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25 诗词五首导学案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5 诗词五首导学案 语文版

诗词五首单元絮语:本单元有五课。

前四篇为游记,均为名家所作。

柳宗元、苏轼为唐宋八大家,徐霞客是著名的地理学家,袁宏道是明公安派的代表人物。

诗词五首分别出自唐宋的五位作家之手,风格多样,有古风、格律诗、词,展示了我国古典诗歌的多样性。

25、诗词五首一、整体感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的重要作品,也是历代传颂的名篇。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八月,住在成都草堂时写作的。

这一年正是唐九节度使围攻相州大败后的第二年,战争还在各地继续进行着,人民流离失所。

杜甫在经历了十年悲辛潦倒的长安生活后,又经历了五六年“安史之乱”的颠沛流离生活,到了成都住在草堂,总算暂时安定下来了。

他自己此时虽然贫病将迫,但却时时关怀着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

茅屋,指成都草堂。

《过故人庄》是一首语言平淡质朴的田园风光的咏唱,又是一首语义深醇幽远的饱含农家乐趣、充满对友人情意的咏唱。

诗人在平实的语言中,把真切的叙事、真实的写景和真挚的抒情结合在一起,犹如朴实的农人在农家田舍亲切平易地话家常一样,将一幅栩栩如生的农村景致风俗和人情的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

《游山西村》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糊的三山乡。

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

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渔家傲》这首词和作者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北宋的主要边患有辽和西夏。

由于宋王朝的畏敌退让,他们得寸进尺,侵扰不已。

1040年到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等职,抵抗西夏侵略。

在这样的生活基础上,诗人写出这篇绝妙好词来。

《浣溪沙》是词人远谪黄州、抱病游清泉寺所作。

二、字词积累怒号.(háo)三重.(chóng) 塘坳.(āo)大庇.(bì)突兀.(wù)布衾.(qīn)足鸡豚.(tún)鸡黍.(shǔ)蕲.水(qí)无再少.(shào)三、篇章透视1、层次结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狂风破屋的情景。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5 诗词五首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5 诗词五首 导学案

25 诗词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3、背诵并默写古诗【精读文本】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预习导学】1、赤壁简介: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

2、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三国形成时期,、联军于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3、诗人杜牧:杜牧,代诗人,字,号,人称“小杜”,和并称“小李杜”。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他的近体诗则文辞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史载杜牧胸怀大志,知军事、好议兵,曾为《孙子兵法》作注。

4、杜牧名句:烟笼寒水月笼沙,。

(《泊秦淮》)天阶夜色凉如水,。

(《秋夕》)南朝四百八十寺,。

(《江南春》)借问酒家何处有,。

(《清明》)停车坐爱枫林晚,。

(《山行》)一骑红尘妃子笑,。

(《过华清宫绝句》)【学习研讨】5、学习怀古咏史诗的赏析方法:(1)、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2)、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3)、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6、按照上述方法再读品味诗歌,思考以下问题:(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2)这里的“东风”和“二乔”仅仅是自然界的东风和东吴的两位美女吗?(3)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拓展学习】7、比较阅读咏史·赤壁胡曾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杜牧的《赤壁》与胡曾的《咏史·赤壁》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中区别何在?(2)、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3)、如果你是史学评论家,你如何评价“周郎”?8、比较阅读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诗词五首》导学案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诗词五首》导学案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诗词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掌握五首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情感。

【重点难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2.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几类体裁的诗歌中的五首。

一、预习自测1.借助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

庐.( ) 搔.( ) 簪.( )戟.( ) 殷.勤( ) 长嗟.( )2.文学常识。

(1)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诗人。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2)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多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极强的表达能力。

