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井巷工程

合集下载

矿井罐笼

矿井罐笼

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 - 3 -第一章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矿井提升设备设备的组成 ..................................................... - 5 -2.1提升容器...................................................................................................... - 5 -2.1.1普通罐笼............................................................................................ - 5 -2.1.2立井普通罐笼型号意义.................................................................... - 6 -2.1.3罐笼承接装置及防坠器.................................................................... - 6 -2.2提升钢丝绳.................................................................................................. - 7 -2.2.1钢丝绳的结构及分类........................................................................ - 7 -2.2.2绳芯的分类及各类说明.................................................................... - 8 -2.2.3钢丝绳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 8 -2.2.4钢丝绳结构选择................................................................................ - 8 -2.2.5钢丝绳的标记方法............................................................................ - 8 -2.3矿井提升机.................................................................................................. - 9 -2.3.1单绳缠绕式提升机............................................................................ - 9 -2.3.2 多绳缠绕式提升机......................................................................... - 10 -2.3.3提升机制动系统.............................................................................. - 10 -2.4井架与天轮................................................................................................ - 10 -2.4.1井架的类型...................................................................................... - 10 -2.5矿井提升机的拖动控制系统.................................................................... - 10 -2.5.1交流绕线型异步电动机拖动.......................................................... - 11 -第三章设备的选型计算 ................................................................. - 11 -3.1选型设计依据及提升方式的确定............................................................ - 12 -3.1.1设计依据.......................................................................................... - 12 -3.1.2提升方式的确定.............................................................................. - 12 -3.2提升容器的选择设计................................................................................ - 13 -3.2.1 选择原则......................................................................................... - 13 -3.2.2提升高度.......................................................................................... - 13 -3.2.3经济提升速度.................................................................................. - 13 -3.2.4一次循环提升时间.......................................................................... - 13 -3.2.5副井提升能力计算.......................................................................... - 14 -3.2.6小时提升量及次数.......................................................................... - 15 -3.2.8一次合理提升量.............................................................................. - 15 -3.2.9提升机所需的提升速度计算.......................................................... - 15 -3.3提升钢丝绳的选择计算............................................................................ - 16 -3.3.1选择原则................................................................................................. - 16 -3.3.2选择计算.......................................................................................... - 16 -3.4提升机的选型计算.................................................................................... - 18 -3.4.1提升机滚筒直径.............................................................................. - 18 -3.4.2选择标准提升机.............................................................................. - 19 -3.4.3提升机强度验算.............................................................................. - 19 -3.5天轮的选择................................................................................................ - 19 -3.6预选电动机................................................................................................ - 20 -3.7提升机与井筒的相对位置........................................................................ - 20 -3.7.1井架高度.......................................................................................... - 21 -3.7.2提升机滚筒中心至井筒中钢丝绳间水平距离.............................. - 21 -3.7.3钢丝绳弦长...................................................................................... - 21 -3.7.4钢丝绳偏角...................................................................................... - 22 -3.7.5提升机滚筒的下出绳角.................................................................. - 22 -3.8提升系统运动学、动力学参数计算........................................................ - 23 -3.8.1提升系统的总变位质量.................................................................. - 23 -3.8.2运动学计算...................................................................................... - 23 -3.8.3动力学计算...................................................................................... - 25 -3.9提升电动机功率校核、能耗计算............................................................ - 27 -3.9.1电动机的容量.................................................................................. - 27 -3.9.2电动机容量验算.............................................................................. - 27 -3.9.3一次提升电耗.................................................................................. - 28 -第四章结论 ............................................................................... - 28 -参考文献 ............................................................................................. - 30 -致谢................................................................................................ - 31 -致谢...................................................................................................... - 31 -摘要本设计主要对东庞煤矿北井区副井所使用的提升机械设备进行的一次合理选型设计。

