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1 评价历史人物—秦皇汉武 教案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
岳麓版历史七上《汉武帝“大一统”》word教案
《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设计易贵凌一、教学内容: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
教学理念: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课程目标溶为一体,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加强过程性和体验性目标,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据此,本课的设计理念是:以问题为先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释疑,在学习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历史思维的方法和原则。
二、教材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汉武帝改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略边疆等方面的相关史实。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简要评价汉武帝,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并用之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学会收集并处理有效信息以及论从史出、以史佐证的原则、方法。
(2)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享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并学习汉武帝宽阔胸襟、雄才大略及勇于承认错误的人格魅力,培养实事求是、是非分明的情感态度。
(2)体验并学习张骞积极进取、意志坚强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3)向张骞、王昭君学习,树立为民族和国家作贡献的观念。
三、教学方法:(1)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层层设疑,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根据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四、教学形式及手段师生互动、多媒体课件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有关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多渠道收集有关汉武帝的故事与读物、或视频资料(2)收集董仲舒、卫青、霍去病、主父偃、张骞、王昭君的故事(3)收集有关匈奴民族、西域风情与地理的资料。
六、教学流程(乙)(五铢钱)(秦半两)《张骞通西域图》(图二)。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汉武帝大一统教案 岳麓版-岳麓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王国问题的解决
三、独尊儒术
四、与匈奴的战争
五、课堂练习
中央电视台曾拍摄了一部大型历史题材的历史剧,片头中给予一个皇帝很高的评价,怎么评价的呢?一起来看一下吧(播放《汉武大帝》片头曲视频)。
那么,这位皇帝是谁呢?他生前有哪些非凡之举?我们一同走入第15课“汉武帝的大一统”,去感受汉武帝的传奇故事吧
学生自学小字内容,然后由一学生来讲述。
学生归纳:
1.按晁错建议进行削藩;
2.平定七国Leabharlann 乱;3.平叛后收回王国内的行政权,诸侯王只能收取租税。指出:汉武帝继位后,为解决王国问题做了进一步努力,实行了两个重要措施。
学生阅读教材小字,然后由一学生讲述。
学生讨论后明白: 手法高明。表面上是对诸侯王嫡长子以外其他子弟进行推恩分封,实际上把王国实力分散了,使诸侯王无力对抗中央;再者,诸侯王其他子弟由于皇帝“推恩”能得到封地,也对皇帝感恩戴德。指出:由于“推恩令”的实行和后来削夺大批列侯爵位,汉武帝基本上解决了王国问题,郡县制成为地方普遍推行的一种行政制度,中央集权大大加强,国家统一得到巩固。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军事各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使中央高度集权,国家高度统一,故这些措施都是重点。
难点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董仲舒阐述的“大一统”思想包括“天人感应”、“德主刑辅”、“三纲五常”。这些内容初一学生难以理解,要通俗易懂地解析。
教学手段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渲染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3.德主刑辅:以儒家思想为主教化百姓,并以法家的法治为辅来治国,刚柔相济,利于统治。
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
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市教学设计参赛作品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特色:“异步教学法”的尝试2007年12月一、教学设计总体思路:1、理论来源:1979年,湖北大学育心理学教授黎世法教开始进行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方式的实验研究并提出了“异步教学法”。
对老师来说,这是“五步指导法”,即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根据不同的学情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强化总结。
对学生来说,这是“六步学习法”:即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
该方法已经在全国实验推行了20多年了,全国有5万多所中小学在实验和实践,我却是今年才在网上看到了相应的理论,觉得比较有可操作性,于是准备自己也来实验一下。
2、该理论的特点:完全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从学生自学开始,老师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适度的指导,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在独自自学,或三两人交流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进一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基础进而提升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
按照此理论组织教学,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完全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3、课堂表现出来的教学特色:学生自行收集资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尊重别人的不同观点。
具体的教学法有体现老师指导作用的讲述法,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讨论法,合作学习法,辩论法。
4、本课对于“异步教学法”的实践:《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本身也是一个活动课,需要学生的参与,更能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其中也会学到许多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方法,在课堂辩论中,老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给予指导,课后也需要一个评价和小结,这些正好来实践“异步教学法”的几个步骤,基于以上考虑,设计了此课。