(3)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

他的诗常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以死报国的决心和建功立业的壮志。

(4)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5)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
八、板书设计
1. 目的明确:本节课板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五首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掌握诗词的意象和情感。
2. 结构清晰:板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诗词五首的基本形式和特点、诗词的意象和情感、诗词的深层含义和古代文化背景。
3. 简洁明了:板书突出重点,准确精炼,概括性强。例如,在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部分,板书将列出诗词的韵律、句式、用词等基本元素。
- 诗词音乐作品:介绍了古代诗词与音乐的结合,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2. 拓展建议:
-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比赛,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诗词知识和技巧,创作自己的诗词作品。
- 邀请诗人或文学专家进行讲座或辅导,让学生与他们面对面交流,获取更多的诗词创作和鉴赏经验。
- 开展诗词主题的课外活动,如诗词朗诵会、诗词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审美鉴赏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五首诗词,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领略诗词的美感,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2. 文化传承能力:通过学习古代诗词,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情境和思想感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诗词网站、论坛等,与其他学生和诗词爱好者交流和学习,拓宽自己的诗词视野。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诗词,培养他们对诗词的敏感度和语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七、反思改进措施
教学是一门艺术,每次授课后进行反思和改进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点教学特色和创新之处:
难点:
1. 诗词的深层含义:理解诗词中的深层含义和抽象意象,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困难。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五首古诗,感受古代诗词的韵味和美感。

2.分析诗词的意象和表现手法,提升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欣赏和分析诗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背诵五首古诗。

难点:分析诗词的表现手法和意象。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登高》一、导入1.邀请同学们谈谈对杜甫的了解。

2.简介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登高》,感受诗词的韵味。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三、课堂讨论1.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天若有情天亦老”、“无边落木萧萧下”等。

2.讨论诗词表现手法,如夸张、拟人等。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背诵《登高》,思考诗词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第二课时:《望岳》一、复习导入1.复习《登高》,回顾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介绍《望岳》的创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望岳》,感受诗词的豪情壮志。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三、课堂讨论1.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

2.讨论诗词表现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背诵《望岳》,思考诗词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第三课时:《春望》一、复习导入1.复习《望岳》,回顾诗词的豪情壮志。

2.介绍《春望》的创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春望》,感受诗词的忧国忧民情怀。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三、课堂讨论1.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

2.讨论诗词表现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背诵《春望》,思考诗词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第四课时:《月夜忆舍弟》一、复习导入1.复习《春望》,回顾诗词的忧国忧民情怀。

2.介绍《月夜忆舍弟》的创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月夜忆舍弟》,感受诗词的思念之情。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三、课堂讨论1.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之赤壁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之赤壁导学案







思 与


配乐范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使学生爱上诗词鉴赏课,效果很好。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
一页风云散,变幻了时空,
但是,
岁月却带不走
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今天,我们就随杜牧一起走近那些历史风云人物!
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
教师评点。
资料链接:
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战,虽有巨大的政治抱负,却处于晚唐那样一个无可作为的环境中,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有悖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了。
【知识链接】
1、题解:本诗选自《樊川文集》。这是一首咏史诗。赤壁之战发生于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十月,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34岁的东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经过赤壁时,有感于历史,借题发挥,写下了这首怀古咏史之作。
【问题导读】朗读
5、把握本首诗的主题: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当堂训练】
1、背诵全诗。
2、《赤壁》中生发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无限感慨的诗句是:,

