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运动负荷判断方法及有效控制

合集下载

简述合理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注意事项

简述合理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注意事项

合理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注意事项在学校体育课上,老师们都会为学生安排一定的运动负荷,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然而,对于学生来说,如何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合理的运动负荷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但过度的运动负荷则可能引发身体损伤。

学生在参加体育课运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在参加体育课运动前,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包括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只有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才能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避免因过大的运动负荷影响身体健康。

二、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强度在参加体育课运动时,学生需要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

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轻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等。

而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则可以选择一些中高强度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等。

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强度,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三、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次数在参加体育课运动时,学生需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运动次数。

一般来说,每周进行3-5次的适度运动效果最佳,可以帮助身体保持健康状态。

过度的运动次数和时间可能会导致身体的疲劳和受伤,因此需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次数,避免对身体造成过大的负荷。

四、注意适当的休息和补充营养在参加体育课运动后,学生需要注意适当的休息和补充营养。

运动后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减轻身体疲劳。

适当补充营养也可以补充身体消耗的能量,促进身体的恢复和生长发育。

只有注意适当的休息和补充营养,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五、定期体检和评估在参加体育课运动时,学生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和评估。

通过体检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而通过评估可以了解自己在运动中的表现,及时调整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避免因运动负荷过大导致身体损伤。

合理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只有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强度,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次数,注意适当的休息和补充营养,以及定期体检和评估,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享受健康的运动乐趣。

运动负荷在体育课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运动负荷在体育课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运动负荷在体育课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上体育课就必须有一定的运动负荷。

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学生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呢?一、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量的教材。

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如强度较小的走平衡木或窄道、投掷、钻爬与强度较大的跑、跳跃、攀登、爬、滚翻等内容组合。

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体育课的密度。

确定任务时新教的知识、技能不能太多太难,且必须富有趣味性。

例如,为了发展学生听信号调节运动的能力,培养其灵敏协调素质,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体育游戏。

其玩法是,我站在一直径为3~4米的圆圈中心击鼓,学生分别站在圆圈的边线上,游戏共分三轮。

第一轮是教师击鼓,学生听信号沿逆时针方向绕边线快跑,约50秒,鼓声停止,学生迅速跑向圆内“找朋友”,没找到“朋友”的学生立即推出游戏。

第二轮变化为学生听信号双脚沿边线行进跳,第三轮则变跳跃为竞走。

后二轮均为鼓声停止,学生迅速跑向圆内找“朋友”。

学生跑、跳和竞走的时间和距离,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二、合理调节高低结合和动静交替的负荷节奏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检测方法就是询问法和观察法。

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

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

采用观察法则更加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断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在体育课中,运动负荷是指个体经历的身体、心理和情感上的压力和负担。

它与身体状况、性别、年龄、个人习惯、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强度及时长等因素有关。

体育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合理设置运动强度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运动负荷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其个人全面发展。

运动负荷的大小和强度不同,有利于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效果不同。

适当的运动负荷能促进学生个体的生长和发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提高实际操作水平,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体育运动技能,更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过度运动负荷则会导致运动伤害和心理过度紧张等问题的发生,反而会影响学习效果,降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体质状况等因素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还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下进行体育活动,达到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力和体验快乐乐的目的。

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精讲多练是很关键的措施。

教师一定要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基础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将知识点讲解得清晰易懂,让学生能够迅速领会,掌握关键的知识点。

在对于技巧动作的讲解中,要重点突出动作要领,采用组织性练习,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和熟练操作,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多给学生安排训练时间,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一个好的训练计划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同时,训练计划要合理设定运动强度和时长,让学生能够在锻炼中感到愉悦和快乐,避免运动损伤和运动过度。

在多练中,还要注意让学生正确掌握动作,学生的动作错误,会给身体造成伤害,也会给身体素质的提高带来麻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点学生练习的重要性、短时间的效果是不可取的,要坚持反复练习,毫不松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重视,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体育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体魄,培养团队精神,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体育课中,适当的运动负荷和精讲多练对学生的健康和体育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精讲多练进行浅析。

我们来谈谈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人体受到的运动强度和负荷的总和。

体育课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适当的运动负荷,促进学生体能的提高,增强学生的体质。

适当的运动负荷对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运动负荷过大会导致学生过度疲劳,甚至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而运动负荷过小,则无法达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目的。

