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数学上册 小学除法6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 小学除法6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学除法6教案青岛版1、使学生学会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应用这一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除数是整数,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以及商的最高位是0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激发1、口答:小数的性质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板演:30、452910836(与提问同时进行)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方法,谁说一下它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板书: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4、订正板演,30、4529的商中间为什么有小数点?5、引入:108能被36整除,如果把108改成117,还能被36整除吗?(不能)117除以36得到整数商3以后还有余数,如果继续除,应该怎么办?你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好!今天我们一起继续研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二、尝试1、出示例2:117362、生分组讨论并试算。

3、学生汇报XXXXX:通过讨论、试算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知道:36除9不够商1,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9的右面添上0看成是90个分之一再除。

90个分之一除以36商2个分之一。

由于被除数117是整数,小数点没有写出来因此要在商的右面点上小数点后,再写商2个分之一。

求出分位上的商以后,还余18个分之一。

18个分之一用36除,不够除,怎么办?(不够商1个分之二。

把18个分之一看成低一级单位的数,再添0,是180个百分之一,再继续除)4、强化理解算理,引导学生共同把这道题做完。

(生说师板书)3、2536 )117、0 01 089 0 ……添0继续除,表示90个分之一7218 0 ……再添0继续除,表示180个百分之一18 0 05、师进一步明确:在计算除法时,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在余数的后面添0继续除。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A)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本班现有学生52人,这群学生学习底子不够扎实,纪律性差,课堂思维懒惰,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反而课下能够疯打闹,课上不能专心听讲,作业书写不够认真。

二、本学期达到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4、学生会根据指定要求,设计游戏方案;游戏方案要公平、便于操作。

5、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6、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7、能准确又简明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8、使学生能够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和复杂的分数应有题,学会用方程解答应用题;能根据应有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解答。

9、让学生自主调查整理数据,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三、教学进度:第一单元:方向和位置6课时第二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8课时左右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0课时左右综合应用:有趣的溶解现象1课时第四单元:分数乘法11课时左右第五单元:可能性2课时第六单元:分数除法10课时左右第七单元:人体的奥妙——比6课时第八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8课时第九单元:爱护眼睛——统计4课时左右数学与生活1课时左总复习机动四、改进教学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讲究教学方法,我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精心设计适合本课的教学方法,让每一堂课都深深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一种乐学好问的学习氛围。

并改掉以往教学满堂灌的方法,通过创设情景环境,让学生逐步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

每一堂课都要实行课堂改革,把自主权放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第六单元《2、5的倍数特征》(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六单元《2、5的倍数特征》(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六单元《2、5的倍数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2、5是怎样的伴生数,2、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掌握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的方法。

3.了解2、5的倍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2、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判断方法。

2.教学难点:两位数及以上的数判断是否为2、5的倍数。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2.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打开PPT,播放音乐与学生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谈论学习数学的意义及应用,引导学生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

步骤二:学习2、5的倍数特征1.提问:“什么是2、5的伴生数?”2.学生回答:“2、5是一对伴生数,当一位数以5结尾时,它的倍数一定以5结尾;当一位数以偶数结尾时,它的倍数一定是偶数。

”3.展示PPT,学生跟读2、5的倍数特征。

步骤三:判断2、5的倍数1.询问学生:“如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2.学生回答:“末尾是0或2、4、6、8的数是2的倍数。

”3.拓展:“如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4.学生回答:“末尾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5.展示几个例子,学生讨论判断是否为2、5的倍数。

步骤四:练习1.发放练习册,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2.教师巡视课堂,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答疑问。

步骤五:学习2、5的倍数应用1.介绍2、5的倍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化整为零、时间概念、交房租等。

2.学生讨论2、5的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2、5的伴生数和倍数的特征,以及如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并在生活中体会2、5的倍数的应用。

教师需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版】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版】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0.72× 5(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 5 × 53. 6 0 3 6 0缩小100倍(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

(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专项练习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0.34 3.5 0.201 5.02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③判断13.5× 22. 7 0(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计算7 ×4 0.7×425×7 2.5×7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①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②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专项练习自主练习 4二、运用填空。

4.5 ( ) 0 .7 4 ( )× 3 × 3 × 2 × 2几道题目考考你,有信心迎接挑战吗?1、出示课件:生活中包含的有平行四边形的场景。

你能从下图中找到平行四边形吗?2、研究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1)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用四根硬纸条做的平行四边形的框架,用手捏住它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动,看看有什么发现?(2)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形状是不固定的,它可以是比较高的,也可以是比较矮的。

