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山西大同大学心理学考试范围(配章志光主编 第三版)

合集下载

山西大同大学心理学专业2019-2020学年生理心理学测验

山西大同大学心理学专业2019-2020学年生理心理学测验

山西大同大学心理学专业2019-2020学年生理心理学测验1. 对人脑进行生化活体动态研究的方法是 [单选题] *A.PET(正电子发射层描术)(正确答案)B.CT(计算机化的层描术)C.NMR(核磁共振构像技术)D.ERP(脑事件相关电位)2. 动作电位上升部分是由膜的( )过程而引起的。

[单选题] *A.极化B.去极化(正确答案)C.复极化D.后超级化3. 下列物质中是逆信使物质的是( )。

[单选题] *A.去甲肾上腺素B.一氧化氮(正确答案)C.多巴胺D.乙酚胆碱4. 大脑平均诱发电位是一组复合波,其中晚成分是指( )以后的一组波。

[单选题] *A.10至50毫秒B.10至500毫秒C.50毫秒以后(正确答案)D.50至1000毫秒5. 内侧膝状体是( )传入通路的皮下中枢。

[单选题] *A.听觉(正确答案)B.视觉C.躯体觉D.嗅觉6. 视网膜中央凹的( )。

[单选题] *A.感受单位较大,视敏度高B.感受单位较大,视敏度差C.感受单位较小,视敏度高(正确答案)D.感受单位较小,视敏度差7. 与图形或客体的轮廓、运动感知有关的视觉皮层区是( )。

[单选题] *A.枕叶V4区B.枕叶V3区C.枕叶V2区(正确答案)D.枕叶V1区8. 视皮层功能超柱的组成部分不包括( )。

[单选题] *A.方位柱B.眼优势桩C.颜色柱D.空间频率柱(正确答案)9. ADHD的中文名称为( ),主要特征是随意注意能力减弱而不随意注意过度活跃,所以非常容易因外界环境而分散注意力。

[单选题] *A.多动症B.轻度脑损伤C.轻度脑功能紊乱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正确答案)10. 学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是( )。

[单选题] *A.特异性分子B.脱氧核糖核酸(DNA)C.三磷酸腺苷(ATP)D.蛋白分子变构(正确答案)11. 非联想性的学习中,重复刺激引起对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称( )。

[选择题] [单选题] *A.习惯化(正确答案)B.敏感化C.条件反射D.非条件反射12. 程序性学习或熟练技巧性学习模式,其脑机制中最必要的中枢是( )。

2013年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2013年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2013年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第一篇:2013年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2012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一、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综合》是2012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章心理学导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研究对象(二)心理学主要流派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实验法1.变量与控制2.实验的信度和效度3.反应时法4.心理物理学方法(二)观察法(三)个案法(四)心理测量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2.心理测验的信效度3.心理测验的标准化4.人格测验5.智力测验6.常用临床心理测验7.心理测验的合理使用策略(五)心理统计1.描述统计2.推论统计(六)研究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第三节感觉(一)感觉的含义(二)颜色视觉(三)声音的心理维度第四节知觉(一)知觉的含义和特性(二)知觉组织1.知觉组织原则2.形状知觉3.深度知觉4.运动知觉(三)错觉第五节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功能3.睡眠与梦(二)注意过程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特征3.选择性注意第六节学习和记忆(一)学习的含义(二)学习理论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2.操作性条件作用说3.观察学习(三)记忆的含义(四)记忆的种类1.感觉记忆2.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3.长时记忆(五)遗忘1.遗忘曲线2.影响遗忘的因素第七节思维(一)思维的含义及种类(二)概念的含义及其形成(三)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过程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四)推理1.演绎推理2.归纳推理(五)判断和决策1.启发法和判断2.决策框架3.决策规避智力(一)智力的含义(二)智力的测量1.智力测验的编制2.常用智力测验(三)智力理论1.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2.智力三因素理论3.多元智力理论情绪(一)情绪的含义和功能(二)表情1.非语言交流2.文化与表情3.面部表情(三)情绪理论1.詹姆斯——兰格理论2.坎农——巴德理论3.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动机(一)动机的含义第八节第九节第十节(二)生理动机(三)个人成就动机1.成就需要2.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四)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强化理论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3.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4.学习动机的培养与发展(五)需要层次理论第二章人格心理学第一节人格的含义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的流派与应用(一)精神分析流派(二)行为主义流派(三)认知流派(四)人本主义流派(五)特质流派(六)生物学流派第三节人格测量(一)客观测验(二)投射测验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横断设计(二)纵向设计(三)聚合交叉设计(四)双生子设计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一)精神分析论的心理发展观(二)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三)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四)生态系统理论第三节生理发展(一)孕期和童年期的生理发展(二)青春期的生理发展(三)成年期的生理变化第四节认知发展(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二)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三)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四)成人期的认知发展(五)认知老化第五节语言获得(一)婴幼儿言语发展(二)童年期言语发展第六节社会性发展(一)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二)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三)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四)成年期的社会性发展第七节性别发展(一)生理的性别与社会的性别(二)性别角色的获得第八节道德发展(一)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二)道德推理的性别的文化观点第四章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第一节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概念与历史第二节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概念及异同第三节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中治疗关系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第四节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第五节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方法(一)研究设计和研究报告(二)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三)基本的统计及数据分析方法第五章变态心理学第一节正常与异常的界定及标准、重性精神病的界定第二节焦虑障碍(一)恐怖症(二)强迫症(三)惊恐障碍(四)广泛性焦虑障碍(五)创伤后应激障碍第三节心境障碍(一)单相情感障碍(二)双相情感障碍第四节进食障碍第五节人格障碍第六节物质依赖第七节儿童心理障碍(一)孤独症(二)多动症第六章社会心理学第一节社会思维(一)自我概念(二)自尊(三)行为归因(四)自我知觉第二节社会影响(一)从众(二)说服(三)群体影响第三节社会关系(一)偏见(二)攻击(三)利他主义与亲社会行为(四)冲突第七章管理心理学第一节管理哲学(一)经济人假设(X理论)(二)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三)社会人假设(四)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五)文化人假设(Z理论)(六)决策人假设(七)学习人假设第二节组织激励(一)三重需要理论(二)ERG理论(三)行为矫正理论(四)期望理论(五)公平理论(六)目标设置理论(七)工作特征理论(八)工作再设计四、考试方式与分值第三节领导理论(一)领导特质理论(二)领导行为风格理论(三)领导权变理论(四)领导情景理论第四节组织理论(一)组织结构(二)组织文化(三)组织变革与发展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由各招生单位根据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指导性考试大纲自行命制,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300分。

