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观点评价型问答题的解题步骤

合集下载

历史观点评价类题目解题指导

历史观点评价类题目解题指导

济上看,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从外交上看,
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成效上看,经过改 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辉煌成果,社会生产力高 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怎么样:《时代》周刊标题的观点是西方社会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歪曲。
材料2:孙中山认为,在义和团的排外主义中表现了“对 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 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 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如果观点不是对某一历史现象的评价,比如是一种 思想、想法等,怎样评论
类似于分析观点类题型
1.是什么?概括这个观点,如果题目中已经指出了观点 就不用再点出来了
2.分析该观点提出的背景
3.分析该观点的性质、特点、目的等
4.分析该观点的影响(积极、消极),结果等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在孙中山、张謇等人的倡导下,兴起 了“实业救国”的浪潮,1912~1919年,中国的地主官僚、 商人、资本家兴办厂矿四百七十余家,新厂矿的投资加上 扩建投资共计约一亿三、四千万元,超过1912以前50处民 族资本一亿三千万元的投资总和。 ——杜德风《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据海关统计,1914年至1918年,我国进口货物 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 增加14.8%至20.5%,入超由每年2亿两减至约3000万两, 1919年更减至1600万两。 材料三 “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 人过问,至于闭户停机,纱厂结帐,大多无利……其它工 业亦皆消沉。” ——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评述“实业救国”思潮。(8分)
注:图中邓小平画像两侧是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

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1题解题指导与训练——观点评论类一

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1题解题指导与训练——观点评论类一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专项指导与训练一、观点评论(评析)类历史观点评论型问答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历史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

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具有“借古鉴今”的功能,因此,这种题型很受命题者的青睐,在高考试卷中屡屡出现。

下面以两道高考题为例,分析这种题型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技巧,并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1. (2011 •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一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崛起问题。

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归结出材料中的观点,参考观点有:殖民扩张说,科技促进说,文明扩张说等等,后选定自己认可的观点进行评论,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即可。

观点评述题的答题

观点评述题的答题

• •
• • • • • • •
【小结】
• 将这种具有两个及其以上,可以任选其一作答的 试题,就是观点例证型开放题。这种试题其观点 没有对与错,只问你同意哪一种。无论选答哪一 种观点,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都是正确回 答。它开放的是求答指令,因此,比较有利于检 测学生的历史意识是否具有辩证性,是否能够避 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等。回答时可根据自身实 际,诸如知识能力的构成、兴趣、爱好、趋向等, 选择自己赞同的观点,列举史实作答即可。
题型二 : 提炼观点型开放题
• 【设问方式】评材料中关于… …的观点
• 【步【基本方法】先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再进行论述 • 骤】 • (1)明确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2)提炼观点,在研读材料的基础上,遴选出其中的主 要观点,以备论证
• (思考方向:<主要是弄清几个问题>评论的客观对象是什 么?评论者的主观认识是什么?有几个观点?各观点之间 是什么关系?)
王芳
题型一:【示例】 • <例1>(2007江苏卷第(4)小题)材料 有关王 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 。 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 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 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 • 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 • <例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一种观点认为积极作 用是主要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消极作用是主要的。 • 你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
பைடு நூலகம்
• (4)遴选史实,从所学的知识中搜寻和遴选可以例证观点的史实
• (思考方向:对持有该观点的人进行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对或错 或片面性的根源,一般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理论的高度等方面去思 考)

历史观点题答题技巧初中

历史观点题答题技巧初中

历史观点题答题技巧初中
历史观点题是历史考试中常见的题型,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以下是一些初中历史观点题的答题技巧:
1.理解题目要求:首先要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是要求分析原因、影响还是评价某一事件。

理解题目意图有助于确定答题方向。

2.提取关键信息: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些信息是解题的基础。

3.联系所学知识:将题目中的信息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运用所学知识对题目进行解答。

这需要对历史知识点有扎实的掌握。

4.分析历史事件:对于历史事件,可以从原因、经过、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分析时要注意事件的内在逻辑和因果关系。