煤矿采掘衔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煤矿采掘衔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煤矿采掘衔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申艳光;董传彤;贺洪江;郝忠孝;陈湘国
【期刊名称】《工矿自动化》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介绍了煤矿采掘衔接管理系统的基础功能、设计原则和技术特点.
【总页数】2页(P43-44)
【作者】申艳光;董传彤;贺洪江;郝忠孝;陈湘国
【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信息学院,河北,邯郸,056038;邯郸矿业集团公司,河北,邯郸,056002;河北工程大学信息学院,河北,邯郸,056038;河北工程大学信息学院,河北,邯郸,056038;河北工程大学信息学院,河北,邯郸,056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672
【相关文献】
1.基于WebGIS的煤矿采掘衔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韩安
2.煤矿采掘衔接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J], 王飞;李虹;马明;韩志勇;李宏洲
3.基于GIS的煤矿采掘衔接计划动态可视化管理系统 [J], 邢存恩;王神虎;崔永丰;刘志河
4.煤矿采掘衔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赵桃园;李齐文
5.基于GIS的煤矿采掘衔接计划动态可视化管理系统 [J], 雷航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井巷工程课程设计

井巷工程课程设计

井巷工程课程设计设计人:学号:指导老师:设计题目:某煤矿年设计能力为90万,为低瓦斯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其最大涌水量为300m3/h。

通过该矿第一水平翼运输大巷的涌量为160m3/h,采用ZK10--9/550架线式电机车牵引3t矿车运输。

大巷穿过的岩层为中等稳定,岩石的坚固性系数F=4~6,大巷需通的风量为28m3/s。

巷道内敷设一趟直径为200mm的压风管和一趟直径为100mm 的水管。

试设计该运输大巷直线段的断面及掘进施工爆破参数等。

在双轨左侧设有一交岔点,连接与该大巷垂直的一条平巷。

机车的运行速度为5m/s,交岔点材料石砌碹支护。

试对该道岔点进行设计。

第一章巷道断面及支护支架第一节选择巷道断面形状年产90万吨矿井的第一水平运输大巷,一般服务年限在20年以上,采用900mm规矩的双轨运输大巷,其净宽在3m以上,又穿过中等稳定的岩层,故选用钢筋砂浆锚杆和喷射混凝土支护,巷道为半圆拱形断面。

第二节巷道断面尺寸的确定(一)确定巷道净宽度B查表3-1可知ZK10--9/550电机车A1=1360mm、高h=1550mm;3t 矿车宽1200mm高1400mm。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取巷道人行侧道宽840mm,非人行道一侧宽a=400mm。

又查表6-1-4,知本巷双轨中线距离b=1600mm,则两电机车之间的距离为1600-(1360/2+1360/2)=240mm故巷道净宽度B=a 1+b+c 1=(400+1360/2)+1600+(1360/2+840)=4200mm.(二)确定巷道拱高 h 0半圆拱形巷道拱高h0=B/2=4200/2=2100mm.半圆拱半径R= h0=2100mm.(三)确定巷道壁高h 31.按架线电机车导电弓子要求确定h 3由表6-1-5中半圆形巷道拱高公式得h 3≥h 4+hc-212)()(b K n R +--式中,h 4为轨面起电机车架线高度,按《煤矿安全规程》取h 4=2000mm ;hc 为道床总高度。

风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设计)

风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设计)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目 录
目录............................................................................................................... 1 第一章 矿井设计的基本情况 .................................................................... 5 1.1 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 ..................................................................... 5 1.1.1 位置、范围与交通概况 ........................................................ 5 1.1.2 地形地貌 ............................................................................... 5 1.1.3 气候条件 ............................................................................... 5 1.1.4 地震 ....................................................................................... 6 1.1.5 水系及主要河流 ................................................................... 6 1.1.6 交通运输条件 ....................................................................... 6 1.1.7 水、电条件 ........................................................................... 6 1.1.8 通信条件 ................................................................................ 6 1.1.9 井田构造 ............................................................................... 7 1.1.10 井田地层 ............................................................................. 7 1.1.11 含煤地层 ............................................................................ 10 1.1.12 煤层瓦斯 ............................................................................ 11 1.1.13 煤尘爆炸性 ....................................................................... 11 1.1.14 煤的自然发火倾向 ............................................................ 12 1.1.15 煤质特征 ............................................................................ 12 1.1.16 水文地质条件 ................................................................... 13 1.1.17 瓦斯 ................................................................................... 17 1.1.18 建设条件综合评价 ........................................................... 17 第 2 节 矿田的开拓与开采 .............................................................. 18 1.2.0 井田境界 .................................................................................... 18 1.2.1 资源量 ....................................................................................... 18 1.2.2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 19 1.2.3 矿井服务年限........................................................................... 19 1.2.4.矿井工作制度........................................................................... 20 1.2.5 井田年产量 ......................................................................... 20 1.2.6 井田开拓 ............................................................................. 20 1.2.7 水平划分及标高 .................................................................. 23 1.2.8 煤层开采顺序 ..................................................................... 23 1.2.9 盘区和工作面数目 .............................................................. 23

