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职业技术学校双轨四段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职业技术学校双轨四段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双轨四段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市区村职业技术学校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关心支持下,2013年4月,村职业技术学校与科达机电股份(后改名:省科达洁能股份)共同开展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形成了校企现代学徒制培养特色,即将现代学校教育与传统学徒制相互融合、围绕企业用工和现代产业用人标准,以学生(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以校企的深度融合为基础,在吸收传统学徒制"边看、边干、边学"的现场学习优势上,融合学校(教师)、企业(师傅)深入教学为支撑的“双轨四段制、一体化”模式。

一、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背景我们认为能够担当“现代学徒制”项目的企业,它必须是经营管理规、有较大规模、有足够资本(资金和人力)的企业,同时,它还必须是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先进的企业管理文化,有敢于进取与创新的精神。

这种硬件条件与软件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真正践行“现代学徒制”项目,走出一条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科达洁能股份创建于1992年,是一家以生产制造瓷、石材、墙体材料、节能环保能源等大型机械装备及高端装备零部件高压柱塞泵为主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当前综合实力位居瓷机械行业世界第一。

该公司经营理念超前,管理文化先进,始终不忘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断超越创新,一直以来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主动推进校企联盟,与我校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

在学校抛出橄榄枝时,我们了解到科达企业于2008年10月成立了企业部员工脱产培训的科达学院,企业也有着迫切的需求,急需探索新的后备员工培养模式。

在得知学校想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时,科达公司主动到学校考察学校办学质量,在高度赞赏学校的办学质量与管理时,公司主动提出与学校合作开展试点。

科达公司吴木海总裁也认为,企业有责任参与人才培养,也应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职业教育,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优秀的员工,才能不断创新产品,提高服务水平,实现企业、学校和个人(学生)的互利共赢。

机电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

机电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

机电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机电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成立于创办于1995年,2003年机电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被确定为我校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7年被山东省确定为“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被确定为“第二批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2016年机电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确定为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创新团队”。

我们将以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善的实训条件为你们提供良好是学习生活环境,将你们培养成顺应专业发展潮流、满足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

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需求,具有创新意识、良好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高端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与维护、控制系统开发设计等岗位,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高技能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能力培养机电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培养在机电技术领域从事技术、生产、管理及营销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根据企业对机电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机电产品或机电设备制造、装配、调试及维护的能力、操作机电设备能力、机电产品生产、技术管理及质量检验的能力。

要求学生专业技能、动手能力要强,有解决工作现场的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因此,学生既要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也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在工作中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三、专业师资介绍机电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共有8名专职教师,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1人,其余均为中级技术职务。

其中1人被评为为山东市齐鲁名师,1人被评为济南市教学能手,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指导教师。

同时,聘请了多名企业的一线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机电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双精准”背景下中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双精准”背景下中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双精准”背景下中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作者:罗梓杰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4年第04期一、背景推行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

2014年5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作出具体指示,这标志着推行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

2019年9月广东省公布第二批中等职业教育“双精准”示范专业立项名单。

“双精准”人才培养模式从提出伊始,广东省便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聚焦创建产教融合发展示范区、开展双精准专业建设、现代学徒制试点等,大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努力实现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

二、专业现状1.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基本情况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专业,在中职阶段的专业建设尚待探索和完善,专任师资相对不足,教学资源较少,产教联合人才培养模式还不成熟。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不多,可借鉴的建设样例较少。

2.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落地的主要问题(1)学生、家长认可度不够,生源面窄,且入学后学生较难适应双重身份的转型。

家长往往重升学、轻就业。

(2)学校热、企业冷,教育模式仍是学校本位。

企业与学校缺乏沟通交流,在校企协同育人方面表现被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改革与教材开发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

