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申报模板:5009-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校本课程规划
高中教育课题申报书:高中生核心素养校本化建构与实践路径研究
高中生核心素养校本化建构与实践路径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化实践路径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秉承百年来积淀的办学理念,我校从未偏离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2014年3月,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2016年9月在北师大举行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发布研究成果对中国学生身心发展核心素养做了界定,在发展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各学科又制定了学科核心素养,给课程建设提供了标准,引领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
国家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作用,但不可否认,其中一部分核心素养在国家课程中难以落实,这就需要通过校本课程加以补充,让二者相互促进,优化发展,共同构成多元立体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2)课题界定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指的是一经习得便于个体生活、生命不可剥离的,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有可能伴随一生的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则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的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校本化建构”:指的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
学校和教师应由科学的课程观主宰,确定校本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以及各学科内容的比例关系,设置好必修课与选修课、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搭配等,整合学校的课程资源,重新构建适合学生素养和能力发展的课程系统,形成具体的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大框架。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 核心素养引领下高中学科教学模式构建与立德树人的行动研究
核心素养引领下高中学科教学模式构建与立德树人的行动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问题的提出: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课题的界定: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
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为方便实践应用,将六大素养进一步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并对其主要表现进行了描述。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通过基础理论研究,厘清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与理论结构,准确把握核心素养的价值定位;开展国际比较研究,分析比较15个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核心素养研究的程序方法、指标框架和落实情况;通过教育政策研究,梳理不同时期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开展传统文化分析,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成德的思想和传统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开展课程标准分析,了解现行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相关表述,明确课标修订任务。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范例:《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优化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优化研究》课题设计论证内容提要:1、课题设计论证参考资料2、课题设计论证撰写提纲3、课题设计论证内容通用部分模板《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优化研究》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学科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素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和针对性的课程,其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探讨如何优化教学目标设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目标包括:1. 分析现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等;2. 提出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和策略,如明确教学目标的层次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等;3.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优化后的教学目标设计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4. 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和建议。
三、课题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 对比分析现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2.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探讨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3.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优化后的教学目标设计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4. 结合实际案例,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和建议。
四、课题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具体方法如下: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 实证研究法:通过对比分析现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与优化后的差异,验证优化后的教学目标设计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优化后的教学目标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和建议。
高中校本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高中校本课程规划总体方案1. 背景和目标本文档旨在制定高中校本课程的总体规划方案,以确保学校的教育目标得到实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 规划原则- 学生导向: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潜力。
学生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潜力。
- 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的智力、德育、体育和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智力、德育、体育和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 灵活多样: 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和研究路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灵活多样: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和学习路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 协同合作: 鼓励跨学科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协同合作:鼓励跨学科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课程设置3.1 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高中校本课程的基础,包括以下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体育- 音乐- 美术这些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3.2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深化研究和兴趣发展的机会。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目标选择以下选修课程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研究:- 科学与技术- 文学与创作- 商业与经济- 社会与法律- 艺术与设计- 健康与生活选修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研究能力。
4. 实施方法4.1 学校教师培训学校将组织相关的教师培训,以确保教师能够胜任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
培训内容将包括课程设计、评价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开发。
4.2 课程评估与反馈学校将建立有效的课程评估机制,对学生在校本课程中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估方法将综合考虑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等方面。
4.3 资源支持学校将为校本课程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教材、教具、实验室设备等。
同时,学校也将与外部资源合作,开展实践活动和交流项目,丰富学生的研究体验。
高中教育课题申报书: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校本化建构研究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校本化建构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学科核心素素实验教学校本化建构预期研究成果: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我省已于2018年进入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之中,作为一名生物教师、一所学校的生物教研组长,怎样才能带领组内教师一道迅速适应课改需要,深入贯彻与有效落实2017年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为宗旨、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的基本理念?怎样开展教学,才能使“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培养,才能有效体现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是每一个高中生物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并身体力行的,现实的状况是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学校办学条件及所处区域也存在显著差异,只有根据学校的现实条件、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教师的个人素养,针对性的开展研究,找到适合本校条件、切合本校学生发展现状的方法与路径,并全面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才能将课程标准的理念及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落到实处,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