山西大同大学公选课《心理学》(章志光主编)考试知识点总结(全书要点,出题老师给的!!)

山西大同大学公选课《心理学》(章志光主编)考试知识点总结(全书要点,出题老师给的!!)

山西大同大学公选课《心理学》(章志光主编)考试知识点总结(全书要点,出题老师给的!!)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研究心理活动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学通常从两个方面研究人的心理:一是共同的心理过程;二是个性差异。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1.心理学的理论任务(根本理论任务是通过对自己对象研究,不断深入的揭示心理、意识及外部世界及脑的关系及其起源的奥秘,从而以最新的科学成就队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起到论证和充实的作用。

)2心理学的应用任务(他要求心理学通过对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揭示,去解决各个实践领域中凡是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关联的问题。

)心理学分支: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要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必须了解心理学结合教育实际开展研究,有助于心理学的的发展心理学与当代教学改革研究心理学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分析与综合的原则,教育性原则心理学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观察法(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实验法(心理实验有两种主要的主要形式1.实验室实验首先选择一定数量的被试,其次力求控制变量,而后考察引起心理或行为反应变化,再次利用仪器记录,最后分析这些情况。

2.自然实验 3.问卷调查及相关法)第二章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客观世界的反应。

2.心理是脑的机能。

反应:是指一种物体在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留下外部影响的痕迹并对他做出回答的功能。

表现为两种形式:兴奋、抑制。

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四个部分神经元:包括细胞体、轴突、树突。

无条件反射:人与动物出生后不需要学习就具有对某种刺激做出反应的能力。

条件反射:人与高等动物要适应复杂而多变的环境就必须对具有生命意义的远隔性刺激及适应反应的条件有所辨认或预感,而后更合理的应答。

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心离发展中的作用:(一)遗传因素的作用(二)环境的作用(三)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山西大同大学教育心理学复习

山西大同大学教育心理学复习

山西大同大学教育心理学复习第一篇:山西大同大学教育心理学复习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作为独立学科的初创时期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又发展成了《教育心理大纲》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大部分: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

这一时期产生了对立的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以桑代克为先导,以华生为激进的代表,斯金纳总结和发展,德国的格式塔学派以韦特海默为首。

2发展时期弗洛伊德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教育心理学领域,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也同时在这一时期兴起,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站主导地位,托尔曼强调研究学习者的整体行为,分析从环境刺激到行为反应之间的认知中介过程。

3成熟时期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布鲁纳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主张研究整体的人的人本主义出现 4深化扩展时期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得到发展,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

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对教育心理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布鲁纳概括教育心理学: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适应和建构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

