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体育教学论文
大学体育心理学论文
大学体育心理学论文大学体育心理学论文第1篇:大学体育训练与比赛中体育心理学的应用解析一、在训练和比赛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对于一些运动员来说,由于教练给运动员的任务量过大,训练难度较高,教练、家人给予了较高的期望等原因,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导致在赛前过于紧张或者焦虑。
此外,在生活中,运动员也会有许多烦心事,或者由于长时间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心理上产生了疲倦,身心疲惫,注意力难以集中。
大量的体育训练之后,运动员往往身体过于疲劳,或者在比赛过程中,由于自身处于不利地位,运动员很多不良情绪在内心积蓄,这些状况都严重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成绩的发挥。
二、运用体育心理学进行心理训练和调节的措施1.培养意志力,增强自信心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运动员,首先要学会忍受艰辛,据此分析,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力是运动员变得更加优秀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根据体育心理学,运动员在支配身体行动时要经过大脑意志的驱使,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有行为动机的形成,然后再对行为的目的性进行明确,随后,运动员要对行动的方式以及进行的战略规划并抉择。
最后,为了完成使命,更要不断地克服艰难险阻,出色地完成任务。
在运动员的日常训练过程中,要根据上述的行为过程,对成员的各个方面进行培训,做到有针对性地各个攻破,培养运动员的行为动机教育,让他们在思想上有一种更高、更快和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并有针对性地培养运动员的行为意识、更有效的训练,以提高其组织能力,最终培养运动员训练的主动性,让运动员具备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意志品格。
例如,在日常的体育训练过程中,教练要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训练中应不断加深训练难度,逐渐增加运动量,同时,还要对运动员提出相应的要求,使他们合理运用自身的意志来完成体育训练任务。
当运动员身体疲惫时,教练应该根据每个运动员所能承受的身体负荷,继续增添平时的训练任务,让运动员学会通过意志力的利用来克服困难,对心理与生理上的困难发起挑战,努力克服。
浅析体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简单应用3篇
浅析体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简单应用
第一篇:体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意义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在竞技中心理特征和心理行为
的学科。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发展个人潜能和创造更好的成绩。
本文将从训练目标、心理健康和比赛技巧三个方面阐述体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意义。
一、训练目标
在教学中,体育心理学主要是用来提高学生的训练目的
和实现预期目标。
一方面,此学科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定义训练目标并逐步实现,克服训练中的困难和挫折感,保持稳定和持久的努力。
另一方面,体育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我和他人,发现自身优势和劣势,并获得更高效的自我调节和控制技能。
二、心理健康
体育心理学还可以帮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发现自身障
碍并克服它们。
跟随体育心理学的训练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处理其为什么感到无法达到某些目标的原因。
此外,健康的心理状况和比赛的成功紧密相连,有了体育心理学的帮助,学生能够在比赛中获得过关的心理状态。
三、比赛技巧
在体育教学中,了解比赛技巧和对学生进行技巧指导是
体育心理学的另一个应用方向。
体育心理学可以加强与内部和外部相关因素的互动,从而更好地促进比赛技巧的改善。
学生
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学到更好地操纵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注意力、克服压力和拥有强烈的承受力。
总之,体育心理学对体育教学的意义至关重要。
采用此学科中的理论和方法,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训练目标、保持心理健康和掌握比赛技巧。
论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论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应用体育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在体育活动中心理过程和心理现象的科学。
它通过对个体的心理特征、心理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研究,为运动员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帮助他们在竞技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指导,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学生的竞技表现。
通过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训练和调适,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素质和心理预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专注力和意志力,从而提高他们在体育比赛中的竞技表现。
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也能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在体育比赛中,学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如焦虑、紧张、恐惧等。
这些心理障碍会影响学生的表现和发挥,甚至导致失败。
通过体育心理学的干预,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调适策略,如放松训练、正向思维等,从而克服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竞技水平。
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的培养。
在团队体育项目中,学生需要与队友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而团队合作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
通过体育心理学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这些能力,如通过团队建设、沟通训练等,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团队体育项目的要求。
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
在体育比赛中,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如面对挫折时能够保持冷静、调整心态,面对成功时能够保持谦虚、继续努力。
通过体育心理学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这些能力,如通过目标设定、自我监控等,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体育比赛中的各种挑战。
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体育心理学参考论文
在进行体育心理学课程讲解当中,纯粹的理论灌输依然是主流的教学模式。
这无疑对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改革体育心理学课程的教法是必须的。
下面是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篇一《体育心理学课程教法改革的思考》摘要:体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体育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体育心理学课程讲解中,仅仅是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
提高体育心理学教育的发展,要注意与实际情况结合到一起,综合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等等一些情况进行多方面的讲解。
从实际角度出发,加强实践操作、并且在考核方式上要进行改革。
关键词:体育心理学课程方法改革在进行体育心理学课程讲解当中,纯粹的理论灌输依然是主流的教学模式。
