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译----信、达、雅
如何准确翻译文言文
如何准确翻译文言文文言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该如何准确翻译文言文呢?我们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1、信:指的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避免曲解原文的意思。
如:①有功绩,寻为上大夫:(因为)有功绩,不久(皇帝)加封(他)为上大夫。
②人穷则反本:人贫穷,就会追念本源。
(“穷”应译为“困顿”)那么,如何达到'信'的要求: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色彩变化)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⑶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使动)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译: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浅谈严复“信、达、雅”
2021年第09期53文学研究浅谈严复“信、达、雅”张炆一、“信达雅”一词的起源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严复,虽然是学海军的,然其擅长中英文字,译介了不少的西哲学说,在中国清末民初的思想学术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自唐玄奘以来,在中国的翻译界,还没有一个人赶得上严复的严复,原名宗光,有另一个字,并更名为傅。
他出生于汉族,是现代启蒙思想家、著名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的代表人物。
少年时期,他学习英语、法语和西方科学技术,包括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早年还出国实地考察,为后来翻译《西方社会学》等学术名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严复在《天启》的前言中提出了他的经典翻译原则“信、达、雅”。
他写道:“翻译的三大困难:信、意、雅。
所谓“诚,雅”,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求译者要做到忠实于原文(信),准确流利地表达意思,优雅丰富(雅)。
这一著名的“三字经”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世纪的中国译者深受这三个字的影响。
他在汉译的“天演论”的例言上说:“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他接下去又详细解释说,翻译时对原文要忠实,对译文要通顺,还要文雅。
有时为求译文通顺,不免要颠倒原文字句,甚至在原文之外,还要斟酌补足。
这种补足,只是发挥原意,绝非节外生枝。
二、“信、达、雅”原则分析严复提出的翻译要求和原则在古文翻译中经常被提及。
具体来说,文言文翻译必须做到“信得过、言之有物、雅之有”。
“信”是指翻译一定要准确,即使译文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如实、恰当地翻译原文。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通顺,即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和成语,词语通顺、不出现言语问题。
“雅”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即使译文生动逼真,把原文的写作风格完美地表达出来。
信忠实原文,达则是通顺,流畅 雅是优雅,美好 简单的说即:忠实,通顺,美好.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真可谓是论翻译的“三字真经”,让后来人难再论翻译了.这不能不使人想起李白在黄鹤楼前写的两句搁笔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既然如此,第八书也只好从“信、达、雅”说起,一起看看它对翻译所发挥的指导作用,它的魅力所在.翻译标准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翻译方法的问题。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请略陈固陋。 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
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 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对译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你爹回来,自然会跟你再算帐。
2、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肉铺里,希望委屈 您的车马顺路拜访他。
2、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驻守在会稽山上。
保留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若 舍郑 以 之 为 东 道 主。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 把它 当作东
道主。 2、渑池会 既罢,赵王等归国,以相如功 大, 赵王 拜 蔺相如为上卿。 渑池会结束后,赵王等回到赵国,因为蔺 相如功劳大, 赵任王命 蔺相做如上卿。
增补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硬的筋骨。
调整法
1、居君之国而穷,君无奈为不好士乎。 居住在您的国家却贫困不堪,恐怕您是 不喜爱人才的吧? 2、其妻望之而拊心曰 他的妻子埋怨他,捶着胸口说 3、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 现在我们饿得面黄肌瘦,君王慰问你, 给你送来粮食。 4、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 到时他加罪与我,也将 2、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1、对译法。 2、替换法。 3、删减法。 4、保留法。 5、增补法。 6、调整法。
; 品达 https:/// 品达
;
通往哪里。 小径沿湖迤逦,不知名且高大的树巧妙地筑出湖与路的边界。这些在季节中淋漓尽致地凋零的大树,具有一股豁然开朗的大师气质。谁说落叶必须愁苦、冬凋必
古文翻译----信、达、雅
古文翻译一、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的翻译,是指把用文言写成的文章,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的翻译,是训练和提高古文阅读能力、检查和考核古汉语水平的重要手段。
文言文的翻译有两种: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是指基本上按照原文的字句来翻译,努力使原文中的每个词都能在I译文中得到反映。
例如:原文: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史记陈涉世家》)译文:如果现在真的用我们这群人假说是公子扶苏、将军项燕的队伍,作为全国的倡导,一定会有许多响应的人。
所谓意译,是指不全按照原文字句、只按照原文的大意,笼统地加以翻译。
例如,上面那个例句可以译为:如果我们现在果真发动义举,向老百姓假称我们就是公子扶苏、将军项燕的军队,在全国带个头,那么,一定会有许多人响应我们,跟我们一起干。
一般来说,文言文的翻译应当采用直译,而不采用意译。
二、翻译的标准近代著名学者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首次提出了翻译的三项原则和标准,即信、达、雅”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这也是古文翻译的标准。
