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第七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规范
管理心理学概述
34
2.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
(1)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 • 心理与行为的联系决定了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
学之间的密切关系。 • 一方面,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在
研究人的行为时,必然会涉及行为背后的潜在心 理机制;另一方面,心理是一种内隐的活动,管 理心理学在探索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时,也需要通 过观察分析人的外部行为来达到推断内部过程的 目的。
一方面,行为是在一定心理活动的指导下进行 的,它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要想真正了解人 的行为,就要探索其背后潜在的心理机制;另一 方面,心理又是行为的内在动因,是调节、控制 行为的内部过程,要想揭示人类心理的奥秘,就 必须分析人的外在行为。
7
• 三层含义: • 第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组织管理活动中
• 随着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新成果不断涌现, 管理心理学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又将反过来验证和丰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促进心理 学的繁荣。
• 个别与一般、特殊和普遍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又不可 互相替代。
(二)管理心理学与管理学 26
• 管理学内容体系
27
孙成志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 第三篇 管理行为
• 激励行为 决策行为 领导行为 组织行为 创新行为
• 第四篇 人群心理
• 劳动者心理 消费者心理 青年人心理 群体心理
群体心理
群体心理
篇一:群体心理知识点
第十二章群体心理
群体虽由个体集合而产生,但群体是动态的有机的构成,群体心理绝非个体心理的简单累加,它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又一层次。
第一节群体心理概述
定义:指那些成员间相互依赖、彼此间存在互动的集合体。构成群体必需具备的条件:有频繁的互动;有信息、思想、感情上的交流;有共同的目标与利益;群体内有相互协作与配合的组织保证;有群体意识。
群体的分类:
(一)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机关的科室、工厂的班组、学校的班级等非正式群体——同乡会、爱好者协会、诗社、绘画小组等
(二)成员群体与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常被其他群体成员视为榜样,在某些情况下能起到模范作用,例如学校的先进班集体、车间的先进班组等;但有时也会起到带头破坏社会规范的作用。
群体功能:
执行任务、创造成就与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是群体功能相辅相成、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
群体规范:
一个群体有别于简单人群集合体的原因之一是群体有一套
成员应该如何做的行为规范。群体规范的研究,始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谢里夫。实验说明个人的知觉习惯是对社会文化习惯的适应。
群体的两个方面
低限交往情况下的群体影响——社会助长、社会懈怠、去个体化
互动群体群体影响的三种情况——群体极化、群体思维、少数派印象
第二节社会助长
社会助长: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时,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社会干扰: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时,造成行为效率的下降。
理论解释:社会唤起效应:他人在场可以增强个体的优势反应。
拥挤现象:他人影响会随人数的增加而递增。处在人群中,对个体的积极或消极反应都会有增强作用。
管理心理学 群体心理
单向沟通,即指发信者与接信者的方向位置不变, 双方无论在语言上还是在表情动作上都不存在反馈信 息。
双向沟通,即指发信者与接信者的位置不断变化。
意见沟通的方式(续)
从组织结构和流动方向上可分为:
上向沟通:是纵向沟通的一种方式,是团体成员通过组 织系统直接向该团体领导者或高级领导者传递情报, 反映意见的沟通方式。
作用于群体的外部环境 群体成员资源 群体结构 群体运行过程 群体任务
决定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是否从众的群体因素
群体的性质 群体的成员 群体的气氛 群体的凝聚力 群体的一致性
三、群体的士气
(一)、士气的概念 士气的本意即指军队作战时的集体战斗精神。其含义
