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2023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教学设计《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动物的一生》这一单元的第四课,学生经历了养蚕的活动,体验到蚕从孵化到幼虫期的成长过程,继续探究蚕结茧吐丝成蛹的阶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探索蚕茧和蚕蛹的发育变化和功能,教学一定要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观察实物。

所以教学活动最好在蚕吐丝后几天进行。

蚕结茧后经过2天一3天,就会变成蛹。

相信对于没有养过蚕的学生,在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激动人心的发现,需要和同学交流,也有很多问题急切地想要知道为什么。

例如,蚕为什么要做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面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这个时候,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的疑问很有必要。

同时,蛹是蚕的另一种形态,让学生观察蛹是否还有生命,哪些地方和蚕的幼虫时期相似,哪些是新发育出来的部分,对下面的教学及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蚕茧;第二部分是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2.科学探究目标经历对蚕蛹和蚕茧的观察、描述过程,用画图、文字记录观察结果并交流。

经历简单的推测、验证的过程。

3.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蚕的兴趣和爱好。

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能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蚕蛹、描述蚕蛹的特点,组织好学生的交流。

2.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正确观察并描述蚕蛹的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蚕,蚕茧,放大镜,小剪刀,电子秤,手电筒,开水,烧杯,竹签(或毛刷),丝绸制品,探究记录纸等。

教师:学生分组材料一份,PPT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蚕的幼虫长大后会吐丝结茧了,蚕用茧把自己包了起来,茧里的蚕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蚕变了新模样》。

2022-2023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集体备课教案

2022-2023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集体备课教案

2022-2023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特别是蚕的变态过程。

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昆虫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蚕的变态过程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蚕的生长过程,特别是变态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蚕的生长过程,特别是变态过程。

难点: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蚕的生长图片和视频。

2.准备相关的昆虫标本。

3.准备蚕的生长发育过程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蚕的生长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蚕的生长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蚕的生长发育过程的资料,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阶段,特别关注变态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蚕的生长过程,尝试解释昆虫的变态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蚕的生长过程和昆虫的变态现象。

5.拓展(10分钟)学生观察昆虫标本,分析不同昆虫的生长过程,进一步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蚕的生长过程和昆虫的变态现象。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蚕或其他昆虫,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下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蚕的生长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昆虫的变态现象: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蚕变了新模样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蚕变了新模样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蚕变了新模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主要围绕“蚕变了新模样”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涉及第三章《生物的多样性》的第三节,详细内容为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及变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掌握蚕的生长发育特点,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激发探究生物世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观察蚕的生长变化,了解蚕的发育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实物蚕、显微镜、投影仪等。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蚕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吗?”2. 新课导入:讲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发放实物蚕,让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4. 例题讲解:结合显微镜观察,讲解蚕的各个发育阶段的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蚕的发育过程图,加深对蚕变态发育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蚕变了新模样2. 内容:卵:椭圆形,绿色,孵化后变成幼虫。

幼虫:吃桑叶,蜕皮,不断长大。

蛹:幼虫变成蛹,外形像蚕茧。

成虫:蛹羽化成虫,变成美丽的蝴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蚕的发育过程,绘制一幅蚕的发育过程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践,学生对蚕的发育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找关于蚕的其他知识,如蚕丝的用途、蚕的饲养等,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实物蚕的观察。

2. 例题讲解中显微镜观察蚕的各个发育阶段的特点。

3. 作业设计中绘制蚕的发育过程图。

教科版3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3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3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家蚕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孵化、幼虫、蛹、成虫五个阶段。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家蚕的生命周期,探索生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物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家蚕的具体发育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蚕的发育过程,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家蚕的发育过程。

难点:理解家蚕发育过程中的内部变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总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蚕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相关课外阅读资料4.观察家蚕发育的实验材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蚕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蚕的外观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家蚕的发育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家蚕的生命周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家蚕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讨论家蚕发育过程中的变化,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家蚕发育的过程,强调生物的多样性。