信所谓信”就是■必须准确,必须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能以翻译者本人的意思来改变或替代原文的意思。
这是古文今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
为了做到信”必须正确地理解原文,真正读懂读通,搞清原文每一个字、词、句的含义和每一种语法现象。
例如:《列子汤问》: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有的人把方七百里”译成方圆七百里”这就错了。
这儿的方”是见方”的意思,即把大山的占地面积截长补短变成正方形计算,其边长叫方”;而方圆”则指周长。
又如,《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有的人把吾得兄事之” 译成我要像哥哥一样侍奉他”这是不准确的。
兄”在原句中是名词活用为状语,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如译成像哥哥一样”表义就可能产生分歧:刘邦究竟是把自己放在哥哥”的地位上呢,还是把自己放在弟弟”的地位上呢?因此,兄”必须译成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 二字不可少。
高考文言文翻译易错点分析
高考文言文翻译易错点分析(2018-02-27 21:32:48)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信”指意义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直译和意译是文言文翻译的两种基本形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只有在不能直译的情况下才能意译。
高考设题大都是要求直译,做到逐字落实,意译容易失分。
通常有十种简易的方法:(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
(2)删:删去不需要翻译的不表意的虚词。
(3)补: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
(4)换:翻译时应把古代词语换成现代词。
(5)调: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
(6)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
(7)译:一字不漏地译出实词(含活用的词、通假字)和有表意的虚词。
(8)意:意译。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内容,无法直译的就要意译。
(9)缩: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以将其凝缩。
(10)扩: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高考文言文翻译有九大易错点,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以减少失误:一、误译文言实词例1. 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
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后汉书•邓寇列传》)[误译]光武责难那位太守,并向邓禹问道:“将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解析]“难”在古代汉语中有两个基本用法:①读“nán”,困难,与易相对;②“nàn”,责难,责备。
这里的“难”字取第一个意项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很难”。
古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
• 1.对译 . • 对译是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 对译是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 这是直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直译的第一个步骤。 这是直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直译的第一个步骤。 古今汉语词序一致,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 古今汉语词序一致,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今译 时不用改变原句词序, 时不用改变原句词序,只要从现代汉语中选择恰 当的词语来翻译原句中的字词就可以了。 当的词语来翻译原句中的字词就可以了。 例如: 例如: 原文: 原文: 齐 师 伐 我 。 公将 战,曹刿请 见。 译文: 译文: 齐国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接见。 齐国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接见。 对译的好处是逐字逐句落实,可以避免漏译 对译的好处是逐字逐句落实,可以避免漏译——漏译 漏译 是初学时经常出现的问题。 是初学时经常出现的问题。由于古今汉语句子结构的 相同之处很多,所以凡是能够对译的地方都要对译。 相同之处很多,所以凡是能够对译的地方都要对译。 对译有困难或对译后意思表达还不够清楚、 对译有困难或对译后意思表达还不够清楚、句子不通 顺的,才能用移位、增补等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顺的,才能用移位、增补等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 4.删减 . • 与“增补”相反,删减是指原文中个 增补”相反, 别词语可以删掉不译。 别词语可以删掉不译。文言文中某些表达 方式和某些虚词,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 方式和某些虚词,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 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和相应的虚词, 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和相应的虚词,遇 到这种情况,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 到这种情况, 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不译。 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不译。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 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 头往地上撞罢了。 头往地上撞罢了。
高考古文翻译复习
调——调整法。特殊句式的翻译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
实际操作:对、换、调、留、增、删
留——保留法。翻译时保留一些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词 (如年号、官名、专业术语、特定称谓)
例: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译:郯子这些人 ,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
2.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
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 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谋取呢!