5.表达个人观点:在评价历史事件或现象时,要表达自己的观点。

观点要基于史实,要有论据支持,不能主观臆断。

6.组织答案:答案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可以先列出要点,再进行详细解释。

注意使用历史术语,提高答案的专业性。

7.检查答案:完成答案后,要进行检查,确保答案完整、准确。

检查时可以关注是否遗漏了重要信息或观点。

历史议论题答题模式

历史议论题答题模式

历史议论题答题模式
历史议论题的答题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阐述问题:首先要明确议论题的要求,通常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事件或问题。

在回答问题前,应先对议题进行一个简要的概述,说明背景和相关的重要概念。

2. 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回答问题之前,需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立场。

这个立场应该是明确的、可辨识的,同时也要能够被支持或反驳。

3. 提供证据支持观点: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应提供有力的证据来支持观点。

可以引用历史事件、数据、文献等,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准确和有说服力的。

同时,还可以引用专家学者的观点来加强自己的论证。

4. 反驳对立观点:在论述中,还要针对对立观点进行反驳。

可以指出对立观点的不足之处,或者提出反证据来反驳其观点。

这样可以展示自己的观点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5. 总结观点并进行展望:最后,在回答中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可以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或预测,对问题的发展前景进行一定的评估。

总体而言,回答历史议论题需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立场,并通过提供有力的证据和进行对立观点的反驳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同时,要保持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并提出合理的结论和展望。

历史评析题步骤

历史评析题步骤

历史评析题步骤做历史评析题呀,其实就像一场穿越历史的探索之旅呢!下面我就来和大家说说我做这类题目的步骤哈。

首先呢,得仔细阅读题目内容。

这一步可不能马虎呀!要把题目中的关键信息都找出来,像是涉及到的历史时期、人物、事件啥的。

有时候题目里会有一些小陷阱,你要是没看仔细,后面的分析可能就会跑偏。

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没注意到一个小细节,结果整个答案都有点歪了,所以这一步一定要认真对待!然后呢,就是要调动你大脑里的历史知识储备啦。

这就像是打开你的历史知识宝库一样。

把和题目相关的历史知识都想起来,不管是课本上学到的,还是你自己课外阅读积累的。

不过呢,这时候也不用把所有的知识都一股脑儿地全写上去,要挑选那些最相关、最有用的。

我通常会在这个环节花多一点时间,在脑海里好好梳理一下,哪些知识是可以用来支撑我的观点的。

接下来就是要确定自己的观点啦。

这个观点就像是你整个评析的灯塔,要明确、清晰。

你可以同意题目中的观点,也可以不同意,但不管怎样,都要有自己的理由哦。

这一步看起来很简单,但建议不要跳过,避免后续出现问题。

就像盖房子,没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房子怎么能盖得稳呢?再然后呀,就是要用你之前找出来的历史知识来论证你的观点啦。

这一步可太重要了!要把历史事实和你的观点紧密地结合起来,就像用线把一颗颗珍珠串起来一样。

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论证,比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不过在写的时候呢,要注意条理清晰,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

我自己的话,会先列一个小提纲,大概写一下从哪些方面去论证,这样写起来就会更有条理。

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引用一些历史名人的话或者历史文献里的语句。

这就像是给你的答案增添了一些调味剂,会让你的答案更加丰富、有说服力。

但是呢,也不要过度引用,不然就有点喧宾夺主啦。

最后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检查自己的答案。

这一点真的很重要,我通常会再检查一次,真的,确认无误是关键。

看看有没有错别字呀,语句是否通顺呀,论证的逻辑有没有漏洞之类的。

高考历史“观点类”试题解答思路与技巧

高考历史“观点类”试题解答思路与技巧

高考历史观点类题型解题技巧及训练1、"提炼观点题。

(1)题型特点:往往给出一段材料或一个人的话,让学生从中归纳概括其观点;题型有选择题也有材料解析题。

(2)解题技巧:要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注意不放过任何一则材料,而且每一则材料要先找到关键句子,关键词,然后提炼概括。