井巷设计

井巷设计
(六)确定巷道设计掘进断面尺寸和计算掘进断面尺寸
(1) 选用支护参数
采用锚喷支护,根据巷道净宽3.6m、穿过中等稳定岩层,属于类围Ⅲ岩、服务年限为25年以上等条件,得锚喷支护参数
锚杆长度由公式L=n(1.1+B/10),n围岩稳定系数,对于稳定性好的围岩n取1:对于稳定性较差的围岩n取1.1;对于不稳定围岩n取1.2
(二)确定巷道拱高
半圆拱形拱高h0=B/2=3600/2=1800mm
(三)确定巷道壁高h3
(1)由表知半圆拱h0=B/2=3600/2=1800mm。半圆拱半径R=h0=1800mm。
按架线电机车导电弓子要求确定h3
由表知半圆形巷道壁高公式得
h3≥h4+hc- =2000+380-854=1526mm
6.根据设计的断面图,编制爆破作业图表。包括爆破原始条件,三个方向的炮眼布置图、爆破参数、预期爆破效果表。
设计要求:
1. 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独立地完成计算、绘图、编写说明书等全部工作。作到分析论证清楚、论据确凿,并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力争使设计成果达到较高水平。
2. 要通过计算确定的,必须有必要的计算步骤和过程。要参照有关规范和经验确定的,请说明确定理由。设计参照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煤矿巷道断面和交岔点设计规范》、《煤矿矿井采矿设计手册》、《井巷工程》东兆星等.
炮眼深度可按月计划进度确定,即L =1.92m
式中
L—炮眼深度,m; Ly—计划月进尺,140m;
N—每月实际用于掘进的天数,30d
n—每日完成掘进循环次数,3次; η1—正规循环率,0.9;
η—炮眼利用率,0.9;
根据气腿凿岩机最佳深度范围(1.8—2.5),确定炮眼深度为2.0m×150g×160mm,所以,确定炮眼直径为40mm。

采矿工程专业大学排名_专业排名

采矿工程专业大学排名_专业排名

采矿工程专业大学排名_专业排名
采矿专业大学排名
全国共有20所开设了采矿工程专业的大学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科技大学,排名第二的是河北联合大学,排名第三的是河北工程大学,以下是采矿专业大学排名列表:
采矿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学校名称1北京科技大学2河北联合大学3河北工程大学4华北科技学院5太原理工大学6内蒙古科技大学7东北大学8中国矿业大学9福州大学10江西理工大学11山东科技大学12山东理工大学13河南理工大学14河南工程学院15武汉科技大学16湖南科技大学17重庆大学18西南科技大学19昆明理工大学20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以上采矿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供大家参考;
采矿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固体(煤、金属及非金属)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在采矿领域等方面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山(露天、井下)设计、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监察、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力学、矿业工程。

采矿学、
井巷工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矿井通风与安全、采矿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岩体力学、工程力学、矿山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分析等。

井巷工程试题(河北工程大学)