(2)课题界定本课题以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导向,以学校现实条件和学生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相关精神、明确相关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新版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含教材经典实验)及教参,将核心素养与实施实验有效结合,找到实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通过实验教学的有力开展,着力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外开展核心素养研究较早,取得了大量有关核心素养的成果,形成了大量核心素养有关的论文,国内起步较晚,但通过近几年的研究,也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范例: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研究》课题设计论证内容提要:1、课题设计论证参考资料2、课题设计论证撰写提纲3、课题设计论证内容通用部分模板《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研究》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等。
为了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本课题旨在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进行设计研究,以期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课题研究目的1. 分析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其内涵,明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素养要求。
2. 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3. 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实际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
4.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所设计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分析: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及其发展历程,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核心素养要求的研究:结合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文件,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素养要求,明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
3.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为实际教学提供指导。
4.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分析: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实际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其有效性。
四、课题研究意义1. 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2. 对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来说,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聚焦核心素养,打造特色校本课程的研究
聚焦核心素养,打造特色校本课程的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特色校本课程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①人才培养的需要。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要求教育培养出具有综合知识、实践创新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新型人才。
传统的单一式的国家统一课程及人才评价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有效需求,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家要求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等实际情况,积极开设校本课程。
②课程改革的需要。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其中,校本课程设置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体现师生自主性和创造性,具备鲜明学校特色。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进而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③高考改革的需要。
新高考带来的改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录取模式的改变,着力于学生核心素质的综合培养,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带来高中教学模式的变革,即由“满堂灌”到“主动学”、由“行政班”到“选课走班”、导师制的“生涯规划”彻底植入高中学习。
前者要求学生除了高考分数之外,还需具备价值观、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等对于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的综合素质,既要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综合型人才。
后者要求构建多样化校本课程,满足选课走班及生涯规划的需要。
④学校特色办学的需要。
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形式,校本课程的开发,能更好地融合学校文化,通过开展各具特色的教学活动,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从而形成学校特色。
(2)课题界定①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核心素养引领下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创新研究
核心素养引领下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创新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四、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要求逐项填写,限4000字以内)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随着对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的不断深入研究,本研究团队对国际组织有关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的报告有所关注,在文献阅读和科研实践中,也了解到一些学校,尤其是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学校教育改革和创新实践,己经开始涉及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我国也有不少学者对这一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但主要以介绍国际组织的研究成果、强调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介绍本校课程建设框架的形式展开,针对实践中的问题和个案分析比较少,特别是乡村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比较薄弱,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在学校层面具体能够如何设计、如何实施?实施的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值得参考又存在哪些问题?学校为何要基于核心素养建设自己的校本课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是如何开发和实践的?等等这些疑惑都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
(2)课题界定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在国家课程框架规定的限度内,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生的性质、特点及可利用的资源,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和学校为参与主体,有课程专家、校外团体或个人共同参与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如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等)。
高中教科研课题:《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中政治课活动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申报表
借鉴学习经典理论、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题实验研究课、教学反思、课题阶段性研究中的课堂教学观摩和优课评比、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形成课题论文评比和教学案例集。
(五)组织分工:
姓名
专业技术
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
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中学一级
XX市第三中学
政治教学
负责政治教学与理论研究
中学高级
XX市第三中学
(一)课题题目: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中政治课活动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二)课题目标
1、促使课题组教师在研究中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提高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同时在课题研究和实践中提高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教师教学的幸福感。