二、教材分析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和不断巩固的时期,正是这一时期初步奠定了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轮廓,也草成了后来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所以本阶段在本期教学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的技巧非常缺乏,而正确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所以本课的学习还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范文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范文历史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等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和武则天的政绩2、分析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3、掌握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其主要成就4、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让学生根据知识提炼进行自学,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1、巡回指导学生自问和互问2、教师准备提问以下重点知识:(1)唐朝建立的年代、都城、第一位皇帝。
(618年、长安、唐高祖)(2)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
(李世民、贞观)(3)唐太宗时最的谏臣是谁?(“人镜”魏征)(4)我国历的女皇帝是谁?(武则天)她的政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重视发展生产,重视选拔贤才)(5)唐玄宗的措施三、质疑释疑1、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让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2、与学生一起探讨以下问题从秦朝到唐朝,我国古代出现过哪些盛世局面?它们出现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对此,你有何认识?四、让学生小结知识并做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一、自学: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看书,填写本节课的自学提纲,填完后,小组成员共同交流。
注意要提高效率。
(自学提纲见区下发的学案中的知识提炼)二、自问:1、合上课本自问自己掌握了知识提炼中的哪些知识,没记住的抓紧记住。
2、小组内同学相互问答,有选择性地提问知识提炼上的问题3、回答教师的提问三、质疑释疑1、小组内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展示2、小组间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展示3、与教师一起探讨教师准备的问题并展示4、随时记要点。
初一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大一统的汉朝案例走近秦皇汉武
初一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大一统的汉朝案例
走近秦皇汉武
为了加强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适应学科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制定了初一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秦始皇和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两位杰出的封建帝王,人们往往把他们相提并论。
他们一生中做过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活动课以以活动促发展的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旨在通过独尊儒术’──汉武帝的抉择短剧表演和千秋评说──秦皇汉武谁的功劳更大课堂辩论等两个相互衔接的课堂活动,达到使学生知识、情感和能力同步增长的目的。
(1)知识目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特别是对汉武帝独尊儒术有关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进而深化学生对秦皇汉武历史功绩的认识。
(2)能力目的:指导学生围绕秦皇汉武的活动搜集资料、提炼观点、编排节目和展开辩论,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搜集、处理历史资料的基本方法,逐步提高运用历史资料辩论历史问题的技巧和能力,初步形成评价历史人物的。
岳麓初中历史七上《汉武帝“大一统”》教案_3
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七国之乱推恩令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敢于立论,创新的品质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汉武帝大一统的时代特征。
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敢于立论,善于论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到独尊儒术是我国古代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
汉武帝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而经济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是综合国力的支撑。
重点难点:1、重点:汉武帝“大一统”2、难点:怎样看待儒家思想;怎样看待秦汉时期的汉匈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图片教学环节:激情导入自主学习(课前发放学案,要求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完成1、2、3、4题并加以识记,然后思考5、6、7、8题,为课堂合作交流做准备。
1、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措施是什么?A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B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基本解除匈奴的威胁。
2、帝平定七国之乱,加强了对王国的控制。
3、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的建议。
建议颁布“推恩令”是的建议。
4、如何评价汉武帝?功: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②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使儒家从此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③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④派张骞出使西域,密切了和西域的关系。
不足: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专制不利于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岳麓版岳麓版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历史目录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8第3课神奇的远古传说10第4课夏传子家天下16第5课公元纪年法第6课西周的分封17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19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21第9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23第10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艺和科技24第11课百家争鸣 27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29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32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34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36第17课评价历史人物评秦始皇38第18课秦汉的科学技术41第19课秦汉时期的宗教史学和艺术43第20课三国鼎立 