适应包括同化个顺应,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的平衡的过程,个体也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的发展。

意义:皮亚杰从发生知识论出发,研究了人类个体的心理起源和心理发展,采用大量临床法进行研究和验证其学说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首先,他揭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某些规律,同时也证实了儿童心智发展的主动性和内发性。

肯定了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环境因素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其次关于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不是按照个体的实际年龄,而是按照其认知发展的差异,具有一般性。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各部分重点全)(1)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各部分重点全)(1)

心理学二大分支一、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

研究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对一般正常成人各种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基本规律的探讨;二、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学科。

心理学的三大特点一、心理学既是一门年轻的科学,也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二、心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

三、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一)认知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想象、言语等心理过程。

(二)需要和动机需要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反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三)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四)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灵活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5)心理现象分为两大类:心理过程和人格; 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能动的反映,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主观的反映心理学史上划时代的事件1879年冯特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19世纪以前,心理学一直隶属于哲学的范畴;19世纪中叶,由于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引进了实验的方法,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实证的科学,并最终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冯特是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

心理学(一体化)往届试卷

心理学(一体化)往届试卷

2012年秋季学前专心理学一体化往届试题题型题目选项A 选项B 选项C 选项D 单选题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属于(C)。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边缘性科学皆不是单选题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b)。

冯特华生考夫卡弗洛伊德单选题精神分析理论是(b)提出的。

斯金纳弗洛伊德马赛尼罗杰斯单选题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可观察的行为,以刺激-反应之间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的是(d). 认知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单选题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是(d)。

机能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构造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单选题实验室要控制三个变量,这三个变量是(a)。

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自变量、实验变量、控制变量因变量、反应变量、无关变量反应变量、控制变量、无关变量单选题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a)特性的表现。

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单选题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称为知觉的(d)特性。

选择性整体性恒常性理解性单选题“看其所知,不看其所见”表明知觉具有( C)特性。

整体性恒常性选择性组织性单选题“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是嗅觉的(a)特性。

适应敏锐钝化分辨单选题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征,叫做知觉的(C)特性。

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单选题身材偏胖的人穿深色衣服会看起来苗条些,这说的是(a)现象。

错觉感觉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单选题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叫做(d)。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单选题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C)。

指向和选择集中和紧张指向和集中以上一个也不是单选题“一心二用”即注意的分配是(a )。

有条件的无条件的不可能的以上一个也不是单选题既有自觉的、明确的目的,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不随意注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称之为( C ) 。

2013心理学考研312统考大纲

2013心理学考研312统考大纲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所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质量。

I考查目标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普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普通心理学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III考查范围普通心理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5.个案法(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6.人本主义心理学7.认知心理学一、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2.突触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机能模块说二、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各类3.意识的功能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2.注意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三、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2.感觉的种类3.感觉测量4.感觉现象(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2.视觉现象3.视觉的生理基础4.视觉理论(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2.听觉现象3.听觉的生理基础4.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1.嗅觉2.味觉3.触觉4.动觉5.内脏感觉四、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的组织原则(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理解性2.知觉整体性3.知觉选择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知觉的信息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模式识别理论(六)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3.错觉产生的原因五、记忆(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种类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感觉记忆的特征(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短时记忆的特征5.工作记忆(四)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的特征(五)遗忘1.遗忘的含义2.遗忘曲线3.遗忘理论4.影响遗忘的因素六、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二)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形成4.概念的掌握(三)推理1.推理的含义2.推理的种类(四)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问题解决的策略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表象1.表象的含义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种类4.表象理论(七)想象1.想象的含义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功能七、言语(一)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2.言语的功能3.言语的种类(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2.言语听觉中枢3.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2.言语理解3.句子理解4.语篇理解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八、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2.情感的种类(三)表情1.表情的含义2.表情的种类(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情绪理论1.早期的情绪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九、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功能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动机的理论(二)需要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种类3.需要的层次理论(三)意志1.意志的含义2.意志的特征3.意志行动过程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5.意志的品质十一、能力(一)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义2.能力、才能和天才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2.能力的结构(三)智力理论1.智力因素说2.智力结构理论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四)智力发展的差异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十二、人格(一)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2.人格类型理论3.人格大五理论4.精神分析人格理论(三)气质1.气质的含义2.气质的类型3.气质的理论(四)性格1.性格的含义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认知风格(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十三、社会心理(一)社会化1.社会化的含义2.社会化的影响因素3.社会化的理论(二)社会认识1.自我2.归因3.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4.社会态度5.内隐社会认知(三)社会关系1.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2.亲密关系3.偏见与歧视4.利他行为5.侵犯行为(四)社会影响1.说服2.从众与服从3.去个体化4.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5.群体极化与群众思维6.合作、竞争与冲突7、文化及其影响(新增)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学史考试复习范围.doc

