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_赵新秀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长期的关节疼痛和关节肿胀。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等综合评估而得出的。
这些诊断标准旨在确保医生能够尽可能准确地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并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制定的标准,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持续关节炎超过6周,同时符合以下7项标准中的至少4项:
1. 早晨僵硬:关节早晨僵硬,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
2. 关节肿胀:至少有1个关节在体检或医生观察下存在关节肿胀。
3. 关节疼痛:至少有1个关节在体检或医生观察下存在关节疼痛。
4. 对称性:同时存在左右对称的关节炎。
5. 类风湿因子(RF)阳性: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
6. 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阳性: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
7. 总血细胞沉降率(ESR)或C反应蛋白(CRP)升高:血清总血细胞沉降率
或C反应蛋白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是一项复杂的过程,且这些标准并不是绝对的。
因此,医生在做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时,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检结果、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相关性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8 年第 5 卷第 16 期2018 Vol.5 No.1634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相关性分析邹瑜(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重庆 400700)【摘要】目的 浅议不同中医证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分析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8月接诊的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运用生存质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
并将得分情况与中医证型相结合,探析两者间的联系。
结果 寒湿阻络、肝肾虚亏、湿热阻络、痰瘀痹阻这四种主要中医证型中,痰瘀痹阻型患者生存质量得分显著最低。
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与患者生存质量间有密切联系,应对患者采取针对性中医治疗方式进行干预。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生存质量;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16.34.01类风湿关节炎是常见的结缔组织疾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1]。
类风湿关节炎是典型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上尚未发现根治疾病的有效方式,治疗目的以控制病情为主[2]。
为探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及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8月接诊的68例类风湿关节患者,运用生存质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8月时间段接诊的68例类风湿关节患者,开展本项研究。
所有患者按照2009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诊断,符合诊断,排除患有严重脏器疾病及精神类疾病患者开展本研究。
本次选取的68例患者中,包含18例男性,50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处于20~65岁,平均年龄(42.5±3.6)岁,病程1~18年,平均病程(9.5±2.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区间、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与不同型RF相关性研究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与不同型RF相关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与不同型RF的关系。
方法:将符合西医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200例,将RA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空腹采血,用ELISA法检测IgG、IgM、IgA 3种RF,分析结果。
结果: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以寒湿痹阻型为主(43%);IgG在瘀血痹阻型中阳性率最高,IgM寒湿痹阻型中阳性率最高,IgA在肾气虚寒型中阳性率最高。
结论:类风湿关节炎以寒湿痹阻型所占比例最大,不同型RF与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相关性为了探讨不同型RF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量化、客观化中医分型标准,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00例,并根据中药新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RA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用ELISA法检测IgG、IgM、IgA 3种RF,分析结果,为量化、客观化中医辨证做有益的探索。
资料与方法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者200例,男89例,女111例,年龄17~54岁,病程0.5~144个月,其中门诊患者152例,住院患者48例,X线分期属于Ⅰ期82例,Ⅱ期72例,Ⅲ期41例,Ⅳ期5例。
诊断标准:⑴西医诊断标准(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分类标准)[1]。
①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②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③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④对称性的关节肿至少6周;⑤有皮下结节;⑥手X线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⑦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有上述7项中的4项者即可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
