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木通医案
李先生万病用一方(五积散应用经验)
李先生万病用一方(五积散应用经验)李先生万病用一方摘自《医林旧事:那些远去的中医大师们》李二先生者,岳池啸马乡(解放后划属合川县肖家镇)人也,世居啸马寨下干坝子,清末岳池、合川间名医。
因幼时出痘,面部痘疮搔破而留下疤痕,兄弟三人,先生行二,时人遂呼为“李二麻子”,久之而忘其大名。
其治病也,无论外感内伤,男科女科,恒用一方治之,那方药便是古方“五积散”。
为简便书写,二先生将其方药刻板印刷,再据来诊者病情之寒热虚实,于方后增书引经草药数味。
病者服后无不效者,因而求治者甚多。
五积散出自《局方》,方中含麻黄汤、平胃散、二陈汤、四物汤诸方主药,功能表散风寒,内和气血,故凡外感风寒湿邪之疾,内伤生冷之证,以及妇人经带,男子寒疝等疾病,用之得当,无不效若桴鼓。
无怪乎,李二先生选中此方来医治百病。
(近代名医蒲辅周亦推崇此方。
)先生为人谦和,素性仁慈,心系病家。
凡病家有请,无论贫富、远近,咸往诊之。
先生诊病不计诊金,因而延请者贫病居多。
中年后,出诊每以驴代步。
驴项系一铜铃,一路叮当作响,沿途群众闻得铃声,便知先生路过。
若有病者,路请先生,先生辄驻足诊之,诊毕,仍出印版处方一张,方后添上几味药引,付与病家,又骑驴而去。
春夏疾病流行,诊务繁忙,当天所请病家,白天未曾走完,夜则继之。
或夜半人乏,或驴困不前,便于路旁树下,庙门桥脚,栓驴歇息。
务将所请病人,尽早诊治。
其心系病家,盖如此也。
逢场天,二先生在啸马街上某药店坐堂,药店内常病人盈门。
先生药方本已印好,只需据病加些药引,因而诊病较快,而药店常因五积散药味较多,检一剂药需费些时间,因令不少病家等待半天。
故尔药店老板与店中伙计,常于闲天将五积散原方预检数十包,俟逢场拥挤时,将预包之药付与病家,只需告知所加引子。
即使这样,逢场天也令伙计们忙到太阳偏西,方能吃上午饭。
生意如此兴隆,店主自然喜欢,小二未必高兴。
有一新来学徒,人小力弱,不克耐劳忍饥,背着主人时有怨声,恰被二先生闻得。
经典医案大全详解
经典医案大全详解引言经典医案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古代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
这些经典医案不仅反映了古代医生对各种疾病的认识和治疗,还为后世的医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详细解析几个经典医案,展示其中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医案一:曹氏《金匮要略》中的《阳明中风》病情描述患者男性,年龄50岁,突然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症状。
诊断分析根据患者的症状,可以初步判断为中风(脑卒中)。
根据曹氏在《金匮要略》中所述,《阳明中风》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阳明经(手足阳明经)相关症状。
治疗方案根据曹氏在《金匮要略》中所述,《阳明中风》应采用温通法进行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配伍药物:使用大黄、芒硝、生姜等药物,以温通阳明经络为主要目标。
2.内服药物:将药物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水中煎煮,分次服用。
3.外敷治疗:使用艾叶、辣椒等温性药物外敷患部,促进血液循环。
治疗效果经过连续7天的治疗,患者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状有所改善。
经复诊确认,患者康复良好。
医案二:《伤寒杂病论》中的《伤寒发汗法》病情描述患者女性,年龄30岁,体温升高、出现寒战、头晕等症状。
诊断分析根据患者的表现,可以初步判断为伤寒(一种传染性传染性急性肠道传染病)。
根据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述,《伤寒发汗法》是治疗伤寒的主要方法。
治疗方案根据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述,《伤寒发汗法》应采用温开发汗为主要治疗方法。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药物选择:使用麻黄、桂枝、杏仁等药物,以温开发汗为主要目标。
2.内服药物:将药物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水中煎煮,分次服用。
3.外敷治疗:使用温水湿敷患者的额头和背部,促进体内湿气排出。
治疗效果经过连续3天的治疗,患者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并且寒战、头晕等不适感也有所减轻。
经复诊确认,患者已基本康复。
医案三:《医宗金鉴》中的《胃脘冷满》病情描述患者男性,年龄40岁,出现胃脘冷满、食欲不振等症状。
(四)调胃承气汤——二便不通,久利,痔疮,痉病
(四)调胃承气汤——二便不通,久利,痔疮,痉病展开全文20二便不通——张子和医案张氏儿,年十四,病约一年半矣。
得之麦秋,发则小肠大痛,至握其阴跳跃旋转,号呼不已,小溲数日不能下,下则成沙石,大便秘涩,肛门脱出一二寸,诸医莫能治。
张曰:今日治今日效,时日在辰已间矣。
以调胃承气,仅一两,加牵牛末三钱,汲河水煎之,令作三五度咽之。
又服苦末丸如芥子许六十粒,日加晡,上涌下泻,一时齐出,有脓有血。
既定,令饮新汲水一大盏,小溲已利一二次矣。
是夜凡饮新水二三十遍,病去九分,止哭一次。
明日困卧如醉,自晨至暮,猛然起走索食,歌笑自得,顿失所苦。
继与太白散、八正散等,调一日,大瘥。
此下焦约也,不吐不下,则下焦何以开?不令饮水,则小溲何以利?大抵源清则流清者是也。
出处:《续名医类案?淋浊》卷二十。
《经方一剂起沉疴》21便秘——闫云科医案徐某,王府村一老妪。
便秘四月,艰涩难下,努挣多时,始遗一二枚,其硬如石。
日日如此,常畏便节食。
然自度阴寒所致,坐卧热炕,厚衣取暖,不意致病益重,肛周胀痛,肛热如烙。
口苦口渴。
舌尖红,苔薄黄。
脉沉而细数。
腹诊:腹皮薄弱,左少腹硬痛,结粪一似儿臂。
细脉为血少,脉数示火旺。
盖年老津血不足,难以滋润大肠。
大肠者,传道之官也。
传道失职则大便艰涩难下。
加之厚衣火炕,更灼津液,便益艰难。
证情若此,何以为治?若泻热不滋阴,标去仅是暂时,死灰犹能复燃;滋阴而不泻热,火盛灼津,阴液终难以复。
宜泻热生津并施,二法不可或缺。
如是则热可去,津可复。
拟调胃承气汤加味:川军10g 芒硝10g 甘草10g 当归30g元参30g 肉苁蓉30g一剂二诊:泻下硬粪甚多,肛周烙痛随失。
其后之治,专以养血滋阴,虽为不急之务,然须持之以恒。
拟归芍地黄汤:当归15g白芍15g生地24s山药128山萸肉128丹皮10g茯10g连进十余荆,大便始如往滑。