体育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确保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中得到合理的运动锻炼,同时不至于对身体造成伤害。

精讲多练也是体育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精讲多练是通过详细的讲解和反复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

在体育课中,学生们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各项运动技能。

体育课上,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对掌握得快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扩展练习,对掌握得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体育课上老师的详细讲解和示范也是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精讲多练,学生才能真正领会体育运动的精髓,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在体育课中,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项目和运动负荷。

对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学生来说,体育课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建立基础的体能。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和体操动作,让学生在欢乐中感受运动的乐趣,培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对于中学生来说,体育课的内容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帮助他们提高体能的也可以让学生在锻炼中培养毅力和意志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体育课的内容可以更多地围绕各项体育运动进行,帮助学生提高各项技能,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如何在体育课中调整运动负荷

如何在体育课中调整运动负荷
近年来一些教师在上体育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 感体验,而忽略了学生的生理效应,不重视运动负荷的适安排。人 们对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又开始新的反思。特别是有关部门公布 我国学生体能下降的趋势后,前一阶段我们忽视的体育课的运动 负荷再次被重视起来。运动负荷还应当作为评价体育课效果的重 要指标,这又将成为当今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动态。
3、采用“加减挡”量法;根据教师的认识水平来安排运动负荷 有些教师认识能力不同,安排运动负荷不同,有些教师安排的 负荷大,有些安排小,如在上体操队列时步法与整齐时,队列本身 运动负荷就小,加之教师不主意,以讲解为主,学生练习少,这就要 求教师精讲多练,在运动负荷安排上下功夫,采用“加减挡”法,抓 住运动负荷,适当地给学生练习增加“挡位”,合理调整运动负荷。 在热身练习时增加一些趣味性模仿方向、动物游戏,在学习基本内 容后增加一些素质游戏来调整运动负荷。 4、采用“加减挡”量法;调整器材场地器材不足,合理调整体育 课运动负荷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在有些偏僻的农村学校学校 场地器材不足,只有几个篮球情况下,怎么上好篮球课?这就要求 教师,在体育课中,从器材场地设施方面着手,想办法?如何应用 现有的资源解决一节体育课的负荷。 如 8-10 个篮球,50 多人上篮球传球课时,采用小组分组一球 传球练习,行进间五人五角星移动跑传球;两队六人一组一球,三 人面对面纵队交换位置传,传球回各自队尾传等提高挡位,增加练 习次数与运动量,确保运动负荷落实。排球教学,足球运球传球也 如此。 5、采用“加减挡”量法;根据气候变化调整体育课运动负荷 气候条件不同,直接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如在竞赛教学中, 夏天学生容易身体发热,准备部分,运动量宜小,学习主教材时,运 动量大些,如在五十米快速跑教学时,以不同姿势的起跑游戏为主 进行热身,模拟动物走为游戏热身,学习主教材起跑后加速、途中 跑、冲刺跑逐步增加挡位,增加练习次数,当运动量大时,及时减挡 减次数,结束前减挡,需要调整,次安排一些慢跑放松跑等;相反冬 季学生,学习短跑时,热身运动相对慢,加之棉衣,不易活动热,这 是就要主意学生热身,但不能盲目,做到要先预热,启动,工作加 档,减挡。 过程,此事要先进行慢跑 400-600 米预热,再进行热身操活动 关节,加挡进行 50 米练习 8-10 次,这样调整,最后减挡结束.耐久 跑也应该注意其方法原则,否则会对学生造成伤害。 四、测试负荷方法 一般采用方法有观察法、心率测试法。 1、采用观察法能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 可以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断 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比如,当学生在快速跑与耐久跑时,承受 较小的生理负荷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面色绯 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时,面色发白,满头大汗, 动作失控等。 2、心率测试法:心率越快表明负荷越大,心率越慢,表明负荷 小。 五、应用原则 1、“加减挡”原则:根据教材、教师与学生认知水平,加减挡位 调整. 2、因材施教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3、身体全面发展原则:使学生的肌体各部分和心理都得到发 展。 4、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练习的量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 规律。 5、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有易到难,且忌盲目冒进。 6、巩固提高原则:加强技能的掌握,且忌猴子帮玉米。 7、恢复原则:避免拔苗助长。 8、个体化原则 :充分考虑受训者的个体差异。

