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变了新模样
2024年小学科学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2024年小学科学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24课《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即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变化。
重点学习蚕的幼虫到成虫的转变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的特点。
2. 学会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理解蚕从幼虫到成虫的变态发育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实物或图片、放大镜、显微镜、蚕的发育过程图解。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蚕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蚕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对蚕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和蚕的发育过程图解,讲解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重点讲解幼虫到成虫的变态发育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蚕的实物或图片,填写观察记录表,交流分享观察到的蚕的特点。
4.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巩固蚕的发育过程知识。
5. 动手实践(15分钟)学生利用彩纸、画笔、剪刀等学具,制作蚕的发育过程手工作品,加深对蚕变态发育过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蚕变了新模样》2. 内容:a. 蚕的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b. 幼虫阶段特点:取食桑叶,蜕皮,生长迅速c. 蛹阶段特点:停止进食,吐丝结茧,变形d. 成虫阶段特点:羽化,繁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昆虫,记录它们的发育过程,并画出它们的变化图。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昆虫发育过程,完成变化图的绘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蚕的发育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观察和记录方面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其他昆虫的发育过程,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2023新课标版)
4.蚕变了新模样【教材简析】本节课的重点是观察蚕蛹。
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教材的探索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活动:一是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二是观察蚕蛹的形态结构特征。
通过这两个活动,既可以检查学生前期课外观察活动的成果,还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观察蚕茧内部变化的好奇心。
再研讨环节,围绕“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蚕蛹还会变化吗”“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三个问题,引发学生积极关注和思考蚕身体变化与外界环境适应性的关系,并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积累感性经验。
本节课内容和后面几课将共同帮助学生构建对昆虫共同特征的认识。
【学情分析】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饲养,学生对于蚕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情,随着蚕开始吐丝结茧,学生迎来了收获成果的时刻。
学生对于获得的蚕茧充满了好奇,因此,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特别是针对蚕茧中的蛹是有生命的吗?从哪些地方可以推测有生命?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在这节课上需要进行分层引导,并提供多种观察工具,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并进行有效的记录。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蚕茧和蚕蛹,知道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而来;了解蚕蛹的身体结构,知道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科学思维]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和幼虫的异同点,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
[探究实践]观察过程中,学会用多种方法观察蚕茧和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能用图画进行描述和记录。
[态度责任]通过蚕丝和人类的关系,初步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并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难点]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一套蚕茧、放大镜、剪刀、手电、尺子、作业本等。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蚕变了新模样-ppt
1. 蚕 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 蚕 的作用。蚕茧是由 一 根丝 组成的。
2. 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 中国 的伟大发明
二、我知道对错
1.蚕蛹已经没有生命了。
(× )
2.蚕蛹和蚕一样是有生命的,并且身体也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 )
三、我会选。
1、在蚕做完茧后的第三、四天,茧内的( C)变成了( D )。 A、蛾 B、卵 C、蚕 D、蛹
5.其他发现 。
推测:蛹还会变化吗? 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呢? 会动。方法1用手轻轻的触摸它;方法2用 手电照;方法3发出声音。
触角的原始体
盾片:从盾片生出 两对翅。
蛹的观察记录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 蛹体形粗短,呈纺锤形,颜色
不同 ?
由白色变成深褐色。
画一个蚕蛹
不同 ?
由白色变成深褐色。
画一个蚕蛹
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 有眼睛和胸足,但眼睛为复眼, 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腹部9个体节,身上环节减少。
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 长出了什么东西?
蛹有生命,受到外界刺激会动, 头部长出触角,胸部长有翅。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 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还有一层皮,它是蚕第五次蜕 的皮。
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 有眼睛和胸足,但眼睛为复眼, 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腹部9个体节,身上环节减少。
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 长出了什么东西?