⑵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根据中药新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①湿热痹阻证:主症有关节肿痛而热,发热,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
次症有口渴,汗出,小便黄,大便干。
舌脉: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或弦滑。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检验诊断性能评价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检验诊断性能评价通过对现代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 )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其治疗的系列方法、方剂进行归纳性的回顾,探讨其治疗的临床思维。
标签: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临床检验前言:RA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治疗周期长,致残率高。
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历代医家也有称之为“历节病” “鹤膝风”等。
中医治疗RA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方法简便的特点,可更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软骨组织或关节滑膜组织损伤为特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巨噬细胞以及T巴细胞等慢性炎性细胞因子过度分泌,不断渗入至滑膜组织中,导致关节滑膜的渐进式损伤及骨质破坏。
主要表现为全身其他器官或组织也受累,包括皮下组织、皮肤、肌肉、血管、神经、内脏、骨突等。
因此采取有效的临床检验诊断性能评价非常重要。
1. 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中医学虽无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一说法,但是对本病却有独特的认识,早在《内经﹒痹论篇》就提出了痹症的病因病机: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证的内在因素,易受外邪侵袭,感受风、寒、湿之邪后,使肌肉、关节、经络痹阻而形成痹证。
1.1气血亏虚路志正认为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发痹证的内因。
刘健认为脾胃受损,气血不足,筋脉关节失养而致虚,风寒湿邪乘虚而人为痹证的主要病机。
冯兴华述其主要内因为禀赋不足,卫气不足,或劳累过度,正气损伤。
韩小飞认为肝主筋,通一身血脉,肝血亏虚是其重要内因,肝气不疏是关键病理环节,肝郁气滞是主要病机。
王燕认为先天不足,肾气虚及肾阴阳两虚,机体易受风寒湿邪的侵袭,肾虚是RA发病的重要原因。
1.2风寒湿邪风寒湿邪风为百病之长,其性开泄,穿透力强,一旦人体正气虚损,卫外不固,风邪挟寒、湿诸邪侵袭人体,寒主收引,湿性凝滞,三邪流注关节,胶着难化,痹阻筋骨经脉,而发本病,久之郁而化热,而成寒热错杂之证,则更难去之,风寒湿三气合病为医家公认的RA致病原因。
类风关诊断标准
类风关诊断标准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引言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关节,导致关节的持续性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临床医生能够准确地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和规范被制定出来。
1. 标准的制定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复杂多样的疾病,其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等多个方面。
因此,制定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1 专家共识制定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需要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并通过专家会议或工作组讨论达成共识。
1.2 系统回顾在制定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之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系统回顾,收集和分析已有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以了解目前对于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共识和差异。
1.3 循证医学制定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需要依据循证医学原则,结合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和系统回顾的证据,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标准的执行制定好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后,需要将其广泛推广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为了保证标准的执行效果,需要注意以下方面:2.1 培训和教育医生和其他医疗人员需要接受相关培训和教育,以掌握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并能够正确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2.2 指南发布制定好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后,需要通过指南、手册等形式将其发布出来,并向相关机构、医院、临床医生等进行广泛宣传,以提高标准的知晓率和应用率。
2.3 临床路径管理医疗机构可以制定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路径管理,以规范医生的行为,并确保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2.4 质量评估和反馈医疗机构可以通过质量评估和反馈机制,对医生的诊断行为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以提高标准的执行效果。
3. 标准的效果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对标准的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
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987 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是一种常用的分类标准,用于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该标准包括以下七项:
1. 晨僵:关节及其周围僵硬感至少持续 1 小时(≥6 周)。
