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4.1原子的构成说课教案
《原子的构成》人教版化学说课稿
各位考官好,我是化学组某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原子的构成》一、说教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3单元第二课时,包括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等微观粒子运动的一些特点,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又是后面学习离子以及化学计算的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学生已经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课外知识有限,而本课题内容较为抽象,远离生活经验。
因此在课堂上,需要老师尽可能的多提供一些信息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综合教材特点和学情,从核心素养出发,确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掌握原子的构成,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通过获取和加工信息,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学会从微观的视角认识物质世界,提升分析归纳能力。
3感受探究学习的历程,激发对微观世界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四、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重点: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五、教法学法由于本科内容的抽象化程度较高,所以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运用图片、动画创设情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将原子的结构直观而形象地展示出来。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各种情景下主要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对比分析与归纳,逐步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六、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则是最关键的一环,我将从三个环节,展开教学。
1.创设情景导入:播放短片:我国第一课原子弹爆炸的资料;在学生心中产生感叹和好奇时,以大见小,引导学生首先学习原子结构的,并让进行大胆讨论猜想。
这样设计既发挥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又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增强交流能力。
2.探究原子结构随后,简单介绍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发展,意识到理解猜想的误差,求知的欲望被激发,展开第二个新课授予环节。
播放原子的动画模型;学生观看后,就对结构有了基本认识,但同时又产生新的问题:这些粒子分别是什么呢?这时进行点拨,原子核和电子的发现史及电性,介绍汤姆生和卢瑟福。
九年级化学上册 4.1原子的构成教案
课题1 原子的构成【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培养学生善于想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体验思考讨论的探究学习的历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原子的构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点评一、新课导入[创设情景]先播放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资料短片,然后教师简要结合国际形势“印巴核竞争”,指出“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象征……继而“问题激疑”引入新课。
[问题激疑]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二、新课启导⒈原子的构成[猜想]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请提出你的假设。
[交流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1:我们小组认为,原子像一个实心小球。
学生2:原子像一个乒乓球。
学生3:像我们家的樱桃。
……[点拨转入]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圆球。
但是,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打开了原子的大门,而且发现小小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构成原子的基子粒子已经发现了很多种,至今仍然在探索中。
[问题激疑]那么原子究竟具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呢?从形象生动的图片资料和国际形势入手,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感到兴奋,探究之欲油然而生。
以讨论探究问题入手,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大学生的参与面,暴露了学生的原始思维。
教师的点拨及时,使学生及时意识到自己思维上的误差,学生惊讶,求知[引导探究]教师播放flash动画:(动画部分内容:居于中心的一个运动着的“球体”,几个“微粒”围绕“球体”在运动)[问题促思]大家通过观看“原子的动画模型”,你对“原子的结构”是否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呢?[交流讨论]学生同组之间相互交流对“原子结构”的新看法。
[小组汇报]学生1:原来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它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学生2:在原子内部一些小的微粒在围绕一个大微粒运动,但我们不知道这些微粒是什么?……[呈现情景]那么这些微粒究竟是什么呢?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一部壮丽的史诗——汤姆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卢瑟福发现原子核……[引导探究]及时用投影出示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史料图片及文字说明,并提出新问题: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吗?[交流讨论]学生1: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说明a粒子没有受到阻挡,金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人教版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三化学上册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原子的构成。
本节课通过引入原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原子的组成和性质,为后续学习化学提供基础。
1.1 教材内容本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前言:介绍原子的重要性和原子学的历史背景。
•基本概念:介绍原子的定义、原子颗粒和原子的构成要素。
•原子结构:介绍原子核、电子云和电子轨道理论,探讨原子的构成和组成。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原子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掌握原子的构成要素和原子结构。
•理解原子核和电子云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原子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原子的组成和构成要素。
•原子核、电子云和电子轨道的概念。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原子观念。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三、教学准备为了顺利展开本节课的教学,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3.1 教学资源•课件:准备一份包含课堂重点内容和示意图的PPT 课件。
•实验器材:根据需要准备展示实验和示范实验所需的器材。
•音视频资源:准备一些与原子结构相关的音视频资源,便于直观地展示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3.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保持教室的整洁,确保学生的视线不受干扰。
•座位安排:将学生座位安排成小组合作的形式,方便展开课堂互动。