5.拓展(5分钟)学生阅读课外阅读资料,了解家蚕发育过程中的内部变化,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蚕发育过程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家庭作业,观察家蚕的发育过程,并记录下来。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突出家蚕的发育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家蚕发育过程中的内部变化,要通过课外阅读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

2024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2024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2024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4课《蚕变了新模样》,主要围绕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二章第三节《昆虫的生长变化》,详细内容为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生长变化特点及其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蚕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生长变化特点。

重点:蚕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及科学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实物、图片、PPT、显微镜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蚕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蚕的生长变化。

2. 例题讲解:(1)蚕的卵是什么样子的?如何孵化?(2)蚕的幼虫期特点有哪些?(3)蚕为什么会吐丝结茧?(4)蚕的蛹期和成虫期有哪些特点?3. 随堂练习:分组观察蚕的实物和图片,记录各个阶段的特点。

4. 讲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蚕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图解。

2. 蚕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图。

(2)简述蚕各个阶段的特点。

2. 答案:(1)见板书设计图解。

(2)蚕卵:圆形,白色,有小孔;幼虫:体型大,吃桑叶,蜕皮;蛹:不食不动,吐丝结茧;成虫:有翅膀,交配繁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有了直观的认识,观察和思考能力得到提高,但对蚕的蛹期和成虫期的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饲养蚕,观察并记录蚕的生长变化,提高实践能力。

同时,了解其他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见过蚕宝宝,或者了解过它们是怎么变化的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蚕的奇妙变化。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蚕是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完全变态发育昆虫。这个过程不仅有趣,而且对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观察蚕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了解蚕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蚕的变态发育特点和饲养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展示和图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蚕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蚕的价值,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这说明学生们已经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效果。
二、核心素养目标
《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探究能力,通过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记录和分析生物现象;
2.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饲养蚕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寻求解决方案;
3.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理解蚕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蚕的变态发育概念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我采用了模型和动画的方式进行讲解,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看到蚕的变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多关注这部分学生,尽可能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让他们理解难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从卵、幼虫、蛹到成虫的变化。

通过观察和探究,学生可以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对昆虫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和描述昆虫变化过程中,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昆虫的变态发育。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交流分享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

2.观察和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蚕的生长过程,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蚕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交流分享能力。

3.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展示蚕的生长过程和昆虫的变态发育图。

2.实物材料:蚕的卵、幼虫、蛹和成虫标本。

3.观察记录表:学生用于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蚕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变态发育。

2.呈现(10分钟)展示蚕的卵、幼虫、蛹和成虫标本,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蚕的生长变化,总结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昆虫也经历了变态发育?学生举例说明,拓宽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观察其他昆虫的生长过程,如蝴蝶、苍蝇等,并记录下来。

8.板书(5分钟)蚕的生长过程:卵、幼虫、蛹、成虫昆虫的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为估计值,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3、蚕结茧后经过2~3天,就会变成蛹。蚕蛹由蚕的幼虫发育而来,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4、观察蚕吐丝是令人激动和充满快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也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
猜谜语:蚕容
引出本课学习任务
讲授新课
一、探索1:描述交流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导入:结合图片顺序,描述自己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特别是一些细节说出来与同学分享。(展示图片)
重点
概括餐吐丝结茧的过程,描述蚕的身体特征
难点
蚕蛹与蚕的幼虫的异同比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猜谜语:有个聪明小工匠,盖房不用砖和梁,
墙壁雪白没窗户,拆开便可做衣裳。
(打一动物)
2、古诗云: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一般情况下,蚕蜕皮4次后成为5龄蚕,再经过约一个星期的时间,蚕就不再吃桑叶,身体变得发黄发亮了,自己悄悄地爬到盒子的角落寻找吐丝的地方。为了方便蚕结茧,我们事先用草梗(或小木棍)扎小架子、用纸做圆筒或格子房,把蚕放到了格子房或架子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蚕吐丝了,蚕房中许多蚕的幼虫都被蚕丝包裹起来,形成了蚕茧。(播放视频)
科教版科学2.4《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课题
蚕变了新模样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蚕蛹由蚕的幼虫发育而来,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2.蚕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3.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科学探究
1.能基于课前观察,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与同学交流
2、蚕蛹还会变化吗?它有可能变成什么样子?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所以说蚕茧是蚕宝宝通过吐丝缠绕而成的。