很多教师都是在讲台后黑板前列出条条框框来讲述,很少有老师来和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辅助学生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
这样,学生就会对体育心理学这门课程失去兴趣、产生厌恶、即便有些学生勉强来死记书本知识,也仅仅是将经验停留在答卷上,没有真正的将应该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体育活动当中,造成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思想僵化,无法进行创新开发的思考,面对现实中存在的困难无法及时做出有效的反应,这无疑对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改革体育心理学课程的教法是必须的。
该文根据我国教育体制现状,结合我国高校学生实际情况,对体育心理学课程改革教法做出思考与总结。
1体育心理学教育的现状如今,国家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体育心理学的教育也是如此。
它从原来的填鸭式的理论教学、轻视素质培养,渐渐地向着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实际应用当中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各个高校教师继续坚持改革创新地实施体育心理学的教育方针,将体育心理学教法改革进行的更加彻底。
2体育心理学教法改革的中心方略21注重科学性、前沿性在进行体育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引入先进的科学研究调查结论,及时地与学生们一起研究讨论体育心理学学科发展的最新消息,以此来讨论论证该学科发展的规律与先进的理论结果。
心理学在体育中的应用论文
心理学在体育中的应用论文体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研究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包括体育教学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的专门条件下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学在体育中的应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心理学在体育中的应用论文篇一《心理学知识在体育中的应用》摘要:在当代,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体育运动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飞跃发展,人们已经开始在体育学中开始运用心理学。
本文介绍了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与在训练和竞技比赛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使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与在训练和竞技比赛中的应用方面给读者以启发。
Abstract: In modern times, all walks of life are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 too, people have already started to use psychology in sports science. Sports psychology in sports teach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training and athletic competition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hoping to inspire the readers for the sports psychology in the sports teaching and application in the training and athletic competition.关键词:体育心理学;教学;训练;应用Key words: sports psychology;teaching;training;application0 引言体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研究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包括体育教学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的专门条件下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体育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与发展论文
体育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与发展论文第1篇:谈教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一、体育教学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意义首先,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身心活动的规律需求根据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的教学结构和学生在体育课堂活动中身心活动的变化规律可将体育教学分为四个层次:(1)满足强烈的求知欲,形成动机阶段。
(2)基本掌握运动技术的同时以积极良好的机能状态保持活跃情绪阶段。
(3)促进身心恢复,调整个人精神状态阶段。
(4)做好信息反馈。
体育老师只有根据教学过程中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心理学知识来改进教学方法,才能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其次,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心理互动无处不在师生的心理互动贯穿整个体育教学始末,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学信息传输通畅,便于教师因材施教。
体育教师作为学生体育学习的指导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把握控制好学生的心理活动强度,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这是学生心理过程成功体验的关键。
体育教师充满活力的运动着装、刚毅果断的运动气质和娴熟飘逸的动作技术表演,以及区别于其他科目的独特教学风格都能影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心理活动水平的提高。
最后,激发兴趣,调节情绪,体验快乐体育的真谛体育教学中学生生理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正常与否会引起学生的情绪变化,而情绪变化又影响着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效果。
不同情绪状态下,学生会发生不同的生理变化,出现不同的外部表现。
二、体育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知识的运用(一)根据有关的学习理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在教会他们一些基本的练习动作和健身方法时,还应该给他们讲解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体育锻炼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体育是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的基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生有一个好的身体,能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
关于运动心理学方面的论文
关于运动心理学方面的论文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规律。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研究手段上越来越先进。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运动心理学方面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运动心理学方面的论文篇一《眼动分析与运动心理学研究》摘要:通过眼动分析可以比较深入地考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活动过程,并且可以比较专家和新手的差异。
该文对国内外的运动心理学的眼动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同时对这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与展望。
关键词:运动心理学,眼动,视知觉。
分类号B849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规律。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研究手段上越来越先进。
眼动仪在运动心理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就具体体现了这一趋势。
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在这个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
