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蚕长大了》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2021-2022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3《蚕长大了》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3《蚕长大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长大了》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了解昆虫的生长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昆虫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蚕的生长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蚕的生长过程。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理解昆虫的生长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蚕的生长图片或视频。
2.准备观察蚕的生长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3.准备讨论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蚕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生长。
2.呈现(10分钟)展示蚕的生长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蚕的生长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观察,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4.巩固(10分钟)小组讨论,总结蚕的生长过程和昆虫的生长特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昆虫的生长过程会有所不同?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昆虫的生长特点。
7.家庭作业(5分钟)观察其他昆虫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蚕的生长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昆虫的生长特点:外部形态变化、内部结构变化、生活习性变化。
教学过程各环节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总计60分钟。
以上教案根据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3《蚕长大了》进行编写,希望能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
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学情境分析在《蚕长大了》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旨在营造一个充满探究氛围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到科学学习中。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3蚕长大了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3蚕长大了教案教学设计《蚕长大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能在饲养过程中了解蚕的幼虫的生长变化规律以及生活习性。
●知道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了解蚕的幼虫期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2.科学探究目标●会用测量、拍照、图画以及文字记录等方式记录饲养过程中的发现。
●能够对蚕的发展变化做出预测。
3.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坚持不懈的记录的重要性。
●乐于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珍爱生命,体会对小动物的关爱。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动物的生长变化受到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蚕的幼虫在不同阶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方法对蚕的生长进行观察并记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放大镜、有关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蜕皮的图片及多媒体资料。
学生准备:蚕的饲养盒、蚕的生长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交流谈话1.可爱的蚕宝宝已经慢慢长大了,在这段时间里,你是怎么照顾它们的?2.它们样子有变化吗?大家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今天我们来交流一下。
二、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1.在你的蚕房中,蚕宝宝生活的好吗?它们的“家”有什么变化?(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2.用放大镜观察蚕的幼虫①用棉签轻轻触碰蚕宝宝的身体,它有什么反应?它是怎样运动的?(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蚕,提醒学生不要用手触摸。
)②蚕宝宝每次能吃多少桑叶,它是怎样吃桑叶的?(学生观察交流蚕吃食物的特点。
)③蚕宝宝的身体外形是什么样的?(学生在活动手册上画一画蚕的外形。
)3.出示图片和视频,了解蚕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
三、交流蚕的生长变化1.在你们的精心照顾下,蚕宝宝已经长大了,它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结合前期的观察记录单、照片和图画来交流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2.你知道蚕宝宝用身体的哪部分感知外部的环境吗?3.在饲养的过程中,除了给蚕宝宝提供食物,还要给蚕宝宝提供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呢?(学生结合饲养经验,交流蚕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提供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蚕长大了教案
3.蚕长大了【教学目标】1.知道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知道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知道蚕的身体结构及其作用。
4.知道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5.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知道蚕在生长的过程中的变化。