(3)双师队伍结构单一、水平不高,科研能力不强,重理论轻实操。

三、“双精准”育人途径“双精准”是广东职业教育的名片,实施“双精准”需要深化产教融合,通过精准育人使所培养的人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精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精准对接,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精准度(龚小涛、赵鹏飞、石范锋,2019)。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一、人员组成主 任:陈玉欢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院长)副主任:陈岳武 (长讯通信服务有限公司 总经理)庄景东 (广东怡创计算机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委 员:蒋文莉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总监) 张艳姗 (长讯通信服务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 主任)叶全南 (广东怡创计算机应用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 主任)王 颖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主任)戴 浩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副主任)杜朝晖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带头人)二、建设背景与基础(一)建设背景1. 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制度,其强大的人才培养功能和效率为世人瞩目,因此成为很多国家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

当今社会,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极大提高,传统的精细化岗位分工被灵活、整体化和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综合任务所替代,这对员工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工作中的计划、决策和分析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这只能在真实的“工作情境”和整体化的“工作过程中”获得,纯学校教育模式无法独立承担起这一重任,只能采用深入的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方式,而这恰恰是现代学徒制最核心的部分。

2.行业发展的要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面临新形势,通过信息技术,使人们生活更便利、更幸福、更有尊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新形势下信息化发展,将产业发展、企业发展、环境保护和惠民便民有机结合起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信息化的发展,迫切要求“互联、整合、协同、创新、智能”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与智慧城市相关联的物联网、网络通信、以及云计算技术,是信息化发展的支撑平台。

物联网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

全国大部分省市,在智能医疗、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多个领域均已经得到了应用,并已经形成了系列产业链,产生了大规模的创业效益。

机电培养方案

机电培养方案

机电培养方案简介机电工程是机械工程与电气工程的结合,旨在培养具备机械、电气以及控制工程知识的综合型人才。

本文档旨在介绍机电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习要求。

课程设置基础课程1.数学基础2.大学物理3.大学化学4.大学英语5.计算机基础专业课程1.机械原理2.机械设计基础3.电路分析4.数字电子技术5.自动控制原理6.传感器与检测技术7.电机与电气传动8.机器人技术9.自动化系统设计实践课程1.机械实习–学生将参与实际机械设备的拆装、维修和装配操作。

2.电气工程实验–学生将进行电路搭建、电路分析与测量等实验操作,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控制工程实践–学生将设计和搭建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并进行调试和性能测试。

学习要求1.理论学习–学生需要掌握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等相关理论知识,理解专业课程的内容和原理。

2.实践操作–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操作和维修技能,具备电路搭建和调试的能力,能够设计和搭建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

3.实践能力–学生需要通过实践课程和实习经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就业方向1.机械设计师–担任机械产品的设计、改进和研发工作。

2.自动化工程师–从事生产自动化系统的设计、集成和优化工作。

3.控制工程师–负责系统控制的设计、调试和维护工作。

4.电气工程师–参与电气设备的选型、安装和调试工作。

总结机电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学生需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业方向包括机械设计师、自动化工程师、控制工程师和电气工程师。

该专业培养综合型人才,能够在机械、电气和控制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专业领域课题立项名单

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专业领域课题立项名单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新时代职业院校生物化工专业领域团队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主课题
辛秀兰
ZI2021050102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生物化工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探索
子课题方向2
常顺
ZI2021050103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开发与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创新团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子课题方向6
佟军民
YB2021020301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方法与路径研究
一般课题方向1
徐文杰
YB2021020302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平台共建、模块重构、项目贯穿”的“双元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新时代职业院校园林技术专业领域团队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主课题
祝战斌
ZI2021040201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技术专业(群)创新团队建设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
子课题方向1
王国东
ZI2021040202
潍坊职业学院
职业教育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开发
子课题方向2
孙曰波
ZI2021040203
子课题方向3
赵翱东
ZI2021030104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
子课题方向4
马洪涛
ZI2021030105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 新形态教材开发路径探索与实践
子课题方向5

中职院校机电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

中职院校机电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

中职院校机电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1. 引言1.1 引言本文将重点讨论中职院校机电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经验,探讨学徒制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优势和挑战。