蛹有生命,受到外界刺激会动, 头部长出触角,胸部长有翅。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 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5.其他发现 。
推测:蛹还会变化吗? 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总结
①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 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 虫区别很大。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生物教材《生物的多样性》第二章第五节“蚕的变态发育”。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各发育阶段特征、变态发育的生理机制以及蚕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掌握各发育阶段特征。
2. 理解蚕变态发育的生理机制,认识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对生物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蚕变态发育的生理机制。
重点: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PPT、实物蚕茧、显微镜等。
学具:笔记本、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蚕茧实物,引导学生思考蚕是如何变成茧的,引出本节课主题。
2. 讲解:利用PPT和图片,详细介绍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
3. 实践:分组观察显微镜下的蚕卵、幼虫、蛹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4.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讲解蚕变态发育的生理机制。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图,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蚕变了新模样》2. 内容: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各阶段特征:卵的小巧、幼虫的蜕皮、蛹的静止、成虫的羽化变态发育的生理机制:激素调控、组织重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内容,简述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2. 答案要点: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特点:卵的小巧、幼虫的蜕皮、蛹的静止、成虫的羽化生理机制:激素调控、组织重构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观察、图片展示、例题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奥秘。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观察身边的昆虫,进一步认识生物的适应性。
2024年《蚕变了新模样》教学教案设计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1.2学习观察、记录和分析科学现象的方法。
1.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究蚕的生长变化。
2.2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分析蚕的相关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自然生命的关爱和尊重。
3.2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1.2观察和分析蚕的生长变化。
2.教学难点2.1蚕的生长变化过程中的科学原理。
2.2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展示蚕宝宝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蚕的生长变化。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蚕的生长过程。
2.观察蚕的生长变化2.1教师发放蚕宝宝和桑叶,引导学生观察蚕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2学生记录观察到的蚕的生长变化,如体长、体重、食量等。
3.实验探究3.1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3.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3.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蚕的生长变化规律。
4.收集资料4.1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蚕的相关资料。
4.2学生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5.讨论交流5.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实验和资料收集成果。
6.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7.作业布置7.1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记录数据。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资源1.图片:蚕宝宝、桑叶等。
2.实验材料:蚕宝宝、桑叶、尺子、天平等。
《蚕变了新模样》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2.4蚕变了新模样》说课稿【教材分析】蚕宝宝怎样吐丝结茧?蚕宝宝在茧里会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经历什么样的过程?有什么办法观察到这种现象呢?什么时候进行观察呢?这种观察体验因为蚕的变态而神秘起来。
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特别是蚕变蛹的过程有利于强化对昆虫变态行为的认知。
蛹是蚕的另一种形态,蚕吐丝结茧后经过4天左右,就会变成蛹,蚕刚化蛹时,体色是淡黄色的,蛹体嫩软,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色、黄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来了。
经过大约12~15天,当蛹体又开始变软,蛹皮有点起皱并呈土褐色时,它就将变成蛾了。
学生在观察蛹的身体结构的同时,一定会关注蛹是否还有生命,哪些结构和蚕的幼虫时期相似,哪些是新发育出来的部分,这样的学习和观察活动对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部分包括两个主要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了解蚕变蛹的过程,认识蚕的变态行为。
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蚕茧中的蚕蛹,通过画图描述蚕蛹的身体结构,对比蛹和蚕的幼虫的不同和相同,推测蛹将来的变化,意在引导学生了解蛹的生命特征。
两个活动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
【学生分析】对于没有养过蚕的学生,在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新的发现,需要和同学交流,也有很多问题急切地想要知道答案。
例如,蚕为什么要结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面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蚕蛹的生命特征,比较蚕蛹和蚕的幼虫的相同和不同,分析哪些器官是新发育出来的,这些学习活动对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2. 蚕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3. 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1.能基于课前观察,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与同学交流。