按:先贤余听鸿谓:大便不通,如河道之舟不行。
须借风之吹力,水之浮力,通壅阻,破冰冻,方能运行。
苓桂术甘汤——泻水降气,治疗眩晕,医案6条
苓桂术甘汤——泻水降气,治疗眩晕,医案6条12、眩晕——赵明锐医案郭某,女,48岁。
患头晕一年多,每于饮食不适,或者受风寒时即发作。
头晕时目眩,耳鸣,脘闷,恶心,欲吐不得,食欲减退,不喜饮水,甚时不能起床。
脉缓,舌淡,苔白。
证属脾胃阳虚,中气虚衰,致水气内停,清阳不得上升,浊阴不得下降所致。
治以苓桂术甘汤二剂后,头晕及烦满、恶心,皆有好转。
后宗此方制成散剂,日服四钱,服一月痊愈,以后未复发。
《经方发挥》13、眩晕——聂惠民医案吴某某,女,46岁。
1985年9月初诊。
眩晕二月,阵发加重,甚则天旋地转,不能坐立,泛呕欲吐,倦怠困乏,耳中蝉鸣,纳谷尚可,大便溏薄,形体略胖,颜面虚浮,脉沉滑,舌质略淡,苔薄白而润滑。
西医诊断:耳源性眩晕。
中医辨证:脾阳虚弱,痰湿内阻,水气上扰而致眩晕。
治法:温健脾阳,化湿止眩。
宗苓桂术甘汤合橘皮竹茹汤化裁。
处方:茯苓20克,炒白术12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陈皮10克,竹茹10克,泽泻12克,生姜三片,大枣7枚。
水煎温服,进药七剂,诸证皆减,守方化裁.调治月余而愈。
《聂氏伤寒学》14、眩晕呕吐——姜春华医案江某,女,62岁。
平日心下觉寒,稍胀满,隔一周许则头目眩晕,呕吐清水,吐尽水后眩晕始好。
如此已2年,某医院诊为幽门梗阻,属胃寒积饮的呕吐证。
取温阳化饮法,治以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24克桂枝9克白术12克甘草6克干姜4.5克嫩苏梗15克 3剂告愈按“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本案胃寒积饮,为苓桂术甘汤证,宜再加干姜温中祛寒。
嫩苏梗,理气畅中,和胃止呕,一举数得。
《经方发挥与应用》论:心下觉寒,是有留饮之义。
《金匮》痰饮四:留饮即痰饮之停留者,上自心下,下至小肠,停留不散,是谓诸饮之宗,如水木之本源也。
自此留于胁下,则为悬饮,归于四肢,则为溢饮,结于胸旁,则为支饮,是诸饮之支,如水木之支派也。
心下觉寒者,在苓桂术甘汤泻水的基础上,可以多加点生姜,温胃降逆。
15眩晕——路志正医案黄某某,男,40岁。
中医医案——便秘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柔肝缓急法治便秘二例病案一:张某,男,48岁。
初诊:1989年12月10日。
主诉及病史:大便干结已有12年,三五日一次,均呈栗子状,艰涩难下。
曾服麻仁丸、果导等,初服尚效,久则无效。
便后肛门不适,仍有便意。
近1年非用开塞露则大便不下,食辛辣则更甚,常见肛裂出血。
诊查:舌质偏红,少苔,脉象弦细。
辨证:证属肝阴不足、肝气郁滞,导致大肠传导失司。
治法:治以柔肝养阴,调理气机,以柔肝缓急汤加味。
处方:生白芍15g 炙甘草10g 生麦芽15g 柏子仁12g 郁李仁10g 玄参10g 5剂并嘱忌食辛辣、肥腻、炙煿之物。
二诊:栗状便已转为条形,便时较爽,但仍干燥,两日一行,再以原方加焦山栀10g。
宗养阴必须清火之意。
7剂。
三诊:大便已通畅如常。
效不更章,再以原方加南沙参、炙紫菀各12g,5剂。
同时再以汤剂方10倍量,炼蜜为丸,每服10g,1日2次,空腹以淡盐汤送服,以巩固疗效。
病案二:高某,男,50岁。
初诊:1990年7月5日。
主诉及病史:大便秘结已有两年。
始服果导或用麻仁丸、番泻叶等,均初服有效,继则便秘更甚。
现在大便仍五六日一行,非用开塞露不能行。
便形初如栗状,继则软细如面条,但仍不能下,便时有腹痛。
纳谷尚可,脘腹时有胀满。
诊查:舌质淡胖,脉细软。
辨证:证属肝脾不和,肝失疏泄,脾虚失运。
治法:治宜柔肝理气、健脾助运,以柔肝缓急汤、枳术丸加味。
处方:炒白芍12g 炙甘草6g 生麦芽12g 玫瑰花6g 焦白术15g 炙紫菀10g 7剂二诊:栗状便已无,能两三日自行大便一次,但硬便后仍有形细软便,努责难下,便后仍有便意,小腹胀,足冷。
肝气虽和,脾肾阳虚未复。
治以健脾补气,温补肾阳。
处方:焦白术30g 枳壳10g 太子参15g 炙升麻6g 炙紫菀10g 肉苁蓉10g 大熟地黄10g 肉桂5g 谷麦芽各12g 7剂三诊:大便形转粗,小腹胀、足冷亦减,便时亦较通畅,但停药后大便又复艰涩,再以原方加味进治处方:焦白术60g 黄芪15g 陈皮5g 太子参15g 炙升麻6g 炙紫菀10g 肉苁蓉10g 大熟地黄10g 肉桂5g 谷麦芽各12g 7剂四诊:大便形粗如常,小腹胀与足冷均除。
23 伤寒方剂-利水剂系列-02
好,各位同学哦我们有了五苓散跟苓芍术甘结构的基础话,我们就可以正式的进入真武汤了。
那真武汤,当然是,我觉得我今天要教的方哦,像肾气丸,真武汤,是非常非常大的方,就是他可能会帮助到你的事情很多啦。
上个礼拜,好像大家在那边团购什么炙甘草丸,还有大黄蛰虫丸,那还没开始吃,你今天又觉得该吃肾气丸了。
这是恶性促销课噢,简直是开直销会,幸好我没有在中间赚抽成的钱,不然的话真的好像在搞什么老鼠会一样。
那这个真武汤,之前教晕眩的时候,方子已经给过同学了。
真武汤是一个附子可以放到很重的方子,好好地大火滚久一点,那这个第一次有点麻也不要怕,第二次开始身体就已经适应了。
真武汤是少阴病里头非常非常代表性的一个方子,我这边黑板上抄的,真武汤因为结构上我已经讲过了,所以我大概说一下好了。
真武汤这个结构上面,我觉得临床开药需要注意的事情呢,是这些药里头啊,附子的重量一定要比白术要重,而且我们如果今天要在药房买现成的炮附子的话,你炮附子的量至少要是白术的两倍,就如果白术你开2钱的话,你的炮附子至少开到四钱起跳,如果你要用生附子煮几滚再用的话,那这样子的话3钱就可以了。
就是术跟附这两味药蛮搞怪的一点,就是一个方剂里面又有术又有附的时候,附子没有比术多的话,那,那个附子的药性会被术挡在带脉以上,因为我们说术是运转带脉的药,对不对?就是他会让附子补不到肾去,所以像是术附的量差不多的方子,比如说讲个附子理中汤好了,因为理中汤里面白术有3,古书写3两嘛,那附子一枚,也差不多3两,不到3两。
那那种像附子理中汤的那种结构来讲的话,他的主治是霍乱,就是霍乱弧菌感染的水泻,人要脱水了,那个是中焦的病,不是下焦的病,是消化轴的事情不是肾脏的事,那用附子理中汤很好。
可是呢,比如说,真的上了肾虚的拉肚子,肾阳虚的拉肚子,像四逆汤症,那是下痢清谷,吃面条拉面条,吃白饭拉饭粒,那种的话,如果用附子理中汤,没有办法,药性就到不了,因为那个附子被术挡到,下不去。
补中益气汤合麻子仁丸加味治疗便秘51例
5 例 中 , 愈 4 例 , 8. ; 转 8 , 1. 无 效 2 1 治 l 占 O% 好 4 例 占 5 %; 7 例 , 3 %。总 有效 率 9 . 占 , 9 61 %。最短 治疗 时间 5 , 长 3 。 天 最 周
5 讨 论
便 秘是 临床 上常 见 的病 证 。多 因外 感寒 热 之邪 、 内伤饮 食情 志、 阴阳气 血不 足等 皆可 形成 便秘 。 无论 何 种原 因 , 最终 引起大 肠
21 年 l 月 2 00 O 2日收稿
出版 社 .9 47 — 7 19 .6 7 .
