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排烟
《建筑防排烟》PPT课件
建筑精选课件
16
2 防烟分区
根据《高规》的规定,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及 净高不超过6m的房间,要求划分防烟分区。
不设排烟设施的房间(包括地下室)和走道,不划 分防烟分区。
建筑精选课件
17
防烟分区可通过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 小于0.5m的梁来划分。
建筑精选课件
22
9.1.3 安全疏散
楼梯是建筑物中的主要垂直交通通道,根 据防火要求可分为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 烟楼梯间及室外楼梯等几种型式。
建筑精选课件
23
1. 敞开楼梯间
2. 封闭楼梯间
图7-1
建筑精选课件
图7-2
24
பைடு நூலகம்
3. 防烟楼梯间
图9-3 防烟楼梯间形式示意图 (a)带封闭前室的防烟楼梯间 (b)带凹廊的防烟楼梯间 (c)带阳台的防烟楼梯间
建筑精选课件
27
❖ 设置自然防排烟设施,利用烟气的热浮力特性采用 自然排烟和防烟。
❖ 设置机械送风、机械排烟系统,对保护区域的实行 正压送风防烟和机械排烟。
建筑精选课件
28
自然排烟的条件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 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对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 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有条件 时应尽量采用自然排烟。
烟上升速率极快,如不及时排除,很快会垂直扩散
到各处。因此,当发生火灾后,应立即使防排烟系
统投入工作,将烟气迅速排出,并防止烟气窜入防
烟楼梯、消防电梯及非火灾区内。
(1)便于安全疏散
(2)便于灭火
建筑消防防排烟
防排烟的主要方法防排烟的目的就是对火灾烟气进行有效地控制,以使火灾现场人员免遭烟气毒害。
防烟就是防止烟气侵入疏散通道及重要房间,同时防止火灾时烟气的大量产生。
排烟就是在火灾初期对已产生的烟气迅速地排除以防其集聚和扩散蔓延,避免人员与烟气的直接接触,为人员的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防排烟的方法有:1)设置机械送风、排烟系统,对保护区域实行正压送风防烟和机械排烟。
2)设置自然通风设施,利用烟气的热浮力特性进行自然排烟。
3)对建筑进行防烟分隔,防止烟气扩散;建立防烟封闭避难区,为疏散人员提供临时的安全场所。
4)对建材和家具进行阻燃、消烟处理,减少发烟量。
5)喷洒化学消烟剂或水雾消除烟气中的有毒成分及烟尘粒子,减少烟气的毒性。
另外,国内外学者还探讨了采用吹吸式空气幕进行防烟的技术.空气幕即是由平面平行射流形成的具有一定刚度的气体幕墙。
气幕刚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射流出口的动量流率。
当气幕动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就能阻挡烟气气流,使烟气不能进入保护区域。
目前在建筑防排烟领域空气幕防烟技术还未达到实用化程度。
高层建筑设置防排烟的有关规定防烟设施的设置取决于该建筑是否设置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
设置防烟楼梯间的建筑是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 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
设置消防电梯的建筑是一类公共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公共建筑,塔式住宅以及十二层及以上的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
一类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置排烟设施。
除建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满足开窗面积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其有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均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内走道和房间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不受上述建筑高度限制。
高层建筑内的房间,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无外窗房间或开窗面积小于2%房间面积的房间需要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有些房间如超市、商场等,虽然具有可开启外窗,外窗面积也能达到自然排烟要求,但房间内最不利点至最近外面或疏散通道的距离超过30m,这类房间仍需采用机械排烟方式。
第七节 建筑防排烟
由风引起的建筑物两个侧面的压差为:
ΔPw=1/2(Cw1-Cw2)ρ0V2
(1-42)
式中,Cw1、Cw2分别为迎风墙面和背风面的风压系数。
16
3.4 机械通风系统造成的压力 3.5 电梯的活塞效应
17
4、烟气控制的基本方式
4.1 防烟分隔
在建筑物中,墙壁、隔板、楼板和其他阻挡物都可作为防烟分隔 的构件,它们能使离火源较远的空间不受或少受烟气的影响。这些分 隔构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加压方式配合使用。
19
设计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利用加压送风机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均匀地输送到需加压 的空间内;
利用机械排烟系统或自然排烟系统,确保非加压空间的 烟气能够顺利地排到建筑物外;
当火灾区域与周围空间相通的门打开时,加压送风系统 的空气流应保证在门断面处有足够的风速,以阻止烟气的扩 散;
当火灾区域与周围空间相通的门关闭时,应保证门两边 有足够的压差以阻止烟气的外渗。
10
当竖井仅有下部开口时(如图1-19a所示),设竖井高为H ,密则内在度外该,温建g为度筑重分内力别部加为和速外T度s和部常T高数0,H。处ρs如和的果ρ压0在分力地别分板为别平空为面气:的在大温气度压Ts力和为T0时P0,的
Ps(H)=P0-ρs g H 及
(1-32)
P0(H)=P0-ρ0 g H 则在竖井顶部的内外压力差为:
定律得
I=I 0 e Cs L
CS
1 L
ln
I0 I
式中
Cs——烟的减光系数 (m-1) L——光源与受光体之间的距离(m) I0——光源处的光强度(cd)
3
建筑材料燃烧时产生烟的浓度和表观密度 表6-1
材料
木材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是指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通过合理的设备和系统,将烟气排除,确保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减少火灾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建筑防烟排烟技术的标准要求、主要设备和系统以及标准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建筑防烟排烟技术的标准要求包括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防烟分区、烟气排放口的设置、排烟系统的设计和排烟设备的选型等内容。
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建筑物内部应划分为不同的防烟分区,以便在火灾发生时控制烟气的扩散范围。
同时,排烟口的设置要符合烟气排放的原则,确保排烟系统的正常运行。
此外,排烟设备的选型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备良好的排烟效果和稳定的运行性能。
其次,建筑防烟排烟技术的主要设备和系统包括防烟门、排烟风机、排烟管道和排烟控制系统等。
防烟门作为防烟分区的隔离设备,能够有效地控制烟气的传播范围,保障人员的疏散通道畅通无阻。