通过对学徒制的概念、实践经验、优势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中职院校机电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背景介绍机电专业是中职院校中一门重要的技术类专业,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和电气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他们将来进入工业领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中职院校机电专业的教育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中职院校机电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经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可以帮助企业培养更优秀的技术人才。

推动中职院校机电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对于促进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2.2 现代学徒制的概念现代学徒制是一种结合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的培养模式,旨在通过实际工作和理论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它不仅培养学生的技术水平,还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现代学徒制中,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的还需要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在真实工作场景中的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经历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发展方向。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有效的培养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对于中职院校机电专业的学生来说,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经验将是他们职业发展的宝贵财富。

2.3 中职院校机电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经验1. 实践环节设置合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会参与真实的工程项目,通过实践巩固理论知识,提高技能水平。

这种实践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为他们提供了与企业更紧密合作的机会。

2. 导师制度健全。

学校与企业合作,指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导师,定期进行指导和评估。

导师既是学生的引路人,又是学习的榜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升自身能力。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及推进举措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及推进举措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及推进举措一、举措1、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专业学徒制工作小组依据企业对员工的需求,在行业、企业、院校专家共同参与研究下,通过论证,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合作形式,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徒考核办法,将学徒工作业绩和师傅评价纳入学徒学业评价标准。

2、联合招工招生,三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在招生之前,由合作的企业直接参与,按企业的用人标准通过面试的形式录取学徒,然后根据学业考试成绩择优录取,这些学徒就相当于该企业的“后备员工”,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

为学校、企业、学徒三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协议来明确界定学校、企业、学徒三方各自的职责。

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的合作协议,学徒与企业签订培训协议。

3、分析岗位能力需求,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在行业、企业、院校专家共同参与下,通过对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或生产流程)的分析,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置课程,结合学徒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建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主要特征的适合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体系。

其中核心课程可以根据企业需求适当增减,教学项目是完全按照企业需求,在课程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发适合企业的项目课程,并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来承担教学任务,尤其是专业实训环节。

4、教学时间安排学徒的学习是在企业中的实训和课堂上的学习有机结合,一般实行校企合作、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形式。

以两年学制计算,学徒一半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一半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采用“1+1”的形式,第一学年学习理论知识和掌握最基本的技能,第二学年轮换学习,即进行“理论学习+技能实训”和企业“项目实训”或“轮岗实训”交替。

专业技能的要求和实训的内容均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

学徒毕业时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5、资源共享一方面,企业为实习提供技术熟练的师傅,指导和监督学徒的技术训练;另一方面,企业要投入大量资金以提供足够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实际训练所需的原材料,以供学徒实践学习所用,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岗位让学徒实践;同时学校也为企业提供技术力量和职工培训的需求。

“一人多岗一徒多师一专多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人多岗一徒多师一专多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创新教育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81DOI:10.16660/ki.1674-098X.2009-5640-2040“一人多岗一徒多师一专多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①胡瑞义(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 江西新余 338000)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以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为目的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

设计科学合理的专业技能实训项目,是推行“一人多岗、一徒多师、一专多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它不仅对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能力及毕业生的就业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为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 教学模式 实践探索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12(a)-0181-03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Mode of "One Person with Many Posts, One Apprentice with ManyTeachers, One Specialty with Many Abilities"HU Ruiyi(Jiangxi New Energy Technology Institute, Xinyu, Jiangxi Province, 338000 China)Abstract: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a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 aiming at improving students' technical skills. The design of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project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mode of "one person with many posts, one apprentice with many teachers, one specialty with many abilities", and also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realize the training goal of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It not on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skill level,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employment rate of graduates, but also explores a new way for talent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Key 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Talent cultivation; Teaching model; Practical exploration①作者简介:胡瑞义(1964—),男,汉族,江西新余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技术应用。