2.知道蚕的身体结构及其作用。
3.知道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教学准备】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同学们饲养的蚕卵孵化出蚕宝宝了吗?蚕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学生相互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观察器材和观察方法。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围绕四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观察过程。
一是怎样确定蚕是活的?用什么工具观察?二是蚕在不同时间发生的变化。
三是蚕用什么吃食物?2.观察中,围绕随堂学部分展开实验、观察。
(1)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实验,并思考:怎样记录蚕的样子和它的食物?(2)教师指导学生用图画的形式做好记录。
3.观察后,汇报交流记录结果。
(1)学生展示各自画好的蚕和它的食物。
(2)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改进图画。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1)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
(2)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
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可变化性。
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1)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
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2)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1)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
(2)教师根据研讨情况总结。
小学科学蚕长大了教案范文(通用3篇)
小学科学蚕长大了教案范文(通用3篇)【范文大全】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
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科学蚕长大了教案范文(通用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小学科学蚕长大了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能在饲养过程中了解蚕的幼虫的生长变化规律以及生活习性。
●知道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了解蚕的幼虫期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2.科学探究目标●会用测量、拍照、图画以及文字记录等方式记录饲养过程中的发现。
●能够对蚕的发展变化做出预测。
3.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坚持不懈的记录的重要性。
●乐于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珍爱生命,体会对小动物的关爱。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动物的生长变化受到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蚕的幼虫在不同阶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方法对蚕的生长进行观察并记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放大镜、有关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蜕皮的图片及多媒体资料。
学生准备:蚕的饲养盒、蚕的生长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交流谈话1.可爱的蚕宝宝已经慢慢长大了,在这段时间里,你是怎么照顾它们的?2.它们样子有变化吗?大家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今天我们来交流一下。
二、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1.在你的蚕房中,蚕宝宝生活的好吗?它们的“家”有什么变化?(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2.用放大镜观察蚕的幼虫1用棉签轻轻触碰蚕宝宝的身体,它有什么反应?它是怎样运动的?(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蚕,提醒学生不要用手触摸。
)2蚕宝宝每次能吃多少桑叶,它是怎样吃桑叶的?(学生观察交流蚕吃食物的特点。
)3蚕宝宝的身体外形是什么样的?(学生在活动手册上画一画蚕的外形。
)3.出示图片和视频,了解蚕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
三、交流蚕的生长变化1.在你们的精心照顾下,蚕宝宝已经长大了,它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结合前期的观察记录单、照片和图画来交流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2.3《蚕长大了》(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1. 蚕的孵化过程:介绍蚕卵的孵化条件和时间,让学生观察蚕卵的孵化过程。
2. 蚕的幼虫阶段:讲解幼虫的生长特点,如吃桑叶、生长速度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幼虫的生活习性。
3. 蚕的蛹阶段:介绍蛹的形成过程和蛹的特征,让学生观察蛹的形态变化。
4. 蚕的成虫阶段:讲解成虫的生长特点和繁殖过程,让学生了解蚕丝的制作过程。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蚕的生长过程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蚕的生长特点。
(2)实物展示:教师展示蚕的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蚕的各个阶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教学软件:利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通过游戏和问答等方式,巩固对蚕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的掌握。
(4)分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蚕的生长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A. 有翅膀,可以飞行
B. 无翅膀,不能飞行
C. 有触角,可以感知周围环境
D. 有口器,可以咀嚼食物
答案:A
(5)蚕丝的制作过程包括( )等步骤。
A. 取丝、晒干、络丝、缫丝、整理
B. 取丝、干燥、络丝、煮丝、整理
C. 取丝、干燥、煮丝、络丝、整理
D. 取丝、晒干、煮丝、络丝、整理
答案:A