排烟风机和排烟管道是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能够快速有效地将烟气排放到建筑外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排烟控制系统则是建筑防烟排烟技术的智能化体现,能够根据火灾情况实时控制排烟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排烟系统的正常工作。
最后,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执行情况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内部火灾时的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工作。
因此,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执行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确保建筑物内部的防烟分区设置合理、排烟设备运行正常、排烟控制系统可靠。
同时,建筑防烟排烟技术的标准执行情况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排除烟气,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建筑物内部火灾时的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的标准要求、主要设备和系统以及标准执行情况都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减少火灾损失的关键。
因此,各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加强对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学习和执行,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的建筑环境。
建筑防排烟工程施工顺序
建筑防排烟工程施工顺序一、前期准备工作建筑防排烟工程是指在建筑物内安装一套完善的烟气排放系统,以保障建筑内部人员的安全。
在进行建筑防排烟工程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设计方案的确认、材料设备的准备、人员培训等工作。
1.设计方案的确认在进行建筑防排烟工程施工前,需要确认施工方案的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
设计方案应包括建筑物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设备布置图、管道设计图等,以及相关的施工说明书、施工工序表等。
2.材料设备的准备在进行建筑防排烟工程施工前,需要准备相关的材料和设备。
包括烟气排放系统所需的风机、排烟口、排烟管道、控制柜、电气设备等,以及施工所需的各种工具和辅助材料。
3.人员培训在进行建筑防排烟工程施工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包括施工安全技术、烟气排放系统的安装和调试技术等。
二、施工工序1. 烟气排放系统的安装在进行建筑防排烟工程施工时,首先进行烟气排放系统的安装。
烟气排放系统通常包括风机、排烟口、排烟管道等设备,需要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布置和安装。
其中,风机的安装位置应合理,能够充分发挥其排烟功能;排烟口的设置应满足烟气排放的要求;排烟管道的安装应符合规范要求,严密连接,无渗漏。
2. 控制柜和电气设备的安装在烟气排放系统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控制柜和电气设备的安装。
控制柜通常用于对烟气排放系统进行监控和调节,需要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并接入电源。
电气设备包括电动阀门、传感器、报警器等,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置和连接。
3. 系统调试在烟气排放系统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调试。
调试工作包括对风机、排烟口、排烟管道等设备进行检查和调整,确保其运行正常。
同时,需要对控制柜和电气设备进行联调,确保系统稳定运行,满足建筑防排烟的要求。
4. 试运行在系统调试完成后,需要进行试运行。
试运行时,需要模拟真实的烟气排放情况,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测和测试,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 安全检查在烟气排放系统安装和调试完成后,需要进行安全检查。
gb51251—2024《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24《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是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标准,对于保障建筑物的人员安全和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标准的背景、技术要求、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和验收等方面进行介绍,总计超过1200字。
1.标准背景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是保障建筑物内人员疏散和消防控制的重要设施,特别是在火灾发生时,可以有效地帮助人员疏散,减少火灾对人员和建筑物的损害。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性,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标准对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选型、安装和验收进行规范。
2.技术要求2.1设计要求: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相关消防法规的要求,并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高度、面积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2设备要求:系统的设备包括排烟风机、风口、排烟管道等,这些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保证其质量和性能。
2.3控制要求:排烟系统应设置有手动和自动控制方式,手动控制可由人员控制,自动控制可以通过感烟探测器和烟雾控制器实现,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及时启动系统。
2.4防火性能:排烟系统应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包括系统的排烟管道、风口和排烟风机等都应符合相关的防火标准,确保系统在火灾发生时不会变成火灾传播的通道。
2.5隔烟性能:排烟系统除了要保证排烟功能外,还应具备一定的隔烟功能,即可以防止烟气进入逃生通道和其他安全区域,以确保人员的疏散通道不被烟气阻塞。
3.系统设计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排烟风机的选型:根据建筑物的面积和高度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排烟风机型号和数量,确保排烟的风速和排烟效果。
3.2排烟风口的设置:根据建筑物的布局和消防安全要求,确定合适的排烟风口位置和数量,以保证排烟的效果和烟气的疏散。
3.3排烟管道的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布局,确定合适的排烟管道的布置和尺寸,确保排烟的通畅性和防火性。
建 筑 防 排 烟 系 统 设 计 标 准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如下:
1.自然排烟应设于房间的上方,宜设在距顶棚或顶板下800mm
以内,其间距以排烟口的下边缘计。
自然进风应设于房间的下方,设于房间净高的1/2以下。
2.通风机应能根据需要分别进行送风和排风,且能根据空气的温
度、湿度、有害气体含量和空气含尘量进行调节。
3.通风机应设在空气洁净、便于检修、不会受室外冷风直吹的地
方,并应采取防止受雨、雪、冰冻和杂物落入的措施。
4.通风机可采用轴流式通风机或离心式通风机,但不得采用正压
送风机。
5.通风机的电动机应为防爆型,并应设置过电流保护装置。
6.通风机应采取减震措施。
7.通风管道的截面尺寸应根据送风量和风速确定,且送风管道的
风速不宜大于8m/s。