延伸到现代企业和组织中表示团体的工作精神和服务精神。
群体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认同感。 团体对个人能产生强大的支持力量。 团体引入竞争机制,能促进成员之间相互竞争 与相互激励。 团体能融洽并协调人际关系。
团体可能满足成员的其它心理需要。
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社会助长作用 社会标准化倾向 社会顾虑倾向 从众行为倾向
不从众行为
表现:反从众行为与独立性行为 意义:
可刺激群体的自我检讨。 可激发群体的创造性。
第二节 群体的规范和凝聚力
一、群体的规范 二、群体的凝聚力 三、群体的士气
管理心理学06群体心理与行为
在无对抗条件下,人们对某种信息迅速无批判地加以接受 ,并依此而作出行为反应的过程。
两个特点
(1)暗示是一种刺激 (2)暗示不是说服,无须讲道理,而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
提示
暗示主要有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两种 权威与群体是影响被暗示者心理的两个重要因素,它们也
是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正式群体是组织精心设计与规划的有明确目的和 规章,成员地位和角色、权利和义务都很清楚并 有稳定、正式结构的群体。
2
2
1. 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第一,自发性 第二,成员的交叉性 第三,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任务 第四,排他性和不稳定性
3
3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区别
4
4
2.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5
5
3.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区别 (2)了解从众、顺从、暗示、感染等从众行为 (3)了解群体规范、压力、凝聚力、士气及其作用 (4)掌握团队建设的基本方法
1
1
一、群体及其类型
(一)什么是群体
群体是具有相同利益或情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人以某种方式相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意向。
30
30
(二)士气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企业一般都期望,群体不仅有高昂的士气,而且 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或生产效率。但事实上这种 情况很难达到。因为高土气只是提高生产效率的 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管理心理学》群体心理与管理
楼芸《管理心理学》
群体心理与管理
一、群体的定义
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同一目标指引和同一规范的约束下,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集合体。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结合
✓群体成员之间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标
✓群体成员有一定的群体意识和群体归属感
✓群体有一定的组织结构
✓群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规范
二、群体的类型
(一)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初级群体: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比如家庭、邻里、朋友等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纽带的群体
2、次级群体:以业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如学校、企业等
(二)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1、正式群体:按照正式的社会规范建立起来并受正式规范制约和控制的社会群体,包括永久性正式群体和暂时性正式群体
2、非正式群体:以喜爱、兴趣、需要等相似为基础形成的群体
(三)内群体和外群体
1、内群体:我群。经常参与且具有情感认同和归属感的群体。
2、外群体:他群。内群体以外的所有社会群体。
三、群体行为的基本规律
(一)从众行为与偏常行为
1、从众行为:人们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使自己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行为
2、偏常行为: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从而威胁组织或其他成员利益的主动行为,应该及时预防、纠偏
(二)社会助长、干扰与惰化行为
1、社会助长:因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而使个人的活动效率与水平提高的现象,也叫做共同行为者效应
