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发性1型糖尿病和经典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比较研究_何艳
暴发性1型糖尿病1例
暴发性1型糖尿病1例
暴发性1型糖尿病是近年来提出的1型糖尿病的新亚型。它以突发的胰岛β细胞功能完全丧失、血糖急剧升高而无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为特征。该型糖尿病呈急性起病,如未及时诊断及治疗,可危及生命,是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中的急危重症。本资料通过对1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观察,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可能的发病机制,以引起对该病的重视,做到早期诊断,积极抢救。
标签:暴发性1型糖尿病;胰岛细胞
相较于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起病更为迅速。而不同的1型糖尿病患者起病急缓也存在差异。暴发性l型糖尿病(F1D)是日本学者2000年首先提出的1型糖尿病的新亚型,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此病归为1B型糖尿病。日本地区发病最高,其他亚洲国家也有报道。近年国内亦有一些报道。欧美国家早期鲜有报道,但近年来也陆续出现少量个案报道。医院内分泌科收治1例暴发性l型糖尿病,旨在分析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引起临床工作者对此病的重视,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4岁。因“发热3 d,呕吐3 h”入院。患者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乏力,体温38.0℃,当地卫生院予抗生素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后出现口干、多尿、多饮。3 h前出现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次,无腹痛、腹泻。至医院急诊查空腹血糖32.0 mmol/L,收住内分泌科。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有烟酒嗜好,无糖尿病史及糖尿病家族史。体格检查:体温36.1℃,脉搏9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20/85 mm Hg,身高170 cm,体重70 kg,体重指数24.2 kg/m2,意识清晰,精神疲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入内分泌科后立即查手指毛细血管血糖为32.9 mmol/L,同时急查血气分析pH值7.205、PO2 75.3 mm Hg、PCO2 39.3 mm Hg、BE-12.8 mmol/L;尿常规示尿糖(++++)、尿酮体(+++);随机血糖33.95 mmol/L,根据以上结果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给予大量补液、小剂量人胰岛素静脉微泵治疗。次日口干、多尿、多饮缓解,无呕吐,精神好转,腹部无压痛。复查尿常规示尿酮体(-);血气分析pH值7.346、PO2 81.6 mm Hg、PCO2 36.9 mm Hg、BE-5.9 mmol/L;生化示血糖14.37 mmol/L、肌酸激酶1524 IU/L,肌酸激酶-MB同工酶64 IU/L;空腹C肽0.27 ng/mL;血、尿淀粉酶正常范围;糖化血红蛋白7.1%。改皮下胰岛素治疗。入院后次日上腹部CT提示脂肪肝,胆囊多发息肉,胰腺未见异常;餐后C肽0.43 ng/mL;查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均为阴性。查眼底、心电图、尿微量白蛋白、肌电图等,未发现慢性并发症。入院后第26日复查肌酸激酶188 IU/L,肌酸激酶-MB同工酶 6.1 ng/mL。病情稳定后出院,继续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
暴发性Ⅰ型糖尿病一例
JCi It nMe , rh2 0 ,o,6 N . l ne d Ma 0 9 V l2 , o 3 n r c
・
211 ・
・
病例报告 ・
暴 发性 I 糖 尿 病 一 例 型
丁和远 王芳 查 兵兵 徐 炯 刘军
受损 , 胰酶升高 。结合本例患者 , 起病前 上呼 吸道 感染病史 , 临
床 症 状 出 现后 3天 迅 速 进 展 为 酮 症 酸 中 毒 , 糖 3 . o L 血 6 2mm l , / 糖 化 血 红 蛋 白 5 5 % , 腹 C肽 0 / , 后 2小 时 C肽 0 / .9 空 g L 餐 g
呕 吐 1天 ” 院 。3天 前 , 者 无 明 显诱 因下 出现 多 尿 、 人 患 多饮 、 消 目前 国 际公 认 的暴 发 性 1型 糖 尿 病 诊 断 标 准 主 要 包 括 以
下三点 J ( ) : 1 高血糖症状 出现 7天 内发生酮症 或酮症酸 中毒 ;
( ) 糖 ≥ 1 . o L 并 且 初 诊 时 糖 化 血 红 蛋 白 <8 5 ; 2血 6 0mm l , / .%
[ 文献标识 码] D di1 .9 9ji n 10 - 5 .0 9 0 .2 o:0 36 /.s .0 1 0 7 2 0 . 30 9 s 9
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22] Pyatak E.Participation in occupation and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in emerging adulthood[J].Am J Occup Ther,2011,65(4):462-469.