2. 能够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3. 会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建议两者之间的关系。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教案设计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让学生掌握蚕的不同阶段的名称和特征。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蚕的生长变化的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进行信息整合和分析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章节以《蚕变了新模样》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描述,向学生展示了蚕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教材内容涵盖了蚕的受精、孵化、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的过程。
2.2 学生分析:学生可能对蚕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更深入地掌握蚕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插图和进行实验活动,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蚕的生长变化。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蚕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和进行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2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
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活动和任务。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动物生长过程。
教师展示蚕的生长过程插图,引发学生对蚕的生长变化的好奇心。
4.2 教学内容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讲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变化,包括受精、孵化、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教师通过举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蚕的不同阶段的名称和特征。
4.3 学生实践活动:学生观察蚕的生长过程插图,描述蚕的不同阶段的特征。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蚕的生长变化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口头提问:教师通过提问方式评估学生对蚕的生长过程和变化的理解程度。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5.2 学生实践报告:学生根据观察和描述蚕的生长变化的过程,编写实践报告。
教师评估学生的报告内容和方法,并给予评分和反馈。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教案设计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知道蚕变成新模样的原因。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蚕的生长过程及变化。
(2)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蚕变成新模样的原因。
2. 教学难点:(1)蚕变成新模样的生物学原理。
(2)学生对蚕的生长过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及相关知识。
(2)准备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1)观察蚕的生长过程。
(2)准备笔记本,记录观察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蚕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蚕的生长过程。
2. 新课导入:(1)教师讲解蚕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蚕变成新模样的原因。
(2)学生通过实例,了解蚕变成新模样的过程。
3. 课堂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蚕变成新模样的原因。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实践操作:(1)教师出示蚕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蚕的新模样。
(2)学生尝试画出蚕的新模样,并解释变化原因。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蚕的生长过程。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观察身边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2. 写一篇关于蚕生长过程的作文。
3. 家长协助学生收集有关蚕的生长过程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2. 学生对蚕的生长过程的理解是否到位?3. 教学中是否有不足之处?如何改进?七、评价建议:1. 学生对蚕的生长过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5《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5《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通过观察蚕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奇妙和自然的规律。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蚕丝的特点和用途。
此外,教科书还通过科学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生命科学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蚕的生长过程和蚕丝的特点可能了解不多。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有好奇心,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同时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蚕的生长过程,知道蚕丝的特点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蚕的生长过程,蚕丝的特点和用途。
难点:理解蚕的生长变化规律,以及蚕丝的产生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和动手实践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有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展示蚕的生长过程。
2.准备实验材料,如蚕卵、幼虫、蛹和成虫等,让学生观察和动手实践。
3.准备蚕丝制品,如丝巾、丝绸等,让学生触摸和了解蚕丝的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蚕的生长过程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蚕是如何变成新模样的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蚕的生长过程,重点讲解蚕的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的特点。