2.蚕茧中的蚕蛹又是什么样的呢?拿着蚕茧摇一摇,放在耳边会听见声音,还能感觉到里面有东西在动。

对着光亮照一照,可以看见蚕茧里有一个纺锤形的影子。

用剪刀小心地把蚕茧剪开,会看到茧内有一个体型短粗的深褐色的东西,它与蚕的身体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就是蚕宝宝变成的蛹。

知识拓展:黄蚕蛹和黑蚕蛹的区别播放视频《黄蚕蛹和黑蚕蛹的区别》课件出示小结:黄蚕蛹和黑蚕蛹的成因:蚕蛹在发育成蛹的时候,所处的环境温度不同而导致。

如果环境温度高蚕蛹的颜色就会偏黄色,如果环境温度低,蚕蛹的颜色就会偏黑色。

黄色的蚕蛹皮较薄,黑色的蚕蛹皮较厚。

探索一: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

课件出示观察方法、观察准备播放视频《蚕吐丝结茧的过程》课件出示:观察分析观察记录:观察结果:熟蚕吐丝结茧需要经历结制茧网、结制茧衣、结制茧层、结制蛹衬四个过程探索二:观察蚕茧中的蚕蛹1.观察蚕蛹的外形课件出示观察方法、观察记录过程中的另一种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蚕蛹被蚕茧包裹,蚕茧能起到保护作用。

蚕蛹的体形粗短,呈纺锤形,分头、胸、腹三部分,其外部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观察蛹的身体结构时,一定会关注蛹是否还有生命,哪些结构和蚕的幼虫时期相似,哪些是新发育出来的部分,这样的学习和观察活动对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2.蚕茧的内部播放视频《熟蚕化蛹(蚕茧的内部)》小结:在剪开的蚕茧里还会发现一层蜕下来的皮,它是蚕吐完丝化成蚕蛹之前蜕下的第5次皮,蚕一生共蜕6皮6次,第6次是在化蛾之前。

3.观察总结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蛹》事物档案馆:蚕茧的特征研讨探究:研讨一: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相同点:都有头、胸、腹三部分,都有体节、气门等。

不同点:蚕蛹与蚕的幼虫相比较,蚕蛹的身体缩短了,颜色由青白色变成深褐色,身上的体节减少了,腹部的足消失了,长出了复眼,出现了盾片,已有翅的雏形。

研讨二:蚕蛹还会变化吗?它有可能变成什么样子?甲:我觉得蚕蛹会变化,蜕掉外壳后会出现更大、更白的蚕宝宝……乙:我觉得蚕蛹会变化,因为有个成语叫“破茧成蝶”,所以我推测蚕蛹会长出翅膀研讨三: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蚕蛹是蚕的幼虫阶段和成虫阶段的过渡,既保留有幼虫时期的特点,又有成虫时期的特点。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蚕蛹的形态特征。

了解蚕在蛹阶段的变化过程。

能够比较蚕和蚕蛹的不同之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描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蚕的生长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蚕蛹的形态特征。

比较蚕和蚕蛹的不同之处。

2.教学难点理解蚕在蛹阶段的变化过程。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蚕宝宝和蚕蛹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蚕宝宝变成了什么样子呢?引出课题。