在许多团体体育项目中,都存在着瞬息变化的比赛局面,这就要求运动员能够迅速地搜寻到有用的视觉信息,同时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
许多研究发现,专家运动员比新手运动员的视觉搜索策略更恰当和更有效率[1,2]。
视觉搜索策略是指在搜索相关的信息时眼睛的移动方式。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视觉搜索及注视情况,可以通过眼动仪来进行研究。
1对篮球运动员的眼动研究在篮球运动中,一个运动员在做出动作反应(传球、运球或投篮,跑位等等)之前,必须从赛场上选择和分析有用的视觉信息。
在一项研究中,对专家运动员和新手运动员进行了考察。
实验结果发现:(1)视觉搜索并不是穷尽赛场上所有的刺激。
无论是专家运动员还是新手运动员,都是倾向于选择特定的信息,一旦获得足够的信息,就马上做出反应。
不过,专家运动员倾向反复注视成对的进攻――防守队员,新手运动员则不注视防守队员,而只注视自己的同伴队员;(2)专家运动员注视重要的空当较多(空当是指从控制球的队员到篮筐之间无对方防守队员的区域),这说明专家运动员能够注意到比较重要的关键信息;(3)专家运动员经验丰富,比赛场景的一般变化对他们影响不大[3]。
体育心理学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体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对体育心理学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其研究现状、主要研究领域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一、引言体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和运动康复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体育心理学的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二、体育心理学研究现状1. 研究领域体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运动心理素质:包括运动动机、自我效能感、意志力、情绪调节等。
(2)运动技能学习与训练:包括运动技能的形成、运动技能训练方法、运动技能的迁移等。
(3)运动竞赛心理:包括运动竞赛中的心理压力、运动竞赛中的心理策略、运动竞赛中的心理恢复等。
(4)运动康复心理:包括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运动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干预等。
2. 研究方法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如眼动追踪、脑电图等也被广泛应用于体育心理学研究中。
三、存在的问题1. 研究内容相对单一,缺乏对体育心理学理论的深入研究。
2. 研究方法不够成熟,部分研究方法存在局限性。
3. 研究成果转化率较低,实际应用价值有待提高。
四、未来研究方向1. 深化体育心理学理论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心理学理论体系。
2. 丰富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质量。
3. 加强体育心理学与体育实践的结合,提高研究成果的转化率。
4. 关注体育心理学在不同运动项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等方面的研究。
5. 拓展体育心理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运动康复、心理健康等。
五、结论体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对体育心理学研究的总结与展望,有助于推动我国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发展,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浅谈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第一篇:浅谈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体育学院学期论文题目浅谈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院(系)体育学院专业体育教学学生姓名余建泓学号MZ13278课程名称运动心理理论与应用任课教师朱风书职称教授完成日期: 2013年12月6日浅谈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摘要:体育心理学主要研究人们从事体育活动时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在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实践应用作用。
本文是通过对体育心理学的概念、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全面认识,并希望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能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体育心理学;体育教学;作用;应用引言:体育心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年代从运动心理学中独立出来的一门学科。
目前普遍认为,体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研究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包括体育教学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的专门条件下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一门研究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之间关系的科学。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授学生体育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智力和锤炼学生意志品质等多项任务。
特别在专业体育运动学校,体育教学需要体育心理学的支撑,将体育心理学应用于体育教学之中,使二者合理结合,可以激活学生的个人潜质、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展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体育运动的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上均得到提高。
1 体育心理学的概念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体育”,所以其所得出的结果也是要为体育服务的。
体育分为广义的体育和狭义的体育,广义的体育指的是人们以强化身体素质为目的的一切非生产性人体活动;狭义的体育单指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和核心目的同样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身体和心理方面,其最终目的是要到到教育的根本目的——“育人”。
因为体育的广义狭义之分,使得以其为研究对象的体育心理学也分为广义的体育心理学和狭义的体育心理学。
论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论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在体育教学当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
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合理运用教材、教法,通过加深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对学生实施恰当的心理健康教育。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论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论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刍议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摘要:在体育教学当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
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合理运用教材、教法,通过加深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对学生实施恰当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增强体质和提高技能的同时,心理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针对性意志品质最近常有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闻报道,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经调查,中小学生中有近32%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不仅对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中起到主导作用,并且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呢?一、了解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的作用,采用合理方式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的身体发展为物质基础。