2. 3 个或 3 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医生观察到下列 14 个区域(左侧或右侧的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膝、踝及跖趾关节)中至少 3 个区域有软组织肿胀或积液(不是单纯骨痛)(≥6 周)。
3. 手关节炎:腕、掌指或近侧指间关节炎中,至少有一个关节肿胀(≥6 周)。
4. 对称性关节炎:两侧关节同时受累(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跖趾关节受累时,不一定绝对对称)(≥6 周)。
5. 类风湿结节:医生观察到在骨突部位、伸肌表面或关节周围有皮下结节。
6. 类风湿因子阳性:任何检测方法证明血清类风湿因子含量异常,而该方法在正常人群中的阳性率小于 5%。
7. X 线片改变:双手和腕关节的 X 线片显示骨侵蚀或骨质疏松。
符合以上 7 项标准中的 4 项或 4 项以上者,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需要注意的是,该标准是基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的,可能存在一定的漏诊和误诊。
因此,对于疑似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还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因素的现代文献研究
1 资料 与方 法
述、 理论探讨、个案报道和专方专 布 特 点 文献 中 涉及 各 证 型症 状 11 纳入标准 选择符合类风湿 药治疗本病的文献 ,最后共计 1 较多 , . 2 8 将相似症状合并 , 将出现率 性关 节炎诊 断标 准 、 有 明确辨 证 篇文 献纳 入研究 。 纳入 研究 的文 较 高 症 状 进行 统 计 分 析 ,结 果 如 具 对 分型 的 临床研究 文献 , 包括杂 志 和 献进行 证 型 的种类 、 证 型的病 例 下 。 各 书籍 。 数分 布等 统计 , 立数据 库 。由两 22 1 与病 邪相 关 的证 型常见 的 建 .. 12 排 除标 准 排 除综 述 、理 论 人 分别独 立进行 数据 录入 , . 为避 免 有 风寒湿痹 证 、风 湿热 痹证 、 湿 寒 探 讨 、个 案 报 道 及 动 物 实 验 类 文 偏 倚 , 数据 录入后进 行核对 无误 后 痹 阻证 、湿 热 痹 阻 证 和 寒 热 错 杂
维普资讯
・
文献研究 ・
类风 湿 性 关节 炎 中医证 候 因素 的现 代 文献研 究 l
寇永锋 赵新 秀 山西 中医学 院 002 太 原 市晋祠 路 一段 8 304 9号 关键 词 类风 湿性 关节炎 ; 医; 中 证候 因素 ; 文献研 究
刊全 文数据 (9 9 06 、中 国生 多见 于湿 热 痹 阻证 、风寒 湿痹 证 、 (09 ; 18 ~20 ) 9 .%) 触之 发热 (4 ) 灼 热 8% ;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检验诊断性能评价
1 . 2研 究方 法 : 将4 0 例 活动 期病 例 称 为活 动组 , 4 0例缓 解期 病 例 称 为缓 解组 。对 I L 一 1 R I 和C D K 2两个 检验 诊 断性 能进 行 对 比分 析 。I L 一 1 R I 采用 R & D S y s t e m s公 司 的试 剂 盒 , C D K 2采 用 C e l l S i g n a l i n g 公 司试 剂 盒进行 检测 。
较好, 具 有 一定 可 比性。
关键 词 : 类 风湿性 关 节炎 ; 检验 ; 性 能评价 ; 诊 断 中图分 类号 : R 5 9 3 . 2 2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3 ) 3 2 — 0 0 9 1 — 0 1
性1 5 例, 女性 2 5 例, 年龄 ( 4 5 . 1 2 + - 1 0 . 2 3 ) 岁。 缓 解期 4 0 例 巾, 男性 1 8 例, 女性 2 2 例, 年龄( 4 3 . 8 2 + - 1 1 . 2 9 ) 岁 。所 有病 例都 符 合类 风湿 性 关节炎 临床 检验 诊 断标准 。两 组在 性 别 、 年 龄和 疾病 种类 上 差
9 1
良反 应小 的新 型抗 抑 郁 药物 , 口 l 『 作 为治 疗 抑郁 症 主要 药 物 , 具有
十分 重要 的临 床推 广 意义 。 参考 文献 … 1 苏晖, 江开 达 , 等. 文拉 法辛 与氟 西 汀治 疗首发 抑 郁症 对认 知 功 能影 响 的对 照研 究『 J ] . 中国神 经精神 疾病 杂 志 , 2 0 0 6 ( 1 ) . 【 2 】 曹红 军 , 范风 兰 , 等. 文拉 法 辛联合 氯 丙嗪 治 疗精神 病 性抑郁 的 对照研 究l J l _ 中国行 为 医学科 学 , 2 0 0 3 ( 5 ) .
我院216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分布及其与自身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我院216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分布及其与自身抗体的相关性研究赵威;钟新华;关彤【摘要】目的:初步分析我院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进一步探讨自身抗体与RA的中医辨证分型关系,为研究中医药治疗RA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从广州市中医医院收取RA患者216例,采用SPSS(11.5)建立数据库及统计研究其中医辨证分型在年龄、性别、病程、ESR、CRP、DAS28评分、RHF、抗CCP抗体GPI等方面的分布规律与相关性.结果:RA的不同证型在性别、RHF、抗CCP抗体GPI等相关实验室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性,但与年龄、病程、ESR、CRP、DAS28评分有关.结论:我院RA证型以寒湿痹阻型最多见,年龄较小的患者多见于湿热痹阻型,年龄较大患者以痰瘀痹阻型为主;肝肾阴虚型及痰瘀痹阻型患者病程相对较长,湿热痹阻型及痰瘀痹阻型患者疾病活动度较高.【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6(035)001【总页数】2页(P27-28)【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辨证分型;自身抗体【作者】赵威;钟新华;关彤【作者单位】广州市中医院广东广州 51013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 51013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 510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属中医学“痹证”﹑“尫痹”等疾病范畴,该病是一种以进行性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致残性自身免疫疾病。
RA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许多研究都提示RA的发病以滑膜的炎症与增生,自身抗体形成(以RHF及抗-CCP为代表),软骨与骨的破坏为基本特征[1],且与遗传缺陷和环境因素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2]。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通过收集临床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对我院门诊及住院的216例R A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与年龄﹑病程﹑病情活动﹑主要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完善RA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诊疗。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血清学诊断指标研究进展