2.观察蚕蛹分发蚕蛹给学生小组,让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蚕蛹的形态特征。

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发现。

3.比较蚕和蚕蛹引导学生回顾蚕宝宝的形态特征,与蚕蛹进行比较。

可以从外形、运动方式、食物需求等方面进行比较,让学生填写比较表格。

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比较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4.了解蚕在蛹阶段的变化过程播放蚕变成蛹的过程视频或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蚕在蛹阶段的变化。

教师结合视频内容进行讲解,解释蚕在蛹阶段内部发生的变化,如身体结构的重组等。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互动讨论,解答学生的疑惑。

5.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蚕蛹的形态特征、蚕和蚕蛹的比较以及蚕在蛹阶段的变化过程。

提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蚕的生长变化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觉得蚕的变化神奇吗?为什么?6.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观察蚕蛹的变化,或者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蚕的生命周期的知识。

鼓励学生思考:蚕蛹还会变成什么呢?激发学生对后续学习内容的期待。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物观察和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蚕蛹和了解蚕的变化过程。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教案(4蚕变了新模样)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教案(4蚕变了新模样)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4.蚕变了新模样【教学目标】1.知道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种形态。

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知道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知道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4.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教学重难点】1.知道变成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种形态。

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知道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教学准备】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丝绸制品、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

蚕茧是怎样形成的?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观察。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器材和探索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中须考的问题:一是观察蚕在吐丝时有哪些动作;二是比较蚕蛹与蚕茧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2.教师用课件的形式围绕随堂学展开对蚕吐丝过程的观察。

(1)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开展观察蚕吐丝的过程。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观察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蚕在吐丝时头部会扬起,吐丝过程分为:形成结茧网、上簇、形成结茧衣、形成结茧层。

4.教师指导学生围绕随堂学展开对蚕蛹的观察。

对蚕蛹的观察要提出五个问题:(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2)你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5)最后推测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希望学生的推测能以一定的观察事实作为依据。

5.观察蚕茧和蚕丝。

第一,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蚕茧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测出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

2024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2024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2024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4课《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章第五节《昆虫的变态》中的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详细内容涉及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形态结构变化及其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蚕的生长发育过程的能力。

3. 增进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及生命周期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形态结构变化及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实物模型、蚕的生长发育视频、显微镜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蚕的生长发育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蚕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蚕有几个生长发育阶段?分别是什么?(2)蚕的幼虫期和成虫期有什么不同?3. 新课导入:讲解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形态结构变化及生活习性。

4. 随堂练习:观察蚕的实物模型,填写观察记录表。

5. 小组讨论:分析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探讨蚕的变态发育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蚕变了新模样》2. 内容:(1)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2)蚕的四个阶段特征:卵:小,圆形,黄色幼虫:细长,环节,吃桑叶蛹:圆筒形,硬壳,不吃不动成虫:蛾,翅膀,繁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2)举例说明蚕在不同阶段的生活习性。

2. 答案:(1)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2)蚕在不同阶段的生活习性:卵:在适宜的温度下孵化。

幼虫:吃桑叶,蜕皮生长。

蛹:在茧内完成变态,不吃不动。

成虫:繁殖,产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观察记录表是否填写完整。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下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观察方法:(1)按照观察动物的顺序,由整体到局部,并将蛹的身体结构与蚕进行对比。

(2)用剪刀剪开一个蚕茧,取出蚕蛹,用放大镜观察蚕茧内部的情况。

记录方法:画出蚕蛹的简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名称。

观察记录:(1)蚕蛹的外形。

(2)蚕蛹的运动。

蚕蛹一般情况下不动,但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动,如用手轻轻地触摸它,用手电筒照或发出声音时,蚕蛹的体节会轻微弯曲。

