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专版)2018年九年级语文下册6明湖居听书课件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明湖居听书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陡然一落 一线钢丝抛入天际(视觉)
忽又扬起
一条飞蛇在黄山 ……(视觉)
放那东洋烟火 (视觉)
12/16
3.为了突出白妞说书技艺高超,文中除了直接描写她 歌声外还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衬托 ① 衬托白妞说书无穷魅力
1)戏园盛况 (以景衬人)
② 人声嘈杂描写为后面鸦雀无声作 铺垫,衬托出白妞说书超人技艺。
③ 说明白妞说书雅俗共赏,衬托说 书造诣深
13/16
2)琴师弹奏----抑扬顿挫,入耳动听 黑妞演唱----认为观止矣
衬托白妞说书不一样凡响
(以人衬人)
14/16
反应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成就 明湖居听书
听书前 听书中
戏院盛况:轰动泉城
琴师演奏:不一样凡响 侧面描写 黑妞演唱:认为观止
白妞出场:“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正面描写
声声宛转
10/16
白妞说书 “初不甚大” “越唱越高” “陡然一落” “忽又扬起” “人弦俱寂”
——演唱起始 ——演唱发展 ——旋律跌宕 ——演唱高潮 ——演唱结束
11/16
2.自读文中描写白妞说书语段,白妞说书时,她
声音有哪些改变?作者是怎样来描绘她歌声?
初不甚大
熨斗熨过 (触觉)
越唱越高
吃了人参( 味觉)
7/16
结合文意,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2):描写说书前书场盛况。 第二部分(3—8):描写琴师、黑妞、白妞三人 技艺。 第三部分(9):听书人听书后评价。
8/16
先抑后扬
1.作者在明湖居先后听了哪几段演出?
外貌: 甚为丑陋
琴师弹奏
初奏:不甚留神
轮指: 入耳动心
9/16
先扬后抑
黑妞演唱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明湖居听书》说课稿语文版
《明湖居听书》说课稿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我选择了《明湖居听书》,希望能够贴近二期课改的要求。
一、学情分析所教授的是特色班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愿意接受新事物,但喜看表象,难识本质;他们对记叙文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逻辑思辨能力不强。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明湖居听书》是语文新教材一篇讲读课文,单元主题是“技艺超群”。
文章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国民间艺人、能工巧匠神乎其神的技艺,表现了中华民族心灵手巧的特点,这是一笔值得继承的宝贵财富。
本文虽然选自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但我认为更主要的是从美文的角度节选的。
本文想象丰富,语言绚烂;大量使用比喻,成功运用映衬,把王小玉说书的魅力传递得淋漓尽致,与林嗣环的《口技》前后呼应,正好是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拓展思维、提高鉴赏能力的良好素材。
2.学习目标基于对学情和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文的学习目标定位为:1)知识目标根据“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揣摩文中特殊比喻句的作用就是本课的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反复诵读,自然感悟语言的魅力,体现课堂的“语文味儿”。
3)情感目标感受传统说唱艺术的魅力,激发对文学音乐艺术的热情。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揣摩文中特殊比喻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无形音乐的传神描写。
三、说教法和学法在教学中,依照“归真、求美、移情”的心理过程,借鉴情景探究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我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欣赏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让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贯穿教学始终,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四、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好的动力。
这就要求教师“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多媒体,我播放了一段音乐。
《明湖居听书》课件 教学(共52张PPT)
8、作者又是怎样正面表现白妞说书技艺高 超的?
从白妞出场、白妞说书(或白妞演唱)和观众反 应(听众的感受)三个方面进行正面描写,表现 白妞演唱技术高超绝妙。
9、文中两次写观众的评价,说说这两次评 价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它们又有怎样共 同的作用?