由瓜氨酸作用 于精氨酸残基 转化生成 的, P A D在此反应 中起 关键催化酶作用 。P A D的分子结构较 特异 , 其 结构容易随 自 体脱亚胺化而改变 , 继而引发新 的抗原 出现 , A C P A在新 出现
的抗原 的刺激下不 断产 生 , A C P A主要 以 A P F、 抗瓜氨酸波形
周 因子抗体 ( A P F ) 和R F以上 5 种指标 的水平 , 表明 R F对R A
前认为 A C P A是一种重要 的 R A血清学诊断指标 ,在疾病的 发 展中有较 好的预测作用 , 其包括如下 的一些类型。 2 . 1 抗C C P抗体 :抗 C C P抗体是一类 以环状 聚丝蛋 白为主 的多肽片段 , I g G型为其 主要 表现型 , 在 临床上用于 R A的诊 断有较高特异性 。2 0 0 0年 , S c h e 1 1 e k e n s等f l 1 】 发现瓜氨 酸为抗
蛋 白( M C V) 抗体 、 A K A、 抗 环瓜 氨酸 肽 ( C C P ) 抗 体 等形式 存
在 。在 R A患者 中可检出高滴度 的 A C P A, 抗原与 A C P A的复 合物存在于患者滑膜 及血液 中, 其导致 了其灵敏度 、 特异度也
关 节 的功能丧失 和不可 逆性损 坏 , 甚至 终生 残疾 , 严重 危害 患者身心健 康 。R A的诊治 , 着重在于早期发 现 , 尤其是前 3
性 要好于抗 C C P 2抗体 。在患者 出现 临床症 状前 , 抗 C C P抗
பைடு நூலகம்
仅只存在 R A中 , 也可在 其他疾病 中检 测到 [ 如: 干燥综 合征
( S S ) 、 麻风 、 结核 、 细菌性 心 内膜炎等 ] , 甚 至还可于健康 人群 和老年人 中检 出 。有研究周 检测抗 角蛋 白抗体 ( A K A) 、 葡萄 糖 6磷酸异 构酶 ( G P I ) 抗原 、 抗 环瓜氨 酸肽 ( c c P ) 抗体 、 抗核
类风关诊断标准
类风关诊断标准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均与其发病有关。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对于及时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RA具有重要意义。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三个方面。
在临床表现方面,RA患者常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晨僵、活动障碍等症状,且多表现为对称性关节炎症。
实验室检查方面,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PA)是RA 的特异性标志物,它们的阳性率对于RA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此外,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也常常升高。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 线、超声和MRI等,这些检查能够帮助医生观察关节破坏和软组织损伤情况,对于诊断和评估RA的病情非常重要。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诊断标准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诊断方法,如关节穿刺液检查、骨密度检测等,它们能够为RA的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
在临床实践中,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应该是综合性的,不能只依靠单一的指标或检查,而是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判断。
此外,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中,随着医学科研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诊断标准和方法也在不断涌现。
因此,临床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医学发展的需求。
总之,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RA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医生需要熟练掌握诊断标准,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判断,以提高对RA的诊断准确性和及时性。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和实践,为RA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支持。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研究进展【摘要】为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规律,从中医证候的分型、分期辨证、实验室指标、地域差异等方面对近年来有关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辩证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是可累及全身多关节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有关节外的表现,致残率高。
与中医“痹病”、“尪痹”、“痹症”、“鹤膝风”等症状相似[1]。
东汉张仲景所撰《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出“风湿”病名,对痹证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认为此病以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风、寒、湿、热邪侵袭关节、肌肉、筋脉,阻滞经络为标,而致“血停为瘀、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闭阻经络[2]。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RA的特色,但目前 RA 的中医证候分型上尚无一个统一的标准,对 RA 的治疗各医家大多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及认识进行辨证论治,然而辨证的思路不同,治疗亦无法规范。
笔者查阅近年来有关RA中医证候的文献后报道综述如下。
1分型杨冰[3]将RA分为湿热阻络型、寒湿阻络型、寒热错杂型、肝肾亏损兼痰疲阻络型4种证型。
李瑞雪[4]将辨证分风寒湿证、风湿热证、痰疲互结证施治。
王银山等[5]发现RA活动期以风寒湿痹证和风湿热痹证多见;炎症程度风湿热痹证最高,风寒湿痹证次之,肝肾亏虚证与痰癖痹阻证相对较低。
郭国灿m将RA分为湿热蕴结型、寒湿阻络型、寒热错杂型、肝肾两虚型4型。
杨增文[6]将RA分为风湿寒证、风湿热证、正虚邪恋3型辨证治疗。
高明利认为RA肾虚为本,湿邪、血疲贯穿疾病始终,分肝肾亏虚、脾虚湿盛、湿热痹阻3型。
孙吉友[7]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肝脾肾亏虚、六淫邪侵、痰疲互结3个方面,辨证分肾阳亏虚、寒湿痹阻型,肾阴亏虚、湿热痹阻型,脾虚湿困、气虚血疲型,肝肾亏虚、痰疲痹阻型。
