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施文教授的城市规划推荐书目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读《城市规划哲学》

读《城市规划哲学》

读《城市规划哲学》摘要:《城市规划哲学》一书是根据孙施文的博士论文修编而成的,全书通过现代城市规划的基础理论问题的考察而建构起城市规划内在的基本框架。

作者以“与其说是阐述一门科学本身,不如说是指出人们需要做什么事情来尽可能地实现这门科学”为写作动机和准则,从而人发人们去思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哲学城市规划体系结构城市规划的发展1 关于《城市规划哲学》的读书笔记1.1 内容结构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城市规划的基本性质或者说对其本质内容进行研究,希望由此而改变我们过去对城市规划片面的理解。

第二部分,对城市规划的体系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对现代城市规划发展过程和国内外城市规划的实际运作状况的分析,提出城市规划由三部分组成: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运行体系。

第三部分,研究城市规划的发展问题,通过对城市规划的基本思想、方法论和作用方式的发展演变历程进行考察,解释城市规划发展的途径、机制和方式,从中寻找城市规划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趋向。

第四部分,结语部分,直接针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贵城市规划的影响,探讨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我国的城市规划所面临的整体转型及由此而形成的再发展的取向问题。

1.2 “城市规划哲学”哲学史指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的思想体系,在这个意义上,书中强调的是对城市规划内外关系的整体关照,以此建立城市规划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方法;第二,哲学还可以针对于特定领域和思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书中强调的是对城市规划最基本问题的理论探讨,有对而完善城市规划的体系结构。

城市规划哲学就要首先要揭示城市规划的这种特殊性以及以上这些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要研究城市规划内部的结构性问题和发展运行问题。

一方面可以将城市规划哲学视作是科学哲学中有关城市规划这门独立学科的分支之一,另一方面又可将其视作城市规划的基础研究,是城市规划的基础论。

1.3 城市规划的性质城市规划师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城市规划师在现代城市发展的背景下,由社会改造运动、政府行为和工程技术三方面的相互渗透、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综合体。

城市规划哲学

城市规划哲学

孙施文《城市规划哲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3月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一、理想主义近代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就是这一思想的杰出代表,而且其本就是现代城市规划最重要的思想源泉。

摩尔的“乌托邦”,主旨在于通过对理想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描述,以此改造他们所处的不合理的社会,其中也涉及了许多物质形态和空间组织方面的内容,如傅立叶的phalanges.19世纪后半叶出现了许多城市发展的新设想和方案。

E.Howard的“田园城市”设想(1898)。

Le Corbusier的城市规划方案。

赖特的广亩城市设想。

二、理性主义理性就是正确判断、辨别真假的能力。

理性主义在城市规划中的影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高潮。

Le Corbusier是其中的代表。

国际现代建筑会议(CIAM)于1933年通过的《雅典宪章》就是从理性主义的思想出发,依循其方法对现代城市规划原则进行阐述的重要文件。

理性注意思想在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中改变了传统规划对城市形式和图案的过分关注以及对城市现实要素的忽视,从城市中人的活动和土地使用功能出发,对城市规划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探讨,但是由于理性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分解而不是组合,而且强调非常清楚而明确地认识所有的事物,规划师对于城市的认识往往停留在纯粹物质空间方面。

印度的Chandigarh、巴西的Brasilia的规划是实践的典型。

理性思想的作用,强调了对科学和科学精神的崇尚,因此,以其他科学和学科的思想和方法为参照,城市规划逐步吸收、消化并发展了一些科学方法。

本世纪六七十年代系统论思想的迅猛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城市规划领域出现了系统方法应用的高潮。

规划过程中,对城市规划的决策究竟如何评价就成为一个首要的问题。

自50年代以来,初步形成了三类评价方法: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规划平衡表(Planning Balance Sheet)和目标达成矩阵(Goals Achievement Matrix)。

城市规划不能承受之重--城市规划的价值观之辨[1]