2、通过研读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及相关资料,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提出操作性和针对性极强的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同时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活动课教学案例,使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综合探究能力的提高,并将这种教学理念贯穿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使高中政治课堂充满“探究”“活动”的气息。
本阶段整理各种实践经验、教学案例和相关材料,在不断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撰写课题报告,制定一套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实践方案。
(七)预期研究成果
1、阶段成果
(1)开题报告
(2)《高中政治课活动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调查报告
(3)相关理论学习材料收集学习笔记
(4)高中政治课活动教学的课例研究公开课
(5)高中政治课活动教学研究论文
二〇XX年一月制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202X年6月15日
开题地点:XX市第三中学会议室
评议专家:
参与人员:学校校长、教导处、教科室、课题组成员等
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
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中化学教育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基于此,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本文将从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角度探讨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和策略。
一、核心素养理念对高中化学课程开发的影响1.1 培养创新思维1.2 强化跨学科能力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非常紧密,校本课程开发应当强化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在化学课程中引入环境科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养。
1.3 培养实验技能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
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加大实验教学的比重,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实验能力,培养实验精神和动手能力。
1.4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现代化学研究往往需要团队合作,校本课程开发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这样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交能力。
二、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2.1 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校本课程开发应当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创新性实验等内容,让学生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具备综合素养。
2.2 强化与社会需求的连接校本课程开发应当强化与社会需求的连接,引入一些前沿的科研成果和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提供个性化的发展空间校本课程开发应当提供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导他们在化学领域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为未来的学习和就业做好准备。
2.4 注重能力的培养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应当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全面提升自己。
3.1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在推进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当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明确课程目标和要求,以及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为课程改革提供政策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校本课程规划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校本课程规划
1、问题的提出
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实践逐步积累了课程边界,开发着校本课程,同时留下了校本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间关系的诸多想象;但是,我们发现了边界,最后却发现自己被困在其中。
我国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走出适合本校教学发展的道路。
那么课程改革应向什么方向发展?2014年公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笔者认为,核心素养是当前基础教育的育人目标和方向,校本课程应强调对教育核心素养的关注,它应该成为高中课程改革的方向,反映了高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2、课题界定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顾稳定性、开发性与发展性等特性,其生成与提炼是在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中完成的,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近年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组织与教育家进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也日益增加。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确立和发布无疑进一步的丰富了素质教育内涵,而核心素养对学生应具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做出了概括,也引发了教育者们进一步思考,在21世纪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课程是学校的核心内容,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走校本课程的特色之路是今后课程改革的方向。
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理论层面:通过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梳理,理清校本课程建设的相关概念,明晰二者之间的理论关系;以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的理论框架为基础,对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学校个体层面的课程建设的过程进行理性分析和研究,丰富课程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
实践层面:目前关于核心素养为指向的课程建设是我国课程变革实践的热点话题,但深入分析总结这些课程建设中的相关研究经验较少,多以课程框架搭建的理性讨论为主,论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观察、访谈、文本材料分析,透视一所学校基于核心素养进行课程建设的全过程深入解析其实施原因、过程和效果情况,总结其中存在的有效经验,并反思其中不足,提出对等建议,为从核心素养的视角进行课程建设的实践提供可供参考的案例。
5、课题理论依据
哲学依据: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条件,教学中,教师不断强化教学方法的改善和提升,尽量对学生的发展起更大作用。
心理学依据: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各自的心理特点,教师的教育行为必须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前提,才能收到预想效果。
学习理论: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应用等理论分析;校本课程的特色教
学思路。
6、研究目标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最终目标为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特性、发展机制、深度建构校本课程的发展标准与方向。
注重实践,追求情境化、特殊化,将一般的课程规定层层具体化,具体体现国家课程改革精神与地方课程要求,最终化为学校层面的具体课程产品,并置身师生教与学互动的第一现场,体现出学校有效处理国家∕地方课程决策等的一种积极态度与行动方式,放映出学校对学校以外各层级课程要求的执行、调适与创生。
7、研究内容
通过对本校的学科的落实为前提,认清校本课程的性质,把校本课程内容系统化,找到校本课程对学生影响的最佳路径。
8、研究假设
使学科核心素养与校本课程形成相互影响的关系,即体验与反思、交互与整合、扩展与变构,最终达到学用合一,整体生成的效果。
9、创新之处
该课题具有前瞻性、公共性、伦理性的属性。
其基本内容包括批判性理解、价值性构造和创造性转化。
曾强了教师校本课程责任意识,提升了教师的校本课程责任能力,建立校本课程科学的责任制度。
10、研究思路
围绕研究主题,首先展开文献分析奠定质性研究的基础,同时对个案研究的现有材料加以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观察个案学校课程建设的全部过程,尤其关注个案学校的核心素养从何而来,又是如何与校本课程建设联系起来、付诸实施的,通过深入分析个案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校本课程建设的整体过程,总结提炼出其能被借鉴的经验,反思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研究方法
采用质化研究方法;辅以文献法。
资料收集方法,包括访谈法、观察法、收集实物法。
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包括资料整理与编码、研究的效度。
3、技术路线
前期调研—课题论证—课题纲要—课题计划—实践探索—反思调适—收集资料—总结分析—构建模式—形成报告—推广应用
12、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4个月)
(1)确定实验对象、明确研究方向及研究任务
(2)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分析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进行专题座谈。
(4)进行相关的实践研究活动。
实施阶段(5个月)
(1)教师做好实验研究的各项准备工作。
明确校本课程的研究内容,
做好实验的统计分析,每进行一段时间的实验后,分析实验结果,适当调整课题实验思路(2)反思矫正。
根据校本课程实践进行反思,肯定成绩,分析产生不足的根源。
(3)阶段性评价:通过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对比研究,在全校开展研讨会等形式,得到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形成阶段性研究材料。
然后分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定期请专家指导课题的研究。
汇总阶段(3个月)
(1)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统计分析。
(2)进行全面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3)整理汇编实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