2、社会干扰:因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而使个人行为效率下降的现象
3、社会惰化:因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而使个人活动积极性下降的现象,比如“三个和尚没水喝”
管理心理学群体行为理论群体的概念和分类群体行为的基本规律
群体规范案例
( 1 )与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大发横财 相比,白用一点电微不足道,工资这么低还 完成教学任务就够高尚的了。 ( 2 )这年头人际关系第一,谁也犯不着反 对别人,更不能去告状。 (3)不与大家一致,要受孤立。 人们对唯一不用电炉者说:“夫子,你真是 洁身自好啊!”被问者立感压力,连忙辩解: “不不,我是懒,不爱做饭。”证明他的确 没有揭发,算是对群体没有危险的人。
管理心理学--群体和团队
精选课件
正式群体 (规定的)
活动 交互作用 情感氛围
非正式群体 (自发的)
活动 交互作用 情感氛围
员工绩效 员工满意度
精选课件
非正式群体:潜在的优点与问题 优点: 创造一个更有效的整体系统 减轻了管理者的负担 有助于完成工作 有助于促进合作 弥补管理者能力的不足 赋予组织满意度与稳定性 增进交流 为员工的情绪的宣泄提供了一个安全阀门 鼓励经理更为周密地筹划并执行 问题 是流言飞语的温床 ·鼓励消极的态度 抵制变革 ·造成个人之间和组织之间的矛盾冲突 拒绝和侵扰一些员工 ·降低激励和满意度 超出管理者控制的范围之外进行运作 支持从众行为 ·造成了角色冲突
第七章 群体和团队
精选课件
一、群体概念及分类
㈠定义,特征
指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组织起来,彼此之间存在相互
作用、相互依赖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群。
具有以下特征:①具有共同目标,并且为了实现这一 目标,通常会制定一系列规范;②群体中每个成员都执 行着某个角色;③群体成员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认同感 ,并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精选课件
监控非正式群体 ➢ 接受并理解非正式群体 ➢ 辨明其中不同水平的态度和行动,采取行动时要考虑对非正式
群体的可能影响。 ➢ 尽可能将非正式群体的利益与正式群体的利益结合在一起。 ➢ 避免正式组织的行动毫无必要地危及非正式组织。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理想结合 ✓ 占有统治地位的正式群体伴随着健康发展的非正式群体 ✓ 正式群体保证目标同一,非正式群体维持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 非正式群体可以强大到起支持作用,但绝不能强大到占主导地
管理心理学《第七章 群体与管理》
3 社会惰化 指个体与他人共同工作时比自己单独工作付出的努力更少 的倾向。
公平心理 责任扩散
小故事
“法国科学家法伯做了个很有名的‘毛毛虫实验’。 他在一只花盆的边沿上摆放上一些毛毛虫,让它们首 尾相接围成一个圈。与此同时,法伯在离花盆周围150 毫米的地方布撒了一些毛毛虫最喜欢吃的松针。由于 毛毛虫天生有一种跟随他人的习性,因此,它们一只 跟着一只,绕着花盆边沿一圈一圈地行走。一分钟、 一小时、一天……毛毛虫们就这样固执地兜圈子,在 连续七天七夜之后,它们精疲力竭,全都死了。在对 这次实验进行总结时,法伯说了这样一句话:‘毛毛 虫中如果有一只与众不同,它们就能马上改变命运, 告别死亡’”。
价值观
兴趣爱好 性格气质 工作生活方式
利害关系
三、群体的功能
1 正式群体的功能 完成组织任务 满足其成员的心理需求 协调人群关系 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
2 非正式群体的功能
(1)对组织发展的主要功能 促进作用 阻碍作用
(2)对其成员的主要功能 ➢ 满足其成员心理和感情上的需求 ➢ 对其成员起着控制作用 ➢ 对其成员起改造作用 ➢ 对其成员的激励作用
4 你认为召集是群体中的真正一员吗?
5=的确是,4=大多数情况是,3=某些情况下是,2=少数情况下是,1= 不是
5 群体成员间友善程度如何?
管理心理学-第七章群体心理与行为规范
CHENLI
8
(4)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也叫标准群体或榜样群体。这种群体的 标准、目标和规范会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成为 人们要努力达到的标准。个人把自己的行为与这 种群体的标准进行对照,如果不符合这些标准, 就改正自己的行为。
CHENLI
9
3、个人加入群体的动机
• 安全需要 • 地位需要 职位优越感 • 自尊需要 • 情感需要 信息交流、情感倾诉 • 权力需要 • 实现目标的需要 1+1>2
CHENLI
27
• 关系导向角色——群体的润滑油、粘合剂 • 鼓舞者:表扬、赞同或接受别人的意见 • 调和者:缓和矛盾、调节冲突 • 追随者:消极被动地随大流 • 观察者:置身于群体以外,客观地评价群体的
活动
• 自我导向角色——群体发展的障碍 • 阻碍者:固执的阻挠群体目标的实现 • 寻求认同者:努力获取对其个人成就的关注 • 支配者:驾驭别人,操纵群体的事物 • 孤立者;与群体保持距离,与其他成员疏远
面对面的接触和联系的群体,就是小型群体。
• 大型群体(阶级、政党)
指成员之间是以间接的方式(通过群
体的目标、各层组织机构等)联系在一起的群
体。
CHENLI
6
