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 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教学设计《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动物的一生》这一单元的第四课,学生经历了养蚕的活动,体验到蚕从孵化到幼虫期的成长过程,继续探究蚕结茧吐丝成蛹的阶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探索蚕茧和蚕蛹的发育变化和功能,教学一定要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观察实物。
所以教学活动最好在蚕吐丝后几天进行。
蚕结茧后经过2天一3天,就会变成蛹。
相信对于没有养过蚕的学生,在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激动人心的发现,需要和同学交流,也有很多问题急切地想要知道为什么。
例如,蚕为什么要做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面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这个时候,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的疑问很有必要。
同时,蛹是蚕的另一种形态,让学生观察蛹是否还有生命,哪些地方和蚕的幼虫时期相似,哪些是新发育出来的部分,对下面的教学及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蚕茧;第二部分是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2.科学探究目标经历对蚕蛹和蚕茧的观察、描述过程,用画图、文字记录观察结果并交流。
经历简单的推测、验证的过程。
3.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蚕的兴趣和爱好。
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能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蚕蛹、描述蚕蛹的特点,组织好学生的交流。
2.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正确观察并描述蚕蛹的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蚕,蚕茧,放大镜,小剪刀,电子秤,手电筒,开水,烧杯,竹签(或毛刷),丝绸制品,探究记录纸等。
教师:学生分组材料一份,PPT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蚕的幼虫长大后会吐丝结茧了,蚕用茧把自己包了起来,茧里的蚕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蚕变了新模样》。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生物的奥秘》中的第6课《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即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及变化,同时涉及蚕的食物和生命周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认识蚕的食物和生命周期,学会观察和记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观察、小组讨论、资料搜集等方法,提高观察、表达、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蚕的蛹期变化及其与成虫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实物、图片、视频,蚕的食物样本,教学PPT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蚕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讲解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
学生跟随教师讲解,观察蚕的实物和图片,记录观察结果。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蚕为什么能变成不同的模样?”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蚕的食物、生命周期等因素,解释蚕的变态发育原因。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观察记录表,学生分组观察蚕的食物和实物,记录蚕的特点。
学生通过画笔、彩泥等工具,制作蚕的变态发育模型。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分享观察和制作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学生谈收获,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蚕变了新模样》2. 内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蚕的食物:桑叶蚕的生命周期:约50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蚕的发育过程。
答案:见附件《家蚕发育观察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蚕变了新模样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蚕变了新模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主要围绕“蚕变了新模样”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涉及第三章《生物的多样性》的第三节,详细内容为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及变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掌握蚕的生长发育特点,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激发探究生物世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观察蚕的生长变化,了解蚕的发育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实物蚕、显微镜、投影仪等。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蚕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吗?”2. 新课导入:讲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发放实物蚕,让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4. 例题讲解:结合显微镜观察,讲解蚕的各个发育阶段的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蚕的发育过程图,加深对蚕变态发育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蚕变了新模样2. 内容:卵:椭圆形,绿色,孵化后变成幼虫。
幼虫:吃桑叶,蜕皮,不断长大。
蛹:幼虫变成蛹,外形像蚕茧。
成虫:蛹羽化成虫,变成美丽的蝴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蚕的发育过程,绘制一幅蚕的发育过程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践,学生对蚕的发育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找关于蚕的其他知识,如蚕丝的用途、蚕的饲养等,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实物蚕的观察。
2. 例题讲解中显微镜观察蚕的各个发育阶段的特点。
3. 作业设计中绘制蚕的发育过程图。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二单元2.4蚕变了新模样 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二单元教学设计2.4蚕变了新模样吗?我们怎么知道?聚焦:聚焦:蚕茧是怎样形成的?蚕茧中的蚕蛹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教师点拨:蚕茧的形成:蚕吐丝了,许多蚕的幼虫都被蚕丝包裹了起来,形成了蚕茧。
蚕茧的样子:拿着蚕茧摇一摇,放在耳边会听见声音,还能感觉到里面有东西在动。
对着光亮照一照,可以看见蚕茧里有一个纺锤形的影子。
我们用剪刀小心地把蚕茧剪开,会看到茧内有一个体型短粗的深褐色的东西,它与蚕的身体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就是蚕宝宝变成的蛹。
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蚕的新模样,(板书课题:蚕变了新模样)科学探索探索一: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