城市规划不能承受之重--城市规划的价值观之辨[1]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城市规划不能承受之重--城市规划的价值观之辨作者:孙施文, SUN Shiwen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刊名:城市规划学刊英文刊名:URBAN PLANNING FORUM年,卷(期):2006(1)被引用次数:24次1.D Harvey The Urbanization of Capital 19852.Friedrich A yon Hayek;邓正来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19973.S S Fainstein The City Builders:Property,Politics,and Planning in London and New York,Blackwell 19944.S S Fainstein The City Builders:Property,Politics,and Planning in London and New York,Blackwell 19945.Denise Dipasquale;William Wheaton;龙奋杰城市经济学与房地产市场 20026.Mike E Miles;Gayle Berens;Marc A Weiss;刘洪玉房地产开发:原理与程序 20037.Friedrich A;Von Hayek;邓正来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19978.沈建国城市化的世界:全球人类住区报告1996 19999.United Nations Centre for Human Settlements (Habitat)An Urbanizing Word:Global Report on Human Settlements 199610.Patsy Healey The R eorganisation of State and Market in Planning 199311.D Harvey The Urbanization of Capital 198512.J Friedmann Planning in the Public Domain:Frotu Knowledge to Action 198713.Patsy Healey The Reorganisation of State and Market in Planning 199314.A Wildavsky If Planning is Everything 197315.Patsy Healey The Reorganisation of State and Market in Planning 199316.LSandercock Making the InvisibleVisible:Insurgent Planning Histories 199817.J Friedmann Planning in the Public Domain:From Knowledge to Action 198718.现代城市规划理论19.M Dear;A Scott Urbanization and Planning in Capitalist Society,Methuen 19811.应云仙基于生态伦理的城市规划价值观研究[学位论文]20072.马武定城市规划本质的回归[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2005(1)1.魏广君.董伟.孙晖“多规整合”研究进展与评述[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 2012(1)2.魏成.沈静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城市规划的回应[期刊论文]-现代城市研究 2010(5)3.区域规划理论研究综述[期刊论文]-求实 2009(z2)4.秦红岭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规划正义?——来自罗尔斯正义论的启示[期刊论文]-华中建筑 2009(9)5.赵民.赵蔚推进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加强城市规划专业建设[期刊论文]-国际城市规划 2009(1)6.张庭伟转型时期中国的规划理论和规划改革[期刊论文]-城市规划 2008(3)7.乔正旭当代城市规划应体现生态伦理观[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4)8.张金荃.罗可.胡杏云发达地区村庄建设现状的反思[期刊论文]-华中建筑 2008(11)9.李江宏蓝海战略启发下的规划模式探讨——一种摆脱当前城市规划面临困境的思路[期刊论文]-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10.赵守谅论城市规划中效率与公平的对立与统一[期刊论文]-城市规划 2008(11)11.王保森基于"和谐"思想的城市规划理论研究[期刊论文]-城市规划 2008(2)12.段进军关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反思[期刊论文]-城市发展研究 2008(4)13.孙施文现行政府管理体制对城市规划作用的影响[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 2007(5)14.孙施文现行政府管理体制对城市规划作用的影响[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 2007(5)15.甄富春.陶松龄我国城建投融资体制变革与城市规划的应对思考[期刊论文]-现代城市研究 2007(5)16.甄富春.陶松龄我国城建投融资体制变革与城市规划的应对思考[期刊论文]-现代城市研究 2007(5)17.段进军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思考[期刊论文]-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2)18.李昕城市重大项目中的价值链模式[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 2007(3)19.孙施文中国城市规划的理性思维的困境[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 2007(2)20.李王鸣.应云仙生态伦理——城市规划视角纳新[期刊论文]-城市规划 2007(6)21.沈清基.刘波都市人类学与城市规划[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 2007(5)22.张清明淮安城市经营中的问题与对策[期刊论文]-淮阴工学院学报 2007(4)23.李广斌.王勇.谷人旭我国区域规划编制与实施问题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6(6)24.王勇.李广斌对城市规划价值观的再思考[期刊论文]-城市问题 2006(9)25.冯维波.黄光宇公正与效率:城市规划价值取向的两难选择[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 2006(5)本文链接:/Periodical_csghhk200601003.aspx。

评论《城市规划实践》

评论《城市规划实践》
张兵博 卜 的这本论著已经引人 r 人量的 这方面的论述, 是植得祝贺的。1 我们把 这样的 ‘ 句名I 向权力讲述6理”读 I "“ 5 : 解为 1 位规划师对城 i规划的定义充 露出 们自 对 迫切 a 1
愿望,但我们似乎也只有这样的愿望而
尚未付诸行动,我们尚未去论证这种说 法的W T 合法性和可行性, . 性、 以及我们 的规划究竟应当如何去做的问题。就以 此喻,我们还i往鼓噪r 1 _ i 玺向权力讲述 真理 ( 如规划是龙头) ,而并不知 仕 道讲 么真 姐1讲真 理、 0 理.更 1 深刻地问 卜 则 是,你认为的真理果真是真理吗?这一 切 恰恰是我们现在谁都不敢理直 I 气:地 I _ f u 以l答的。在西方的规划学理探讨中 l 尤其是在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之 下 , 关于 体制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城市规划 研究的q要组成部分。 一t i 我 r ' 以为,在规 划领 域内 ( 或者说规划师的职业使命) 应 当是追求规划的合理性 ( 无论是规划的 编制还是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决策) ,而规 划系统’社会系统相互作川其实质是权 J 力的运作过程 也 就是政治的过程。 o- Fr etr l sel 在研究美国 " 城市规划实际运作过 程的著作中所提出的城市规划 “ 想要成 为合理的, 就要成为政治的” T b r- (o a e
理论的探讨之中,同样也出现在学校的
教育体制中和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其影 响尤为深远。正是这样的偏差导致 了 我 国城I规划理论研究的被忽视和失落。 l i 最为显著的偏差来自f “ 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 的言说, ・ 这 言说所透露出来的信 息意味着多层的含义,这些不同的含义 恰恰反映 了 我们对实践概念的认识中的 偏差:首先, 理论与 实践的概念在这里是
作者在论述的过程中,在遣词 造句‘还 ! , 是 带有较强烈的价IP断的) t fa l 。作者J t 没