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教学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讨论法,可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对问题认识更到位,见解更合理;游戏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一定的游戏活动和形式中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坚持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发展,而且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体育教学中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的因素,如田径教学是各项体育活动的基础,可以促进学生的新陈代谢,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吃苦耐劳、无惧竞争的良好心理素质;球类教学中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可使学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学会关心他人和集体;理论教学可使学生学习运动赛场体育健儿不畏强手、顽强拼搏的精神,启发学生的爱国热诚,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体育运动心理学论文
体育运动⼼理学论⽂体育运动⼼理学论⽂ ⽆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吧,论⽂是学术界进⾏成果交流的⼯具。
⼀篇什么样的论⽂才能称为优秀论⽂呢?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体育运动⼼理学论⽂,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体育课是初中⽣必须学习的⼀门课程,学好体育,除了可以帮助初中们锻炼⾝体强健体魄以外,对他们的⼼理更是有极⼤的帮助。
通过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他们⾃信⼼和⾯对困难时的勇⽓。
衡量⼀节体育课的好坏,很⼤程度上取决于体育课的课堂⽓氛,积极的课堂⽓氛,可以使学⽣更加积极地投⼊到体育锻炼中去,消极的课堂⽓氛,则会让学⽣觉得,学习毫⽆乐趣,从⽽更加排斥。
关键词:⼼理;初中体育 初中体育教学营造良好的⼼理⽓氛主要指教学进程中整体班级学⽣形成的情感状态与情绪。
其包含师⽣的态度、⼼境、互相关系与情绪波动等。
⼼理⽓氛作为体育实践教学中重要的⼼理环境因素,对教学质量提升,学⽣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影响作⽤,营造课堂积极⽓氛可令师⽣进⾏充分的情感与信息交流。
调动与激发学⽣⾃觉性与积极性,帮助他们提升客服困难信⼼与勇⽓。
因此本⽂就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学⽣与教师的⼼理状态展开探讨,并就教学过程中包含的问题制定了切实有效的策略,对深化教学实践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的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
⼀、影响初中体育教学⼼理的因素 俗话说“⾝体是⾰命的本钱”,没有好的⾝体,就没有成功的基础,对于初中⽣来说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接班⼈,没有好的⾝体,更何谈能认真学习,⼜怎么能为祖国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所以我们以沈阳市内五区的10所初中院校的体育教师和学⽣为研究的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式,发现能够影响初中体育教学⼼理的因素有以下⼏⽅⾯: (⼀)体育教师的态度和⾏为 在调查中显⽰,体育教师的态度能够直接影响到学⽣学习的态度。
教师的态度若是积极乐观,关⼼爱护学⽣,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学⽣,把学⽣当成朋友,与学⽣坦诚相待的话,学⽣也会被教师的态度所打动,激发出学习体育的热忱。
体育心理学论文(2)
体育心理学论文(2)体育心理学论文篇二《高校体育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摘要]体育心理学课程是基础性学科,其理论性较强,因此导致学生厌学和畏学现象较重。
文章从教学改革入手,结合体育院系学生的特点,以体育心理学教学实践为例,证明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学改革的过程,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评价水平。
以期通过实践,寻找到体育心理学教学的最佳方式,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院校体育心理学教学改革[作者简介]全海英(1975- ),女,黑龙江肇源人,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在读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体育心理学。
(辽宁大连116029)在普通高校体育院系的专业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理论课教学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已达成一种共识。
体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研究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包括体育教学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的专门条件下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目前,体育心理学的教学过程存在诸多不足,如,教学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极其欠缺,教学方法又过于单调,基本上是长期维持课堂讲授满堂灌的局面,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多数体育心理学教师在课堂上过分偏重知识的传授,忽略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之本课程理论性较强,体育院系的学生,又有自身的特点,他们大多活泼好动、性格比较开朗,但理论课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改革,扬长避短,以发挥学生的优势。
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个性特征外,还应充分考虑理论教学的基本规律,注重学生在知识掌握过程中的循序渐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学生从“被动学习”阶段逐步转化到“主动学习”阶段,从而达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突破。
根据本学科的发展特点及其面对的教育对象特性,本文对体育心理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实践,教师在理论课堂教学要讲清理论用于实践的方法,组织学生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
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3篇
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3篇小学体育学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因素,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体育教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欢迎阅读!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篇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体育课是实践类课程,学生通过情景变化来表现出感情变化;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情节表现出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显示他们的个性特征。
不论这种角色是小学低年级游戏“老鹰捉小鸡”中的老鹰、母鸡、小鸡,还是中年级“老狼、老狼几点了”中的老狼、小羊。