机电专业群典型案例

机电专业群典型案例

机电专业群典型案例——建立行动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一、项目建设背景随着机电行业的发展,社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为了培养和塑造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学生,我校结合实践经验,探索出了适合我校机电专业群的行动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玉林市机电行业、企业、区域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行动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做中学、学中做,通过任务明确、组织形式合理、与理论结合紧密的工作(训练)项目,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训导。

相对于传统教学,该模式的教学内容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教学内容不再是传统的学科知识,而是按照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来设计。

产教融合可以将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方面的直接经验,如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等,融入中职教育,从而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使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对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可见,产教融合有利于强化中职校行动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实施过程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学校机电专业群逐步形成了“内外交替、交互实践”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即以培养高素质机械、电气维修与管理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与玉林市机械、电气、机械加工类企业深度合作,针对机电专业突出职业岗位实务操作能力培养的要求,以校外实习基地提供的全岗位实践为平台,通过校内实操实训室、校内电子社团、党群服务中心对外服务性基地提供的服务与管理岗位虚拟仿真训练与校外合作企业提供的岗位训练的交替进行(交互实践),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一)充分利用好为民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好党群服务中心为民服务平台,每周二、周四两天常态化开展义务为民“家电维修服务活动”;利用周六时间,轮流深入周边49个社区(镇忠社区、江滨社区、玉铁社区、竹美社区、泉塘社区等),开展义务为民“家电维修服务活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服务活动促教学提升。

现代学徒制“双主体四阶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

现代学徒制“双主体四阶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

[摘要]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多年试点实践为样本,分析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涵和构建意义,阐述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双主体四阶梯”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构建要素,并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组织实施和长效合作机制形成三个方面来实践,为其他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职业院校及后续研究提供可借鉴经验。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双主体四阶梯”;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15-0066-02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基本内涵和研究意义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以技能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它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在企业生产活动中进行学习,接受教师和师傅的教育[1]。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现代教育方法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之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用相对稳定的课程内容、科学的管理机制及评估形式,施行各专业人才教育全过程的总称。

其基本要素包括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培养途径、教学运行机制和教学组织形式等[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职业教育与企业学徒教育的有机结合,重要特征是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

本文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现代学徒制探索为样本开展研究,结合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实际需求,努力构建适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保障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培养出企业和社会用得上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

二、“双主体四阶梯”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构建“双主体四阶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明确了育人的两个主体及人才培养的四个递进阶段。

企业和学校是校企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两个育人主体,二者结合即“双主体”[3]。

“双主体”理论首先明确了学校和企业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的关系,它更希望校企双方能在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以学校的发展促进企业的发展,以企业的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

其次,“双主体”理论重点强化了校企双方对等的主体地位和责任,强调了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从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建设以及教学组织实施等方面全程参与的职责。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案例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案例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案例
汇报人:
2023-12-01
• 案例背景介绍 • 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 学徒制实施过程与监控 • 人才培养成果展示 • 经验总结与展望
01 案例背景介绍
企业概况
企业名称:苏州某科技有限公司 员工规模:2000+
行业领域:软件开发与信息技术服务 业务范围:提供定制化的软件开发与信息技术咨询服务
详细描述
学徒选拔与招聘是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 要环节。在选拔过程中,企业需要遵循公平、透明和 全面的原则,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学徒都有机会参与 选拔。选拔标准应基于学徒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 综合素质,同时还要考虑学徒的潜力和发展前景。在 招聘过程中,企业需要向社会公布招聘信息,并按照 规定的程序进行招聘,确保选拔和招聘过程的公正性 和合法性。
未来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现代学徒制的理论研究和 实践探索,不断完善其运行机制和实施方式,以更好地满 足企业和学校的实际需求。
对其他企业的借鉴意义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其他 企业提供一种可借鉴的职业教育模式 ,帮助其更好地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 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VS
在借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时, 其他企业需要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和需 求,同时注重与学校的深度合作,共 同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培养方案和教 学计划。
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现代学徒,以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求。
培养规格
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胜任相关岗位的工作。
学徒制岗位与职责
学徒制岗位
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学徒制岗位包括 技术员、销售员、客服员等。
学徒职责
在师傅的指导下,完成相关岗位的工 作任务,掌握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实践技能: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到真实的工作项目中,掌握与自身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备职业素养:学徒制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企业导师的指导,学生将了解到应对职场挑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