21 0 0年 l气血 阴阳平 衡协 调 , 五 则大便 自通 。
益 肺 合 剂治 疗 小 儿肺 虚 久 咳 6 8例疗 效 观 察
马 元 君
摘 要: 目的观察 益肺 合剂 治 疗小 儿肺 虚久 咳 的临床 疗效 。方法 : 6 例 肺虚 久 咳患儿 随机 分 为两 组 , 将 8 治疗组 3 例 采用益 肺合 荆 口服 。 4 对 照组3例 采 用罗红 霉素 分散 片 口服 。 4 结果 : 疗组有 效 率为9 . , 治 41 对照 组有效 率 为7.%。 % 3 5 结论 : 肺合 剂 治疗 ,儿肺虚 久 咳疗效显 益 J 、 著。 关键 词 : 肺合 剂 ; 益 中医 药 ; 肺虚 久 咳 中图分 类号 : 2 61 R 5 .l 文 献标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0 6 0 7 (0 0 2 — 0 3 0 1 0 — 9 9 2 1 )4 0 2 — 1
1 临床 资料 :8 . 1 6 例均 为我 院儿 科 门诊患 儿 , 机分为 两 组 。治疗 随 久 咳 临床 常见 于支 气 管炎 和支 气 管肺 炎 的恢复 期 , 西药抗 生 组3 , 2 4例 男 O例 , l 例 ; 龄 最 小 5个 半 月 , 大 6岁 , 均 素不仅 不 如急性 期有 效 , 而容 易 影 响患儿 脾 胃, 伤正 气 , 女 4 年 最 平 反 耗 导致 年龄 3 . ; 程最短 1 半月 , 长 3 月 , 均 21 。对 照组 正气益 虚 , 2岁 病 个 最 . 5 平 .月 咳嗽 迁延 难 愈 。《 病 条辨 ・ 难 》 :脏腑 薄 , 篱 温 解儿 云 “ 藩 3 例 , 1 例 , 1 例 ; 龄 最 小 6个 月 , 大 6岁 , 4 男 9 女 5 年 最 平均 年 龄 疏 , 于传遍 , 肤 嫩 , 易 肌 神气 怯 , 于感 触 ” 由于小 儿脏腑 娇嫩 行 易 。 3 岁 ; 程 最短 1 月 , . 3 病 , 8 最长 3 . , 均 2月 。两 组在 性 别发 病 气 未 充 , 4月 平 卫外 机 能未 固 , 易为 邪 侵 。而 肺 主气 司呼 吸为 五脏 之华 年龄病 程等 方面均 无显 著性 差 异( < . ) 有 可 比性 。 P 00 , 5具 盖 , 邪 人侵 , 外 首先 犯 肺 , 失 宣肃 , 肺 发为 咳 嗽 。咳 嗽 日久肺 气 益 1 诊 断标 准 : - 2 咳嗽 时 作 , 中痰 鸣 , 吐 不 利 , 少 纳呆 , 质 淡 虚 , 喉 咯 食 舌 加之 脾 胃薄 弱 , 食 不知 自节 , 致 脾失 健 运 ; 乳 导 水谷 不能 化 生 红 , 有齿 痕 , 边 脉细 。肺 部 听 诊 : 两肺 呼 吸 音粗 糙 , 及 痰 呜音 ; 精 微 , 可 x 反而 酿成痰 浊 , 上贮 于肺 , 阻气 道 , 壅 使肺 气不 得宣 畅 , 引 而 线摄 片检查示 : 肺纹 理增 粗 。 起 咳嗽 迁延 难愈 。治 疗 上 以健 脾补 肺 益气 止 咳为法 , 中重用 黄 其 l 治疗方 法 : - 3 治疗 组采 用 我 院制剂 室 自制 制 剂 益肺 合剂 口服 , 药 芪补 益肺 脾 之 气 , 子 参 , 白术 健脾 益 气 , 半 夏燥 湿 化痰 , 太 炒 陈皮 物组 成 : 生黄 芪 、 子参 、 皮 、 夏 、 白术 、 味子 、 内金 、 太 陈 半 炒 五 鸡 炒 五 味子 收 敛 肺气 , 内金 运 脾 消 食 , 鸡 苏子 杏 仁 化 痰止 咳 , 病 多 久 苏子 、 杏仁 、 苦 桃仁 、 莪术 、 甘草 。服法 :1 , < 岁 每次 5 l1日 3次 ; 瘀 , 术 、 仁 活血 祛 瘀 , 药 并用 , 益 肺 脾化 痰 止 咳 。扶 正 祛 m, 莪 桃 诸 补 12岁每次 8 l1日 3 ;~ 岁 每 次 1m , - m, 次 25 0 l1目 3 ; 次 5天为 1 疗 邪 , 既增 强 小儿 机体 免 疫 功 能 , 改善 肺 部微 循 环 , 又 故疗 效 显著 。 程 。对照 组 口服 罗红 霉 素分 散 片 ( 丽珠 集 团丽 珠 制药 厂 ,每 片 临床治 疗久 咳 必须抓 住 以下 几点 : 补益肺 气 。 ,L ̄ ① 43H 脏娇嫩 , 为 5 m ) 每 日每公斤 体 重 5 g 2次 口服 , 疗 程 5天 。两组 均 治 五脏 之华 盖 , 耐邪 侵 , 咳肺 气 益虚 , 益 肺气 , 0 g, m, 分 1 不 久 补 扶助 正气 以利 疗 l 疗程 。 于驱邪 外 出 。 健脾 气 。 ② 脾为 生痰 之源 , 失健运 , 脾 水液输 化无 权 , 1 . 4疗效标 准 :按 国家 中 医药 管理 局 发布 的 中医病 证 诊 断疗效 标 聚湿 生痰 , 痰湿 之 邪重 浊 粘 滞 , 绵难 愈 , 运 脾气 运 化水 谷 , 缠 健 使 准 。治 愈 : 嗽消失 , 诊肺 部 罗音 消 失 ; 转 : 咳 听 好 咳嗽 减轻 , 听诊 肺 水 饮不 聚 而生痰 , 咳嗽则 止 。③清 肺化 痰 。 为贮 痰之 器 , 肺 清肺 化 部 呼吸音 清 晰 ; 未愈 : 咳嗽症 状体 征未 见改 善或 加 重【 1 J 。 痰 , 肺气 宣降 , 痰化 , 使 咳止 以利于 疾病 的恢 复 。 2 结 果 参考 文献 + 江苏省 徐州市 中医 院( 2  ̄3 21 ) 【 国家 中 医药 管理 局 . 医病 证 诊 断 疗效 标 准【】 1 ] 中 s 南京 : . 南京 大学
新建 浙中大 各家学说病案
朱震亨——滋阴降火法丹溪治一妇人,患心中如火一烧,便入小肠,急去小便,大便随时亦出,如此三年求治,脉滑数,此相火传入小肠经,以四物加炒连、柏、小茴香、木通,四帖而安。
(《古今医案按·卷六》)分析本案为相火妄动,传入小肠,致小肠分清泌浊之功能亢进所致。
故用四物补阴养血,连、柏清相火,木通导热从小便而出,小茴香温散,入下焦,亦取反佐之意。
此方实体现了朱氏治火证三法:实火当泻、虚火当补、郁火当发。
诸药相合,既清妄动之实火,又补阴血,稍佐温散以防冰伏邪热,颇合症情,故能四帖而安。
气病治疗经验例一陈择仁,年近七十,厚味之人也。
有久喘病,而作止不常,新秋患滞下,食大减,至五七日后呃作,召予视。
脉皆大豁,众以为难。
予曰:形瘦者尚可为。
以人参白术汤下大补丸以补血,至七日而安。
(《格致余论·呃逆论》)分析本案为痢后呃逆,伴饮食大减,其脾胃之气已大伤;诊其脉皆大豁,应指大软而空虚,为脾胃气衰,相火上冲之象,而病后发呃,往往是病情危重的表现,但诊其形瘦,为脉、证、形相符,故谓“尚可为”,丹溪用人参白术汤补脾益气和胃、大补丸降阴火,药证相符,故经治七日得愈。
薛己(重点)薛己治一妇人,善怒,舌本强,手臂麻。
薛曰:舌本属土,被木克制故耳,用六君加柴胡、芍药治之。
(《名医类案·卷九》)分析此案病证表现十分简单,一为善怒,二为舌本强,三为手臂麻。
肝主怒,怒伤肝,故病位责之于肝,而脾之经脉连于舌本,舌本强故归之于脾,手臂麻者,筋脉失养之故。
综合分析,病位在肝脾,以六君子汤补脾益气,培土抑木,加柴胡、白芍,疏肝和肝,以顺达肝气,使木郁得平,清阳得升,舌本自和。
薛氏治郁之法,多以逍遥散加味,此疏肝解郁之常法。
又常用补中益气、六君子汤加减,本案即以健脾益气培其本,佐柴胡、白芍和其肝,正是丹溪治郁思想的体现。