同时,展示蚕丝的特点和用途,让学生了解蚕丝的价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蚕的生长过程,触摸蚕丝制品,亲身体验蚕丝的柔软和光滑。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中的第6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围绕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展开,详细内容涉及蚕的孵化、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形态变化及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认识各个阶段的形态特点。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热爱,激发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理解家蚕各个发育阶段之间的关系和变态发育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实物模型、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上的小动物是什么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 实践情景引入:分发家蚕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各个阶段的形态特点。
3. 新知讲解:a. 讲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各个阶段的特点。
b. 结合显微镜观察家蚕的幼虫、蛹、成虫的形态结构,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发育过程。
4. 例题讲解:通过展示家蚕发育过程的典型题目,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a. 卵b. 幼虫c. 蛹d. 成虫2. 各个阶段的形态特点及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描述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b. 为什么家蚕会经历变态发育?c. 请列举三个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2. 答案:a.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b. 家蚕经历变态发育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
c. 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植树造林、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024年《蚕变了新模样》教学教案设计
2024年《蚕变了新模样》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蚕变了新模样》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蚕的生物学特征、蚕丝的制作过程以及蚕业在我国的历史和文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家蚕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的特点,理解蚕的生物学特征。
2. 培养学生对我国蚕业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蚕完全变态发育过程、蚕的生物学特征、蚕丝制作过程。
难点: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点,蚕丝制作工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图、蚕丝制品、多媒体课件。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蚕茧、蚕丝。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蚕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2)蚕的生物学特征有哪些?(3)蚕丝是如何制作的?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家蚕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图,加深对蚕的生长发育过程的理解。
4. 讲解蚕丝制作过程,展示蚕丝制品,让学生亲手触摸,感受蚕丝的质地。
5. 小组讨论:探讨我国蚕业的历史和文化,分享各自了解的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家蚕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2. 蚕的生物学特征:食桑、蜕皮、吐丝、成蛹、羽化3. 蚕丝制作过程:养蚕→取丝→加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
(2)列举蚕的生物学特征,并说明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3)描述蚕丝制作过程,并分析其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2. 答案:(1)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2)蚕的生物学特征:食桑、蜕皮、吐丝、成蛹、羽化。
这些特征使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不断适应环境变化,最终完成生命的蜕变。
(3)蚕丝制作过程:养蚕→取丝→加工。
在我国历史文化中,蚕丝制品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对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教案:蚕变了新模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材选自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课题为《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内容包括:1. 蚕的生长发育过程;2. 蚕的蜕皮现象;3. 蚕变成蛹的过程;4. 蚕茧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蚕的蜕皮现象和变成蛹的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蚕的蜕皮现象,蚕变成蛹的过程。
难点:蚕茧的形成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观察蚕的实物或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蚕的生长环境,引导学生关注蚕的生活习性。
2. 观察与思考(10分钟)学生观察蚕的实物或图片,了解蚕的外部特征。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蚕是怎样生长发育的吗?蚕为什么会蜕皮?3.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蚕的蜕皮现象,蚕变成蛹的过程。
4. 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蚕的实物,记录蚕的生长发育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内化与提升(5分钟)6. 作业布置(5分钟)设计作业:1. 画出蚕的生长发育过程;2. 写一篇关于蚕的文章。
六、板书设计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受精卵→幼虫→蜕皮→幼虫→蜕皮→幼虫→蛹→成虫七、作业设计1. 画出蚕的生长发育过程。
答案:受精卵→幼虫→蜕皮→幼虫→蜕皮→幼虫→蛹→成虫2. 写一篇关于蚕的文章。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蚕的实物,让学生深入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蚕的蜕皮现象和变成蛹的过程。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知识讲解环节,部分学生对于蚕茧的形成过程仍存在疑问,需要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辅导。
