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牵张成骨PPT

合集下载

口腔颌面外科:第十四章 牵张成骨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口腔颌面外科:第十四章 牵张成骨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2020/10/28
6
第二节 DO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 临床应用
一:颌骨牵张器 (一)牵张器的基本组成:
固定装置+牵引装置
2020/10/28
7
第二节 DO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 临床应用
(二)牵张器的双向、三焦点式、种植 牵张器
3:个体化牵张器:RP再现颌骨畸形设计和确定牵 张器
二:颌骨牵张成骨的临床经过
间歇期:5~7D 牵张期: 牵张长度决定 稳定期:3~4个月
2020/10/28
13
第二节 DO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 临床应用
三:颌骨牵张成骨的适应症 1:小下颌畸形 2:半侧颜面发育不全综合征 3:上下颌牙弓重度狭窄 4:下颌骨缺损、缺失的牵张成骨重建 5:垂直牵张成骨 6:上下颌骨发育不全的牵张成骨 7:颞下颌关节成形术的同期牵张成骨关节重建 8:颅颌面畸形综合征
2020/10/28
14
第二节 DO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 临床应用
四:操作程序及方法 1:手术期: 2:间歇期:3-7天 3:牵张期:3-4次/天,<1.5mm 4:固定期:3-6月
2020/10/28
15
第二节 DO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 临床应用
五:颌骨牵张成骨术的并发症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
1:DO的并发症:
2020/10/28
8
DO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 临床应用
.
2020/10/28
9
DO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 临床应用
.
2020/10/28
10
DO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 临床应用
.
2020/10/28
11
第二节 DO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 临床应用

口腔颌面部肌肉精品PPT课件

口腔颌面部肌肉精品PPT课件

颈浅肌
❖ 胸锁乳突肌 位于颈阔肌深面 起于:胸骨和锁骨 止于:乳突 作用:主要维持头的姿势;两侧同时收缩---头后仰;一侧收缩 ----头向同侧倾斜并向对侧斜转 临床意义:颈淋巴清扫术、确定颈动静脉
颈中肌
❖ 舌骨上肌群---不再赘述 ❖ 舌骨下肌群:下拉舌骨
肩胛舌骨肌:细长,分上下腹,下腹起于肩胛骨上缘,止 于胸锁乳突肌深面的中间腱,上腹止于舌骨体下缘。
❖下列肌肉中没有提下颌骨向上运动作 用的是
❖A. 翼内肌
C、E
❖ B. 嚼肌
❖ C. 翼外肌
❖ D. 颞肌
❖ E. 二腹肌
颈部肌
• 颈阔肌
颈浅肌 • 胸锁乳突肌
• 舌骨上肌群
颈中肌 • 舌骨下肌群
• 外侧:前中后斜角肌
颈深肌 • 内侧:椎前肌-头、颈长肌
颈浅肌
❖ 颈阔肌 颈部皮下,宽而薄 起于:三角肌和胸大肌筋膜 止于:下颌体下缘和面下部皮肤 作用:协助降下颌、向下牵引下唇与口角 临床意义:构成颈浅筋膜,与下方的颈深筋膜浅层只有一 层很薄的结缔组织。此肌是下颌下切口和颈部切口深度的 解剖标志。
▪ 咬肌 ▪ 颞肌 ▪ 翼内肌 ▪ 翼外肌 ▪ 舌骨上肌群
• 二腹肌 • 下颌舌骨肌 • 颏舌骨肌 • 茎突舌骨肌
咀嚼肌
咬肌
浅层:起于上颌骨颧突 、颧弓下缘的前2/3, 止于下颌支和下颌角外 侧面的下半部
深层:起于颧弓深面, 止于下颌支上部和喙突
作用:提下颌骨向上, 使下颌骨微向前伸,也 参与下颌侧向运动。
▪ 作用:降下颌骨, 拉舌骨向前。
二腹肌
舌骨上肌群
下颌舌骨肌
▪ 起自下颌舌骨线, ▪ 止于舌骨体 ▪ 作用:参与口底构成
,降下颌骨,拉舌骨 向前。

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生理课件PPT课件

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生理课件PPT课件
脑颅骨:额骨、颞骨、蝶骨。 面颅骨:共14块
成对(6对):上颌骨、颧骨、鼻骨、 泪骨、腭骨、下鼻甲。
不成对:下颌骨、犁骨。 颈部骨:舌骨。
上颌骨(maxilla)
位置及特点: 位于面中部,解剖形态
极不规则。
结构:一体(上颌窦)(四面),四突。
上颌骨(maxilla)
一体(窦):中心部分为上颌骨体,其中
静脉
❖分类
浅静脉网 面前静脉 面后静脉
深静脉网 翼静脉丛(翼丛)
❖特点:静脉瓣较少或无瓣膜(危险三角)
第四节 淋巴组织与涎腺
淋巴组织
❖临床意义
口腔颌面颈部的淋巴组织(淋巴结和淋巴管) 十分丰富;共同组成此部的防御系统。正常 情况下,淋巴结的硬度与软组织相似,不易 触及。感染状态下淋巴结会肿大和疼痛;肿 瘤侵及淋巴结呈现无痛增大。
下颌骨(mandible)
是颌面骨中唯一可以活动且最坚实的骨骼 呈马蹄形 分下颌体和下颌支
下颌骨(mandible)
结构
下颌体:内面、外面、牙槽突、 下缘
下颌支:内面(下颌孔)、外面、 喙突、髁突
下颌角:
下颌骨(mandible)
薄弱部位
颏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 髁状突颈部
血供和神经支配
口腔颌面部 应用解剖生理
口腔外科
概述
口腔颌面部界限与分区
界限
上界:额部发际线 下界:舌骨 左右界:颞骨乳突连线
口腔颌面部界限与分区
分区
上、中、下三部分区法 器官功能分区法
13个解剖区
美人标准(三停五眼)
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念对人的面部美特别重视,三停五眼是古代画家 根据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归纳出来的一种人物面部的普遍规律, 它阐明人体面部正面观的纵向和横向的比例关系,因此,三停五眼是衡 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准绳。中国人的审美观念 三停 指将人面部正面横向分为三个等分,即从发际至眉间点为一停、眉间点 至鼻下点为二停、鼻下点至颏下点为三停。 五眼 是指将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五等分,以一个眼长为一个单位,即两眼之间 距离为一个眼的距离,从外眼角垂线至耳轮垂线之间为一个眼的距离, 整个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五个眼距离。