3. 判断题
(4)蚕的成虫阶段:学生可能对成虫的生长特点和繁殖过程不够了解,难以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掌握。
(5)观察和实践:学生可能对观察和实践的操作不够熟练,难以通过动手制作蚕丝来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通过实物展示、视频教学、分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核心知识。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蚕的生长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科版(2024秋)三年级下册2.3蚕长大了教案
-动手操作
-观察现象
-总结经验
教学反思与改进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昆虫的生长特点时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直观演示和实验操作,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例如,我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蚕的生命周期模型或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和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同时,我还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昆虫的生长特点。
本节课旨在通过探究蚕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深入了解昆虫的生长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1.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学生能够学会使用恰当的词汇描述昆虫的生长变化,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将学会分享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
当堂检测:
1.请简述蚕的生长过程。
2.请列举昆虫的生长特点。
3.请描述蚕从卵到幼虫、再到蛹和成虫的各个阶段特征。
4.请解释外骨骼、翅膀、触角等昆虫的生长特点及其功能。
5.请讨论蚕的生长过程对生态保护的意义。
6.请提出一个问题,关于蚕的生长过程或昆虫的生长特点,并尝试回答。
7.请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并记录蚕的生长过程。
2.创新思维: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对蚕的生长现象进行解释。我将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能力:学生将在课堂上进行观察、操作和实践,通过自己动手,深入了解昆虫的生长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将学会观察细节、耐心等待、细心操作,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9.探究精神: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020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蚕长大了》教案 教学设计
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
科学探究
1. 能通过查阅资料和积累经验,掌握正确的养蚕方法
2. 能用文字和画图的方法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3. 会借助尺子、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幼蚕的生长变化
4. 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科学态度 1. 对养蚕活动及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
2. 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细毛,被称为“蚁蚕”,也叫“ 1 龄蚕”。 蚁蚕 体长 2~ 3 毫米,体宽约 0.5 毫米。
③蚁蚕出生约两天后细毛就不明显了。蚁蚕出壳后 约 40 分钟即有食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 ④经过两周左右的时间,蚁蚕身体逐渐长大,颜色
也逐渐从黑变成了白色,成了大家熟悉和喜爱的蚕 宝宝。
3、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蚕的蜕皮现象 【提示】 ①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蜕皮。蜕皮时约有一天的时
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且头抬得高高的,这 叫“眠”。
②经过一次蜕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它蜕一次皮就
学生活动 猜谜语:蚕 交流养蚁蚕到蚕宝 宝的生长变化
了解蚕蜕皮是蚕 生长的需要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 2.3 《蚕长大了》教学设计
课题 蚕长大了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重点
科学知识
1. 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
2. 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
3. 蚕的身体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
4. 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5. 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
3. 理解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观察幼蚕的形态特征和生命活动现象
难点 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小学科学23蚕长大了(教案)20222023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教科版)
小学科学23蚕长大了(教案)20222023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教科版)蚕长大了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蚕丝的制作过程。
通过实时观察和参与,学生将能够理解蚕的生命周期,并能够在实际活动中亲身体验蚕丝的制作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包括蛹化和成蛾。
2.了解和描述蚕丝的制作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1.图片、PPT或视频说明蚕的生命周期。
2.幼虫和蚕茧模型(可用纸张制作)。
3.活蚕或蚕茧。
4.煮沸的蚕茧。
5.纺织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蚕的生命周期,强调蚕丝对人们的重要性。