初中体育课运动负荷判断方法及有效控制

初中体育课运动负荷判断方法及有效控制

2020/2/29
26
生理负担量指数评价表
生理负担量指数 2.0-1.8 1.8-1.6 1.6-1.4 1.4.1.2 1.2-1.0
2020/2/29运动负荷等级 最大 大 中等 最小27 评定:
体育课的生理负担量,应随着课的进行呈 上升趋势,到基本部分(中期或偏后)达 到最高峰;
新课改发布以来,人们对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又 开始了新的反思,特别是面对我国学生体质水平 逐年下降的不争事实,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再次被 重视起来。
2020/2/29
2
运动负荷是影响体育教学乃至所有身体锻 炼效果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中,只有保 持适宜的运动负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 效果。运动负荷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 的;过大,又超出了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 限度,对学生身体的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 成不利。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学生体 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一项 基本要求,也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 的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2020/2/29
3
主要内容
运动负荷的概念及内涵 运动负荷的判断方法 运动负荷的有效控制
2020/2/29
4
一、运动负荷的概念及内涵
刺激说:哈雷博士(1969)认为,如果一种刺激能够产生训练效果,也就是 说,能够发展、巩固或保持训练状态,那么这种刺激就叫做训练负荷。 过家兴等(1986)起初提出,运动负荷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 有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
朱连生、马向文在研究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与学生文化学习的关
系中都提出:凡属于抽象思维、精力不易集中的数学、物理、化 学等文化课之前的体育课,把运动密度控制在25-35%左右,平均 心率控制在125-130次/min左右为宜。凡属于形象思维、精力较 易集中的文化课之前的体育课,把运动密度控制在30%-40%左右, 平均心率控制在130-140次/min左右为宜。

初中体育教案生理负荷

初中体育教案生理负荷

初中体育教案生理负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理负荷的概念及其在体育训练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控制和调整生理负荷的能力,以提高运动效果和预防运动损伤。

3. 通过实践练习,使学生掌握合理安排生理负荷的方法,提高运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理负荷的定义与分类2. 生理负荷在体育训练中的作用3. 合理安排生理负荷的方法4. 控制和调整生理负荷的技巧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运动时身体感受到的疲劳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引出生理负荷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生理负荷的定义、分类和作用,使学生了解生理负荷在体育训练中的重要性。

3. 示范:教师示范合理安排生理负荷的方法,如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等。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体育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控制和调整生理负荷,如运动过程中适当减速、增加休息时间等。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生理负荷的认识。

四、教学要点1. 讲解清晰,让学生充分理解生理负荷的概念和作用。

2. 示范准确,让学生掌握合理安排生理负荷的方法。

3. 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际运动中学会控制和调整生理负荷。

4. 及时反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运动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理负荷的概念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合理安排生理负荷的能力。

3. 学生在实际运动中控制和调整生理负荷的技巧。

六、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合理安排生理负荷。

2. 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在体育训练中,要逐步增加运动强度,使学生逐步适应。

3. 注意休息,防止过度疲劳。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不过度疲劳。

4. 加强指导,提高学生自我调整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体反应,掌握调整生理负荷的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理负荷的概念及其在体育训练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控制和调整生理负荷的能力,为提高运动效果和预防运动损伤奠定基础。