关键词一般要直接采用,但切忌整段整句照抄,而且还要注意透过现象抓本质,善于用学科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地提炼观点。

2、"论证题。

(1)题型特点:就是对史学观点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论证。

这类试题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需要论证的观点和使用论据的范围。

有论证正确观点的,有论证错误观点的,提示语有“说明”、“证明”、“解释”、“评论”、“你认为”等。

题型多以材料解析题或问答题的形式出现。

(2)解题技巧:此类型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历史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或对历史事件的起因、主要过程和影响,或对历史现象的形成和发展,从本质特征上阐述自己的认识,作出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实事求是的判断。

3、"观点评述题:(1)对观点进行判断然后论证。

①题型特点:往往给出一段材料或一个人的观点,判断这个材料或这个人观点的正误;②解题技巧:注意三步骤,第一先判断,即明确对观点的态度,反对或同意,对或者错;第二如果同意材料观点,则直接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直接论证;如不同意材料观点,首先要批驳材料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第三分析对或错或片面性的本源,一般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理论的高度提示。

(2)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论证。

①题型特点:一般列出两个或两个以上观点,择其一进行论证,属于开放型问答题。

07山东文综27题第四问:“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历史观点评析型试题的解题与评分

历史观点评析型试题的解题与评分

历史观点评析型试题的解题与评分历史观点评析型试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

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对象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

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因为历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借古鉴今,历史观点就是连接古今的桥梁;只有正确的历史观点才能发挥借鉴作用,如果是错误的历史观点,很可能导致谬种流传。

因此,这种题型很受命题者的青睐,在高考试卷中屡屡出现。

历史观点评析型试题的解题步骤大概是:(1)提炼观点。

主要是弄清几个问题:评论的客观对象是什么?评论者的主观认识是什么?有几个观点?各观点之间是什么关系?(2)判断表态。

这又分四种情况:正确的,错误的,对中有错的,错中有对的。

(3)揭示真相。

客观对象的真相是什么?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

(4)认识升华。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主观认识?上升到理论层次。

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

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认识。

由于历史观点是人们主观思维活动的产物,必然会受到阶级、时代、环境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限制,从而导致与客观事实有所偏差。

从历史观点产生的根源来讲,大致可以归结为社会偏见(例1)、态度倾向(例3)、阶级立场(例3)、方法论(例1)等几个方面,甚至还会可能混淆事实,颠倒黑白。

在解这种题型的时候,应该根据这种题型的特点注意以下问题:(1)精选史实。

因为这是“评论”,不是叙述,所以不一定要求全面,但绝对要求精选。

(2)还原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进行评论:历史观点都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痕迹。

因此,应该学会将历史观点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

(3)历史观点是人主观思维活动的产物,既是主观看法,就有可能产生错误。

人的主观看法是由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决定的,具体来说,就是社会偏见、态度倾向、阶级立场、方法论等几个方面。

历史观点论述题答题技巧

历史观点论述题答题技巧

历史观点论述题答题技巧历史观点论述题是考试或考试中的常见题型,不仅要求我们掌握相关知识,更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答题技巧。

本文将为大家分步骤阐述历史观点论述题的答题技巧。

第一步,审题。

在阅读题目时,我们需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包括时间、人物、事件等。

同时,也要了解题目所要求的答题方式和要点。

如何理解和把握题目非常关键,决定我们答题的方向和关注点。

只有合理理解题目,才能正确回答问题。

第二步,梳理知识点。

在完成审题后,我们需要整理出相关知识点。

将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列举出来,并结合题目要求的答题方式和要点,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思维脉络。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对所列出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条理清晰的知识结构,这样能够更好地引导我们完成答题。

第三步,分析观点。

在认真阅读题目之后,我们可以发现题目中往往涉及到各种不同的观点,其中也可能存在多个观点。

我们需要发现并分析每个观点的特点和本质,形成自己的观点体系。

当然,在分析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观点进行论述。

第四步,论证主旨。

在完成梳理和分析后,我们需要明确答题的主旨,即就题目所提出的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