张介宾1、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医案例举】其治王蓬雀↑([29]),年出三旬……患喉痹十余日……头面浮大,喉颈粗极,气急声哑,咽肿口疮,痛楚之甚,一婢倚背,坐而不卧者累日矣。
辩证论治疑难病验案三则
辩证论治疑难病验案三则发表时间:2009-02-19T13:53:00.373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杂志供稿作者:柴会立[导读]柴会立涿州市中医院(河北涿州072750)【关键词】辩证论治疑难病临床医案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08)11-0085-02在临床治疗疑难病离不开辩证,它是有规律可循,祛邪而不伤正,便脾胃生机常存。
笔者就中医药选择方面,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兹就其治疗特点,略陈管见,庶同赐教。
案一:患者张××,女45岁,病历04161号,2005年3月6日来院求治,自去年5月就诊肝区胀痛不适,呈阵发性加剧,伴有呕吐、消瘦。
曾在当地作CT等检查诊为“多发性肝癌”,但因考虑经济和病灶广泛,终止治疗,求中医治疗。
来院体检:形体消瘦,肝区叩击痛明显,肝大肋下3厘米,舌质暗,苔白腻,脉弦紧。
实验室检查;麝浊8单位,麝絮(+++),锌浊18单位,澳抗1:620。
B超:肝右叶上下斜径14.5厘米,右叶大小101×45厘米,右后叶见色块,大小9.8×9.3厘米,边缘不整。
四医诊断:1、多发性肝癌:2、乙型肝炎。
中医诊断:症瘕,证属瘀15g、川贝10g、蛰虫6g、水蛭6g、干漆6g、桃仁10g、大黄10g、杏仁10g、黄芩10g、二地各12g、白芍10g、甘草6g,每日1剂,早晚各1次,并辅以养肝护肝中西药。
服用1个多月后,肝区疼痛基本消失,停服元胡止痛片。
消瘦乏力、呕吐等症状明显减轻,肝肋下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麝浊4单位,麝絮(+),锌浊16单位,谷丙转氨酶正常,澳抗1:68。
B超:肝右上下斜径11.2厘米,右叶9.4×7.2厘米,病情好转后,继续服中药一个月后复查稳定,追访一年病情稳定。
按:本案肝癌病人服用消瘰丸合大黄蛰虫丸加减,效果明显,能在短期内改善症状,肝脏和肝癌缩小肝功能明显好转。
对于瘀血的一点理解
对于瘀⾎的⼀点理解医学专家谈中医(资料来⾃⽹络)对于瘀⾎的⼀点理解瘀⾎并不是像我们说的你能够眼看到的⾎块。
事实上没那么⼤,但是它确实能够把⾝体微循环的地⽅堵上。
瘀⾎的证,应该是中医⾥⾯⾮常⼤的⼀类,⽐痰饮病的范围稍微⼩点。
关于痰饮的病,历代医家多有关注。
现代湖南的朱曾柏在这⽅⾯造诣⾮常不错。
在《⾦匮要略》⾥⾯,关于痰饮,⽔饮的病和治疗占了⾮常⼤的章节。
当⼀个⼈的⾝体部位有了瘀⾎,会有当地的⾎的淤积,感到疼痛,或者是在⾝体的某⼀部位会有隆起。
⽐如说⾆头表⾯有瘀斑,或者⽪肤甲错。
⽪肤甲错就是说⽪肤表⾯有⼀个点⼀个点。
或者有⿊⾊的眼圈,或者是⽪肤的颜⾊⽐较深,不是正常的深。
这些都和瘀⾎有关系。
那么⼈有瘀⾎后有什么症状呢?我这⾥主要分析以下⼏个症状。
1.头痛说到瘀⾎,中医⾥⾯好多⼈肯定第⼀个想到的清朝的名家王清任。
王清任是很厉害的。
他写过⼀本书,叫《医林改错》,他亲⾃做⼈体解剖,尽管当时条件不是⾮常具备,他亲⾃做解剖,来更正以前的⼤家对⾝体各个器官的⼀些错误的认识。
同时呢,他对这个瘀⾎的治疗,还是⾮常有⼼得的。
所以,后来有好多不错的治疗瘀⾎的⽅⼦,就是王清任发展起来的。
⽐如说,有通窍活⾎汤,⾎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痛逐瘀汤,膈下逐瘀汤。
实际上活⾎化瘀的⽅⼦,在⾦匮要略和伤寒论⾥⾯,⽅⼦⾮常多的。
⽐如说有去瘀汤,抵挡汤,桃仁承⽓汤,⼤黄蛰⾍丸。
当时(1800年以前)就已经意识到⽤⾍类药来活⾎化瘀,⾮常了不起,效果是很不错的。
当⼈⾝体⾥⾯有淤⾎以后,它会产⽣不同的症状。
⽐如说,有的⼈瘀⾎在头上,产⽣头疼。
头部⾎管流通不好。
可能有⼈会问:他为什么会在头上不在别的地⽅?实际上,每个⼈这个⾝体状况不⼀样的。
哪个地⽅⽐较薄弱,瘀⾎就容易在那个地⽅产⽣坏的影响。
头部有瘀⾎后,头脑会刺痛,有的时候会青筋暴起。
这个时候呢,就⽤通窍活⾎汤,效果是⾮常不错的。
实际上以前有不少的医⽣⽤通窍活⾎汤来治这样的头痛,效果⾮常不错。
《伤寒论》肠胃病神方——生姜泻心汤
《伤寒论》肠胃病神方——生姜泻心汤图为半夏24肠鸣下利——易巨荪医案龙津桥梁女,癸已六月患下利,日十余行,完谷不化,甚似脏寒。
医者多用参、术,下利愈甚。
夜则齘齿有声,或心烦不得眠。
延余诊,察其神色,不甚怠倦,举动如常人,惟胃口稍减,形貌略瘦。
每下利,腹中沥沥有声。
余曰:腹中雷鸣下利,谷不化,仲景责之水气。
拟以生姜泻心汤。
一服利止,复进黄连阿胶汤,是夜能熟睡。
无复齘齿。
《广州近代老中医医案医话选编》。
论:这个生姜泻心汤,是脾胃虚寒,水气不化之症。
这个黄连阿胶汤,是皮毛外感,其胃腑燥热证,燥土伤水,伤及手少阴之心液。
此二方一虚一实,复进黄连汤善后,此当是错误之用。
半夏25痞闷下利——刘志杰医案张某,男,46岁。
初诊日期:2010年4月18日。
主诉:腹胀便溏近1年。
刻诊:腹中雷鸣胀满而便溏,心下痞满,气冲胸胁,心悸,口渴多饮,项强微恶风,腰酸凉沉重,尿频,舌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而剥。
左脉沉弦,右脉弦大有力。
这个病例简单,你们分析一下?衰超明:厥明病。
生姜泻心汤,肾着汤。
俞坤琴:厥阴中风,太阴阳明,生姜泻心汤加柴胡桂枝干姜汤。
许家栋:太阴阳明为主,兼有表证,属厥阴。
生姜泻心汤加甘姜苓术汤。
禤宝子:生姜泻心汤加肾着汤、真武汤呵呵,水平还行,都很接近,疗效肯定也会很好。
王芳平:太阴阳明合病,半夏泻心汤加真武汤。
王荣生:宿饮,阳明太阴,生姜泻心汤加肾着汤、葛根。
你就认定葛根了?你们目前的问题,就是方证还求得不够精确。
主症的方子选对了,疗效就会满意的。
这个病,主症,就是痞证,是生姜泻心汤证。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注意真武汤,里面有芍药,下焦虚寒,还是久利,要慎用芍药。
病人没有四逆,要慎用附子。
心下痞闷,气冲胸胁,心悸”,这个,更符合苓桂术甘汤证。
“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也可以解决水逆心悸。
慢性阑尾炎疼痛病案
学生网络问诊病案性别 女,年龄64,身高158,体重 47公斤主诉:慢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1个半月病程描述:右侧腹下部慢性疼痛1月,cT查慢性阑尾炎及周围脓肿,在医院输液3天。
自述左季肋区像一阵风一样痛6年,右侧腰腹部痛,用眼看明显一个包块有鸡蛋大小,口干口苦,食无味,舌淡红,苔白有痰泡沫;学生给她开了柴胡疏肝散加败酱草、桔梗、牛膝、黄芩、葛根、生地、苍术5剂。
左季肋区像风一痛好转。
阑尾区肿块仍痛有压痛,肿块无缩小感。
再次输液三天,肿块明显缩小。
现停药3天,摸肿块不明显,但感仍有点不适。