这种角色变化就是未来生活的演习,更是在体育课堂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最佳时机,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心理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一、挖掘教材,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小学体育学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因素,例如基本体操、队列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动作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坚韧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表现和群体合作的意识等;游戏活动更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广阔天地,它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加深对同伴的情感,增强交往与合作。
例如教学“各种方式的起跑”时,根据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我以《老鹰和小鸡》的故事导入课堂,让学生认真听故事,了解故事中发生的问题,使学生亲身加入到故事情景中,参与《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扮演好老鹰、小鸡、母鸡的角色。
通过游戏,强调学生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同心协力,力争第一,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精神。
再如参与“我是木头人”游戏让学生目视前方、一动不动,坚持1分钟训练等有效手段,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雅俗的学习态度,从而改变或改善学生的体育态度,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爱上体育课。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悉心培养学生对教师的敬爱与信任之情。
体育心理学论文六篇
体育心理学论文六篇体育心理学论文范文1[关键词]高校体育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在高校生中全面推动素养教育和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的指导下,“教育健康”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
近年来有关部门对全国126万名高校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我国高校生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23%,讨论如何加强高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极为迫切。
高校体育教育课堂正是同学们放松心情、自我调整、满意爱好、增加自信念、克服某些心理障碍的场所。
所以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特点,适时、适地把对同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教学中是特别有必要的,可以促进同学的身心进展。
一、营造和谐、友善的教学氛围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友善、活跃的教学气氛,必需建立在师生相互理解、亲近、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
活跃的课堂教学无形中给同学制造了心理平安和心理自由的学习环境,它能有效地调动同学的学习乐观性,并使同学在开心教学情境中消退紧急、压抑、焦虑、恐惊、苦痛等不良心理因素,同时使他们渐渐朝着朝气蓬勃、勇于创新、主动乐观的心理素养方向进展。
1.关怀关心同学。
老师和同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交往形成了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两者的和谐默契主要是建立在老师对同学的关怀关心上。
这种关怀和关心是培育同学良好心理素养的“养料”,也是同学健康成长的动力。
例如,在排球教学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同学因完不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考试标准而产生了厌倦、恐惊、自卑、焦虑的心理,尤其是女高校生,表现得更为突出。
为了解决这部分同学学习的困难,消退她们紧急的心理,准时和同学一起分析存在的技术问题,在课内外单独地辅导和关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同学们从那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考试成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种进步不仅仅是靠同学自身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老师的关爱,使同学们对学习有了信念和动力。
2.理解敬重同学。
理解和相互敬重是师生具备健康心理的必要条件,也是师生双边活动和谐融洽的心理基础。
体育运动心理学相关论文
体育运动心理学相关论文体育运动心理学是用心理学方法和原理来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的行为与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
有效的体育课堂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的互助、互学、互勉的能力。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体育运动心理学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体育运动心理学相关论文篇一《体育运动心理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探讨》【摘要】运动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对体育课堂的有效性进行心理学思考,这无疑可以进一步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体育课堂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的互助、互学、互勉的能力。
它在课堂中的融入,使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更上一台阶。
【关键词】运动心理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探讨体育运动心理学是用心理学方法和原理来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的行为与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
在课堂上对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的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以及发展体质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等,都离不开心理学知识。
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课堂上塑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教学质量自我效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图拉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创立,他把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个人对自己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
动技能理论认为,在认识过程中,存在着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感性具体-理性抽象-理性具体”。
感性具体是指客观事物通过感官作用在人脑中形成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表象。
在课堂上,任课老师采用参与示范法,漂亮的规范的示范动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增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必然坚信“一份努力,一份收获”,来保证成功地培养自我效能感。
反之,如果体育老师只会说、不会做,学生头脑中没有一个正确的动作表象,练习时会出现很多的错误的动作,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练习效果,严重的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体育心理学应用教学研究论文
体育心理学应用教学研究论文体育心理学应用教学研究论文第1篇: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0前言体育教学从一维的生物观转化成多维的教育观已经很多年了,在这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很多学者已经注意到了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很密切的关系。
特别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入试验阶段以来,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尤其受到了广大体育教师和体育心理学者的关注,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多了起来。