在论证主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所列举的各类知识点进行逐一比较和对比,体现出问题的核心、本质和特点。

同时,我们还需要针对问题进行合理、充分的论证,提供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时间线,利用具体的历史事件作为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第五步,结尾。

我们需要通过一个合适的结尾来总结自己的论述和观点,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和结构。

并且,我们要重申自己的论点,强调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增强答案的紧密性和可读性。

总的来说,针对历史观点论述题,我们需要注意审题、梳理知识点、分析观点、论证主旨和结尾,只有掌握这些答题技巧,才能够提高答题效果,获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历史中评价型历史试题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中评价型历史试题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中评价型历史试题解题技巧一、评价型历史试题:评价类试题通常是通过“评价”“评述”“评析”“认识”“看法”等引导词来提问,就某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

涉及较多的问法是回答“评价”、“影响”、“作用”等。

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的分析和评价关键在于要与历史发展的具体史实、阶段特征相结合,揭示那些历史事物的特点、作用和影响。

评价类主观题非常吻合新课程“以人为本、体验探究”的理念、符合新高考“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方向,很有生命力。

二、回答评价型历史试题的主要方法:1.主要方法:①一分为二法(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评价历史事物);②分阶段评价法(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分析评价历史事物);③主客观评价法(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评估历史事物的历史价值)。

2.最主要的评价方法——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原理(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双重标准),例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影响,既要看到资本主义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大肆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又要看到它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提供了便利,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客观上极大地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相互联系。

例如评价“圈地运动”和“西进运动”的影响,既要看到它们对英国农民和北美印第安人的夺与剥削,更要明确它们对英、美两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评价型历史试题的主要分类及解法:1.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评价:应从背景、性质、内容、作用、局限等方面进行。

例如洋务运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地主阶级洋务派兴起的一次自救运动,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防,改革教育,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增强了中国实力,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但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和设备,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最终导致洋务运动失败。

历史评述题答题方法

历史评述题答题方法

历史观点评述(论、价)题综合专题设计人:赵爱玲时间:2015-5-18纵观近两年的新课标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第41题均为多角度评述题,单题总分均为12分,因其要求考生以撰写小论文的形式作答,故俗称历史小论文题。

初遇此类题型,许多考生常常发怵,有的考生甚至在考试中放弃作答,从而痛失12分,留下了诸多遗憾。

其实,此类题型并非难不可破,只要掌握了方法和技巧,凭借扎实的历史学科素养和作文基本功,照样可以获得高分甚至满分。

历史观点评论型问答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

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对象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

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因为历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借古鉴今,历史观点就是连接古今的桥梁;只有正确的历史观点能发挥借鉴作用,如果是错误的历史观点,很可能导致谬种流传。

因此,这种题型很受命题者的青睐,在高考试卷中屡屡出现。

对于考生而言,掌握这种题型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技巧是有必要的。

二、特点历史观点评论型问答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

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对象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

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因为历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借古鉴今,历史观点就是连接古今的桥梁;只有正确的历史观点能发挥借鉴作用,如果是错误的历史观点,很可能导致谬种流传。

三、题型1、从常规出题来看,它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某种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明确表态(是否正确;是否全面等)后再进行分析解答;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2012)年高考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稳派考试41小题另一类则是一题中有几种不同的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或先后明确表态,然后分别进行论证2、从材料陈述看:一类是材料观点直接给出;另一类是观点间接(观点隐含)给出3、设问类型看:包含评述,评价,评论三种(1)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积极意义或者影响等;(2)评述则是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学观点等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即边叙述边评价,或者先叙述再评价;(3)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或评价。

历史观点评论型问答题解答攻略

历史观点评论型问答题解答攻略

历史观点评论型问答题解答攻略如何解答历史观点评论问答题相信每个同学都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以下本人搜集整合了一些历史观点评论型问答题的解答攻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历史观点评论型问答题解答攻略如下:1、文字规范化。