中小学体育课中运动负荷的判断方法与有效控制

中小学体育课中运动负荷的判断方法与有效控制

若出现对运动不感兴 趣,表现冷淡或厌倦,不服从
教师或教练 员的指导,情绪容易冲动, 可能是教学和 训练不当或出现疲劳,也可能是早期过度训练的征象。
根据个人的运动心情,可填写为很想训练、愿意训练、
不想训练、冷淡或厌倦等。
③不良感觉:
指运动训练或比赛后的不良感觉,如肌肉酸痛、关节 疼痛、四肢无力等。 一般来说,在强度较大的训练或比赛后,由于机体疲 劳,大部分人会产生二些不良的感觉,但这些现象经过适 当休息后就会消失。
中小学体育课中运动 负荷的判断方法与有效控制
余志琪 教授
副理事长 常务委员 副理事长 会 长 书 记
中国体育卫生保健学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保健专业委员会 甘肃省体育科学学会 甘肃省体育文化促进会 兰州城市学院体育学院党总支
体育教学的医务监督
体育教学的医务监督,包括体育教学和课
外活动的医务监督,体育课的医学、教育学观
相应心率
70 80 90~100 110~120 130~140 150~160 170~180 195~
主观运动强度法(RPE)
所谓“主观运动强度”是指由运动者依据自己主 观感受判断运动时的负荷强度。并把自我感觉进行量 化,再扩大10倍,来推算即时心率,从而推算运动强
度,掌握运动负荷量。
例如:进行某运动感到“稍累”,RPE值便在13~14
等级为中等。
10、百分法
体育课平均脉搏—课前安静时脉搏 K%= × 100% 体育课最高脉搏—课前安静时脉搏 K%= 122—80 180—80 × 100%= 42%
查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等级表得知该次课的生理 负担量 等级为中等。
百分法(K%)可用于一般大、中学校体育课的 生理负担量等级的确定。

体育课游戏环节中运动负荷的设置与调节分析

体育课游戏环节中运动负荷的设置与调节分析

体育课游戏环节中运动负荷的设置与调节分析引言体育课是学校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无论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体育课中,游戏环节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然而,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需要恰当地设置和调节游戏环节中的运动负荷。

本文将探讨体育课游戏环节中运动负荷的设置与调节方法,并分析其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学习效果的影响。

一、运动负荷的概念与意义运动负荷是指身体在运动过程中承受的各种身体、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

适当的运动负荷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和能力提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如果负荷过轻,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过重则可能造成学生身体受伤或心理压力过大。

因此,正确设置和调节运动负荷是游戏环节中一项重要任务。

二、运动负荷的设置与调节方法(一)根据不同游戏目标和学生特点设置负荷在游戏环节中,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游戏的目标和学生特点,然后根据这些因素来设置合适的运动负荷。

例如,如果某个游戏的目标是锻炼学生的速度和协调能力,那么可以设置较高的运动强度和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另外,不同年龄段和体质的学生在耐力、力量和柔韧性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调节负荷。

(二)控制游戏时间和强度游戏时间和强度是控制运动负荷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适当增加游戏时间可以提高学生的耐力和持久力,但是过长的游戏时间可能会导致学生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控制游戏时间。

同样地,适当提高游戏强度可以增加负荷,但是过高的游戏强度可能超出学生的承受能力,导致身体受伤或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控制游戏强度。

(三)运动负荷的逐渐增加和缓和在进行游戏环节时,我们可以通过逐渐增加运动负荷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例如,刚开始可以选择较简单的游戏项目和规则,让学生适应和熟悉,然后逐渐增加难度和要求。

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安排好运动负荷

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安排好运动负荷

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安排好运动负荷评定一节体育课成功与否,运动负荷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运动负荷的安排,而运动负荷安排的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影响体育课的质量。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呢?一、对运动负荷的认识及意义所谓运动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或运动)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又可认为是运动量。

按其对人体产生刺激的性质,我们又把运动负荷相应地分为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两方面,这种划分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便于我们了解、认识并研究运动负荷,而更重要的是便于安排和调解运动负荷。

一般一节课的运动负荷模式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

标准型指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渐上升到相当水平,持续一定时间再逐渐下降。

双峰型指一节课中学生承受两种负荷较高的练习。

前高后低型主要指课的基本部分前半部分运动量较大,后半部分运动量较小。

前低后高型则正好相反,运动量由小变大。

但不管采取那种方式,通常把正常学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律区间确定为120~140次/分钟,而每节课中,将心律保持在120~140次/分的时间占到10分钟至15分钟为佳,并以中等强度和中等量的运动负荷为主,兼顾学生的课后恢复。

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学生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对一名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评定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重要指标。

二、对运动负荷安排的要求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总的来说,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循序渐进,从小到大,逐渐加大运动负荷。

在课的结束前,又逐步减少运动负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随着体质的增强和学生技能的提高,根据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

在教学开始阶段,如在每学期开始的几堂课,运动负荷要适当小些,以后逐渐增大,另外,教师在上课前既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运动能力,体育基础等制订练习负荷量度计划,又必须在课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生理反应及时调整运动负荷计划,以便有效的控制练习负荷。

初中体育与健康《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

初中体育与健康《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

初中体育与健康《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教学内容: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学习目标:
1.能知道脉搏和运动的关系。