【教师导入】
播放歌曲《历史的天空》,将学生带入战争的特定情境中去。
1、投影内容,听配乐范读《赤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小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赤壁》中的意象与历史情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探讨历史背景与诗人情感的联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教案,本节课主要围绕《赤壁》这首诗展开教学。教学内容包括:
1.了解《赤壁》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分析《赤壁》的诗歌结构,掌握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
3.品味《赤壁》中的生动意象,感受古典诗词的美。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赤壁》的创作背景和诗歌结构。起承转合是古典诗词的一种常见写作手法,它能够帮助诗人表达情感、展现意境。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赤壁》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这个案例展示了起承转合在诗歌创作中的巧妙运用,以及如何通过意象描绘壮阔的历史场景。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赤壁》的创作背景、诗歌结构、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以及生动意象的运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赤壁》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诗词学习和创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赤壁》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赤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诗歌结构有了基本的了解,他们能够把握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说明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对新知识有较好的吸收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5课 诗词五首导学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5课 诗词五首导学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破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并且还破了,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体会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锤炼功夫。
⑷赏析第四诗节
①面对“夜雨湿屋”,作者此时的表现是什么?(学生回答:长夜沾湿何由彻?)
第25课 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并积累文中重点实词,了解作者与课文有关的常识,背诵并默写。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体会含义,理解主题,品味诗的意境,提高诵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反复吟诵课文,理解十个内容,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记并积累文中重点实词,了解作者与课文有关的常识,背诵并默写。
⑤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
“群童抱茅”(板书)
⑥如果在此时加上作者的动作、神态该怎么加?并体会其意境。(学生跃跃欲试,畅所欲言,回答异彩纷呈,课文分析达到一个小高潮。)
(3)赏析第三诗节
过渡问题:茅屋被吹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学生回答:下雨)
①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
“夜雨湿屋”(板书)。
②看看第三段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赏析一下。
游某某村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X,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X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某某)镜湖之三山村。这道诗作于次年春。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
一、背景简介
背景简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X仲淹出任某某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某某],抗击西夏,X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完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二、 自读欣赏,体会词中韵味,及词人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 25《诗词五首》(第1课时)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 25《诗词五首》(第1课时)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2、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阳人。早年隐居家乡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后往吴越等地漫游。他的诗多写山林静趣和怀材不遇的苦闷。由于生活面窄,诗中所反映的社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诗词五首》
序号
日期
执笔
八年语文组
审核
会现实不多,但其艺术造诣较高,写景诗有不少刻画入微的名句。
三、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节奏。
课题
《诗词五首》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1、了解作者与课文有关的常识,背诵并默写。
2、反复吟诵课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教法
课上交流助学
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
2、请品读下面加点的词语。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号”表现风吼的声音之大,“卷”表示风的力度之大,“飞”表现风卷起茅草的速度之快。
(2)、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如麻”是一个比喻,表现雨之大,屋漏之严重,让人无法容身。
3、(某某中考)“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我”叹息什么?
一、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教师X读,指明读诗。
2、释题:茅屋,指杜甫的草堂。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的茅草屋在秋风中被吹坏的事情,流露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3、背景资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某某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这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地,盖起了一间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5课《诗词五首》教学案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5课《诗词五首》教学案 语文版

25.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熟读并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过故人庄》。

2.诵读诗词,品味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准确生动的语言。

【学习目标】1.诵读诗词,品味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上学年,我们分别学了《诗五首》和《诗词五首》,初步感受了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诵诗应该是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是一个习惯。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古代诗歌的学习,继续徜徉在诗歌的古风古韵中。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

因曾居住于长安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杜少陵”,因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又称他为“杜工部”,因其诗歌成就,被后人尊为“诗圣”“诗史”。

代表作品有《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著有《杜工部集》。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挂罥.(juàn)塘坳.(ào)丧.乱(sāng) 突兀.(wù)3.理解词义。

怒号:大声吼叫。

挂罥:挂住,缠绕。

塘坳:池塘和洼地。

丧乱:战乱。

这里指安史之乱。

4.朗读诗句,注意下列句子节奏。

(1)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5.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齐读,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三、合作探究1.“八月秋高……飘转沉塘坳。

”一节写秋破屋之情景。

这段诗中用了几个动词?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明确:“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等动词,突出了风之大,受害之重,隐隐地表现了诗人愁苦、无奈的心情。

2.茅草被卷走了,这些草如果拾起来,还可以修理茅屋。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 诗词五首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 诗词五首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诗词五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文中有关的文学常识。

2.了解本诗的内容,背诵、默写诗歌。

3.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1.了解本诗的内容,感受本诗语境。

2.背诵、默写这首诗。

【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1.走近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他七岁会做诗,十四五岁时称誉时辈,20岁开始历时十年以上的壮游,先南游吴、越,后北游赵、齐。

35岁到长安应试,落第后居长安十年。

安史之乱,携家逃难。

后友人严武镇蜀,保荐他当了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人称他为“杜工部”。

后因成都战乱,又迁到夔州,过着贫穷的生活,最后病逝于湘水的一条破船上。

杜甫诗现存1400多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成为唐代社会的形象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

其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2.本诗的写作背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漂泊西南时居住在成都浣花溪畔时的作品。

经过“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的杜甫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搭了几间茅屋遮身度日,然而茅屋难抵狂风大雨的袭击,茅草被风吹走,屋漏难以入眠,作者感慨万千,作此诗篇。