(3)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 正式群体 • 正式确立有确定的组织结构、职责分配、
明确目的、统一规范的群体。 (1)命令型群体:由组织结构规定,由直
管理心理学 - 7 学校群体
• (二wenku.baidu.com认识的偏差 •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群体成员要毫无
偏差地认识、判断其他成员往往是困难的。 几种常见的偏差有: • 1、首因效应 • 2、近因效应 • 3、晕轮效应 • 4、定型效应又称刻板印象
二、学校成员的群体适应
• (一)模仿 • 模仿是有意或无意地对某种刺激作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 • •
•
• (三)从众 • 从众是在群体压力的影响下,主体放权个
人意见而与大家保持一致的行为。从众的 前提是个人自感的或实际存在的群体压力。 • 从众有多种形式,通常按是否表里一致划 分为表里皆从、里从表不从、表从里不从 三种。
• (四)服从 • 服从是按照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等办事的行为。
•
服从与从众都有遵从的特点。但是从众是与众人 一致,而服从既可服从众人,也可服从个人,从 众是出于群体压力或自觉自愿,而服从往往是出 于纪律、规范及权威人物所具有的威慑性。权威 服从的条件: 1、权威人物的权威性。2、权威人物与服从者 的空间关系。3、服从者与其作用对象的距离。 4、服从者的个性特点。
影响。所谓素质结构是指个性倾向结构、知识结 构、能力结构等。 (一)同质结构与异质结构 就个性倾向结构而言,一般来说,同质结构有利 于群体活动效率的提高。但就知识结构而言,做 常规性工作时,同质结构有利于工作的完成;做 创造工作时,异质结构则更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二)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
管理心理学教案12群体
一、 按实际存在的情况 1.假设群体 ,又统计群体 2.实际群体 二、 按规模大小 1.大型群体 2.小型群体----直接接触联系的 三、 按群体构成的原则与方法 1.正式群体 2.非正式群体 四、 按群体成员相互关系,一定密切程度与发展 水平 1.松散群体 2.联合体 3.集体
第二节
群体类型
wenku.baidu.com
第三节 群体的功能
(二)消极作用
1.与组织目标相冲突,抵触作用。如果非正式 群体和正式群体的目标是矛盾的,那么非正式群 体就起到抵制正式群体目标的作用,成员会表现 出对工作任务持消极甚至拒绝的态度和行为。 2.影响工作效率,限制产出。如果安排不当, 成员热衷于非正式群体的活动,上班时间打牌、 聊天,影响工作。 3.传播谣言。谣言通常是在非正式群体里传播 的,而且谣言也经常发源于非正式群体。 4.阻碍进取,抵制变革
角色及角色结构
角色是组织或群体对在其中担任一定职务的人 所期望履行的一系列行为或所賦予的任务。 角色能够促进群体对个体的控制,其原因在於 : 一是角色告诉群体成员他們应做什么; 二是提出了衡量群体成员行为的标准; 三是帮助管理者決定对履行角色的个体給予报 酬。
结构:(1)角色认知(role identity)(2)角色期待(role expection)(3)角色冲突(role conflict)
第一节 群体概述
管理心理学群体行为理论群体的概念和分类群体行为的基本规律
2、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
群体的性质 个人特征
3、从众行为的表现形式
wenku.baidu.com
表面从众,内心也接受 ——毫无主见与识大体者 表面服从,内心拒绝 ——固执己见与先知先觉者 表面不服从,内心却接受 ——被迫无奈、不得不做 表面不从众,内心也决绝 ——心口一致的行为
五、群体的凝聚力
定义:群体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 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顾名思义,凝聚力指的是群体成员彼 此之间的“粘合力”。它包括群体成 员与整个群体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 员之间的吸引力。
群体的功能
满足人们的归属、安全和自尊的需要 确认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 满足兴趣的需要 群体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群体控制和改变人的行为
群体决策的有利性 群体的发展有利于组织的发展
二、群体的类型
1、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是否实际存在 2、大群体与小群体——规模 3、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结构和功能 4、松散群体与联合群体——群体层次测定 理论 5、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群体开放程度 6、工作群体与社会群体——群体作用性质 7、固定群体和临时群体——群体存在时间 8、实属群体和参照群体——群体成员身心 归属方式
(二)群体的结构
——就是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它是影响群 体活动并使其具有某种明显特征的原因。包括 二个纬度: 1、年龄、性别、知识、专业和个性等纬度
第七章 学校群体心理
心理学
第七章 学校群体心理