2.握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

3.会简单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
教学重点: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

教学难点: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

教学准备:秒表1块
教学过程:
一、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1.测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2.测定方法:腕脉、颈动脉、颞浅动脉。

二、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极其测定
1.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
①最高脉率一般200次/分;
②适宜运动脉率应在最高脉率80%-50%的范围内;
③适宜的运动脉率计算公式:
适宜运动脉率=(最高脉率—安静时脉率)65%+安静时脉率
④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测试。

2.脉率的测定方法
①准备好秒表;
②找到能摸到脉搏的部位;
③运动停下来时即刻测定6秒钟的脉搏跳动次数;
④测6秒钟在乘以10就是此时的心率。

注意的问题
必要的练习,熟练掌握测定脉搏的方法。

三、运动后心脏恢复心率的测定
心脏恢复率=(运动心率-恢复心率)/10
四、怎样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
1.用晨起安静脉率判断运动负荷大小
2.自我感觉判断法
五、小结
六、课后作业:运动后,为多位同学进行检测。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等多重任务。

在体育课中,适当的运动负荷和精讲多练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进行浅析,希望能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运动负荷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适量的运动负荷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体育课中,老师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情况,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使学生在锻炼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在有氧运动方面,可以通过有氧健身操、慢跑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在力量训练方面,可以通过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动作来提高学生的肌肉力量。

适当的运动负荷可以帮助学生增强体质,预防肥胖症、近视、脊柱侧弯等常见疾病,提高学生的免疫力,增强体质。

过量的运动负荷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会造成损害。

如果学生在体育课上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超出了他们的身体承受能力,就容易导致各种运动伤害,比如扭伤、拉伤、肌肉疲劳等,甚至引发慢性劳损性损伤。

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合理安排课程,避免过大的运动负荷对学生的身体造成损害。

二、精讲多练对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1. 精讲多练的重要性在体育课中,老师应该注重精讲多练,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进行深入的讲解和练习。

通过反复的讲解和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提高技能水平。

在篮球课上,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篮球运球和投篮姿势的精讲,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掌握技能。

2. 精讲多练对学生的积极影响精讲多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耐心。

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重复动作,这需要他们付出很大的努力和毅力。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可以逐渐掌握一项技能,这对他们的自信心和毅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精讲多练也可以锻炼学生的专注力和耐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和运动能力。

如何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如何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如何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一.运动负荷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学生的机体受身体练习的刺激而引起的生理反应。

通常人们把体育课中学生做练习的数量、时间、动作质量、练习密度和强度等数值作为衡量身体练习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因素。

负荷量在恒定的情况下,负荷强度对影响生理负荷大小起决定性作用。

由于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对所承受的身体练习的刺激而引起的功能反应也不同。

因此,把学生对身体练习的负荷量和负荷大小的科学依据,教师应对不同性质身体练习的刺激,所引起的生理功能性反应信息,设计体育课生理负荷量,使之符合最佳化要求,达到增强体质的实效。

二.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总的来说,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根据学生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可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

1.教师在备课时,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密度的教材,因为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类型的体育课,其运动负荷是不同的。

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可以运动负荷大和运动负荷小的练习交替安排。

如:强度小的走,投与强度大的跑,跳等内容的组合。

2.合理安排的运动负荷,针对不同的教材要设计不同的运动负荷。

不同的教学内容对负荷的量和强度有着不同的要求,练习负荷的量度只有符合运动项目特点的要求,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例如:短跑是速度性的项目,要求学生以最快速度,最大强度完成特定的练习,所以学生要求承受很大的负荷强度和一定的负荷量,而体操教学则侧重动作难度的掌握。

因此,安排中等强度负荷比较适宜。

由于各项的运动强度,密度不一样,所以各项运动之间也有一定的差距。

体操脉搏在110~130/min之间,球类的脉搏为140~160/min之间,田径中跑类项目脉搏达170~190/min之间,投掷项目的脉搏在100~120/min之间,跳跃项目的脉搏在140~160/min之间。

如何合理安排农村初中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如何合理安排农村初中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如何合理安排农村初中体育课的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是指身体练习所给予人体的生理负荷,反映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身体练习施加于人体的生理负荷所引起的身体机能的变化。

