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之“信”“达”“雅”

合集下载

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

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

3.补谓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 ( 击鼓 ) 士兵们的 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4.补介词: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军驻扎(在)函 陵 , 秦 军 驻 扎 ( 在 ) 氾 南 。
5.补量词: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 已。
文言文翻译原则
一 信、达、雅 二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原则一:信、达、雅
1.“信”:真实,准确。实词虚词做到字字落实,不可以随 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文:六国被攻破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恰当,弊病 在于贿赂秦国。
2、“达”:通顺,流畅。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及语言表达
练习:
人名、年号
地名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 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文: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 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借勇气在各国诸侯间闻 名。
二 补:补充。 需要补充的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古代汉语大多是 单音词,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中有不少是以文言词汇为基本词素 而发展成的。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相应的现 代汉语双音词。 学不可以已。 译:学习不可以停止。 吾尝终日而思矣。 译:我曾经一天到晚地思考。 第二种情况,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 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 整。
①文言词汇
现代汉语词汇
②词类活用词
活用后的词;
③通假字
本字;
④古义
今义、引申义、比喻义。

信达雅文言文翻译

信达雅文言文翻译

岁序更迭,时维甲子。

余忝居斯土,得遇仁者,感其慧眼识珠,特此以信达雅之文言,抒怀述怀,以表敬意。

吾辈生于华夏,承继千年文化,文言为吾国古典之瑰宝,其韵律悠扬,意境深远。

信达雅者,信实、达意、典雅也。

余欲借此信,以达吾心之所向,以雅文言之妙,抒发心中之情。

昔者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信达雅三者,实为文言之灵魂。

信者,诚也。

言必信,行必果,乃君子之风。

达者,达意也。

文以载道,言为心声,故言必达意,方显文章之真谛。

雅者,典雅也。

文言之美,在于其辞藻华丽,意境深远,使人读之,如饮甘露,如沐春风。

余尝游历四方,遍访名山大川,每至一地,必细细品味当地风土人情。

山川之美,令人叹为观止;民俗之异,使人留连忘返。

然余深知,山水之妙,在于其意;民俗之趣,在于其情。

是以余欲以文言之美,描绘山水之姿,叙述民俗之趣,使读者得窥我国之博大精深。

夫山水者,天地之精华,自然之瑰宝。

余尝游泰山,见其巍峨壮丽,如巨龙腾空;登华山,见其险峻奇绝,如苍鹰击空。

余欲以文言之美,描绘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领略自然之美。

民俗者,民之精神,国之灵魂。

余尝游江南水乡,见其烟雨蒙蒙,如诗如画;游西北高原,见其广袤无垠,如梦如幻。

余欲以文言之美,叙述江南水乡之柔情,西北高原之豪放,使读者感受到我国民俗之独特魅力。

信达雅三者,非一日之功。

余欲潜心研究,苦心孤诣,以期在文言文写作上有所建树。

然余深知,文言之美,非一人之力所能成就。

余愿与天下同仁,共同传承发扬我国古典文化,让文言之美,永驻人间。

时至今日,吾国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

余等青年,肩负重任,当奋发向前。

余愿以文言之美,激励同仁,共筑中国梦,共创美好未来。

敬祈仁者笑纳,不吝赐教。

顺颂时祺。

晚生某顿首再拜。

文言文翻译之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之六字诀

国乎?
借代
译文: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 不相互欺骗,更何况是大国呢?
比喻
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 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2019/9/8
34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①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译文:希望趁着我还没有死的时候把
他托付了。 婉指长辈去世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
宾语前置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译文:不能通晓句读,不能解答疑 惑。
2019/9/8
38
6、注意固定句式 ①其李将军之谓也。(2001年高考 翻译题)
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2019/9/8
39
七、注意点 ①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
用典等修辞手法,宜用意译。
例: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译文: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仍 然)直挺挺地躺着,长时间地愁苦 不堪。
信: 就是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
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 遗漏、不增译。
达:现就代是汉畅语达的,表即达译要文求明和白习晓惯畅,,无符语合病。
雅: 就是优美,即要求译文语句规范、
得体、生动、优美。
2019/9/8
2
“信”即字字落实不走样
直译
“达”即文从句顺无语病
“雅”即生动形象有文采
2019/9/8
添加宾语 24
例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 更刀,折也。
加上宾语:肉
加上宾语:骨头
2019/9/8
25
缺少一句话
例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
(而不至)
译文:然而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 (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 讥笑的,但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文言文翻译之信达雅