48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54第23课江南地区的开发56第24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和艺术57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本单元主要讲述我国境内原始居民的生活地域生产和生活状况以及原始的民主政治涉及到的历史遗址神话传说较多教材是以原始居民的生活年代地域分布以及生产生活状况为线索来讲述的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状况和生活状况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产状况以及华夏文明的起源教学难点为使学生初步认识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教师在讲述时首先要抓住本单元的线索即对原始人类的生产状况和生活状况进行分析讲解以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其次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直观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等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感悟知识提高能力再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共3课和一节活动课每课1课时共4课时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使用石器和天然火以及北京人的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点山顶洞人的石器磨制技术和人工取火山顶洞人过着氏族生活通过学习本课初步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领域内各种不同知识范围的能力以及观察想象能力和比较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阅读可以接触考古知识神话传说古史资料历史地图文物插图等各类与历史有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这条主线进行讲解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性有哪些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国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七十多万年以前以此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2通过认清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这一真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难点认识劳动在人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导语一展示远古人类的头部模型设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人类头部模型那时侯我国境内有哪些远古人群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阅读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导语二播放一段有关远古人类社会生活的课件然后提问该片段反映了我国远古人类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他们生活在什么时候请大家预习课文导语三人从哪里来呢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人由神创造的像西方的上帝造人说我国的女蜗造人二是人是古猿进化而来的你同意哪一观点学完了本课你或许可能找到答案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他们生活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学生根据课本回答2那么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呢学生看书讨论交流教师小结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元谋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和两小块烧过的骨头表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历史体验下面请同学们在我的描述中想像古猿是怎么样变为人类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大约在二三百万年以前由于宇宙星球的变化地球内部的岩浆发生剧烈变化引起了地壳的异常变动有些海洋在隆起有的陆地在沉沦火山在喷射风雪在呼啸一片片的森林在毁灭一群群的动物在奔逃后来地球又经历了一个冰川横行的时期从两极而来的冰流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赤道冲去淹没了大块森林和陆地但在行进中又遇到了重重阻力未能到达亚热带地区自然界的变化改变了古猿的生存环境古猿是在森林里生活的动物有些地区的森林没有遭受到这场自然灾害生活在这里的古猿继续沿着猿的方向缓慢地向前发展逐渐演变为现代的猿类那些丧失了森林的古猿不得不从树上来到地面开始过着流浪生活在艰难的生活道路上有些古猿死去了活着的古猿为了适应新的环境逐渐学会了利用前肢来采集动物和捕捉动物并用前肢来折树枝和选取石块作武器以抵御野兽的侵袭这就要求用后肢来支撑身体和行走于是前肢和后肢的分工逐渐出现了这种分工导致了前肢的进一步解放和后肢的直立行走而直立行走和手脚分工又引起了整个身体结构的变化肉食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慢慢地大脑产生了初级的意识要求把看到的事物和联合行动的愿望表达出来经过简单呼叫手势表达的长期演进逐渐地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从而由一定的音节和一定的内容相结合的语言产生语言在劳动之时并与劳动一起出现成熟成为由猿到人这一根本变化的推动力经过漫长的过程这些古猿在劳动中进化为人类注意在描述中速度要放慢声调要深沉感情要丰富表述结束过一会儿再让学生睁开眼睛3那么怎样理解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呢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归纳制造工具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只有人类能够制造工具使用工具改造自然即使是再聪明的动物也只能利用工具而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因而会制造工具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想一想〗动物园里的黑猩猩也能利用竹竿或木棍打下树上的野果子这是否表明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消失了呢点拨某些动物利用现成的工具获取食物是生存的需要是动物的本能而且动物只能简单地利用现有的工具并不能对工具进行加工改进更不能制造出任何一件简单粗糙的工具只有人类才能根据实际需要制造和利用工具改造自然因此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没有消失北京人11929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一个洞穴里年轻的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先生惊喜地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轰动了全世界从此北京人名扬世界了那么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时候呢又长什么样子呢请看头像模型[展示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模型][师问]北京人与古猿相比面部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观察比较讨论教师小结北京人前额低平后倾眉脊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额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的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北京人手脚分工明显他们不再像古猿那样爬行而是用腿走路用手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2那么北京人能够制造哪些工具呢他们又怎样生活呢请大家结合投影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投影〗《北京人用火追逐野兽》图[师问]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北京人使用了哪些生产工具[生答]石块木棒火把[师问]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北京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呢[生答]群居生活3北京人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呢学生看书思考讨论教师归纳小结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极其简陋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常常受到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威胁在这险恶的环境下只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而他们必须群居在一起这是由当时的生产状况决定的北京人的这种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4 