井巷工程试题(河北工程大学)
简答:
一.岩石的静荷载强度就有如下主要性质:
1.在大多数情况下,岩石表现为脆性破坏:
2.同一种岩石的强度变化很大:
3.在不同受力状况下,岩石的极限强度相差悬殊.(三向等压抗压强度>三向不等压抗压强度>双向等压抗压强度>单向抗压强度>单向抗剪强度>单向抗弯强度>单向抗拉强度)
二、岩石的分类的关键是选择合理有效的分类指标。岩体分类指标遵循原则:
4、软岩巷道自稳能力极差,围岩变形对应力扰动和环境变化非常敏感
当软岩巷道受邻近开掘或修复巷道、水的浸蚀、爆破震动以及采动等的影响时,都会引起围岩变形的急剧增加。巷道的自稳能力一般与岩性、断面形状有关。
十三、交叉点及硐室有以下特点:
1、硐室规格尺寸大;巷道断面是单个巷道断面的2~3倍。
2、工程质量要求高;服务年限长,结构复杂,形态各异,规格不一,有些硐室还要具备防水、防潮、防火及抗渗的能力。
1、积极推广和研究装岩、运输机械化作业线,不断提高装载机工时利用率,缩短循环中的装岩时间。
2、积极选用和研制高效能的装载机。
3、做好爆破工作。
4、发展一机多用设备。
5、加强装岩调车的组织管理工作,保证重车及时推出,空车的及时到位。
九、喷射混凝土支护的支护原理:
1、加强与防止风化作用
2、改善围岩应力状态作用
2、光面爆破: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在巷道及地下工程掘进爆破后,成形规整,轮廓线以外的岩石不受扰动或破坏很小,尽可能地保持围岩自身强度,这种人为控制爆破的方法,叫做光面爆破。
3.一次成巷:将巷道施工中的掘进、永久支护、水沟掘砌和铺轨四项分部工程视为一个整体,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前后连贯、最大限度地同时施工,一次作成巷道,不留收尾工程。

河北工程大学概况_百度知道

河北工程大学概况_百度知道
河北工程大学位于中国历史名城——河北省邯郸市,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农、医、文、法、经、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多科性高校。学校于2003年4月由原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邯郸分部、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河北工程学院”。2006年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河北工程学院”更名为“河北工程大学”。
孙玉壮 副校长 赞同
0| 评论
2006-11-30 14:45 kwbbsjw | 五级
河北工程大学位于中国历史名城——河北省邯郸市,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农、医、文、法、经、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多科性高校。学校于2003年4月由原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邯郸分部、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河北工程学院”。2006年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河北工程学院”更名为“河北工程大学”。
学校现有主校区和中华南校区、丛台校区、洺关校区四个校区和一个独立学院,现有校园占地面积2344亩,校舍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建有省高校甲级图书馆,藏书总计131万册。
学校建有完整的学士、硕士两级人才培养体系。设有53个本科专业、近30个专科专业;拥有结构工程、建筑技术、管理工程等2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28000多人。
学校拥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力量。现有教职工2800多人,副高以上职称人员近900人;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各1人。
学校十分重视教育创新和教育改革,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连年位居河北省高校前列,且学校为北京、上海、广东引进非本地生源毕业生的学校。学校体育代表队多次在全国和河北省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其中男子篮球队连续四年代表河北省高校参加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并获得第五届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全国第六名。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中多次获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工程大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井巷工程期末试题
本材料只用于学习复习使用,不建议用作小抄。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一、填空题
1.根据巷道用途及其服务范围,将井下巷道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三类。

2.《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双轨运输巷中,两列对开列车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2m;在采区装载点不小于0.7m;在矿车挂钩地点不得小于1.0m。

3.我国矿井采煤工艺方式主要有爆破采煤工艺、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和水力采煤工艺。

4.掘进工作面的炮眼,按其用途和位置可分为掏槽眼、崩落眼和周边眼三种。

5.光面爆破一般应达到的标准:1)岩石上留下具有均匀眼痕的周边眼数应不小于其总数的50%;2)超挖尺寸不得大于150mm,欠挖不得超过质量控制规定;3)岩石上不应有明显的炮震裂痕。

6.掘进、支护、水沟。

7.道渣面;内沿;锚杆露出长度;垂直。

8.0.2m;0.7m;1.0m。

9.提升、供电、通风、排水、人员升降。

10.130ms。

二、名词解释
1.一次成巷:是把巷道施工中的掘进,永久支护,水沟三个部分工程视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的距离内,按设计和质量标准要求,互相配合,前后连贯,最大限度的同时施工,一次做成巷道,不留收尾工程。

2.正规循环作业:是指把巷道掘进工作面,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技术装备,按照作业规程,爆破图表和循环图表的规定,完成全部工序和工作量,取得预期的进度,并保证生产有序地、周而复始地进行。