文言文翻译之信达雅

袁淑,陈郡阳夏人,丹阳尹豹少子也。少有风气, 伯父湛谓家人曰:“此非凡儿。”至十余岁,为姑夫 王弘所赏。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 采遒艳,纵横有才辩。本州命主簿,著作佐郎,太子 舍人,并不就。刘湛,淑从母兄也,欲其附己,而淑 不以为意,由是大相乖失。出为宣城太守,以母忧去 职。服阕,为太子中庶子。
【例】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 其才,以子妻之。——《旧唐书·李商隐传》
【译】王茂元镇守河阳,征召他为掌书记,担任侍御史,王茂元 爱惜他的才华,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补充】 视事:(官员)到任处理公务 视朝:(皇帝)上朝处理政务 下车:到任 乞骸骨:辞官告老还乡 名器/重器:国家栋梁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 “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日:“辽抚谁可者?”学曾思 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 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 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 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 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 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 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 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 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辽东镇边界长二千多里,城寨有一百二十所,三面与敌人 相邻。官兵七万二千人,每月供给大米一石,折合银子二钱五 分,马匹冬天、春天供给草料,每月折合银子一钱八分,即使 年成好也不够维持几天。从嘉靖戊午年大饥荒,三分之二的士 兵、马匹逃走死亡。前任巡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安抚集聚, 没有恢复全盛时期的一半。接着由于饥荒、旱灾,饿死的人很 多。张学颜首先请求救济,充实军队,召回流亡迁徙的百姓, 整修兵器,购买战马,严明赏罚。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 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 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

文言文翻译六原则

文言文翻译六原则

以故,以……故 所以,因为……缘故
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作……, 以……为……
把……作(为)……
以为
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
……之谓 叫作,就是,才算;这就叫作;就是,说的就是
至于
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
解题步骤
答题步骤
翻译: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遣 部队。
【参考译文】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 为先遣部队。诸葛诞被铲平,鲁芝升官大尚书,掌管刑狱审理。
3.补——补什么? ①省略了主语、谓语、宾语成分的省略句;②省略了介词“于”;③判断句补上判 断词。
【2018全国卷Ⅱ,节选】把下面文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 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翻译点】 ① 重点实词:“民”,百姓;“思”,思念;“德”,恩德;“立”, 建立;“食”,进食;“弦歌”,奏乐歌咏;“荐”,祭祀。 ② 重要虚词:“其”,指王涣;“为”,给;“每”,每当;“辄”, 就;“怎么这样
既……又…… 又……又……
且夫
再说,而且
是故
所以,因此
是以
所以,因此,因而
所谓
所说的,所认为的
未尝
从来没有,不曾
何则
为什么
何者
为什么,哪一个
谓之
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作
翻译格式
固定结构
翻译格式
所以
……的原因,之所以……,是因为……;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 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人(事),靠它来……的

课外文言文翻译技巧

课外文言文翻译技巧

课外文言文翻译技巧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文言文翻译须做到“信”、“达”、“雅”。

“信”即准确,不可会错文义;“达”即通顺,不可生涩拗口;“雅”即用语规范,不可滥用俚语土话。

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掌握必要的翻译技巧,这样在翻译文言文时才能得心应手。

下面我们就结合实例谈谈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

一、留保留原文中的词语,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

翻译时不宜改动,都要保留原词。

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就行了。

另外,文言文里有不少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如气象万千一般人都能理解,不需再翻译,反而显得不通顺。

二、换替换词语。

文言文里的不少词语所表示的意义现在还用得着,但现代汉语不再用原文的词表示,而是用了另外的词。

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意义与之相当的词进行替换。

例如:十年春,齐师伐我。

(《曹刿论战》)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句中的师、伐要用军队、攻打来替换。

还有,同一个词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常用,但表示的内容有区别,翻译时不能用今义去推求古义,而要用现代汉语中与文言文词语的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以免造成误解。