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蚕的生命周期的问题,以检查学生的前置知识。
2. 学习蚕的生命周期(约15分钟)老师可以展示幼虫和蚕茧模型,引导学生使用观察和描述的能力来了解蚕的生命周期。
老师可以提问以下问题:-蛹是从什么变成的?-蛹是如何变成蛾的?-蛾有什么特点?3. 实际观察活蚕或蚕茧(约10分钟)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活蚕或蚕茧给学生观察。
学生们可以小组或个人观察,并记录他们所看到的内容。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4. 蚕丝的制作过程(约15分钟)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煮沸的蚕茧,并解释蚕丝的制作过程。
步骤1:将蚕茧浸泡在热水中,直到茧丝松动。
步骤2:取出茧丝,放入纺织机中。
步骤3:利用纺织机将茧丝纺织成蚕丝。
5. 实际体验制作蚕丝(约30分钟)老师可以在实验室或课堂上设置一个简易的纺织工作站,让学生亲身体验蚕丝的制作过程。
学生可以将茧丝放入纺织机中,并尝试纺织出蚕丝。
6. 总结与展示(约10分钟)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制作经验和观察结果。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蚕的生命周期和蚕丝的制作过程,并与他们之前的预期进行比较。
学生还可以展示他们制作的蚕丝或纺织品。
教科版科学最新三下2-3《蚕长大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3.蚕长大了【教材简析】本课是第一节课的延续。
从第一课开始学生就开展了蚕的饲养活动,通过一段时间对蚕的饲养,蚕幼虫的身体结构与蚕卵也有了很大的不同。
本节课要对四龄的蚕进行观察,研究蚕幼虫的身体结构及行为特征,引领学生关注蚕未来的生长变化,指导学生为五龄蚕的吐丝结茧做好准备。
聚焦板块通过一张蚕的幼虫图片,将内容聚焦在现阶段幼虫的形态特点上来,学生不难发现蚕的身体结构已经与蚕卵时期大不相同了。
通过回顾刚孵化时蚁蚕的形态,明确本课的研究内容,即蚕幼虫的外部形态以及幼虫成长过程中的生命活动现象。
探索板块主要有两个学生活动。
一是观察蚕房中的蚕,了解蚕的生命活动现象,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蚕的幼虫是在不断生长的,颜色由黑变灰再变白,身体变长变粗等,通过蚕房中桑叶、粪便、蚕丝等的发现了解到幼虫的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并提示观察时不要用手触摸蚕。
二是观察蚕的身体结构,利用放大镜认识蚕的幼虫的身体结构及各个部位的具体特征,通过观察幼虫的行为了解各部位对应的功能特点。
这两个活动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更希望能用文字和图画进行记录。
研讨活动板块,围绕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蚕在生长过程中一系列身体及行为活动的变化,感受蚕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并了解在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
拓展板块引领学生继续关注蚕未来的生长变化,并做好相应准备。
如进入五龄期的蚕将要吐丝结茧,需对蚕的“家”进行改造等。
蚕一生的观察研究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活动,许多观察记录活动是在课外进行的。
本课教学通过引领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记录,交流这一段时间发现的蚕的生长、发育以及饮食、运动等行为的新变化以及饲养蚕的经验和教训,感悟到在一段时间里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课后已经开始了蚕的饲养活动,有的学生可能在以前就已经有了蚕的饲养经验,对于蚕的形态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如蚕的幼虫的身体逐渐由黑变白,变长变粗等),但没有系统地观察过蚕的身体结构,对各部位的名称以及对应的功能还不熟悉,对观察到的现象不能进行科学的解释。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3课 蚕长大了》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7课动物的繁殖》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第7课动物的繁殖,主要介绍动物的繁殖方式以及动物与植物之间的依赖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动物的繁殖可以分为卵生和胎生两种方式,并且认识到动物的生存与植物密切相关。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比较和分类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如何收集、分析和整理动物繁殖后代的信息。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常见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
2. 了解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大多是卵生动物,而胎生动物一般都是通过哺乳喂养幼崽。
3. 了解动物的生存与植物之间的依赖关系,包括以植物为食和依赖植物筑巢繁殖后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知道常见的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
教学难点:收集、分析、整理动物繁殖后代的信息。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动物的繁殖方式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模糊,对于植物与动物的依赖关系也需要进一步学习。
学生的探究意识逐渐增强,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法获取相关信息。
五、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收集、整理和分析动物繁殖的相关信息。
3. 实践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观察的方式获取动物繁殖的信息。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
2. 多媒体课件:准备与动物繁殖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 实物或图片:准备一些常见动物的卵和胎儿的图片或模型,以便让学生观察和比较。
4. 资料:准备一些有关动物繁殖的资料,供学生查阅和分析。
七、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引入活动1. 利用多媒体资料或实物展示一些动物的繁殖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动物繁殖的思考。
可以展示图片或视频,包括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的繁殖方式,如蝴蝶产卵、鱼类产卵、鸟类孵化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 《蚕长大了》教案