3.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
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
4.(王湛与王济)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 叹不能测。
王湛于是和王济一起谈论《周易》,(王湛)分析精微,王济从来 没听说过,感叹(王湛)深不可测。
2.其牧守(太守)稍薄,则又移居, 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 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3.后(周顗)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 其情,亦未加黜责。
后来周顗因为醉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皇帝谅解 他的情况,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
4.(马文升)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实际操作:对、换、调、留、增、删
对——对译法。译文对应原文,遵照原文句式翻译, 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词
例: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译:考察邻国的治理,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换——替换法。翻译时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汉语词汇
例: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我如果不是到你这里来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内行人讥笑。
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一、翻译要求:(1)信:就是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2)达:就是畅达,即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3)雅:语言优美。
二、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三、翻译考点: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义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1.积累性的: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议词等)2.规律性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四、翻译步骤:(1)审:审清踩分点,即两类考点。
(2)切: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3)连:按现代汉语语法的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4)誊:抄在答卷上,不写繁体字,简化字,错别字。
五、翻译方法:(1)对:即对译法。
例: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己灭亡。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画线字的翻译1. 请略陈固陋。
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瑟鄙陋(的意见)2.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使大国之间的交往呢?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求学问的人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并谨慎的选取它。
(2)留:即保留法,保留古今意译相同的专有名词(地名,人名等;年号…)(3)换:即替换法。
(4)删:即删减法,包括发语词、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停顿…例:师道之不传也久已。
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之”、“也”删掉)(5)补:即增补法,原句中的省略,古今用词的不同。
1.单音节实词对译成双音节实词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变更你的差役,回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2.补充省略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哪一个更快乐?”…3.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6)调:即调位法,包括:主谓倒置等六、如何达到“信”、“达”、“雅”的要求。
(完整版)(新人教)文言文翻译六法
增补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硬的筋骨。
1、对译法。 2、替换法。 3、删减法。 4、保留法。 5、增补法。 6、调整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请略陈固陋。 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 。
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 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对译法 单音变双音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你爹回来,自然会跟你再算帐。
2、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肉铺里,希望委屈 您的车马顺路拜访他。
替换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 公子亦自知也。 魏王为公子盗走他的兵符,假传命令杀 了晋鄙而恼怒,公子自己也知道这一点。
• 2.以今义当古义 • 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
来 • 4.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 5.该删除的词语仍然
保留
• 6.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 7. 该增添的内容没有
增添 • 8.无中生有地增添内
容 • 9.应当译出的意思却
遗漏了 • 10.译句不符合现代
汉语语法规则