2006年开始高考实行网上阅卷,就是将考生的答卷扫描后输入电脑再让历史阅卷老师评阅。

扫描后的答卷文字稍有变形,如果答卷文字模糊潦草,则扫描输入电脑后将会更模糊潦草。

所以我要求学生用楷书或行书书写,不写草体字、繁体字、简化字,文字最起码要工整,力求美观。

2、排版段落化。

要求答案有段落层次,每个要点都可分作一段落。

如上例中的(1)考生概括出从春秋时期到东汉中国文化发生的n个变化就分作n个段落;若分析出促成这一变化的n个原因就分作n个段落。

3、要点序号化。

要求答案标上1、2、3...或(1)(2)(3)....或①②③....的序号。

如上例中的(1)有n个变化就按顺序标上①②③...n;有n个原因就按顺序标上①②③...n。

4、语言学科化。

各学科各有其语言特点,要求用准确的相应学科语言来表述。

上例属历史学科,则要求用严谨的历史学科语言来作答,而不能用空洞无物的模糊语言或任意夸张的文学语言。

按照以上规范答题20字要求,我认为上例考生应作答如下:(1)变化:从分散走向整合。

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战争,促成(长江、黄河流域)各民族逐渐融合;②秦汉长期的政治统一及其实行的统一措施促成了文化的一致性。

(2)在以下这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①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服饰、风俗习尚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②少数民族地区的动植物、食物的传入,提高了内地的生产生活水平;③少数民族内迁与融合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刚劲、豪爽、活泼的多民族色彩。

(3)原因:契丹族和女真族社会文化落后于中原,统治中原,必须学习中原先进的文化。

内容:①政治中心的南移,采用中原王朝政治制度;②采用中原的生产方式;③接受汉族的文化习俗。

高考历史分类训练提炼材料观点并加以论证类

高考历史分类训练提炼材料观点并加以论证类

训练15 提炼材料观点并加以论证类历史观点评价型问答题的解题步骤大概是:(1)提炼观点。

主要是弄清几个问题,评论的客观对象是什么,评论者的主观认识是什么,有几个观点,各观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2)判断表态。

这又分四种情况:正确的,错误的,对中有错的,错中有对的。

(3)揭示真相。

客观对象的真相是什么,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

(4)认识升华。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主观认识,上升到理论层次。

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

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认识。

由于历史观点是人们主观思维活动的产物,必然会受到阶级、时代、环境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限制,从而导致与客观事实有所偏差。

从历史观点产生的根源来讲,大致可以归结为社会偏见、态度倾向、阶级立场、方法论等几个方面,甚至还有可能混淆事实,颠倒黑白。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十九世纪,在“欧洲”观念这个大范畴里,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欧洲各国工商业的突飞猛进,打破了民族的界限和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的状态,形成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描绘的“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的局面。

——据陈乐民、周宏《欧洲文明的进程》结合材料及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就“欧洲观念”自选一个具体论题,并对该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 示例:论题:世界市场的形成是“欧洲观念”范围扩大的重要因素。

阐述: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对外殖民扩张,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同时“欧洲”观念得以强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欧洲国家是工业革命开展的主体国家,“欧洲”观念的范围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大而扩大;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欧洲观念”的范围扩大到全世界。

解析 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可以进行开放性回答,在回答时要紧紧围绕着“欧洲观念”“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个主题,突出经济因素这个关键点即可,例如,结合世界市场的形成、两次工业革命等经济领域的重要史实自圆其说即可。

中考历史观点题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观点题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观点题答题技巧
1. 一定要认真读题啊!就像找宝藏一样,得把题目里的关键信息都挖出来。

比如一道题问“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那你就得紧紧抓住“工业革命”和“影响”这两个要点,别跑题啦!
2. 整理好思路再动笔!别像没头苍蝇似的乱撞。

比如说,题目让你分析某个历史事件,你可以像给它做个小传记一样,从起因、经过、结果来有条理地作答呀!
3. 论据要充分呀,可不能空口白话!就像打仗得有充足的弹药一样,每个观点都得有足够的史实来支撑。