教科版三下第二单元第3课《蚕长大了》教学设计讲授新课聚焦:刚出生的蚕的幼虫与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有什么区别?蚕卵已经孵化出了蚕宝宝,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
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又是什么样子呢?刚出生的蚕的幼虫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黑色的,很小,像蚂蚁一样。
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变白了,变大了,会吐丝和蜕皮。
探索:观察蚕房中的蚕的生活。
它们的“家”有什么变化?怎么知道蚕还是活着呢?这一次看到的和上一次有什么不一样?提醒:不要用手触摸蚕,因为它们非常柔弱。
观察准备:蚕、蚕房和放大镜。
观察方法:从蚁蚕孵出开始,观察蚕宝宝的吃食、排便和活动情况,了解蚕的生活和它们的“家”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观察对象4龄蚕进食情况食量大,能吃下一整片叶子排便情况墨绿色、颗粒状,能看见棱角。
活动情况有些在蚕盒里爬动;有些在吃食;有些蚕的头搞搞仰起,不吃也不动,在休眠;有些蚕在蜕皮,蚕盒里能看到蚕蜕下的旧皮。
观察结果:蚕的生长需要食物,会排便,需要定期清理蚕沙,保持蚕盒的卫生。
蚕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蜕皮的过程,蜕去旧皮后,蚕进人新的龄期。
怎么知道蚕还活着呢?蚕会运动、进食、排便,这说明蚕还活着。
这一次看到的和上一次有什么不一样?这一次看到的蚕比上一次看到的大了一些,颜色也变白了,蚕分享交流收获和遇到的问题。
学生交流,小组代表回答。
小组活动观察蚕。
学生汇报交流,科代表回答。
白白的,胖胖的,长长的,有很多脚等,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蚕长大了。
为了使蚕健康生长,我们需要给蚕提供干净的环境,新鲜的桑叶,清新的空气。
房里的丝更多了。
介绍幼虫:幼虫是动物个体发有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育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器官成构造、以适应其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
通俗来讲就是“幼虫小时候”。
用放大镜观察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1.观察蚕的幼虫。
分析:蚕的外形是圆筒状,分头、胸、腹三部分。
温州市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蚕长大了》教案
温州市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蚕长大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长大了》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掌握昆虫的生长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昆虫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生长过程认识不足。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对于观察和描述生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掌握昆虫生长发育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蚕的生长过程,昆虫生长发育的特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蚕的生长发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蚕的生长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蚕的生长图片、实验器材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观察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蚕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生长发育。
2.呈现(10分钟)展示蚕的生长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蚕的生长变化。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昆虫的生长有哪些特点?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蚕的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蚕的生长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4.巩固(10分钟)小组讨论:昆虫的生长过程有哪些特点?蚕的生长过程中,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哪些变化?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昆虫的生长过程,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第3课蚕长大了》教案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但在课后,我了解到仍有部分学生对蚕的食物来源和生长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牢固。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讲解《蚕长大了》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在课堂上,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发现他们对蚕宝宝的兴趣非常浓厚。以下是我对今天教学的一些思考:
首先,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新课,学生们对蚕的生长产生了好奇心,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后续的教学中,我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蚕的生长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观察实际的蚕宝宝,并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察记录和讨论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照顾蚕宝宝”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蚕的生长发育基本概念。蚕是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完全变态昆虫。这个过程展示了生物的生长变化和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外部特征和需求,以及如何照顾蚕宝宝。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蚕长大了教案(新教材)
3.蚕长大了【教材简析】本课是第一节课的延续。
从第一课开始学生就开展了蚕的饲养活动,通过一段时间对蚕的饲养,蚕幼虫的身体结构与蚕卵也有了很大的不同。