3.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学徒制注重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和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培养体系:1.学徒招募:学校与企业合作,通过招募流程筛选出适合参与学徒制的学生。

招募要求主要包括学生对该行业的兴趣和热爱、专业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等。

2.学徒实践: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通过学习工作中的实际案例和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

3.企业导师辅导:企业导师将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职业规划、掌握工作技能和职场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4.反馈与评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接受导师的反馈和评估,及时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做到持续改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三、培养实施:1.学校和企业合作:学校与企业需要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学生的实践任务和学习目标,确保双方能够共同推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2.导师指导:企业导师是学生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指导者,他们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能够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和培养,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3.培训与课程: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培训和课程,帮助他们理解职场规则和职业道德,培养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实践证书:学生完成实践学习后,学校可以给予他们相应的实践证书,证明他们在实践中取得的成绩和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增加竞争力。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将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结合起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基于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作者:刘如兵蒋凤昌陈鹏来源:《职教论坛》2017年第33期摘要: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基于工作而学习”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国际上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产教深度融合平台,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施了“1+3+N”的试点合作模式,建立校企协同育人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三段培养、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对其他院校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三段培养、协同育人;模式作者简介:刘如兵(1976-),男,江苏姜堰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蒋凤昌(1970-),男,江苏泰兴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陈鹏(1972-),男,江苏姜堰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1-7518(2017)33-0078-03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将招生和招工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无缝对接,这种模式将以学校本位的学历教育与企业工作本位的职业培训紧密结合,强调企业的主导作用,通过工学交替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徒)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岗位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精神,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是目前职业教育研究热点和难点[1]。

一、现代学徒制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选择学徒制在我国建筑业有悠久的历史,从春秋时期的建筑业开山鼻祖“鲁班带徒”,到唐代设立“掌土木工匠之政”的将作监,直至今天“师傅带徒弟”一直是建筑从业人员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形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领域既具有系统性、逻辑性、专业性强的显性知识,如建筑制图、建筑力学、建筑结构;还包括大量的默会知识,如各工种施工操作技能、工程质量检测方法、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等,具有实践性、情境性、非逻辑性、不确定性、不可言传性等特点,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效果不好,默会知识的掌握一般由两个关键因子促成:一是“师傅”示范和样本式的手把手传递;二是“徒弟”一步步的模仿,用心的体悟及身临其境的“历练”,两者缺一不可,现代学徒制具备这种特质,很容易被建筑业的从业人员所接受。

现代学徒制融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工作方案

现代学徒制融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工作方案

现代学徒制融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工作方案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和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学徒制的发展,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特制定本方案。

一、方案背景和意义当前,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许多院校的培养模式过于理论化,与实际工作脱节,毕业生很难直接投身到实际工作中去;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也发现缺乏真正具备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代学徒制的提出成为了一个可行的办法。

现代学徒制是指在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的情况下,学生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在企业进行实践训练,接受企业师傅的业务指导和教育,以达到更好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

学徒制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弥补职业教育与职业实践的脱节问题,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二、实施措施1.选择合适的专业与企业:职业院校应该根据专业特点和教育目标,与具备技术先进性、对应聘人才需求紧缺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学徒制培养方案,明确培养计划、实践任务和考核标准等内容。

2.完善学制和课程设置:将学习和实践时间合理分配,确定学制,制定学徒教学计划,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和参加实践的实际效果。

要根据学徒的工作实际,优化课程设置,容纳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和教学实习等多种元素,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上协同进步。

3.培养师资力量:指导学生的老师和企业师傅都需要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独特的教学理念。