三、调调整语序。

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来调整语序。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主谓倒装)——你太不聪明了。

何以战?(《曹刿论战》)(宾语前置)——您凭借什么应战呢?还自扬州。

(《伤仲永》)(状语后置)——从扬州回家。

四、引引申词义。

文言文里一词多义现象比较普遍,往往一个词可以有两三个或更多的意义,这些意义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而是由一个本义派生、扩展、引申出来的,可选用切合原文语境的表示引申义的词来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题(二)文言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题(二)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翻译(一)翻译原则翻译原则:信·达·雅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信”“达”“雅”它是由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他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信”指意义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例:①是可忍,孰不可忍:错误翻译:是可以忍啊,这谁不能忍?正确翻译:如果这样的事情都可以被容忍,还有什么是不能容忍的。

形容不可容忍到了极点。

如果连这样的事情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忍心去做。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错误翻译:“死去的这个人好像我的丈夫,不管白天黑夜都很像”正确翻译: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③以头抢地耳。

错误翻译:用头去抢草地上的木耳?正确翻译:用头撞地之意④(老翁)年逾八旬,卒。

错误翻译:(老翁)年龄过了八十岁,去当兵了。

正确翻译:(老翁)年龄超过八十岁,去世了。

⑤屠以后断其股,亦毙之。

正确翻译: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腿,也杀死了这只狼。

错误翻译:屠户从后面砍断了自己的大腿,也死了……(二)翻译“六字法”1.留“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删“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有的文章在句子的结尾会有一些语气词,它的作用是增强语气,这样的词语我们就可以不翻译。

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还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性词语、句中表停顿的词、个别连词等。

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靠近溪边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清洌酒色香醇。

文言文翻译的信达雅

文言文翻译的信达雅

昔者,余游历江南,得遇一书生,才情横溢,谈吐不凡。

其人姓黄,字子虚,号江南才子。

一日,余因公务往返于吴越之间,遂与子虚结伴同行。

途中,谈论诗词歌赋,谈论天文地理,谈笑风生,颇得余心。

子虚信笔挥洒,作一诗赠余,曰:江南烟雨里,才子共谁论?月下江南路,相逢即是缘。

余感其诗意,遂以诗答之:烟雨江南地,才子意难分。

相逢何所似?一梦江南春。

自此,余与子虚结为好友,书信往来,谈论古今。

一日,子虚得一书信,曰:“吾友某君,欲以一诗相赠,愿兄鉴赏。

”余展卷而读,其诗曰:临风抱古琴,独坐夜深时。

世事如流水,人生若梦思。

余读罢,叹曰:“此诗意境深远,令人感慨万千。

”遂复书子虚,曰:临风抱古琴,独坐夜深时。

世事如梦幻,人生若浮云。

子虚得余书,喜不自胜,曰:“兄之才,真可与我等量齐观也。

”又一日,子虚来访,言及天下大势,曰:“兄可知,近日中原之地,烽火连天,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

”余闻言,默然良久,曰:“此乃乱世之兆,吾辈当以诗书自娱,以道义自勉,待时机成熟,方可行侠仗义,救民于水火。

”子虚闻余言,深以为然,遂与余相约,日后共图大业。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余与子虚虽未共图大业,然友谊长存。

每至佳节,子虚必寄书一封,以表思念之情。

余亦以诗相答,曰:佳节倍思亲,江南才子情。

千里传书信,诗中见友情。

岁月悠悠,人生如梦。

余与子虚虽未能携手共进,然心中始终怀揣着那份深厚的友谊。

今岁暮,余思及往事,感慨万千,遂作一书信,以寄情思。

子虚吾友:岁月如梭,转瞬即逝。

想当年,江南烟雨中,你我相遇,谈笑风生,共度良辰。

今虽各奔前程,然心中那份友谊,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

忆昔吴越之旅,你我同行,共赏风景,谈论诗词。

每至夜晚,临风抱古琴,独坐夜深时,人生若梦,世事如烟。

那时,我们以为岁月静好,世事太平。

然世事无常,人生多舛,今日之中原大地,烽火连天,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

吾辈虽不能立即投身于救民于水火,然心中始终怀揣着那份责任与担当。

子虚吾友,愿你我友谊长存,共度风雨。

古文翻译----信、达、雅

古文翻译----信、达、雅

古文翻译一、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的翻译,是指把用文言写成的文章,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的翻译,是训练和提高古文阅读能力、检查和考核古汉语水平的重要手段。