古文翻译,补充技巧:
• ★一定要直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 原文。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诵读 将文言文以词为单位分开 采点 审清文言句中的重要语法及词语要点 对译 按现代汉语习惯翻译并连缀成句 检查 把连好的语句代入文中结合语境检验
文言文翻译方法
基本方法: 一、 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 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 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 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 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 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 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 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 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 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具体方法: 二、 具体方法:留、删、补、换、 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如: 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 ”“忽有庞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忽有庞 然大物”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 然大物”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 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 如:《论语十则》中的“曾子”、“子贡”、“由” 论语十则》中的“曾子” 子贡” 等不用翻译。 等不用翻译。 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 见贤思齐焉” 是语气助词, 例如:“见贤思齐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 本句的意思就是“ 译,本句的意思就是“看到贤能的人要向他看 ”“则或千或百 果然鹤也” 则或千或百, 是知也” 齐。”“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是知也”, “也”字不用翻译。 字不用翻译。
《答司马谏议书》的原文及翻译
《答司马谏议书》的原文及翻译《答司马谏议书》的原文及翻译翻译是在准确(信)、通顺(达)、优美(雅)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答司马谏议书》的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阅读: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翻译译文或注释:安石启:昨日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意以为跟您友好相处的日子很久了,但讨论国事往往意见不同,这是由于所采取的政治主张和方法不同的缘故。
我虽然想硬在你耳边罗嗦(强作辩解),恐怕结果一定不会得到您的谅解。
后来又想到您看待我一向很好,对于书信往来是不应简慢无礼的,因而我在详细地说出我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谅解我。
我们读书人所要争论的,特别是在“名称”(概念、理论)与“实际”是否符合上。
“名称”与“实际”的关系明确了,天下的真理也就有正确的认识了。
现在您所用来教诲我的,是以为我“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的人都怨恨和诽1谤我。
文言文翻译信达雅原则
盖自汉魏以降,文言文盛行于世,其文辞雅丽,意蕴深远,然于今之学子,多有难以通解者。
是以,翻译文言文,实为沟通古今、传承文化之桥梁。
然翻译之道,非易事也。
古有“信、达、雅”三字诀,今试论之。
信,翻译之根本也。
所谓信,即忠实于原文之意,不增不减,不歪曲,不臆测。
夫文言文者,字词简练,句式严谨,其意蕴往往蕴含于字里行间。
故翻译时,须细嚼慢咽,潜心揣摩,力求把握原文之神韵。
如《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为现代汉语,即“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此译法忠于原文,既保留了古文之韵味,又使今人易于理解。
达,翻译之途径也。
所谓达,即表达流畅,易于理解。
文言文虽典雅,然其用词、句式与现代汉语多有差异。
翻译时,需巧妙运用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使译文读起来顺口,易于理解。
如《庄子》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译为现代汉语,可作“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
此译法既保留了原文之意,又使现代读者易于接受。
雅,翻译之极致也。
所谓雅,即文采飞扬,富有韵味。
文言文之美,在于其辞藻华丽,意境深远。
翻译时,应力求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汉语之美,使之更具文采。
如《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译为现代汉语,可作“桃花盛开,艳丽动人”。
此译法既传达了原文之美,又使译文更具艺术感染力。
然信、达、雅三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
翻译文言文,当以信为本,力求忠实于原文;以达为桥梁,使译文流畅易懂;以雅为追求,提升译文之艺术价值。
兹举数例,以明其理。
例一:《史记·屈原列传》中“吾闻之,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译为“我听说,好的药虽然苦,但对病有益;忠言虽然逆耳,但对行为有益。
”此译法既忠实于原文,又使译文流畅易懂。
例二:《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师出以律,否,则禽之。
”译为“军队出征要遵守纪律,否则就会被敌人俘虏。
”此译法既忠实于原文,又使译文富有韵味。
例三:《战国策·齐策四》中“鸡鸣狗吠,是闻也;izable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期末复习专题讲义-02-文言文(二)翻译(考点梳理提升训练)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含答案)