生2:我这个平行四边形先是往右倾斜的,慢慢拉动对角,渐渐地它就斜的不那么厉害了。

再拉,它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

继续拉,它渐渐地又往左倾斜了。

(3)课件动态演示拉动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角的过程,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在平行四边形的这一变形过程中,究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生答,师小结:在变形过程中,边的长短没变,但角的大小变了,高的长度也在变。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一起看看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查阅!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

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平均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课件出示;一个老猴子在森林中摘了12个桃子,回到家后叫来了三只小猴分桃子给他们,猴一7个、猴二4个、猴三1个。

师:对老猴分桃这件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生:三只猴分的桃子不一样多。

生:应该三只猴分的一样多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一样多一样多(二)探究新知:1、用磁性小圆片代替桃子(老师将磁性小圆片按照7、4、1、分别排列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能用哪些方法可以使每组的个数一样多。

2、交流反馈(1)引出移多补少、(2)(7+4+1)÷3师:观察移动后的小圆片,思考:移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板书:总数不变一样多不一样多3、小结,并揭示课题师:刚才我们通过移一移,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一个同样的数4,这个数就叫平均数(板书课题)4、刚才有同学用(7+4+1)÷3=4的方法算出了他们的平均数,现在老师再摆一组为8个,这时平均数又是多少呢?会吗?生:会。

(生自己完成)反馈(7+4+1+8)÷4=5比较归纳得出:总数÷份数= 平均数(三)应用数学教师课件出示列举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学生自己阅读这些信息1、国家旅游局关于2004年“十一”黄金旅游周旅游信息的公告(1) 上海东方明珠平均每天的门票收入为130万元,北京故宫平均每天门票收入为200万元(2) 南京中山陵平均每天接待游客70000人,北京故宫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000人。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因数与倍数 教案 1 因数和倍数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因数与倍数 教案 1  因数和倍数

1 因数和倍数⏹教学内容教材第88-91页,因数与倍数。

⏹教学提示在这节课先揭示整数的概念,再利用整数认识因数和倍数,而是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来认识倍数与因数。

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除法的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材提出“可以怎样排队”的问题。

利用整数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以整数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与因数的含义,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指导学生利用原有的乘除法知识,探究找一个倍数的方法,总结出一个数的倍数最小的是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并提醒学生,在探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一般不讨论0。

引导学生体会一般可以用乘法算式来找一个数的倍数,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有序思考,并逐步让学生领会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利用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过程与方法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1、谈话引人师:同学们喜欢开运动会吗?运动会上的团体操表演非常好看,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运动会上团体操排练时,队型排列出现了一些问题,想让同学们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2、出示情境图(1)学生活动:仔细观察情境图,获取图中信息。

全班进行交流(2)学生活动:分一分。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先单独活动,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全班进行交流(3)学生汇报,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对队形如何排列进行提问。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本课的例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1.解决:可以怎样排队2.学生列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2 x 6 = 123 x4 = 12 1 x 12 = 12(1)说明含义,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和6的倍数。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数与代数课时一:认识数字教学目标:- 了解自然数的概念及其特点;- 掌握自然数的读法与书写规范。

教学内容:1. 自然数的认识- 了解自然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从1开始,没有上限;- 认识自然数的用途和重要性。

2. 自然数的读法和书写规范- 研究自然数1-10的读法和书写规范,包括用数字和汉字表示;- 熟练掌握0的读法和书写规则。

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 引导学生回顾0的读法和书写规则;- 提出问题:自然数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2. 引入新概念- 向学生介绍自然数的概念,解释自然数从1开始,没有上限;-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数的用途和重要性。

3. 规范读写自然数- 让学生跟读1-10的自然数,并掌握其正确的读法和书写规范;- 练0的读法和书写规则。

4. 总结与拓展- 让学生总结自然数的特点和重要性;- 提出问题:自然数有哪些应用场景?教学重点:- 掌握自然数的概念和特点;- 熟练掌握自然数1-10的读法和书写规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数的用途和重要性;- 解答学生关于自然数应用场景的问题。

课时二:数的排序与比较教学目标:- 掌握自然数的排序和比较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比较能力。

教学内容:1. 数的排序方法- 了解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的概念;- 研究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2. 数的比较方法- 研究使用大小比较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通过比较确定数的大小顺序。