播放视频《温故知新:观察蚕的吐丝结茧》猜测蚕宝宝在蚕茧里面有什么变化,首先应对蚕茧进行细致观察,看能否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我们该如何观察蚕茧呢?观察准备:熟蚕、硬纸板搭的格子房。
观察方法:重点观察蚕的行为及丝的特点。
观察分析:图1是即将5龄蚕,这时的蚕身体缩短,发黄而透明;图2是蚕依托用纸做的格子房吐丝的全景图;图3是蚕吐丝的样子,此时蚕体头胸昂起,口吐丝缕,头部来回摆动寻找可以固定蚕丝的地方;图4是蚕已经用蚕丝将自己包裹起来的样子,这时的蚕丝尚少,可以看到蚕的身体已经开始变黄变干。
蚕吐丝结茧时,它的头总是时而抬高,时而垂下,并不停地来回摆动,将自己的身体包裹在里面;图5是一个蚕已经被完全包裹在里面的完整的蚕茧。
观察记录:蚕在吐丝的时候,头部以S形或8字形方式摆动进行吐丝。
蚕在吐丝前后的变化:(1)吐丝前,蚕食欲下降,躯体发黄发亮,变透明。
(2)吐丝时,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
(3)吐丝后,蚕身体变小,潜伏在茧内。
观察结果:熟蚕吐丝结茧需要经历结制茧网、结制茧衣、结制茧层、结制蛹衬四个过程。
探索二: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1.观察蚕茧(1)形状:椭圆形(2)大小不同,长约3~4cm,宽约2cm。
(3)颜色:白色、黄色等。
(4)将蚕茧用热水浸泡,可以将蚕茧剥开。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的生长与变化》中的第6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内容包括:认识蚕的变态发育过程,了解蚕的形态结构变化,掌握家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知道家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物生长与变化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家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
难点:理解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掌握家蚕各个生长阶段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蚕的各个生长阶段的实物或图片、放大镜、蚕宝宝观察盒、教学PPT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蚕的生长过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上的小生物是什么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家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
3. 实践观察(10分钟)(1)教师发放蚕宝宝观察盒,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蚕的各个生长阶段。
(2)学生观察后,填写观察记录表,交流观察心得。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解答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蚕变了新模样》2. 内容:(1)蚕的变态发育过程(2)家蚕各个生长阶段的特征(3)观察蚕的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蚕的生长过程,记录家蚕各个生长阶段的特征。
2. 答案:根据观察结果,描述家蚕各个生长阶段的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生物的生长与变化,如蝴蝶、青蛙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蚕变了新模样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蚕变了新模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具体内容为第四章《动物的一生》中的第2节“蚕变了新模样”。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认识蚕的不同生长阶段及其特点,探讨蚕为何会发生变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蚕的各个生长阶段及其特点。
2.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生物生长变化的认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蚕为何会发生变化,如何通过观察蚕的变化了解其生长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解、显微镜、蚕宝宝、观察盒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解,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蚕的生长变化。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蚕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讲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2)通过观察蚕宝宝,讲解各阶段的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
3. 随堂练习(1)分组观察蚕宝宝,记录其生长变化,填写观察记录表。
(2)讨论蚕为何会发生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生长的奥秘。
(1)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蚕变了新模样2. 内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各阶段特点:幼虫期吐丝、蛹期变形、成虫期繁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并尝试分析变化的原因。
2. 答案:学生需根据自己的观察,描述生物的生长变化,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蚕的发育过程,学生对生物生长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其他生物的生长变化,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蚕的各个生长阶段及其特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从卵、幼虫、蛹到成虫的变化。
通过观察和探究,学生可以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对昆虫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和描述昆虫变化过程中,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昆虫的变态发育。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交流分享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
2.观察和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蚕的生长过程,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蚕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交流分享能力。
3.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展示蚕的生长过程和昆虫的变态发育图。
2.实物材料:蚕的卵、幼虫、蛹和成虫标本。
3.观察记录表:学生用于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蚕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变态发育。
2.呈现(10分钟)展示蚕的卵、幼虫、蛹和成虫标本,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蚕的生长变化,总结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昆虫也经历了变态发育?学生举例说明,拓宽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观察其他昆虫的生长过程,如蝴蝶、苍蝇等,并记录下来。
8.板书(5分钟)蚕的生长过程:卵、幼虫、蛹、成虫昆虫的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为估计值,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2024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2024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4课《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章第五节《昆虫的变态》中的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详细内容涉及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形态结构变化及其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蚕的生长发育过程的能力。