8.排烟管道的截面尺寸应根据排烟量和排烟速度确定,且排烟管
道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
9.排烟管道的坡度不宜小于5‰,且不得有倒坡或坡度反向等现
象。
10.通风机和排烟管道的连接应采用法兰连接或焊接,且法兰连接
应使用石棉橡胶板垫片。
11.通风机和排烟管道的材料应根据环境条件和使用要求确定,一
般可采用钢板、铝合金板材或不锈钢板材等材料。
12.通风机和排烟管道的外表面应进行防腐处理,并应定期进行维
护保养。
13.通风机和排烟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符合安全规范,不得影响建
筑结构和室内美观。
14.通风机和排烟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符合节能要求,采用节能型
通风机和排烟管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以上是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的一些基本要求,具体的设计和施工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处理。
建筑防排烟培训
03 建筑防排烟设备选型
排烟设备种类
01
自然排烟设备
利用建筑的自然条件,如窗户、阳台等, 实现排烟效果的设备。
02
机械排烟设备
通过机械设备强制排烟,包括排烟风机、 排烟管道等。
03
组合排烟设备
结合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的设备,根据实 际需要灵活选择使用。
设备性能参数
风量
风量是防排烟设备的重要参数,决定了设备的排烟效率。
分析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要点,以及如何根 据建筑特点选择合适的防排烟系统。
防排烟系统操作
介绍防排烟系统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及如 何应对突发情况。
谢谢
排烟口等。
排烟管道布置
排烟管道布置应合理,避免弯头 过多、管道过长,确保排烟顺畅。
设计流程
确定设计目标
根据建筑类型、使用功能、防火等级等因素,确 定防排烟系统的设计目标。
选择防排烟方式
根据建筑特点和设计目标,选择合适的防排烟方 式,如自然排烟、机械排烟等。
设计防排烟系统
根据防排烟方式,设计防排烟系统的具体方案, 包括排烟口、排烟管道、排烟风机等设备的布置 和选型。
救援效率。
财产保护
建筑防排烟系统能够有效控制 火势蔓延,减少财产损失。
维护建筑安全
保障人员安全
建筑防排烟系统能有效排除烟雾, 减少火灾时人员伤亡。
减少财产损失
有效的排烟系统能减少火灾对建 筑的破坏,降低财产损失。
符合法规要求
建筑防排烟系统是消防安全的重 要组成部分,符合相关法规和标 准。
遵守法规要 求
经济实用
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系统的经济 性和实用性,降低建设成本。
技术先进
建筑通风与防排烟
二、通风管道
➢经常移动的风管,则大多用柔性材料制
成各种软管,如塑料软管、橡胶软管以 及金属软管等
➢国内广泛推广应用的法兰垫料为泡沫氯
丁橡胶垫,其一面带胶,使用这种垫料 操作方便,密封效果较好。
二、通风管道
2.风管的断面形状
➢风管的断面形状有圆形和矩形两种。 ➢在断面积相同时,圆形风管的阻力小,
的作用动力,通风系统按作用动力来划 分,可分为:
➢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
1.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主要是依靠室外风所造成的自
然风压和室内外空气温度差所造成的热 压来迫使空气进行流动,从而改变室内 空气环境。
➢自然通风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通风方法。
但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空气不能进 行预先处理,排出的空气不能进行除尘 和净化,会污染周围环境。
力驱动式(或称电磁式)、电机驱动式及气 动驱动式等四种。
➢ 常用的防火阀有重力式防火阀,弹簧式防火
阀,弹簧式防火调节阀,防火风口,气动式 防火阀,电动防火阀,电子自控防烟防火阀。
图7.3 重力式圆形单板防火阀
图7.4 弹簧式圆形防火阀
图7.5 温度熔断器的构造
三、防火、防排烟设备及部件
2.排烟阀
3.机械排烟
➢机械排烟是采取机械排风方式,以风机
所产生的气体流动和压力差,利用排烟 管道将烟气排出或稀释烟气的浓度。
➢机械排烟方式适用于不具备自然排烟条
件或较难进行自然排烟的内走道、房间、 中庭及地下室。
二、高层建筑防火排烟的形式
➢严格按照机械排烟的要求来进行设计建
造。(如排烟口的设置,排烟风机的选 择及风道材料的选择等)
➢ 在高层建筑中,具有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
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的 建筑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排烟口的位置 应设在建筑物常年主导风向的背风侧。
建筑防排烟技术
建筑防排烟技术建筑物发生火灾后会产生热烟气,烟气中的毒气可致人死亡,高温也使人难以忍受,以致烧伤,黑色的烟气会遮挡光线使人惊慌。
据有关火灾死亡人数原因统计分析,有80%以上的人是烟气中毒而死,由此可以看出建筑物的防排烟的重要性。
排烟有机械排烟和自然排烟。
机械排烟是利用风机把热烟气从建筑物内吸走,排到室外。
自然排烟是靠开启建筑物的外窗,利用烟气的热压差造成烟气运动,自己排出室外,开口部位高处向室外排烟,低处室外冷空气进入室内,形成对流。
排烟设施位于房间和疏散走道。
机械防烟是利用鼓风机向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加压送风,使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气压升高,以阻止烟气进入,为安全疏散创造安全环境。
机械防烟、机械排烟和自然排烟简称防排烟。
脑筋一、防烟分区(一)防烟分区的概念防烟分区是指以屋顶挡烟隔板、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不小于500mm的梁来划分区域的防烟空间。
其划分原则是保证在一定时间内,使火场上产生的高温烟气不致随意扩散,并速排除,达到控制火势蔓延和减少火灾损失的目的,为人员的安全疏散和火灾扑救创造良好的时机。
挡烟垂壁是指用不燃烧材料制成,从顶棚下垂不小于500mm的固定或活动的挡烟设施。
活动挡烟垂壁系指火灾时因感烟或其他控制设施的作用,自动下垂的挡烟垂壁。
(二)防烟分区的划分原则(1)不设排烟设施的房间(包括地下室)和夹道,不划分防烟分区。
(2)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3)对有特殊用途的场所,如地下室、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避难层(间)等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
(4)防烟分区一般不跨越楼层,某些情况下一层面积过小,允许包括一个以上的楼层,但以不超过3层为宜。
(5)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对于高层民用建筑和其他建筑,其面积不宜大于500m2,对于地下建筑其使用面积不应大于400m2,当顶棚(或顶板)高度在6m以上时,可不受其限,但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
二、防烟、排烟设施的设置范围(一)高层建筑设置防烟、排烟设施的分类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GB51251一2023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一2023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23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是保障建筑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标准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具有指导意义。
GB51251-2023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是我国新颁布的一项标准,旨在规范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