拓展延伸:邀请养蚕专家进行课堂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蚕茧的制作。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动物的一生》中的第6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学习了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并深入了解蚕在不同阶段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蚕在不同阶段的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理解家蚕变态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理变化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蚕茧、放大镜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蚕的变化,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观察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填写观察记录表,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3. 交流分享:学生分组交流观察结果,讨论家蚕在不同阶段的特征。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家蚕变态发育的知识点。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制作蚕茧,加深对蚕发育过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2. 各阶段的特征卵:小,圆形,黄色幼虫:白色,有许多脚,吃桑叶蛹:不食不动,外形像蝴蝶成虫:翅膀,繁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并说明各个阶段的特征。
2. 答案要点:(1)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2)各阶段特征:卵:小,圆形,黄色。
幼虫:白色,有许多脚,吃桑叶。
蛹:不食不动,外形像蝴蝶。
成虫:翅膀,繁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家蚕的变态发育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6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文主要讲述了蚕宝宝成长的过程,从孵化、吃桑叶、蜕皮到结茧、变成蛹,变成蚕蛾的故事。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难点:课文中所用的一些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蚕的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交流(10分钟)4. 重点讲解(5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课堂练习(5分钟)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教师批改练习题,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6. 课堂小结(3分钟)六、板书设计蚕的生长过程:孵化、吃桑叶、蜕皮、结茧、变成蛹、变成蚕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眼中的蚕”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2. 答案:(1)课文中的生字词已熟读,并能正确书写。
(2)绘画作品展现了学生对蚕的认识,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重点讲解、课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蚕的生长过程,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
但在课堂实践中,对于课文中所用的一些词语的讲解,可以进一步拓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4课《蚕变了新模样》,详细内容为第二章《生物的生长与变化》的第五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家蚕的生长过程,认识蚕的不同发育阶段及其特点,从而深入理解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家蚕的生长过程,掌握蚕的完全变态发育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记录、交流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蚕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观察家蚕的生长过程,认识蚕的不同发育阶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蚕的生长周期图片、蚕茧、蚕丝制品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蚕茧和蚕丝制品,引导学生思考蚕的生长过程。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蚕是怎么变成茧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过程。
2. 自主探究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家蚕的生长过程。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请同学们观察蚕的生长周期图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指导解题方法。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观察蚕的生长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各小组汇报观察成果,交流心得体会。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也经历完全变态发育呢?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生长过程蚕卵孵化幼虫期蛹期成虫期2. 完全变态发育特点发育阶段多形态结构差异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画出家蚕的生长过程图,并标注各个阶段的特点。
答案示例:(1)蚕卵孵化:小蚕破壳而出,呈黄褐色,身体细长,有多个环节。
(2)幼虫期:小蚕逐渐长大,吃桑叶,蜕皮,身体变白。
《蚕变了新模样》动物的生命周期PPT
蚕变了新模样
观察蚕蛹 观察蚕茧和蚕丝
观察蚕蛹
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蚕为什么要做个 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
观察蚕蛹
茧里面的蚕还Leabharlann 着吗?我们怎样知道?观察蚕蛹
小心地将一颗蚕茧剪开,观察蚕蛹的形态。
蚕茧 蚕蛹
剖切位置
将蚕茧倾斜竖起,让蚕蛹靠近下端。然后用剪刀或刀片从上端剖开 一个细口子即可。
因绿色为最佳感受色, 可使睫状体放松,图案从里 到外大小不等,不断变化图 案可不断改变眼睛晶状体的 焦距,使调节他们的睫状体 放松而保护视力。
远眺图使用说明
1、远眺距离为1米-2.5米(远眺图电脑版比纸质 版小,距离相应缩短),每日眺望5次以上,每次 3—15分钟。
2、要思想集中,认真排除干扰,精神专注,高 度标准为使远眺图的中心成为使用者水平视线的 中心点。
3、远眺开始,双眼看整个图表,产生向前深进 的感觉,然后由外向内逐步辨认每一层的绿白线 条。
4、如果视力不良,只能进到某一层时,不要立 即停止远眺,应多看一会儿,将此层看清楚后, 再向内看一层,如此耐心努力争取尽量向内看, 才能使眼的睫状肌放松。
5、双眼视力相近的,两眼可同时远眺;双眼视 力相差大的、将左右眼轮流遮盖,单眼远眺,视 力差的一只眼睛,其远眺时间要延长。
远眺图使用方法
第一步、首先在能把远眺图都看清的位置,熟悉 一下最远处几个框细微的纹路,
第二步、然后逐渐加大距离至远眺图最远处的几 个框处于模糊与清晰之间的位置停止。
第三步、思想集中,认真排除干扰,精神专注, 开始远眺,双眼看整个图表,产生向前深进的感 觉,然后由外向内逐步辨认最远处几个框每一层 的绿白线条。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蚕变了新模样》教科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蚕的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蚕是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这个过程是了解生命科学的重要窗口,也与我们生活中的丝绸制品密切相关。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记录,了解蚕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特点,以及吐丝结茧的过程。