3. 增进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及生命周期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形态结构变化及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实物模型、蚕的生长发育视频、显微镜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蚕的生长发育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蚕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蚕有几个生长发育阶段?分别是什么?(2)蚕的幼虫期和成虫期有什么不同?3. 新课导入:讲解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形态结构变化及生活习性。
4. 随堂练习:观察蚕的实物模型,填写观察记录表。
5. 小组讨论:分析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探讨蚕的变态发育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蚕变了新模样》2. 内容:(1)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2)蚕的四个阶段特征:卵:小,圆形,黄色幼虫:细长,环节,吃桑叶蛹:圆筒形,硬壳,不吃不动成虫:蛾,翅膀,繁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2)举例说明蚕在不同阶段的生活习性。
2. 答案:(1)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2)蚕在不同阶段的生活习性:卵:在适宜的温度下孵化。
幼虫:吃桑叶,蜕皮生长。
蛹:在茧内完成变态,不吃不动。
成虫:繁殖,产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观察记录表是否填写完整。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动物的一生》中的第6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学习了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并深入了解蚕在不同阶段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蚕在不同阶段的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理解家蚕变态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理变化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蚕茧、放大镜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蚕的变化,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观察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填写观察记录表,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3. 交流分享:学生分组交流观察结果,讨论家蚕在不同阶段的特征。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家蚕变态发育的知识点。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制作蚕茧,加深对蚕发育过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2. 各阶段的特征卵:小,圆形,黄色幼虫:白色,有许多脚,吃桑叶蛹:不食不动,外形像蝴蝶成虫:翅膀,繁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并说明各个阶段的特征。
2. 答案要点:(1)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2)各阶段特征:卵:小,圆形,黄色。
幼虫:白色,有许多脚,吃桑叶。
蛹:不食不动,外形像蝴蝶。
成虫:翅膀,繁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家蚕的变态发育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9.我们在做“给花传粉”的实验时,先用雌蕊的柱头轻触纸上的花粉,发现它很
容易沾上花粉(如图)。这是因为雌蕊的柱头上有什么?它在花产生种子的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解:雌蕊的柱头上有黏液。它可以帮助雌蕊更好地接收来自雄蕊的花粉。
【解析】【解答】雌蕊可以分为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雌蕊柱头上有粘液可以更好地帮助雌蕊接受来自雄蕊的花粉。
★蚕茧有长椭圆形、球形或纺锤形等不同形状。
★蚕茧一般为白色或黄色,现在也有淡绿、肉红等颜色的蚕茧。
★蚕茧长3~4厘米,直径1.7~2.1厘米。
★表面有不规则皱纹,并有附着的蚕丝,呈绒毛状。
2、观察蚕蛹
(1)解剖蚕茧
用剪子把蚕蛹从蚕茧中取出来。
【提醒】
①小心使用剪刀,不要伤着
②剪刀不要戳得太深,以免伤到内部
了解蚕茧特点
了解蚕蛹身体特征
了解蛹是有生命的。
知道蚕变蛹前还要进行第5次蜕皮
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比较蚕蛹和蚕的幼虫异同
能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能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的作用
检测知识掌握情况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共性
巩固课堂知识
坚持观察记录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蚕蛹由蚕的幼虫发育而来,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蚕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在科学探究中,能基于课前观察,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与同学交流;能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会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 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4.蚕变了模样【教学目标】1.知道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种形态。
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知道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知道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4.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教学重难点】1.知道变成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种形态。
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知道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教学准备】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丝绸制品、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
蚕茧是怎样形成的?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观察。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器材和探索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中须考的问题:一是观察蚕在吐丝时有哪些动作;二是比较蚕蛹与蚕茧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2.教师用课件的形式围绕随堂学展开对蚕吐丝过程的观察。
(1)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开展观察蚕吐丝的过程。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观察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蚕在吐丝时头部会扬起,吐丝过程分为:形成结茧网、上簇、形成结茧衣、形成结茧层。
4.教师指导学生围绕随堂学展开对蚕蛹的观察。