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特别是在火灾发生时,烟雾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和使用变得至关重要。
二、技术标准概述1. 标准目的GB51251-2023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目的是确保建筑内烟气积聚的有效排除,提供人员疏散和消防通道的安全。
它为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了具体规范。
2. 适用范围该技术标准适用于各类建筑物的防烟排烟系统,包括高层建筑、商业综合体、住宅楼等。
无论建筑的用途如何,都必须符合该标准要求。
3. 技术要求GB51251-2023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包含了以下方面的技术要求:- 防烟门和排烟口的设置要求;- 排烟风机和排烟管道的设计和使用;- 火灾探测与自动控制设备的要求;- 防烟和排烟系统的测试与检验。
三、防烟排烟系统设计1. 防烟门和排烟口防烟门和排烟口的设置是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GB51251-2023技术标准,这些门和口的数量、位置和尺寸必须满足相关规定。
例如,防烟门应设置在人员疏散通道中,以便迅速疏散烟雾。
2. 排烟风机和排烟管道排烟风机是防烟排烟系统的核心设备,它通过排烟管道将烟气排出建筑。
根据技术标准的要求,排烟风机和管道的设计必须满足烟雾排出的要求,同时确保排烟系统的高效运行。
3. 火灾探测与自动控制设备火灾探测与自动控制设备在防烟排烟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准规定了火灾探测器的类型、布置和安装要求,以及自动控制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
四、防烟排烟系统的使用与维护1. 系统使用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使用要求符合技术标准规定。
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
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建筑防排烟技术是指在建筑火灾发生时,通过控制烟气的扩散和排除,保障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的安全进行。
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是对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安装和维护的规范,其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建筑火灾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设计标准。
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建筑规范和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等。
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结构、人员疏散通道、火灾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防排烟系统的布局、管道走向、排烟口位置等。
二、安装标准。
建筑防排烟系统的安装应由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施工单位进行,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相关标准进行施工。
安装过程中应注意材料选用、管道连接、电气设备安装等细节,确保系统安全可靠。
三、设备标准。
建筑防排烟系统所使用的风机、排烟阀、控制器等设备应符合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准,具有防火、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
设备的选用应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烟气产生量、疏散通道布局等因素,确保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运行。
四、维护标准。
建筑防排烟系统的维护应定期进行,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检查、管道清洁、控制系统测试等。
维护工作应由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维保单位进行,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五、应急响应标准。
建筑防排烟系统在火灾发生时应能够快速响应,启动排烟设备、关闭空调系统等,以减少烟气对人员和建筑物的影响。
系统的应急响应时间、疏散通道的畅通情况等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六、监测标准。
建筑防排烟系统应配备烟气监测、风压监测等设备,并与建筑自动消防系统联动。
监测设备应具有高灵敏度、稳定性和准确性,确保能够及时发现火灾并启动防排烟系统。
七、培训标准。
建筑防排烟系统的使用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包括系统操作、应急处置等内容。
培训应由具有相关资质的消防培训机构进行,确保使用人员能够熟练操作系统并正确应对火灾情况。
八、标准执行。
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的执行应由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对于违反标准的行为进行处罚和整改。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是指在建筑火灾发生时,通过科学合理的排烟系统,将烟气及时有效地排出建筑物,保障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对人员和建筑物的损害。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建筑物内部安全、提高火灾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应当明确建筑物内部的烟气排放要求。
建筑物内部在发生火灾时,燃烧产生的大量烟气会对人员造成威胁,因此排烟系统应当能够将烟气迅速排放至室外,避免烟气在建筑物内部蔓延。
排烟系统应当具备足够的排烟风量和排烟口,确保烟气排放的迅速和有效。
其次,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还应当规定排烟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
在火灾发生时,排烟系统需要能够迅速启动并正常运行,确保烟气能够及时排放。
因此,排烟系统的设计和安装需要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排烟设备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和验收,确保其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正常运行。
另外,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还应当规定排烟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排烟系统已经成为建筑防烟排烟技术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排烟系统能够通过感应器实时监测烟气浓度和火灾情况,自动启动排烟设备,提高排烟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
此外,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还应当规定排烟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要求。
排烟系统作为建筑消防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排烟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应当规定排烟系统的维护周期、维护内容和维护要求,确保排烟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