文言文的翻译有两种: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是指基本上按照原文的字句来翻译,努力使原文中的每个词都能在译文中得到反映。

例如:原文: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如果现在真的用我们这群人假GD799说是公子扶苏、将军项燕的队伍,作为全国的倡导,一定会有许多响应的人。

所谓意译,是指不全按照原文字句、只按照原文的大意,笼统地加以翻译。

例如,上面那个例句可以译为:如果我们现在果真发动义举,向老百姓假称我们就是公子扶苏、将军项燕的军队,在全国带个头,那么,一定会有许多人响应我们,跟我们一起干。

一般来说,文言文的翻译应当采用直译,而不采用意译。

二、翻译的标准近代著名学者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首次提出了翻译的三项原则和标准,即“信、达、雅”。

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这也是古文翻译的标准。

1信所谓“信”,就是译文必须准确,必须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能以翻译者本人的意思来改变或替代原文的意思。

这是古文今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

为了做到“信”,必须正确地理解原文,真正读懂读通,搞清原文每一个字、词、句的含义和每一种语法现象。

例如:《列子·汤问》:“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有的人把“方七百里”译成“方圆七百里”,这就错了。

这儿的“方”,是“见方”的意思,即把大山的占地面积截长补短变成正方形计算,其边长叫“方”;而“方圆”则指周长。

又如,《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有的人把“吾得兄事之”译成“我要像哥哥一样侍奉他”,这是不准确的。

“兄”在原句中是名词活用为状语,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如译成“像哥哥一样”,表义就可能产生分歧:刘邦究竟是把自己放在“哥哥”的地位上呢,还是把自己放在“弟弟”的地位上呢?因此,“兄”必须译成“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二字不可少。

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

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
第三式:换古语为今语 ①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舟”); 古文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另一单音:“余、自” ②古今异义词、虚指、名称改变的词要换: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③用本字换通假字: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翻译下列句子4: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省略宾语:之,他 译:私下会见了张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他 。
想一想,试一试(拓展迁移)





2、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绮乌 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 用齐,将何以报我?" 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 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 封人怨之。(选自《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 注1:绮乌,地名。注2:封人,官名,守边境的官吏。 (1)译文:管仲被捆绑起来,由鲁国押送到齐国去。 (2)译文:绮乌的守边境的官吏跪着献东西给他吃,态度 很恭敬。 (3)译文:假如侥幸回到齐国不被处死而被齐国重用,你 将用什么来报答我? (4)译文:我将任用贤明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评定奖 赏有功劳的人,我用什么来报答你呢?
8.该调不调.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在解题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四个要点: 1、直译为主。 2、字字落实。 3、译出词语、句式的特点。 4、甚至要求表达方式与原文一致。
翻 译 方 法 探 讨
翻译句子 总结规律
翻译下列句子1:
帝号、年号 人名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地名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第六式:
贯是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从现代汉语看来,文言文之所以不能

文言文翻译信达雅示例

文言文翻译信达雅示例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云:“学问之道,贵在持之以恒,适时复习,岂非乐事?远方友朋来访,岂非欢欣?他人不知己,而不怒,此乃君子之风也。


【信达雅分析】
1. 信:译文忠实于原文的意思,准确传达了孔子关于学习和人际交往的观点。

2. 达:译文语言流畅,易于理解,没有生僻难懂的表达。

3. 雅:译文采用了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体现了文言文的韵味和美感。

【具体分析】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原文中的“学而时习之”强调了学习要持之以恒,不断复习。

译文中的“学问之道,贵在持之以恒,适时复习,岂非乐事?”不仅保留了原意,还通过“学问之道”一词,使得表达更加典雅,同时“岂非乐事”用反问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原文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欢迎和喜悦。

译文“远方友朋来访,岂非欢欣?”同样传达了这种情感,同时用“欢欣”替换了“乐”,使得表达更加生动。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原文中的“人不知而不愠”指的是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