本节课要对四龄的蚕进行观察,研究蚕幼虫的身体结构及行为特征,引领学生关注蚕未来的生长变化,指导学生为五龄蚕的吐丝结茧做好准备。
聚焦板块通过一张蚕的幼虫图片,将内容聚焦在现阶段幼虫的形态特点上来,学生不难发现蚕的身体结构已经与蚕卵时期大不相同了。
通过回顾刚孵化时蚁蚕的形态,明确本课的研究内容,即蚕幼虫的外部形态以及幼虫成长过程中的生命活动现象。
探索板块主要有两个学生活动。
一是观察蚕房中的蚕,了解蚕的生命活动现象,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蚕的幼虫是在不断生长的,颜色由黑变灰再变白,身体变长变粗等,通过蚕房中桑叶、粪便、蚕丝等的发现了解到幼虫的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并提示观察时不要用手触摸蚕。
二是观察蚕的身体结构,利用放大镜认识蚕的幼虫的身体结构及各个部位的具体特征,通过观察幼虫的行为了解各部位对应的功能特点。
这两个活动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更希望能用文字和图画进行记录。
研讨活动板块,围绕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蚕在生长过程中一系列身体及行为活动的变化,感受蚕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并了解在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
拓展板块引领学生继续关注蚕未来的生长变化,并做好相应准备。
如进入五龄期的蚕将要吐丝结茧,需对蚕的“家”进行改造等。
蚕一生的观察研究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活动,许多观察记录活动是在课外进行的。
本课教学通过引领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记录,交流这一段时间发现的蚕的生长、发育以及饮食、运动等行为的新变化以及饲养蚕的经验和教训,感悟到在一段时间里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课后已经开始了蚕的饲养活动,有的学生可能在以前就已经有了蚕的饲养经验,对于蚕的形态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如蚕的幼虫的身体逐渐由黑变白,变长变粗等),但没有系统地观察过蚕的身体结构,对各部位的名称以及对应的功能还不熟悉,对观察到的现象不能进行科学的解释。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蚕长大了教案(新教材)
3.蚕长大了【教材简析】本课是第一节课的延续。
从第一课开始学生就开展了蚕的饲养活动,通过一段时间对蚕的饲养,蚕幼虫的身体结构与蚕卵也有了很大的不同。
本节课要对四龄的蚕进行观察,研究蚕幼虫的身体结构及行为特征,引领学生关注蚕未来的生长变化,指导学生为五龄蚕的吐丝结茧做好准备。
聚焦板块通过一张蚕的幼虫图片,将内容聚焦在现阶段幼虫的形态特点上来,学生不难发现蚕的身体结构已经与蚕卵时期大不相同了。
通过回顾刚孵化时蚁蚕的形态,明确本课的研究内容,即蚕幼虫的外部形态以及幼虫成长过程中的生命活动现象。
探索板块主要有两个学生活动。
一是观察蚕房中的蚕,了解蚕的生命活动现象,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蚕的幼虫是在不断生长的,颜色由黑变灰再变白,身体变长变粗等,通过蚕房中桑叶、粪便、蚕丝等的发现了解到幼虫的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并提示观察时不要用手触摸蚕。
二是观察蚕的身体结构,利用放大镜认识蚕的幼虫的身体结构及各个部位的具体特征,通过观察幼虫的行为了解各部位对应的功能特点。
这两个活动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更希望能用文字和图画进行记录。
研讨活动板块,围绕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蚕在生长过程中一系列身体及行为活动的变化,感受蚕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并了解在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
拓展板块引领学生继续关注蚕未来的生长变化,并做好相应准备。
如进入五龄期的蚕将要吐丝结茧,需对蚕的“家”进行改造等。
蚕一生的观察研究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活动,许多观察记录活动是在课外进行的。
本课教学通过引领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记录,交流这一段时间发现的蚕的生长、发育以及饮食、运动等行为的新变化以及饲养蚕的经验和教训,感悟到在一段时间里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课后已经开始了蚕的饲养活动,有的学生可能在以前就已经有了蚕的饲养经验,对于蚕的形态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如蚕的幼虫的身体逐渐由黑变白,变长变粗等),但没有系统地观察过蚕的身体结构,对各部位的名称以及对应的功能还不熟悉,对观察到的现象不能进行科学的解释。
教科版新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 3《蚕长大了》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第3课蚕长大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了解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了解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科学探究1.能够掌握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2能够运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3.能够运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4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5.能够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科学态度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体会动物健康生活需要适宜的环境,人类行为影响动物生存。
2.知道蚕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到人类生活与动物息息相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教学难点:运用科学的方法观测与描述蚕的身体变化。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ppt、4 龄期或 5 龄初期的幼蚕、桑叶、棉签、放大镜、尺子、蚕的饲养盒等。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经过精心孵化,蚕卵里孵出了小蚕,经过这几星期的饲养,我们的蚕宝宝慢慢地长大了,同学们也通过画图.写日记、用表格记录等多种方式记录着小蚕的生长变化。
同学们饲养是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吧!(交流中提问: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长大一些的幼虫又是什么样的?)二、交流蚕的生长变化1.我们的蚕出生很多天了,说说你是怎样照顾它们的?学生交流。