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他们用火干什么有什么意义学生依据教材回答〖议一议〗北京人使用的是天然火他们是怎样保存火种的呢提示雷电可以使森林着火人骨和兽骨含有大量的磷在高温炎热的天气里可以自燃这些自然现象都为北京提供了天然火种有了火种北京人就能使用天然火而且还学会了保存火种他们用干燥易燃的花草树叶把火种轻轻盖上让他们冒着轻烟这可是件技术活需要有经验的长者担任到用火的时候就用劲吹煽让火种再烧起来有了火北京人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体验设想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学生回答示例天亮以后北京人开始成群结队往外走一部分人去狩猎一部分人去采集到天黑以后采集狩猎等寻找食物的人都回到洞中把采集到的野果分给大家几个壮年男子把打到的动物剥皮把肉割开放在洞口的火堆上烧烤熟了以后根据每人的具体情况分开当人们填饱肚子以后便就着火先进入梦乡由于洞口的火堆整夜不熄远处的野兽是不敢问津的北京人的衣服一是把植物枝叶系在腰间这类衣物不能抵御严寒但多少可以起一点作用而且容易得到二是把猎到的动物剥皮后吹干稍稍加工当作衣服在食物方面一靠采集二靠狩猎住的是天然的山洞点拨想象一定要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要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人们的生活习惯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除了元谋人北京人外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活动遗址还分布着好多山顶洞人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山顶洞人生活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长什么摸样学生看书回答2[投影]《山顶洞人的生活》[比一比]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的生活有哪些进步[提示]从生产工具上看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从劳动对象上看山顶洞人不仅采集狩猎还会捕鱼劳动对象的范围扩大了从活动范围上看山顶洞人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活动范围扩大了从生活上看山顶洞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还要埋葬3山顶洞人是怎样组织在一起生活的呢学生看书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也就是说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之间都有着血缘关系彼此都是亲属这样有着血缘关系的一群人生活在一起就构成了氏族一个氏族有几十个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想一想]氏族成员为什么要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点拨]因为山顶洞人的生产工具极其简陋仅凭单个人的力量很难获得食物因而他们必须共同劳动所得食物必然共同分配在分配过程中谁也不能多占否则就会有人饿死从而削弱整个氏族的力量氏族就有灭亡的危险这样在氏族生活中氏族成员之间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议一议]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差别的氏族生活是不是人类的理想生活[提示]一方面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氏族成员的生存常常受到威胁如饥饿寒冷疾病野兽自然灾害等人均寿命非常短另一方面氏族与氏族之间常常为争夺食物而发生血腥战争一旦失败整个氏族成员就会被杀掉或吃掉因此没有贫富贵贱差别的氏族生活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人类的理想社会应该是共产主义社会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学案例2在学习北京人时有人说北京其实是猿而不是人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请说明理由[解析]本题围绕北京人是猿还是人展开命题实质是考查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依据所学知识可以明确北京人在体态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北京人不仅会制造和使用石器而且还能使用天然火这是动物所不能及的因此北京人应该属于人而不是猿[答案]不同意这一看法从头部看北京人虽然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上肢发育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尤其是北京人能通过砸击敲打碰撞等方法制造和使用石器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其他任何动物所不能及的并且北京人还能使用天然火既提高了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又促进了自身体质的发展因此北京人是人而不是猿[点评]本题设计新颖主要考查学生对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对北京人体质特征及生活状况的认识程度[例2]学案例3火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说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和动物界分开人类对火的使用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火的使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解析]本题引用恩格斯的名言主要考查火的使用所经历的过程及其作用依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对火的使用经历了从使用天然火到人工取火的过程火的使用不仅促进了人的体质的发展扩大了活动的范围而且还能用火制造工具改造自然提高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答案]1从使用天然火到使用人工取火2用火烧烤食物照明和御寒还用火驱赶野兽制造工具火的使用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扩大了活动的范围因此火的使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里程碑对人类的文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点评]本题围绕与人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火的使用为中心来命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此题包含两问第一问考查人类使用火的进程第二问考查火的使用对人类发展产生的作用层次清楚指向明确总结反思拓展延伸对本课内容的小结教师可采用表格或其它方式予以归纳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并作为学习资料保存远古人类距今时间体质特征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元谋人约170万年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等原始人群山顶洞人约18000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从事采集渔猎等活动懂得爱美氏族[拓展阅读]如何理解劳动创造人本