2分期辨证李听秀[8]认为RA急性期多为风寒湿阻型与风湿热郁型,缓解期多为痰疲互结型,恢复期多为肝肾阴虚型。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关节周围组织炎症和系统性病变。
对于RA的诊断,临床医生需要综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判断。
目前,国际上对RA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风湿病学会(EULAR)提出的标准。
下面将详细介绍RA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症状和体征。
RA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对称性多关节炎、晨僵、关节肿胀、关节畸形、关节活动度受限、全身不适、疲乏等。
患者通常会出现关节痛、肿胀,特别是手指、手腕、脚踝等小关节的受累较为明显。
此外,还可能出现皮肤红斑、皮下结节、眼部炎症等额外关节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RA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血清类风湿因子(RF)和抗循环肽蛋白(CCP)抗体是RA的特异性标志物,阳性率较高。
此外,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也可以反映炎症程度。
影像学检查如X线、超声、磁共振等可以帮助发现关节破坏、软组织肿胀等病变。
三、诊断标准。
根据ACR和EULAR提出的标准,RA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关节炎持续时间≥6周;2)满足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包括关节肿胀、关节疼痛、晨僵等;3)实验室检查显示RF或CCP抗体阳性;4)关节X线检查显示关节破坏等特征。
四、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标准外,临床医生还可以结合其他辅助检查来帮助诊断,如关节穿刺液检查、骨密度检查等。
关节穿刺液检查可以帮助排除感染性关节炎,骨密度检查可以评估骨质疏松情况。
总之,RA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判断。
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诊断标准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
希望本文能够对RA的诊断有所帮助。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基本证候分析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诊断中特点信息的选择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诊断中特点信息的选择李建婷,邓兆智,郭新峰,余煜棉【摘要】【目的】利用运算机模式识别法从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证候的众多病症、体征等指标中挑选出每一个证候最有效的特点性信息,使RA证候的诊断更为标准化。
【方式】将RA患者的病症、体征等54项指标输入运算机,通过马氏距离判别法挑选出有效指标。
【结果】依照54个变量的权重值大小和T查验结果,通过反复实验,说明17个变量判别准确率最高(马氏距离判别法),达965%。
【结论】运算机模式识别法对RA证候的判别结果与临床诊断大体一致,提示该法能使中医的辨证分型诊断在维持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得以标准化和标准化。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 证候; 运算机模式识别法; 特点参量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发生进展是多种致病因素一起作用的结果,其病机复杂,病情反复缠绵,病程冗长,证候繁多复杂且多变,临床中医辨证较难准确把握,妨碍了辨证技术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我国卫生部药政局公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那么”[1]对RA制订了7种中医证候的分类标准,无疑对RA的临床研究有—定的指导意义,为了使RA中医证候成立在更为严格的、科学的基础上,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咱们拟应用运算机对RA的证候诊断中最有效的特点信息进行挑选。
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式1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按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RA诊断标准。
中医证候分类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那么》[1]、《有效中医风湿病学》[2]、《中医证候诊断医治学》[3]等相关标准制定。
12病例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病专科持续收治的24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
13调查方式编制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调查表,记录患者的相关中医病症、体征、关节功能分级、实验室检查(包括骨关节X线、类风湿因子、抗“O”、血沉、免疫五项、肝肾功能及其他血液生化指标)。
中医病症、体征分为无、轻、中、重4级,中医辨证采纳3级医师负责制,由住院医师先进行望、闻、问、切四诊,依照诊断标准判别证型,再由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别离进行证型诊断,最后统一意见。
类风关的诊断标准
类风关的诊断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全身症状和系统性炎症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关节炎的表现:持续关节肿胀、压痛和/或关节活动受限;患者自觉关节炎症已经存在6周以上。
2. 关节炎的分布:根据关节受累情况,诊断时应考虑有多个关节受累,包括至少3个关节同时受累,关节痛绕行性受累(整个手指),受累关节中包括同一侧乙肘关节和肱骨二头肌腱附着点。
3. 抗体检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标志性抗体。
阳性结果有助于支持诊断,尤其是抗CCP抗体。
4. 总体评估: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综合分析,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疾病活动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标准并非是绝对的诊断标准,临床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