[23] Browne J L,Nefs G,Pouwer F,et al.Depression, anxiety and
self-care behaviours of young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resul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Management and Impact for Long-term Empowerment and Success (MILES) Study[J].Diabet Med,2015,32(1):133-140.
[24] Bernstein C M,Stockwell M S,Gallagher M P,et al.Mental
health issues i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with type 1 diabetes:prevalence and impact on glycemic control[J].Clinical Pediatrics,2013,52(1):10-15.
[25] Statistics N C F H.Health,United States,2011:With Special
一例暴发性I型糖尿病的患病状况及特征分析
一例暴发性I型糖尿病的患病状况及特征分析目的分析暴发性I型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及疾病特征,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治
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对该院2017年10月收治的1例爆发性I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例患者的患病情况及疾病特征。结果该例患者起病较急,出现临床症状至就诊时间为1 d,入院检查发现存在酮症酸中毒。治疗第3天白细胞计数5.70×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62.50%,血红蛋白109.00 g/L,血小板229.00×109/L,C-反应蛋白5.84 mg/L,素氮0.58 mmol/L,肌酐47.12 μmol/L,酸碱度7.432,二氧化碳分压30.1 mmHg,氧分压91.0 mmHg,碳酸氢根20.0 mmol/L。血清胰酶明显升高,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异常,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难度。确诊后给予该例患者胰岛素、保肝等对症治疗,病情暂时得到控制。结论暴发性I型糖尿病起病急、多伴有酮癥酸中毒,病情发展迅速,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prevalence and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of fulminant type I diabetes,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one patient with type I diabetes mellitus admitted in this hospital in October 2017. The prevalence and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type of patients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The patient developed acute onset,clinical symptoms and treatment time was 1 d,admission examination found that there was ketoacidosis.3 days affer treatment white blood cell count 5.70 × 109/L,neutrophil ratio 62.50%,hemoglobin 109.00 g/L,229.00×109/L platelet, 5.84 mg/L C-reactive protein,0.58 mmol/L nitrogen,47.12 μmol/L creatinine,pH 7.432,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30.1 mmHg,oxygen partial pressure 91.0 mmHg,bicarbonate 20.0 mmol/L. Serum pancreatin wa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thyroid function was not abnormal,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clinical diagnosis of difficulty. After the diagnosis given to patients with insulin,liver and other symptomatic treatment,the disease was temporarily controlled. Conclusion Outbreak of type I diabetes onset acute,accompanied by ketoacidosis,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the treatment is difficult,the prognosis is poor.