举例解释:针对区分蚕的生长阶段这一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互动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蚕的蜕皮过程,并记录每次蜕皮后的变化,以此来加深对各个阶段的认知。对于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其他昆虫的变态发育,如蝴蝶的变态发育,来帮助学生理解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在观察与记录方面,教师可以提供观察记录表,指导学生如何记录蚕的生长情况,如体长、体重、蜕皮次数等。至于蚕吐丝结茧的原理,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或模型展示蚕吐丝的过程,解释蚕丝是如何从蚕的口器中产生并编织成茧的。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探讨了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同学们对蚕的变态发育和吐丝结茧现象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从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导入新课阶段,通过提问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成功引起了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蚕变了新模样》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见过蚕宝宝,或者知道它们是怎么变成蝴蝶的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蚕的生长变化奥秘。
2.教学难点
-区分蚕的不同生长阶段:学生容易混淆蚕的幼虫期蜕皮次数与实际阶段的关系。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的第4课,主要介绍蚕蛹这一蚕的生命形态,通过观察和比较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了解蚕蛹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并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和记录的能力,同时了解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生活依赖自然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目标:a. 理解蚕蛹是蚕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b. 理解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2. 科学探究目标:a. 能够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b. 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3. 科学态度目标:a. 能够坚持观察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b. 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着探究兴趣。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a. 能通过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自然,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对蚕的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但在比较研究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研究。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准备课件和教具,包括蚕蛹和幼虫的图片、蚕茧、画纸、彩色笔等。
2. 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1. 带来纸和笔,用于记录观察结果。
2. 具备基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蚕蛹和幼虫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蚕蛹的兴趣和好奇心。
完整版《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完整版《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第三节“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展开,详细介绍了家蚕从卵、幼虫、蛹到成虫的整个生命周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认识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征。
2. 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家蚕的生长变化,提高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爱护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家蚕变态发育过程的理解。
重点:观察家蚕的生长变化,掌握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蚕标本、放大镜、显微镜、投影片、蚕宝宝饲养盒。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蚕标本和饲养盒,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1)介绍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征。
(2)分发观察记录表,组织学生观察饲养盒中的家蚕,记录生长变化。
(3)小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分析家蚕的生长变化。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家蚕变态发育过程中各阶段的特征。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判断家蚕所处的发育阶段。
(2)解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强调家蚕变态发育过程的特点,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2. 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征:幼虫:体型小,不断蜕皮,取食桑叶。
蛹:停止取食,吐丝结茧,体型变化。
成虫:破茧而出,繁殖后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家蚕每天蜕皮几次?(2)家蚕在哪个发育阶段吐丝结茧?(3)家蚕成虫与幼虫在外形上有何不同?2. 答案:(1)家蚕在幼虫阶段每天蜕皮约45次。
(2)家蚕在蛹阶段吐丝结茧。
(3)家蚕成虫与幼虫在外形上有明显差异,成虫具有翅膀、触角和复眼等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 《蚕变了新模样》课件
新知讲解 观察记录:(1)蚕蛹的外形。
2 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2)蚕蛹的运动。 蚕蛹一般情况下不动,但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动,如用手轻轻地触摸它,用手电筒照或 发出声音时,蚕蛹的体节会轻微弯曲。 (3)蚕茧的内部。 在剪开的蚕茧里发现了一层蜕下来的皮,它是蚕吐完丝化成蚕蛹之前蜕下的第5次皮。 蚕一生共蜕皮6次,第6次是在化蛾之前。
其他发现。
推测:蚕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 样呢?