课程主页:http://www.lytu.edu.cn/edu
第一节 群体心理概述
一、群体心理的一般问题
• (一)群体 • 群体,又叫社会群体,是两个以上的人在
同一目标指引和同一规范的约束之下,彼 此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集合体, 也可称为团体。
(二)群体的特征
• • • •
奖励 信息沟通 性格特征 文化背景
第四节 学校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概述
(一)概念 •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活动过程 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 它反映了个体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 的心理状态。 • 人际关系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直接的心理关 系,也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关系。
(五)教师在班集体建设中的职能 和作用
1、教师是班集体建设的教育者 2、教师是班集体管理和建设的组织者 3、教师是班集体建设的领导者 4、教师是班集体良好人际关系的创造者
第二节 学生非正式群体及教育管理
一、非正式群体的概念
• 非正式群体这一概念,是现代管理心理学
的先驱者梅奥教授在其著名的霍桑实验 (1924-1932)中相对于正式群体第一次提出 的。 • 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明 文规定的无形群体;其成员间的关系带有 明显的情绪情感色彩,以个人的喜爱、兴 趣、需要等心理相容和一致为基础自然而 然结成的群体。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七章 团体行为与管理第一节 团体与团队概述一、什么是团体、工作团体与工作团队1、团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未达到共同的目标、满足共同的需要 ,以一定的社会方式和一定的社会规范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组织的集体形态。团体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有共同目标、目的,并在共同活动中成员间心理行为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进行思想感情的沟通。团体主要特征:(1)成员相互以来、相互联系,在心理上相互意识到对方;(2)成员通过活动与交互作用,在心理和行为上彼此影响;(3)团体各成员在情感上有“我们同属于一个群体”的感受。彼得罗夫斯基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合作群体)——集体罗宾斯:工作团体与工作团队由个体构成并维系团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1)共同目标(2)共同的规范和规则(3)有活动、作用、情感和归属感(4)结构(5)有规则、信息、感情的交流和沟通团队的发展阶段:初步形成→震荡→规范→运行→休整二、团体的种类1、正式团体与非正式团体正式团队:由组织正式设立并有明文规定的团队。非正式团队: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组织程序和明文规定的团队。2、假设团体和实际团体实际团队:实际存在的、团体成员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团队。假设团队:(统计团队、样本团队)是为了进行某项研究而划分出来的个体彼此没有实际接触的团队。3、固定性团体和临时性团体固定性团体:指长期存在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组织形态,多指正式团体。临时性团体:为完成某项任务而形成的团体,任务结束、团体解散。4、工作团队的类型(1)问题解决团队(2)自我管理团队(3)交叉功能团队(4)虚拟团队三、团体的功能1、团体对组织的作用:完成任务、实现目标2、团体对个体的作用:满足各种需要(①满足成员的安全需要②满足成员的归属需要和社会交往需要③满足成员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及责任和尊重的需要,④增强成员信心和力量.)3、团体影响的行为效应(作用):(1)社会助长作用:由于团体其他人员在场而提高工作效率。许多人一起工作,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2)社会标准化倾向:团体成员的行为趋向统一标准的倾向。(3)社会顾虑倾向:由于团体其他人员在场而降低工作效率。(4)社会惰化现象:与一个人单独工作相比,当人们作为团体的一个成员工?魇保
群体心理概述《管理心理学》
群体心理是研究群体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学科。掌握群体心理对 于有效管理团队至关重要。
群体心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1 理解群体互动
群体心理研究人们在组织 和社交环境中的行为、态 度和情感。
2 促进团队合作
了解群体心理有助于建立 团队共识、协调团队成员 的行为和解决团队冲突。
员工激励
激励策略与群体心理相结合, 能够更好地激发员工工作动 力和积极性。