潘书波在文章中指出“‘学校教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确立,心理健康的任务变得繁重起来”。
仅从相关书籍、特别是文章的数量来看,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来形容是一点都不夸张的。
因此有必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自己对相关书籍的阅读来熟悉体育心理学的这一相关领域,熟悉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现状,从中找出一点规律,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个方向。
同时通过对相关文章与书籍的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1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了文献信息学的常规检索统计方法,以体育科技文献通报为依据,收集2006—2012年学校体育领域内题目中直接出现“心理健康”的论文和部分与心理健康有关的论文,进行题目的摘抄与统计。
并辅之相关书籍的阅读,进行总结与归纳。
2结果分析2.1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心理健康目前大家已经形成了共识。
不管是在体育教学改革之前还是体育教学改革以后,我国的学校体育都把促进心理健康作为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现在新课标还把“心理健康”单列出来作为五大领域之一。
从这些举措中,都可以看出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心理健康。
国内的一些实证研究也都为学校体育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支持。
研究者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对体育锻炼持积极态度并经常参加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
我国的学者通过研究后指出:体育教学对学生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发展、意志品质的发展和人格的发展都有正面的影响。
“体育教学以其特殊的活动方式,丰富的教学内容,体力与智力相结合的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特点,决定了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
有关体育心理学的论文
有关体育心理学的论文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体育心理学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体育心理学的论文篇一《体育心理学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经验,对《体育心理学》教学改革进行探索,进一步深化《体育心理学》课程改革,进一步在实践教学中提高《体育心理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育心理学;教学改革;理性思考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具体而言,它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1〕。
《体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明确学习体育心理学的特殊性和必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理解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指导当前的运动学习;同时运用体育心理学的原理、规律观察和指导运动实践,并灵活运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再学习、就业储备知识与能力。
目前,传统的体育心理学教学存在以下问题:教材知识容量大,但教学时数少;实验教学比重偏低,实验过程过于老套僵化,无法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教学活动多以讲授为主,过于单调,而既能培养动手能力、学生又感兴趣的实验教学比重较小,且效果不明显;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扼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学习的能力;评价体系单一,使学生养成了考前死记硬背,考过后知识基本全忘或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自身和他人的训练和比赛的现象。
因此,如何结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深化《体育心理学》课程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与教育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这需要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探索。
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更新体育心理学是在修完《普通心理学》的基础上,面向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必修课,但在学时设置要求方面,各院校存在着不同的设置要求。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群体日益扩大,某些社会问题逐步显现,反映到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学生的意志品质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如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如唯我独尊,自私,偏执,狂妄;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只能适应顺境,受不得委屈和挫折;遇到困难茫然失措,情绪不稳定;缺乏意志力,害怕失败等心理问题,特别是高三学生,某些学生因难以承受巨大升学压力而患上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体育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
经过调查分析,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困惑,形成原因非常复杂,我们做了如下归类:1.学生方面。
“90后”学生绝大多为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顺境多,逆境少,抗挫折能力较差,自负、自大、偏执,唯我独尊,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
2.家庭方面。
(1)家长不良教育方式的影响:过于溺爱,影响到孩子的自立能力和顽强意志;缺乏民主的棍棒教育,使学生长期受压抑、心灵封闭,造成心理障碍;唯分是问,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有的学生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
(2)家庭的不和睦或家长的不良行为,对有的学生的学习直接起到负面影响作用。
3.学校方面。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导致学校课业负担过重,压力过大且长期得不到宣泄。
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形成原因,结合体育与健康的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我们提出以下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1.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绪、意志品质等都与学生学习或活动时的情境与气氛密切相关。
因此,体育教师要处理好体育项目的竞技性与体育教学的关系,在实施教学活动时既要发挥体育项目竞技性强的特点,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斗志,又要努力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和谐、温暖、交往、合作的教学情境,既要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要避免创设过于激烈的、学生容易望而生畏和失败的情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体育教学论文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学校体育体育教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学研究人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发生发展的规律,为教学、训练、竞赛、选才的现代化及采用合理的教育和教法,组织和指导运动竞赛提供必要的心理学基础知识。