二、阅读感知,整体把握1.字词积累怒号()三重茅()挂罥()塘坳()布衾()大庇()突兀()2.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说说这首诗记叙了什么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自由朗读诗歌,找出你最喜欢、最令你感动的诗句,并在小组内交流。

4.这是一首较长的叙事诗,共四段,前面叙事,后面抒情,中间细小议论。

全诗围绕“茅屋为秋风所破”这一线索展开,请说说每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知识小结】【基础训练】1.本诗运用了描写、叙事、抒情的手法,试各找出一个例句加以分析。

2.诗中“归来倚杖自叹息”,你认为诗人在叹息什么?【拓展训练】写出本诗主旨,作简单赏析。

【总结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领会作者的情感。

2.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意象。

八年级语文上册 25《诗词五首》(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 25《诗词五首》(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2、《浣溪沙》上阙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画面有何特点?
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在啼叫。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3、下阙转入抒怀,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阅读《渔家傲》,回答问题。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此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利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认真完成练习题,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
学生
自评
小组
评价
教师
评价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诗词五首
序号
日期
执笔
八年语文组
审核
眉山(今属某某)人。苏洵子,苏辙兄。嘉佑进士。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课题
《诗词五首》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1、了解作者与课文有关的常识,背诵并默写。
2、反复吟诵课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1、陆游(1125-1210),南宋伟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现某某省某某市)人,做过宝章阁待制。幼年时正当金兵向南入侵,随家逃难,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年时期,曾到某某、某某一带,参加军队生活,前后九年,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激情,对他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他坚决主X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X,始终不渝。

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一、教学内容
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时教案,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雁门太守行》的背景知识与作者简介。
2.诗词的字词解释:如“雁门”、“太守”、“行”等。
3.诗词的朗读与节奏划分。
4.诗词的意境分析与理解:包括描绘的景象、表达的情感、运用的修辞手法等。
-在创意写作环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现代词汇和句式,引导学生将古诗词元素与现代情感相结合,突破写作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雁门太守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表现出忠诚和勇气的情况?”(如帮助朋友、面对困难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雁门太守行》中忠诚与勇敢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朗读与节奏划分、意境分析与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诗词修辞手法的识别和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忠诚、勇敢相关的实际问题。
2.诗词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诗词创作活动。学生可以借鉴《雁门太守行》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以“忠诚”为主题的现代诗。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词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忠诚与勇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之雁门太守行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之雁门太守行导学案

《雁门太守行》导学案“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梦与欠人生若无梦,终世如鸿荒。

——祝允明《春日醉卧戏效李白》纵观李贺其人其诗,我相信所有人都会下此论定:他大概是活得极其不快乐的。

而其难以快乐起来的缘故,我总结下来,大致有两点:其一是仕途的阻遏,其二便是疾病的摧残。

同中国历朝历代(包括现今?)绝大多数读书人一样,李贺虽少小便酷嗜《楚辞》、乐府、六朝小说、游仙诗和宫体艳词,对于道书与佛典也颇有钻研,然而及至束发之年,他便回归儒家经世致用之术,希求考得功名,进而建功立业。

这与中国文人青山青史两留名的人生理想显然是一致的,“青山青史”便是立言立功。

而这样一种抱负与抱负落空时的愤懑凄楚也常见诸李贺应进士试受挫回昌谷闲居时的诗中,以下择其一首: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歌上半篇的豪言壮语无疑充分彰显了这样一种豪迈到有点可笑的少年意气,乍读之下估计所有人都要以为他是要弃笔从戎了?暂且不说他一副“柔肌脆骨”哪经得如此折腾,更不必提他因为“名讳”事件连致身显达的梦都破碎了,值此之际,再发此高调言论,想来不过是用宏大的场景来掩埋自己萎缩的悲哀?如此再读下半篇便能解嘲式地会心一笑了吧。

除了欲求功名而不得的苦闷,裹卷着李贺的还有其羸弱的身躯。

《昌古读书示巴童》中的“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伤心行》中的“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

”,《示弟》中的“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可以想见,李贺当时生活的主要功课就是病痛与服药,这样一种早衰的迹象会同此公显然很是抱歉的外表,想必已将之驱入一种人寿短促的忧惧之中。