3开拓方式:用于井田开拓的井下巷道的形式、数量、位置、及其相互联系和配合称为开拓方式。

4.井底车场:是指连接矿井主要提升和井下主要运输、通风巷道的若干巷道和硐室的总称。

它是矿井提升运输煤炭、矸石、下放材料和设备,供电、供压风、通风、排水以及人员升降等全矿生产各系统的枢纽站。

三、简答题
1.简述巷道断面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答:巷道断面设计的原则是在满足安全、生产和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力求提高断面利用率,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巷道断面设计的步骤:首先选择巷道断面形状、确定巷道净断面
尺寸,并进行风速验算;其次,根据支架参数与道床参数,计算出巷道的设计掘进断面尺寸,并按允许的超挖值,求算出巷道的计算掘进断面尺寸;然后布置水沟和管缆。

最后绘制巷道断面施工图、编制巷道特征表和每米巷道工程材料消耗量表。

2.采区巷道的特点?
与井底车场巷道、硐室及主要运输大巷等施工条件相比,采区巷道掘进工程最大,围岩性质差,掘进工作面多且分散,具有以下特点:
①采区巷道处于煤层中或煤层附近,有瓦斯爆炸和旧矿井水害的威胁。

因此,必须加强瓦斯检查和处理,注意探水,防止采空区积水造成的危害。

②采区巷道所穿过的煤层或岩层一般强度较小,掘进较容易,但稳定性较差,而且多受采动影响。

因此,应该注意选择合理的掘进方式和支护参数。

③采区巷道远离井口,工作面又多又分散。

因此,通风和运输工作比较复杂。

④煤层褶皱起伏多,有各种断层存在,正确地进行巷道定向有困难。

因此,必须根据使用要求及安全的原则,设计中应合理布置巷道,施工中加强测量放线工作,避免无效进尺。

⑤采区巷道随掘随采,服务期限短,一般短的只有1~2个月,长的只有0.5~1年;允许变形量大,可有0.3~1.0米的收敛量。

因此,要选择适应大变形、可以复用、施工容易的支护方式和参数。

3.常用的掘进通风方式有哪几种?优缺点及运用条件是什么?
岩石巷道一般采用局部通风机通风,其通风方式可分为压入式、抛出式、混合式三种。

压入式通风具有冲散和排除工作面炮烟及沼气速度较快,并且可以采用软面轻质的风筒等特点,所以采用的较多。

其缺点是工作面后部空气的污染较严重,因此较长的独头巷道不宜采用。

抽出式和压入式比较,其优缺点恰恰相反。

并且一般轻质轴液式通风机能不能通过有沼气的气体,因此采用较少。

混合式通风,兼有压入式通风和抽出式通风的优点,但抽出式通风和仍有污浊风流通过。

所以它适用与沼气涌出量很低的独头长巷通风或者巷道断面较大而且通风要求较高时采用。

4.凿井吊桶布置要点
在主井施工中,提升矸石,升降人员和材料工具都需要使用吊桶,其在井筒横断面上位置确定应满足以下要求:
a. 采用凿井提升机施工井筒时,应考虑地面地形条件是否有安设提升机的可能性,凿井提升机房的位置应不影响永久建筑物施工,并力争使井架受力比较均衡。

b .吊桶应尽量布置在永久提升机间内,并使提升机中心线与罐笼出车方向或箕斗临时罐笼出车方向一致,以利于转入平巷施工时的提升设备改装和进行井筒永久装备工作
c .吊桶应尽量接近地面卸矸方向一侧布置,使留矸槽少占井筒有效面积避免留矸槽装车高度不足
d.吊桶少与井壁及其他设备的问题必须满足《煤矿安全规程》和《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范》的有关规定。

四、分析题
1.与巷道相比,交岔点及硐室的特点是什么?
答:井底车场内的各种硐室由于用途不同,其结构、形状和规格也相差很大,与巷道相比,交岔点及硐室有以下特点:
(1)、硐室规格尺寸大,断面积有几十甚至上百平方米,如交岔点处巷道断面往往是单个巷道断面积的2—3倍。

(2)工程质量要求高,硐室服务年限长,结构复杂,形态各异,规格不一,有的为了安装机电设备,需掘筑设备基础、管缆沟槽,安设起重梁等:预留孔和预埋件不仅数量多,规格杂,位置也要准确,特别是安装机电设备的:爆破材料库、消防材料库等硐室还要具备防水、防潮、防火及抗渗的能力。