对蚕蛹的观察要提出五个问题:(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2)你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5)最后推测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希望学生的推测能以一定的观察事实作为依据。
5.观察蚕茧和蚕丝。
第一,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蚕茧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测出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
教科版三下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课题蚕变了新模样单元二学科科学年级三学习目标1.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2.蚕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3.能基于课前观察,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与同学交流。
能够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会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建议两者之间的关系。
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4.能坚持长期观察,及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
真实记录并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5.在与同学交流过程中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重点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描述蚕茧的特征。
观察蚕茧中的蚕蛹,比较蚕蛹与蚕的幼虫的相同和不同。
难点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谈话导入,我们的蚕慢慢地长大了,观察到了蚕卵从孵化到吐丝结茧的过程,同学们根据图片再给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排排序吗?而它却蚕吐丝把自己包裹起来了,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裹起来呢?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它们还活着吗?我们是怎么知道?出示图片。
学生交流回答。
蚕结茧了。
讲授新课聚焦:蚕茧是怎样形成的?蚕茧中的蚕蛹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蚕吐丝了,蚕房中的许多蚕宝宝都被蚕丝包裹了起来,形成了 蚕茧,所以说蚕茧是蚕宝宝通过吐丝缠绕而成的。
拿着蚕茧摇一摇,放在耳边会听见声音,还能感觉到里面有东西在动。
对 着光亮照一照,可以看见蚕茧里有一个纺锤形的影子。
我们用剪刀小心地把蚕茧剪开,会看到茧内有一个体型短粗的深褐色的东西,它与蚕的身体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就是蚕宝宝变成的蛹。
探索: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
我们可以通过看、闻、摸、摇、听、称、量来观察哦!观察准备:熟蚕、硬纸板搭的格子房。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的第4课,主要介绍蚕蛹这一蚕的生命形态,通过观察和比较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了解蚕蛹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并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和记录的能力,同时了解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生活依赖自然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目标:a. 理解蚕蛹是蚕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b. 理解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2. 科学探究目标:a. 能够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b. 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3. 科学态度目标:a. 能够坚持观察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b. 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着探究兴趣。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a. 能通过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自然,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对蚕的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但在比较研究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研究。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准备课件和教具,包括蚕蛹和幼虫的图片、蚕茧、画纸、彩色笔等。
2. 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1. 带来纸和笔,用于记录观察结果。
2. 具备基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蚕蛹和幼虫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蚕蛹的兴趣和好奇心。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蚕变了新模样》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蚕变了新模样》一. 教材分析《2.4 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通过观察蚕的图片和视频,使学生了解蚕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的形态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对于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描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观察并描述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变化。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变化。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描述蚕的生长发育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描述、讨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蚕的图片和视频,描述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蚕的图片和视频。
2.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如蚕的生命周期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蚕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呈现蚕的生命周期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蚕的生长阶段,用语言和图片展示蚕在该阶段的形态变化。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对蚕生长发育过程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蚕会变成新模样?学生通过讨论,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形态变化。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并用语言和图片记录下来。
8.板书(5分钟)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生物的生长与变化》中的第6课《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蚕的变态发育过程,从卵的孵化、幼虫期、蛹期到成虫期的变化,以及蚕的生态特点和养殖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蚕从卵到成虫的生长变化特点。