暴发性1型糖尿病
感染病史, 因此推测病毒感染很可能和暴发性 1 型糖尿病的 发生有关。目 前仍未能发现明确的证据显示何种病毒能诱 导该病的发生 , 但有报道在暴发性 1 型糖尿病患者体 内分离 出柯萨奇病毒 B 埃可病毒、 、 人类疙疹病毒。T nk[认为 aaa〕 8 轮状病毒感染可能参与暴发性 1 型糖尿病的发生, 这种病毒 和胰腺炎及胰岛 自身抗体的产生有关 , 目 但 前没有在暴发性 1 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分离出轮状病毒。 最近,h dE观察到一种脑心肌炎病毒( MC 导致 aa1 Si m ' E ) 的糖尿病模型提示暴发性 1 型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病毒感 染有关, D A 2 在给 B / 鼠腹腔注射 E MC糖尿病株后, B / D A2 鼠出现了类似暴发性 1 型糖尿病的反应。 2 : .自身免疫 关于免疫机制是否参与发病 , 目前仍有很
I aa a Haa s T, ygw J e a A vl tp m gw A, nf a Mi a a t n e sbye u a , l . o u o tp 1 bts lts rc r e b a io st a- f e i e m lu caat i d rp ne ad y d a e ei h e z y a d n b sne d bts e td t oi . n JMe , 0 32 ec o i ee rl e a i d s N E g d 20 , : f a - a nb e 0 4
暴发性1型糖尿病1例
制 是否 参 与 发病 , 目前 仍 存 在 很 大 的争
患者既往体 健 , l周前 曾有感 冒, 自服 感 冒药己痊愈 , 家族 中无 糖尿病 患者 ,
今 年 5月体 检 时 , 血 糖 未 见 升 高 。体 查
讨论
暴发性 1型糖 尿病 是一组
议, 虽然绝大多数患者起 病时胰 岛 自身
抗体阴性 , 不 能排 除患 者 因病 程太 但
短 , 岛细 胞 被 迅 速 破 坏 , 体 还 来 不 胰 抗 及 形 成 或 未 能 达 到 可 被 检 测 的浓 度 而
以急 骤起 病 、 乏 糖 尿病 相关 抗 体 且 胰 缺
酶 升 高 为特 征 的 1型 糖 尿 病 。20 0 7年
格检查 : 体温 3 . ℃ , 6 3 脉博 7 4次/ n mi,
呼吸 2 2 ̄, i, 压 14 6 m g 嗜 / n血 m 2/ 4m H ,
日本 暴发 1型 糖 尿 病 研 究 组 制 定 的 诊 断 标 准如 下 :( ) 1 高血 糖 症 状 出 现 1周
使测量结果呈阴性。( ) 3 遗传易感性 :
[ 6] S A MA P UM H R ,K AR A,S R MA BC,e a.A pnl e H A t 1 n oe b l a
( 稿 日期 :00— 7— 6 编 辑 : 冰 ) 收 21 0 0 王
暴发性1型糖尿病
发病机制
❖ 病毒感染 ❖ 自身免疫 ❖ 遗传易感性 ❖ 妊娠 ❖ 临床特征
病毒感染
❖ 柯萨奇病毒B ❖ 埃可病毒 ❖ 人类疱疹病毒 ❖ 脑心肌炎病毒
自身免疫
❖ 绝大多数患者起病时自身抗体阴性 ❖ 少部分患者存在低滴度的抗GAD抗体且活性
时间短 ❖ 胰腺活检既无胰岛炎,也无急慢性胰腺炎的
功能损害。 ❖ 可发生在妊娠期间或分娩后短时间内
实验室检查
❖ 糖化血红蛋白平均水平6.4%,一般<8.5%; ❖ 尿C肽小于10μg/d; ❖ 空腹C肽小于0.3ng/ml(0.1nmol/L),餐后2h小
于0.5ng/ml(0.17nmol/L); ❖ 大多数胰岛自身抗体阴性(GAD、IAA、ICA) ❖ 动脉血气PH值平均7.125 ❖ 电解质紊乱,转移酶、甘油三酯升高
特征 病程(天)
症状 口渴 体重下降(kg) 流感样症状(总) 发热 咽痛 咳嗽 头痛 腹部症状(总) 恶心、呕吐 上腹痛 下腹痛 意识障碍
暴发性 1 型 4.4+/-3.1
93.7 3.5+/-2.7
71.7 60.0 25.2 12.0 11.5 72.5 65.4 39.2 11.0 45.2
治疗原则
❖ 妊娠妇女
早期诊断 快速纠正高血糖、DKA 及时行剖宫产术
暴发性1型糖尿病:一种不可忽视的重症糖尿病
暴发性1型糖尿病:一种不可忽视的重症糖尿病
时学秀;闫丹丹;任彦红;黄婷;栗夏连
【期刊名称】《医学与哲学》
【年(卷),期】2014(035)002
【摘要】暴发性1型糖尿病以起病急骤、代谢紊乱严重、胰酶升高并缺乏糖尿病相关抗体为特征.本文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与经典1型糖尿病进行对比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3例患者平均病程5.3天,入院平均血糖27.8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6.8%,平均空腹C肽0.043ng/ml,平均餐后2hC肽0.04ng/ml,平均胰岛素使用剂量0.50U/(kg·d).随访6个月HbA1C平均值为7.5%,胰岛β细胞功能无改善.暴发性1型糖尿病较经典1型糖尿病有更严重的胰岛素缺乏、代谢紊乱,更强烈的免疫反应,预后较差.