合理安排农村初中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就是指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根据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任务、要求、教材特点、学生的素质和教学的条件合理地安排学生、学期、每节课和课堂教学中的运动负荷,使练习与休息互相交替,达到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

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对于掌握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防止伤害事故等均有重要意义。

一、根据体育课的类型、要求、任务安排课的负荷由于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较多,类型不同,安排本节课的运动负荷要分类进行,对于不同类型的课,负荷的量和强度的大小要区别对待。

要正确处理体育课的负荷量和强度的关系,保持量和强度交替增加和下降,密切配合,逐步提高学生所承受的负荷能力。

如径赛项目的100米短跑的教学中,由于距离短,而要求速度快、用时短,这样在教学中不宜练习次数过多。

可采用男女分组轮换式教学,每组次数在3次左右,否则运动负荷量会过大,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而田赛项目如:跳高教学距离短,量不大,着重在于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练习次数略多一点,同时由于教学任务和要求不同,虽然教材相同负荷的大小则不同。

如:复习课比新授课负荷安排要大些。

不同性质的教材内容负荷要求也不同。

如:短跑、体操相比前者强度大密度小时间短而后者强度虽不大而量要求要大。

总之应随着学生机体能力不同的改善和提高,逐步增加运动负荷。

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身体素质情况安排课的负荷学生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安排,要考虑年龄、性别、身体发展状况、体质的强弱、心理素质等方面,尽量把课的运动负荷安排在上节课后的超量恢复阶段水平。

农村初中学生同一个班的学生体质差异很大,用统一的要求进行教学,是满足不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因此要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实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男女分组、按体质强弱分组或接受能力的差异分组进行教学。

初中体育与健康八年级上册《运动量的测定如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室内理论课教案

初中体育与健康八年级上册《运动量的测定如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室内理论课教案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教学内容: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怎样合理地安排锻炼教学重点:运动量的测定难点:如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掌握运动量的测定,理解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意义。

2、能力目标:了解运动与休息的关系。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自觉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在运动后积极休息的良好习惯。

学生也能乐意和老师配合。

教学过程:导语:你平时是否注意锻炼的科学性?要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必须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并在运动后注意合理休息。

一、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提问:只要参加体育活动就能增进健康,因此无须刻苦努力,跟自己过不去;有的同学则认为,体育锻炼一定要非常刻苦,练得非常刻苦,练得越狠锻炼效果越好。

这两种观点正确吗?学生回答。

运动负荷过大,会才产生不良的反应,出现血压降低、脉搏急促而微弱、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恶心等现象,影响身体健康。

运动负荷过小,则难以促进机体产生相应变化而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因此,运动负荷过大过小都不利于增强体能和增进健康,只有适宜的运动负荷才能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

(一)什么是运动负荷运动负荷通常又叫运动量,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二)怎样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首先,要根据自己的体能和健康状况,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安排运动量的大小。

其次,要根据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相互制约的特性来确定负荷的强度和量。

另外,还要注意大、小运动负荷的结合,使大小运动负荷交替出现。

尤其在安排强度大的负荷时一定要格外注意,不能连续几天进行大强度的锻炼。

每周大强度的锻炼最多不应超过1—2次。

二、合理安排休息体育锻炼是一个承受运动负荷的过程,而人体机能的提高需要通过负荷、疲劳、恢复、提高等这样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实现。

你知道怎样休息吗?休息的方法分为两种:消极性休息和积极性休息两次负荷较大的体育锻炼之间究竟休息多少时间合理?对一般同学来说,休息一天即可。

身体锻炼期足够休息期身体锻炼期三、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一)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便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预判
初中学生(12~16岁)的身心特征 骨骼快速生长,有机物含量高,弹性大,硬度小,易形变, 过大负荷可影响骨骺正常生长。
关节面软骨厚,关节囊和韧带薄且松弛,灵活性好,牢固 性差。
肌肉快速增长,特别是躯干肌、屈肌、大块肌肉领先发育。 肌肉纵向发展较快,但仍落后于骨骼,力量和耐力较差。
例如:当学生承受较小的生理负荷时,额 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面 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 负荷时,面色发白,满头大汗,动作失控 等。
2020/12/7
20
(三)通过测试学生的机能指标进行判断
1.心率检测 测定: 运动后即刻,测10秒×6。将一节课中测定得到的
心率相加,除以测定次数,得平均心率。
2020/12/7
26
生理负担量指数评价表
生理负担量指数 2.0-1.8 1.8-1.6 1.6-1.4 1.4.1.2 1.2-1.0
2020/12/7
运动负荷等级 最大 大 中等 小 最小
27
评定:
体育课的生理负担量,应随着课的进行呈 上升趋势,到基本部分(中期或偏后)达 到最高峰;
生理负担量指数应适中;
17
初中学段身心特点、教学要求及负荷量
学龄阶段 初中阶段
身体
青春发育 期,适合 发展速度, 有氧耐力 和灵敏性
心理
教学要求
兴趣开始分化,
情绪稳定性差、 意志薄弱、自 我意识初步形