(3)蚕茧的内部。

在剪开的蚕茧里发现了一层蜕下来的皮,它是蚕吐完丝化成蚕蛹之前蜕下的第5次皮。

蚕一生共蜕皮6次,第6次是在化蛾之前。

观察总结。

蚕蛹的观察记录观看观察蚕茧和蛹视频资料。

介绍蚕茧、蚕蛹蚕茧的特征:蚕茧有长椭圆形、球形或纺锤形等不同形状。

蚕茧通常为白色或黄色,现在也有淡绿、肉红等颜色的蚕茧。

蚕茧长3〜4厘米,直彳至1.7〜2.1厘米。

迎着光观察或轻轻摇动蚕小组活动,交流汇报。

垂螭的械利多有什幺不同?击梢■孙事也.黄朝色.盘£栈@1%格.MffKMI市第书:利熙工取反匚?•1■的正普式门与'倏找到用喀和W .岛上法国种.9HR强曲W?它的事上蚊出了什幺东西?童场自翩,宫的胃用妖出了药片.膏在善升的空重里建珑现了什玄?官可随是什包?,它是堂第5次娱的皮*且他漫画贵照的脸«黄橘色的.urn*■彷体加,1.IU : ?立命变成什幺假呈纺锤形,分头、胸、腹三个部分。

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的雏形;腹部有9个体节。

与蚕的幼虫相比,蚕蛹的身体缩短了,颜色由白色变成了深褐色,身上的体节减少了,腹部的足消失了,已有翅的雏形,长出了复眼,出现了触角。

茧,可以发现蚕茧里面有东西。

蚕蛹的特征:体形像一个纺锤,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头部 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长有 9个体节。

探讨: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与不同?蚕蛹呈纺锤形,黄褐色;蚕的幼虫呈长圆筒形,青白色。

小学科学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小学科学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小学科学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小学科学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脱皮现象。

- 掌握蚕体内不断发生的变化。

- 了解蚕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2. 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和记录蚕的生长过程。

- 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耐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蚕的生长过程和脱皮现象的讲解和观察。

- 蚕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特点的介绍。

- 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蚕的变化。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蚕的脱皮现象的意义。

-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 利用图片或小视频展示蚕的生长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

-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中蚕的变化,提问学生是否注意到了蚕的脱皮现象。

2. 学习与理解(30分钟)- 把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只蚕,在观察箱中养蚕。

- 学生观察蚕在学习天文知识的这段时间里是否发生过脱皮现象,并记录发现的情况。

-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蚕的形态结构和外部特点,并分组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 结合生活实例,解释蚕的形态结构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3. 小结与展示(15分钟)- 请学生回答蚕的脱皮现象的意义是什么,并做相应的解释。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4. 拓展延伸(2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蚕脱皮后是如何再次长大的呢?- 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观察单个蚕的发育过程,展示蚕是如何在一定条件下完成生命周期的。

5. 课堂讨论与总结(10分钟)-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他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和体会。

- 与学生探讨如何关爱和保护蚕等动物,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态观念。

四、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观察记录信息的准确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精品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精品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新模样》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新模样》这一章节中,深入学习蚕变态发育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解蚕四个生长阶段——卵、幼虫、蛹、成虫;探究蚕在不同阶段形态变化及生活习性;认识蚕丝绸制作过程及其在我国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解蚕变态发育过程,记住各个阶段特征。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我国丝绸文化认识,激发他们对科学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蚕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征。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实物或图片、显微镜、丝绸制品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显微镜观察蚕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蚕发育过程。

2. 例题讲解讲解蚕四个生长阶段,分析各个阶段特征。

(1)卵:蚕发育起点,呈圆形,黄色。

(2)幼虫:蚕主要生长阶段,体型逐渐变大,蜕皮四次。

(3)蛹:蚕化为不食不动蛹,外形像小船。

(4)成虫:蚕化为成虫,具有翅膀,完成繁殖。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观察蚕各个阶段实物或图片,记录观察结果。

4. 讲解蚕丝绸制作过程介绍我国古代丝绸制作工艺,引导学生解蚕丝重要性。

5. 课堂小结强调蚕变态发育过程及其在我国文化中地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蚕变态发育过程2. 内容:(1)卵(2)幼虫(3)蛹(4)成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蚕发育过程,绘制蚕四个生长阶段画图。