学校和企业应该共同聘请、培养、管理这部分教学人员,在专业领域及管理等方面加强培训和交流。

4.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学校和企业应该制定考核标准,根据实际工作及学习成果,对学生进行定期考核、实践评估和教学检查等评价。

5.加强校企沟通:要建立校企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改进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三、预计成效实施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培养职业院校的人才结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就业率和薪资水平的提升。

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录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1)二、入学要求 (1)三、学制 (1)四、培养目标 (1)五、职业范围 (1)六、人才培养模式 (1)七、人才规格 (2)(一)职业素养 (2)(二)专业知识 (2)(三)专业技能 (3)八、课程设置 (3)(一)职业素养模块 (3)(二)职业能力模块(基础) (6)(三)职业技能模块(方向) (8)(四)职业拓展模块 (10)九、教学时间安排 (12)(一)教学时间安排表 (12)(二)教学计划安排表 (12)十、师资队伍 (13)十一、教学评价 (14)十二、校企合作 (15)十三、教学实施 (15)(一)教学资源库 (15)(二)教材选用 (15)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机电技术应用专业(0513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机电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能够在生产一线从事机械加工、机电控制和设备的安装、调试、检测、运行、维护、营销与管理等工作,具有本专业职业生涯综合发展能力,同时具有中初级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五、职业范围六、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学校培养方向,专业需要创建具有现代学徒制特色的符合岗位人才需求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自设置以来,立足**省**市及周边地区的市场,结合本省经济区域优势和办学特点,明确了专业办学定位。

确立了以“就业为目标,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为目的”的专业建设目标,构建“订单”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彰显职教特色。

七、人才规格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一)职业素养1.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关心集体,艰苦奋斗,热爱劳动,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具有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审美能力;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学习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相关法律,遵守校纪校规和职业岗位规范;4.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职业道德,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5.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提高就业能力;6.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乐观向上,培养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学会合作与竞争,提高应对挫折、适应社会的能力;7.有严谨务实、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收集、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8.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组织协调能力,有敬业精神和主动服务的意识,服从安排,顾全大局,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实践“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典型案例

实践“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典型案例

庆阳市技工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典型案例实践“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实施背景一位建筑颇有建树的企业老总在我校校企合作论坛上说:“把学生给我,我来带半年,保准个个能顶岗!”职业学校一直以来备受困扰而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毕业生不能很好适应企业生产岗位的实际需要,尽管我们也有实习实训,也有顶岗实习。

为什么企业安排半年的实践,学生就能很好的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他们是怎样安排的?安排了哪些知识和实践内容?这一切正是我们职业学校一直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在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中,我校把建筑工程施工列为重点建设专业,借此机会,我们真就跟这个企业达成了协议,按照“现代学徒制”的模式,在之前“企业冠名班”基础上,进行了一轮“学徒实习”的试点,一个专业三个企业的试点收到了相当满意的效果,学生普遍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个以上岗位技能,80%在学徒实习企业就业。

随着示范校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正在更多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深入发展。

(二)主要目标建立和完善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使企业回归职业教育主体之一的地位;使学生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师傅指导下习得岗位操作能力;学生和企业相互认同,学生成为企业准员工,学校和企业组成育人共同体。

在试点获得经验基础上,借鉴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的培训内容、培训安排,修改完善相关专业实施性教学指导方案,制定庆阳市技工学校实施方案,并将学徒实习推广到全校更多的专业,把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纳入学校教学管理系统之中。

(三)工作过程1.现代学徒制试点2012-2013学年,我们安排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一个班在3家企业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

三家企业分别是,庆阳恒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甘肃华鼎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和庆阳市中元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他们都是与我校有深度合作的优质企业,在规模、设备、技术人员等方面均有优势。

现代学徒制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的实践分析

现代学徒制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的实践分析

ZHI JIAO ZONG HENG/职教纵横对于我国现代化社会长远发展来讲,加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育十分重要,其不但能够培养出优质的应用型人才,还能满足当前社会持续发展的新要求。