2.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生物生长与变化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 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关注生态环境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理解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实物或图片、放大镜、蚕茧、蚕丝制品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蚕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蚕的外观特征。
学生分享对蚕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蚕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讲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蚕从卵到成虫的生长变化。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蚕的生长过程图,引导学生分析蚕的变态发育特点。
解答学生疑问,巩固蚕的生长变化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观察蚕的实物或图片,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问题。
5. 小组活动(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蚕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蚕的养殖经验。
提问学生关于蚕的其他知识点,拓展学生思维。
六、板书设计1. 蚕变了新模样2. 内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蚕的生长变化特点:取食桑叶、蜕皮、结茧、化蛹、羽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探讨蚕的养殖方法。
2. 答案: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蚕的生长变化特点:取食桑叶、蜕皮、结茧、化蛹、羽化。
蚕的养殖方法:提供充足的桑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注意环境卫生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学生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科学】【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1.能够坚持观察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2.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着探究兴趣。
3.能够真实记录并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通过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自然,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答案】解:雌蕊的柱头上有黏液。它可以帮助雌蕊更好地接收来自雄蕊的花粉。
【解析】【解答】雌蕊可以分为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雌蕊柱头上有粘液可以更好地帮助雌蕊接受来自雄蕊的花粉。
【分析】雄蕊可以分为花药和花丝两部分,花药里面含有很多花粉。
【答案】B
【解析】【解答】油菜花的生长顺序是开花—传粉—受精—结果,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一般植物的繁殖过程都是先开花再传粉,然后受精,最后长出果实。
4.蚕变了新模样
【教材简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蚕蛹,是第3课观察蚕生长变化活动的延续。课前观察蚕吐丝是令人激动和充满快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也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课堂上让学生交流描述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既是对课外观察活动的检查,也能激发学生观察蚕茧内部变化的好奇心,因此适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有助于学生完善对于幼虫发育成蛹过程的认识。教材从四个方面安排了教学内容:
蒲公英是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还有:芦苇、杨柳、槭树、枫树等,它们的种子都具有轻、带翅或绒毛等特点;
莲蓬、椰子的种子是利用水流传播的;
苍耳的种子是利用动物传播的,它们的种子都具有带有钩、小刺,肉多好吃等特点。
【科学】【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科学】【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科教版科学2.4《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提示】第一幅图:即将吐丝的 5 龄蚕,身体缩短,发黄而透明。
第二幅图:蚕依托用纸做的小格子吐丝。
第三幅图:蚕吐丝时,蚕体头胸昂起,口吐丝缕,头部来回摆动寻找可以固定蚕丝的地方。
第四幅图:蚕用蚕丝将自己包裹起来,这时的蚕丝尚少,可以看到蚕的身体已经开始变黄变干。
第五幅图:这是一个蚕已经被完全包裹在里面的完整的蚕茧。
蚕吐丝结茧时,它的头总是时而抬高,时而垂下,并不停地来回摆动,将自己的身体包裹在里面。
二、探索2:观察蚕茧中的蚕蛹1、观察蚕茧(1)导入:结茧是为了给蛹创造一个安全的“家”,这也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生命现象,但这并不是蚕本身的变化。
蚕茧中的蚕现在是什么样的呢?取出一个蚕茧,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引导学生猜测。
【提示】可以从摸、看、量、说、画多方面猜测。
(2)述说我观察到的蚕茧【提示】★蚕茧有长椭圆形、球形或纺锤形等不同形状。
★蚕茧一般为白色或黄色,现在也有淡绿、肉红等颜色的蚕茧。
★蚕茧长3~4 厘米,直径1.7~2.1 厘米。
★表面有不规则皱纹,并有附着的蚕丝,呈绒毛状。
2、观察蚕蛹(1)解剖蚕茧用剪子把蚕蛹从蚕茧中取出来。
【提醒】①小心使用剪刀,不要伤着②剪刀不要戳得太深,以免伤到内部(2)借助放大镜观察:蚕茧里的蚕蛹是什么样子。
【提示】蚕蛹身体呈纺锤形,分头、胸、腹三部分。
(展示结构示意图)从蚕房中取出一个茧,多角度观察与猜测述说交流解剖蚕茧观察了解蚕茧特点了解蚕蛹身体特征(3)蚕蛹是不是还活着?用棉签触摸蛹,或用手电筒照射它,或发出声音等,看看蛹会不会有反应。
注意不能伤害到蚕蛹哦【提示】蛹有生命,只是一般情况下不动,当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动。
3、剪开蚕茧后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提示】蚕在茧里进行第五次脱皮,然后变成蛹。
4、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观察到的蚕蛹的样子。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蚕蛹的形态特征。
了解蚕在蛹阶段的变化过程。
能够比较蚕和蚕蛹的不同之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描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蚕的生长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蚕蛹的形态特征。
比较蚕和蚕蛹的不同之处。
2.教学难点理解蚕在蛹阶段的变化过程。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蚕宝宝和蚕蛹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蚕宝宝变成了什么样子呢?引出课题。
2.观察蚕蛹分发蚕蛹给学生小组,让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蚕蛹的形态特征。
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发现。
3.比较蚕和蚕蛹引导学生回顾蚕宝宝的形态特征,与蚕蛹进行比较。
可以从外形、运动方式、食物需求等方面进行比较,让学生填写比较表格。
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比较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4.了解蚕在蛹阶段的变化过程播放蚕变成蛹的过程视频或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蚕在蛹阶段的变化。