译文“他人不知己,而不怒,此乃君子之风也。

”不仅传达了原意,还通过“君子之风”一词,提升了语句的格调,使得表达更加含蓄。

综上所述,译文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通过使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使得翻译达到了“信达雅”的境界。

文言文翻译信达雅原则

文言文翻译信达雅原则

盖自汉魏以降,文言文盛行于世,其文辞雅丽,意蕴深远,然于今之学子,多有难以通解者。

是以,翻译文言文,实为沟通古今、传承文化之桥梁。

然翻译之道,非易事也。

古有“信、达、雅”三字诀,今试论之。

信,翻译之根本也。

所谓信,即忠实于原文之意,不增不减,不歪曲,不臆测。

夫文言文者,字词简练,句式严谨,其意蕴往往蕴含于字里行间。

故翻译时,须细嚼慢咽,潜心揣摩,力求把握原文之神韵。

如《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为现代汉语,即“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此译法忠于原文,既保留了古文之韵味,又使今人易于理解。

达,翻译之途径也。

所谓达,即表达流畅,易于理解。

文言文虽典雅,然其用词、句式与现代汉语多有差异。

翻译时,需巧妙运用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使译文读起来顺口,易于理解。

如《庄子》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译为现代汉语,可作“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

此译法既保留了原文之意,又使现代读者易于接受。

雅,翻译之极致也。

所谓雅,即文采飞扬,富有韵味。

文言文之美,在于其辞藻华丽,意境深远。

翻译时,应力求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汉语之美,使之更具文采。

如《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译为现代汉语,可作“桃花盛开,艳丽动人”。

此译法既传达了原文之美,又使译文更具艺术感染力。

然信、达、雅三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

翻译文言文,当以信为本,力求忠实于原文;以达为桥梁,使译文流畅易懂;以雅为追求,提升译文之艺术价值。

兹举数例,以明其理。

例一:《史记·屈原列传》中“吾闻之,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译为“我听说,好的药虽然苦,但对病有益;忠言虽然逆耳,但对行为有益。

”此译法既忠实于原文,又使译文流畅易懂。

例二:《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师出以律,否,则禽之。

”译为“军队出征要遵守纪律,否则就会被敌人俘虏。

”此译法既忠实于原文,又使译文富有韵味。

例三:《战国策·齐策四》中“鸡鸣狗吠,是闻也;izable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文言文翻译讲究信达雅

文言文翻译讲究信达雅

夫文言文者,古人之言也,其辞简而意赅,其义深而含蓄。

翻译文言文,非易事也。

盖文言文与白话文,如日月之异,虽同属天象,其光景各异。

故翻译文言文,必须讲究信、达、雅三者,方能不失原意,彰显古风。

信者,忠实于原文之意也。

翻译文言文,首当其冲者,即信。

信之要,在于忠实原文,不增不减,不曲解,不臆断。

翻译者当以原文为本,遵从其义,不得随意发挥。

如《论语》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若译为“学习之后,时常温习,岂不快乐乎?”则失之太远,宜译为“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方显忠实。

达者,译文流畅,易于理解也。

翻译文言文,不仅要求忠实于原文,更需使之通顺,易于理解。

达之要,在于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修辞,使读者易于接受。

如《诗经》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若译为“青青的衣领,悠悠的我的心”,则失之生硬。

宜译为“青青的衣领,挂在我心上”,方显达意。

雅者,译文文雅,不失古风也。

翻译文言文,贵在保持其文雅之质,不失古风。

雅之要,在于运用适当的文言词汇,保持文言文的韵味。

如《离骚》云:“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若译为“那些女子嫉妒我的蛾眉,诽谤我说我善于淫乱”,则失之通俗。

宜译为“众女嫉妒我蛾眉之秀,谣诼谓我善淫”,方显文雅。

信、达、雅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翻译文言文,若只求信,而忽视达、雅,则译文生硬,不易理解;若只求达、雅,而忽视信,则译文失真,有悖原文。