•实验准备:将实验器材摆放整齐,确保实验可以顺利进行。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采用导入—讲解—实验演示—讨论—总结的教学过程。
4.1 导入(10分钟)1.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故事,引发学生对原子的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听说过原子吗?它有什么特点?4.2 讲解(30分钟)4.2.1 原子的定义与基本概念(10分钟)1.使用课件将原子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介绍给学生。
2.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的颗粒构成了物质?4.2.2 原子的组成与构成要素(10分钟)1.使用课件演示原子的组成和构成要素,并解释各个要素的含义。
化学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4.1《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2解读
化学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4.1《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2◆教学设计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或动画片来进行教学,边看边讲述,并不断地创设出一个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阅读课文、思考讨论,自然地得出结论。
具体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阐述原子、原子核的构成,并解释整个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
2.能说出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简述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查找相对原子质量。
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原子进一步可分”的讨论,进一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能力。
2.在学习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等问题时,设计出一个个问题情境(见教学过程),带着问题看录像,阅读课文、思考讨论,自然的得出结论。
3.在分析原子结构时,鼓励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原子可分,原子核也可分”的讨论,渗透物质的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在学习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内容的过程中,结合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组织对铱、锑等原子量的测定和修正,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通过观看录像,学习原子的组成。
2.通过做游戏,理解并解释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
3.通过阅读和做练习,在头脑中形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教学难点1.通过做游戏,理解并解释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
2.通过阅读和做练习,在头脑中形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教学方法看录像+读读讲讲议议练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描述原子结构的多媒体课件或录像。
2.查阅关于原子结构发现历史的科普书籍或这方面的资料。
学生准备从网上搜索及查阅关于原子构成的发展方面的资料:预习本课题。
◆教学过程一、原子的构成对学生描述作补充:(1)原子核比整个原子小得多,它只有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
假设一个原子有一座十层楼高的球形二、相对原子质量三、探究活动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并知道整个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还了解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以及如何查找相对原子质量。
九年级化学上册 4.1原子的构成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1 原子的构成教学目标认知目标⑴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⑵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⑶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1.能力目标⑴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⑵培养学生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⑶初步教学生运用形象的比喻减少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2.情感目标⑴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⑵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⑶逐步培养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⒈原子构成。
⒉相对原子质量教学难点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教学模式课堂讨论法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是分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空气是混合物,氧气是纯净物。
2.什么是原子?原子和分子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学生回答](将学生分成七组,每组六人其中一人是发言,另一人补充。
)学生甲: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而氧气仅由氧气组成的。
学生乙:“不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学生丙:“还不行,要从分子的角度来解释:空气是由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分子构成,而氧气仅由氧气一种分子构成所以说空气是混合物氧气是纯净物。
”学生丁:“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评价并小结]各位同学讲的很不错!通过上一单元学习我们一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如水通电分解(见投影)。
那么你们对原子还有哪些问题?[学生讨论]学生1:“我想知道原子究竟能不能再分?”学生2:“原子是不是实心的球体?”学生3:“原子有没有质量?”学生4:“原子和分子哪个大?”……[引入新课]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在本单元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教案、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原子内部结构对元素性质有什么影响?
b.电子排布规律对化学反应有何作用?
2.教师指导:在各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原子结构。
3.小组分享: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进行分享,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难点: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认识到微观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导入式教学,引发学生兴趣。通过展示与原子结构相关的日常现象,如肥皂泡、静电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模型等,形象地展示原子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降低学习难度。
3.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从原子核、电子到原子序数、原子量等基本概念,逐步展开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气球吸附在墙上的视频,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吸附在墙上?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原子有什么关系?