教师结合视频内容进行讲解,解释蚕在蛹阶段内部发生的变化,如身体结构的重组等。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互动讨论,解答学生的疑惑。
5.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蚕蛹的形态特征、蚕和蚕蛹的比较以及蚕在蛹阶段的变化过程。
提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蚕的生长变化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觉得蚕的变化神奇吗?为什么?6.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观察蚕蛹的变化,或者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蚕的生命周期的知识。
鼓励学生思考:蚕蛹还会变成什么呢?激发学生对后续学习内容的期待。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物观察和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蚕蛹和了解蚕的变化过程。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蚕变了新模样》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蚕变了新模样》一. 教材分析《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蚕的发育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认识蚕的不同阶段,并理解蚕的发育过程。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在生活中,学生可能已经观察到蚕的生长变化,但他们对蚕的发育过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蚕的发育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认识蚕的不同阶段,理解蚕的发育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意识到科学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认识蚕的不同阶段,理解蚕的发育过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蚕的发育过程中的变化。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蚕的不同阶段,了解蚕的发育过程。
2.操作法:学生通过触摸和观察蚕的标本,加深对蚕的认识。
3.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蚕的观察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蚕的标本、图片、视频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蚕宝宝。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如蝴蝶的发育过程。
然后引出本课的主题,蚕变了新模样。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蚕的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蚕的不同阶段,如卵、幼虫、蛹和成虫。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蚕的发育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触摸和观察蚕的标本,记录蚕的不同阶段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加深对蚕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蚕的观察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开展研讨。
2.研讨过程围绕以下四个问题开展: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与不同?蚕蛹还会变化吗?它可能变成什么样子?蚕蛹对蚕起到什么作用?
3.学生观察教学课件,相互交流观察结果后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总结。
5.教师指导学生对画一个蚕蛹图像。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器材和探索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中须考的问题:一是观察蚕在吐丝时有哪些动作;二是比较蚕蛹与蚕茧有哪些相同程的观察。
(1)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开展观察蚕吐丝的过程。
阅读资料:还有哪些动物一生中也会经历蛹的阶段?
【板书设计】
蚕变了模样
1.蚕结茧的过程:五龄熟蚕→形成结茧网→上簇→形成结茧衣→形成结茧层
2.比较蚕蛹与蚕的幼虫:形状、颜色、大小、生活状态
【教学反思】
进行探究“蚕变了新模样”活动。在活动之前我首先让学生想象一下,蚕宝宝把自己裹在蚕茧里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学生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各抒己见,然后通过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发现蚕宝宝变成了蚕蛹,再组织学生对蚕蛹进行细致地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观察蚕蛹变化的过程时,注意对蚕宝宝和蚕蛹的比较,发现蚕蛹的身体特点。另一个问题是对蚕变成蛹以后,还会不会变成其他形态做出猜想。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地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4.蚕变了模样
【教学目标】
1.知道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种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知道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知道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4.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变成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种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知道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教学准备】
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丝绸制品、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蚕茧是怎样形成的?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观察。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5)最后推测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希望学生的推测能以一定的观察事实作为依据。
5.观察蚕茧和蚕丝。
第一,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蚕茧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测出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第二,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将拉丝过程介绍给学生。教学中还可以出示一些丝绸制品给学生欣赏。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观察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蚕在吐丝时头部会扬起,吐丝过程分为:形成结茧网、上簇、形成结茧衣、形成结茧层。
4.教师指导学生围绕随堂学展开对蚕蛹的观察。
对蚕蛹的观察要提出五个问题: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
(2)你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
当学生对蚕蛹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接下来进行第三个活动,对蚕茧的观察。在这一活动中,我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积极性,第二步是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拉蚕丝活动。随后,我对画蚕蛹的方法做了适当的指导。在三个活动完成以后,再对所学知识作以适当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