口干口苦好转。
要求开中药一般情况(精神面貌可、胃纳可、二便可、睡眠时好时不好,怕热体诊1)皮肤色泽:黄2) 舌苔淡白,舌质淡红3)咽:不红4)腹诊:右侧下腹压有不适,腹肌紧5)脉诊:以前弦滑有力些,现缓些其它:有糖尿病多年王老师:当归四逆+吴生汤学生: 我想的很简单,刚开始用方时只想给她治左边痛,一阵阵痛属于肝气不舒引起的用柴胡舒肝散,她有口干口苦有糖尿病加点葛根、生地、苍术,败酱草、枯梗、黄芩治她阑尾炎,加牛膝活血祛瘀。
我看她很怕热就不敢用当归四逆加茣生汤处方解析:王老师 :他怕热未必就是热呀,你看他舌头是淡淡的,脉是缓的,那个包块儿是局部的血液循环的问题,当归四逆汤是治疗局部的血液循环不良,他不是热象,你给她用吧,没有问题。
看来你是没有读过台湾朱木通先生的经方医案,对于这个化脓性的阑尾炎,一派热象剧痛不已,他就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原方。
然后很快就峰回路转,而且完全得到根治,根本就不用配合任何抗生素打点滴什么的,什么都不用就解决了,刚开始我也不明白,后来我突然考虑到这个方子就是解决了局部血液循环问题,你把循环改善了,他的这个炎性的渗出,粘连,细菌都被血液循环带走了,他这个病就痊愈了,脑子里边不要总是想着要清热药,消炎药,你这样去想当然是不敢用的。
2019年9月14日 复诊学生: 病案反馈,这个病人吃了7剂后,明显好转,按上去不痛了。
济生肾气丸
济生肾气丸展开全文肾气丸的变化这个,我们来看讲义第8页,我们来看在张仲景之后的医家哦,怎么样来对待这个肾气丸的。
这个孙思邈的那个《千金方》里头哦,他说张仲景说,当然我们张仲景自己的书我们是找不到这个说法的哦。
就孙思邈他说,他所知道的张仲景有说,如果你是吃长期的话,肾气丸就可以不要再加附子,可以加五味子。
我想这个药物如果果真是引火归元的药的话,那就是,那就是在使用它的时候,能够把元气收进来以后,之后就不一定要用那么多的热药了,接下就用帮助镇固元气的药就可以了,所以用到五味子就行哦。
那他就说,姚公说用五味子苁蓉哦,那我觉得用肉苁蓉也很聪明,就像后面我们讲到引火归元法的时候会讲到这个傅青主那一个流派的这个引火汤里头哦,它就是陈士铎那个《辨证录》里面的引火汤哦。
他就是用巴戟天,不用附子,肉桂,为什么?他就说其实,其实同样是补肾的药,你大可以选择这些比较温润的暖药,而不要选择刚燥的暖药。
就对肾脏来讲,有补到就好了嘛,对不对?干吗一定要麻辣锅来补,就是说他是这样的一种态度。
我觉得这个说法其实在唐代啊,那种时候的方,已经都开始看到端倪了。
就是,你既然要慢慢的补养一个人的话,其实附子跟肉桂不见得是一个绝对的第一首选。
附子,肉桂是引火归元的首选,就是你要做引火归元这件事情的话,附子,肉桂的效果是特别的好。
但是这个哦,也不能说绝对的好哦,就是,主要是这样,因为肉桂的药性是蛮能够往命门钻的,所以肉桂很能够帮忙把其它的热气抓住哦,带回去。
那这个附子的话,就已经没有那么清楚的药性了。
那当然陈士铎他说,他用巴戟天,觉得效果比较好,而且比较温和,那我也蛮赞成的。
也就是说,到了后代,我觉得,张仲景的附子,肉桂可以说给我们介绍出一个最基本的打法,但实际上,大家用久了都觉得,其实补肾的药哦,可以用到更温柔,更润一点的药。
所以像是肉苁蓉啊,什么巴戟天啊,这类的药其实都是可以加入选择的啊。
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肾四味,什么补骨脂、菟丝子什么的,都可以用在里头。
《伤寒论》113方——附子泻心汤,典型医案
《伤寒论》113方——附子泻心汤,典型医案1神经性头痛——袁尊山医案张某,男,48岁,1976年5月18日入院。
患者因感冒咳嗽发烧5天住入某医院,经抗炎治疗1周后,体温正常,咳嗽缓解。
一日忽然头痛,并逐渐加重,烦躁,出汗,身软无力,纳差,无呕恶。
经颅内x 片,脑超声波,脑电图检查均无异常,诊断为“神经性头痛”,给予鲁米那、去痛片等药不效,于6月15日邀余会诊。
患者面色青黑,四肢冰冷,述头痛有如棒击之苦,前额苦闷,昏蒙蒙然,大便秘结,小便短少。
脉濡数,舌质胖淡、苔晦并厚腻而润。
证属肾阳虚而湿热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治宜温肾阳,清热除湿,寒热并用。
拟附子泻心汤加味。
生大黄10克(另包、冲泡)制附片10克(先煎)黄连6克黄芩10克干姜9克法半夏10克茵陈15克木通10克滑石30克 3剂,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
6月19日二诊,服药后第一天大便6次,第二天5次,第3天4次,均为软便,未至稀溏,头痛明显减轻,舌苔始退,但每便前略有腹痛。
拟前方加广木香9克,枳壳10克。
3剂。
6月22日三诊,大便日下次数依次减少,便前已不腹痛,头痛全消脉转沉弱,苔转薄白,仍多汗怕冷、手足不温。
改用金匮肾气丸,早晚各一丸,以巩固疗效,痊愈出院。
按:患者头痛如击,前额苦闷,便秘溲赤,苔黄腻,脉濡数,为脾胃湿热;面青,肢冷,舌淡胖,为脾肾阳衰,故一方面用三黄、茵陈、滑石、木通、清半夏清泄湿热,另一方面用附子、干姜温暖阳气,3剂显效,6剂痛止。
《伤寒论方医案选编》《经方临证集要》论:脉濡数者,濡为肝脾之阳虚,数为中虚而火升。
苔厚腻而润,此是湿寒之象。
烦燥汗出,也如湿热外蒸。
本案很难,看不太懂啊,仅供参考,本案为湿热症,苔晦而厚腻,也如湿寒。
2头痛癫痫偏枯——闫云科医案2007年春某日,徐医生从五寨县来电云,其表姐夫某,56岁,原平市鼓风机厂职工。
6年前病脑梗塞,左侧肢体偏废,中西医治疗,症渐改善。
然祸不单行,前年遭车祸,'挫裂伤,先后两次开颅,之后出现抽风。
医案补充讲义4真武汤P58-62
真武湯之解釋及臨床應用〉〉:民國〈真武湯之解釋及臨床應用朱木通〈民國..朱木通一、真武湯證之形成真武湯原典出《傷寒論》少陰病篇。
少陰病相當於今日急性熱性傳染病之末期,據《傷寒論》記載:其最末期者為厥陰病,然依據各條文所揭示的症狀,則少陰與厥陰兩者並沒有多大出入,所以,一般註家大都主張少陰病與厥陰病同屬急性熱性傳染病的末期。
即就日常臨床所見,凡適合真武湯——雜病除外——者,泰半以上非昏睡狀態即是體力沉衰、缺乏生氣。
所以,指少陰病——尤其真武湯證為急性熱性傳染病的末期,應該是不爭之論。
少陰病真武湯證的形成,依正常病理機轉則如《傷寒論》所記載:從陽病之太陽——陽明——少陽,以至轉入陰病之太陰——少陰——厥陰。
這一按步就班、順次傳遞的自然的病理機轉,中醫學謂之「傳經」。
傳經以後的症狀不一定形成真武湯證,因為少陰病雖是急性熱性傳染病的末期,但初期尚屬陰病的「表寒證」,所以有「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之麻黃附子細辛證。
少陰病而形成真武湯自然的病理機轉,據《傷寒論》記載:「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
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少陰病篇)此條記述少陰病所以形成真武湯證的經過頗為簡約明瞭。
文中所謂「二三日」「四五日」,是指經過時日深淺的略數,並非確數。
原文所謂「少陰病,二三日不已」,當作「始得之,反發熱」之麻黃附子細辛湯證,或麻黃附子甘草湯證尚存解。