解析中国城市规划

解析中国城市规划

t h e pl an n i n g s y s t em t h r ou gh t h e v i e w o f t he r ol e ur ban pl an ni n g pl a y s i n c i t y bu i l di n g a nd d ev el opmen t . t o r e v ea l t h e c on s t i t u en t c ha r a ct er i s t i c s o f u r ba n pl ann i n g i n Ch i n a a nd i t s
pr obl ems an d s hor t co mi n gs Ke y wor d s s y s t e m o f u r ban pl an n i ng, i n s t i t u t i on o e of u r b an pl an ni n g, h i s t or y of mod er n u r ba n pl an ni n g, Chi na
些 矛盾 的来源 。 就 总体而 言 ,我 国现 当代 城市 规划 是不 断地 向西 方学
市 管 理 知 识所 推进 的。 正是 在 这样 的背 景下 ,2 0世纪 2 0
A bst r ac t Bas ed on a b r i e f r e v i e w o f t h e pr o c es s t h at u r ba n pl a nni ng wa s per f or med i n
Ch i n a s i n ce t he e ar l y 2 0 t h ce n t u r y , t hi s pap er an al y z es t h e i n s t i t u t i on a nd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o f

城市规划专业推荐书目

城市规划专业推荐书目

城市规划专业推荐书目1基本读物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葛利德:规划引介吉伯德:市镇设计亚历山大克里斯托夫:城市设计新理论亚历山大克里斯托夫:模式语言卢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凯文林奇:总体设计弗里德里希吉伯德:市镇设计快速规划设计50例城市规划快速设计与表达(第2版)孙施文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汪德华著中国城市规划史纲张京祥著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2延伸读物柏拉图:理想国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林柯罗:拼贴城市詹克斯等编著,周玉鹏等译:紧缩城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彼得霍尔国外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译丛:城市和区域规划(原著第四版)威廉·富尔顿:区域城市:终结蔓延的规划兰特西克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罗西城市建筑学肯尼思科尔森:大规划——城市设计的魅惑和荒诞斯蒂文蒂耶思德尔: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鲍米尔:城市中心规划设计赖因博恩:19世纪与20世纪的城市规划(德)科赫:城市设计构思教程(德)库德斯城市形态结构设计泰勒: 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芒福德: 城市发展史沙里宁: 城市——它的发展衰变与未来柯布西耶:明日的城市简雅各布斯:集体失忆的黑暗年代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吉罗德城市与人——一部社会与建筑的历史利维:现代城市规划(第五版)——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汪德华著中国城市规划史纲张京祥著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张京祥等: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蔡禾: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赵和生,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洪亮平,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城市规划理论、方法、实践周俭,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金广君,图解城市设计王建国,城市设计专业期刊: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城市问题、规划师、建筑师、国际城市规划、理想空间、建筑学报、地理学报等∙城市规划资料集第1分册总论∙城市规划资料集第2分册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规划资料集第3分册小城镇规划∙城市规划资料集第4分册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资料集第5分册城市设计(上、下)∙城市规划资料集第6分册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城市规划资料集第7分册城市居住区规划∙城市规划资料集第9分册风景·园林·绿地·旅游∙城市规划资料集第8分册城市历史保护与城市更新∙城市规划资料集第10分册城市交通与城市道路∙城市规划资料集第11分册工程规划。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1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1
18