⑴第一次是从比较白妞和黑妞技艺高低的角度来评 价的,第二次是从听书后的感受和收获的角度来评 价的。 ⑵两次评价,都从侧面烘托了白妞说书技艺的绝妙。
《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鹗的小说《老残游 记》第二回。《老残游记》共二十回,署名 洪都百炼生。小说中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 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 病。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 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 统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
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 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 吏”的狰狞,可鄙。在客观上有助于人 们认识整个封建官僚集团的阶级本质, 有其进步的一面。但是,作者的基本立 场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他维护封 建统治,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缺乏认 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 反侵略斗争,在书中明显的表现,由此 可见,《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 书。
《老残游记》最早版本的封面、封里及插图
《老残游记》写一个江湖医生在各地的见闻和 活动。揭露了清末吏治黑暗,涂炭生灵的社会现 实,鲁迅先生评论:“言人所未尝言”、“叙事 状物,时有可观”,并把它列为晚清四大谴责小 说之一。
刘鹗 《老残游记》 李宝嘉 《官场现行记》 吴趼人(jian) 《二十年目睹之 怪现状》 曾朴 《孽海花》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羯(jié)鼓 铮铮(zhēng)遽(jù)发
周匝(zā) 霍(huò)然 花坞(wù)偌(ruò)大
《明湖居听书》九年级语文版下册精品课件
指歌声高亢、悦耳,使人经久不忘。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 于我心有戚戚焉: 意思是我有同感。戚戚: 心动的样子。
预习检测:
1.偌大的个戏台,空空洞洞,别无他物。 (这么大,那么大) 2.但觉得那人气味倒还沉静。 (人的气质和风度)
3.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 乳燕归巢。 (比喻歌声清脆悦耳,娇嫩宛转。)
教学目标
1、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 法。 2、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的描绘,品味 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重点) 3、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 角度和方法。(难点) 4、了解古代说书艺人的精湛表演艺术,认 识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
刘 鹗(铁云)
刘鹗 49岁(1905)于北京
基础积累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抓髻( jì ) 羯鼓( jié )花坞( wù ) 周匝( zā
)
o ) 偌大( ruò ) 疙瘩( gēda )福橘( jú ) 皓齿( hà
2.结合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屏气凝神 : 抑止呼吸,聚精会神。 形容叫好的声音非常大,像雷声震动着剧场。 轰然雷动 :
《老残游记》在艺术表现上有一定的 成就。作品的语言比较生动,描写比 较细腻在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 都有一定的特色。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就是全书中描写最精彩的章节之一 。
导入课题:
《老残游记》在艺术表现上有一定的成 就。作品的语言比较生动,描写比较细 腻在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都有一 定的特色。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 是全书中描写最精彩的章节之一。
职业广:官员,生意人,读书人
(2)琴师弹奏
外貌: 甚为丑陋 初奏:不甚留神 轮指:入耳动心
先 抑 后 扬
《明湖居听书》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课程导入 • 《明湖居听书》概述 • 故事梗概 • 主题分析 • 艺术特色 • 课程总结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
时代背景
介绍《明湖居听书》所处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当时社会 的特点。
作者介绍
简要介绍《明湖居听书》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阐述其文学地位 和影响。
80%
探究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作品的思 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启发学生的 思考和感悟。
02
《明湖居听书》概述
作者介绍
95% 85% 75% 50% 45%
0 10 20 30 40 5
作家姓名:刘鹗 出生日期:1857年
逝世日期:1909年
主要作品:《老残游记》、《铁瓮古迹》等
文学地位:晚清著名小说家,被誉为中国小说史上的 巨匠
节奏感强
作者通过情节的起伏变化 ,使作品节奏感强烈,引 人入胜。
结尾出人意料
作品结尾出乎意料,打破 了读者的心理预期,使作 品更具艺术魅力。
人物塑造特色
人物形象鲜明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个 性鲜明,栩栩如生。
人物关系错综复杂
作品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相互 交织,形成丰富的故事情节。
人物内心世界丰富
主题意义
主题意义概述
探讨了《明湖居听书》所具有的主题意义。
主题意义解读
作品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更是对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弘扬,具有深远的社会意 义。
主题意义在作品中的体现
作品通过对明湖居听书这一民间艺术的描绘,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民间艺术,从而促进 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作品也传递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具有深远的社会 意义。
(遵义专版)2018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故乡》教材课件 语文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社戏》 《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
选自《朝花夕拾》 选自《呐喊》 选自《朝花夕拾》 选自《呐喊》
写作背景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 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 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 操纵了中 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色圆脸,头戴小 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有
一双红活圆实的手(健康可爱)
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 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提一个 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
像是松树皮了(苍老穷困)
Evaluation only.