还有一层皮,它是蚕第5次蜕的皮。
蚕蛹的颜色是黄褐色的,蚕蛹有触角原始 体和气门。
蚕蛹还会变化,会变成蚕蛾。
蚕蛹的简图
新知讲解
2 观察蚕茧和蛹。
新知讲解
2 观察蚕茧和蛹。
新知讲解
2
蚕茧、蚕蛹
蚕茧的特征:蚕茧有长椭圆形、球形或纺 蚕蛹的特征:体形像一个纺锤,分头、 锤形等不同形状。蚕茧通常为白色或黄色, 胸、腹三个体段。头部很小,长有复眼 现在也有淡绿、肉红等颜色的蚕茧。蚕茧 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 长3~4厘米,直径1.7~2.1厘米。迎着光 部长有9个体节。 观察或轻轻摇动蚕茧,可以发现蚕茧里面 有东西。
新知讲解
1 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
观察记录: 蚕吐丝的观察记录
吐丝前的蚕
不再吃桑叶了,躯体发黄、发亮、变得透明 。
吐丝后的蚕
身体变小,潜伏在内。
画一个蚕茧
蚕怎样吐丝
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
其他发现
花费长时间寻找适合结茧的地方。
观察结果:熟蚕吐丝结茧需要经历结制茧网、结制茧衣、结制茧层、结制蛹衬四个过程。
新知讲解
我觉得蚕蛹会变 化,因为有个成 语叫做破茧成蝶, 所以我推测蚕蛹 会长出翅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蚕丝被
丝织品
总
结
①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 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 虫区别很大。 ②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③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 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作业
1.回家搜集蚕蛹的资料,更好地了解蚕蛹。
2.预习《蛹变成了什么》一课。
蛹的观察记录(P27)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 不同 ? 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 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画一个蚕蛹
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 长出了什么东西?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 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5.其他发现 。 推测:蛹还会变化吗? 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比较蚕和蛹的不同与相同?
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
蚕
体形为长圆筒形,身体青白色 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很小。
蛹
体形粗短,纺锤形,为深褐色 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很小。
蛹的观察记录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 不同 ? 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 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体形不同,颜色不同
画一个蚕蛹
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 长出了什么东西?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 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5.其他发现 。 推测:蛹还会变化吗? 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蚕茧的大小 蚕茧的形状
长: 3至4厘米 宽: 1.7至2.1厘米
蚕茧的颜色 蚕茧的轻或重
白色
椭圆形
轻
蚕蛹(yǒng)的形成
蚕宝宝在蚕茧里面练什么功夫呢?用剪刀将一粒茧从直 的方向小心的剪开来。哇!蚕宝宝已经变成蛹了,茧内还有一 套外皮,那是蚕儿蜕皮化蛹时,所蜕下来的外衣呢。刚开始, 蛹是白色且柔软的,不久就徐徐变色,最后呈褐色且变硬。 一般可能认为蚕正在蛹里休息,其实蛹的身体里正在发生身体 结构的大变化,一方面破坏幼虫时期的身体,一方面又要创造 蛾的身体。奇妙的是,它们都是同一时间进行。
刺激才会动
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呢? 盾片:从盾片生出翅膀
蛹的观察记录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 不同 ? 体形不同,颜色不同
画一个蚕蛹
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 能找到眼睛和足, 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身上还有环节。
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 长出了什么东西?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 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5.其他发现 。 推测:蛹还会变化吗? 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马安中心小学 陈丽称为蚁蚕
蚁蚕大量进食迅速 增长,颜色变成青 白色
开始吐丝结茧
五龄蚕末期, 变成熟蚕后, 准备吐丝
长到一定程度时 开始蜕皮, 四次蜕皮后, 变成五龄蚕
蚕宝宝长大成熟,最后一次蜕完 皮后,开始盖房子,蜕皮,吐丝
蚕变了新模样
观察蚕茧
看看蚕茧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从不同角度观察蛹
蚕蛹的正面身体一样是 一节一节的
蛹的侧面也有一个一个 的气孔。
蚕蛹的腹部面,可以隐 约看到 翅膀的纹路和触须及三对脚。
还能看到眼睛和足吗?还发现什么?
复眼
触角的原始体 胸足
身上的环节还在吗?你还发现了什么?