文言文(二)翻译(一)翻译原则翻译原则:信·达·雅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信”“达”“雅”它是由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他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信”指意义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以忍啊,这谁不能忍?有个学生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翻译成“死去的这个人好像我的丈夫,不管白天黑夜都很像”顺木之天,一个同学说是顺着木头爬到天上…以头抢地耳。
用头去抢草地上的木耳?(老翁)年逾八旬,卒。
(老翁)年龄过了八十岁,去当兵了。
与尔三矢,尔其勿忘乃父之志!隔壁班同学恰好前不久做了《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古文题,不知道哪位同学对写廉颇那句“一饭三遗矢”印象深刻,于是他就把上面那句古文翻译成了:给你三坨粑粑,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的志向!“不可不节”(不能不节俭),翻译成“不能无节操”“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考试的时候翻译题,有一同学翻译成“守着窗子(望着外面的人),怎么只有我长得这么黑”。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我生当你的头死当你的草屠以后断其股,亦毙之。
一学生的翻译是,屠户从后面砍断了自己的大腿,也死了……(二)翻译“六字法”1.留“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2.删“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有的文章在句子的结尾会有一些语气词,它的作用是增强语气,这样的词语我们就可以不翻译。
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还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性词语、句中表停顿的词、个别连词等。
3.补“补”,就是增补。
文言文翻译训练(作业)1
翻译练习21
翻译练习8
•
世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 俟其醒,俟其惧也。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 门,以为猪狗类也,以杖击之,即逸去。至山下 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有以胜虎,其气已盖之 矣。使人之不惧,皆如婴儿、醉人,与其未及知 之时,则虎不敢食,无足怪者。 (选自苏辙 《孟德传》)
翻译练习9 •
翻译练习19
• 罗可性度宽宏,词学赡丽。(1)尝预乡荐,见黜 于礼部,遂慨然不复有进取意,以疏放自适。人 有窃刈其园中蔬者,可适见,因蹑足伏草间避之, 以俟其去。(2)又有攘其鸡者,可携索就之,其 人惭悚服罪。可执其手曰:“与子幸同闾里,不 能烹鸡以待子,我诚自愧。”(选自范正敏《遯 斋闲览》)
翻译练习20
十一月,庚午,万寿公主适起居郎郑颢。颢 弟颐,尝得危疾,上遣使视之,还,问:“公主 安在?”曰:“在慈恩寺观戏场。”上怒,叹曰: “我怪士大夫家不欲与我家为婚,良有以也。” 亟命召公主入宫,立之阶下,不之视。公主惧, 涕泣谢罪。上责之曰:“岂有小郎(1)病,不往 省视,乃视戏乎?”遣归郑氏。 (选自《资治 通鉴》)
2009.4
翻译注意事项
1、做题时开动脑筋,头脑清晰,有自信。
2、根据前后语境推词义(实词、虚词)。
3、根据所学,学以致用。
古文翻译:信、达、雅
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翻译练习1
1、将下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 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而见逐于君,鲍叔不以 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 多鲍叔能知人也。
古文翻译---信、达、雅
古文翻译---信、达、雅
信、达、雅
古代文学作品的翻译任务可谓繁重而复杂。
在进行古文翻译时,需要兼顾三个重要因素:信、达、雅。
信指的是翻译的准确性,即忠实还原原文的意思;达则强调翻译的流畅度,使译文易于理解;雅则要求翻译的文雅优美,使译文具有文学价值。
古文翻译是一个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古代文学作品通常采用了独特而古雅的表达方式,包含了丰富的典故、修辞手法和文化内涵。
为了做好古文的翻译工作,翻译者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追求准确性的同时,翻译者应当注重使译文更易于理解。
这就需要翻译者根据读者的背景知识,进行适当的注释和解释。
古文中常出现的典故和古代用词,对于现代读者来说可能会产生障碍。
翻译者应当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这些较为复杂的表达方式转化为现代人能够理解的形式。
此外,翻译过程中的雅不容忽视。
古代文学作品的确是一种艺术创作,具有独特的韵味。
为了让译文仍然保留原文的美感,在翻译时要力图保持原作的文雅风格和诗意。
这就需要翻译者不仅仅精通文字,更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运用合适的语言和修辞手法来传达原文的情感和意境。
综上所述,古文翻译既是一项技术活,也是一项艺术创作。
在翻译
过程中,翻译者应当兼顾信、达、雅三个方面,力求将原文的意思准
确传达给读者,同时使译文流畅易懂,并保持原作的文雅风格和诗意。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古文翻译达到信、达、雅的境界。
严复天演论译例言原文解读
论译事之难-严复中国清代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了著名的三字翻译标准信达雅,下面就是严复先生曾经写道的他对翻译的个人见解。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其中信达现在一直沿用,只有雅,严复指的是要用古文写成汉语译文,当今肯定不能接受,但是严复所处的时代,他翻译过来的东西主要是给朝廷的高官和当权者看的,所以要写成华丽的古文。
(录自严复:《<天演论>译例言》)一、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
今是书所言,本五十年来西人新得之学,又为作者晚出之书,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傎到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本文。
题曰“达恉”,不云“笔译”,取便发挥,实非正法。
