查部位进行全科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方案。
5.1.4每年由技术组指定人员组织图像质量控制小组分析影像质量改进情况,上报科主任。
5.2技术评价标准5.2.1检查部位符合临床申请单要求,摄影体位正确,图像清晰,病变显示清楚,有良好的信噪比和对比度,图像无明显的伪影。
5.2.2 CT.MR依扫描规范进行检查,DR,CT检查需合理使用照射野,合理使用检查剂量。
MR检查需合理使用序列及参数。
6.3诊断报告质量控制5.3.1诊断报告需有资质的诊断医师书写并由主治及以上医师审核签字,对复杂疑难或重要的报告由高级职称医师审签。
5.3.2每月组织追踪病例回顾会、误诊病例讨论分析会,以提高诊断质量,积累经验,减少误诊。
5.3.3定期邀请相关学科专家主讲,以提高全员的业务水平。
5.4为确保医疗质量,对于机器设备原因、检查技术原因及诊断报告原因发生的缺陷差错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参见《放射科近似差错上报及处理制度》、《放射科机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及评定规定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及评定规定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及评定规定
本文旨在介绍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及评定规定。
以下是图像评价准入标准:
1.三级甲等:X线片、CR、DR优良率≥95%
2.三级乙等:X线片、CR、DR优良率≥90%
3.二级甲等:X线片、CR、DR优良率≥85%
4.二级乙等:X线片、CR、DR优良率≥80%
甲级片标准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位置正确:包括投照肢体位置和X线中心准确,照片上下、左右边缘对称,胶片尺寸使用得当。
2.照片对比度清晰度良好:包括密度、对比度好,无明显的斑点感觉,肢体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失真度小;可制板。
3.无污染划损:包括照片上无污汁、划痕,无体外异物影及其他弊病。
4.被检者资料齐全、准确、整齐无误,照片标志与被照肢
体无重叠: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片号、左右等。
5.造影片造影剂涂抹均匀、充盈满意,充分显示解剖形态
及结构,能提供满意的诊断标准。
乙级片标准如下:
以上1~5项中有一项不符,但不影响诊断则定为乙级片。
丙级片标准如下:
以上1~5项中有两项不符,但不影响诊断则定为丙级片。
放射科影像质量评价制度

放射科影像质量评价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本科室的安全管理,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提高医疗质量,杜绝医患纠纷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放射影像科全体成员。
三、内容
(一)放射科影像质量评价制度
1.放射技术质控每月一次。
核查X线摄片体位是否符合标准:胶片尺寸统一,影像放大比例统一,不同时期检查,图像放大比例前后一致。
评价影像质量,分析不合格片和差级片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2.在日常诊断读片的同时,从诊断角度,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及时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3.技师或医师日常工作中发现质量问题应逐级报告,及时处理。
4.每月定期抽查本月的照片质量、诊断报告质量,并做好记录。
(二)放射科X线质量控制标准
1.被检查器官和结构在检查范围内可观察到。
主要结构、解剖结构、解剖细节清晰辨认,影像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照片中的诠释齐全、无误、左右标志、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查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
3.用片统一,用片尺寸合理,分隔规范,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
4.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不小于65%。
5.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6.对辐射敏感的组织和器官应尽可能的屏蔽。
医学影像科影像评价制度

医学影像科影像质量评价制度为进一步提高医学影像科的影像质量,特成立影像质量评价小组,每月随机抽取DR片30-50张评测,CT 20-30张评测、MR片10-20张。
以《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及《CT影像质量标准》为基础,实事求是,严格把关,力求放射科图像及胶片质量不断提高。
一、影像质量评价小组名单组长:杨经华投照质量监督:王长征陈忠仁组员:唐正忠李丽丽二、影像质量评价标准(一)X线影像质量要求1、一般要求1)X线照片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X线照片标识,左右标志正确,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
3)用片统一,用片尺寸合理,分格规范,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
成人胸片不小于11×14英寸。
4)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与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一致。
同一部位不同时间摄片放大比例一致。
成人胸片放大比例不小于65%。
5)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2、除上述一般要求外,优质图像标准1)密度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0.25-2.0之间。
2)层次分明。
3)摄影体位标准,组织影像应符合正常的解剖投影,无失真。
4)照射野大小合适:被检部位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但不应过多包含非检查部位,尤其是内分泌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长骨应至少包括1个邻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
5)无体外伪影。
6)无运动伪影。
7)特殊检查体位应标注。
8)胶片无污片、划片、粘片、指纹。
(二)DR影像评价内容及方法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上述DR影像质量要求,每份图像为100分,扣完为止。
优:≥90分良:80~89分差:70~79分不合格:<70分(三)CT、MR影像评价内容及方法优:≥90分良:80~89分差:70~79分不合格:<70分旅顺口区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2009年10月。
放射科评片制度