2. 答案:(1)卵:圆形,黄色。

(2)幼虫:体型逐渐变大,蜕皮四次。

(3)蛹:外形像小船,不食不动。

(4)成虫:具有翅膀,完成繁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通过观察、记录、绘制,掌握蚕发育过程,对丝绸文化有更深入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找有关蚕其他知识,如蚕饲养、蚕丝用途等,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2.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3. 例题讲解透彻性4. 学生随堂练习与互动5. 作业设计针对性与答案准确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深度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蚕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征是本节课难点和重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教学设计

4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目标1.知道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2.知道蚕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3.知道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4.能基于课前观察,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与同学交流;5.能够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6.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描述蚕茧的特征。

2.观察蚕茧中的蚕蛹,比较蚕蛹与蚕的幼虫的相同和不同.【教学难点】思考蚕蛹对蚕起到什么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裹起来呢?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它们还活着吗?二、讲授新课(一)聚焦蚕吐丝了,蚕房中许多蚕的幼虫都被蚕丝包裹了起来,形成了蚕茧。

蚕茧是怎样形成的?蚕茧中的蚕蛹又是什么样的呢?教师点拨:蚕茧的形成:蚕吐丝了,许多蚕的幼虫都被蚕丝包裹了起来,形成了蚕茧。

蚕蛹的样子:拿者蚕茧摇一摇,放在耳边会听见声音,还能感觉到里面有东西在动。

对着光亮照一照,可以看见蚕茧里有一个纺锤形的影子。

我们用剪刀小心地把蚕茧剪开,会看到茧内有一个体型短粗的深褐色的东西,它与蚕的身体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

这就是蚕宝宝变成的蛹。

(二)探索1.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

播放视频:【知识解析】观察蚕吐丝。

猜测蚕宝宝在蚕茧里面有什么变化,首先应对蚕茧进行细致观察,看能否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我们该如何观察蚕茧呢?观察准备:蚕、硬纸板搭的格子房。

观察方法:重点观察蚕吐丝的行为及丝的特点。

观察记录:蚕吐丝时,头胸昂起,口吐丝缕,头部来回摆动寻找可以固定蚕丝的地方。

蚕在吐丝前后的变化:(1)吐丝前,蚕食欲下降,躯体发黄发亮,变透明。

(2)吐丝时,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

(3)吐丝后,蚕身体变小,潜伏在茧内。

2.观察蚕茧中的蚕蛹(1)观察蚕茧①形状:椭圆形②大小:大小不一,长约3~4 cm,宽约2 cm③颜色:白色、黄色等④将蚕茧用热水浸泡,可以将蚕茧剥开。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的第4课,主要介绍蚕蛹这一蚕的生命形态,通过观察和比较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了解蚕蛹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并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和记录的能力,同时了解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生活依赖自然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目标:a. 理解蚕蛹是蚕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b. 理解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2. 科学探究目标:a. 能够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b. 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3. 科学态度目标:a. 能够坚持观察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b. 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着探究兴趣。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a. 能通过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自然,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对蚕的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但在比较研究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研究。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准备课件和教具,包括蚕蛹和幼虫的图片、蚕茧、画纸、彩色笔等。

2. 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1. 带来纸和笔,用于记录观察结果。

2. 具备基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蚕蛹和幼虫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蚕蛹的兴趣和好奇心。

2024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2024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2024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4课《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章第五节“蚕的变态发育”,详细内容为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生长变化过程,以及蚕的饲养方法和观察要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蚕的四个生长阶段的特点。

2. 学会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实物或图片、放大镜、蚕的发育过程图解、饲养蚕的工具等。

2. 学具:每组一套蚕的实物或图片、放大镜、记录本、饲养蚕的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蚕宝宝”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蚕的兴趣,提出问题:“蚕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我们来一起观察吧!”2. 新课:介绍蚕的四个生长阶段,引导学生观察蚕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蚕的变化。