2.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原子已经了解的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师引导:通过学生的分享,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而原子的内部结构对其性质和化学反应有着重要影响。
2.学生反思: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教师寄语: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化学,探索原子的奥秘,为我国化学科学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强调学习化学对生活、环保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1.填空题:请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完成以下填空题,巩固对原子结构的基本认识。
化学初三上人教新课标4.1《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1
化学初三上人教新课标4教材说明:《原子的构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一。
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是今后学习化学的全然。
原子是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关于刚刚学习化学的初中学生来说,远离他们的生活,感性知识不充分,学起来会感受专门抽象,甚至阻碍学习化学的爱好。
针对这些问题,我把这节课看成是化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起点,通过尽可能多的培养学生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同时,通过日常生活体会与科学家探究原子构成方法的对比,拉近学生与科学探究的距离,鼓舞他们学习科学家不畏艰巨、勇于探究的精神。
基于以上方法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原子的构成,形成“微观”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探究,学会从史料、图示中运用观看、分析归纳的方法猎取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能进行加工处理,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科学家对原子的探究历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习科学家勤于摸索、勇于创新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原子的构成的“微观”概念形成。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学流程一、引用典籍,导入新课师:百家讲坛栏目中于丹的“?庄子?心得”把我们带进了庄子的世界。
这位道学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富哲理的言论,“一尺之棰(木棍),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确实是其中之一。
“同学们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吗?”“假如将木棍一直分下去,你认为能够分到什么程度?”(学生会想到原子。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那么,原子怎么说可不能够再分?这确实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板书课题)(典籍的引用不仅表达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创设了问题情境,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原子的构成:1.体会原子的小师:尽管学生差不多明白原子专门小,但原子到底有多小?活动:学生画一条一厘米长的线段,随后告诉他们,假如一亿个氧原子排成一行也只有一厘米多一点。
九年级化学 4.1原子的构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四单元课题1 原子的构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像、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2)、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他们并不满足,还想知道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有多大?等等。
本课题学习原子的构成,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
由于本课题教材的特点是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故教材编排简洁扼要,内容浅显,而且较多地穿插了图、表等资料,既增强了直观性,一目了然,又便于进行类比、分析,启发学生的想像。
【教学策略分析】对于“原子的构成”这部分,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教学时尽可能使用模型、多媒体动画片等辅助手段,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教材中穿插了多X图、表,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与交流,既可以初步培养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
【教学准备】1.将教材中P68—P69的图、表复印放大、剪下;2.原子结构的发现史的资料、原子结构的放大模型、原子内部运动的动画片; 3.投影片:附表1、附表2。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讨论归纳(投影)教材P68表4—1、4—2。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如何?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哪部分?2.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3.是否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4.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何特点?5.不同种类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何不同?分组讨论。
中学化学说课教案《原子的构成》
中学化学说课教案《原子的构成》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概念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理解原子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原子概念的起源:从古代原子论到现代原子模型。