2014-8-19
5、规划作用的有限度
• ③城市规划是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和实现预期的过程,而 对未来的认识和预测是有限的,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 • ④历史上城市规划发挥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城市物质空间 和土地使用方面,尽管空间和土地使用上反映了城市社 会、经济、政治等关系,但并不能直接处理这些关系, 更不能取代其他系统对于城市发展发挥的作用。 • ⑤城市规划不具备最终决定城市建设和开发的权利,而 是需要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推进城市的有序发展。
2014-8-19
10
2、规划的理解(续)
• 规划及其制度安排——权威效力(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规划的权威性体现在规划内容本身和规划的制度安排: 规划经过了科学的设计和审批过程,法定文件的性质 本身体现了权威性; 城市人民政府是规划编制的委托主体,城市规划行政 主管部门是规划编制的直接管理机构,行政的职能、 权利使得规划的实施有权威的制度保障,客观的程序 约束了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利益和势力。
2014-8-19
29
早期工人城规划
2014-8-19
30
阳光城
2014-8-19
31
阳光城景色
2014-8-19
32
2、大伦敦地区规划
• 1944年由艾伯克隆比主持制 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指 导伦敦地区城市发展的重要 文件。 • 1946年8月英国出台《新城 法》,决定建设一系列新城, 以疏散伦敦等大城市过分集 中的工业和人口。
2014-8-19
15
4、规划的作用(续)
J.Friedmen提出规划的作用:
• • • • • • • • 引导经济稳定发展 提供公共设施来满足公众的一般需要 引导私人无望投资经营的领域开发 对一些项目进行资助 兼顾保护财产所有者和地方政府利益 对收入进行再分配 通过协调和综合,引导地区发展 改善因为市场引导机能失调而引起的发展不平衡

城市规划:从终极蓝图到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实践与理论

城市规划:从终极蓝图到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实践与理论

城市规划:从终极蓝图到动态规划主持人:王富海孙施文——动态规划实践与理论URBAN PLANNING FROM ULTIMATE BLUEPRINT TO DYNAMIC PLANNING——PRACTICE AND THEORY OF DYNAMIC PLANNING从终极蓝图到动态规划,这是一个关于规划理论的讨论。

规划面临转型,但转型的方向会有不同的角度,我从动态规划理论角度切入。

规划原理以静态规划理论为主线,对城市的认识是简化的,现状是丑化的,愿景是神化的,目标是美化的,作用方式是教化,对现实问题只能淡化,理想丰满而现实骨感。

针对蓝图式规划的种种弊端,国外早已出现了一系列关于动态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成果,系统规划理论、连续性规划理论、行动规划模型等等,与传统规划相比,它把规划看成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既注重建设行为的协调性,更注重运用政策杠杆,更加关注近期的需要并强调灵活性。

规划不再是被动的蓝图,而成为改善城市的主动而具体的工具。

在10年前的中国规划界,也许普遍认为西方的规划演进与我们关系不大,但经过城镇化逐步成为国家主题、城市扩张成为地方施政核心的这10年,规划的工具作用更加明显,变革的需求越发迫切。

在今天论坛探讨的话题下,我们探讨的话题可以延伸为:存不存在中国的动态规划?即便有,时机到没到?动态规划有哪些实践基础?动态规划有哪些理论基础?动态规划理论的核心要点是什么?如何形成动态规划理论?动态规划理论怎样应用,宏观与微观层面如何实现?行动规划是新的规划品种吗?现阶段动态规划应侧重理论突破还是经验推广?静态规划理论的关键误区在于对城市的认知,流于对城市物质形态进行概括和分解组合,即便考虑社会经济要素,也是宏观的、断面的,不探究城市的运行,不清楚影响城市的要素,不考虑规划对城市的作用和反作用,培养出来的规划师很可能是浮于表面而不深入现实的。

认知城市,首先要寻找城市的问题,但什么是城市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一类是“非问题”,我们需要理解城市发展的客观性即联系性,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发展模式下,许多现象是伴生的、必然的、客观的、深层的,不是问题;还有一类是“伪问题”,由价值观而产生,在对城市现象的判断上过于偏向某方面如经济、如美观、如保护等等,尤其在城市秩序上,过于注重物质秩序而破坏生活秩序,会丧失许多人性化的、本源的价值,判断出颠倒黑白的“问题”;第三类是“真问题”,主要来自主观方面,由于处置不当而产生。

城市可持续发展讲稿孙久文老师——第3讲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精品文档

城市可持续发展讲稿孙久文老师——第3讲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精品文档

2019年以来的加速发展阶段

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积极 稳妥地推进城市化”的指导思想,国家通 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国债,大规模投 资于基础设施启动内需,极大地推动了城 市化进程。另一方面,住房消费信贷的启 动,将消费者与城市化进程对接,房地产 业成为支撑经济的重要因素,城市化第一 次在市、镇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高速发展, 并呈加速之势,同时每一个城市的平均规 模也日益扩大。
3.1.2 城市化发展规律



第一,城市的近域推进规律 指在地域上的推进,空间上的连续性. 第二,城市的广域拓展 指在地域上跳跃式发展.如开发区. 第三,城市文明加速普及 指空间上的城市文明的普及.
城市化率
城市化的诺瑟姆曲线
80%
30%
0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城市化阶段
3.1.3中国的城市化过程