什法师有云“学我者病”!来者方多,幸勿以是书为口实也!一、翻译工作有三项不容易做到的事,忠实于原著即准确,译笔流畅明白,文字典雅。
要做到忠实于原著本来就很不容易,而如果只注意准确却忽略了译笔的通达晓畅,那么,即便是译了出来也等于没有译。
可见译笔的流畅是应予重视的。
自从海外交通开放以来,具有一定翻译能力的人才,几乎到处都有。
不过,我们随便取一本译作来看,要求它把忠于原著和译笔流畅这两者结合得很好,却并不多。
按其原因,一是由于对原著只作粗略的浏览,二是对原著缺乏全面的分析研究,三是不能真正理解原著。
现在这本《天演论》所阐述的,原都是五十年来西方科学界崭新的研究成果,又是作者晚年出版的著作,我的译文着重在揭示它的理论精髓。
因此,词句之间,就时而不免会根据自已的体会而有所增损,或甚至加以修正补充,只要主要精神不与原文相违背,则译文尽可不为原著文字结构所执束。
换句话说,只要原著的主题思想能得到充分表达,也不一定按原文直译,以便译者有进行再创造的余地。
但这实在不是做翻译工作的正确方法。
正象名僧鸠摩罗什法师所说“学得不到家,反而会产生流弊”。
古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
古文的翻译学习古代汉语专题的基本目的是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所谓阅读能力,就是准确理解古文的能力,而古文翻译正是全面检测阅读能力的最好方法。
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就是理解文章、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字、词、句等问题的过程。
提高古文翻译水平的途径,从根本上说,当然是多读、多译,掌握相当数量的文言词语。
但由于时代的变化,今人都要依靠各种工具书来阅读古文。
因此,在初学阶段,掌握古文翻译的方法,尤其是利用工具书翻译古文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古文翻译的方法主要有直译、意译两种,主要注意掌握直译的方法。
从理论上说古文直译的方法并不复杂,所以掌握古文直译方法实际上是个实践的问题,即只有通过大量地做翻译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纯熟运用直译的方法。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对于减少和避免翻译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是十分重要的。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一定要明确做翻译练习的目的——做翻译练习的目的主要是掌握翻译方法,这对于解答考试中古文翻译的问题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期末复习指导》和辅导栏目都列了一些练习题。
注意:综合性的练习供学习中择要练习。
专书型的练习供教师参考。
古文翻译是指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文翻译的过程是全面运用和加深理解文言语法、词汇等知识的过程,所以翻译是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方法。
学习古文翻译,主要是明确翻译的要求,掌握翻译的方法。
一、古文今译的要求——信、达、雅古文今译的要求,一般归纳为信、达、雅三项。
1.“信”是指译文要准确地反映原作的意思,不要曲解原文的内容。
例如:原文:厉王虐,国人谤王。
(《召公谏弭谤》)误译:周厉王暴虐,国内的人诽谤厉王。
这段译文有两处不准确,没有达到“信”的要求。
一是句中的“国”指国都,“国人”指国都里的人,不能译成“国内的人”。
二是“谤”在句中指公开批评,没有贬义。
用今义“诽谤”的来翻译就歪曲了原意。
这句应译为“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议论厉王。
”2.“达”是指译文应该通顺、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周氏擒贼文言文翻译
周氏擒贼文言文翻译周氏擒贼文言文翻译古文翻译是语文考试中的必考项目,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周氏擒贼文言文翻译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周氏擒贼原文:周氏夫妇,以渔为生,日出没风波。
一日,二豪贼相谓曰:“伺周之市,但留其妇时,吾可攫其金也。
”于是窥周去。
周既去,二豪贼持刀近船。
周畜一犬,见之,狂吠。
妇闻声而出。
二贼跃上船,出刃胁之。
犬啮贼,以故贼不得脱身。
妇乘其无备,推堕一贼河中。
一贼为犬所啮,痛甚。
妇举刀欲劈之,贼色挠,跪而谢。
是时夫方归,见状,即缚二豪贼至官。
周氏擒贼译文:有一对姓周的夫妇,靠捕鱼来维持生计,每天在风浪里工作。
一天,两个大强盗互相说:“等到姓周的丈夫到市场去,只留下他的夫人时,我们可以抢他们的钱。
”于是偷看着姓周的离开了。
姓周的一离开后,两个大强盗(就)拿着刀靠近船。
周氏夫妇养了一条狗,(狗)看到了强盗,就狂叫着。
周夫人听到了声音就出来了。
两个强盗跳上船,拿出刀要胁迫她(把钱给他们),(其中有一个)强盗被狗咬住,(所以)让强盗脱不了身。
周夫人趁他们没有防备(的时候),把一个强盗推入河中。
一个强盗被狗咬着,非常痛。
周夫人拿着刀想要砍向他,强盗脸上显出屈服的样子,跪下来认罪,这时姓周的丈夫正巧回来了,看到这情况,就绑着这两个强盗去报官。
注释:但:所以。
窥:偷偷地。
刃:刀。
色:脸上……的样子。
谢:求饶。
延伸阅读:文言文翻译技巧(一)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欧阳修《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欧阳修《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原文及翻译欧阳修《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原文及翻译翻译是在准确(信)、通顺(达)、优美(雅)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欧阳修《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故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氏,自君之丧,布衣蔬食。
居数岁,提君之孤子,敛其平生文章,走南京,号泣于其父曰:“吾夫屈于生,犹可伸于死。
”其父太子太师以告于予,予为集次其文而序之,以著君之大节,与其所以屈伸得失,以深诮世之君子当为国家乐育贤材者,且悲君之不幸。
其妻卜以嘉祐元年十月某日,葬君于润州丹徒县义里乡檀山里石门村。
又号泣于其父曰:“吾夫屈于人间,犹可伸于地下。
”于是杜公及君之子泌,皆以书来,乞铭以葬。
君讳舜钦,字子美。
君之祖讳易简,以文章有名,官至礼部侍郎。
父讳耆,官至工部郎中。
君少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尉。
非所好也,已而锁其厅去。
举进士中第,知蒙城县。
丁父忧,服除,迁大理评事。
君状貌奇伟,慷慨有大志。
少好古,工为文章。
所至皆有善政。
官于京师,位虽卑,数上疏论朝廷大事,敢道人之所难言。
范文正公荐君,召试,得集贤校理。