类风湿关节炎与其他关节炎疾病的区分也需要考虑。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检验诊断分析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检验诊断分析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临床特征,为其预后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9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体检正常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检验诊断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DK2、IL-1RI均高于对照组,IL-1β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不同时期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处于缓解期的患者的CDK2、IL-1β、IL-1RI均低于进展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类风湿患者入院诊治期间,可先行临床检验诊断,并根据CDK2、IL-1RI等相关指标的诊断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标签: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检验;特征类风湿关节炎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该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老年患者是该疾病的高发性人群。
临床研究表明,当患者出现类风湿关节炎,往往会伴随出现晨僵、关节畸形、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现象等,随着病情的严重化发展,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残疾的现象,还可能累积其他脏腑器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1]。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方法纳入标准:①年龄为19~64岁的患者;②精神正常者;③了解并自愿加入本组研究。
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②存在肢体残疾症状;③入组前取糖皮质激素治疗者。
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9例作为观察组,均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本组59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41例,年龄为21~62岁,平均年龄为(39.61±3.28)岁,病程4~14个月,平均时间为(8.61±1.03)月。
其中活动期34例,缓解期25例。
临床症状:发热、关节疼痛、恶心、头晕等。
同期入院体检正常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6例,女性34例,年龄为18~59岁,平均年龄为(38.22±3.57)岁。
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关节,导致关节炎和关节周围组织炎症。
其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目前,国际上对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有多个版本,其中最常用的是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欧洲风湿病学会(EULAR)联合发布的诊断标准。
以下将详细介绍该诊断标准的内容。
首先,对于RA的诊断,需要考虑患者的关节炎症状是否持续6周以上。
在这个基础上,需要结合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如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等,以及晨僵现象的存在。
除了关节炎的症状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引起关节炎的原因,如感染性关节炎、晶体性关节炎等。
其次,对于RA的诊断,需要考虑患者的血清实验室检查结果。
在这方面,需要关注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PA)的检测情况。
风湿因子和ACPA是RA的特异性标志物,对于诊断RA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此外,血沉和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也有助于判断炎症的活动程度。
此外,对于RA的诊断,还需要考虑影像学检查的结果。
X线、超声和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评估关节的炎症程度、关节面的损伤情况以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病变情况。
这些检查结果对于判断RA的诊断和疾病活动程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2010年ACR/EULAR联合发布的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关节炎持续时间、关节炎的临床表现、风湿因子和ACPA的检测结果,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这些标准的制定,有助于规范RA的诊断流程,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同时,对于患者来说,及时就诊、规范治疗、定期复诊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减轻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的制定,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芬诺脂所致便秘模型小 鼠的排 便功能 均有促 进作用, 能使 小鼠排便粒数和小肠墨汁推进率有所提高; 但便塞通高、中
剂量组与麻仁丸组、莫沙比 利组相 比能明显 提高小 鼠的肠
推进作用 ( P < 0. 01), 有统 计学 意义。且 在整个 实验 观察
中 中, 便塞通治疗组的全部小鼠 用药后生活习性正常, 各治疗
85. [ 3] 李业鹏, 崔生辉, 江涛, 等. 小鼠便 秘模型的 建立 [ J] . 中国食
品卫生杂志, 2002, 12 ( 1) : 1- 4. [ 4] 万锦洲, 马锦星. 一种简 易的小鼠 便秘模型 [ J] . 中国 药理学
通报, 1994, 10( 1 ): 71- 72. [ 5] 温素萍. 琼玉膏 通便作 用的实 验研 究 [ J] . 广州中 医学 院学
第 28 卷 第 3期 2 0 1 0年 3月
中华中医 药学刊
CH INESE ARCH IVES O F TRAD IT IO NA L CH INESE M ED IC INE
V o.l 28 N o. 3 M ar. 2 0 1 0
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
赵新秀, 寇永锋
(山西中医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24)
同期观察 420例, 结果便塞通合剂与麻仁丸疗效相 似, 优于
莫沙比利 [ 11]。本实验中小鼠的便秘模型 造膜成功 后, 通过
实验, 从小鼠的首次 排便时 间、排 便粒数、大便 性状 和墨汁 推进率等四方面探讨了便塞通合剂的部分药理作用。从实
验结果看, 实验中各 给药组 均能提 高小鼠的 小肠墨 汁推进 率, 麻仁丸组、莫沙比利组和便塞通合剂各剂量组对复方地
- 770. [ 11] 唐学贵, 唐健元, 吴至久. 便塞通合 剂治疗老 年性便秘 的临
床观察 [ J] . 中成药, 2005, 28( 12 ) : 1767- 1769.