故翻译文言文,须信、达、雅三者兼备。

翻译文言文,犹如画龙点睛,需细心揣摩,反复推敲。

译者当具备扎实的文言功底,广博的知识储备,敏锐的洞察力。

同时,还需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具有文采,不失古风。

总之,翻译文言文,讲究信、达、雅,乃翻译之道。

译者当以此为准则,努力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使古人之言得以传承,发扬光大。

如此,方可不负古人之遗风,不负时代之期望。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

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改变顺序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得心应手一、录“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

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 《梦溪笔谈》) 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

文言文翻译之“信”“达”“雅”

文言文翻译之“信”“达”“雅”

文言文翻译之“信”“达”“雅”翻看各地教师招聘考试,不管是小学岗位还是中学岗位的招考试卷,凡是考文言文阅读的试卷,必定会考文言文翻译。

且分值比重比一般文言文阅读的题目大,有时候甚至达到整个文言文阅读分值的一半,这在中学岗位招考试卷中尤其明显。

所以,能否准确地解答文言文翻译题,是文言文阅读能否保分的关键因素。

那么如何解答文言文翻译题呢?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我相信对于很多考生来说,在听到文言文翻译五个字后,是可以将这三个原则脱口而出的。

但是“信”到底指的什么?“达”又指的什么?“雅”又是什么意思呢?很多人不一定清楚,即便清楚,也不一定能在实际中严格地遵循。

下面我们着重讲讲,文言文翻译的“信”“达”“雅”原则及其落实。

“信”“达”“雅”最初是由我国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他在《天演论》“译例言”中讲道:“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意思是“翻译的事情有三个难点:意思不悖于原文,不拘于形式,选词准确、简明、优雅。

“信”“达”“雅”最初是针对外文翻译而言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白话文的掀起,现代汉语的统一,普通话的推广,我们渐渐也不能明白那些古朴、言简意赅的古文了,也需要对古典文献中的语句进行一番译作,这时“信”“达”“雅”三原则也成了文言文翻译的一条定律了。

“信”“达”“雅”三原则实质上是递进的,体现了翻译逐步完善、升华的过程。

文言文翻译中,“信”,通常是直译,逐字逐句地翻译,这就需要我们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能明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各个义项;“达”“雅”,通常是意译,就是根据语境领会的意思进行翻译,这主要表现在对文言句式、词类活用能力的掌握上,要求我们跳出一词一义的对应,进入化境的状态。

实际的翻译中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首先,翻译时要有所取舍。

对地名、人名、官名、国号、物品名等专有名词要取文言文句中的名称,进行保留,因为这类名称是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有所专指的,不能随意更改,而且在现代汉语词汇中有时也找不到更确切的对应名物词进行解说,所以要保留。

高考专题文言文翻译信达雅调换补留删

高考专题文言文翻译信达雅调换补留删

答案
评注
语前置句,翻译时,应调为“不索吾”,有的学生
该调不调,翻译出来的语句不合现代汉语规范。
2017版高三一轮语文教学实用课件
第11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应用体验]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调序法) 周浚随王浑伐吴,攻破江西屯戍,与孙皓中军大战,斩伪丞相张 悌等首级数千,俘馘万计,进军屯于横江。时闻龙骧将军王浚既破上 方,别驾何恽说浚曰:“①张悌率精锐之卒,悉吴国之众,殄灭于此, 吴之朝野莫不震慑。今王龙骧既破武昌,兵威甚盛,顺流而下,所向 辄克,土崩之势见矣。窃谓宜速渡江,直指建邺,大军卒至,夺其胆 气,可不战而擒。”②浚善其谋,便使白浑。恽曰:“浑暗于事机, 而欲慎己免咎,必不我从。”浚固使白之,浑果曰:“受诏但令江北 抗衡吴军,不使轻进。贵州虽武,岂能独平江东!今者违命,胜不足 多;若其不胜,为罪已重。且诏令龙骧受我节度,但当具君舟楫,一 时俱济耳。”恽曰:“③龙骧克万里之寇,以既济之功来受节度,未 之闻也。且握兵之要,可则夺之,所谓受命不受辞也。今渡江必全克 获,将有何虑?若疑于不济,不可谓智;知而不行,不可谓忠,实鄙 州上下所以恨恨也。”浑执不听。
2017版高三一轮语文教学实用课件
第12页
(选自 《晋书· 周浚传》 , 有删改)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张悌率精锐之卒,悉吴国之众,殄灭于此,吴之朝野莫不震慑。
关键词语
悉、殄灭、莫、震慑 “殄灭于此”(状语后置句)
张悌统率着精锐的部队,都是吴国的部众,在 此地被我们消灭了,吴国朝野无不震撼慑服。
调整句式
2017版高三一轮语文教学实用课件
第8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划线部分的变化规律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 宾语前置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状语后置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人本来就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 死得比鸿毛还轻, 主谓倒装 4、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公子能为他人的困难而着急(的精神)表现在哪里?