自元昊反,兵出无功,而天下殆于久安,尤困兵事。
天子奋然用三四大臣,欲尽革众弊以纾民。
于是时,范文正公与今富丞相多所设施,而小人不便。
顾人主方信用,思有以撼动,未得其根。
以君文正公之所荐,而宰相杜公婿也,乃以事中君,坐监进奏院祠神,奏用市故纸钱会客为自盗除名。
君名重天下,所会客皆一时贤俊,悉坐贬逐。
然后中君者喜曰:“吾一举网尽之矣。
”其后三四大臣继罢去,天下事卒不复施为。
君携妻子居苏州,买木石作沧浪亭。
日益读书,大涵肆于六经。
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天下之士,闻其名而慕,见其所传而喜,往揖其貌而竦,听其论而惊以服,久与其居而不能舍以去也。
居数年,复得湖州长史。
庆历八年十二月某日,以疾卒于苏州,享年四十有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翻译一、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的翻译,是指把用文言写成的文章,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的翻译,是训练和提高古文阅读能力、检查和考核古汉语水平的重要手段。
文言文的翻译有两种: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是指基本上按照原文的字句来翻译,努力使原文中的每个词都能在译文中得到反映。
例如:原文: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如果现在真的用我们这群人假 GD799 说是公子扶苏、将军项燕的队伍,作为全国的倡导,一定会有许多响应的人。
所谓意译,是指不全按照原文字句、只按照原文的大意,笼统地加以翻译。
例如,上面那个例句可以译为:如果我们现在果真发动义举,向老百姓假称我们就是公子扶苏、将军项燕的军队,在全国带个头,那么,一定会有许多人响应我们,跟我们一起干。
一般来说,文言文的翻译应当采用直译,而不采用意译。
二、翻译的标准近代著名学者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首次提出了翻译的三项原则和标准,即“信、达、雅”。
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 焉。
…… 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这也是古文翻译的标准。
1 信所谓“信”,就是译文必须准确,必须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能以翻译者本人的意思来改变或替代原文的意思。
这是古文今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
为了做到“信”,必须正确地理解原文,真正读懂读通,搞清原文每一个字、词、句的含义和每一种语法现象。
例如:《列子·汤问》:“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有的人把“方七百里”译成“方圆七百里”,这就错了。
这儿的“方”,是“见方”的意思,即把大山的占地面积截长补短变成正方形计算,其边长叫“方”;而“方圆”则指周长。
又如,《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有的人把“吾得兄事之”译成“我要像哥哥一样侍奉他”,这是不准确的。
“兄”在原句中是名词活用为状语,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如译成“像哥哥一样”,表义就可能产生分歧:刘邦究竟是把自己放在“哥哥”的地位上呢,还是把自己放在“弟弟”的地位上呢?因此,“兄”必须译成“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二字不 可少。
2 达所谓“达”,就是译文必须通顺、晓畅,必须以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达,不能用似通非通、半文半白的语言表述。
这也是古文今译的基本标准。
为了做到“达”,必须在正确地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词句进行翻译。
例如:《战国策·赵策》:“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
”有的人把这句话译成:“鄂侯争这件事很急、辩这件事很急,所以就把鄂侯作成了干肉。
”这个译文,基本上做到了“信”,因为它对每个词的翻译和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基本正确;但没有做到“达”,因为译文在表达上还不很规范。
“争之急”、“辨之疾”中的“争”、“辨”是动词谓语,“之”是宾语,“急”、“疾”是补语。
这种句型,翻译时最好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
“争之急、辨之疾”是同义复用,可合在一起译成“为这件事(同纣王)争辩得很厉害”。
“脯”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故脯鄂侯”应译成“所以(纣王)就把鄂侯杀了,将尸体做成肉干”。
3 雅所谓“雅”,就是在“信”、“达”的基础上,讲究修辞文采,使译文的语言典雅优美,并能反映原文的语体风格。
“雅”是翻译的最高要求、最高标准,也是翻译工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信、达、雅”是翻译的标准。
对于一般人来说,首先要努力做到“信”和“达”;至于“雅”,则应作为一个目标,在不断提高古文水平和翻译技巧的过程中,逐步接近和达到。
三、翻译的具体方法古文今译的情况极其复杂,这儿仅从如何处理几个重要的具体问题角度,谈一些基本方法。
1 紧扣原文字词,努力做到使原文中每一个字词(特别是实词)都在译文中得到落实,尽可能地不要漏译。
凡能一句对一句,一字对一字地翻译的地方,应尽量按原文句式对译。
例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欤?”【译文一:这样看来,进朝当官也忧愁,退居江湖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译文二:当官也忧愁,下野也忧愁,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译文一做到了字字落实,对应翻译;译文二漏译了“是”、“然”和“欤”,明显失当。
又如:司马迁《报任安书》:“向者,仆常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
”【译文一:先前,我曾经夹杂在下大夫的行列里,陪伴外朝的官吏发一些微不足道的议论。
】(注意:“常”通“尝”。
)【译文二:以前,我也曾经当过官,在朝廷上发表过一些小小的议论。
】译文一紧扣了原文字句,一一对应加以翻译,完整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
译文二的理解正确,但没有紧扣字词翻译,原文的语意未能全面表达。
再如:《论语·季氏》:“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一:君子讨厌那种回避说“想做某件事”却必定要为那件事找个托辞的态度。
】【译文二:君子讨厌那种人,他们想做某件事,不公开说“想做”,却一定要为自己找一个借口。