第 28 卷 第 3期 2 0 1 0年 3月
中华中医 药学刊
CH INESE ARCH IVES O F TRAD IT IO NA L CH INESE M ED IC INE
报, 1995, 12( 1 ): 36- 39. [ 6] 任汉阳, 张瑜. 火麻仁油 对便秘模 型小鼠抗 氧化作用 的实验
研究 [ J]. 中国医药学报, 2004, 19( 2) : 123- 124. [ 7] 李岩, 周卓, 孙思予. 白术对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 进功能影响
的实验研究 [ J] . 辽宁医学杂志, 1996, 10( 4 ) : 186. [ 8] 张洪泉, 许正新, 周成华. 复方大黄合剂对小鼠胃 肠蠕动的影
型的诊断标准。
关键词: 类 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 证候; 诊断标准
中图分类号: R259. 93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7717( 2010) 03- 0500- 03
D iagnosis S tandard Research o f synd rom e o f TCM in the Rheum ato id Arth ritis
摘 要: 目 的: 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证候、各证候 的诊断标准。方 法: 采用临 床调查方 法, 收集 770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资料, 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得出 770例 类风湿性关 节炎各证 型所占 百分比, 并按 由高
到低顺序列出各证型相应症状的出现率, 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论: 确定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证型及各证
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类 风湿 性关节 炎的 指导原 则及 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 5中医 病证诊 断疗效标 准 # 尫
1. 4 研究过程的质量控制 临床病例调研 人员 的统 一培 训是 保证 数 据真 实的 前
痹的诊断依据、证候 分类 、疗效 评定 6, 先拟 定了 类风 湿性 关节炎的参考标准, 再根据 类风湿 性关节炎 症状的 半定量
V o.l 28 N o. 3 M ar. 2 0 1 0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临床研究中, 由于研究方法不完善, 1 B32)。 ( 2)年龄在 16~ 70岁之间。
诊疗标准不统一, 辨证分型不 规范, 使中医药在治疗类风湿 1. 3. 2 排 除标 准 有下 列 情 况 之一 者, 不纳 入 本 研 究。
性关节炎中疗效, 依 然没有 得到普 遍承认。本 研究 采用临 ( 1) 不符合西医疾病诊 断标准 的患 者。 ( 2) 关节 功能 分级
床调查方法, 对 770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初步建立类风湿 为 IV 级的患者。 ( 3) 合并 有心 血管、肺 部、肝脏、肾脏、造
性关节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对临床有一定指导作用, 内容 如下。
疼痛、神疲乏 力、食 少 纳呆 、大 便干 结 或大 便 稀 泻 等并 非 2 结 果
/ 全 指标 0, 西医 认为这些 症状对 诊病 无特殊 价值, 但 中医 2. 1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分布
正是据 此而作为辨 别寒热虚实 的重要依 据。因此, 调研表
对 770例病例证型按 出现频 率进 行统计 分析, 结 果如
血系统等 严重疾病以及严重关节外表现, 如高热不退、多发 类风湿结节、间质性肺炎、肾脏淀粉样变、缩窄性心包炎、中
1 材料与方法 根据近 30年文献研究的统计 结果所 确定的 排在前 10
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 证型和 各证型 的主要 症状, 再结合
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等需要使用糖 皮质激素 的患者。 ( 4)年 龄在 16岁以下, 70岁以上的患者。 ( 5) 孕妇或哺乳 期的患 者。 ( 6) 精神病患者。