d w动 语it作言hCAo活 出 真sp泼 ,py刚 朴or健 质i, 、sg动 生eh作 动.tS干 ;2有脆li利智0d落有0e,勇4s说,-话2热fo脱情0口r、1而纯1.N说又AE话含sT吞糊p吞,3o吐显.s5吐得e,迟C断钝Pl断麻itey续木n续。Lt,tPd谦r.恭o而file 5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在初中我们学过他 Evaluatio的n o作nl品y. 有:
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人民,尤其是农民E,v日al益ua贫ti困on化o,n他ly们. 过着饥寒交迫的 d 和w毫ith无A政s治po权s利e.的Sl生id活es。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
1C9o19p年yr1i2g月h,t 2鲁0迅04回-2故01乡1绍A兴sp,o接se母P亲ty到L北t京d.。在
2018_2019语文版(新)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6 明湖居听书
6 明湖居听书
经典讲练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 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 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 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 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 色火光,纵横散乱。
[答案] 既有文雅的引用,又有通俗的大众语言,把听白妞说书后的陶醉感
形容得贴切而生动,极有力地从侧面烘托了白妞演唱技艺的绝妙。
6 明湖居听书
考点聚焦
侧面描写的作用 考点解读: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 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 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侧面描写不仅 能填补正面描写难以言说的空白,更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是对 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第二单元 古代风情
6 明湖居听书
第二单元 古代风情
6 明湖居听书
自主学习 课前积累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6 明湖居听书
自主学习 课前积累
文常信息
走近作者
刘鹗(1857-1909),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江苏丹
徒(治今镇江)人,清末小说家。通数学、医术、水利等。八国
联军侵华期间,用低价购买俄国所掠夺的太仓储粟以救济饥民,
6 明湖居听书
3.【识记词义】 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1)嘁嘁喳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2)抑扬顿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削壁千仞 :形容陡峭的山崖极高。 (3)________ 屏气凝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4)________
语文版语文九下第6课《明湖居听书》 课件(32PPT)
课文的主旨
小说通过老残在明湖居听书的见闻以 及周遭气氛的描写,刻画出白妞王小玉的 高超歌艺,表现了中国传统曲艺表演艺术
的精妙。
归纳本课的艺术特色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小说中描写挤满了人的明湖居戏园子,描写琴师不同凡响的演奏,写黑妞的演唱让观众叹为 观止,以及演出结束后少年人对白妞的评价,这些都从侧面烘托了白妞说书技艺的高超。对白妞 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的外貌的描写,空灵飘忽的演唱的描写,这些是正面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 描写二者相辅相成,鲜明地突出了白妞歌唱技艺的高超。 2.运用多角度生动比喻。 多角度运用比喻的手法,使读者对白妞(主要)等人的演唱技艺不仅有整体的感受,而且有具体的
听书人多: 当官的;做生意的;读书人。
下午一点钟才开始,可十点钟园子已坐满。 台上、台下对比: 空洞无人 热闹
侧写场内热闹场面,有力烘托白妞说 书的魅力,渲染了气氛,与白妞出场寂然
无声形成鲜明对照。
精读感悟 2.写琴师和黑妞,也是为白妞说书作烘托和铺垫。
写琴师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貌甚丑陋,开始弹琴琴声也不动人,最后轮指弹 奏,动人心弦,突出轮指弹奏的高超技艺,为后文替白妞出色地伴奏埋下伏笔。 写黑妞容貌、服装,细致说明她朴实、纯洁,为后文白妞的容貌、服装描 写节省笔墨,以便集中笔力写演唱,然后突出吐字清晰,行腔婉转的特点。但她 的技艺远不如白妞,因她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就这样层层铺垫,烘云托月, 很好发挥琴师、黑妞的陪衬作用。
明湖居听书
语文版 九年级下
传说春秋战国时代,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歌唱能手,闻名全国。有一年,韩国突然 爆发狂风暴雨,洪水决堤,巨浪冲天,把田园、房屋都冲毁了,百姓们纷纷逃命。韩娥 在乡亲的帮助下幸免遇难,投奔齐国。途中盘缠用尽,一路饥饿,断粮已好几日了。于 是,她便在齐国临淄城西南门卖唱求食。她的歌声美妙而婉转,可谓登峰造极,深深打 动了听众的心弦。以至韩娥走后三天,人们依然能够 听到她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 于是,便有了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说。 今天,让我们跟随刘鹗走入明湖居,欣赏一段与 韩娥之歌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大鼓书,感受民间艺 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