【总页数】3页(P63-65)
【作者】时学秀;闫丹丹;任彦红;黄婷;栗夏连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河南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河南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河南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河南郑州 450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1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合并急性重症胰腺炎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人的护理 [J], 吴君
2.暴发性1型糖尿病:一种不容忽视的糖尿病急危重症 [J], 周智广;郑超
3.继发于2型糖尿病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治并文献复习 [J], 鲍亚慧;徐茜;刘芳;张阳;曹志斌;曲俊生;孙晓东;惠宗光
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患病情况及临床特征
antibody,GADA)、胰岛
细胞抗体(islet
antibody,ICA)、胰岛素自身抗体
(insulin autoantibody,IAA)、FCP、免疫学检查、治疗 方案。随访1个月~2年不等,记录复查GADA、 ICA、IAA、FCP结果及治疗方案。 三、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完成。
史堡囱型苤查!!!!生!!旦筮!i鲞筮!!翅堡!也』!堕!里塑鲤:堕!!!里!竺垫!!:!尘:!!:堕!:!!
・849・
.论著.
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 的患 病情况
及临床特征
李照青张金苹
【摘要】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暴发性1型糖尿病(FTlDM)的认识。方法分析2011年1月
至2015年11月在中Et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诊治的1型糖尿病患者及其中FTlDM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期间以l型糖尿病作为出院诊断的患者共300例,其中新诊断125例,符合FTlDM诊断标准 的患者共14例,FTlDM患者占所有住院1型糖尿病患者的4.6%,占新诊断病例的11.2%。FTrlDM 患者起病年龄(35.8±8.3)岁,出现症状至发生酮症时间2(0—7)d,就诊时血糖(33.79±14.13)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6.9±0.7)%,糖化白蛋白(GA)(21.8士4.5)%,发病时即呈现胰岛 功能显著衰退,随访无改善。14例患者中4例发病时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阳性,随访时2例转 阴,2例失访;1例患者发病时GADA阴性,随访转为阳性。1例患者启动胰岛素治疗后转氨酶明显升 高,肝脏cT提示肝脏明显肿大,考虑糖原性肝病。结论F'F1DM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熟悉其临床特 征有利于及时诊断与治疗。
暴发性1型糖尿病一例报告
该 次 住 院 空腹 血 糖 49 .1 mmoL, 毒特 (+ 。H Al71 / 梅 3) b c. %。 空 腹 C肽 :.3n / 00 g
1 入 院 前病 史 . 1
患 者 , , 9 , 高 镁 1 0 女 4岁 身 . mmo L 磷 42 m l 血 气 分 脂 抗体 3 . mL, 着 丝 点抗 体 阳性 , 8 l , . mo L。 / 0 / 43 U/ 抗 0 , 余 均 阴 性 。 加 强 抗 炎 治疗 3 体温 进 d后
觅代 实 用 医 学
21 0 0年 5月 第 2 2卷 第 5期
・ 5 5 ・ 9
・
病例报告 ・
暴 发 性 1型 糖 尿 病 一例 报 告
王 小 玲 , 斌 , 荣 王 阿
d i 03 6/.s.6 1 802 1 . . 5 o: . 9 js 17 — 0 . 00 0 1 9 in 0 0 57 【 图分 类 号 】 R 8 . 中 5 71 【 献 标 志码 】 B 文 【 章 编 号 】 17 -8 02 1 )50 9 —2 文 6 10 0 (0 00 —5 50
爆发性一型糖尿病
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参加糖尿病俱乐部或相关组织, 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帮助。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酮症酸中毒
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导致血糖过高,引发酮症酸中毒,可能出现恶 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昏迷。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 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01
营养与饮食调整
02 提供合理的营养建议,帮助患者 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营养均衡。
运动锻炼指导
制定适合患者的运动方案,增强 身体素质,促进胰岛功能恢复。 03
药物管理与调整
04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 物剂量和种类,确保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提升途径
急性期治疗方案
01
02
03
胰岛素治疗