性, 以突出中 医特色。 并在 临床 小范 围内 作了 预调 查, 通 例 (占 12. 47% ), 脾肾阳虚型 80例 ( 占 10. 39% )肝肾 阴虚
过预调 查, 一 方 面 可 以 检 验 病 例 调 研 表 制 定 的 合 理 与 证 34例 (占 4. 42% ), 瘀血痹阻 证 17例 (占 2. 20% ), 气血
提。培训 内容包括对症状内 涵的理 解, 分 级量化 的统 一把 握, 舌诊、脉诊采集的正确把握, 病例调研表的填写流程、注
研究, 将各证型的症 状进行轻、中、重分级量化, 研制临床病 意事项等 。重点培 训内容应该是症状内涵的界定和分级量
例调研表, 进行临床 调研。为 初步拟 定的参考 标准 寻求临 床证据和统计学客观化 依据, 以便 对参考标 准进行 修订和
化的把握 , 因为在临床上, 中医同一症状不同医生会有不同 理解, 这种在临床信息收集过程中,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就会
补充。 1. 1 病例调研表设计的原则
获得错误的信息, 会严 重影响 结果的 真实性。统 一的 病例 调研表, 调研的医生统一培训, 调研人员临床及时沟通。总
真实、客观的 临床病 例调 研是 本课 题 成败 的关 键, 病 例调研 表的合理制 定是 正 确收 集临 床数 据的 前提。 设计
究方向: 风湿病的中医药治疗。
疗老年慢 性便秘。但目前的实验结果仅仅为便塞通合剂治
疗老年慢性便秘提供了部 分理论 依据, 对该制 剂的全 部药 理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 1] 陈奇. 中药药理实验 [ M ] .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8: 74. [ 2] 徐淑云. 药理实验方法学 [ M ]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
华 中
组小鼠用药后在实验过程中均无死亡。说明便塞通合剂的
医 毒副作用小。因此本实验 提示, 便塞 通合剂有 通便 和肠推
药 进作用, 结合临床研 究结果 初步证 实便塞通 合剂能 用于治
5 00
Hale Waihona Puke 学收稿日期: 2009- 10 - 09
刊
基金项目: 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 200529)
作者简介: 赵新秀 ( 1957 - ) 女, 山西人, 教 授, 硕士 研究生 导师, 研
否, 一 方面 可以 发现 问题 , 包括 设计 不 合理 的 条 目, 没 有 亏虚证 16例 (占 2. 02% ), 肝 肾阴 虚 兼 痰瘀 互 结型 14 例
想到 的条 目, 容 易引 起歧 义的 条目 , 及 早发 现 问 题, 及 时
的项目 除了类风湿 性关节炎的 特异性症 状外, 还特别重 视 下: 寒热错杂 174 例 (占 22. 60% ), 湿热痹 阻证 144例 (占
症候的 全面收 集, 以 确 保证 候 诊 断标 准 的准 确 性 和实 用 18. 70% ), 寒湿痹阻证 131例 (占 17. 01% ), 痰浊痹阻型 96
现中医 辨证论治的 特色, 西医诊病 强调疾病的 特征性病 理 改变, 依 靠有 特异性 的精 确资料 作为 判断 的根据 , 而 对反 映机 体整 体状况 的主 观感觉 、一 般病 情资 料重视 不够, 不 注重综 合分析。如 气候的影响 、畏寒 肢冷、腰膝酸软 、足 跟
业、临床症状、舌象、脉象 , 病 程、活 动期、缓 解期、中医 辨证 等内容输入数据库。先用频 数分布 统计出 各证型 的频 数, 再运用 SPSS软件对患者症状进行聚类分析 , 确立类风湿性 关节炎的主要证型。
之调查员要熟悉诊法、辨证、从而能 正确选 择病例, 正 确录 入症状等数据。
临床 调研 表时以 症为 据, 从症辨 证, 强调 对病 情资料 的全 面收 集和 综合分 析, 从各 个方面 体现 机体 的整体 状态, 体
1. 5 统计方法 运用 SPSS统计软件包, 将 770例患者的性 别、年龄、职
K ey w ords: rheum ato id a rthr itis; TCM; syndrom es; diagnosis standard
便塞通合剂的主治 功效及 其对便 秘模型 动物的 影响:
便塞通合剂 是 由经 典 方剂 ) 枳 术 丸 ( 白术、枳实 ) 加 味而 成, 其具有补气健 脾、升 清降浊、调和 脾胃 的功效。 笔者在 临床应用多年, 并在临床上与 中成药麻仁丸、西药莫沙比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