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 引导学生回顾1-10的自然数;- 提问:如何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2. 掌握排序方法- 向学生介绍数的排序方法,包括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 练数的排序,培养学生的排序能力。

3. 研究比较方法- 研究使用大小比较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练比较不同数的大小关系。

4. 拓展应用- 提出问题:如果有一个数列,如何将其中的数按大小顺序排列?教学重点:- 掌握数的排序方法;- 熟练使用大小比较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6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6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6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教学内容教材第63页的第12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提示在实际生活中,也常常遇到一些具有这种数量关系的问题。

特别是路程问题比较接近生活,教材安排了王刚和李红相向而行的实际情境,让学生解读题意,画线段图分析题意,并列出方程解答,总结此类实际问题的特点迁移其它问题。

教学时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列方程解答。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相遇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数量间的相依关系,以及“相向而行“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经历通过画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能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难点能将相遇问题的方法迁移解决相遇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复习题。

1.师傅加工零件80个,比徒弟加工的2倍少10个,徒弟加工多少个?2.小红买了3块橡皮檫5支圆珠笔,共用去8.5元,每支圆珠笔的价钱是1.4元,每块橡皮擦多少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更正。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1.提取信息。

出示课件:教材第63页,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呈现:王刚家与李红家相距840米,王刚去给李红送书,为节约时间,两人同时从家出发。

王刚平均每分钟走63米,李红平均每分钟走57米,几分钟后两人相遇?师:观察图片,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收集信息。

分析出:知道了两个人的速度和路程。

这道题是求相遇问题。

引导学生说说相遇问题。

2.分析与解答。

(1)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理解题意。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写一写,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内交流线段图的画法,在班内交流师进行指导李红(2)根据线段图,试着分析数量关系840米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2和5的倍数的特征节次: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2、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教学难点: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教学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节次: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3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3的倍数。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能被3整除的特征,并会判断。

教学难点:正确的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质数与合数节次: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归纳、推理,获得什么是质数和合数的数学猜想,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发展过程。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难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内容:分解质因数节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含义,初步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的分解质因数。

教学难点: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含义。

教学内容:我学会了吗节次:教学目标:1.通过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有效课堂教案设计有效课堂教案设计有效课堂教案设计有效课堂教案设计学生同位间尝试找一找、说一说规律,并试着写一写,画出它们各自的对称轴。

交流方法:1:蒙纸法。

2、照镜法。

3、左右握笔法。

(教师要对学生想到的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教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写一写,相互交流,比一比看谁写的漂亮。

(第8题是教学的难点,找规律多数学生能一眼看出,但怎样写出规范的对称数字确实挺难,教师把难点抛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尝试、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常用的几种方法。

使学生感受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

)4、欣赏与回忆。

(自主练习的第9题)师:不光数字有对称现象,有些汉字的形状也是近似轴对称的,例如“日、田、金、美”等汉字。

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汉字吗?学生独自写,并交流。

古、丰、喜、申、甲、天……师补充:在英文字母中,你能找到轴对称字母吗?学生独自写,并交流。

W、E、T、Y、U、I、O、A、D、H、K、X、C、V、B、M、同位间相互指一指它们各自的对称轴。

5、创作与欣赏。

(自主练习的第10题)(1)每个学生准备几张正方形彩纸,拿出一张,按照课本方法对折3次,成为一个三角形,再剪一次展开就会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

(2)你还会剪哪些轴对称图形?试着剪一剪,比一比看谁是剪纸小能手。

(3)展示交流,评出剪纸小能手。

三、全课总结称轴都要画出来。

(无数条的除外)另一个教学点是“所有的对称轴都相交于一个点”,教师是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自主获取知识的,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第9、10题的练习,在写对称汉字、英文字母及动手剪对称图形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反思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感有效课堂教案设计归结到“怎样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得到这些图案?”)2、你认为这6幅图中,哪些是用平移的方法得到的?(明确其中的第2、3、4幅图案是用平移的方法得到的)揭示课题并板书:图形的平移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出示例题图:(5个小正方形的图案)提问:怎样用平移的方法得到这个图案呢?你能把中间的正方形平移到左上方吗?(适当提示方法:先向哪儿移、再向哪儿移)2、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尝试平移。

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例文

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例文

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例文教师课后小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以及教学灵感等。