身的科学论断可以结合从古猿化为先民社会来理解这个论断可知古猿在当时他们的生活劳做中通过慢慢地进化逐渐可以站立起来直立行走使得它们的上肢解放出来这就为从上肢进化为手提供了前提在又一个漫长的生活劳作之后双手进化完成而双手的进化完成为提高劳作的效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双手的不断劳作可以促进人脑的进化和发展之后通过双手的继续劳作人脑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先民的智力也不断的提高劳动促进人脑的发展人脑再推动劳动技术的进步一个循而往复的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渐地成就了人类的出现和发展这里还要提到人类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是能否使用和制造工具所以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个论断是对人类发展结果的准确定义也是对人类发展过程的经典描述[点拨导诱]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恩格斯关于人类起源的经典论断它明确指出劳动在古猿想人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纵观人类的发展的历史离开了劳动谈不上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小就应树立热爱劳动服务社会的意识努力成为祖国建设合格的人才资料链接链接一人类起源欧洲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祥地随着亚非两地更多人类化石的发现人类摇篮欧洲说才逐渐退出了舞台达尔文曾在1871年出版的一本专著中大胆推测非洲是人类的摇篮此前在1863年则有人主张人类起源于南亚后者不久得到了印证1890年印尼发现了一具头盖骨爪哇直立猿人使人类起源南亚说为之一振1927年中国发现北京人化石使中亚起源说更加风靡一时但也就从这时起在南非在东非有不下20个地点发现了最早阶段的人类化石尤其是1974年在东非大裂谷所在的埃塞俄比亚发现了一具保存40%遗骸的露西少女猿人骨架距今超300万年加上非洲出土的大量早期人化石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演化体系于是全球人类走出非洲的学说一时勃兴然而最能支撑走出非洲学说的遗传学基因测序理论也广遭质疑正如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金昌柱所说在人的体内基因序列多达30亿现在的测序只是抽出其中个别片段分析概率不过亿分之一而在我们中国发现过距今300万至500万年间的猿人化石发现过龙骨坡约200万年前的能人发现过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发现过距今约80万年的陕西蓝田人发现过郧县人等距今几十万年的直立人发现过距今二三万年的智人巢湖人富林人还发现过距今约18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中国起源自成一体纵线贯通迄今为止科学界仍徘徊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之谜面前此时此刻人们不禁回味70多年前一些远见卓识的科学家们的忠告亚洲可能充当过人类进化的巨大舞台是最古老的人类工业巨大的扩散中心要想弄清诸如人类起源这样的复杂问题离开亚洲几乎是不可想像的中国1965年就发现了元谋人可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门紧闭国际专家纷纷涌入非洲致使非洲大量考古发现元谋人的研究再不能孤军奋战了事实上近年来亚洲尤其中国研究者正掀起一场追赶非洲的行动他们的多项发现在年代上直迫非洲那些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亚洲更多新材料的发现和更深入的研究一幅符合本来面目的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画卷将会展现于人们面前摘自《解放日报》作者陈玟链接二长江流域是中国人的发源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龙骨坡巫山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黄万波研究员认为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长江流域的龙骨坡巫山猿人是最早的古人类湖北建始猿人距今近200万年然后依次为蓝田猿人元谋人约80万年前的郧县猿人南京猿人和县猿人等黄万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一系列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华远古文明源于长江流域长江流域大三峡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他说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龙骨坡巫山猿人是最早的古人类湖北建始猿人距今近200万年然后依次为蓝田猿人元谋人约80万年前的湖北郧县猿人南京猿人和县猿人等黄万波是著名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专家是204万年前的重庆巫山龙骨坡直立人115万-70万年前的陕西蓝田直立人30万年前的安徽和县直立人10万-2万年前的重庆奉节智人陕西长武智人广西麒麟山智人和重庆巫山河梁智人等人类化石的发现者《自然》杂志刊登龙骨坡考古发现的研究成果后《科学》杂志曾专门就此发表评论称龙骨坡新发现改变了人类演化的历史此前国外学术界普遍认为人类来到亚洲的历史只有几十万年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的龙骨坡古人类遗址发现于1984年出土的人类化石包括一个门齿和一段下颌骨与人类化石一起出土的还有巨猿等120种脊椎动物的化石其中哺乳动物116种有25个属于新发现的种类埋藏化石的岩层为砂质粘土夹角砾地质时代属早更新世早期距今约200万年龙骨坡遗址出土了大批石制品经考古学家研究论证这些石制品制作粗笨简单代表了200万年前一种混沌初开的石器工艺并将其称为龙骨坡文化龙骨坡文化的问世证实中华大地上200万年前已经有了人类的足迹从而把中国的史前文明前推了近100万年他认为蓝田猿人的故乡应该在南方由于气候变化才逐渐北迁从长江流域的系列考古发现可以看到起源和承转的演进因此中国人的发源地应在长江流域大三峡黄万波还从地质演变的角度阐述了他的观点随着青藏高原的升起长江流域大三峡形成了森林河流环境和与之伴生的立体气候适合于200万年来的人类繁衍龙骨坡的考古发现表明当时这里是许多动物的避难所动物的大量繁衍客观上为人类的繁衍提供了食物尤其是大脑发育所需的动物蛋白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主要的历史信息加以初步分析3.教育目标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的农耕生活教学难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的农耕生活教学思路观察与比较讨论与探究复习与提问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生活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2.时间约七千年前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4.农作物水稻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6.原始饲养业猪7.原始手工业陶器玉器二半坡原始居民指导阅读复习提问1.导入我国现在生产的农作物由那些水稻小麦那么远古人类是靠什么手段来获取事物2.讲古老的神话神农氏教人耕种从此有了农耕书7页提示3.介绍分析提问三阅读课问提示思考比较回答老师的提问讨论远古时人类采集食物会遇到什么困难1快速阅读思考。
岳麓书社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岳麓书社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岳麓书社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历史教学计划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本店铺带来的岳麓书社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岳麓书社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1唐朝的民族关系课标内容: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岳麓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夏商周的更迭,掌握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主要史实。
(2)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特点。
(3)了解秦朝的统一及其暴政,认识秦朝的灭亡原因。