2. 原子在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方法:1. 讲述:讲解原子概念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原子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相关资料:原子概念发展历史的图片、文献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等。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原子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概念。
2. 讲解原子概念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讲解原子概念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3. 强调原子在化学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原子在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原子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原子在化学中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章:原子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基本性质,如原子序数、原子质量、电子云等。
2. 掌握原子核和电子的分布情况。
教学内容:1. 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序数、原子质量、电子云等。
2. 原子核和电子的分布情况:质子、中子、电子的分布和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1. 讲述:讲解原子的基本性质和原子核、电子的分布情况。
2. 演示:使用模型或动画演示原子核和电子的分布情况。
教学准备:1. 相关资料:原子结构模型、动画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等。
教学步骤:1. 回顾原子概念:提问学生对原子的基本性质的了解。
2. 讲解原子的基本性质:讲解原子序数、原子质量、电子云等概念。
3. 演示原子核和电子的分布情况:使用模型或动画演示原子核和电子的分布情况。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原子基本性质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演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原子核和电子分布情况的认识。
第三章:原子核和电子的相互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电磁力、强相互作用等。
2. 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相互作用对原子性质的影响。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原子的构成说课稿word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处于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一,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在这节课之前,学生知道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本课题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的介绍了原子的大小,以及电子的运动情况。
第二部分重点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由于原子的真实质量太小,书写和使用都很不方便,于是引入了相对原子质量。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面向全体学生,做到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突出重点。
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②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②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讨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②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课题的内容和地位,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是原子中各粒子的关系和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二、教法分析:鉴于本单元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没有涉及实验,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指导学生阅读、预习课本,组织学生讨论,分板块来解答知识点所提出的问题来进行教学。
三、学法指导: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开展预习、讨论、交流、总结等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
四、教学程序:根据微观知识的特点和学生认识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我的教学过程主要通过阅读课本、学生互动、形象比喻等活动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牢固记忆。
具体教学分以下几个步骤:1、提出猜想,引入新课;2、自主探究、互动交流3、巩固练习,拓展思维;4、分享收获,情感升华(一)提出猜想,引入新课由化学变化的实质,提出以下猜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你能想象原子的结构吗?(学生回答后自然引入新课——原子的构成,学生可能会回答原子象皮球,珠子,铅球,西瓜,桃子等)(二)自主探究,互动交流一、原子的构成1、学生预习后讨论:(分小组完成任务,前三个小组各解答3个题目,后三个小组各解答2个题目)⑴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吗?(2)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3)原子核还能再分吗?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这些粒子有区别吗?(4)质子、中子、电子带什么电?原子核带电吗?(5)整个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6)什么是核电荷数?(7)观察表4——1,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都很小吗?谁的质量最小?(为下文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的等于质子加中子做铺垫)(8)观察表4——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9)你能想象电子在哪里运动吗?设计这样的几个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始探究原子的结构,初步教会学生怎样探讨,从哪些方面探讨。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原子的构成》教案《原子的构成》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课题处于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第一课题,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基本概念集中,这些概念是全书的一个重点,所以本单元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化学初三上人教新资料4.1(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化学初三上人教新资料4.1(原子的构成)说课稿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秦皇岛市青龙龙飞学校的高建全,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一《原子的构成》。