爆发性一型糖尿病患者需 要立即开始胰岛素治疗, 以控制高血糖和防止酮症 酸中毒。
输液治疗
对于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 乱的患者,需要进行输液 治疗以纠正水、电解质平 衡。
营养支持
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以 满足患者在急性期的能量 和营养需求。
药物治疗策略
胰岛素类似物
01
未来研究方向
深化病理机制研究
进一步探索爆发性一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遗传和环境等 复杂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导致胰岛功能衰竭的具体机制。
什么是1型糖尿病
什么是1型糖尿病
Paul Lambert;Polly J Bingley;杨宏梅
【期刊名称】《国际内科双语杂志:中英文》
【年(卷),期】2006(006)009
【摘要】1型糖尿病的特点是免疫介导的胰腺B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缺乏。这导致了高血糖症常见的生化终点和酮症酸中毒风险,但其临床表现视B细胞衰竭的速度和程度而有很大不同。因而,对成人期出现的1型糖尿病已有越来越多的认识,对介于1型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边缘地带的认识则不清晰。这些观点在最近的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关于糖尿病诊断和分类的报导中有所反映。
【总页数】10页(P46-50,19-23)
【作者】Paul Lambert;Polly J Bingley;杨宏梅
【作者单位】英国陶顿的糖尿病学顾问医师;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糖尿病学教授【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暴发性1型糖尿病与经典1型糖尿病临床特征比较 [J], 唐林海;钟兴;杜益君;潘天荣
2.暴发性1型糖尿病与经典1型糖尿病的比较研究 [J], 孙致连;李红晖;廖镜波;唐平;朱丹华
3.7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与非急骤起病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比较 [J], 马丽珍;俞灵莺;张楚
4.暴发性1型糖尿病与非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J], 周少碧;邱俊霖
5.2型糖尿病基础上的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叠加于原有2型糖尿病[J], SuzukiLTakahashiK,MiyamotoS, Suzuki T Takahashi K Miyamoto S
暴发性1型糖尿病1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年第 17 卷第 45 期
193
暴发性 1 型糖尿病 1 例
朱亚莉
(陕西省延安市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陕西 ຫໍສະໝຸດ Baidu延安)
·病例报告·
摘要:目的 暴发性 1 型糖尿病临床上较为少见,探讨暴发性 1 型糖尿病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对我院近期 收治的暴发性 1 型糖尿病 1 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病以口干、多饮、多尿半月,腹痛 3 天主诉入
发 现 FT1DM 占 10. 3% , 韩 国 学 者 报 道 新 发 T1DM 患 者 中 FT1DM 所占比例为 7. 1% [2]。 其诊断要点主要有: ( 1) 患者多为成年人, 男女患病率相 当; ( 2)起病前两周内多有前驱感染症状, 多数学者认为其 发病与病毒感染相关; ( 3)病程极短, 代谢紊乱极严重, 糖尿 病症状 (“三多一少” ) 出现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周即发展为酮 症酸中毒; ( 4)起病时血糖在 30 mmol/L 以上, 而 Hb A1c 则 < 8.5%; ( 5)胰 岛 功 能 极 差, 空 腹 C 肽 < 100pmol/L, 餐 后 2 h C 肽 < 170 pmol/L; ( 6)胰岛自身抗体检测多为阴性; ( 7)伴 有一定程度的胰酶增高, 而胰腺超声无异常 [3]。本患者系成 年人, 病程较短, 并伴有严重的代谢紊乱, 口干多饮多尿症状 出现半月发展为酮症酸中毒, 起病血糖 23.9mmol/L, Hb A1c 为 7.5%。糖尿病自身抗体均阴性, 标准馒头餐示血清 FC- P< 0.1nmol/L, 2hC- P< 0.17nmol/L, 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与此 诊断要点相符。 当怀疑诊断暴发性 1 型糖尿病时, 应于 24 小时之内实施 有效治疗方案。如酮症酸中毒出现, 应该立即开始静脉输注 生理盐水和胰岛素, 治疗原则与 1A 型糖尿病出现酮症酸中 毒相同: 补液,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静脉胰岛素补充, 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具体治疗因个体化, 一旦酮症酸中 毒纠正, 急性期已过, 改用多次注射胰岛素方案 [4]。
18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p r o p o r t i o n a n d c l i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o f f u l m i n a n t t y p e 1 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