3. 实践:分组进行蚕的饲养和观察活动,记录蚕的生长变化,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观察心得。

4. 例题讲解:以蚕的发育过程为例,讲解生物的变态发育现象,引导学生理解蚕的生长变化。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观察记录,绘制蚕的发育过程图解,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蚕变了新模样》2. 内容:蚕的四个生长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观察方法:饲养、记录、分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蚕的发育过程,绘制发育过程图解。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正确绘制出家蚕的发育过程图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情况,学生的学习反馈等。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生物的发育过程,如蝴蝶、蚊子等,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蚕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

新教科版三下科学2.4《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新课标)

新教科版三下科学2.4《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新课标)
第二单元 动物的—生
第4课时 蚕变了新模样
课型
观察探究课
课时
1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饲养,学生对蚕巳经有了一定的感情。随着蚕开始吐丝结茧,饲养观察活动也达到了高潮,学生对蚕茧也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汇报前期成果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能够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会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
*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态度责任
*能坚持长期观察,及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
*真实记录并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
对昆虫的蛹期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板书设计
蚕变了新模样
蚕蛹和幼蚕的异同
同:都有头、胸、腹三部分,都有足、体节和气门等。
异:与幼蚕相比蚕蛹身体缩短,呈纺锤形,颜色由白色变为深褐色,长出了一对复眼和触角原形,还有翅的原形,体节减少,腹足消失等。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课堂中采用观看视频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可以完整且在不伤害蚕蛹的前提下剪开蚕茧,来对蚕蛹进行观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通过观察对比蚕蛹和幼蚕的身体结构特征,了解蚕蛹和幼蚕的区别与联系,建立蚕蛹是由幼蚕发育而来的这一事实。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蚕蛹是蚕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蚕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科学思维
*通过蚕丝与人类的关系,初步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自然,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蚕变了新模样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观察蚕蛹。

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教材的探索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活动:一是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二是观察蚕蛹的形态结构特征。

通过这两个活动,既可以检查学生前期课外观察活动的成果,还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观察蚕茧内部变化的好奇心。

再研讨环节,围绕“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蚕蛹还会变化吗”“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三个问题,引发学生积极关注和思考蚕身体变化与外界环境适应性的关系,并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积累感性经验。

本节课内容和后面几课将共同帮助学生构建对昆虫共同特征的认识。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饲养,学生对于蚕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情,随着蚕开始吐丝结茧,学生迎来了收获成果的时刻。

学生对于获得的蚕茧充满了好奇,因此,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特别是针对蚕茧中的蛹是有生命的吗?从哪些地方可以推测有生命?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在这节课上需要进行分层引导,并提供多种观察工具,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并进行有效的记录。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蚕茧和蚕蛹,知道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而来;了解蚕蛹的身体结构,知道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科学思维]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和幼虫的异同点,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

[探究实践]观察过程中,学会用多种方法观察蚕茧和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能用图画进行描述和记录。

[态度责任]通过蚕丝和人类的关系,初步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并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难点]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一套蚕茧、放大镜、剪刀、手电、尺子、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1.同学们,你们的蚕宝宝已经生长到什么阶段了?
2.课件展示蚕宝宝不同阶段照片,黑板上可以利用活动板贴图。

提问:同学们能根据观察发现,给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排排序吗?
3.蚕最后变成怎样了?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里面蚕宝宝还活着吗?它们的样子有没有发生变化呢?蚕为什么要结茧?蚕宝宝接下来会干什么?蚕宝宝接下来会变成什么……
4.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揭示课题:蚕变了新模样)
[设计意图]通过对蚕生长变化的排序活动,让学生回顾养蚕的过程以及再次回忆蚕的生长变化。

通过对蚕茧的推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想研究的问题。

二、观察蚕茧和蚕蛹(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蚕茧、手电筒、放大镜、软尺或直尺
1.蚕茧是蚕宝宝吐出的丝编织而成的?那同学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蚕吐丝结茧的过程,能不
能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适当播放“蚕吐丝”视频)
2.同学们对蚕宝宝结茧把自己包裹起来有很多的疑问想探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下。