综上所述,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建筑物火灾安全防护能力、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应当明确排烟系统的排烟要求、运行稳定性、智能化水平和维护管理要求,确保排烟系统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发挥最大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对人员和建筑物的损害。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是指在建筑火灾发生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设备配置,将烟气排出建筑物,保障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的安全。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建筑火灾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技术标准的制定依据、主要内容和标准执行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技术标准的制定依据。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制定依据主要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筑设计规范、建筑消防设计规范等文件。
其中,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是保障建筑火灾安全的法律依据,建筑设计规范和建筑消防设计规范则是对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指导。
二、技术标准的主要内容。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物内部防烟分区、防烟楼梯间、排烟口设置、排烟风机配置、排烟系统控制等方面。
其中,建筑物内部防烟分区是指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结构特点,将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个防烟分区,以便控制火灾烟气的扩散范围;防烟楼梯间是指在建筑物内设置专门的楼梯间,以保障人员疏散时不受烟气影响;排烟口设置和排烟风机配置是指在建筑物内部设置合适数量和位置的排烟口,并配置相应数量和功率的排烟风机,以保证排烟系统的正常运行;排烟系统控制是指通过控制系统对排烟风机、排烟口等设备进行控制,以实现对烟气排出的有效控制。
三、标准执行。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执行需要建筑设计、消防设计、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多方的合作。
建筑设计单位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对防烟分区、防烟楼梯间、排烟口设置、排烟风机配置等进行合理布局和设计;消防设计单位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对排烟系统进行合理设计,并提出相应的控制要求;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对排烟系统进行合理施工和监督。
同时,建筑业主和物业管理单位也需要对排烟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以保证排烟系统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建筑火灾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合理设计和配置排烟系统,才能保障建筑物内部在火灾发生时及时排出烟气,保障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的安全。
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
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建筑防排烟技术是指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设备,控制烟气的扩散,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建筑物的完整性。
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建筑物火灾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应当包括建筑物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在建筑物设计阶段,应当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结构形式和人员密度等因素,合理确定防排烟系统的布局、通风口位置和烟气排放通道等。
防排烟系统的安装应当符合相关的消防技术标准,并经过专业机构的验收和检测。
同时,建筑物业主和管理方应当建立健全的防排烟系统管理制度,定期对防排烟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其次,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还应当包括防排烟系统的性能要求。
防排烟系统应当能够及时有效地排除火灾现场的烟气,保持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
同时,防排烟系统还应当具备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方式,以适应不同火灾情况下的需要。
此外,防排烟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是技术标准的重要内容,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正常工作。
另外,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还应当涉及防排烟系统的应急管理和人员培训等方面。
建筑物管理方应当定期组织防排烟系统的演练和应急预案的制定,提高人员对于火灾逃生和防排烟系统操作的应急能力。
同时,对于防排烟系统的维护和保养人员,也应当进行专业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关的技术能力和操作经验。
最后,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的执行和监督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防排烟技术标准执行监督机制,对于建筑物的防排烟系统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同时,还应当加强对于防排烟技术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社会公众对于建筑防排烟技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综上所述,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建筑物火灾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相关的技术标准,才能有效地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建筑物的完整性。
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
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建筑防排烟技术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关系到建筑物内部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建筑物本身的防火安全。
在建筑设计中,合理的防排烟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火灾对人员和建筑物造成的损失。