骆师在课上常说在中国人的传统认识里“生命永远是个自然长度”——也正是这样一种意底牢结使得李贺在惧怕着前方那种逐渐吞噬着时间的必然性的同时,不禁感喟自己在如许短促的命途中,竟无法留下任何功业——同样是骆师说的:“这是一种生命不能得以展开的悲伤。

语文:8年级上册第25课导学案(部编)

语文:8年级上册第25课导学案(部编)

25、《杜甫诗三首》学习目标1. 记住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

2. 知道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3.记清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注音。

(1)岱宗夫如何岱()(2)决眦入归鸟眦()(3)白头搔更短搔()(4)浑欲不胜簪簪()(5)老翁逾墙走逾()(6)三男邺城戍邺()戍()(7)如闻泣幽咽咽()(8)老妪力虽衰妪()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造化钟神秀钟:(2)阴阳割昏晓阴:阳:(3)会当凌绝顶会当:(4)浑欲不胜簪浑:(5)吏呼一何怒一何:(6)老翁逾墙走逾:走:(7)急应河阳役应:(8)独与老翁别别:3.填空(1)杜甫是________代大诗人,字________,他被称作________,其诗作被称作________,都收集在________。

(2)“三吏”是指杜甫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别”是指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壕吏》中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写诗句。

(1)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2)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

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

(3)吏呼一何怒,_________________!(4)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望岳》一诗虽没有一个“望”字,但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导学案新版语文版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导学案新版语文版1

文档根源为 :从网络采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写 .支持 .《诗词五首》导教案【学习目标】1.学习《茅舍为秋风所破歌》。

2.认识“诗圣”杜甫及其作品。

3.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伤时感事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伤时感事的爱国情怀。

【温故互查】1.给下边加点字注音。

挂罥()塘坳(...)丧乱(.)2.经过查找资料,将下边空白增补完好。

号《茅舍为秋风所破歌》选自。

作品有“三吏”:《》《,作者》《,代诗人,字》,“ 三别”:《,自》《》《》。

【设问导读】1.熟读诗歌,用现代汉语简述诗歌的主要内容。

2.同桌互相梳理全诗,区分诗歌的构造,并用四字词语归纳每节内容。

3.找出诗歌中抒发感情的句子,并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当堂检测】1.解说以下诗句中的加点字。

1)八月秋高风怒号怒号 : __________..2)俄顷风定云墨色俄顷 : __________..3)秋季漠漠向.昏黑向 : __________2.写出下边诗句的意思。

永夜沾湿何由彻!3.这首诗中所表现的时间是,事件是,从诗中的一个词语“”可看出诗的时代背景是。

【稳固练习】1.分别归纳前三节诗的内容。

第一节:______________第二节:_______________第三节: _______________2.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________的情思,发出【拓展延长】1.采集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将本诗与《春望》对比较,试剖析两首诗在表现手法和抒发感情方面的异同。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第二课时导教案文档根源为 :从网络采集整理【学习目标】1.学习《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2.掌握文中要点字词的读音。

3.理解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主题。

4.理解《游山西村》中包含的深刻人生真理。

【学习重难点】1.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掌握诗歌主题。

2.理解《游山西村》中包含的深刻人生真理。

【温故互查】1.给下边加点字注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了解“诗圣”杜甫及其作品。

3.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温故互查】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挂罥.()塘坳
..()丧.乱()
2.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作者,代诗人,字,自号。

作品有“三吏”:《》《》《》,“三别”:《》《》《》。

【设问导读】
1.熟读诗歌,用现代汉语简述诗歌的主要内容。

2.同桌相互梳理全诗,划分诗歌的结构,并用四字词语概括每节内容。

3.找出诗歌中抒发情感的句子,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当堂检测】
1.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

1)八月秋高风怒号
..怒号:__________
2)俄顷
..风定云墨色俄顷:__________
3)秋天漠漠向.昏黑向: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长夜沾湿何由彻!
3.这首诗中所表现的时间是,事件是,从诗中的一个词语
“”可看出诗的时代背景是。

【巩固练习】
1.分别概括前三节诗的内容。

第一节:______________
第二节: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_______________
2.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_______ _的情思,发出
“,”的感慨,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拓展延伸】
1.收集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将本诗与《春望》相比较,试分析两首诗在表现手法和抒发情感方
面的异同。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