( F T 1 D M)i n n e w l y d i a g n o s e d t y p e 1 d i a b e t e s . Me t h o d s 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c h a r t r e v i e w w a s er p f o r m e d c o n s e c u t i v e 来自百度文库 y O n n e w l y
we e r s l i g h t l y a b o v e t h e n o m a r l r a n g e .Al l o f t h e p a t i e n t s we r e it w h k e t o a c i d o s i s ,a nd o n e hi t r d o f t h e m we r e wi h t c o ma a t o n et s .
d i a no g s e d t y p e 1 d i a b e t i c p a t i e n t s b e t w e e n J a n u a r y 1 ,1 9 9 9 a n d D e c e mb e r 3 1 ,2 0 0 9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1 .C l i n i c l a f e a t u r e s o f
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1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一种分型,在所有糖尿病中占10%左右,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β细胞受到严重破坏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依照WHO制定的分型标准,1型糖尿病主要分为自身免疫性(1A)糖尿病和特发性(1B)糖尿病。暴发性1型糖尿病临床发病突然,胰岛素会在很短时间内严重缺乏而造成机体代谢异常紊乱,是特发性1型糖尿病中的一个新亚型。该病和以往的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在临床表现上是有所不同,同时缺乏自身免疫表现。当前,临床上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针对暴发性1型糖尿病临床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提升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暴發性1型糖尿病(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FT1DM)是以急骤起病、严重高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不匹配、而胰岛功能迅速衰竭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的糖尿病类型。2000年日本学者首次提出了暴发性1型糖尿病是1型糖尿病的一种新的亚型。它是短时间内β细胞完全破坏,突发性胰岛素缺乏导致的高血糖,从而快速进展为酮症或酮症酸中毒[1]。
在日本,新诊断的糖尿病中有0.2%的FT1DM,14.8%~19.6%的急性发作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T1DM)。日本的FT1DM占T1DM的20%[2]。
然而,日本女性FT1DM的发病率比欧洲和美国低10%[3]。在韩国,FT1DM 的患病率占所有新诊断的T1DM的7.1%,占成人糖尿病的30.4%[4]。据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报道,该院FT1DM占急性酮症起病的T1DM的9.2%(7年内87例中出现了8例),在18岁以上患者中占14%,深圳福田医院6年中出现了6例,由此推测我国FT1DM的病例亦不少。FT1DM的发病率并没有性别差异,起病人群中青少年和成人占90%,男性的平均起病年龄为42岁,而女性起病的平均年龄为35岁[5]。根据现有的报道,远东亚洲的FT1DM发病率较高;然而,白种人FT1DM非常罕见。除了日本、韩国、中国,其他亚洲患者也十分罕见[6],目前也未出现关于越南的病例报道。
17例成人暴发性1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17例成人暴发性1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17例成人暴发性1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升高。其中,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相关。本文对17例成人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以期为类似病例的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了17例成人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主要症状、病程、家族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措施等。根据这些资料,我对这17例患者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总结。
结果:
17例患者中,9例为男性,8例为女性。发病年龄范围为20岁至50岁不等,平均发病年龄为36岁。初次就诊时,患者主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体重下降、乏力、食欲不振等,其中多饮和多尿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发现其中9例患者有高血压。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升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也呈明显升高。胰岛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0例患者为阳性。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这17例患者均被确诊为暴发性1型糖尿病。