第二,城乡集贸市场的开禁,加强了城乡 之间的物资和人员的交流,使大量有经营 头脑的农村商业人员成为城市暂住人口。 第三,乡镇企业发展带动了部分建制镇的 发展。在农业大发展、乡镇企业兴起以及 城市建设的恢复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这 一时期我国的城市化有了十分迅速的提高。
1985~1991年稳步发展阶段

我国的城市发端,可以远溯到夏商时期, 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现代的城市,是随 着我国近代工业的发轫逐步兴起和壮大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是在旧中国留给我们 的千疮百孔的国土上开始的经济建设,城 市化也随之起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 市化进程摆脱了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步 入了一个较快发展的时期。

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17245万人增长到2019 年的56212万人,年均增加2292 万人,城市 化率从17.9%提高到43.0%,年均提高0.93 个百分点。到2019年,全国城镇人口已达 57706万,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上升到43.9%。 应该说,这样的城市化率提升速度,在世 界的城市化历史上,也是很少有的。2019 年城镇人口已经达到63600多万,城市化率 达到47.5%。

A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传统与发展 孙施文

A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传统与发展  孙施文

孙施文“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传统与发展”《建筑师》第48期
城市规划的技术方法最初主要来自于建筑学以及对城市整体的建筑设计。

适应汽车交通的迅猛发展,对城市交通的处理也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城市规划学科领域的不断拓展,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以及生态学、系统科学等综合性学科的技术手段与方法也成为城市规划所借鉴与运用的方法与手段。

可以这样说现在的城市规划方法几乎集中在那些已经在其他领域产生了有效结果的方法的运用,独特的规划方法尚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1、建筑学传统
可以说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将更多地依赖于对建筑学思维方式的摆脱。

建筑学思维特征可以归纳为:(1)试错型的问题解答方法;(2)收敛的思维模式;(3)静态的目标对象;(4)工程性的技术应用。

而规划的对象是复杂的社会系统,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能是系统分析与综合的过程,在思维方式上只能是发散的,既没有“任务书”,也没有终极目标,规划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目标搜索过程,任何规划的成果都只能是阶段性的和有限理性的。

2、城市设计传统
城市设计在对城市规划领域中的主导思想——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进行反省的过程中,走在了城市规划之前,为城市规划思想和方法论的变革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3、城市交通研究传统
城市规划每一项进步和发展往往都是通过对城市交通问题的思考而获得的。

4、人文科学传统。

现代城市发展的三种原型 孙施文

现代城市发展的三种原型    孙施文

现代城市发展的三种原型孙施文现代城市通常泛指工业革命以后不断发展的城市,尽管它们的发展走过了不同的轨迹。

这类城市是我们现在所面对着的,也是现代城市规划得以立身并以其作为对象的。

对这类城市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城市规划中一些经典理论产生的背景,甚至可以理解为什么特定的理论在特定的国家而不是在另外的国家形成。

任何理论(不仅仅只是理论的提出者)都无法逃避掉其所生养的环境,这也是理论是现实的总结或提升的道理所在,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民意的反映。

分析现代城市的发展,取其最有典型者,大致可以归纳出三种主要的原型:即英国的小城镇发展;欧洲大陆以法国等为代表的大城市发展;美国的郊区化发展。

当然,全世界的现代城市发展远不止这三个典型,如还有南美似的发展,而中国的城市发展似乎也是难以归类的。

另外,即使在以上所提到的原型国家内,也不能忽视掉其他的发展类型或模式,如英国的伦敦、美国的纽约等,正所谓是规律总有例外,没有例外也就不成其为规律了。

但就它们发展的最为典型的,或者说在这些国家中最具有特色的或许就是这样三种原型。

而这三种原型恰好对应了现代城市规划中的三个最经典的理论:英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法国勒·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美国赖特的广亩城市。

下面简述三个原型产生的背景:英国城市:由于受工业革命之后工业快速发展,人口向城市急剧集中,城市是典型的工业城市,由此带来了极大的问题,通常所说的“城市问题”就是以此为典型的。

随着工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产阶级开始形成,对生活环境要求提高,无法忍受城市中的物质与精神的折磨,十九世纪的卫生运动、公园运动以及后来的城市规划也就是这么兴起的。