】译文一紧扣原文字句,字字落实地译成了现代汉语;译文二是意译,因而原文中有的词在译文中不落实。
2 古汉语中的句子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经常省略,在译文中要根据“表达通畅明白”的要求,予以补足。
有时,还要根据表达的要求,适当地在译文中添加一些词语。
例如:陶渊明《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译文一:桃花源里的人看见渔人,就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有人就邀请他到家里去,摆上酒、杀了鸡、做好饭招待他。
】【译文二:看见了捕鱼的人,就很奇怪,问来的地方。
全都回答了他们。
就邀请回家,摆酒、杀鸡、做饭。
】译文一根据上下文意,补足了省略的成分,表意清楚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规律。
译文二死扣原文字句,虽然做到了字字落实,但由于未能补出省略了的成分,因而表意不够清楚。
又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译文一:齐国的使臣到(魏国的首都)大梁来,孙膑就用受过刑的罪犯的身份秘密拜见齐国使臣,向他进行游说。
齐国使臣认为孙膑有杰出的才能,就偷偷地载了他,和他一起回到齐国。
】【译文二:齐国的使臣到大梁来,孙膑就以受刑犯人秘密拜见,游说齐使。
齐使认为有特殊才能,偷偷车载一起回齐国。
】译文一补足了原文省略的成分,并根据现代的表达习惯,把“说齐使”译成“向他进行游说”(如译成“游说齐国使臣”也可以。
但由于前面的译文是“秘密拜见齐国使臣”,所以改译成“向他进行游说”更好);还在“以刑徒”的译文中添加“的身份”,使表达更通顺。
译文二由于完全照字面直译,未能添补适当的词语,显得生涩。
再如:《左传·隐公元年》:“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 NFDEE 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译文:到郑庄公继承王位(做了国君),姜氏就替他(指共叔段)请求制(这个地方)。
庄公说:“制是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死在那里,(不宜给他,)其他地方一定听从(您的)吩咐。
”】在这段译文中,由于添加了一些词语(加点处),就使上下文意、逻辑关系显得明确;如果把加点的词语全都拿掉,则译文在表意方面就差得多。
3 有些古汉语词句在现代汉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说法,无法一字一字地对应翻译,或照字面翻译后显得呆滞生硬,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意译的方法,译出其大意。
例如:韩愈《答李翊书》:“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译文:当我从心中取出在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认识,而把它们倾注到手上写成文章时,我只是务必排除世人用惯了的陈词滥语,那真是极其艰难的事啊!】“戛戛乎”即“戛戛然”,形容词,用以表现韩愈写文章时,为了排除陈言、力求创新而冥思苦索、绞尽脑汁、极其艰难的样子。
在现代汉语中,找不到同它对应的词,因此只能意译“戛戛乎其难哉”一句,通过程度副词“极其”表现其难。
又如:《战国策·赵策》:“对曰:…十五岁矣。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 GD799 之。
‟”【译文:触龙回答说:“十五岁了。
虽然他(舒祺)年纪小,我还是希望在自己死前把他托付给您。
”】“填沟壑”是古人对自己死亡的谦虚说法,意思是自己死后无人理葬,尸体被扔到山沟里。
如果这句话照字面直译成“我希望趁自己还没有填山沟就把他 GD799 付给你”,就令人费解,不如以“死”意译。
再如:韩愈《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一:因此,不论地位高贵还是卑贱,不论年纪大还是年纪小,谁掌握了知识道理,谁就可以作老师。
】【译文二:因此,无论地位高贵还是卑贱,无论年龄大还是年龄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译文一把“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按大意翻译,显得明白易懂;译文二把这句话照字面硬译,就显得呆板费解。
4 古汉语中有一些特殊的语序和句式,翻译时,应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和表达习惯来表述。
①主谓倒装句,一般译成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的句型。
例如:《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惠!”【译文:你的不聪明也太过分啦!】《孟子·梁惠王上》:“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译文:老百姓说我吝啬真是太合适了!】②宾语前置句,一般译成动词在前、宾语在后的形式。
例如:《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缚者曷为者也?”(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前置)【译文:那个被捆缚的人是干什么的?】《左传·成公三年》:“子归,何以报我?”(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前置)【译文:你回国后,用什么来报答我?】《左传·僖公四年》:“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介词“以”的宾语前置)【译文:您如果使用武力,(那么,)楚国将以方城山为城墙,以汉水为护城河,您的军队虽然很多,但没有用它们的地方。
】《左传·宣公二年》:“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否定句中用“莫”,代词宾语前置。
)【译文:赵盾正要(进宫)劝谏晋灵公,士季说:“您劝谏君王如果谏言不被他采纳,就没有人跟着接替您了。
”】《左传·僖公四年》:“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动词的宾语前置,用“是”复指)【译文:难道是为了我吗?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
】《论语·为政》:“父母唯其疾之忧。
”(动词的宾语前置,用“之”复指)【译文:父母亲只是担忧他生病。
】《左传·成公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
”(介词的宾语前置,用“之”复指)【译文:刘康公是由我国穆姬所生的。
】③某些作补语的介词结构,要译成状语。
例如:《荀子·劝学》:“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
”(表工具)【译文:南方有一种小鸟,名字叫蒙鸠,它们用羽毛制建窝巢,而用毛发来编织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