认知心理学是运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旨在揭示人学习、储存知识、提取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实质,其范围包括感知觉、注意力、表象、思维和语言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人自心理学将人的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看做是信息加工的过程,本文根据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对体育教学中动作技能的掌握进行探讨。
1.心理学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
心理学如不能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应用,就不能真正完成教学任务,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有的放矢进行体育教学才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1 有助于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良好的情操和道德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体育教师只有掌握了心理学知识,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灵,才能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良好的组织纪律性,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排除酷暑、疲劳、枯燥等各种不利因素对体育教学的干扰过程中,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坚毅、勇敢、顽强等优良品质;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又可
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团结友爱精神。
1.2 有助于体育教师应用心理学现象的规律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例如:体育教学大多在室外进行,经常受到周围各种因素的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如果教师懂得心理学知识就能自觉地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规律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又如,正处在青春期的女生,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相对不足,对于难度较大的教材,往往是望而生畏,缺乏自信心,加之腼腆怕羞,爱美怕脏,因而经常出现”站课、混课”的现象。
因此根据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正确地选择安排练习内容和运用组织教法,对于培养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完成动作的信心,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3 有助于发现体育人才为国家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材也是体育教师的职责
现时代的心理学选才受世界科研的重视,因为心理品质起调节控制作用和主导作用,通过心理学选才的运动员,接受能力快,可缩短训练时间。
1.4 对于提学校代表队训练的质量和运动成绩有重要意义
学校代表队的训练,努力提高运动成绩,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运动训练学的观点看,运动技术水平或运动成绩是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和理论训练诸因素的
综合表现。
在现代运动竞赛中,当双方的身体和技术、战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运动员心理训练水平,往往成为比赛胜败的决定因素。
如何根据心理学的知识安排和指导训练、比赛,也是体育教师在代表队训练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2.结合心理学体育教学的三个阶段
运用心理学上好体育课学生学习基本教材的过程中既有心理活动,也有生理活动,因此,了解学生在掌握动作和各个阶段中的心理活动和学习不同教材的心理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掌握动作的过程一般有三个阶段,即: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其中心理活动对身体活动起着调节、控制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各个阶段的不同心理特点,采用适当的教法措施。
2.1 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
这一阶段是学习动作的初期,心理上处于泛化阶段,能粗略地完成动作。
由于这个阶段的教材、内容、方法、器材设备较之过去新鲜,学生的兴奋性很高,注意力也集中,学习的劲头较足,效果也较好。
教师应集中学生的精力,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生在掌握动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
不应过多地强调细节,而应以正确的示范和简练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动作。
2.2 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
这一阶段是学习动作的第二阶段,学生的异样感觉逐渐消失,
所以兴奋性比前一阶段相降低。
但由于学生有亟待改进和提高动作的心理,所以思维活动相对积极。
还由于学生掌握动作的不同,也决定了学生的心理不同。
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运用正误对比,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及改进的办法,以便更好地提示动作的内在规律,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持,进而提高动作质量。
2.3 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这一阶段是学习动作的第三阶段,将形成牢固的动力定型,完成动作运用自动化程度。
由于动作的自动化,学生会出现一劳永逸和不认真的心理,忽视对动作的精益求精。
所以教师要用言语强化动作规格,指出缺点,改进细节,积极引导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完成动作。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现象是丰富的、复杂的和多变的。
体育教师应当用心理学的知识,把心理学和体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把体育教学搞好。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学研究人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发生发展的规律,为教学、训练、竞赛、选才的现代化及采用合理的教育和教法,组织和指导运动竞赛提供必要的心理学基础知识。
3.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教学中学生掌握某一技术动作,是为了提高运动成绩,常常需要克服种种困难,磨炼意志,才能实现预定的目地,在体育教学
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不同的人,在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总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种差别在心理学上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学研究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是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的。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通过心理过程的积累而形成,并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个性一经形成之后,反过来又影响着人的心理过程的进行,使人的心理现象表现出复杂和丰富的特点。
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兴趣,喜欢专研,在学习中得到自信。
要想使学生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加强目标教学,更好地教育学生热爱生活,要保证良好的生活,健康的身体是坚实的基础,而正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使学生从思想上形成良好的学习的态度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情操和道德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使学生有了一定的提高,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学研究人在体育活动中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发生发展的规律,是为教学、训练、竞赛、选才的现代化及采用合理的教育和教法,组织和指导运动竞赛提供必要的心理学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