通过控制变量,观察群体互动 对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调查研究
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群体成 员的观点和体验。
组织应用
将群体心理理论和研究成果运 用于组织管理、团队建设和决 策过程中。
群体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因素
1 社会规范
群体共享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
2 领导风格
领导者的态度和行为模式对团队成员的行为和动机产生重要影响。
3 群体文化
群体中的特有文化和价值观塑造了群体成员氛围和行为方式。
群体决策和解决问题的特点
1
意见分歧
群体决策中常涉及不同观点和意见,需要合理协调与妥协。
2
集体智慧
群体的多样性和集体思考可以带来更创新和全面的解决方案。
3
决策时间
群体决策可能需要花费更长时间来达成共识和决策。
群体动力和激励机制
管理心理学 群体心理与管理
• 当一个人不能适应别人的期望时,会发 生角色冲突。
• 某种责任不是委派的角色应当承担的, 但可以创造一个这样的角色,这一过程 被成为角色制造。
• 群体的成员只承担自己的正式角色,只 负责完成指派给他的那部分任务,这一 过程则被成为角色承担。
• 2.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 • (1)有助于群体保证其成员执行的行为 能对群体和组织绩效做出贡献,并防止 阻碍达到群体与组织目标和绩效的行为。 • (2)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有利于对群体 成为的控制。 • (3)规章制度有利于对群体中各成员进 行绩效评定。 • (4)当群体成员有变化时,规章制度可 帮助群体的新成员学习承担角色的正确 方式。
第二节 工作群体特征
一、群体的规模
• 1.群体规模的上限和下限 • 不适当地扩大群体规模可能产生的问题:
• 群体资源总量增加,但这些资源并不一定都是有用的 资源。 • 群体成员不同点增多,成员各自特长难以发挥 • 成员参加活动和得到奖励的机会减少 • 需要大量的组织工作,以协调成员的活动 • 群体成员之间的冲突增多 • 成员之间彼此了解的程度越低
③ 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以及心理与行为 的一致性 ④ 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归属具有重叠性
• •
3.非正式群体的影响 对其内部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构成影响, 也对其所在的正式群体的决策、运作、 绩效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正面、积极or负面、消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便与休闲食品生产技术
(2)群体规模与生产率的关系
群体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一些学者研究 了不适当的扩大群体规模可能产生的问题:
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群体资源的总量也增 加,但这些资源不一都是有用的资源,如群体 间的不同点也增多,因而成员各自的特长难以 发挥。
成员参加活动的和得到奖励的机会减少。 需要做大量的组织工作,以协调成员的活动 。 群体成员之间的冲突也会增多。 成员之间彼此了解的程度就会越低。
方便与休闲食品生产技术
参照群体也叫标准群体或榜样群体。这种群体的 标准、目标和规范会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成为 人们要努力达到的标准。个人把自己的行为与这 种群体的标准进行对照,如果不符合这些标准, 就改正自己的行为。
3、个人加入群体的动机
安全需要 地位需要 职位优越感 自尊需要 情感需要 信息交流、情感倾诉 权力需要 实现目标的需要 1+1>2
方便与休闲食品生产技术
群体发展的间断—平衡模型
高
工
作
绩
第一阶段
效
第二阶段 变革与飞跃
低 开始时间
中间时间
结束时间 高
群体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方便与休闲食品生产技术
第一阶段:不容易发生冲突,群体着手界定任务、确定目
标。群体运行处于一个平衡阶段
第二阶段:群体发展到中期时,群体成员感到时间的压力 和任务目标的紧迫,意识到必须迅速采取行动,改变原 有方式,面临一场危机。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 会激起群体的重大变革。
以抵制 对于谁可以控制这个群体,还存在争
议。
方便与休闲食品生产技术
(3)规范化阶段。 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 对群体活动的责任感加强了 群体开始显出一定的凝聚力。
(4)执行任务阶段。 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发挥作用,并已被
群体成员完全接受 群体成员的注意力已从试图相互认识和理
解转移到完成手头的任务。 (5)终止阶段。任务已经完成,面临解散。
群体规模与缺勤率的关系 国外对蓝领工人的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与缺勤率呈正相关, 但在白领管理人员的研究中没有发现二者之间的关系。