为此,相关教师需注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育,采用现代学徒制,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其日后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本文主要分析现代学徒制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的实践,具体如下。

一、加强校企合作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实践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为选取优质企业,加强校企合作。

在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已实行多年,在选择合作企业时,需重点考虑内部资源与实力,同满足学校具体状况的企业相结合,进一步确定招生规模。

二、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在我国人才培养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占据主体地位,此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机电设备运行维护技能、调试安装技能等,基于专业技术为中心,最终培养出应用创新型人才。

目前企业对此类人才有较大的需求,因为学生自身就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所以不用企业再花费时间和成本培养,并且此类人才适用岗位较多,深受企业欢迎。

现代学徒制能够实现学生“学践共行”,因其具有较强的预见性,相关人员需进一步加强人才的针对性,切实依据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对人才培养方向进行定位。

第一,在实践现代学徒制时,学校同企业管理者和技术员严格依据岗位需求构建职业标准。

第二,依据职业标准把对应的职业能力划分为若干模块。

之后依据学校具体状况与企业生产任务开发教学项目;接着参照开发的项目同企业人才需求有机结合调整课程体系。

第三,构建对应的能力考核手段,保证考核方式与标准同职业能力息息相关,促使人才具备的专业能力满足企业岗位需求。

比如某S学校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中心同海尔集团开展现代学徒制时,由于海尔企业是非常有名的家电制造业,所以安排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等课程,这些都同家电制造业有关联,使学院在技能培养上更具针对性。

三、明晰各方职责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现代学徒制的实践,需高度重视学校、企业、学生这三方的职责,学校需要同企业签订一份合作协议,而学生、学校以及企业间需签订学徒制培养合同。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落实对策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落实对策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时代汽车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落实对策刘江文1 吴明21.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 江苏省徐州市 2211162.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总装分厂 江苏省徐州市 221116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各行各业发展迅速,同时也带来了技能型人才的强劲需求。

大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战略目标,是政府、学校、企业及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强调校企一体化育人,被认定为工业社会职业教育的成功典范。

目前,国务院、教育部等六部委、教育部都颁布了相关文件,现代学徒制正在试点与推进。

本文从现代学徒制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推进和落实中碰到的问题入手,提出了一些看法、思考和解决办法,为更好的推进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落实建言献策。

关键词:高职 机电一体化 现代学徒 实践1 引言现代制造业的生产,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很高,既要求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要求有精湛的技艺,更需要有“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

现代学徒制主张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学生(学徒),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构成“双导师”。

校企双方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开发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开设能够提升核心职业素养的课程,协同进行课程教学的实施。

企业文化、工匠精神、质量意识等精髓真正融入课堂,便于学生就业后能够迅速胜任工作,为企业发展助力,真正实现职业院为社会输送高质量高技能专业人才的职能。

2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中各参与方的协同2.1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的社会定位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要把学习者培养成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机电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检修与技术改造等工作,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这一目标就确定了学校是为生产制造企业培养人才,学校办学必须走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岛区职业教育中心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青岛市黄岛区职业教育中心2016年9月目录一、专业类别、招生对象与学制 (3)二、培养目标与规格、培养模式 (3)三、校企双方职责 (3)四、岗位标准 (4)五、课程体系 (7)六、教学组织与管理 (65)七、教学建议 (67)八、教学保障 (68)九、考核评价 (72)十、毕业标准 (72)黄岛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类别、招生对象与学制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招生对象: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学制:基本学制以3年为主,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管理,中职段学制可缩短1学期或延长1学期。

根据海信日立空调用工需求,实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分段育人机制。

二、培养目标与规格、培养模式(一)培养目标与规格满足海信日立空调等机电设备生产、运用需求,面向机电技术应用相关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特别需要培养与半岛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加工的等具有公民基本素养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根据海信日立空调公司需求进行特殊课程与技能的专门化教学与训练,分别侧重于机械设备的操作、空调原理、空调设备、空调系统、空调工程应用、电子装配线的操作、自动控制设备的运行与监控、机械或电气故障的诊断与维护,空调等配件的生产、组装、焊接、维修和检验等技术工作。