(3)施工难度大,有些硐室如马头门、箕斗装载硐室等直接与井筒相连,有些硐室如井底煤仓、中央变电所和中央水泵房等大多位于精通附近,井巷密集,围岩受力状态比较复杂,地压应力集中,在施工过程中要承受多次爆破震动,围岩易松动,稳定性降低,增大了施工难度。

2.论述喷射与支护原理
1)加固与防止风化作用。

喷射混凝土以较高的速度射入张开的节理裂隙,产生如同石墙灰缝一样的黏结作用,提高了围岩的强度。

同时能够防止因水和风化作用造成围岩的破坏与剥落。

2)改善围岩应力状态作用。

一方面可将围岩表面的凹凸不平处填平,避免过大的集中应力所造成的围岩破坏;另一方面可使巷道周边围岩由单向或双向受力状态转化为三向受力状态,提高了围岩的强度。

3)柔性支护结构作用。

一方面,能和围岩紧密地黏结在一起共同工作,喷层较薄,具有一定的柔性,喷层本身的受力状态得到改善;另一方面,混凝土喷层能够防止围岩产生松动破碎。

4)与围岩共同作用。

及时对暴露围岩喷射一层混凝土,岩块间的连锁咬合作用就能得以保持,围岩与喷层构成共同承载的整体结构。

五、1.巷道及硐室名称
1-主井2-副井3-井底车场4-运输大巷5-回风石门6-回风大巷7-分带运输巷8-分带回风巷9-工作面10-带区煤仓
2.叙述主要生产系统(运煤、运料、通风)
运煤:由工作面采出的煤装入刮板输送机至分带运输巷7运至带区煤仓10经运输大巷4运至井底车场3通过主井提至地面。

运料:工作面所需物料及设备经副井2下放至井底车场3往运输大巷4由机车牵引至分带材料车场,经斜巷11由绞车提升至分带回风巷8然后运至采煤工作面9
通风:新鲜风流自地面经副井2井底车场3运输大巷4行人进风斜巷12以分带运输巷7分两股进
入两个工作面,清洗采煤工作面后的风由各自的分带回风巷8流至总回风巷6再往回风石门5进入主井排出地面。

六、补充
2.立井井筒的纵向组成包括哪几部分?井颈的作用是什么?
组成:井颈、井深、井底三部分;井颈的作用:井颈内常开有各种孔口,如安全通道、管路通道等,而且除承受井口附近土层的侧压力及建筑物载荷所引起的侧压力外,有时还作为提升井架和井塔的基础,还要承受井架或井塔的重量与提升冲击载荷
3.井底车场硐室与巷道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答:1)硐室的断面大,长度小,进出口通道狭窄,服务年限长,工程质量要求高,一般要求具有隔水,防潮防火性能2)硐室周围井巷工程较多,一个硐室常与其他硐室或井巷相连,因而硐室围岩的受力情况比较复杂,难以准确分析,硐室支护较困难。

3)多数硐室周围安有各种不同的机电设备,故硐室内需要浇筑设备基础,预留管缆沟槽以及安设起重梁等。

4.掘进通风方式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有压入式、抽出式、混合式。

压入式使用的时柔性风筒,经济投入比较便宜,但是供风距离比较短,不适合超长距离通风。

抽出式通风使用的时硬质风筒,就是铁皮风筒或者玻璃钢风筒,造假比较高。

混合式通风式管理比较困难。

5.交叉点按砌碹的结构型式可划分几种类型?其适用条件是什么?
分为牛鼻子交岔点和穿尖交岔点。

穿尖交叉点长度短,高度低,工程量小,施工简单,通风阻力小,但承载能力较低,故多用于围岩稳定,巷道宽度不超过5厘米,巷道转角大于45度的交岔点。

牛鼻子交岔点多适用于断面变化大,跨度大,顶板不易维护的运输巷道
6.一个理想的井底车场应满足的要求。

(1)车场的通过能力应比矿井生产能力有30%以上的富余系数,有增产的可能性。

(2)调车简单,管理方便,弯道及交岔点少。

(3)操作安全,符合有关规程、规范要求。

(4)井巷工程量小,建设投资省,便于维护,生产成本低。

(5)施工方便,各井筒间、井底车场巷道与主要巷道间能迅速贯通,缩短建设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