群体规模与离职率的关系 国外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与离职率呈正比。
方便与休闲食品生产技术
确定群体规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1)应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确定群体人数的下限,这个 下限应保证能一般地完成工作任务。
(2)应确定群体规模的最适当人数,这个人数能保证群 体的工作效率达到最佳程度。
(3)群体规模的上限应确定在这样的人数上,如果超过 了这个人数,群体的工作效率会急剧下降。
2、 群体的结构
方便与休闲食品生产技术
群体结构的概念和意义 群体结构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 群体成员的结构可分为不同的方面,如年龄结构、 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以及观点 、信念结构等。 研究群体结构对于建立合理的领导群体及其他高效 的工作群体,提高群体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群体成员的协调配合
方便与休闲食品生产技术
4、群体发展的阶段
群体发展的5 阶段模型
形成阶段
震荡阶段
方便与休闲食品生产技术
规范化阶段
结束阶段
执行任务阶段
方便与休闲食品生产技术
(1)形成阶段。 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明确 群体成员各自摸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
规范。 逐步建立起人际关系、确立领导核心
(2)震荡阶段。 群体成员存在高度的冲突, 群体成员对群体施加给他们的约束予
2、群体的分类
方便与休闲食品生产技术
(1)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假设群体或统计群体: 指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和分析
的需要而划分出来的群体。
实际群体:
指实际
存在的群体,这类群体成员之间有实际的直接
或间接联系。
百度文库
方便与休闲食品生产技术
(2)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小型群体 (小组、寝室) 凡是群体成员之间有直接的、个人间的、
面对面的接触和联系的群体,就是小型群体。 大型群体(阶级、政党)
指成员之间是以间接的方式(通过群 体的目标、各层组织机构等)联系在一起的群 体。
(3)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方便与休闲食品生产技术
正式群体
正式确立有确定的组织结构、职责分配、 明确目的、统一规范的群体。
(1)命令型群体:由组织结构规定,由直 接向某个主管人员报告工作的下属组成。
方便与休闲食品生产技术
第七章 群体心理与管理
方便与休闲食品生产技术
方便与休闲食品生产技术
群体对个体的行为有什么影响? 视频
方便与休闲食品生产技术
第一节 群体的基本问题
一、群体概述
1、群体的定义与分类 群体的定义
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 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群体的特征
群体成员之间有经常的频繁的相互作用; 群体成员都认为他们是本群体中的一员; 群体成员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群体有成员有共同遵守的规范; 群体的存在是为了应付外界环境的挑战。
方便与休闲食品生产技术
群体结构的同质性和异质性
同质指群体成员在能力、性格、年龄、知识等 各方面都比较接近;
异质指在上述各方面都迥然不同。 你希望你的团队是同质结构还是异质结构?
方便与休闲食品生产技术
结构同质性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方便与休闲食品生产技术
群体规模与生产率的关系图示
人 均 效 率
n
群体规模与人均效率之间的关系
人数
方便与休闲食品生产技术
(3)群体规模与工作满意度、缺勤率与离职率的关系
群体规模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群体的规模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 每个人受到关注及与其他人交流的机会减少,个人的归属感 、群体对个人的吸引力降低等因素使员工的满意度降低。
(2)任务型群体:指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 而在一起工作的人所组成的群体。
方便与休闲食品生产技术
非正式群体 不是由组织确定、没有正式结构,以个人之
间的情感、爱好或共同兴趣为基础而构成 的群体。 利益型群体:为了实现一个共同关心的目标 而组成的群体。 友谊型群体:基于成员的共同特点而形成的 群体。
(4)参照群体
转变之后,群体的活动又以惯性进行;直到群体召开最后 一次会议,活动速度明显加快。
二、群体特征
方便与休闲食品生产技术
1、群体的规模
(1)群体规模的上限与下限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小群体的最佳人数为2—7人 。有些学者认为,小群体的下限应为3人;多数学者认为 ,小群体的上限以7人为最佳,但也有人主张20、30甚 至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