(二)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海信日立空调公司的深度参与和双导师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校企双方职责1.我校与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细则》,确定招生的专业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每年招生40人,企业直接参与学徒学生的录取工作。

主要包括招生计划与条件、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岗位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实习实训计划等。

2.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会同我校共同制定《学徒管理办法》,规范我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

按照双向选择原则,签订学徒、学校和企业三方协议,对于年满16周岁未达到18周岁的学徒,须由学徒、监护人、学校和企业四方签订协议。

协议中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

落实学徒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等。

3.我校与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教学团队,组成学徒制工作小组。

师傅由学校转件、企业师傅、专业指导教师组成。

编写基于岗位工作内容的实训教材和岗位实习考核标准,组织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育人结合。

4.学徒在整个培养期间实行学分制。

在整个培养期间,建立学分累计制度。

学徒修满本专业规定的总学分方可毕业。

5.我校采用现代学徒制形式与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联合开展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和转岗培训。

聘请合作企业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授课,邀请企业高管进行专题讲座或宣讲企业文化6.在整个培养期间,建立校企合作双方定期检查、及时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建立学生管理档案,安排专人定期检查情况,全程跟踪指导和管理学生工作。

建立学校、企业和学生家长经常性的学生信息通报制度。

四、岗位标准(一)基本知识要求: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与公共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音乐、心理健康等必修课。

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学生应达到国家统一制定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就业指导、公共关系、市场营销、车/钳/电实作入门等课程,可列为公共基础课的选修课。

(二)基本技能要求根据海信日立需求进行企业课程与技能的专门化教学与训练,分别侧重于机械设备的操作、空调原理、空调设备、空调系统、空调工程应用、电子装配线的操作、自动控制设备的运行与监控、机械或电气故障的诊断与维护,空调等配件的生产、组装、焊接、维修和检验等技术工作。

要求学生掌握机械、电子、气动和液压技术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中的应用、生产知识以及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的安装、调试、检测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具备以下技能:●机械基础知识●机械加工常用设备知识(分类、用途)●典型零件(主轴、箱体、齿轮等)的加工工艺●焊接基础知识●能熟练操作各种焊接方法●掌握各种焊接材料的性能●熟悉常用焊接缺陷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电工基础知识●电气设备的性能、结构、调试和使用的基本知识●具有维修电工必需的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常用机电设备安装、调试、验收、维修、保养的能力(三)岗位工作标准五、课程体系(一) 文化基础课1. 德育(92学时)(1)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

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2) 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3) 经济政治与社会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

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4) 哲学与人生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

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 心理健康本课程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2.语文(175学时)本课程主要内容为实用文阅读、应用文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附件(中国文学史、文学作品欣赏)等,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使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修改、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3. 数学 (175学时)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

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

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4. 英语 (138学时)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5. 计算机应用基础 (74学时)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6. 体育与健康 (92学时)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7. 音乐 (18学时)音乐课是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重要基础课,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专业课8. 机械制图 (72学时)使学生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能够执行制图国家标准和相关的行业标准;具有识读和绘制简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空间想像和思维能力;能够正确地使用常用的绘图工具,具有绘制草图的基本技能;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光滑圆柱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与光滑工件尺寸检测等,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9. 金属工艺学 (72学时)了解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类别和用途、金属加工的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金属毛坯和零件常用加工方法,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加工设备及工艺过程,初步具有使用常用金属材料的能力、使用毛坯和确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能力,初步具有钳工、车工的操作技能。

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设备,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为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基础。

10. 电工基础 (72学时)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会使用常用电工工具与仪器仪表;能识别与检测常用电工元件;能处理电工技术实验与实训中的简单故障;掌握电工技能实训的安全操作规范。

11.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112学时)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与电力拖动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中级维修电工技术等级标准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