主耍是帮助教师及时评判自己的教学成效,改进教学水平。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X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X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例文1教学目标:1.在知道题意的基础上寻觅等量关系,初步掌控列方程解两、三步运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2.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学会在运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3.让学生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1.让学生学习在运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2.让学生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具准备:配套教与学的平台教学进程:一、复习引入1.解方程8x ÷ 2 =28 7(x+3)÷ 2 =282(x +17 )=40 6(5+x)÷ 2 =362.任意挑选一题进行检验。

3.复习以前学过的公式:C=2(a+b)C=4a S=ab S=ah÷2 S=(a+b)h÷2 ……4.揭示课题:列方程解运用题(1)[说明:复习部分安排解方程,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方程的合知道法;另一方面也对方程的检验格式稍作复习,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同时,适当地帮助学生整理与复习运算公式,这样导入新课比较自然,也有助于展开后续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用一根长为2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多少厘米?(1)学生尝试。

(抽生板演)(2)分析、交换先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再找等量关系来列方程。

(长方形的周长运算公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

)(3)板书:解: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

2(8 +x )=288+x =14x =6答:这个长方形的宽是6厘米。

(4)比较算术与方程的解法。

(建议学生,挑选方程的方法。

)(5)检验。

2.补充例题:一块三角形土地的面积是900平方米,高36米,它的底边长多少米?问:(1)这道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2)能不能直接用三角形的面积运算公式算出高。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6篇)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6篇)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6篇)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篇11、教材名称、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2、全册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十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负数的初步知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四则计算,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周期现象。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公顷与平方千米这两个较大的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材离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

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

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3、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①通过合理的分类,并借助直观,让学生体会正负数与0的关系。

②要借助直线上的点,使学生初步体会负数的大小。

③要让学生经历公式推导的完整过程。

④把握探索小数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思路。

⑤联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⑥要鼓励学生画图列举寻找规律。

⑦理解用计算器探索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活动线索。

⑧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⑨引导学生依据具体数量关系列出乘、除法算式,逐步丰富对乘除法运算的理解。

⑩要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2)基本技能: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教
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知道2、3、5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内的2、3、5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2.在探索自然数特征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
3.通过探索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推理、归纳能力,产生探索自然数规律的好奇心。
2.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探究规律。如探索2、3、5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可以用列举的方法来研究,也可以用百数表来研究,虽然研究的方法、渠道不同,但殊途同归都能找到规律。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提高学生观察、发现、归纳的能力,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单元备课
第6单元
单元主题
因数与倍数
共7课时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倍数和因数,2、5、或3的倍数的特征,以及偶数和奇数、素数和合数。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整数、自然数,学习过整数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基础。教材先通过学具,引导学生从因数和积的关系认识倍数和因数,让学生利用熟悉的乘、除法探索并学会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接着让学生分别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认识偶数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数;然后通过操作,依据一个数因数的个数引出对素数和合数的认识。最后安排了练习六,对本单元内容进行综合练习。
单元达
标计划
计划12月12日进行单元达标测试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在探索自然数特征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

第六单元《2、5的倍数特征》(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六单元《2、5的倍数特征》(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2、5的倍数特征》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

三、教学难点: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一组数,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2、5的倍数。

-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2、5的倍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探究新知:-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2的倍数的特征,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2的倍数的个位数都是偶数。

-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5的倍数的特征,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5的倍数的个位数都是0或5。

-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2、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数是偶数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数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 巩固练习:- 老师出示一组数,让学生判断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

-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4. 小结:-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2、5的倍数的特征。

-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2、5的倍数的特征。

2. 让学生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2、5的倍数,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课题:《2、5的倍数特征》2. 2的倍数特征:个位数是偶数3. 5的倍数特征:个位数是0或5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讨论,让学生掌握了2、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的精神。

在巩固练习环节,我通过让学生判断一组数中的2、5的倍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1教学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1教学案