放射科评片制度
一、当日值班人员,应对当日所拍的X光片进行分析整理,对影响诊断的X光片要及时挑出、进行补照。
二、每月最后一周对当月所拍的全部住院X光片进行评片。
分别统计出每人及全科的甲片率及废片率,要求甲片率大于40%,废片率小于2%。
三、评片时要认真分析胶片质量不佳的原因,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四、按照北京市评片标准评出甲、乙、丙、废片:
1、甲片:(1)位置正确,(2)对比度、清晰度良好,(3)无污染、划痕,可制版。
(4)铅号排列整齐,日期完整,无错号,与被照物体无重叠。
(5)无体外异物。
2、乙片:上述五项有一项不符合。
3、丙片:上述五项有两项以上不符合。
4、废片:由于技术不良造成不能作为诊断依据的片。
五、评片结果要记入考核成绩。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2016年修订)一、一般要求1、X线照片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X线照片标识,左右标志正确,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
3、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与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一致。
同一部位不同时间摄片放大比例一致.4、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二、优质图像标准1、密度合适2、层次分明3、摄影体位标准:4、照射野大小合适:被检部位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但不应过多包含非检查部位,尤其是内分泌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长骨应至少包括1个邻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
5、无体外伪影。
6、无运动伪影。
7、特殊检查体位应标注。
8、胶片无污片、划片、粘片、指纹.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内容及方法项目评价内容和方法扣分图像对比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对比欠佳 5 图像层次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层次欠分明5投照野控制投照野过大或包括不全 5伪影不影响诊断的伪影,如内衣扣、金属线 5有可能误认为病变的伪影50伪影范围较大,掩盖诊断区。
50呼吸伪影或运动伪影 5~10抽查胶片,有污片、划片、粘片5图像标识不完整 5图像重要标识如左右、姓名、性别错误50摄影体位不标准15~20特殊体位无标注,如腹部立位位,水平侧位 10摄影部位错误对照申请单和摄影部位是否一致50图像放大比例抽查胶片,图像放大比例是否一致 5用片统一,尺寸合理抽查胶片 5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DR影像质量要求,每份图像为100分,扣完为止.优:≥90分良:80~89分合格:70~79分不合格:<70分。
放射科胶片质量与诊断质量评估制度及流程

放射科胶片质量与诊断质量评估制度及流程Radiology film quality and the assessment system andprocess for diagnosis.The quality of radiology film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accurately diagnosing patients. A reliable assessmentsystem and seamless process are essential to ensure the highest standards of film quality.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explore the various aspects of radiology film quality assessment without using the specified words.Firstly,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proper film processing. Film processing involves developing, fixing, washing, and drying radiology films. Each step in this process contributes to the overall image quality. Radiologists rely on clear and well-processed films to make accurate diagnoses.我们需要了解正确的胶片处理的重要性。
胶片处理包括显影、定影、清洗和干燥等步骤。
这些步骤中的每一步都对整体图像质量产生影响。
放射科医生依靠清晰和处理良好的胶片来进行准确诊断。
医学影像科质量管理与评价制度

医学影像科质量管理与评价制度
一、严格执行影像科诊断质量管理,减少医疗缺陷。
二、按照亚专业分组建立科室诊断质量管理小组,科主任、副主任或高年资主治医师任组长。
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负责质量检查、评价、整改落实。
三、建立扫描技术质量控制标准和诊断报告质量控制标准。
四、严格执行扫描技术质量控制标准和诊断报告质量控制标准,减少医疗缺陷、差错,杜绝责任事故。
五、专人负责诊断质量日常检查,定期进行质量情况汇总、分析和报告,开展质量管理讨论。
六、定期开展质量评价工作,提出整改措施。
八、建立质量管理资料档案。
九、建立质量缺陷控制检查与改进措施记录本。
十、加强带教医生责任心,对进修、实习医生严格管理。
十一、严格执行集体阅片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制度。
十二、对影响较大、造成后果的诊断、扫描技术质量问题应及时报告医务科,不得隐瞒、拖延。
十三、质量目标管理落实到个人,与年终奖和晋升聘任挂钩。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一、图像质量保证组织和人员职责分工影像科建立图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包括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影像科技师、影像设备维修人员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成员中,影像设备维修人员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影像设备正常运行,保证影像设备运行稳定,参数准确,发生设备故障及时检修。
技师负责检查扫描过程的质量控制。
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影像诊断质量报告的控制。
二、图像质量评价制度影像技术质控每周一次.根据影像质量评价标准,评价影像质量,分析不合格片和差级片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在日常诊断读片的同时,从诊断角度,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技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定期进行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或出院诊断随访对比,统计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正确性。
三、图像质量评价标准(一)一般要求1、被检查器官和结构在检查范围内可观察到。
主要结构、解剖结构、解剖细节清晰辨认,影像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照片中的诠释齐全、无误、左右标志、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查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
正确放置铅号码,以分辨前后位或前位。
3、用片统一,用片寸合理,分隔规范,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
成人胸片不小于11x14英寸,成人四肢不小于10x12英寸。
4、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不小于65%。
5、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6、对辐射敏感的组织和器官应尽可能的屏蔽.7、对不同检查部位的影像质量标准参照《影像科管理与技术规范》X片影像标准.(二)优质片标准1、密度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0。
25—2.0之间);2、层次分明(不同部位要求不同);3、摄影体位正确:被检组织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应包括临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组织影像应符合正常的解剖投影,无失真;4、无技术操作缺陷:无体外阴影,无污片、划片、粘片、水迹、指纹、漏光、静电等阴影(三)良级片标准优级片中有1项不足,但对影像诊断影响不大.(四)差级片标准优级片中有2项以上不足,尚能用于诊断.(五)废片标准不能用于诊断。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