身上还有环节
气门, 但数目减少了
蛹的观察记录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 不同 ? 体形不同,颜色不同
蚕丝
据考古发现,约在4700年前中国已利 用蚕丝制做丝线、编织丝带和简单的丝织 品。蚕丝质轻而细长,织物光泽好,穿着 舒适,手感滑爽丰满,导热差,吸湿透气, 用于织制各种绸缎和针织品,并用于工业、 国防和医药等领域。
蚕结茧后六、七天进行抽丝。
第一步
把蚕茧表面 的乱丝摘掉
把蚕茧放在
开水中浸泡
第二步
外界刺激才动, 盾片,从盾片长出翅膀。
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还有一层皮,它是蚕第 5 次蜕的皮。
蛹的观察记录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 不同 ? 体形不同,颜色不同
画一个蚕蛹
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 能找到眼睛和足, 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身上还有环节。
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 长出了什么东西?
前蛹
开始脱皮
脱完皮
变成蛹
完全变形态
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另一种形态。
蚕茧的大小和蚕蛹有关, 一般来说公 的蚕宝宝它的茧和蛹会比较小。图中上 方就是公的蛹,下方母的蚕宝宝它的蛹 就明显比较大。
蚕为什么要做个茧 把自己包起来呢?
因为蛹不会动,没 反抗能力,如果没 把自己包住,会被 鸟之类的东西吃掉, 或者被雨淋死。把 自己包住,是保护 自己。
用毛刷搅动,找到蚕丝的头
第三步
开始抽丝
用缠线板抽丝
一个蚕茧的蚕丝有多长?
蚕茧是丝状物组成的,一个 蚕茧的蚕丝,一般春茧茧丝长 900~1500米,夏秋茧茧丝长 700~1200米。
在古代,只有中国是 种桑、养蚕、生产丝 织品的国家。
丝绸衣服,是谁打开了丝绸之路?
张 (qiān) 骞
2000多年前,我国西汉的张骞正是用 丝绸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各国的贸易 通道,使得中国与西方的物质和文化 交流成为现实。
画一个蚕蛹
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 能找到眼睛和足, 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身上还有环节。
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 长出了什么东西?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 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5.其他发现 。 推测:蛹还会变化吗? 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1. 当用手轻轻的触摸它;
蛹会动吗?
2. 用手电筒照; 3. 发出声音。
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 能找到眼睛和足, 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身上还有环节。
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 长出了什么东西?
外界刺激才动, 盾片,从盾片长出翅膀。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 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还有一层皮,它是蚕第 五次蜕的皮。 5.其他发现 。 推测:蛹还会变化吗? 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蛹还会变化,会变成蚕蛾。
不是所有蚕都能成功变成蛹
蚕变成蛹后所蜕下的皮 。
体质不良的蚕无法蜕皮 变成蛹,全身发黑死在 茧里。
蚕蛹的价值
据资料显示:蚕蛹有着比较高的价值,我国在 14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有将蚕蛹蒸煮食用。蚕蛹含有 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是体弱、病后、老人及 妇女产后的高级营养补品。蚕蛹能产生具有药理学活 性的物质,可有效提高人体内白细胞水平,从而提高 人体免疫功能,延缓人体机能衰老,蚕蛹油可以降血 脂、降胆固醇、对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改善肝功能有 显著作用。
外界刺激才动, 盾片,从盾片长出翅膀。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 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还有一层皮,它是蚕第 五次蜕的皮。 5.其他发现 。 推测:蛹还会变化吗? 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推测: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蛹的观察记录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 不同 ? 体形不同,颜色不同
画一个蚕蛹
蛹还会变化,会变成蚕蛾。
蛹的观察记录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 不同 ? 体形不同,颜色不同
画一个蚕蛹
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 能找到眼睛和足, 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身上还有环节。
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 长出了什么东西?
外界刺激才动, 盾片,从盾片长出翅膀。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 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还有一层皮,它是蚕第 五次蜕的皮。 5.其他发现 。 推测:蛹还会变化吗? 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蚕蛹有触角、气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