比如你说文艺复兴推动了思想解放,那就得举出几个著名的文艺复兴人物和他们的作品!
4. 别光说大道理,得有细节啊!这就好比做菜,调料放得恰到好处才好吃。

例如说二战,你不能光说战争很惨烈,还得说说具体的战役、伤亡数字啥的。

5. 注意语言简洁明了,别啰嗦!千万别像老太太的裹脚布一样又长又臭。

比如表达一个观点,简单直接点,别绕弯子!
6. 多角度思考问题呀,别一条道走到黑!就像走路,多几条路选选不是更好嘛。

比如分析一个历史人物,要看到他的优点和缺点两方面。

7. 检查检查再检查,可别犯低级错误!这相当于给你的答案化个精致的妆。

看看有没有错别字、语句通顺不,千万别留下遗憾呐!
8. 平时多积累知识,肚子里没货可不行!这就跟存钱一样,平时多存点,用时不发愁。

多看看历史书、纪录片,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呀!
我觉得啊,掌握了这些中考历史观点题答题技巧,就像是有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能让你在考场上更加游刃有余!。

高中历史的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的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的答题模板高中历史的答题模板(观点)认识、评价型1、设问方式:“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观点)的认识”、“如何理解‘……’(材料中的观点)”、“评析……(观点)。

2、高考历史解题思路:由于是提出的论点(观点)是正确的,因此不需要对观点进行辨析正误,只需从多角度说明(论证)即可。

大题模式:论据(角度)1+论据(角度)2+论据(角度)3+……3、问题与对策:由于这类高考历史试题提供的观点,一般在教材中没有反映,属于新观点,加上论证角度不明确(或比较隐晦),而且从试题命制的答案看,一是与试题提供的材料和教材基本没有多少联系,(或材料最多只是提供背景知识,或教材相关知识分散、笼统),二是答案表述语言带有学术性、非学科性(或类似政治、地理的学科语言),上述特点就使得这类高考历史试题难度加大,学生失误严重。

问题突出表现:一是无从下手,答题随意性很大,漫无边际,不知所云;二是角度单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对策:一是明确设问类型;二是加强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三是要善于用借鉴其他学科的语言,尤其是时政方面的术语组织答案。

最适合高考学生的书,淘宝搜索《高考蝶变》图表型试题1、设问方式:“依据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概括)……变化趋势及原因”。

2、存在问题:①看不懂图表,同时也就无法解读图表。

②不能多角度概括图表反映的变化趋势的原因。

3、高考历史解题思路:①概括变化时,注意看分栏(横向)提角度,看数字(纵向)说变化;答案语言表述时,一是善于用动态性的语言,如迅速(持续)增长(增加)、相对缓慢、逐步下降等。