「至四五日」云云則指示病邪已由表入裏,而形成「腹痛……」等真武湯的症候群,也就是真武湯證形成原因之一。
其次即為「直中」,體質的因素,病者平素體質虛弱、生氣衰微,一罹病氣——尤其是流行感冒等之急性病——即可能直接呈現少陰病徵乃至直接形成真武湯證。
前述的傳經,相當於現代之續發性,而此處的「直中」,即為原發性。
亦即「疾病素地」具備真武湯證的體質——此種體質一般都於雜病見之。
再次則為人為的病理機轉——治療過誤——亦即中醫學的變證。
[最新]朱木通-中医临床廿五年
《中医临床廿五年》朱木通盲肠炎与当归四逆加吴茱生姜女,50岁,平素体弱,长年咳嗽。
二月前突发右脐旁疼痛,经诊断为慢性盲肠炎。
经中医师医治,注射,针灸十余日,症状转剧。
因平素体弱,不敢冒然开刀。
全身消瘦而枯燥,贫血而呈瘀血色,所谓肌肤甲错者。
脉沉而细,博动缓慢。
腹软弱,腹皮菲薄,盲肠部虽隆肿但不太硬,按之略有鸣动之声。
判定乃久寒所致,投以当归四逆加吴茱生姜,又以瘀血为标加桃仁丹皮。
服药二日后疼痛尽除,大便快通,继续服用一月,肿瘤尽消,痰咳亦愈。
慢性盲肠炎男,24-25岁,体质营养普通。
某日突然右腹部疼痛,经医院诊断为盲肠炎,经多方医治仍无少差。
脉细而微,盲肠部疝痛,头眩,体倦腰酸腹胀,四肢不温,大便溏。
当归四逆加吴茱生姜一帖见效,五剂全治。
盲肠炎并发腹膜炎男,22岁,身材瘦长,皮肤干燥瘀黑,看似痨病型。
发病时正值盛夏,患者虽日夜覆重衿,手足依然逆冷。
新婚未久即患盲肠炎,经二三西医注射服药冷罨三管齐下凡十余日,不但无少瘥,反而并发腹膜炎,其家人又畏忌开刀手术。
肿瘤由右腹部漫延至全下腹。
脉细而迟弱,不发热但恶寒,舌赤滑,口内和,嗜热饮,大便软,尿多。
除去冷罨法,投以当归四逆加吴茱生姜。
一帖疼痛即止手足复温,连续一星期,盲肠炎尽愈,身体亦较病前为强。
急性盲肠炎女,78岁,强健老农妇,年事虽高,体力尤强于子孙辈,平素无特病。
某日突觉右腹部急痛,初尚隐忍冀差,翌日疼痛更烈,同时右足不可伸直,腰骨酸痛。
就近延医注射,断为急性盲肠炎,非开刀有生命之虑。
体力相当康健,血色亦佳,盲肠部隆肿如覆杯而灼热,似有并发腹膜炎之势,呕气频催,腰背酸痛,微恶寒,自汗,小便淋沥,尿意频数,四五日来不大便,口舌干燥而嗜冷,虽组织结实腹皮厚,但手足不温,脉微细。
当归四逆加吴茱生姜一帖大便快通,诸症愈大半,续服五剂全治。
亚急性盲肠炎男,9岁,体质营养普通四日前突然右腹盲肠部疼痛,同时发热恶寒。
经西医诊为盲肠炎。
体格瘦小,皮肤甲错,瘀血着明,腹陷没腹皮菲薄,唯盲肠部隆肿压痛自发痛,筋性防御着明,痛点局限于拉布氏四角形。
茵陈平胃散_症因脉治卷三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茵陈平胃散_症因脉治卷三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茵陈平胃散_症因脉治卷三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原方 (3)1.1.组成:熟苍术、厚朴、广皮、山栀、茵陈、淡豆豉。
(3)1.2.功效:谷疸。
(3)1.3.来源:《症因脉治》卷三。
(3)1.4.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3)2.相似度50%:栀连枳壳汤 (3)2.1.组成:枳壳、厚朴、广皮、甘草、山栀、川黄连。
(3)2.2.原方对照:熟苍术、厚朴、广皮、山栀、茵陈、淡豆豉。
(3)2.3.加:枳壳、甘草、川黄连 (4)2.4.减:熟苍术、茵陈、淡豆豉 (4)2.5.功效:脾热身肿,面肿目黄,烦躁不卧,皮肤常热,小便赤,大便时泄时结,常肿不退,脉右关弦数。
(4)2.6.来源:《症因脉治》卷三。
(4)3.相似度50%:栀连平胃散 (4)3.1.组成:苍术、厚朴、广皮、甘草、山栀、黄连。
(4)3.2.原方对照:熟苍术、厚朴、广皮、山栀、茵陈、淡豆豉。
(4)3.3.加:苍术、甘草、黄连 (4)3.4.减:熟苍术、茵陈、淡豆豉 (4)3.5.功效:头痛,属膏粱积热者,口渴唇焦,二便赤涩,脉洪数。
(4)3.6.来源:《症因脉治》卷一。
(4)4.相似度50%:推广苍朴二陈汤 (4)4.1.组成:熟半夏、广皮、甘草、白茯苓、熟苍术、厚朴。
(4)4.2.原方对照:熟苍术、厚朴、广皮、山栀、茵陈、淡豆豉。
(4)4.3.加:熟半夏、甘草、白茯苓 (4)4.4.减:山栀、茵陈、淡豆豉 (4)4.5.功效:胃家有水饮,胸满呕吐不渴者,饮伤肺则喘咳,饮伤胃则呕逆。
.. 44.6.来源:《症因脉治》卷二。
(4)5.相似度50%:家秘神术汤 (5)5.1.组成:熟苍术、防风、葛根、广皮、厚朴。
(5)5.2.原方对照:熟苍术、厚朴、广皮、山栀、茵陈、淡豆豉。
(5)5.3.加:防风、葛根 (5)5.4.减:山栀、茵陈、淡豆豉 (5)5.5.功效:外感风湿,口吐清水。
中医经典文本精品书连接
中医经典文本精品书连接中医经典文本精品书王雪华讲金匮要略1 王雪华讲金匮要略2郝万山讲伤寒论1郝万山讲伤寒论2胡希恕讲伤寒论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黄帝内经素问白话版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皇汉医学儿科萃精费绳甫先生医案戴丽三医疗经验选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古今医案按名医类案蒲辅周医案邵兰荪医案孙培荣针灸验案汇编中医临床廿五年--朱木通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张聿青医案吴佩衡医案温病条辨诸病源候论医林五十年医学衷中参西录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四圣悬枢四圣心源麻瑞亭治验集黄煌经方医案50例黄煌医案经方一百首经方使用手册经方实验录经方发挥经方传真金匮要略伤寒名医验案精选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精要伤寒论辩证广注伤寒论伤寒论白话解伤寒卒病论原序白话版伤寒论398条一见能医醫方集宜一见能医目录删补名医方论-清-吴谦1删补名医方论-清-吴谦2删补名医方论-清-吴谦3删补名医方论-清-吴谦4删补名医方论-清-吴谦5删补名医方论-清-吴谦6删补名医方论-清-吴谦7删补名医方论-清-吴谦8验方家秘--山野居士1验方家秘--山野居士2验方家秘--山野居士3验方家秘--山野居士4中医内科《方剂索引》古今名方荟萃1古今名方荟萃2古今名方荟萃3古今名方荟萃4古今名方荟萃5《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近代名医治温病《温热论》清·叶天士《湿热病篇》《温病条辨》清·吴塘1《温病条辨》清·吴塘2《温病条辨》清·吴塘3《温病条辨》清·吴塘4《温病条辨》清·吴塘5面神经麻痹首重治风徐仲才医案及证治经验鲁楼医案《凌临灵方》洄溪医案《旧德堂医案》医学经验录·医案吴佩衡医案祝谌予糖尿病验案精选近期临床回访实效验案二十三则名医类案1名医类案2名医类案3名医类案4名医类案5名医类案6医经溯洄集止园医话三十年临证经验集1三十年临证经验集2三十年临证经验集3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傷寒心法温热论药性赋辨症汇编褚氏遗书韩氏医通叶选医衡偏方集锦宁坤秘笈2宁坤秘笈1徐小圃证治经验上池杂说医学传灯2医学传灯1医学见能诸病主病诗药症忌宜格致余论口齿类要痰疠法门时方妙用医方证治汇编歌诀王氏医案绎注1王氏医案绎注2王氏医案绎注3 