同时,英国人对乡野的偏好既是建基于中世纪传统的,上层社会历来生活于乡村,而且城市中的人大部分来自于乡村,因此在他们文化基因中始终存在着一种“怀乡病”。

由此,乡村被理想化了,透纳的风景画是其典型,“如画的景观”描摹的就是乡村风景,乡村也成为了中产阶级的好去处。

读书笔记——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读书笔记——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②在地面层,是常规街道复杂而精致的网络,可以使交通在各个想要的方向上运行;
③高架道路,在南北和东西两个方向形成城市两条主要轴线,它们是快速的,道路中间进行分隔而形成单向交通的干道,总宽度可达120到160码(yards),每半英里左右通过辅道与地面层相连接。高架道路可以使车辆快速地通过整个城市而到达郊区,同时也不会受到城市中众多的交叉口的影响,但又能与城市地面交通在任何给定的地点进行连接。P.93
27.
所谓的“人口分轴线”,实质上是线性城市的一种扩张方式,它沿着道路伸展,并保证所有分散在全国的工业企业,在其附近都能配备有各种文化生活服务设施的居住综合体。这样形成的人口分布结构,不仅能防止形成巨大的城镇集团,而且还能消灭城乡之间的差距。P.137
28.
“福利国家”实质上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当局共同承担的主要职责,通过总的纲领和服务措施解决使公民苦恼的所有各类社会问题。在这些问题包括:
(3)西梅尔的“城市精神生活”。西梅尔认为,现代生活最深层次的问题来源于个人在社会压力、传统习惯、外来文化、生活方式面前保持个人的独立和个性的要求。在现代都市中,由于生产和工作技能的高度专门化,每个人不得不更加直接地依赖于其他人的活动。因此这就需要探究生活在大城市这种结构中的个人是如何调节自己以适应外部压力的。
③防卫(defense)的需要:他们认为,前面两项人类的本能都可能是无意识的,而人们出于防卫的目的集聚在一起以保护家族或团体并建设城镇以使这种防卫更加有效,则是人类建设城市的有意识的动机;
④宗教(religion)的需要:礼拜和宗教纪念场所的创造同样也创造了人类聚居地的需要;
⑤提高生活标准(standard of living)的需要:这是人类之所以生活在城市中的五个原因中最为普遍的原因,同时也是最动态发展变化的,反映了生产、消费和技术的变化。P.217

A从规划实施角度看城市规划 孙施文

A从规划实施角度看城市规划  孙施文

孙施文“从规划实施角度看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汇刊》1993年第6期
城市处于不停顿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有无城市规划,城市仍要发展的,城市建设仍要进行。

区别在于城市建设对于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效率如何。

城市规划必须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不断作出反应以适应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需要。

但是这也不是一个消极的过程。

城市规划通过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揭示,对城市未来发展的预测,预先对城市发展的要求进行安排,引导城市向更适合人类生活,更符合人类目标的方向发展。

城市规划既是一个城市未来预期状态的模型和预先协调的行动纲领,同时又是一个不断积累的决策过程。

因此,动态性是城市规划实施的必要条件之一:在规划实施中,在城市各组成因素的协同作用下,它能适应城市发展的不断变化的要求,并在城市的某些未经预计到的土法性事件发生的情况下,仍能使规划目标得以实现;另一是在各种干扰因素的作用下,城市规划不仅适应了城市发展的需要,而且其本身仍能保持其完整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发挥必要的作用的同时仍能得到发展。

2018孙施文认识空间规划体系

2018孙施文认识空间规划体系

孙施文:认识空间规划体系本文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孙施文教授在中国土地学会土地规划分会年会上的主题报告,本文已经报告人审阅。

导读本文阐述了对空间规划本质、概念和根本目的的思考。

认为空间规划是对空间使用的规划而非自然空间的划分,其核心是建立各种空间使用之间的关系。

空间规划体系要区分对政府决策进行管制的规划,以及政府对各类开发行为进行管制的规划,最后提出建构空间规划体系的相关建议。

一什么是空间规划?1什么是规划?规划作为一项普遍性的活动,是指为解决现存问题或达成一定的目标而制定未来行动纲领并不断付诸实施的行为。

最基本的特点:未来导向性——发展、变化2为什么需要规划?1相互关联性和复杂性2为变化而规划3缓解未来不确定性3空间规划是什么规划?①空间规划是对空间使用的规划,不是对自然空间的划分,其核心是建立各种空间使用之间的关系,而空间使用的关系、空间使用本身都涉及到空间使用的质量。

②空间规划不只是控制性的规划,而是为了满足未来发展需要,空间关系本身也构成发展的内容,规划的目的是为了社会整体更好地发展。

③空间规划是公共政策,空间规划是对各类空间使用的公共干预,这种干预是基于对未来发展需要的预测和期望达到的目标而进行的,空间规划也是各类政策的协同平台,大量政策都有空间效应。