1,2, 3,6, 9,18
18 的因数 把 18 的所有因数写 在集合中, 相邻两个因 数之间用逗号分开。 ( 5 )观察思考。 老师板书: 30 的因数 有哪些? 全班交流后, 引导学生 明确: 一个数的因数的 个数是有限的, 其中最 小的因数是 1 ,最大 的因数是它本身。 (四)思维训练 在 451 后面补上三个 数字组成一个六位数, 使这个六位数能被 783 整除。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 我们共同研究 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因 数个数的方法, 通过学 习后的观察思考, 还知 道了一个数的因数的 个数是有限的, 其中最 小的因数是 1 ,最大 的因数是它本身。
同学们独立完成,做后结合例题和练 习内容思考: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 点? 小组交流思考结果。 学生读题,尝试解答
作 业 设 计 教 后 反 思
18 与 1 .2. 3. 6. 9 .18 的关系是什么?
达 标 检 测
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21 的因数 18 的因数 3 的倍数
教 与 学 过 程 设 计
×12= 12 或 12×1= 12 )你能试着说说 1 和 12 与 12 之间存在 着什么样的关系吗? ( 1 和 12 都是 12 的 因数,12 是 1 和它本 身的倍数。)请你完整 地说出 12 的因数有 哪些。( 12 的因数有 1 , 2 , 3 , 4 , 6 , 12 。) 12 是谁的倍 数? ( 12 是 1 的倍 数,12 是 2 倍数,12 是 3 的倍数, 12 是 4 的倍数,12 是 6 的倍 数, 12 是 12 的倍数。 ) 老师引导学生明确: 为 了方便, 在研究因数和 倍数的时候, 我们所说 的数指的是整数 (一般 不包括 O )。 1 )板书。 18 的因数有哪几个? ( 2 )交流方法。 第一种方法:想 18 可 以由哪两个数相乘得 到? 18 = 1×18 18 = 3 ×6 18 = 2×9 所以 18 的因数有 l , 2 , 3 , 6 , 9 , 18 第二种方法: 根据整除 的意义得到。 18÷1 = 18 18÷3 = 6 18÷2 = 9 所以 18 的因数有 1 , 2 , 3 , 6 , 9 , 18 。 ( 3 )小结。 想一想: 这两种方 法哪种思考起来更简 便呢? (找两个数的乘 积更简便)那么,我们 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学 习后面的内容。 ( 4 )认识集合图。 我们求出了一个数的 所有因数后, 还可以用 集合图表示出这个数 的全部因数,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2和5的倍数的特征节次: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2、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教学难点: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教师指导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选择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事件(如六.一节目汇演、阳光体育运动活动现场等)引出信息窗情境图。

谈话:同学们,"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阳光体育运动让我们健康快乐成长,让我们一同欣赏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吧!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提出问题观察情境图,根据信息让学生独立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的提问引到:跳交谊舞(圆圈舞)可以派多少人?2.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1)跳交谊舞可以派多少人?问: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可以派多少人?(2)2的倍数特征问: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问:生活中哪里用到双数?问:这些双数都是2的倍数,它们有什么特征呢?对待数学问题不能只凭猜测,要进行验证。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老师为你提供一张百数表,你可以从表中把2的倍数圈出来,也可以把2的倍数写出来,然后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3)汇报交流(学生只要说的有道理就应该肯定,引导学生研究个位有什么特征与十位有什么关系来总结特征)小结:所有2的倍数的个位上都是什么数?(0、2、4、6、8)。

因此,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什么部分的数就可以了?(个位上的数字)(4)验证结论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些数比较小,你能举一个多位数来验证一下吗?(5)学习偶数、奇数。

①老师介绍偶数、奇数的概念。

老师举多个数,学生判断是偶数还是奇数。

②说明:0是偶数,但我们在这个单元中一般不考虑0。

③介绍学习方法:刚才同学们把2的倍数写出来研究的方法叫列举法,这是一种很好的数学3. 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1)用刚才的方法自己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2)交流:个位上是5或0。

(3)学生举例验证。

4. 2和5倍数的共同特征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用"百数表"把2、5共同的倍数找出来研究特征。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如:跳交谊舞可以派多少人?跳圆圈舞可以派多少人?学生可能列举很多不同的数(如6、8、20、14、98等)学生可能说是2的倍数,也可能说是双数等。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了"双"即为"2个"的经验,可能从列举的数中概括出:都是双数等结论。

学生交流。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小组合作研究。

学生的结论可能有:个位上是双数与十位没有关系,个位是0、2、4、6、8学生自己举例验证。

学生判断是偶数还是奇数。

学生合作完成,并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总结: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三、拓宽应用。

奇数、偶数学生容易分清,做此题的时候可以比比谁分的快,让疲劳的大脑兴奋起来。

2.填空:(1)一个两位数,它是5的倍数,它最大是( )(2)一个三位数,它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它最小( ),最大是( )(3)一个同时能被2、5整除的最大三位数是( ), 最小三位数是( )3.按要求组数。

