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k12精品]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十二从计划经济到市抄济新人教版必修2

[k12精品]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十二从计划经济到市抄济新人教版必修2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979年初,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D.“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选B A项出现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B项符合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故B项正确;C项出现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D项出现于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之后,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

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

下列对小岗村改革的影响分析有误的是()A.个体小农经济彻底消失B.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农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D.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解析:选A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并对城市经济改革具有推动作用。

3.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解析:选B材料中的合作化是指农村合作化运动,农村集体生产,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题干中“二十多年后大家又散伙了”指的是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这改变了农业合作化时代集体经营的方式,故B项符合题意。

4.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课时同步小测:5.15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课时同步小测:5.15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1.19世纪末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

此时他能够①到北京看到市民们已剪断经辫子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④沿京张铁路了解中国民情A. ①②③B. ②③C. ②③④D. ③④【答案】B2.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诗中反映的是()A. 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B. 新式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C. 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D. 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答案】B3.“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

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

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A. 电报B. 电子邮件C. 邮寄信件D. 电话【答案】A4.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言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渗之灾易招”;火车飞行,“路稍有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中国的近代化不是一帆风顺的B. 当时中国人不能接受西方先进技术C. 当时火车安全性能不高D. 修建铁路便利列强侵略中国【答案】A5.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可以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不包括的是A. 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B. 加强了人们之间的沟通C. 加强地区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D. 促使人们纷纷涌向大城市居住【答案】D6.《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

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钗飞鬓颤,颇堪入画。

”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来源:学§科§网]A. 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B. 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C. 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D. 西方文明冲击国人传统观念【答案】B7.驮运(用牲口运物)、驿运(驿站式)和木船运输是中国古老的运输方式,近代以来日渐衰落,但在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却快速发展起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

第2课时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考报告】1.交通近代化的趋势(1)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工具的更迭加快了速度。

(2)轿子、马车、帆船等传统的交通工具逐渐被人力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

2.中国近代的交通工具要点近代中国交通的特点及成因史料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九十年代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

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

”思考史料中“进步”的主要含义是什么?举例说明“九十年代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有哪些?提示 进步: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

举例:人力牵引的交通工具如人力车、自行车。

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电车、轮船、飞机等。

1.(2015年1月浙江学考)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迁。

下列史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建成 ②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 ③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④中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①④②③D .④①②③解析 ①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建成出现在1865年,②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出现在1906年,③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出现在1924年,④中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出现在1877年。

答案 C2.(2010·浙江学考)民国元年,上海居民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 ①自行车 ②有轨电车 ③公共汽车 ④地铁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D .②③④解析 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出现在1924年,上海到1995年开通第一条地铁线路。

答案 B考点二 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b)要点 近代通信工具的发展史料一 “天朝的人民……认为是洋人雇用了机敏而无形的鬼神,在(电报)线路内来回穿梭……有一次,因电报线附近某个人生病,一夜之间,一英里长的电报线就被毁坏了。

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检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检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检测试题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检测试题时间:2016-12-12 15:17:31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xuexila888@ 朝燕我要投稿做好历史试题的复习,是你提高历史学习成绩的一个途径。

对于这样的一种学习方法,你想要尝试一下吗?让我们来做一做为您准备的这套试卷吧!接下来是带来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检测试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检测试题选择题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是( )A.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B.1888年建的宫廷专用铁路C.粤汉铁路D.1909年京张铁路下图为中国保存至今最早的蒸汽机车,它于1882年开始运行,这辆机车应该运行于( )A.淞沪铁路B.唐胥铁路C.京张铁路D.京汉铁路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

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

诗中所赞叹的是( )A.高架铁路B.化学工业的进步C.电报电话D.火车的发明小明的爷爷生活在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他先在外商轮船公司打工,后来他到与之相邻的中国第一家从事江海运输业的轮船公司工作。

那么他应生活在( )A.广州B.天津C.上海D.福州1881年中国唐胥铁路建成通车,但清政府却让骡马充当火车头,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