(4)掌握汉朝的建立和发展,了解西汉和东汉的主要史实。
(5)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掌握三国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夏商周的更迭原因。
(2)运用比较法,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3)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秦朝的暴政和灭亡原因。
(4)利用时间线梳理汉朝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5)通过地图观察和史料分析,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历史素养。
(2)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夏商周的更迭及其原因。
(2)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3)秦朝的暴政和灭亡原因。
(4)汉朝的建立和发展。
(5)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2. 教学难点:(1)夏商周的更迭原因分析。
(2)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内在联系。
(3)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及其对灭亡的影响。
(4)汉朝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
(5)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复杂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利用多媒体展示夏商周的更迭示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夏商周的更迭原因。
(2)分组讨论,分析夏商周三个朝代的主要史实。
3. 合作探究:(1)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2)各组汇报探究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教师讲解:(1)讲解夏商周的更迭原因,突出重点史实。
(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特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大单元教学——秦皇汉武
七年级历史上册大单元教学秦皇汉武青台中学李海燕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秦朝统一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2.通过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教学重点:1.秦始皇统一六国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教学难点:统一国家的历史意义,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秦始皇和汉武帝画像提问:他们是谁?他们为我国大一统的开创和巩固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掌握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
3.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4.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5.通过对秦皇汉武政策措施的学习,认识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新课探究问题一:根据以下四则材料,你认为秦统一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至今治强。
— ———《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战国策·秦策三》材料三:天下没有共主是不正常的……战争连绵不断,民不聊生。
—— 张宏杰《简读中国史》材料四: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
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中国历史·七上》问题二1.请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秦朝建立小卡2.阅读下而两则材料,分析秦统一六国的意义?材料一: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材料二: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
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这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问题三小组合作完成下面表格讲解: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指由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组成的制度,其包含两方面:(1)专制主义是就决策方式而言,是指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个人专断独裁,帝位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2)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是指中央统率地方,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完全服从于中央。
评价秦始皇教学案例
《如何评价秦始皇》教学案例——“合作探究”课堂模式的实践运用南京高淳外国语学校 程晓燕一、案例背景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模式在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日益多样化。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模式下最时髦的名词,也是我们教学设计中最喜于乐见的形式。
但是在真正的教学中,我们并未深究,往往流于形式,给学生一个问题,组织一下小组讨论,就形成了所谓的“合作探究”。
真正的合作探究应该是注重学生的自主学生,将课堂打造成“寓教于学”的教学模式。
二、案例主题七年级历史“秦王扫六合”有“活动与探究”的环节,其中心课题是“讨论秦始皇的历史作用”。
评价人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需掌握评价人物的一般方法——辩证看待,重点分析,实事求是。
秦始皇作为封建帝王,历史早有定论,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要将评论人物的方法教与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讨论中得出结论。
为了让学生真正的感悟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我将此环节安排在一节历史研究课上。
在备课的时候,我创设了一些问题情境,主要是针对秦始皇的功绩和“秦的暴政”组织了相关的图片和材料,最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
让学生经过小组探究,真正去了解秦始皇,正确评价秦始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真正的历史观。
以下是笔者一次真实的历史研究性教学,此讨论课给自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也开始构思自己的“合作探究”课堂模式。
三、实施过程多媒体展示:有人盛赞他为“千古一帝”(李贽《藏书·卷二目录》);有的人说秦始皇“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记》);有人歌颂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秦主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自《秦王扫六合》)他们都高度评价秦始皇的功绩,肯定其历史的作用,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另一些人则咒骂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新书·过秦论》);“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贞观政要》卷八);“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引自陈登原《国史旧闻》)。