课件出示观察工具(手电筒、放大镜、软尺或直尺)
提问:老师给你们提供这些工具,你打算怎么来进行观察?
预设:利用手电、放大镜等器材观察蚕茧。

可以从形状、颜色、测量尺寸、摸摸质地、探探内部……等方面进行观察。

3.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先观察外部,再观察内部的顺序进行。

4.蚕茧外部特征,同学们可以通过看、闻、摸来进行,对于内部的情况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观察蚕茧?
预设:先摇一摇,再用电筒照射,推测内部的情况,再利用剪刀剖开蚕茧。

5.课件出示剖蚕茧的方法。

①将蚕茧竖起来,在一端剪开一个缺口;
②沿着边缘将缺口剪大;不要戳得太深,以免伤到内部;
③倒出蚕茧里面的物体,仔细观察,用画图的方式完成记录;
④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让学生小组合作,使用剪刀打开蚕茧,提供放大镜观察蛹,用图画的方法完成记录,并猜测后续的变化。

6.学生观察活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蚕茧先进行外部观察,再推测内部的变化,利用各种工具进行观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在推测中关注茧子内部的生命情况,为安全解剖的做好铺垫。

三、交流研讨:(预设10分钟)
1.同学们通过观察,已经有很多收获,请同学来展示汇报。

2.展示学生画的蚕蛹,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观察记录和猜测。

3.课件出示蚕幼虫和蚕蛹的图片,请同学进行观察对比,并说一说发现,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预设:蚕蛹的身体呈纺锤形;颜色是深褐色;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的雏形;腹部有9个体节。

4.提问:蚕蛹与蚕的幼虫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有头胸腹三部分,都有体节、足。

不同点:蚕蛹的身体变短了,颜色由白色变成了深褐色,身上的体节减少了,腹部的足消失了,已经有翅的雏形,长出了复眼,出现了触角。

5.蚕蛹还会变化吗?有可能变成什么样子?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
蚕蛹不吃东西,一般也不动,没有防御外敌的能力,蚕茧能迷惑其他动物,也能形成独立空间,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小结: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我们的劳动人们还发现了蚕丝的作用,我国人民的养蚕织丝技术改善了生活,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蚕蛹未来的变化真的会和你们猜测的一样吗?期待你们继续饲养和观察。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梳理产生的疑问,并借助视频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蚕茧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预设5分钟)
1.自然界还有哪些小动物和蚕一样,会经过蛹的阶段?
2.我们一起观看视频:蝴蝶的一生。

总结:蚕是一种昆虫,像蚕这样出现蛹期这一阶段的昆虫还有很多,除了蝴蝶,还有蜜蜂、蚂蚁、苍蝇等,同学们下课后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的书籍继续探索。

[设计意图]蝴蝶的一生和蚕比较相似,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课知识。

推荐科普书籍将课堂的科学学习拓展延伸展到课外。

【疑难解答】
3.蚕茧里面有一团褐色的皮是什么?
剪开蚕茧后,倒出的不仅有蚕蛹,还有蚕幼虫变成蛹的时候蜕的皮,借助这个时候可以向学生进行说明。

这是第五次蜕皮。

4.一个蚕茧的蚕丝有多长?
蚕茧的丝长要分春茧还是夏茧。

一般春茧丝长差不多1000米,而夏茧因为天气热,蚕宝宝没有春天的生长好,只有700-800米长。

蚕丝,是熟蚕结茧时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也称“天然丝”。

它与羊毛一样,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动物纤维之一,根据食物的不同,又分桑蚕、柞蚕、木薯蚕、樟蚕、柳蚕和天蚕等。

从单个蚕茧抽得的丝条称为茧丝,它由两根单纤维借丝胶粘合包覆而成。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