在治疗方面,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胰岛素注射治疗,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同时,他们还接受了全面的血压控制、血脂控制和膳食治疗等综合管理措施。追踪观察结果显示,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逐渐好转,其他相关指标也有所
改善。5年后的随访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
控制,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患者需要持续胰岛素治疗,并且在胰岛素饮食和运动等方面要保持谨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D e a r t m e n t o E n d o c r i n o l o a n d M e t a b o l i s m, W e s t C h i n a H o s i t a l, S i c h u a n U n i v e r s i t C h e n d u6 1 0 0 4 1, C h i n a) p f g y p y, g ( , , , , ) 2 D e a r t m e n t o E v i d e n c e- B a s e d M e d i c i n e a n d C l i n i c a l E i d e m i o l o e s t C h i n a H o s i t a l S i c h u a n U n i v e r s i t h e n d u6 1 0 0 4 1 C h i n a p f p g y W p y C g
第3 0卷 第3期 2 0 1 3 年 6 月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J o u r n a l o f B i o m e d i c a l E n i n e e r i n g g
o . 3 V o l . 3 0 N J u n e 0 1 3 2
暴发性 1 型糖尿病和经典自身免疫性 1 型糖尿病的 临床特征比较研究 *
何 艳1 李舍予1 田浩明1 黄 慧1 陈 进2 李建薇1△
) 四川 大学 华西 医院 内分 泌代谢 科 ,成都 6 1( 1 0 0 6 4 ) 四川 大学 华西 医院 循证 医学与 流行 病学研究中心 ,成都 6 2( 1 0 0 6 4 摘 要 :本研究回顾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2 0 0 5年1 0 月2 0 1 1年1 0 月间收治的因 酮 症 或 酮 症 酸 中 毒 入 院 的1 2 6 5 例 糖尿病患者 , 其中 8 例符合暴发性 1 型糖尿病 ( 诊断标准 。 分析总结了该 8 例 F 并与 1 F 1 D) 1 D 患者的临床特征 , 6 例同期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入院 , 且性别 、 年龄匹配的经典自身免疫性 1 型糖尿病 ( 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 T 1 D) / ) , ) 究 。6 年间 , 本院收治的 F 年龄( 岁, 病程 1 D 患者占所有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入院患者的6 . 3‰ ( 8 1 2 6 5 3 0 . 1±9 . 7 ( ) 。8 例 F 4 . 0±2 . 4 d 1 D 患者中 , 5 例患 者 起 病 前 出 现 流 感 样 前 驱 症 状 , 7例 出 现 消 化 道 症 状。与 自 身 免 疫 性 T 1 D , ) 相比 , 入院时血糖更高( 糖化血红蛋白( 却 F 1 D 患者出现流感及消化道等前驱症状的频 率 更 高 , P<0 . 0 1) H b A 1 c ) , 明显偏低 ( 而空腹及餐后 C 肽释放水平 更 低 , 酸 中 毒 及 电 解 质 紊 乱 更 加 严 重。本 研 究 数 据 显 示, 与自身 P<0 . 0 5 免疫性 T 表现为更严重的高血糖 、 胰岛素缺乏及水电解质 1 D 患者相比 , F 1 D 患者入院时有更复杂多变的临床症状 , 酸碱失衡 。 目前 F 1 D 诊断标准是否适合中国人群以及其敏感性与特异性仍亟待多中心大型临床调查进一步证实 。 关键词 :暴发性 1 型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糖化血红蛋白 ( ) 中图分类号 R 5 8; R 3 9 2. 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5 5 1 5 2 0 1 3 0 3 0 5 9 7 0 4 - - - : / D O I 1 0. 7 5 0 7 1 0 0 1 5 5 1 5. 2 0 1 3 0 1 1 2 -
: A b s t r a c t T h e d a t a o f 1, 2 6 5 i n w i t h d i a b e t i c k e t o s i s o r k e t o a c i d o s i s t r e a t e d i n W e s t C h i n a H o s i t a l f r o m O c a t i e n t s -p - p , t o b e r 2 0 0 5t o O c t o b e r 2 0 1 1w e r e a n a l z e d r e t r o s e c t i v e l a n d 8o f w h o m m e t f u l m i n a n t t e 1d i a b e t e s( F 1 D) d i a - y p y y p g n o s t i c c r i t e r i a . T h e c l i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o