二是注意从整体与局部方面说明,如整体增长(下降),但个别年份下降(增加)。

②概括原因时,注意多角度说明。

首先区分是依据材料还是要用所学知识,还是既依据高考历史材料又结合材料;其次分析原因时,要善于分解不同角度的原因。

从纵横向看,纵向分为根本、主要和直接原因,横向分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因素。

历史观点评价型问答题的解题步骤

历史观点评价型问答题的解题步骤
1/28/2020
近代西方通过自身的全方位社会革命而加速了崛起的 过程,最终实现了全球霸权的建立。通过大航海和一 系列殖民扩张,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体系。通 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制度的建立,实现了政治文明 的现代化。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生产力质的飞 跃。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实现了思想解放和文 化繁荣。 肯定西方文明的同时,也不应否定亚洲、非洲和拉丁 美洲的传统文明的成果,尤其是其对于西方崛起的贡 献。东西方文明交流自古有之。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四 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术,分别为近 代西方的大航海事业、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近代思 想的传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28/2020
但是文明本身具有多样性多元性统一,文明的交往是双向的, 方式多样,任何一种文明不能替代整个文明的多样性与多元性。 如向近代过渡时西欧崛起受到中国文明的四大发明的影响,中 国火药、罗盘针、印刷术、造纸术等传入欧洲后,对推动欧洲 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起到重要作用。 认识升华
基于文明发展的特点既具有多元性多样性统一的特点,不同 文明具有自己独特发展道路,但文明以交流形式多样化进行双 向交流,所以世界文明应归功于各地文明交融。在文明交流中 由于各地特殊的环境差异,文明的差别扩大,如西欧崛起在近 代文明交流中地位突出。第一种观点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世界文 明的特点与交流特点,没有全球史观。第二种观点站在全球史 观的角度论述西欧崛起的原因和地位,相对客观。
1/28/2020
2012年安徽高考历史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 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 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摘自董小燕 《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 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 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 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 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 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 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 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浅谈高考历史问答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浅谈高考历史问答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浅谈高考历史问答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聂佳辉高考历史问答题作为传统的主观性试题之一,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多项能力,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中长盛不衰的一种题型。

因此,答好它,对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要答好这种题型,必须研究分析题型的特征,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下面我就来详细谈谈,以供参考。

一、问答题的分类及解答注意事项1.评价型问答题评价原则: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评价的基本原则。

评价方法:一分为二;将人物、事件现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评价;史论结合。

评价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典型例题】有的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除了技术不发展的情况外,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物质条件都具备了”,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社会已在发生“本质的变化”,生产进入到工场手工业阶段。

但24是我们的教材对上述观点,持否定态度。

为什么?试结合教材内容评价上述观点。

解题指导:此题主要考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物质条件的分析能力。

回答第一问,关键是要全面完整地答出理由。

对此,作答前,可先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物质条件中几个必备的因素列出来,如资金、技术、市场(包括海外市场),劳动力及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成分等,然后结合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相关史实作答。

第二问的答题思路是:有的学者因为没有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全面、客观、公正地去分析,所以,才会得出这样片面的认识。

答案要点:(1)理由:①直到鸦片战争前,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仍局限在江南、广东少数手工业部门中;资本主义萌芽稀疏存在、发展缓慢。

②手工业生产普遍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由雇佣劳动力市场不充分;清政府对商品征收重税,对外实行闭关政策,国内外市场条件不具备。