这反映了清政府( )A.维护国家主权B.维护自身统治C.仇视西洋事物D.愚昧无知影响近现代交通工具在中国广泛应用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B.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素C.环境因素D.技术因素下列关于我国近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以社会进步为前提的B.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加强了各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C.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领先国际水平D.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发展不平衡近代中国无线电报最初用于( )A.通商贸易B.军舰之间通讯C.作战部队之间的联络D.官府通话清政府主持架设的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是在( )A.北京B.上海C.台湾D.南京近代中国新式水运业诞生的标志是( )A.福州船政局B.轮船招商局C.天津机器局D.日清公司中国首次开通的航空路线是( )A.北京到上海B.南京到上海C.北京到天津D.北京到广州近代中国航运业在坎坷中发展,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是( )A.清政府不重视发展B.列强的联手压价和排挤C.中国科技落后D.发展航运业利润不高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于A.1909年B.1918年C.1920年D.1921年中国水运交通的近代化开始起步于( )A.洋务运动的民用工业B.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C.外国在华的航运业D.中国的民族工业综合题阅读下列材料:(1)毁路口号中国近代史上,义和团民众曾经张贴掀铁道,拔电杆,紧急毁坏大轮船的揭贴。

高中历史 专题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人民

高中历史 专题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人民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最能完整地反映民国时期我国交通特点的是( C )A.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代步工具是自行车B.电车与公共汽车成为城乡交通的主要运输工具C.人力车、电车与公共汽车成为并存的交通工具D.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实现了火车、飞机的运营【解析】旧中国经济实力弱,电车与公共汽车数量有限,所以不可能成为城乡公共交通的主要运输工具,B项错误。

新中国成立后,现代交通获得快速发展,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实现了火车、飞机的运营;中国也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A、D两项错误。

2.下列有关中国的民航事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有( A )①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②20世纪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③新中国成立后绝大部分省份实现了飞机的运营④成为乡村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飞机不可能成为乡村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排除④。

3.近代公路修筑技术传入中国,但中国的公路交通发展缓慢,究其原因包括( C )①旧中国的政治腐败②民生凋敝③汽车和燃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④轮船运输航运业发达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是一道原因分析型选择题。

公路交通是一项投资较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影响其发展的原因除了技术设施外,政府的政策、国家的实力、交通运输工具和交通物质条件也是影响公路发展的重要原因。

至于水运,完全可以与公路交通各取所长,并行发展。

所以选C。

4.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 C )A.信息传递快捷简便B.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C.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D.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解析】注意是“不属于”,通讯工具和电讯事业发展便于人们交流,故C项不正确。

5.(2016·某某某某)近代以来,历届中国政府均重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人民版必修2

课时分层作业 ( 十二 )( 建议用时: 25 分钟 )[ 合格基础练 ]1.近代北京风气守旧,19 世纪末黄包车引入之初,人们不肯接受。

据记录:“当时人都不肯雇用,妇女尤以坐黄包车为羞愧。

”但不久人们发现黄包车轻巧、快捷、价廉,远过于通行的骡车,“风气大变,坐车人日见增添。

黄包车厂也随之各处林立,营业甚为发达”。

这说明()A.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就速度快B.近代北京的交通日趋发达便利C.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点D.公众生活受政治形势影响巨大C [ 此题考察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变化。

“19世纪末黄包车引入”说明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就慢,也说明近代北京的交通发展水平仍是比较低的,故A、 B 两项错误;从“当时人都不肯雇用,妇女尤以坐黄包车为羞愧”到“风气大变,坐车人日见增添”说明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点,故 C 项正确;资料未表现公众生活受政治形势影响巨大,故D项错误。

] 2.轮船进入中国是与近代中国不同等合约的签署、通商口岸的开放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批举借欠债、丧迷途权相一直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

资猜中现象表示()A.外国侵略阻挡了近代交通发展B.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运输C.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D.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迟缓C [ 此题考察近代交通的发展。

资料表现出近代中国轮船、铁路和公路都是陪伴着外国侵略产生的,说明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故C项正确;外国侵略同时促使了中国交通近代化,故 A 项错误;从资料看不出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运输,故B项错误;从资料看不出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的快慢,故 D 项错误。

]3.1872 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知示,内容包含“凡马车及轿子一定于路上左边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来往,唯不准于路旁邻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等。

这说明()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拟订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C.交通规则表现中西合璧的特点D.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渐确定D [ 依据题干资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资料的要旨是在说明近代交通文明已经在上海逐渐确定,应选 D 项。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论述铁路作用时说:“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

”他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 A.调运快捷B.连接中外C.资源开发D.经济交流解析:选A作者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军事方面,能起到调运快捷的作用,故A项正确;连接中外、资源开发、经济交流,材料没有体现,故B、C、D三项错误。

2.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有人作竹枝词:“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地网与天罗。

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

”一段时间后,有人又作竹枝词:“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电车行驶通租界,市政经营仗市民”。