培养速
度、有 氧耐力 和灵敏 性,意 志力
课的负荷
强度和密度要适宜, 负荷稍有提高,从 而磨练学生意志, 即:课的平均心率 中等,负荷中等
评定方法
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当心率在110次/分以下时,机体的 血压、血液成份、尿蛋白和心电图等都没有明显的变化, 故这种程度的负荷健身价值不大,当心率达到130次/分时, 每搏输出量接近和达到正常人的最佳状态,故这种程度的 负荷健身效果明显。当心率达到150次/分时,每搏输出量 开始缓慢下降;当心率增至160~170次/分之间时,虽无 不良的异常反应,但也未出现具有更好健身效果的迹象。
初中体育课运动负荷 判断方法及有效控制
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前言
1979年,扬州会议确定了“学校体育以增强体质 为主”的指导思想,运动负荷大小成为评价一节 体育课水平的重要指标。
20世纪90年代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受 到了进一步的关注,许多教师在上体育课时,更 注重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忽略了体育课本身的 生理效应。
2020/12/7
12
二、运动负荷的判断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预判 通过观察学生的身体反应进行判断 通过测试学生的机能指标进行判断 通过询问学生的身体感觉进行判断
2020/12/7
13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预判
1.了解初中学生的身心特征 2.调查学生的机能状况和个体差异
2020/12/7
运动时间即一次身体练习持续的时间或一 次体育课练习的总时间。
2020/12/7
7
(一)物理负荷的影响因素
2.练习密度 课的密度指体育课教与学各项活动的合理运用时
间之和与课的总时间之比例。 一堂课中,教与学的活动包括教师指导(讲解、
示范、演示教具、纠正错误)、组织措施(整队、 调动队伍、收发器材)、学生练习、学生相互观 察与帮助、休息等五种活动。 上述五种活动中,其中某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 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即为某活动的密度。其中, 学生做练习总时间与课的总时间比例称为练习密 度(运动密度),常用百分数表示。
2020/12/7
3
主要内容
运动负荷的概念及内涵 运动负荷的判断方法 运动负荷的有效控制
2020/12/7
4
一、运动负荷的概念及内涵
刺激说:哈雷博士(1969)认为,如果一种刺激能够产生训练效果,也就是 说,能够发展、巩固或保持训练状态,那么这种刺激就叫做训练负荷。 过家兴等(1986)起初提出,运动负荷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 有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
2020/12/7
23
2. 生理负担量指数(运动负荷指数) 生理负担量指数=平均生理负担量/课前安静脉率 平均生理负担量的测定
通常是分别记录课前、课中各阶段及课后10min的 脉搏,测量次数原则上不少于15次,可在课的内 容发生变化时进行。
例:测定某男生体育课过程中脉率如下:课前75 次/分;开始部分3分钟,86次;准备部分9分钟测 三次,93,124,143次;基本部分28分钟,测七 次,103,112,139,147,162,145,123;结束 部分5分钟,下课时脉率98;下课十分钟后78次。
2020/12/7
9
(一)物理负荷的影响因素
3.其他因素 教师安排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
方法是否恰当、组织措施是否得当、讲解 示范是否生动规范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2020/12/7
10
(二)内部负荷
1.生理负荷 是指运动训练负荷给予运动员机体生理上
的刺激。也即运动员的生理反应的范围和 量。
体育领域中,经常用体育运动参加者在运 动中的生理反应程度评定施加给其的物理 负荷大小。
2020/12/7
11
(二)内部负荷
2.心理负荷 指运动者在运动(身体练习)过程中所承受的