另外,地主商人的钱财一般不用于扩大手工工场,资金不足。

③广大内地和边疆地区经济很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低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安徽高考历史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 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 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摘自董小燕 《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 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 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 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 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 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 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 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赞成第二种观点 世界文明成就应归功于世界各文明的交融。
理由: 1、人类历史是一部漫长的历史,很久以来形成了许多文明中 心,如中国古代文明,西亚文明、美洲文明、印度文明等,它 们都是各地区先进文明。特别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文明、儒家文 明、制度文明、农耕文明曾长期领先世界。在中国文明发达之 际的宋元时期,西欧正处于黑暗的中世纪。 2、西欧崛起除了自身因素发挥作用外,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 其它文明的交融。
西方在近代崛起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非西方国家。 通过殖民扩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亚非拉获得了 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原料和市场,可以说,没有上 述支持,就没有西方的繁荣。
综上所述,强调西方完全以自身力量实现崛起,是 一种狭隘的“西方中心论”,而将西方崛起纳入到 更广阔的世界背景来看,重视亚非拉文明对西方的 影响,则体现了“全球史观”。因此可以说材料中 的观点有片面性,应当具体分析。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伴随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资产阶级要求享受现世生活, 需要打破欧洲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出 现,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德意志四分五裂的 政治状况,阻碍了德国的经济发展,教会的压榨使德意志成为 “教皇的奶牛”,从而引发旨在推翻教皇和机会压迫的宗教改 革运动,创立了“新教”,把人们从天主教会的思想控制下解 放出来。而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法国出现了反 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这些都很好的 证明了,经济基础或物质的决定上层建筑或意识。
历史观点评价型问答题的解题步骤
一、提炼观点 (西欧崛起的原因和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 第一种观点:认为西欧崛起引人入胜,究其原因主要由 内因决定,否定其它文明在西欧崛起中作用,肯定西欧 文明是世界文明交往的中心。 第二种观点:认为西欧崛起因素除了内因以外,在很大 程度上归功于其它文明的成就,否定西欧是世界文明的 中心,肯定世界文明的成就是各种文明交融的结果。 二、判断表态 选择一种观点或两种观点表态。如赞成第一种观点。或 赞成第二种观点。或两种观点各有道理,既有对也有不 对的地方。 三、揭露真相+认识升华(典型史实、史论结合)
赞成第一种观点:西欧文明是世界文明交往的中心
理由:西欧是近现代文明的发源地,亚非拉文明主要来自西欧 文明。西欧崛起主要由内因决定,西欧崛起中将先进文明传播 到落后地区,成为文明交往的中心。从历史上看,近现代民主 政治和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制为 近现代西方政治奠定了基础。从经济上看,西欧是近代西方资 本主义发源地,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隔绝的状 态,商业革命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了条件,两次工业革命源于 西欧,最终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确立了西欧对全世界经济、 政治、军事的控制,促成了西欧文明的扩散。从文化思想上看, 近现代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源于西 欧,对促进亚非拉文明进步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国际关系领 域,西欧崛起和与之相伴的殖民征服,将先进的文明传播到那 里,进一步推动了亚非拉文明的发展。所以西欧崛起主要源于 内因,其它文明成就主要归功于西欧崛起的文明成就,西欧是 世界文明交往的中心。
文明具有自己独特发展道路,但文明以交流形式多样化进行双 向交流,所以世界文明应归功于各地文明交融。在文明交流中 由于各地特殊的环境差异,文明的差别扩大,如西欧崛起在近 代文明交流中地位突出。第一种观点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世界文 明的特点与交流特点,没有全球史观。第二种观点站在全球史 观的角度论述西欧崛起的原因和地位,相对客观。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我认为,西方的崛起首先归功于自身的创造,但同 时在一定程度是受惠于其他文明的成果。故此,材 料中关于西方崛起原因的表述不完全准确。论据及 说明如下: 西方的政治文明传统和思想文化成功为后来的崛起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西方不是“突然崛起” 的。如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完备的罗马法体系,为后世资 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度提供了借鉴来源。再如中古基 督教文化传统奠定了后世西方思想文化的基调。
的确,西欧崛起有很多因素来自于内部,如经济上资本主义 兴起,新航路开辟的商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政治上奠定近 现代民主政治的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制,文化思想上的文艺 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国际关系中殖民扩张等均源于西 欧,无疑对推动西欧崛起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也给其它地区文 明带去了先进的因素。
但是文明本身具有多样性多元性统一,文明的交往是双向的, 方式多样,任何一种文明不能替代整个文明的多样性与多元性。 如向近代过渡时西欧崛起受到中国文明的四大发明的影响,中 国火药、罗盘针、印刷术、造纸术等传入欧洲后,对推动欧洲 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起到重要作用。 认识升华
基于文明发展的特点既具有多元性多样性统一的特点,不同
材料三 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 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 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 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摘自董小 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结合材料, 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阐述的观点。
材料三的观点: 物质活动决定精神与制度的发展,精神(文化观 念)影响物质活动,既马克思主义理论:物质决 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或经济基础决定上 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反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思想的出现,使人们的思想得 到了进一步的解放,带来的是更为宽松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 有利条件,从而促进是思想、文化与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工业 革命的出现。
因此,我们可以说“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 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 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 引导。”
近代西方通过自身的全方位社会革命而加速了崛起的 过程,最终实现了全球霸权的建立。通过大航海和一 系列殖民扩张,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体系。通 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制度的建立,实现了政治文明 的现代化。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生产力质的飞 跃。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实现了思想解放和文 化繁荣。
肯定西方文明的同时,也不应否定亚洲、非洲和拉丁 美洲的传统文明的成果,尤其是其对于西方崛起的贡 献。东西方文明交流自古有之。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四 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术,分别为近 代西方的大航海事业、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近代思 想的传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