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B.西方物质文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D.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上海市民对电车由不接受到接受的过程,本质上反映了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

3.19世纪末自行车从西方传入中国,成为宫廷贵族的玩具;到20世纪60、70年代自行车和缝纫机、手表一起成为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再到80年代,自行车逐渐成为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如今自行车不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也是人们健身、休闲的好方式。

自行车命运的变迁不能说明() A.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B.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C.中国自行车工业世界领先D.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解析:选C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自行车命运的变迁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思想观念的改变;材料内容无法体现中国自行车工业的发展水平。

4.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

这说明()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C.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D.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解析:选D材料说明不同的车辆有着不同的行驶规定,属于近代交通文明,故材料主旨意在说明近代交通文明在上海逐步确立。

人民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同步导学案含答案整理

人民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同步导学案含答案整理

人民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同步导学案目录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1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2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4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1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2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3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1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2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3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1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2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3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5.1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5.2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5.3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5.4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6.1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6.2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6.3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7.1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7.2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7.3 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8.1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8.2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8.3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2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耒耕耜耕解析:根据所学刀耕火种是最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而不是春秋战国以来,故A项错误;最早的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我国古代农业进入“石器锄耕”阶段,仍然是原始时期,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故C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耒耕耜耕同等石器锄耕,故D项错误。

答案: C2.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开始向土地实际耕种者征收租税,有“粟米”,还有“布缕”等。

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国家赋税过于繁重B.井田制已经彻底瓦解C.自然经济雏形显现D.小农经济正逐步确立解析:材料“一些诸侯国开始向土地实际耕种者征收租税”但不能反映国家赋税过于繁重,故A项错误;“井田制已经彻底瓦解”与材料“一些诸侯国开始”表述不符,故B项错误;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对,强调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出现于原始社会时期,材料“春秋战国时期”与此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一些诸侯国开始向土地实际耕种者征收租税,有‘粟米’,还有‘布缕’等”,从侧面反映出小农经济正逐步确立,故D项正确。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第二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测试题及答案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第二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测试题及答案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第二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测试题及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四第二课练习题及答案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二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一、课标要求
 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出现的交通工具:轮船、铁路、汽车、飞机等。

了解电报、电话等通信工具的发展。

2、认识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体会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为前提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感受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会考梳理
 ▲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①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ab)
 交通近代化的趋势:牵引动力由、畜力向的演进。

 近代交通工具更新的特点:传统的代步被、、等人力作为牵引的交通工具取代,牵引的交通工具也日趋重要;更新过程较乡村显着。

 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人力车、(在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50年代后,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业,中国逐渐成为“王国”)、(出现1906年创办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出现于1924年的,解放前车少人多;20世纪50年代以后,成为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轮船。

 新中国成立后交通工具发。

2017-2018历史人民版必修2 专题四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作业2-文档资料

2017-2018历史人民版必修2 专题四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作业2-文档资料

1.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

导致这一改变的重要因素是() A.服饰的中西合璧B.报刊杂志的创办C.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并存B.交通通信工具的改变解析:选D。

题目中强调传统的粗略时间观念被精确的时间观念替代,A、C两项与时间关系较远,所以可以排除。

B、D两项虽然都与时间有关,但是报刊发行时间的精准程度显然要低于交通通信工具,所以选D项。

2.下列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邮政事业开始起步的是()A.大清××局的成立B.清朝海关试办邮政C.邮传正式脱离海关D.新中国邮电部成立解析:选B。

1866年,清政府海关开始试办邮政,标志着我国邮政事业的起步,故B 项符合题意。

3.“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

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

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描述的新事物是() A.电话B.电报C.邮寄信件 D.电子邮件解析:选B。

关键信息是“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与之符合的只能是电报,故B项正确。

4.中国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着耳而得声。

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

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

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

”这项发明是() A.电话B.有线电报C.无线电报D.广播电台解析:选A。

从材料中的信息“入手而能用”“着耳而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可以判断是电话。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8年,河北开滦煤矿开掘了第一口竖井。

为了运输煤炭,清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

这条铁路于1880年兴建,1881年通车。

铁路建成后,守旧人士认为机器会震动皇陵,破坏风水,因而加以反对,不得不把机器动力改成用驴马来拖车。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选择题1.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被称为“轩辕氏”,从汉字的象形特征上看,这赞扬了他()A.对农业生产的贡献B.对道德规范的贡献C.对中华民族形成的贡献 D.对交通的贡献解析:选D.本题属于对历史常识的考查。