心理负担。一般指运动中的情绪、注意和 意志等方面的心理变化。其变化强度是否 适宜,对运动的效果具有特殊的作用。
除物理负荷外,心理负荷还与外在环境(教 师的授课能力和体育器材场地及天气)和运 动个体学习状态、意志品质有关 。
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内部负荷):可以简单理 解为当外部负荷施加于人体后,人体生理和心理 状态改变的范围和量。其除了受外部负荷大小的 影响外,还取决于个体的生理机能水平和心理状 态。
2020/12/7
6
(一)物理负荷的影响因素
1.运动强度和时间 运动强度也即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量的大
小(功率)。在实践中,可用速度、负重 量、高度、远度等具体表示,常用身体生 理指标的变化量进行评定,如心率、摄氧 量、能耗量、血乳酸等。
2020/12/7
21
锻炼强度百分比 80%以上 80% 70% 60% 50% 50%以下
2020/12/7
每分钟脉搏数 160以上 160 140 120 110 110以下
锻炼效果 有损健康
效果明显
效果不明显
22
国内学者通常认为,学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 率区间为120-140次/分,在一节体育课中,将此心 率的保持时间至少应控制在10分钟以上。
工作量说:马特维耶夫提出,训练负荷是指与安静状态相比,由完成练 习所引起的功能活性的追加值或者说是一个变化值。
2020/12/7
5
对概念的理解:将运动负荷分为外部负 荷和内部负荷两部分
物理负荷(外部负荷):可以理解为运动量。其 大小由运动的强度、时间、密度等主要因素决定。 在体育课中,除了上述因素外,还与教师的教法、 组织措施等因素有关。
能量代谢旺盛,糖酵解能力不及成人,糖原储备 也不及成人。
13-14岁,能快速建立各种条件发射,但掌握复杂 精细动作较困难。14岁以后,分化抑制能力显著 提高。第二信号系统快速发展但仍较弱。青春期 开始阶段,神经系统稳定性暂时下降,出现动作 不协调现象,女生更为明显。
心理方面可表现出争强好胜、自我为中心、叛逆、 情感和意志行为上相对脆弱等特征。
血液成分和机能在15岁时接近成人水平,此前,血红蛋白 水平略低于成人。
心脏各项机能指标相对值与成人接近,但神经调节尚不完 善,心率较高;心肌纤维交织较松,弹性纤维少,易受损。 初中高年级,个别学生可出现“青春性高血压”。
2020/12/7
15
初中学生(12~16岁)的身心特征
呼吸机能指标相对值不逊色于成人,但呼吸肌力 量较弱,呼吸深度小,肺活量小,呼吸频率较高, 神经调控尚不成熟。
是(√) 否(×)
31
三、运动负荷的有效控制
合理安排 科学调节
2020/12/7
32
(一)合理安排
合理安排的核心是:心中有学生,心中有 教,应根据学生年龄、性别、身体 发展、运动水平、体质强弱等方面综合考 虑,科学安排。
在具备条件时,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 合理分组。
如果体育课后还有其他课程,应确保课结 束前脉率开始下降,课后10分钟心率基本恢 复安静水平。
2020/12/7
28
青少年适宜的运动负荷
性别 女生 男生
平均心率 125~140次/min 135~150次/min
强度 1.5~1.8 1.6~1.9
练习密度 25%~30% 23%~28%
朱连生、马向文在研究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与学生文化学习的关
2020/12/7
29
(四)通过询问学生的身体感觉进行判断
1.运动现场询问 运动心情 不良感觉 自感疲劳度
2020/12/7
30
2.问卷追踪调查
运动负荷追踪调查问卷
序号 1 2 3 4 5 6 7 8
2020/12/7
追踪内容 是否有呕吐现象? 是否有失眠现象? 是否有缺水现象? 是否有厌食现象? 是否有头痛现象? 是否有胸闷现象? 是否有恶心现象? 是否全身疼痛现象?
2020/12/7
18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预判
2.调查学生的机能状况和个体差异 可通过试验了解学生机能的整体状况和个
体差异。 静息心率; 定量负荷心率; 测试成绩。
2020/12/7
19
(二)通过观察学生的身体反应进行判断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呼 吸、出汗量、注意力、反应速度、精神状 态等表现来判断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