因此,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使用功能。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比如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工业建筑等,其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标准都应有所区别。
例如,高层建筑应当考虑到疏散人员的难度,因此需要更加完善的防排烟系统来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
而工业建筑由于可能存放有易燃易爆物品,因此其防排烟系统的标准也需要更加严格。
其次,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布局和空间结构。
建筑物内部的空间结构不同,对防排烟系统的设计也有着不同的要求。
例如,大型商场的开放式空间需要考虑到烟气的扩散速度,因此需要更加灵活的排烟系统来保障人员的安全。
而办公楼的密闭空间则需要更加高效的防排烟系统来迅速排除烟气,以保障人员的安全疏散。
另外,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使用环境和地理位置。
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对建筑物的防排烟系统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位于寒冷地区的建筑物需要考虑到烟气排出后可能造成的结冰情况,因此需要相应的防排烟系统来应对这一情况。
而位于炎热地区的建筑物则需要考虑到高温对排烟系统的影响,因此需要选择耐高温的材料来构建防排烟系统。
综上所述,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布局和空间结构、使用环境和地理位置等因素,以确保防排烟系统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建筑物内部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建筑物本身的防火安全。
只有在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减少火灾对人员和建筑物造成的损失,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第二部分 建筑消防设施 - 防排烟
第二部分建筑消防设施——防排烟●第一节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一、自然通风方式●(一)自然通风的原理●自然通风是以热压和风压作用的不消耗机械动力的、经济的通风方式。
如果室内外存在空气温度差、或者窗户开口之间存在高度差,就会产生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当室外气流遇到建筑物时,将在建筑迎风面形成正压区,在建筑屋顶上部和建筑背风面形成负压区,这种建筑物表面所形成的空气静压变化即为风压。
●当建筑物受到热压、风压同时作用时,外围护结构各窗孔就会产生内外压差引起的自然通风。
●(二)自然通风方式的选择●对于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由于这些建筑受风压作用影响较小,利用建筑本身的采光通风,也可基本起到防止烟气进一步进入安全区域的作用,因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简便易行。
●当采用凹廊、阳台作为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或者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具有两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可开启窗面积符合《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规定.●(三)自然通风设施的设置●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每5层内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0㎡,且在该楼梯间的最高部位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00㎡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
●2.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0㎡,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3.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0㎡。
●4.可开启外窗应方便开启;设置在高处的可开启外窗应设置距地面高度为1.30m~1.50m的开启装置。
●5.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有效面积计算应按式(3-10-1)计算,与自然排烟相关要求相同。
●二、自然排烟方式●(一)自然排烟的原理●自然排烟是充分利用建筑物的构造,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即利用火灾产生的热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风力作用通过建筑物房间或走道的开口把烟气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
建筑防排烟技术措施
建筑防排烟技术措施在城市的高楼大厦当中,人们的居住、工作以及消费等生活行为无时无刻不在材料及设备的支撑下进行,建筑防排烟技术成为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建筑防排烟技术措施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因此正确掌握建筑防排烟技术措施,对于提高消防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防排烟技术基础在防排烟技术之前,先来学习基础的排烟、防排烟原理。
排烟技术是将建筑中的有害烟气、热气排除出去的技术,防排烟则是将火灾烟气等各种危害排除出去,同时避免烟气扩散。
防火分隔要求将建筑分为几个防火分区,当发生火灾时,各区隔离起来,防止火势扩散,同时各区的防火门也要隔断烟气和火焰的传播。
建筑防排烟措施1. 排烟系统排烟系统如同其名字所说,是排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排烟系统是按照建筑的特点、人员密度和火灾发生的可能性等因素而设计的。
该系统通过采用风机和风门来排除各种危害气体,消除火焰并降低室内压力,使烟气向外排放,并避免烟气在室内扩散。
排烟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一旦火灾发生,要能够快速和有效地排除烟气。
需要注意的是,建筑高度和建筑物的用途对排烟系统的要求不一,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2. 防火分隔帘防火分隔帘可以隔离不同区域间的火灾,避免灾害的扩大。
在火灾开始后,防火分隔帘会禁锢烟气和火源,使之无法扩散。
对于大面积的建筑物和有多个区域的建筑物,防火分隔帘可以在火灾发生时使烟气和火焰处在小范围内,进一步避免火灾的扩散,保护人员财产的安全。
3. 防火门防火门设计主要目的是在火灾发生事可限制火灾的范围,隔断火源,从而减少并消除火灾隐患。
防火门应该在建筑物中设置,有效隔离火焰和烟气传播,以阻止火灾的传播和扩散。
4. 烟感探测器烟感探测器可以通过定义的次数和模式来检测室内的火认所发生的烟气浓度。
在烟气浓度达到预定值后,自动发送排烟信号,启动排烟系统,并打开应急照明系统,从而确保人员的安全撤离。
5. 烟雾隔断烟雾隔断通常用于井道、大厅等宽敞区域的顶部,以减少烟气扩散的效力。
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
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建筑防排烟技术是指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通过控制烟气的扩散和排放,保障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消防救援工作的进行。