3.理解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把握其主题。

4.理解《游山西村》中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

【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把握诗歌主题。

2.理解《游山西村》中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

【温故互查】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黍.()豚.()薪.水()再少.()
2.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1)《过故人庄》选自,作者是,他是代诗人,字,是
派诗人,与王维合称“”,其作品内容大多描
写。

2)《游山西村》选自,作者是,字,号,时
期著名爱国诗人。

【设问导读】
1.熟读课文,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同桌交流,试用现代汉语描述《过故人庄》中描绘的景象,并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小组内讨论,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游山西村》中诗人蕴含的情感。

【当堂检测】
1.《过故人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析句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深层含义。

【巩固练习】
1.《过故人庄》这首诗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过,描绘了
风光,表达了,也流露了。

2.《过故人庄》中借助由近及远的手法描写农家幽美景色的句子是:
3.《游山西村》中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拓展延伸】
1.“待到重阳节,还来就菊花。

”古人过重阳节,除了赏菊花外,还有哪些形式?(至少写出两个)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第三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渔家傲》和《浣溪沙》。

2.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体会所描绘的意境。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温故互查】
1.《渔家傲》的作者是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

2.《浣溪沙》第作者是时期文学家,字,号。

【设问导读】
1.读《渔家傲》上阙,我们看见了哪些景?(用“我看见了一份图”的句式概括)
2.这些景都扣着一个“异”字来描写,“异”在何处?
3.作者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用“我从中感受到的气
氛”的句式)
4.读《浣溪沙》,口头交流心中所想的画面,点评这首词的意境。

5.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的人生经历,思考苏轼在《浣溪沙》中阐述的人生哲理。

【当堂检测】
1.用诗句填空。

1)《渔家傲》中抒发戍边将士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2)《浣溪沙》中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巩固练习】
1.结合诗歌内容完成下面空白。

《渔家傲》这首词表现出了守边将士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也反映了______________。

上阕写_______,“_____”字是对塞外景色的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再具体写“____”,这也渲染了守边将士的________。

下阕“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抒发了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进一步渲染,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记载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史实。

《浣溪沙》是苏轼于元丰五年三月贬官黄州期间所写,上阕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二句点出了作者游兰溪的时间和地点。

下阕抒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以反问句强调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精神状态。

“休将白发唱黄鸡”出自____________的《醉歌》,苏轼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无疑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给了后代人许多警示和启迪。

"。

【拓展延伸】
1.从所积累的古诗词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
意相反的诗句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诗词五首》第一课时答案
【温故互查】
1.略
2. 《杜工部诗》杜甫唐子美少陵野老《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设问导读】
1. 略
2. 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屋漏难眠广厦庇寒
3. 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由个人的悲惨遭遇想到"天下寒士",诗人的大声疾呼,正是他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的流露.
【自学检测】
1. 略
2.在这漫漫的雨夜和潮湿的屋里,我如何才能挨到天亮!
3.略
【巩固练习】
1. 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屋漏难眠
2. 忧国忧民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拓展延伸】
1. 略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第二课时答案
【温故互查】
1. 略
2. 略
【设问导读】
1. 略
2. 略
3. 对山西村和山西村村民无线喜爱的真挚情感.
【自学检测】
1. 绿树环绕在村子的四周,青山斜立在城郭的外面,开窗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和老友端着酒杯谈起农事.
抒发了诗人同故人的真挚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 山峦重重叠叠,小溪曲曲折折,仿佛已经无路可走了,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理,一个村庄出现在了眼前.
常用来形容人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
【巩固练习】
1. 略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拓展延伸】
1. 登高插茱萸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第三课时答案
【温故互查】
1.略
2.略
【设问导读】
1. 略
2. 异寒异声异势
3. 荒凉萧瑟肃杀
4. 略
5. 劝诫人们不要感慨光阴易逝,人生易老,而要振作精神.
【自学检测】
1.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 山峦重重叠叠,小溪曲曲折折,仿佛已经无路可走了,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理,一个村庄出现在了眼前.
常用来形容人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
【巩固练习】
1. 略
【拓展延伸】
1.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