教学设计:主题活动二 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
主题活动二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一、人物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历史人物的评价,必须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下,具体注意下列几点:1.放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
2.确定评估标准。
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
3.防止以偏概全。
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
4.克服英雄史观。
要承认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一定影响,但不能夸大。
二、对秦始皇的评论1.功: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做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封建皇帝。
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统一了全国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统一;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过:秦始皇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前210年,秦始皇死去。
第二年,农民起义爆发。
秦始皇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同的。
三、关于汉武帝汉武帝时期的西汉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比较强盛的时期。
他在位54年,实行了许多新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政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上,颁行“推恩令”,;取消一些王、侯的资格。
2.在军事方面。
集中俱全,充实中央的军事力量;改革兵制。
3.在经济方面,整理财政,统一货币制造和垄断盐铁经营。
4.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
5.注重人才的开发。
6.民族和对外关系方面,重要措施有:发动对匈奴战争;派张骞出使西域;对东北方和南方用兵,扩充领土。
历史学家对汉武帝的描述:“汉武帝上一位较活泼、较天真、重感情的人物。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岳麓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夏商周的更迭,掌握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的过程及原因。
(2)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了解各诸侯国的主要事迹。
(3)了解秦朝的统一六国,认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4)掌握汉朝的建立,了解汉朝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夏商周的更迭原因。
(2)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
(3)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4)通过比较分析,掌握汉朝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探索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第1课夏商西周的更迭1.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2. 商朝的建立与灭亡3. 西周的建立与灭亡第2课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1. 春秋时期的争霸2. 战国时期的争霸第3课秦朝的统一1. 秦国的发展与统一六国的过程2.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第4课汉朝的建立与统一1. 汉朝的建立2. 汉朝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夏商周的更迭过程及原因。
(2)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
(3)秦朝统一六国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4)汉朝的建立与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2. 教学难点:(1)夏商周的更迭原因分析。
(2)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对国家统一的影响。
(3)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夏商周的更迭、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等基础知识。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夏商周更迭的原因,分析春秋战国争霸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为例,让学生了解国家统一的具体实践。
4. 比较分析:让学生通过比较汉朝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第17课 评价历史人物―评秦皇汉武PPT教学课件
——评秦皇汉武
活动准备
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正确认识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的关系。 注意历史人物的时代性。 全面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抓住历史人物的特点进行评价。
查阅资料,做好摘录。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记录。 一是史实方面的, 二是评论方面的, 三是自己的心得体会。
如上网查阅,要建立专门的文档,下载有关资 料。记录文学资料,可设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资料摘录卡片”。
活动过程
1、讲演式 2、讨论式 3、小论文式
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评价历史人物—评秦始皇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活动目的巍巍华夏、历史悠悠,朝代更替频繁,帝王将相如烟。
一部皇帝从何开篇?溯根追源自由当秦朝说起。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
它第一次结束了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它第一个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它从秦王嬴政开始了皇帝称谓。
秦始皇声振宇内!秦始皇是大名人,必然会有大的争议,誉之者称他“千古一帝”,毁之者视之为“暴君之首”。
那么秦始皇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应该如何正确的、一分为二地认识秦始皇的功过是非?通过讨论,我们将要达到这个目的。
●活动准备俗话说:好马出在腿上,好汉出在嘴上。
怎么样让别人对你的观点心服口服,称你为“好汉”,这就需要你有足够的证据去证明论证你观点的正确性。
这好比打仗,发现了攻击目标,却弹尽粮绝,再如何优秀的军事家也只能望敌兴叹,服睁睁的看着敌人溜走,却无能为力。
那么辩论赛上的枪炮子弹从何而出?你只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挥你的自主性喽!赶快行动起来,去图书馆、上因特网、广泛搜集有关秦始皇的资料。
为了保证对比双方在兵力上的均衡性,我们按平时历史小组的划分方法来一个“沙场秋点兵”,把全班分为两大组,即“暴君组”和“政治家组”。
各组再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分组,各负其责,各行其道,分头去搜集关于秦始皇的材料,然后再总汇,组长要让自己组内的各个同学都对本组的论点、论证策略、方法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各组选出四名选手。