二空间规划体系应当是怎样的体系?1空间规划体系是各类与空间使用有关的规划的集合空间规划是一种规划类型,空间规划体系是不同空间规划组合成的结构化的整体,构成了一个各层次、各类规划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不同的实施途径、不同的管制手段的规划体系。

纵向上:下层次规划是上层次规划的深化、具体化。

横向上:是构成综合性空间规划实施的各个方面,也是其实施方略。

2国际上的空间规划体系欧盟的空间规划——基于地域的综合性规划主题: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基本特征:由地域性的引导规划(战略性)和面向实施、进行开发控制的规划(操作性)组成有自上而下的传导性,也有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有些在上下之间还有可选择性。

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_孙施文

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_孙施文

81孙施文(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本论坛主持人):今年的规划年会进行了改革,专门设置了主题论坛,也就是围绕年会的主题——“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进行讨论。

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帮助我们更为集中地探讨本次年会的主题,而且今天参加论坛的嘉宾大多都参加了这个主题的策划,因此也就可以开展更加深入的讨论。

“治理”是关于整个社会的管理,是社会组成者共同参与社会发展的管理,因此,治理强调的是构成社会的成员之间不断地相互协调,协同行动。

这是对2013年规划年会的主题——“协同规划”的进一步深化。

从国家治理改革的角度讲,我理解主要涉及两大内容,一是政府、市场和市民社会各自的作用、各自的职能、各自的职责是什么;二是这三者之间怎么建立完善的协同机制。

城乡规划是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称之为城乡治理,这也就涉及到政府、市场、市民社会为什么需要规划,规划的作用是什么,政府、市场、市民社会又是怎么使用城乡规划的,这决定了城乡规划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怎么发挥作用的问题。

在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城乡规划改革的重点与难题,我提出三个问题,供大家共同讨论。

第一,城乡规划边界的重新界定。

过去我们说城乡规划是政府的职能,是公共政策,那么,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城乡规划的作用是什么,引导什么,控制什么?在政府、市场和市民社会的共同作用中,三方都能够接受并据之采取行动的内容应当包括哪些?我以为,规划引导和控制的内容都应该是由社会赋权的,不是由规划人、规划领域自己说了算的,而且,根据法治的精神,这些应当是由法律所明确的。

这样,也就必然涉及到社会共同体能够共同接受的目标、共同接受的行动纲领,当然涉及到的应该是公共事务。

第二个问题是规划体系本身的建设,涉及到的是在边界确定的情况下,规划体系内外部之间的逻辑关系。

城乡规划作为城乡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需要与其他所有的治理行为之间建立起协同的关系,而且需要在这样的条件下来讨论城乡规划的内容、工作方法、工作程序等与其他治理行为之间的相互协调问题,这就直接涉及到城乡规划的作用方式以及规划部门、规划师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施文教授的城市规划推荐书目(转)时间: 2011-08-13 / 分类: 专业图书/ 浏览次数: 1,936 views / 0个评论发表评论分享到:6受一位朋友委托,让我出一份研究城市规划的参考书单。

这显然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因为完全是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我只能说列一份在我看来算是比较重要的专业参考书,或者说对我自己曾经起过作用的书单。