根据题干限定词“从汉字的象形特征上看”,不难发现“轩辕"二字都带“车”,可以推断是赞扬他对交通的贡献。

2.《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

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钗飞鬓颤,颇堪入画.”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A.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B.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C.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D.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解析:选C.题干材料表明自行车的引进成为时髦男女追求时尚的一种反映,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说明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根除,它的范围还很小,故C项表述错误.3.1912年到1926年,中国境内铁路共通车3 723公里,年平均通车里程不足250公里,只有东北铁路进展迅速,建成1 600多公里.制约这一时期铁路发展的因素有()①欧洲列强减少对华资本输出②国内政局长期动荡③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④北洋政府不重视实业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解析:选C。

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4.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4.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

”“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

”“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

”“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

”这反映了( )A. 西方物质文明完全融入中国社会B. 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C. 中西文明抵触矛盾D. 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2.“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

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

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

……”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 )A. 电话B. 电报C. 邮寄信件D. 电子邮件3.中国近代交通工具不断进步。

下列不属于交通领域变化趋势的是( )A. 从国外传入走向自主制造B. 从封闭保守走向方便平民C. 向海陆空立体发展D. 向机械牵引力演进4.白寿彝在《中国交通史》中写道:(民国政府成立后的新交通)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和风力;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和以前专为军事政治上的便利而设的交通事业不同。

这实际上反映了( ) A. 交通之近代化及其管理之规范化B. 交通之机械化及其组织之商业化C. 交通之工业化及其适用之军政化D. 交通之机械化及其受众之官僚化5.中国近代一则自行车广告,中有“同昌飞马牌女车,注册商标,谨防假冒。

乘脚踏车有益体育,女体育家宜提倡之。

电报(有线号码、无线号码)……电话(号码)……”等字样。

该广告反映出( )A. 自行车已成国人的主要代步工具B. 自行车成为女性锻炼身体的首选C. 自行车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D. 19世纪末广告宣传方式日趋多样6.“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

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

”上述材料选自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中的一篇课文。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 )A. 新式学堂已经讲授近代科学知识B. 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C. 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D. 中国的通讯技术得到迅速发展7."用铁线连缀不绝,陆路则架木杪……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同步检测.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同步检测.docx

1. 1905年的一首歌谣中唱道:“卢沟桥,汉口岸,消息流通流不断,快马如飞轻舟似叶,哪及火轮一寸铁,祝我帝国好好好,祝我铁路早早早,一时勤劳百世安,从今不歌行路难。

”这首歌谣反映了()A. 通信工具飞速发展带来的便捷B.交通工具的进步加速了社会交流C.卢汉铁路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D.出行难的问题已经得到完全解决2. 《上海社会现彖》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

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吋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钗飞鬓颤,颇堪入画。

”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A. 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B.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C.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D.西方文明冲击国人传统观念3. 晚清诗人黄遵宪在1890年作《今别离》:“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己极,云是君所寄。

……门前两行树,离离到天际;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

”其描述的是()A. 报刊杂志B.有线电报C.轮船运输D.无线电报4.阅读下表,下列有关近代上海的表述,比较确切的是()时间1915 年1920 年1925 年1930 年汽车539辆1899 辆4010 辆6896 辆硬面马路94英里132英里路灯电灯4743处——数据摘自《三十年来上海车辆消长录》A. 汽车逐渐成为上海市民FI常代步工具B. 交通工具革新加速了上海城市化进程C. 上海成为屮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屮心D. 上海已经逐步演进为国际化的大都会5•清末竹枝词:“千山万壑赴京门,不失人兮不失言。

尤便好官订暗码,个中托嘱最温存。

”词中描写的是()A.电话B.电报C.火车D.轮船6. 《沪游杂记》中记载了一种交通工具,“车式前后两轮……骑坐其中,以两足踏橙……两手握横木……如挑沙袋走索之状,不致倾跌,快若飞车”。

此交通工具是()A.汽车B.火车C.轮船D.自行车7. 187-年,法国人米拉把黄包车从口本引入屮国。

当时为引人注目,招探生意,车身涂黄漆,故名黄包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论述铁路作用时说:“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

”他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 A.调运快捷B.连接中外
C.资源开发D.经济交流
解析:选A作者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军事方面,能起到调运快捷的作用,故A项正确;连接中外、资源开发、经济交流,材料没有体现,故B、C、D三项错误。

2.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有人作竹枝词:“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地网与天罗。