设计依据: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是今后学习化学的根本。
原子是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对于刚刚学习化学的初中学生来说,远离他们的生活,感性知识不充分,学起来会感觉很抽象,甚至影响学习化学的兴趣。
针对这些问题,我把这节课看成是化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起点,通过尽可能多的培养学生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同时,通过日常生活经验与科学家探究原子构成方法的对比,拉近学生与科学探究的距离,激励他们学习科学家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基于以上想法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下面具体谈谈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为了让学生的思维由宏观进入微观状态,让学生先做一个小游戏:把一张纸,不断的对折分下去,并问学生:你认为可以把这张纸最小分到什么程度?学生提出各自的想法:可以分到很小的纸屑,还可以把很小的纸屑用剪刀分到更小,可以分到肉眼看不见为止,可以分到分子、原子……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从宏观进入到微观想象,一直到原子层面。
【二】原子的构成:1、体会原子的小虽然学生已经知道原子很小,但原子到底有多小?问题一提出,学生展开了各自的想象,几秒钟后表情很茫然。
我抓住时机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先让他们画一条一厘米长的线段,随后告诉学生,如果一亿个氧原子排成一行也只有一厘米多一点,通过这样鲜明的对比,帮助学生尽可能想象原子的小。
2、想象中的原子原子非常小,但确实是存在的,那么它是什么样的呢?我让学生进行了猜想。
有的说象乒乓球、篮球,有的说象铅球、土豆,有的说象樱桃、桃、山杏、苹果、葡萄等。
学生们的想象很丰富,我恰时引导:不论是什么样的猜想都可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空心的、实心的、有核的、没有明显核的。
那么原子内部结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呢?和同学们各自的想象一样吗?3、原子的内部结构在学生的兴奋之余我慢慢打开自制的原子模型,当看到模型里有很多粒子后,学生不觉发出惊叹。
化学初三上人教新课标4.1《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4
化学初三上人教新课标4●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原子的构成,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形,学生会对学习充满爱好,学会从史料、图示中运用观看、分析归纳的方法猎取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能进行加工处理,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用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的爱好,感受探究学习的历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形设计通过图片创设情形:由原子弹爆炸的影像资料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动画创设情形:在学生猜想上的基础上,及时分时期地播放动画启发,逐步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通过史料创设情形:用图示展开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逐步启发学生正确认识原子的结构。
●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先由学生进行猜想,继而组织学习观看动画、图片及史料介绍,通过讨论、交流、领会、相互补充等一系列群体探究方式来逐步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学习活动的组织与评判设计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在猜想、动画启发、图片诱思、史料佐证等系列情形中,组织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通过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相互评判,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展现自我。
四、课堂实录创设情形今天一上课,张老师给大伙儿展现了一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图像资料,同学们无不为原子弹的爆炸威力之大而感到惊奇,紧接着张老师结合国际形势“印巴核竞争”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象征……。
问题激疑同学们听完之后,心中不约而同地提出心中的疑问“什么缘故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何庞大的能量呢?”看看下面一张张好奇的面孔,张老师适时地提出了本节课学习的主题内容:要了解那个问题,我们第一要弄清原子结构的隐秘(点击键盘、屏幕上显现:原子的构成)。
进行猜想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跃跃欲试。
张老师看看同学们一双双期望求知的眼神,不失时机地说:“下面请以‘我想像中的原子结构’为题,提出你的猜想。
中学化学说课教案《原子的构成》
中学化学说课教案《原子的构成》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和原子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构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1. 介绍原子的定义和原子的基本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构成和原子的结构。
教学方法:1. 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概念和原子的重要性。
2. 使用图片和模型展示原子的结构。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原子的了解和原子在化学中的作用。