集验方华佗神方1华佗神方2华佗神方3医宗己任编2 医宗己任编1 医法圆通1 医法圆通2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医灯续焰医灯续焰2 医学集成外科正宗外科正宗2 外科全生集1 外科全生集2医略十三篇1 医略十三篇2 医林改错赵学敏校注妇人良方1 校注妇人良方2 幼幼集成1幼幼集成2 痰证论1 痰证论2 痰证论3 痰证论4 罗氏会约医镜3罗氏会约医镜2罗氏会约医镜1 本草纲目选方2 本草纲目选方1种福堂公选良方2种福堂公选良方1 庞永沂庞式中医网资料1 庞永沂庞式中医网资料3庞永沂庞式中医网资料4 庞永沂庞式中医网资料 5奇方類編医学源流论脉确脉纬中医之钥(上中下)1 中医之钥(上中下)2 中医之钥(上中下)3中医之钥(上中下)4古方汇精四圣心源1四圣心源2痧胀玉衡医学真传《医学妙谛》银海精微杂病源流犀烛1 杂病源流犀烛2 杂病源流犀烛3 杂病源流犀烛4杂病源流犀烛5 杂病源流犀烛6 杂病源流犀烛7 杂病源流犀烛8 杂病源流犀烛9杂病源流犀烛10 血证论奇症汇2 奇症汇1 何澹安医案也是山人医案温疫论医方论证治准绳?幼科1 证治准绳?幼科2 证治准绳?幼科3 证治准绳?幼科4证治准绳?幼科5证治准绳?幼科6证治准绳?幼科7证治准绳?幼科8证治准绳?幼科9证治准绳?幼科10一得集历代美容方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证治准绳?类方1证治准绳?类方2证治准绳?类方3证治准绳?类方4证治准绳?类方5证治准绳?类方6证治准绳?类方7证治准绳?类方8难病奇治1难病奇治2难病奇治3难病奇治4普济本事方祖剂兰室秘藏辨证录傅青主女科验方新编1验方新编2验方新编3验方新编4验方新编5验方新编6验方新编7验方新编8验方新编9验方新编10验方新编11验方新编12验方新编13急救便方种福堂公选良方2种福堂公选良方1古今名医方论医贯1医贯2痰火点雪1痰火点雪2古今医彻1古今医彻2临证指南医案1临证指南医案2临证指南医案3严氏济生方2医医小草吴鞠通医案1吴鞠通医案2吴鞠通医案3丁甘仁医案1 丁甘仁医案2 丁甘仁医案3 三家医案合刻1三家医案合刻2未刻本叶氏医案眉寿堂方案选存花韵楼医案医方集解1医方集解2 医方集解3 医方集解4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1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2朱良春用药经验集3 经验丹方汇编1 经验丹方汇编2 外科枢要1外科枢要2养老奉亲书万病回春1万病回春万病回春3万病回春4万病回春5张氏医通1张氏医通2张氏医通3张氏医通4张氏医通5张氏医通6张氏医通7张氏医通8 张氏医通9 张氏医通10 张氏医通汤头歌诀景岳全书—新方八阵景岳全书—新方八阵2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脾胃论孙思邈·千金方1孙思邈·千金方2孙思邈·千金方3孙思邈·千金方4孙思邈·千金方5李翰卿全集1李翰卿全集2李翰卿全集3李翰卿全集4古方汇精眼科奇书1眼科奇书2四圣心源1 四圣心源2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木通医案临床病例(1)1、盲肠炎与当归四逆加吴茱生姜年龄性别:女,50岁,平素体弱,长年咳嗽发病情形:二月前突发右脐旁疼痛,经诊断为慢性盲肠炎。
经中医师医治,注射、针炙十余日,症状转剧。
因平素体弱,不敢冒然开刀。
全身消瘦而枯燥,贫血而呈瘀血色,所谓肌肤甲错者。
脉象及症候:脉沉而细,博动缓慢。
腹软弱,腹皮菲薄,盲肠部虽隆肿但不太硬,按之略有鸣动之声。
用药:判定乃久寒所致,投以当归四逆加吴茱生姜,又以瘀血为标加桃仁丹皮。
结果:服药二日后疼痛尽除,大便快通,继续服用一月,肿瘤尽消,痰咳亦癒。
备注:当归四逆加吴茱生姜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为久寒之治剂。
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2、慢性盲肠炎年龄性别:男,24-25岁,体质营养普通发病情形:某日突然右腹部疼痛,经医院诊断为盲肠炎,经多方医治仍无少差。
脉象及症候:脉细而微,盲肠部疝痛,头眩、体倦腰酸腹胀、四肢不温、大便溏。
用药:当归四逆加吴茱生姜结果:一帖见效,五剂全治备注:3、盲肠炎并发腹膜炎年龄性别:男,22岁,身材瘦长,皮肤干燥瘀黑,看似痨病型。
发病时正值盛夏,患者虽日夜覆重衿,手足依然逆冷(形寒肢冷)发病情形:新婚未久即患盲肠炎,经二三西医注射服药冷罨三管齐下凡十余日,不但无少瘥,反而并发腹膜炎,其家人又畏忌开刀手术。
肿瘤由右腹部漫延至全下腹。
脉象及症候:脉细而迟弱,不发热但恶寒,舌赤滑,口内和,嗜热饮,大便软,尿多。
用药:除去冷罨法,投以当归四逆加吴茱生姜。
结果:一帖疼痛即止手足复温,连续一星期,盲肠炎尽癒,身体亦较病前为强。
备注:4、急性盲肠炎年龄性别:女,78岁,强健老农妇,年事虽高,体力尤强于子孙辈,平素无它病。
发病情形:某日突觉右腹部急痛,初尚隐忍冀差,翌日疼痛更烈,同时右足不可伸直,腰骨酸痛。
就近延医注射,断为急性盲肠炎,非开刀有生命之虑。
脉象及症候:体力相当康健,血色亦佳,盲肠部隆肿如覆杯而灼热,似有并发腹膜炎之势,呕气频催、腰背酸痛、微恶寒、自汗、小便淋沥、尿意频数,四五日来不大便,口舌干燥而嗜冷,虽组织结实腹皮厚,但手足不温,脉微细。
用药:当归四逆加吴茱生姜结果:一帖大便快通,诸症癒大半,续服五剂全治。
备注:5、亚急性盲肠炎年龄性别:男,9岁,体质营养普通发病情形:四日前突然右腹盲肠部疼痛,同时发热恶寒。
经西医诊为盲肠炎。
脉象及症候:体格瘦小,皮肤甲错,瘀血着明、腹陷没腹皮菲薄,唯盲肠部隆肿压痛自发痛,筋性防御着明,痛点局限于拉布氏四角形。
大便硬而少、口内冷淡、不呕不渴、舌赤肌而滑,手足逆冷,脉细欲绝。
用药:当归四逆加吴茱生姜结果:六日份诸病皆除,后转用当归建中汤四日养之。
备注:6、盲肠炎反覆再发年龄性别:女,60岁余,糕饼店老主妇,少年时生育多,加以家务过劳,形瘦骨立,状似劳瘵。
发病情形:二年前某夜,忽而发热恶寒腹痛,沿下腹部蠕动雷鸣、口干不渴、大小便正常、四肢厥冷、脉细欲绝。
二年半后,旧病复发。
脉象及症候:脉细欲绝用药:当归四逆加吴茱生姜结果:因病者平素厌恶中药,两次皆一剂病癒停药。
备注:7、小儿盲肠炎排出蛲虫年龄性别:男,9岁,禀赋薄弱,消瘦枯燥,瘀黑中呈熏黄之色。
发病情形:盲肠炎注射无效来诊。
脉象及症候:脉细微,手足冷,腹皮菲薄,右腹部筋性防御着明、右睾丸坠下、大便顺。
用药:当归四逆加吴茱生姜结果:一剂即癒,服药后并泻出大量蛲虫备注:中药中能驱除寄生虫者,除鹧鸪菜汤、乌梅丸,桃仁承气汤、当归芍药散、大柴胡汤皆有排出蛲虫的记录。
