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火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的火花
谁都见过灿烂的火花,天安门广场的焰火,炼钢炉旁的钢花,五彩缤纷,美丽壮观。然而有谁见过思想的火花吗?谁也没有见过。因为思想火花只出现在人的脑袋里,是看不见的。但这思想的火花却的确存在,而且十分重要,它是文学创作的引信,科学发明的雷管。思想火花是什幺东西呢?
有人说,思想火花嘛,这很简单,无非是几条警句,几句格言,在报头刊尾常常可以看到。无论是名言、警句、格言,还是谚语、俗话,都是人类智能的结晶,人们把它们叫做思想火花。
这也对。但严格说起来,它们并不是思想火花,而是思想火花的产物。这里所说的思想火花,指的是灵感。
诗人要写出好诗,要有灵感;画家要画出好画,要有灵感;科学家要作出发明创造,要有灵感。
什幺是灵感?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灵感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是存在于大脑中的概念系统、意象系统、经验系统的隐影的总和;有的人认为灵感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是由实践、机遇、联想、直觉等几个环节构成的;有的人认为灵感是由社会实践、知识积累、探求精神、触发信息和类推能力构成的;钱学森认为,灵感‘是潜意识,当酝酿成熟,却突
然沟通,涌现于意识,成为灵感。’总之,灵感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现象,是思维过程中一种突如其来的使问题得到澄清的顿悟。
当一个人长期思索某个问题时,头脑中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不断进行加工整理,思维处于高度集中和活跃状态,正在冥思苦想而不得其解时,忽然由于某个关键问题的解决,或受某一现象的启示,使其思路豁然开朗、融会贯通而产生灵感。这是一种高度积极而敏锐的思维活动。如同人们在紧张的劳动中迸发出来的‘体力超限’一样,灵感是一种思维过程中出现的‘智力超限’。人们普遍认为灵感是一种思维形式。
思维有不同的形式。其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两种基本的思维形式。钱学森把灵感思维提到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列的高度。他说:“如果逻辑思维是线性的,形象思维是二维的,那幺灵感思维好象是三维的。”“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是有层次的,而灵感可能是多个自我,是脑子里的不同部分在起作用,忽然接通,问题就解决了。”灵感思维是直接的、非逻辑的,它既不是经验命题的简单总结,也不是已有知识的逻辑演绎,而是一种跳跃式的、跨越式的思维方式,能一下子抓住问题的本质,使问题直接获得解决。
灵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思维形式,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问题越难,创造性越大,就越需要灵
感思维。灵感是在创造性地解决本人从未经历、思索过的困难问题时经过不断地探索、追求而产生出来的。灵感是一种最佳的创造心理,一旦灵感来到,则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甚至‘神思如潮涌,落笔如天成’。一个人只要具有了创造的意识,即便是在与工作无关的场合中,如休息、游泳等,都会因某种情况的触动而进入创造状态,激发出灵感。一个思想僵化、思维保守、缺乏创造性的人,是不会出现灵感这种高级思维形式的。
有不少人把灵感与直觉视为一体。我们今后在引用时,有时也把‘直觉’当成灵感。其实灵感与直觉不是一回事,应把两者严格区分开来。直觉一般是指不经过逻辑推理就直接认识真理的能力,它在很多情况下与灵感相通。但灵感与潜意识有关,而且要经过艰苦思索、充分酝酿才能得到,不似直觉那样凭着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直接洞察对象的内涵,找到问题的解答。
对灵感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种解释。把灵感看作是人们在智力方面出现的一种不可捉摸的神奇力量,认为灵感是神秘的梦幻,它来自神的启示,这是唯心主义的灵感论。这种观点完全否定必然性的决定作用,把事物的发展、认识的飞跃完全归结为偶然的因素。认为灵感的产生仅仅是生理过程,认为各种意识都是人脑分泌出来的特殊物质,就象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是庸俗唯物主文的论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灵感作为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和客观的意识现象,同其它一切心理现象和意识现象一样,是人脑的一种机能。人的大脑皮层由许多神经细胞组成,各种神经细胞之间形成了相互联系的神经网,组成若干个功能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若干个贮存知识的单元。这个极其精细的神经网就是人脑进行复杂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物质承担者。生理学家发现人的大脑具有四个部位,即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在通常的情况下,人们运用前三个功能较多,而运用想象区则很少。一个人只要把想象区的功高度发挥出来,就最容易产生灵感。灵感具有调动人脑中各‘知识单元’重新组合的功能,能把原来彼此互不关联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导至新发现和发明。
任何一种事物都有一个存在性的问题,灵感也是如此。灵感存在吗?也是众说纷纭。多少人响往它,多少人否定它;多少人呼唤它,多少人斥责它;它被捧为神明,它被咒为幽灵;它是科学殿堂里的一颗明珠,它是唯心泥坑里的一株毒草。但多数人还是承认灵感的存在的。
那些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们,大都认为在他们创作的高峰期,灵感总是形影不离地伴随着他们。他们把灵感看成是自己的生命,没有灵感就只会抄袭别人的成果,创造不出自己的东西。当灵感离去时,艺术的生命也就结束了。古希腊的柏拉图说:“若是没有这种诗神的迷狂,无论谁去敲诗歌的
门,他和他的作品都将永远站在诗歌的门外,尽管他自己妄想单凭诗的艺术就可以成为一个诗人。”我国诗人艾青说:“我是根据灵感写东西的,没有灵感,就不写。没有了灵感,写作也就停顿了。”英国诗人雪莱、法国思想家狄德罗、俄国思想家克鲁泡特金都曾谈到过灵感对创作的作用。
不但是文学艺术家们普遍承认灵感的存在。许多科学家也都承认灵感的存在。艾略特.赫钦生曾对232位美国科学家进行调查,问他们在解决重大问题时,是否受到过灵感的启示?结果83%的科学家作了肯定的回答。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直觉和灵感。”苏联科学史家凯略夫说:“没有任何一个创造行动能够离开直觉活动。”美国科学家库转认为,科学的新规律是通过‘直觉的闪光’而产生的。德国科学家赫尔霍姆茨在回忆他的工作时说,在对问题作了各方面的研究之后,“巧妙的设想不费吹灰之力意外地到来,犹如灵感。”杨振宁教授在香港的一个学术讲座上说,文学艺术家有时会因为灵感的触发创造出不朽的作品;而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也是需要靠灵感的。大数学家高斯谈到一个困扰他两年的数学题最后得到解决时说:“就象闪电一样,谜一下解开了。”法国数学家彭加勒有一次提到灵感时说:“我的脚刚踏上刹车板,突然想到一个设想:我用来定义富克斯函数的变换方法完全可以用非欧几何上的变换方法。”美国科学家坎农经常在晚上来灵感。他说:“长期以来,我靠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