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

”一段时间后,有人又作竹枝词:“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电车行驶通租界,市政经营仗市民”。

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西方物质文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
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
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上海市民对电车由不接受到接受的过程,本质上反映了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

3.19世纪末自行车从西方传入中国,成为宫廷贵族的玩具;到20世纪60、70年代自行车和缝纫机、手表一起成为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再到80年代,自行车逐渐成为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如今自行车不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也是人们健身、休闲的好方式。

自行车命运的变迁不能说明() A.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C.中国自行车工业世界领先
D.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
解析:选C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自行车命运的变迁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思想观念的改变;材料内容无法体现中国自行车工业的发展水平。

4.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

这说明()
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
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
C.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D.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
解析:选D材料说明不同的车辆有着不同的行驶规定,属于近代交通文明,故材料主旨意在说明近代交通文明在上海逐步确立。

5.在中国各种传统礼教规范中,“男女授受不亲”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

而在清末流行的诗词中却有这样的描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

”这说明自古以来的“男女之大防”在近代被打开了一个缺口。

而与材料有关的突破口是() A.交通工具B.社交场合
C.男女合校D.男女合演
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乘坐近代交通工具出行的情景,这种现象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6.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诗中反映的是() A.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B.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C.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解析:选A“别肠转如轮”“眼见双轮驰”表明近代汽车、轮船的出现;“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意指送行之人未及返回,旅人已经到了天尽头,从中可见近代交通工具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7.近代某诗人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

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赞扬的是() A.电报电信业B.航海事业
C.航空事业D.铁路运输
解析:选A从材料当中描述“举头铁索路行空”“音书万里一时通”可知此工具需架设电线,另外还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故选A项。

8.河南新乡的西瓜自“火车通行,销路益远”。

奉天“昔年多种菜蔬,仅销境内,近年交通便利,运销外县者甚多”。

广西桂平自从轮船通行,“土物出境倍易于前……而家畜鸡豚亦各载之舟中,随大江东去,售诸港粤,日月不休”。

材料反映出近代交通()
①扩大了商品市场②冲击了自然经济③便利了列强侵略④带动了沿线地区发展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A“火车通行,销路益远”说明新式交通工具扩大了商品市场,故①正确;
“土物出境倍易于前”说明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经济,故②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列强侵略的信息,故③错误;“近年交通便利,运销外县者甚多”说明火车沿线地区商业发展,故④正确。

A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18分)
9.近代运输格局成为反映时代变迁的重要标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铁路和轮船运输因极大的载运量而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1830年到1870年,英国实业家修筑了两万公里铁路,连接了工业中心、铁矿、港口等。

……为了便于交通和货运,美国政府开凿运河,私人投资者建立起轮船航线和铁路网络。

到1860年,东北部的工业区、南部农业区、以及中西部城市之间已有铁路相连。

发明创造开启了工业化进程,也造就了铁路和轮船;而后者因为提供了快速廉价的交通方式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化近程。

——(英)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二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各轮船公司概况
材料三轮船使商业贸易流通渠道发生了实质性变化,1881年进出汉口装运茶叶的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 670吨;汉口至宜昌轮运航线的出现,使货物运转日期缩短了一个月……但是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的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以1881年为例,汉口进出船只中,木船为250艘,吨位达41 887吨;外国租赁木船为127
艘,吨位达11 289吨。

武汉地区以土货进出口为主轴的市场,基本上依傍木船运输。

——任放《近代两湖地区的交通格局》(1)据材料一概括英美近代运输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经济影响。

(6分)
(2)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长江航运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6分)
(3)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湖北航运业的格局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6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英国实业家修筑了两万公里铁路”“美国政府开凿运河”“发明创造开启了工业化进程”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工业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等方面分析揭示英美近代运输业的经济影响。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图表中船只数量的多少和吨位的大小比较概括其特点;第二小问,结合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近代中国交通的进步、工业革命、洋务运动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分析。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关键句“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 670吨”“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的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可得出轮船与木船既竞争又互补;第二小问,从近代化中交通、工业化、社会转型等角度揭示材料三反映的信息。

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的促进;政府倡导;实业家的推动。

影响:促进了工业化进程;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2)特点:列强在中国轮船航运业占据优势;英国居于首位;中国近代航运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成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打开中国大门;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沿海沿江交通;洋务运动的推动。

(3)变化:远洋航运有所发展;轮船与木船既竞争又互补。

说明:新式交通工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工业化是历史的重要趋势;社会转型艰难。

(答出两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