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学史考试复习范围.doc

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学史考试复习范围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心理学史的研究对彖和范围有:心理学形成与发展的______________ 、心理学理论形成与发展的___________ 、心理学理论的当代解读。

2、H文艺复兴以來到科学心理学的诞牛,在西欧逐渐形成了三大哲学心理学发展线索,它们分别是:英国___________________ 、法国___________ 、徳国_______________ 。

3、韦伯定律的数学公式是 _______________ ,费希纳定律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 o4、冯特所建构的心理学体系包括 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o5、桑代克提出的学习理论被称为 _________ ,格式塔学派提出的学习理论被称为__________ o6、格式塔提出的学习理论被称为 ____________ ,强调 ________ 的作用。

7、在赫尔看来,学习的基本条件有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两个方面。

8、托尔曼所说的期待包括感知性期待、 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三种。

9、根据强化的性质与作用,斯金纳将强化分为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两种。

10、桑代克捉出的迁移理论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格式塔学派提出的迁移理论被称为______________ O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栄洛伊徳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我和_______ 。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阿德勒看來,人的行为或行动的根本动力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山西大同大学心理学考试范围(配章志光主编第三版)一、名解:1.成熟:一般指不依靠后天经验、自然发展起来的身体和行为方面的变化。

2.学习:指那些由个体经验和训练所引起的行为变化。

3.生理机能的发展:主要指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它是其他方面准备的基础。

4.智力发展:指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言语能力的发展。

5.情趣的发展:指在学习活动中是否具有稳定的情绪和兴趣,是否对学习抱有积极的态度。

6.社会性的发展:主要指社会交往需要的水平和技能。

7.学习策略的发展: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和途径。

8.与新学习内容有关联的知识与技能:这方面的准备与新学习具有最直接的关系,因而为实际工作者多重视。

9.言语信息:指以言语陈述的形式存储与学习者记忆中的有关事物和组织化了的知识,这种学习结果是学习者能够再现以往所贮存的信息。

10.智力技能:指学习者掌握要领规则并将其应用与新情景,这是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11.认知策略:指学习者借以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

12.态度:是情感的或情绪的反应,形成学习者的态度指使学习者形成影响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或倾向。

13.动作技能:指能够为完成有目的的动作使骨骼、肌肉、筋腱有组织的活动,是平静、精确、灵活而适时的操作能力。

14.教学目标: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学习的结果,对学习的分类使教学者了解到学习会取得哪些结果。

15.同化:是根据已有知识对新知识加以组织,使之与个体现有认知结构相适应并被其吸收。

16.顺应:指新知识不能被现有认知结构所吸收,从而引起认知结构的改造。

17.组织:指将一组信息分成子集并表述子集间关系的过程。

18.联想归类:指根据项目与项目间的联想而产生的归类。

19.主观归类: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特定方式所进行的归类。

20.范畴归类:指学习者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将属于同一范畴的内容归在一起。

21.观察学习:指学习者观察到他人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的行为,就能够学会这种行为。

22.动机:是推动有机体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或动力。

23.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里动力。

24.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

25.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26.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要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27.需要:是个体感到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而产生不平衡,并力求达到满足的内心状态,也是个体内部和外部现实的要求在南中的反映。

28.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驱力。

29.目标:是行为追求的终点,特定目标又构成诱因。

30.诱因:是能够满足需要的外界条件或刺激物。

3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32.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3.有意注意:是预先有一定的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4.好奇心:就是人们对新异刺激的注意和探求。

35.注意的范围:也叫主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36.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感受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上。

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

37.注意的分配:是指一个人把自己的注意同时指向两个以上不同的对象活动。

38.注意的转移:是指一个人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上。

39.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40.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理解的过程,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

41.幻觉:是没有相应的现实刺激作用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严重的知觉障碍和常见的精神症状。

42.错觉:是有相应的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所产生的不正确知觉,它可以通过实践检验而加以纠正。

43.自我知觉: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

44.自我:是由现实我、理想我、镜中我三者构成的。

45.现实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中我的认识。

46.理想的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将来的我的认识,即想象中的我的认识。

47.镜中我:是指从别人眼中反照出的自我形象,也就是别人是怎样看自己的。

48.感受性: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49.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物强度。

50.绝对感受性:就是指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物强度的能力。

51.差别阈限:刚刚产生这种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的最小变异量。

52.差别感受性:区别出同种刺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53.刺激的空间模式:是指刺激同时作用于一种感受器的不同部位。