建筑防排烟技术的标准化是保障建筑物火灾安全的重要保障,下面将就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的意义。
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建筑物在发生火灾时的防排烟系统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提高建筑物火灾安全防护水平,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的制定,可以为建筑设计、施工、使用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提高建筑物火灾安全性能,降低火灾风险,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二、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的内容。
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主要包括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在设计方面,要求防排烟系统应符合建筑防火规范的要求,包括烟气排放口的设置、烟气排放高度、烟气排放速度等。
在安装方面,要求防排烟系统应符合相关的建筑技术标准和规范,包括防排烟设备的选型、布置、安装和调试等。
在使用和维护方面,要求建筑物使用单位应定期对防排烟系统进行检查、测试和维护,确保防排烟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的实施。
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的实施,需要建筑设计、施工、使用和管理各个环节的配合和落实。
在建筑设计方面,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合理设计防排烟系统,并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在施工方面,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安装和调试,确保防排烟系统的质量和性能。
在使用和管理方面,建筑物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的防排烟系统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防排烟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的发展趋势。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未来,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建筑防排烟技术的创新和提升。
同时,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将更加注重与国际标准的对接和融合,提高建筑防排烟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规范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规范1. 引言建筑防烟排烟是保障人们在火灾发生时安全疏散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确保建筑物内部火灾时能够及时排烟,防止烟气蔓延影响人员疏散和救援工作,制定本技术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物内部各类房间、楼层和走道的防烟排烟系统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
2. 设计要求2.1 防烟门防烟门是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满足以下要求:•防烟门应能够防止烟气通过,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防烟门应能够承受火灾时的高温,保持稳定性能;•防烟门的操作应简便可靠,能够通过自动或手动方式控制。
2.2 排烟通道排烟通道是将建筑物内部烟气排放到室外的通道,需要满足以下要求:•排烟通道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高处,保证烟气能够顺利排放;•排烟通道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防止烟气倒灌;•排烟通道应设置排烟风机,保证排烟能够顺利进行。
3. 施工要求3.1 材料选择在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施工中,应选择合适的材料,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常用的材料有:•防火板:用于制作防烟门和防烟隔墙,能够耐受高温;•防火玻璃:用于制作防烟门的窗户,具有防火性能;•不燃材料:用于制作排烟通道和防烟隔墙,能够有效隔热。
3.2 施工工艺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施工应按照以下工艺进行:•完善设计图纸:根据实际需要,制作清晰的设计图纸;•安全施工:施工过程中,确保工人的安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质量把关: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验收,确保质量合格。
4. 验收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验收应满足以下标准:•防烟门的密封性能达到设计要求;•防烟门的操作灵活可靠;•排烟通道无堵塞或泄漏现象;•排烟风机正常运行,排烟效果良好。
5. 维护管理为了保证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长期稳定工作,需进行定期维护管理:•定期巡检:定期对防烟门、排烟通道和排烟风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清洁保养:定期清洁排烟通道,保证畅通无堵塞。
6. 总结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是保障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本技术规范旨在规范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管理,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防烟分区,是指在设置排烟措施的过道、房间 中用隔墙或其他措施(可以阻挡和限制烟气的流动)分隔的 区域。
2020/5/25
三、火灾烟气控制原理
防烟分区在防火分区中分隔。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的大小 及划分原则参见《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
④ 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 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面积的5%。
2020/5/25
自然排烟设计条件
1. 自然排烟设计对建筑设计的制约如下: 1) 房间必须至少有一面墙壁是外墙; 2) 房间进深不宜过大,否则不利于自然排烟
; 3) 排烟口的有效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不小于
1/50。
2020/5/25
2020/5/25
机械排烟部位
(3) 高层建筑室内超过12m的中庭。中庭在烟 气控制、防止火灾蔓延、安全疏散和火灾扑 救等方面仍有一定问题,应设排烟设施。
(4) 总面积超过200㎡或一个房间超过50㎡, 而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2020/5/25
机械排烟量的确定
当火灾发生时,产生大量的烟气及受热膨胀的空气 量,导致着火区域的压力增高,一般平均高出其他 区域10~15Pa,短时间内可达35~40Pa。机械排烟 系统必须有比烟气生成量大的排风量,才有可能使 火区产生一定负压。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规定:内走道、房间或防烟分区的排烟风量 按地面面积不小于60m3/(h·m2)。而对于建筑内部的 中庭(高度>12m)的机械排烟风量为6次/h(中庭体积 ≤17000m3),或4次/h(中庭体积>17000m3),但不得 小于28.3m3/s(102000m3/h)。