2.在这个过程中,你发现蚕有了哪些变化?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
(交流时,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
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3.了解什么叫“蜕皮、眠”。
说说蚕蜕皮的过程。
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小学科学23蚕长大了(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23蚕长大了(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蚕长大了在2022-2023学年的三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中,学生们将学习有关蚕的生长和变化的主题。
其中一个任务是撰写一篇关于蚕长大过程的文章,以下是相应的内容回复。
蚕是一种昆虫,经常被用于生产丝绸。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经意地接触到丝绸制品,而忽略了蚕与丝绸制造的重要关系。
了解蚕的成长过程对我们理解这个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蚕的生长过程通常经历四个主要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
现在,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蚕的成长过程。
首先是卵阶段。
蚕的成长始于蚕蛾产卵的过程。
蚕蛾会寻找适合产卵的地方,然后把卵黏附在树枝或其他表面上。
这些卵通常呈现圆形或椭圆形,具有白色外观,稍微透明。
接下来是幼虫阶段。
蚕的幼虫阶段最令人惊叹,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一旦蚕卵孵化出来,就会出现幼小的蚕虫。
这时的蚕虫非常微小,它们的身体柔软无力,但它们已经开始展示出食欲旺盛的特点。
幼小的蚕虫会寻找竹叶、桑叶等植物作为食物,并不断进食。
幼虫阶段的蚕虫长得非常迅速。
它们每天都能进食大量的叶子,而且只需短短几周时间,它们的尺寸会增长到原来的几百倍。
不仅如此,蚕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从原来的透明白色逐渐转变为带有虫体的淡黄色。
在蚕长大的过程中,它们还会不断蜕皮。
这个过程就好像是它们的“成长努力”。
蚕的皮肤会变硬,限制了蚕身体的生长,因此,蚕会脱掉旧皮,以适应更大的体积。
通常情况下,蚕会在蜕皮后变得柔软,然后慢慢变硬。
当蚕长到一定尺寸时,它就进入了蛹阶段。
这个阶段非常重要,也非常神秘。
蚕会在适宜的环境中制造出一个结实的丝绸茧来保护自己。
蚕慢慢地将自己整个身体包裹在茧内,并在内部发生了巨大变化。
茧提供了足够的保护,让蚕能够在变化过程中安全地成长。
在茧内,蚕会发生从幼虫到成虫的转变。
这个过程通常被称为蛹化过程。
在蛹化过程中,蚕的身体逐渐变成一个成虫的样子,但它的翅膀还未完全展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蚕长大了
【教材简析】
第一节课学生启动了蚕的饲养活动,通过一段时间对蚕宝宝的照顾,以及观察记录活动,学生对自己饲养的蚕有了一定的感情。
本节课要对四龄的蚕进行观察,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引领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记录,交流这一段时间发现的蚕的生长、发育以及饮食、运动等行为的新变化以及饲养蚕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观察蚕幼虫的身体结构及行为特征,发现蚕宝宝的外部形态特征,引领学生关注蚕未来的生长变化,指导学生为五龄蚕的吐丝结茧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通过前课的引导,大部分学生对蚕的饲养活动继续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与观察欲,部分学生可能也拥有了一些初步的养蚕经验,对于蚕的形态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学生对各部位的名称以及对应的功能还不熟悉,对观察到的现象还不能进行科学的解释,通过课堂的教学活动和同学的发现交流,帮助学生解惑答疑。
养蚕活动是一个学生长期探究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鼓励和引导,以帮助学生在这长期的饲养观察活动中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并坚持记录。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对蚕的观察,了解蚕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发现它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伴随着眠和蜕皮等现象。
[科学思维]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比较分析幼蚕身体变化与生命活动变化的联系。
能在教师引导下,分析蚕的身体结构与其生命活动相适应。
[探究实践]能用尺子、放大镜等工具对蚕进行观察,利用文字和画图的方式描述和记录幼蚕的形态特征,认识到蚕的结构特征及生命活动现象。
[态度责任]通过饲养蚕,理解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对养蚕活动及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领悟到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交流养蚕过程中的新发现,观察蚕幼虫的生命活动,认识蚕的幼虫的身体结构及对应的功能。
[难点]区别即将吐丝的蚕,为蚕的吐丝结茧做好准备。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师课前需要了解学生前期养蚕观察记录情况。
[学生]每组一套四龄的蚕幼虫、适量桑叶、透明观察盒、棉签、放大镜、活动记录单,前期记录的蚕生长变化图或观察日记等。
【教学过程】
一、养蚕分享会(预设8分钟)
材料准备:蚕幼虫的生长变化图片或视频
1.课件出示学生的饲养成果,包括蚕的生长变化图、观察日记、记录表等。
谈话:我们已经饲养了一段时间的蚕宝宝,哪个小组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这算时间的饲养发现?(学生交流过程中,把遇到的问题和发现,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解决。
)
2.课件出示几张不同时期蚕的幼虫的图片。
提问:蚕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预设:黑色的,小小的,有很多绒毛像蚂蚁一样,这样的蚕叫做蚁蚕。
)
3.提问: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又是什么样子的呢?(预设:白白的,胖胖的,长长的,有很多脚等,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4.揭示课题:蚕长大了
[设计意图]通过蚕的饲养展示交流会,鼓励学生将饲养中的观察发现进行交流,帮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养蚕中的新发现,激发学生再次观察和认识蚕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二、观察蚕的特点(预设18分钟)
材料准备:四龄蚕、桑叶、透明观察盒、棉签、放大镜
1.在饲养蚕的过程中,你观察到了蚕的哪些活动现象?