54.刺激的时间模式:是指刺激先后作用于一种感受器的同一部位。

55.对暗适应:是环境刺激由强向弱过度时由于一系列相同的弱光刺激,导致对后来的弱光刺激的感受性的不断提高。

56.对光适应:是环境刺激由弱向强过渡时,由于一系列的强光刺激,导致后来的强光刺激的感受性的迅速降低。

57.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因其他感受器收到刺激而发生变化现象。

58.知觉的参照系:在知觉事物时我们总要使用一个标准才能进行判断,这个标准叫知觉的参照系。

59.定势:也叫心向,指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感知或思维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60.第一印象:对初次见面的陌生人所获得的印象。

61.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

比较持久的知觉。

62.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知识、保持和重现。

63.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64.逻辑记忆:以词语为中介、以逻辑思维成果为内容的记忆。

65.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某些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66.运动记忆:已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67.组块:是指人们将熟悉的孤立项目连接为更大的刺激单元,也是信息的意义单位,如一个字母或一个单词、一组数字或材料、一组词语或句子等。

68.复述:是指出声或不出声的复述。

69.长时记忆:信息在记忆中的储存超过1分钟以上,至数日、数周、数年、甚至终生都能保持的记忆。

70.记忆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出现时,在头脑中任然能够再现出事物的形象。

71.识记:是通过对事物反复感知而获得事物的信息和编码,并在头脑中留下映像的过程。

72.无意识记(或不随意识记):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不必经过任何的意志努力,也不使用专门的方法进行的识记。

73.有意识记(随意识记):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必要时作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所进行的识记。

74.机械识记:依据事物的外部联系和特点,采取多次机械重复的方法所进行的识记。

75.意义识记:是在理解材料内在本质、因果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

76.保持:是识记的材料和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得到巩固和储存的过程。

77.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再现,或是错误地再认或重现。

78.记忆的回升(或记忆恢复):在学习过两天之后所测量得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这种现象称之为记忆的回升(或记忆恢复)。

79.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80.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回忆的干扰作用。

81.再认: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

82.重现:是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

83.追忆:有意重现在某些情况下对材料的回忆需要经过一番艰苦的思索,付出较大的意志努力。

84.记忆术:是指人们为了帮助记忆,因而设想一些方法或利用某些技术将信息加以组织,其基本的原则是使新的信息与已编码的熟悉信息相联系。

85.元记忆:人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认知和控制。

8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

87.思维的间接性:就是思维能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借助于某些媒介物与头脑加工来进行反映。

88.语言:是由基本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一种社会现象。

89.言语:个体掌握与使用语言的活动。

90.符号:是超越某事物本身的特征而又代表该事物的刺激。

91.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性的思维形式。

92.算法:就是把所有可能的途径都算出来,逐一地加以尝试。

93.启发法:是探索解决问题的程序或原则,它是以这些程序或原则在先前解决问题中的有效性为基础,是凭经验的。

94.目的手段分析:就是通过分析去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别并寻找一定的操作手段去消灭这种差别。

95.类比:就是根据当前问题与先前解决过的问题的某些相同或类似的特征,而推断可以用先前问题的解决办法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96.功能固着:是指人在解决问题时对情境中的物体往往固定不变地按其最常见的功能加以表征,而不能表征出该物体的新功能。

97.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

98.提示:是别人以某种可解决当前问题的原理、原则、方法给予问题解决者以启发与暗示。

99.想象:人对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100.不随意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不由自主的产生想象。

101.随意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进行想象活动。

102.再造想象:就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根据图样、图解、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103.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104.幻想:是指向个人所希望的未来事物的想象过程。

105.思维的深刻性:指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发现问题本质。

106.思维的批判性:指思考问题时不受别人暗示的影响,能够严格地评价、检查思维的结果,冷静的分析一种思想、一种决定的是非、利弊。

107.思维的逻辑性:指思维的能遵循逻辑的规律。

108.思维的灵活性:指能够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与变化,及时的改变先前拟定的计划、方案、方法,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109.陈述性知识:指有关事实、定义、法则与规则的知识。

110.程序性知识:指进行操作去完成活动的知识。

111.理解:是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去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逐步深入的思维活动。

112.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13.知识的应用:主要指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将获得的新知识用来解决练习性的课题或实际课题而言。

114.审题:对所要解决的课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反映。

115.课题类化:又称课题归类,是指学生把当前的课题归入同类事物的知识体系中,以便理解当前课题,其目的是想从已有的知识系统中找到解决当前课题的途径。

116.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巩固的、自动化的动作或智力的活动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