建筑防排烟
2020年5月25日星期一
一、烟气的流动规律与控制原理
1、烟气的流动规律
建筑物发生火灾后,烟气在建筑物内不断流 动传播,不仅导致火灾蔓延,也引起人员恐 慌,影响疏散与扑救。引起烟气流动的因素 有如下几点:
1. 烟囱效应引起的烟气流动 2. 浮力引起的烟气流动 3. 热膨胀引起的烟气流动 4. 风力作用下的烟气流动 5. 通风空调系统引起的烟气流动
2020/5/25
2. 系统组成
1) 内走道的 机械排烟系统
2020/5/25
2) 多个房间(或防烟分区)的机械排烟系统
2020/5/25
3. 排烟口的设计要求
1) 当用隔墙或挡烟壁划分防烟分区时,每个 防烟分区应分别设置排烟口。
2) 排烟口应尽量设置在防烟分区的中心部位 ,排烟口到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 应超过30m;走道的排烟口与防烟楼梯的疏 散口的距离无关,但排烟口应尽量布置在人 流疏散方向相反的位置。
2020/5/25
a. 自 然 排 烟
自然排烟方式
2020/5/25
自然排烟设计条件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的规定,采用自然排烟方式的高 层建筑应满足下列条件:
(1) 建筑高度≤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 度≤100m的居住建筑,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 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 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2020/5/25
机械排烟部位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 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1) 长度超过20m且不能直接对外采光和自然 通风的走道;虽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但长 度超过60m的走道。
(2) 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 较多的地上房间(如大型办公室、储存较多可 燃物的库房等)。对于面积较大的房间考虑排 烟设施,而对于使用人数较少、面积较小的房 间不考虑排烟设施,既可保障基本安全,又可 节约投资
2020/5/25
自然排烟设计条件
(2) 采用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 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 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小于 2m2;
② 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面 积不小于2m2, 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m2;
③ 需要排烟的房间、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 启外窗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内走道面积的2%;
2020/5/25
机械排烟量的确定
担负一个防烟分区的房间排烟时,应按每平 方米面积不小于1/60 m3/s计算,担负两个或 两个以上防烟分区的房间排烟时,应按最大 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30 m3/s计算 ,并且规定,机械排烟系统的最小风量不得 小于2 m3/s。对于系统管路的截面选择,只为 一个房间排烟的管路,则按房间的排烟风量 选择;为2个或2个以上房间排烟的管路,则 按其中面积最大的房间每平方米地面面积1/ 30 m3/s(120m3/h)确定的风量选择。
2. 自然排烟设计应考虑的几点: 1) 对于高层住宅及二类高层建筑,当前室内两
个不同方向设有可开启的外窗,且可开启窗口 面积符合要求时,其排烟效果受风力、风向、 热压等因素的影响较小,能达到排烟的目的。 因此,在实际设计中,应尽可能利用不同朝向 开启外窗来排除前室的烟气。
2020/5/25
2) 排烟口位置越高,排烟效果越好,所以, 可开启外窗应尽可能靠近顶棚位置,并应有 方便开启的装置。
2020/5/25
排烟系统
利用自然或机械作用力,将烟气排到室外, 称之为排烟。利用自然作用力的排烟称为自 然排烟;利用机械(风机)作用力的排烟称机械 排烟。排烟的部位有两类:着火区和疏散通 道。着火区排烟的目的是将火灾发生的烟气( 包括空气受热膨胀的体积)排到室外,降低着 火区的压力,不使烟气流向非着火区,以利 于着火区的人员疏散及救火人员的扑救。对 于疏散通道的排烟是为了排除可能侵入的烟 气,保证疏散通道无烟或少烟,利于人员安 全疏散及救火人员的通行。
2020/5/25
(1). 烟囱效应引起的烟气流动
2020/5/25
(2). 浮力引起的烟气流动
2020/5/25
(3). 热膨胀引起的烟气流动
2020/5/25
(4). 风力作用下的烟气流动
建筑物在风力作用下,迎风侧产生正风压, 而在建筑侧部或背风侧,将产生负风压。当 着火房间在正压侧时,将引导烟气向负压侧 的房间流动。反之,当着火房间在负压侧时 ,风压将引导烟气向室外流动。
3) 为了减小风向对自然排烟的影响,当采用 阳台、凹廊为防烟前室时,应尽量设置与建 筑物色彩、体型相适应的挡风措施。
4) 内走廊排烟窗口应尽量设在两个不同的朝 向上。
2020/5/25
自然排烟设计
2020/5/25
b. 机 械 排 烟
机械排烟方式
机械排烟可分为局部排烟和集中排烟两种方 式。局部排烟是在每个需要排烟的部位设置 独立的排烟风机直接进行排烟;集中排烟是 将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个区,在每个区内设置 排烟风机,通过排烟风道排烟。
2020/5/25
消防排烟机
消防排烟轴流风机
消防排烟混流风机
2020/5/25
世界上最大的移动排烟机
2020/5/25
排烟风机
排烟风机主要有离心风机和轴流风机,还有 自带电源的专用排烟风机。排烟风机应有备 用电源,并应有自动切换装置;排烟风机应 耐热,变形小。使其在排送280℃烟气时连续 工作30min仍能达到设计要求。
2 利用自然或机械作用力将烟气排到室外,称之为排烟。
利用自然作用力的排烟称为自然排烟;利用机械(风机)作用 力的排烟称为机械排烟。
排烟的部位有两类:着火区和疏散通道。着火区排烟 的目的是将火灾发生的烟气(包括空气受热膨胀的体积)排到 室外,降低着火区的压力,不使烟气流向非着火区,以利 于着火区的人员疏散及救火人员的扑救。对于疏散通道的 排烟是为了排除可能侵入的烟气,以保证疏散通道无烟或 少烟,以利于人员安全疏散及救火人员通行。
2020/5/25
3) 排烟口必须设置在距顶棚800mm以内的高 度上。对于顶棚高度超过3m的建筑物,排烟 口可设在距地面2.1m的高度上,或者设置在 与顶棚之间1/2以上高度的墙面上。
2020/5/25
4) 为防止顶部排烟口处的烟气外溢,可在排 烟口一侧的上部装设防烟幕墙。
2020/5/25
5) 排烟口的尺寸,可根据烟气通过排烟口有效 断面时的速度不大于10m/s进行计算。排烟口的 最小面积一般不宜小于0.04㎡。
2020/5/25
三、火灾烟气控制原理
烟气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在建筑物内创造无烟或烟气 含量极理流动,也就是使烟 气不流向疏散通道、安全区和非着火区,而向室外流动 。 主要方法有隔断或阻挡、疏导排烟和加压防烟。
1 墙、楼板、门等都具有隔断烟气传播的作用。 所谓防火分区,是指用防火墙、楼板、防火门或防
2020/5/25
(5). 通风空调系统引起的烟气流动
通风空调系统的管路是烟气流动的通道。当 系统运行时,空气流动方向也是烟气可能流 动的方向,烟气可能从回风口、进风口等处 进入系统。当系统不工作时,由于烟囱效应 ,浮力、热膨胀和风压的作用,各房间的压 力不同,烟气可通过房间的风口、风道传播 ,也将使火势蔓延。
1.排烟系统的布置 1) 排烟气流应与机械加压送风的气流合理组
织,并尽量考虑与疏散人流方向相反。 2) 为防止风机超负荷运转,排烟系统竖直方
向可分成数个系统,不过不能采用将上层烟 气引向下层的风道布置方式。 3) 每个排烟系统设有排烟口的数量不宜超过 30个,以减少漏风量对排烟效果的影响。 4) 独立设置的机械排烟系统可兼作平时通风 排气使用。
利用蓄电池为电源的专用排烟风机,其蓄电 池的容量应能使排烟风机连续运行30min,对 自带发电机的排烟风机,应对其风机房设有 能排除余热的全面通风系统。
2020/5/25
(一)局部排烟方式
缺点: 投资高,排烟机分散,维护管理比较麻烦,费用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