高考文言文必考题型解答技巧之翻译技巧(附练习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必考题型解答技巧之翻译技巧(附练习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必考题型解答技巧之翻译技巧(附练习答案解析与译文)考点解读“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的要求。

“信”就是要忠于原文,不歪曲原意。

不随意增多减少,添枝去叶,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更不能随心所欲,甩开原文,凭空编造。

“达”就是要通顺流畅,既要使句子完美无缺,保留原文的语气;又要避免语句的呆板、带文言气。

而“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简练流畅。

总之,文言文翻译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

技巧点拨1、翻译方法(1)留。

古今意义相同、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保留不译。

如:“晋侯、秦伯围郑”,“晋侯”、“秦伯”不译。

(2)对。

将单音节词对译成双音节词,有三种情况。

①原单音节词加前缀或后缀。

如:“鼠度其无他技”,“鼠”译“老鼠”;“石之铿然有声者”,译“石”译“石头”。

②.原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同义词。

如:“不患贫而患不安”,“贫”译“贫困”,“安”译“安定”。

③.原单音节词换成另一个双音节词。

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译“荒年”。

(3)拆。

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有时是古汉语中两个连在一起的单音词,译时不能以今度古,要拆开。

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祖父”译“祖辈、父辈”。

(4)增。

增补句子省略成分或词语活用后新增内容。

①.增省略成分。

如:“黑质而白章”,译时补出省略的主语“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时补出省略的谓语“击鼓”;“则与斗卮酒”,译时补出动词的宾语“他”;“竖子不足与谋”,译时补出介词的宾语“你们”;“今以钟磬置水中”,译时补出省略的介词“在”。

②.增活用后需要的内容。

如:“吾从而师之”,译时加“把当作”;“吾妻之美我者”,译时加“认为”;“项伯杀人,臣活之”,译时加“使”。

(5)删。

一些无法译出的虚词(语气助词、表停顿、凑足音节)可删去。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里的“之”、“也”不译。

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

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

文言翻译(一):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全昌波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原则、方法。

2、运用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与方法进行文言文翻译。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与内容:下面我们以高中教材课文片断为范例,一起来学习理解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文言文翻译的三个标准,即“信、达、雅”(忠实、通顺、美好)。

▲信,即“忠信、忠实”,对于文言词语的解释、翻译要正确无误,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注意通假字,注意偏义复词,注意一词多义,最忌望文生义,穿凿附会。

文言文词语的释译要做到“信”,一是要根据语境加以推敲,使词语的解释恰切入理;二是多查阅古汉语字典、词典,寻求释译的依据。

信的要求是考试起码要求,平时在做题时要注意“采分字词”。

▲达,即“通顺、流畅”,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做到文从字顺。

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把简要的语句中省略的字眼补出来,而后译。

二是要把特殊的文言句式(如宾语前置、介词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按照现代汉语习惯进行语序调整,使之翻译起来“顺溜”。

三、对于某些文言语句的翻译须用“被字句”、“把字眼”来译。

达的要求是考试的另一要求,平时我们做题后,要读一下自己译出来的句子,看是不是病句,句子通了没有。

首先要力求自己译的没有错别字,没有语病。

▲雅,即“优雅、美好”,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这也是文言文翻译的最高要求和最高境界。

文言文翻译既要做到“信”,“达”,又要保持原文的文辞美,音韵美,即做到“雅”。

例文: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此九德。

《谏太宗十思疏》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是八字: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之“信”“达”“雅”
翻看各地教师招聘考试,不管是小学岗位还是中学岗位的招考试卷,凡是考文言文阅读的试卷,必定会考文言文翻译。