各组不但要去寻找有利于自己论点的材料,还要去寻找对方的一些材料,或反对对方的一些材料,只有知彼知此,才能百战不殆!另外,大家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辩论技巧,要学会以古喻今,学会联系,不能把论题局限于秦朝,这样,在疆域拓展的条件下,不论是“暴君组”还是“政治家组”都会左右逢源。
最后,要把收集到的材料在组内经过交流之后,并把它们制成小卡片,以便我们在讨论时应用。
●布置教室营造气氛一、请书法好的同学在黑板上写上“秦始皇是杰出的政治家还是暴君”,教室四周贴几张同学们亲手画的秦始皇漫画像。
也可将课本上秦始皇的画像画在黑板上,旁边把李白《古风》中的诗写上: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二、把桌椅摆成两大组面对面的形式,在桌上摆上“功大于过”“过大于功”的字样。
●活动开始[主持人]经过同学们精心的拷贝,威风凛凛的秦始皇已经站到了我们的面前。
大家看他目光炯炯、虎视眈眈,一副威严而傲慢的神态,腰间还佩戴着一柄长剑,流露出了当年他威震六国、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
秦始皇是一个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出生在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诸侯割据,强国争雄,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他13岁父亲去世,被立为秦王,22岁开始亲政,他以惊人的胆识和气魄,消除政敌,夺得实权;接着又审时度势,决心统一中国,经过17年的兼并战争,先后击败了韩、赵、燕、楚、魏、齐六国。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大帝国,定都咸阳,成就了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
为了巩固统一,他勇于改革,大胆开拓,做了不少顺应历史潮流的事情;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政令、文字、货币、度量衡,做到了“车同轨书同文”,他修筑长城,北击匈奴。
尽管修长城在当时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它对阻挡匈奴南侵,保护生产发展,确实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同时他又是一个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的暴君,他钳制思想、焚书坑儒,致使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被“万马齐喑”所代替,为了追求享乐,他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修阿房宫,筑骊山墓,为了镇压人民反抗,秦始皇疯狂使用残酷刑罚……X k b 1 . c o m岁月之河静静的流淌着,秦始皇走了,带着一身的功和过,走入历史的苍茫之中,他永远是他,变的只是后人对他的评价。
秦始皇到底是“千古一帝”还是“暴君之首”?你有什么看法,大胆说出来吧!正反两方我们已经分得泾渭分明了,在我左手边的是正方代表队,他们的观点是“秦始皇是功大于过的”;在我右手边的是反方代表队,他们的观点是“秦始皇是‘过大于功的’”。
好了,万事俱备,就让我宣布本班历史辩论赛现在开始!双方交替发言,首先让我们用掌声欢迎正方一辩××同学发言,时间是四分钟。
[正方一辩发言]……[主持人]谢谢××同学,下面请反方一辩××同学发言,时间是四分钟。
[正反双方交替发言完毕后][主持人]谢谢双方辩手,刚才的你来我往,只是小试身手,接下来是更为精彩的自由辩论,双方将会更露锋芒,自由辩论双方必须交替发言,各方的累计发言时间为五分钟,请正方发言:[正反双方自由发言][主持人]自由辩论,精彩纷呈,妙语连珠,在言辞的交锋中,秦始皇接受着锤炼,等待着判决。
下面我们从热烈跳跃的自由辩论中转入理性的判断中来。
现在请正方代表做总结陈词,时间是四分钟。
正方总结陈词完毕。
[主持人]谢谢正方同学,下面请反方代表做总结陈词,时间是四分钟。
[反方总结陈词完毕][主持人]秦始皇是“暴君”还是“杰出的政治家”,这一论题,正反双方的同学们已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对于所有思考这一问题的同学而言。
这无疑是一场智慧的盛宴,至于谁是谁非,谁高谁低,则请专家决定,现在请历史老师为本场辩论赛做评析,请。
●教师评析总结1.肯定学生的成绩辩论赛毕竟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因此不管辩得如何,论得怎样,都应该肯定学生的这种勇气,为以后类似活动的开展奠定一个信心基础。
表扬学生为辩论赛所作的一切努力,尤其要表扬站在双方辩手背后默默无闻的“智囊团”,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在后方的群策群力,团结一致的大力支持,才有了前方战士英雄无畏、侃侃而谈的潇洒风度。
2.评析辩题关于秦始皇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的评价,史学界众说纷纭,迄今为止,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意见认为秦始皇功大于过;第二种意见是过大于功;第三种意见认为秦始皇是有大功也有大过的历史人物,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史学家都持第三种看法。
对秦始皇争议最大的,是他的“焚书坑儒”。
用毛泽东的话说是:“秦始皇挨了几千年的骂,骂的主要是两条:杀了460个知识分子,烧了一些书。
”对于焚书抗儒,史学界有两种说法。
一种意见认为,“焚书坑儒”是为了镇压鼓吹复辟倒退的儒生和儒家思想,具有“厚今薄古”的重要意义,当然也不否认其明显的阶级局限性。
另一种意见认为,“焚书坑儒”从出发点到立足点,都是彻头彻尾野蛮反动的,它导致万马齐喑,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后果极为恶劣。
还有的认为,对“焚书坑儒”应作具体地分析,它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但手段残暴、影响极坏。
教师在这儿可以帮学生评析,但不要下任何结论,只提一些看法,有争议的问题继续保留,激发学生进一步探讨。
至于评选胜负,只要结合准备是否充分,发挥如何,以及各组的整体协作怎样去评分就可以了。
●参考资料1.秦灭六国前,各国“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2.战国时代的商业活动有很大发展,如北方的骏马、猎狗,南方的鸟羽、象牙,东方的鱼盐、纺织品,西方的皮毛都在中原流通,但在诸侯割据的情况下,各国度量衡货币不一样,给商品交换带来不便。
加之各地关卡林立、赋税繁多,还有官吏种种敲诈勒索,更是对商业活动造成极大的危害。
3.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壬,毋以填之。
请立诸子,惟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群臣皆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王侯。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4.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
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壬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始皇下其议。
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
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
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这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也,惑乱黔首。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制曰:“可。
”X k b 1 . c o m——《史记·秦始皇本纪》5.焚书之后,儒生们更加不满现实。
以挖空秦朝为最终目的的卢生和侯生,在为秦始皇求仙药的名义下骗取了大量的钱财之后,一走了之。
在他们逃走之前,抓住焚书一事,大肆散布谣言攻击秦始皇专任狱吏,不尊儒生,刑杀为威,残暴成性,以此进一步煽动儒生对秦王朝的不满,秦始皇听后大怒,下令追查,随株连460名儒生,均被活埋在咸阳。
6.秦始皇时期,仅死刑就有赐死、砍头、绞、戮、坑、定杀(沉水溺死)、腰斩、剖腹、抽肋、体解、砣(割裂肢体)、烹(放到锅里煮死),车裂(五马分尸)、夷三族、具五刑(犯人备受刺面、割鼻、断趾、鞭笞、砍头等各种酷刑),还有残暴的“连坐法”。
7.据历史学家范文澜估计,秦始皇从开发岭南、筑长城、修驰道、到修阿房宫、始皇陵,总计服役人口不下300万,而当时秦朝在全国人口均只有2000万,男女老幼,平均7个人中就有一人服劳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