预设:进食、排便、爬来爬去、有时会一动不动、会脱皮。
2.课件出示蚕吃桑叶、排便、蜕皮的、眠的图片的图片及视频资料。
提问:图片里面的蚕宝宝是处于哪一种状态?你能具体和同学介绍吗?
预设:蚕在生长期间,蜕去旧皮长出新皮,叫蜕皮,休眠是蚕要蜕皮的征兆。
3.对于蚕的幼虫,你还有哪些想知道的秘密?
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随机进行解答,如蚕的眼睛在哪里;对一些可探索的问题,引导学生想办法自己寻找答案。
如蚕是用什么呼吸的,它是怎么感知周围环境的。
4.小组活动观察蚕:
①观察蚕的身体结构(数一数蚕的身体有几节,每节各有什么特征,一边观察一边完成活动手册的记录)。
②用放大镜观察蚕的口器(教师指导在观察蚕的口时可喂食桑叶便于观察)。
③将蚕放在玻璃片上,观察它的运动方式。
④用棉签轻轻触碰蚕的身体,观察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研讨活动,引导学生描述蚕的生命活动特点,鼓励学生观察蚕身体结构,帮助学生认识身体结构特征和生命活动相对应。
三、研讨交流(预设10分钟)
1.小组交流汇报发现:
①蚕的幼虫身体结构是怎样的?
②蚕用身体的哪些部分感知周围环境?
2.关于蚕的秘密,你们都找到答案了吗?
①蚕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它的足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作用?
②不同的足分布在不同的身体位置,那么蚕的身体结构是怎样划分的?
③蚕在进食时,足提供了什么帮助?它是靠眼睛看到食物的吗?
④原来头部的几个小点点才是蚕的眼睛,那最前面那对黑色的点又是什么呢?
⑤用棉签触碰蚕的身体时,蚕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预设:
①蚕的身体分节,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有眼和口,胸部有三对胸足,腹部有四对腹足,最后面还有一对尾足,身后有一突起的尾角,身体两侧有黑色的小点是用来呼吸的。
②蚕的眼睛长在头部,但视力非常不好。
蚕是用口进食的,利用三对胸足协助把持住桑叶进食。
③蚕真正的足——胸足,腹足和尾足并非真正的足,蚕主要用腹足爬行,爬行时中间身体拱起来,前面身体再向前伸。
④用棉签触碰蚕的身体时,蚕会不停扭动。
3.小结:怎么做能保证蚕健康成长?
预设:为了使蚕健康生长,我们需要给蚕提供干净的环境,新鲜的桑叶,清新的空气。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交流,引导学生进行细节观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认识蚕幼虫的外部特征以及吃食、运动等情况。
四、拓展延伸(预设4分钟)
1.为了让蚕能更好的吐丝结茧,我们要做哪些准备?课件出示各式各样的蚕房子图片。
2.小结:我们观察了四龄蚕宝宝,发现了很多蚕在生长过程中的秘密,接下来,我们将继续饲养蚕,观察它还会发生哪些变化?请你们将观察到的发现记录下来,下一阶段继续进行成果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指导学生为蚕结茧做准备,鼓励学生继续观察蚕的变化,做好记录。
【疑难解答】
1.蚕的一生要蜕皮几次?
蚕的一生要蜕皮6次。
从蚕孵化到结茧,需要蜕皮四次。
在蚕茧里面蜕皮一次,化蛹成蛾的时候再蜕皮一次。
2.为什么不能给蚕宝宝吃带水的桑叶?
有水的叶子食用后会增加体内水分含量,因为自身没有泌尿、汗腺等高级动物所具有的器官,无法快速排除多余水分,导致体液浓度下降,从而细胞浮肿,影响正常生长,严重的会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