且分值比重比一般文言文阅读的题目大,有时候甚至达到整个文言文阅读分值的一半,这在中学岗位招考试卷中尤其明显。

所以,能否准确地解答文言文翻译题,是文言文阅读能否保分的关键因素。

那么如何解答文言文翻译题呢?
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我相信对于很多考生来说,在听到文言文翻译五个字后,是可以将这三个原则脱口而出的。

但是“信”到底指的什么?“达”又指的什么?“雅”又是什么意思呢?很多人不一定清楚,即便清楚,也不一定能在实际中严格地遵循。

下面我们着重讲讲,文言文翻译的“信”“达”“雅”原则及其落实。

“信”“达”“雅”最初是由我国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他在《天演论》“译例言”中讲道:“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意思是“翻译的事情有三个难点:意思不悖于原文,不拘于形式,选词准确、简明、优雅。

“信”“达”“雅”最初是针对外文翻译而言的,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白话文的掀起,现代汉语的统一,普通话的推广,我们渐渐也不能明白那些古朴、言简意赅的古文了,也需要对古典文献中的语句进行一番
译作,这时“信”“达”“雅”三原则也成了文言文翻译的一条定律了。

“信”“达”“雅”三原则实质上是递进的,体现了翻译逐步完善、升华的过程。

文言文翻译中,“信”,通常是直译,逐字逐句地翻译,这就需要我们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能明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各个义项;“达”“雅”,通常是意译,就是根据
语境领会的意思进行翻译,这主要表现在对文言句式、词类活用能力的掌握上,要求我们跳出一词一义的对应,进入化境的状态。

实际的翻译中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
首先,翻译时要有所取舍。

对地名、人名、官名、国号、物品名等专有名词要取文言文句中的名称,进行保留,因为这类名称是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有所专指
的,不能随意更改,而且在现代汉语词汇中有时也找不到更确切的对应名物词进行解说,所以要保留。

对一些不表达意思的虚词,要删掉,不要强行翻译,否则会词不达意。

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上面例句是主谓宾语句,宾语部分“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是主谓句,在句中作宾语,句中虚词“之”位于主语“莲”和谓语动词“出”之间,是结构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针对这样的词,我们在翻译时要删掉不译。

如果强行翻译,整句话的意思要么是“我只爱莲的从淤泥中长出来而没有被污染”,要么是“我只爱莲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没有被污染”,不管取那种,语义的表达上都不太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且读来拗口。

但是如果我们将“之”删掉不译,那么意思是“我只爱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染”,语感和语义上都比较明确。

其次,翻译时要学会扩充。

把文言句子的单音节形容词、名词、副词等译为双音节词,使句子言简义丰,句意清楚。

例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例句翻译为“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句中副词“忽”译为“忽然”,名词“中”译为“中间”,形容词“鲜”“美”分别译作“鲜艳”“美丽”,都双音节化了,读起来更朗朗上口。

第三,翻译时要学会调换语序。

对活用的词语和特殊句式,我们在翻译时要对语序作一些细微的调整。

例如:“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我们知道“厌”是“满足”的意思,如果直译,整句话的意思是:晋国,哪里满足的有?显然意思不通。

但是,如果把动词“有”移到译文代词前面去,译作: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语句是不是通顺多了?
对于非课内文言句子的翻译,句中实词一般都是初高中常见实词,只要掌握初高中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即可解决问题,但对于句子是否倒装的情况,我们只要将句中所有词直译出来,再结合语境,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对句序进行调整即可。

最后,翻译时要学会增补内容。

增补的内容一般是句子省略的部分或实词的意动或使动用法中的介词部分或行为动词等。

翻译时要根据前后文语境和词语本身的
意义选择恰当的增补对象,例如,名词意动用法,一般在前面增补介词“把”“以”和行为动词“当作”“作为”等;使动用法一般在前面增补介词“使”。

简言之,要达到“信”“达”“雅”目标,在翻译时要将“取”“舍”“扩”“调”“补”五者有机结合,其中“取”“舍”“扩”都是在直译时要落实到位的,“调”“补”则是意译时方法技巧。

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子方能“信”“达”“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