2. 讲解原子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3. 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构成和原子的结构。
4. 使用图片和模型展示原子的结构。
第二章:原子的结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结构和原子的组成。
2. 引导学生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教学内容:1. 介绍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
2. 解释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和原子的稳定性。
教学方法:1. 使用图片和模型展示原子结构。
2. 讲解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和关系。
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结构。
2. 使用图片和模型展示原子结构。
3. 讲解原子核的组成和电子的组成。
4. 解释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和原子的稳定性。
第三章:原子核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核的组成和原子核的结构。
2. 引导学生理解原子核的性质和原子核的功能。
教学内容:1. 介绍原子核的组成,包括质子和中子。
2. 解释原子核的结构和原子核的性质。
教学方法:1. 使用图片和模型展示原子核结构。
2. 讲解原子核的组成和性质。
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核的组成。
2. 使用图片和模型展示原子核结构。
3. 讲解原子核的组成,包括质子和中子。
4. 解释原子核的结构和原子核的性质。
第四章:电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子的组成和电子的结构。
2. 引导学生理解电子的性质和电子的功能。
教学内容:1. 介绍电子的组成,电子的电子亚层和电子轨道。
2. 解释电子的性质和电子的功能。
教学方法:1. 使用图片和模型展示电子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的构成
一、教材内容简析
本单元--属物质结构理论,地位特殊。
既是初中化学重点之一,也是难点。
内容抽象、远离实际,甚至学生无从想起。
到这一单元学生也易分层。
本课题――《原子的构成》是第一课题,是基础。
理论性强,难度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原子的构成;A r的意义、计算
过程与方法:了解用模型来研究微观世界的方法;在观察中增强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物质的可分性与人类探索的发展性等唯物主义观;以及爱国主义、科学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重难
重点:原子的构成 A r概念
难点:原子模型构建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1.引导探索法:用类比、实验、科学发展史逐渐揭示原子构成;
2.直观教学法:用模型模拟、微观动画显示原子构成
学法:课前预习、比较阅读、合作交流
五、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知识点分两大块
一是关于原子的构成:用五步演绎
1.用事例(摩擦生电吸引纸片实验、原子弹的爆炸视频)证明原子可分;
2.用实例(探知墙体结构、盲人探路等)结合游戏(三学生当堂演示)引导探究的方法;
3.用原子结构发现史递层介绍;
4.用动画显示、放大原子结构;
5.结合教材上图表比较阅读,演绎原子结构网图。
二是A r的概念:通过五步达成
1.引:先据表格数据计算一个氧原子真实质量,谈感受、埋伏笔;
再用现实中“砂石”与“药丸”的计量,作对比、顺迁移
2.读:用阅读表达、体会A r标准、意义
3.练:计算A r(O)、A r(C)、A r(H)
4.思:m与A r的区别与联系;A r简易计算方法 A r≈质子数 + 中子数
5.馈:用填空与填表当堂反馈以及让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
最后老师附诗一首作概括评价与布置课后阅读资料、网上查阅事宜,完成本节课教学。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预习并了解了部分知识目标后,我调整了教学侧重点。
上完课后历历在目、感触多多:
1.引探法透射出创新的课堂
课堂不只是讲知识点,更要讲方法。
教材上短短几行字,传统以往是老师说、学生记,根本不知所以然,更不用说方法了,学生往往记不住、不完整,甚至记错。
通过用事例证明,结合方法引路,再介绍科学家实践,让学生坚信未知世界可测、可探以及如何去探,即构建模型的方法,使课堂生动、鲜活起来,学生表现积极、思维活跃。
如当讲到汤姆生、卢瑟福先后因发现电子、原子核模型而获得诺贝尔奖时,有学生情不自禁站起来说:将后来我也要获得诺贝乐奖!当讲完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金箔后,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用金箔而不用其它材料呢?这的确是我课前预设根本没有想到的,堂上我仅给了一个说明的答案:金由原子构成,要探究的正是原子内部结构,还有金原子核相对a粒子质量大,以及金的延展性特别好易加工成极薄的箔片,其它原因恐怕还要再查阅资料说明。
2.直观教学法展开了智慧的想象
原子内结构无法亲眼所见,靠建立模型、类比想象。
通过动画演示放大,立竿见影:有学生看氧原子动态结构图时,描述说:我看到不仅电子在运动,质子、中子也在运动,质子、中子间也有间隔。
是啊!我随即补充说:再放大些,质子、中子里面也有空间呢!也能再分!还有学生课后对老师的原子“模型”——“挡板”提出了改进建议,他觉得中心如果是个球状体,会更逼近原子核形象……我真的服了!
3.游戏、视频、类比激活了丰富的课堂
理论课原本是枯燥的、单调的、缺少激情的,可变换成游戏等方式呈现后,那就是另一片天地了:做游戏时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一显身手;看原子弹爆炸视频时大家屏息以待;等到老师结束课堂赋打油诗一首时,他们下意识地齐声朗读,甚至有学生记下了。
印象最深的是课后有学生追进办公室说:想把您诗句“核坐原中电在外”中的“坐”改成“隐”,好不好?我真的惊呆了……也采纳了!
4.比较阅读实现了对话、生成的课堂
学习的主体永远在学生!善于观察比较分析更显示能力。
书上的两图两表由学生细心地观察与思考对比,演绎出更多课前无法想象的预设。
如原子构成示意图中不仅看出大小空间的差异,还有学生提出质子、电子数都是3;甚至有学生提出弧形尾巴示意电子是在球状体中
运动(不是平面);有学生在看三种微粒电性与质量比较表后,突发奇想:我知道这些粒子的中文名称的由来了:质表示本质,也是质量的质;中表示既不正也不负,也在中间;电表示它定向移动后可形成电流的,是吗?真的超乎想象!
看几种原子的构成表时,当然也冒出了一些错误的信息,比如中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不同。
我也只好相应再例证补充说明。
顺便提一下,既是想法也是建议:把表格中氯原子改为镁原子的话引导学生可能要好一些。
5.学科渗透助推了知识目标的达成
数理化彼此未必是分得开的!如摩擦生电吸引纸片与物理相关,例证原子内有电子简单易行。
特别是涉及A r近似计算这一难点时,采用数学方法处理、如下板书,学生容易洞察出来。
事实证明,这样处置后,学生一眼得见:A r ≈质子数+中子数。
在反馈练习进程中非常顺利。
总之,新课程赋予了教学无限的空间,任你驰骋;新理念焕发出无尽的思考,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