0 、6、9、7奇数:() 2的倍数:() 5的倍数:()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全班交流。

课后反思教学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节次: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3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3的倍数。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能被3整除的特征,并会判断。

教学难点:正确的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教师指导学生活动一、出示情境图,揭题。

指名说说2、5倍数的特征直接揭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和5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学术交流汇报。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猜测3的倍数的特征受2、5倍数特征的影响,学生大多会从数的个位上的数字进行研究,学生可能猜测: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针对学生的错误结论,引导学生及时举出反例予以反驳:13、16、26、29等一些数个位上3、6、9就不是3的倍数,而24、15、27等一些数反而是3的倍数。

谈话:看来只观察一个数的个位数字是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百数表、列举法)2.探究特征①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百数表、列举法)谈话:把"百数表"中3的倍数圈出来研究研究。

(学生人手一份十行十列的百数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②学生独立尝试后小组交流。

③全班汇报交流。

④学生思考交流:小结: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给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引导学生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学生猜测,并反馈验证。

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的结论可能有: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字没有规律......三、拓宽应用。

1.自主练习4学生判断时注意说说判断的依据。

2.填空题。

(1)一个两位数,它是5的倍数,它最大是( )(2)一个三位数,它既是2的倍数也是3和5的倍数,它最小( ),最大是( )(3)一个三位数,它是3的倍数,它最小是( )(4)一个数同时是2、3、5的倍数,最大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

(5)1352至少加上( ) 才能是3的倍数。

(6)一个同时是2、3的倍数,最大三位数是( ), 最小三位数是( ) 同时是3、5的倍数,最大三位数是( ), 最小三位数是( )。

3.判断题。

(1)个位上是0、2、4、6、8的自然数都是2的倍数。

( )(2)任何奇数加上1所得的数一定是2的倍数。

( )(3)同时是2、3、5的倍数,最小三位数是150。

( )(4)一个奇数加上7,一定能被2整除。

( )学生利用特征判断后,教学生快速判断法。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独立判断,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习了2、5、3的倍数的特征,你还想了解什么?学生交流。

课后反思教学内容:质数与合数节次: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归纳、推理,获得什么是质数和合数的数学猜想,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发展过程。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难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教师指导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元旦就要到了,光明小学决定举行团体操表演,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各个班整齐的方阵。

(出示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问:仔细观察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那我们看看他们的因数是否有相同的特点?帮助学生发现这些数都有两个以上的因数。

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有两个以上因数的都能摆成方队吗?其他数行不行?学生会发现了排成各个方阵的人数分别是24、25、32、35、40。

小组讨论后,发现个位、十位上都没有共同的特点,独立写出五个数的因数,来研究。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针对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2.利用准备好的小方块摆一摆,看一看哪些数字能摆成方阵,哪些不能?验证自己的想法。

(用小圆点画,从1到15)3.交流自己的发现。

观察、讨论:这两类数字有什么特点?4.引导学生发现:数可以分成三类,有的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的数含有两个以上的因数;而1只有一个因数。

5.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本质属性。

(1)我们把具有像2、3、5、7、11......特征的数叫做质数。

想一想什么叫做质数?引导学生概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

我们把具有像4、6、8、9、10、12、14......这样的特征的数叫做合数。

想一想什么叫做合数?引导学生概括: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其他的因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合数。

(2)质数和合数的区别是什么?(3)1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用图表示质数、合数、1的关系。

学生操作验证。

通过动手摆方阵,学生可能发现(1)1、2、3、5、7、11、13、17等数字不能摆成方阵,(2)4、6、8、9、10、12、14、15等数字能摆成方阵。

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

学生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

全班交流、辩论,相互补充得出结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三、拓宽应用。

1.检查下面各数的约数的个数,指出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分别填在指定的圈里,再用质数表检查.2.填空题.①质数有()个约数,合数至少有()个约数.②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③()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3..判断.①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②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③在自然数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④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⑤一个非零的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⑥一个非零的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⑦大于2的偶数都是合数。

⑧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4.在整数1~20中:①奇数有:偶数有:②质数有:合数有:5.某校五年级各班人数情况统计如下班别一班二班三班四班人数40424845各班要划分活动小组,如果每组5人,哪个班能正好分完?每组4人或6人呢?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先独立判断,再说出原因。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全班交流。

课后反思教学内容:分解质因数节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含义,初步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的分解质因数。

教学难点: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教师指导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复习旧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