8、亚急性盲肠炎年龄性别:女,29岁,妊娠五个月发病情形:西医诊断为盲肠炎,但因妊娠不便开刀。
脉象及症候:体质虚弱,颜面苍白、贫血着明、盲肠部压痛自发痛、口干舌燥而冷淡、时时空呕、便秘、尿少而赤、手足逆冷、脉细欲绝。
据云此症状已发生过四次,不似此次之剧,皆以消极注射镇痛而已。
用药:当归四逆加吴茱生姜结果:一剂即癒备注:9、盲肠炎呕吐眩晕年龄性别:女,28岁,宿有胃病,体质虚弱。
发病情形:十日前突发右腹部疼痛,经西医诊断为盲肠炎,注射十余日无差。
脉象及症候:颜面苍白,四肢逆冷,脉沉微而迟,盲肠部肿起,自发痛、压痛、呕吐、眩晕、心悸亢进、便秘尿赤。
用药:甲字汤加附子桃仁大黄芒硝结果:服用二剂,翌日便通痛止。
但觉口内冷淡、喜唾白沫、下痢完谷(谅为大黄芒硝所致),胃部停滞感、日晡微热、咳嗽唾稀痰。
转用真武汤加苡仁五味大枣桔梗麦冬。
诸症大减,胃症状未除。
十六日转人参汤加附子,胃症状癒。
备注:甲字汤:桂枝、牡丹皮、茯苓、桃仁、白芍、甘草、生姜10、盲肠炎年龄性别:女,19岁,体质营养俱佳,肌肉丰满、组织结实、粗作型。
发病情形:盲肠部硬结疼痛,呕吐剧甚,四日来不大便,平素多便秘,据云月经恒迟二三十日,而月经前屡发月经痛。
如是知为宿便与瘀血作病。
脉象及症候:用药:大柴胡汤加桃仁丹皮,肠痈汤结果:第一日以大柴胡汤加桃仁丹皮泻之,疼痛与呕吐尽癒,后转用肠痈汤二剂后遂不再发。
备注:曾遇大柴胡汤加味一剂治癒盲肠炎。
11、夜尿症二例年龄性别:男,5岁,身体强壮,烦渴引饮,发病情形:每日遗尿三四次而量少,请医诊治皆言无病,然夜夜如是颇为苦恼。
脉象及症候:脉浮,烦渴欲饮水,昼日尿意频数而短赤,夜间虽遗尿,量少。
知为膀胱蓄热。
用药:五苓散结果:三剂全治备注:年龄性别:女,5岁,身体虚弱下元虚冷发病情形:昼日尿多而清白,遗尿尿量多。
脉象及症候:用药:小建中汤结果:一剂稍差,三剂全治备注:12、子宫炎并发盲肠炎年龄性别:女,25岁。
自云14岁时初经,以后四月一行,18岁时一度患血崩,由肛门泻出大量血块,当时曾晕厥数次。
自是后月经恒衍期。
发病情形:稍有劳即子宫炎同时并发,苦楚万状,此次再发,治疗十余日无少差。
脉象及症候:患者相当强健,唯肤色浅黑瘀血着明,谅因此次十余日的病床生活,以致稍现憔悴,盲肠部及下腹部急结疼痛、呕吐口渴、大便软、小便无异状,下黄褐带甚多。
用药:大柴胡汤合黄解汤加桃仁丹皮结果:一剂大便畅通诸症若遗。
备注:后以八味带下汤,治其子宫炎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枳实、白芍、大黄、生姜、大枣13、盲肠炎泻下后陷入昏迷年龄性别:女,21岁,平素身弱体虚,颜面苍白,一见可知为高度贫血。
婚后五日,食入口即吐。
大渴,心下痞硬,腹中雷鸣,喜噎食臭等。
投以生姜泻心汤一剂即癒。
发病情形:因盲肠炎受诊于某中西并用的医生,经西药注射、中药汗下兼施,二日间陷于昏迷状态,一息奄奄。
双目紧闭,意识蒙胧,当然无法自述痛苦。
脉象及症候:脉微细而沉迟,手足逆冷,唯手心足心均有烦热,呼吸微弱,盲肠部肿胀明显,按之不但不痛,颜面无苦楚表情,盖已呈昏迷状态也。
用药:茯苓四逆汤,牡丹皮散。
结果:大剂茯苓四逆汤,一日尽二剂,是夜清醒。
翌日盲肠部疼痛不可触近,自云头眩甚,心下重压感,口舌干涸而不渴,大便泄,眼瞀,喜睡,身体倦重。
原方维持五日,体力渐复,唯盲肠痛未尽除,第六日改用牡丹皮散料,旬余全治。
备注:按厥阴:「大汗出热不去(此患者无热内拘急-盲肠炎)四肢疼又下痢,厥冷而恶寒」属此也。
茯苓四逆汤:茯苓、甘草、干姜、人参、附子牡丹皮散:人参、牡丹皮、白芍、茯苓、黄耆、桃仁、白芷、当归、川芎、甘草、木香、桂枝、薏苡仁14、流行感冒并发盲肠炎年龄性别:男,12岁,体质薄弱发病情形:四日前罹患感冒,同时并发盲肠炎。
西医原则,发高热不得开刀,已有并发腹膜炎之危险。
脉象及症候:发育营养均不良、脉浮紧、腹坚满、尤其盲肠部肿起如覆杯状,左腹稍轻,口渴烦躁。
用药:桃仁承气汤加防风荆芥。
结果:三四小时后热退痛除(大泻水泄便四五行)。
第二日,因热已退,痛亦减半,肿瘤未全消,将原方去防风荆芥而合肠痈汤,第三日面呈薰黄,而尿利减少,原方加茵陈蒿。
第四日既趋于痊癒,转用牡丹皮散料,五六日乃告全治。
备注:桃仁承气汤:桃仁、桂枝、大黄、芒硝、甘草临床病例(2)15、月经障碍的喘息症,排出蛲虫年龄性别:女,31岁,体质中等,甲状腺稍肿,结婚四、五年未生育发病情形:月经不顺,量少色黑,带下多,大便正常,肛门常感瘙痒。
手足末端冷,头重头痛,下肢麻痹至于行路困难、居恒背微恶寒、喘息、自汗、口苦口渴。
容易感冒,夜夜作梦。
脉象及症候:脉迟弱用药:第一日投以桂枝茯苓丸料合正气天香汤加细辛麻黄,喘息稍差。
第二、三日以桃仁承气汤泻之,头痛、下肢麻痹均大差,同时排出许多蛲虫,肛门瘙痒止。
第四~七日同方加大黄当归,诸症殆去十之七八。
后以尿道疼痛、排尿艰涩,乃用龙胆泻肝汤加桃仁土茯,尿道炎癒,遂停药。
16、急性卵巢炎及不孕症年龄性别:女,25岁,结婚五年犹未生育。
经诊断为不孕症,长期注射卵巢荷尔蒙均无满应。
体格强壮,组织结实。
发病情形:下腹部急结绞痛、发热。
医院诊断为急性卵巢炎,治疗二星期症状愈剧。
脉象及症候:舌赤滑无苔,脉象沉紧有力。
脐下急结疼痛、发热,遍身汗淋漓。
大便自调、小便淋沥、尿意频数而短赤、腰酸、背强、肩凝、手足烦热喜触冷、口大渴。
用药:桂枝茯苓丸合黄连解毒汤。
结果:一帖疼痛、发热俱癒。
连服十余帖诸病尽除。
嗣后以调经驱瘀血之剂陆续服之,翌年举一男,三年后连产两男子,月经正常。
备注: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白芍黄连解毒汤:黄芩、黄连、黄柏、栀子17、急性卵巢炎年龄性别:女,24-25岁,盲人,健康程度差,长年月经痛以致妨害健康及造成不妊原因。
发病情形:月经痛复发,此次相当严重。
右脐旁硬结成块,绞痛难堪,波及右腿麻痛,腰酸背痛,口渴、自汗淋漓。
膀胱发炎,排尿时膀胱刺痛、小便淋沥,平时带下多,此次带下皆黄褐色。
产科诊为急性卵巢炎,然注射服药无效。
脉象及症候:[如上述]用药与结果:正气天香加利水之茯苓白术木通,四日间大差。
后转用当归四逆加吴茱生姜五日,桂枝茯苓料五日,各症状消失无余。
自后月经顺调,一年半后得一子。
备注:18、月经障碍月经障碍多为子宫炎症。
半数以上有肛门瘙痒,这是蛲虫作怪。
对此症用桃仁承气汤,颇为有效。
年龄性别:女,40岁,体质薄弱,瘀血着明。
发病情形:肌肤枯燥而甲错,每月经信前后,即小腹膨满疝痛,腰酸,头眩心悸。
经少色黑,带下多而微黄,肛门常发瘙痒、屡屡衄血、唇口干燥但不渴,大小便顺。
〔某西医认为是子宫外膜炎,非施搔扒术不癒〕脉象及症候:〔未记载〕用药:桃仁承气汤结果:泻便同时排出多量蛲虫,翌日肛门瘙痒不复发,诸症减大半。
二帖后转用桂枝茯苓丸料加大黄,二三年宿疾一扫而尽。
备注:桃仁承气汤:桃仁、桂枝、大黄、芒硝、甘草年龄性别:女,33岁,体质普通、全身瘀黑。
发病情形:月经一月二至,量多色黑,多血块。
月经前头痛、头眩、心悸、肢节酸痛,尤其腰部更甚。
带下多,黄而臭气甚,肛门发其痒、不眠多梦、口苦咽干耳鸣。
大便每日,不定型。
据说曾经驱除血虫两次,然肛门瘙痒无少差。
脉象及症候:如上。
用药:桃仁承气汤小柴胡汤合方二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