放射科甲级片标准(卫生部制定)
一、位置正确。
二、对比度、清晰度好。
三、无污染划损、可制版。
四、铅字号码、日期完整,无错号,排列整齐,与被照物无重叠。
五、造影片充盈满意,显影清晰,充分显示解剖结构形态,提供满意的诊断依据。
如其中一项不符,则定为乙级片。
两项以上不符,则定为丙级片。
甲、乙、丙级片均为可诊断片。
由于技术不良造成不能作为诊断依据的片定为废片。
二级医院甲级片率≥35% 废片率≤3%
三级医院甲级片率≥40% 废片率≤2%
图像质量评价
对图像质量的检查
1.每季度由图像质量评价小组抽查部分照片
2.检查结束三日内写出检查结果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小组
组长:陆良栋、潘芳
组员:王明亮、卢荣观
图像质量评价表
汇总季度:汇总时间:汇总人员:
汇总结果:
改进措施: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星医院放射科
图像(胶片)质量评价制度
一、目的:规范化放射科普放、CT、MRI等检查,持续改进放射科图像质量,为影像医师及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解除患者病痛。
组织机构:科主任、质控小组、诊断组、技术组。
质控小组成员:XX XX XX
二、措施:
(一)月评价
时间: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抽查汇总。
人员:质量控制小组抽查,科主任负责核对、监督。
方法:抽查技术组每人10份,其中平片、CT、MRI各3份,全景口腔1份,如部分检查当月未参与可替换成其他检查。
标准:《放射科检查规范》
整改:发现个人问题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改正。
对多发问题形成规范,组织讲课学习。
奖惩:月评价结果是绩效考核重要标准。
记录:技术组图像质量评价表。
质控小组负责记录。
(二)月讲课
时间:每月第二个整周的周三中午,教学室进行。
人员:所有技术组及质控小组值班人员。
方法:讲课内容包括设备的维护、操作保养,新技术展望,放射科新
技术应用,后处理技术,检查规范,常见检查错误。
质控小组或诊断组医师在讲课结尾进行解剖教学。
标准:提前2周上交课件,进行审核、修改。
讲课评分参照《放射科讲课评分制度》。
考核:进行课间提问,如需要可进行考试。
记录:技术组讲课记录本。
讲课人负责记录。
(三)早交班
时间:工作日周二、周四,读片室。
人员:下夜班技师进行交班。
所有技术组及质控小组值班人员参加。
方法:抽查前一日检查图像平片、CT、MRI全景口腔各3份。
标准:《放射科检查规范》
整改:现场提问问题及时整改。
记录:技术组早交班记录本,详细记录问题及整改意见。
交班人负责记录。
(四)日常工作
当班技师自查:当班技师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操作设备、进行相关检查。
图像不合格应重新投照。
投照结束后上传合格图像。
打片技师复查:打片技师对上传图像进行复查。
不合格图像应指导当班技师投照。
将合格图像打片。
诊断医师检查:从诊断角度,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医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三、绩效考核
(一)图像评价结果做为个人年终考评、履职考核、职称晋升的重要参考材料之一。
(二)月评价结果记录到人,并与当月绩效挂钩,考核评分指标:
1)、工作量占绩效70%;
2)、图像质量占绩效30%;
3)、医德医风、劳动纪律10%。
(三)月评价评分标准
图像质量:满分100分,月评价得分与月奖金挂钩,按分数比例扣除当月图像质量绩效。
评分标准:按甲级片占抽查图像的比例分为优≥98%、良≥95%、可≥90%、差≤90%四个等级。
优不扣分,良扣2分,可扣5分,差扣10分。
丙级片、废片每份另扣1分。
设备完好率<95%另扣1分
当月有讲课且讲课质量评分为90分以上的加5分。
XX医院
201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