挖空心思地想了几天,只能列出这样一张表,分成四个层次,每个层次中列了15本书(有的略有超过)。

希望大家多提意见。

免得误人子弟。

由于自己读书的时候看的一些书是英文版的,中译的版本都是后来加上去的,因此不能对中译版本的质量做出评价,只能是提供这样一种渠道而言。

另外,这里也不对每本书作评点了。

——孙施文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Ⅰ(基础)1.E. Howard,1898,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金经元译,明日的田园城市,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L. Mumford,1961,The City in History,倪文彦和宋俊岭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进和前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20053.Clara Greed,2000,Introducing Planning,王雅娟和张尚武译,规划引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4.John M. Levy,2002,Contemporary Urban Planning(5th ed.),孙景秋等译,现代城市规划,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J. Jacobs,1961,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6.Edmund Bacon,,1967,Design of Cities,黄富厢和朱琪译,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7.Christopher Alexander,1987,A New Theory of Urban Design,陈治业,童丽萍,城市设计新理论,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8.Ian McHarg,1969,Design with Nature,芮经纬译,设计结合自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9.I. Calvino,Invisible Cities,看不见的城市10.Peter Hall,1992,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3rd ed.),Routledge11. Jonathan Barnett,1974,Urban Design as Public Policy: Practical Methods for Improving Cities12. William H. Whyte,1980/2001,The Social Life of Small Urban Places,Project for Public Spaces Inc13. Spiro Kostof,1991,The City Shaped: Urban Patterns and Meanings Through History,单皓译,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992,The City Assembled: The Elements of Urban Form Through History14. F.S. Chapin, Jr 和E.J. Kaiser,Urban Land Use Planning(3rd ed.),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5. Barry Cullingworth and Vincent Nadin,2002,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in the UK(13th ed.),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Ⅱ(提升)1. L.S. Bourne编,1982,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City (2nd e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 蔡禾主编,2003,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3. Scott Campbell和Susan Faninstein编,1996,Readings in Planning Theory,Malden:Blackwell Publishers4. Michael Dear,2000,The Postmodern Urban Condition,李小科等译,后现代都市状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5. William N. Dunn,1994,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2nd ed.),谢明等译,2002,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 Robert Fishman,1994,Urban Utopia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Ebenezer Howard,Frank Lloyd Wright,Le Corbusier,Cambridge and London:The MIT Press7. Robert Freestone编,2000,Urban Planning in a Changing World:The Twentieth Century Experience,New York:E & Fn Spon8. 郭彦弘,1992,城市规划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 Peter Hall,1988,Cities of Tomorrow: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 Twentieth Century,Basil Blackwell10. David Harvey,1973,Social Justice and the City,Edward Arnold11. K. Lynch,1981,A Theory of Good City Form,林庆怡等译,城市形态,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12. J.B. McLoughlin,1968,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A Systems Approach,王凤武译,系统方法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的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13. James Holston,The Modernist City: An Anthropological Critique of Brasilia14. Euquenie Birch编,2007,The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ReadernⅢ(高级)1. J. Friedmann,1987,Planning in the Public Domain:From Knowledge to Acti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 Nan Ellin,1996,Postmodern Urbanism,张冠增译,后现代城市主义,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3. S.S. Fainstein,1994,The City Builders:Property,Politics,and Planning in London and New York,Blackwell4. John Forester,1989,Planning in the Face of Power,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5. P. Healey,1997,Collaborative Planning:Shaping Places in Fragmented Societies,MacMillan6. Edward W. Soja,2000,Postmetropolis:Critical Studies of Cities and Regions,后大都市(该书有中文译本,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的,因书不在身边,不列版本)7. Nigel Taylor,1998,Urban Planning Theory Since 1945,(该书有中文译本,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的,因书不在身边,不列版本)8. Sharon Zukin,1991,Landscapes of Power:From Detroit to Disney World,Berkeley,Los Angeles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9. Manuel Castells,1972/1977,The Urban Question:A Marxist Approach,The MIT Press 10. Michael Dear和A. J. Scott编,1981,Urbanization and Urban Planning in Capitalistic Society11. Mike Davis,1990,City of Quartz: Excavating the Future in Los Angeles,Verso12. A. J. Scott和E. W. Soja编辑,1996,The City: Los Angeles and Urban Theory at t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13. L Sandercock编,1998,Making the Invisible Visible: A Multicultural Planning Histor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4. Ruth Eaton,2002,Ideal Cities:Utopianism and the (Un)Built Environment, Thames & HudsonLtd 15. Gary Bridge and Sophie Watson编,2000,A Companion to the City,Malden:Blackwell Publishers Ltdch编,2007,The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ReadernⅣ(研究)1. Zygmunt Bauman,1987,Legislators and Interpreters:On Modernity,Post-Modernity and Intellectuals,洪涛译,2000,立法者与阐释者:论现代性、后现代性与知识分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 Gary Bridge和Sophie Watson编,2002,The Blackwell City Reader,Blackwell3. Henri Lefebvre,1991,The Production of Space,由Donald Nicholson-Smith译,Oxford and Cambridge:Blackwell4. Paul Rabinow,1989,French Modern:Norms and Forms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MIT Press5. L. Sandercock,2003,Cosmopolis Ⅱ:Mongrel Cities of the 21st Century,London and New York:Continuum6. Karl Mannheim,Ideology and Utopia: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黎鸣等译,意识形态和乌托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7. William H. Whyte,1956,The Organization Man,Anchor8. Hannah Arendt,1958,The Human Condition,竺乾威等译,人的条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9. Mancur Olson,1965,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陈郁等译,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0. John Rawls,1971,A Theory of Justice,何怀宏等译,公正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1. Richard Sennett,1976,The Fall of Public Man:On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apitalism,Faber and Faber limited12. Michel Foucault,1982,Space, Knowledge, and Power,13. M. Castells,1983,The City and the Grassroots: A Cross-Cultural Theory of Urban Social Movement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4. Frank Fischer和John Forester编,1993,The Argumentative Turn in Policy Analysis and Planning,Duke University Press15. M. Castells,1996,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网络社会的兴起;1997,The Power ofIdentity,身份的权力;1998,End of Millennium,千年的终结(这三本书均有中文译本,因书不在身边,不列版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