f t h e 8F 1 Dp a t i e n t s w e r e i n v e s t i a t e d a n d c o m a r e d w i t h o t h e r 1 6n e w l d i a - g p y g , n o s e d a u t o i mm u n e t e 1d i a b e t e s( T 1 D) n d a e a t c h e d a n d w i t h a c u t e o n s e t o f k e t o a c i d o s i s . a t i e n t s e n d e r -a -m y p g p g / ) D u r i n t h e s i x b e t w e e n 2 0 0 5a n d 2 0 1 1,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F 1 Dw a s 6 . 3‰ ( 8 1 2 6 5 a m o n a l l w i t h d i a e a r s a t i e n t s - g g y p b e t i c k e t o s i s o r k e t o a c i d o s i s a d m i t t e d t o t h e W e s t C h i n a H o s i t a l . T h e a v e r a e d a e o f t h e a t i e n t s a t o n s e t o f F 1 D p g g p ) , ) w a s( 3 0 . 1±9 . 7 e a r s o l d a n d t h e d u r a t i o n o f d i a b e t e s w a s( 4 . 0±2 . 4 d a s . F i v e o f t h e 8F 1 Dp a t i e n t s h a d f l u - y y , l i k e s m t o m s a n d 7h a d s m t o m s . B l o o d o f F 1 Dp a t i e n t s o n a d m i s s i o n w a s s i n i f i c a n t l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l u c o s e y p g y p g g y ) ,w )w h i h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a u t o i mm u n e T 1 Dp a t i e n t s( P<0 . 0 1 h i l e t h e l c a t e d h e m o l o b i n( H b A 1 c a s l o w e r t h a n g g y g , t h a t o f a u t o i mm u n e T 1 Dp a t i e n t s( P <0 . 0 1).A d d i t i o n a l l f a s t i n a n d o s t r a n d i a l C e t i d e w a s s i n i f i c a n t l -p y g p p p g y ,w , , , l o w e r i n F 1 Dp a t i e n t s i t h m o r e s e v e r e a c i d o s i s e l e c t r o l t e s a n d a c i d b a s e d i s t u r b a n c e s .T h e d a t a s u e s t t h a t - y g g , c o m a r e d w i t h t h e a u t o i mm u n e T 1 Dp a t i e n t s F 1 Dp a t i e n t s h a v e m o r e c o m l i c a t e d a n d m o r e s e v e r e c l i n i c a l m a n i f e s - p p ,m t a t i o n w i t h m o r e s e v e r e h e r l c e m i a o r e s i n i f i c a n t i n s u l i n d e f i c i e n c a n d m o r e o b v i o u s f l u i d e l e c t r o l t e s a n d y p g y g y y , a c i d b a s e d i s t u r b a n c e s .H o w e v e r t h e s e n s i t i v i t a n d t h e s e c i f i c i t o f t h e d i a n o s t i c c r i t e r i a o f F 1 Da r e s t i l l n e e d e d - y p y g , t o e o l e b e i m r o v e d f o r t h e C h i n e s e s o m o r e m u l t i c e n t e r a n d l a r e s c a l e 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 s s h o u l d b e c o n d u c t e d i n t h e f u t u r e . - - p p p g : ;K ;H ) K e w o r d s F u l m i n a n t t e 1d i a b e t e s( F 1 D) e t o a c i d o s i s e m o l o b i n( H b A 1 c y p g y
C o m a r i s o n o f C l i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b e t w e e n F u l m i n a n t T e 1D i a b e t e s a n d p y p C l a s s i c a l A u t o i mm u n e T e 1D i a b e t e s y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