颌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颌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一、面部分区及表面解剖
(一)面部分区
根据面部形态及解剖特点,可以 分为以下各区: 1.眶区:四周以眶缘为界, 为视器所在。 2.鼻区:上界鼻根点,下界 鼻底,两侧界为内眦与鼻翼点的 连线,为鼻所在。 3.唇区:上界鼻底,两侧界 为唇面沟,下以颏唇沟与颏区分 界,为口所在。 4.颏区:上界为颏唇沟,两 侧界为口角的垂线,下以下颌下 缘为界。
腮腺浅叶周缘神经血管的排列
(1)腮腺浅叶上缘神经血管的排列:从后向 前依次为:颞浅静脉、耳颞神经、颞浅动 脉、面神经颞支及颧支。 (2)腮腺浅叶前缘血管、神经的排列: 从上导到下依次为:面横动脉、面神经颧 支、面神经上颊支、腮腺导管、面神经下 颊支及下颌缘支。 (3)腮腺浅叶下端神经血管的排列:从 前向后依次为:面神经下颌缘支、面神经 颈支、下颌后静脉。
底向外,尖朝内突向咽旁间隙, 分为上、外、前内及后内四面。 各面隔腮腺鞘与下列结构相毗邻: 上面:形凹,邻外耳道及颞下 颌关节后面; 外面:邻浅筋膜(含耳大神经、 颈阔肌、腮腺浅淋巴结); 前内面:邻咬肌、下颌支、翼 内肌后部; 后内面:与乳突、胸锁乳突肌、 二腹肌后腹、茎突、茎突诸肌及 第Ⅸ-Ⅻ对脑神经和颈内动、静 脉相毗邻。
• 腮腺鞘浅层密切连于腺而附 于颧弓,深层附于颅底,而且 增厚形成茎突下颌韧带,介于 腮腺与下颌下腺之间。 具有下列特点: • ①浅层致密、深层薄弱,在茎突 和翼内肌之间有一裂隙,腮腺深叶 经此裂隙与咽旁间隙、翼颌间隙相 通。所以腮腺的化脓性炎症,脓液 不易向浅层穿破,而通过深层薄弱 部位,形成咽旁脓肿; • ②腮腺鞘与腺体紧密结合,并发 出许多间隔,伸入腺体,将其分为 若干小叶,化脓时形成独立散在小 脓灶,切开引流时应注意分开各腺 叶的脓腔,以使引流通畅;
• (2)小三停:系指鼻下点至口裂点、口裂点至颏 上点(颏唇沟正中点)、颏上点至颏下点又将面 下1/3分为三个基本相等部分,其中上1/3为上 唇高度,下2/3为下唇及颏的高度。男性上唇约 24mm,下唇及颏约50mm,女性少4mm。 • (3)侧三停:以耳屏中心为顶点,分别向发际 中点、眉间点、鼻尖点和颏前点做连线,形成 三个夹角,其夹角差小于10°则符合颜面美的 要求。

牵张成骨在颌面外科的应用 PPT-

牵张成骨在颌面外科的应用 PPT-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 邱蔚六主编.《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六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版社,北京,2007
• 周树夏主编《手术学全集》口腔颌面外科卷第二 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 邱蔚六主编《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版,2007
牵张成骨(DO)的组织学特征
纤 维 骨 痂








牵张器的种类
按照牵张器植入方式
外置式
external
内置式
internal
牵张方式
单焦点牵张 (Monofocal DO) 双焦点牵张 (Bifocal DO) 三焦点牵张 (trifocal DO)
MDO BDO TDO
小结
• 牵张成骨是充分利用组织自身再生修复潜能 完成组织修复的一种形式。
• 牵张成骨必须遵循其规则,否则不能达到治 疗目的。
• 在颌面外科领域理论上牵张成骨可以治疗各 年龄各种缺损与发育不足畸形。
• 牵张成骨仍有许多需要研究的课题。
• 授课对象: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
• 学时:2学时
• 本课目的:能够说出牵张成骨的基本原理, 能够阐述颌骨牵张成骨的临床临床分期,能 够复述牵张成骨操作程序、方法及注意事项
• 能够复述张力拉力法则、说出牵张成骨的 基本原理,能够复述牵张成骨操作程序、 方法及注意事项
• 能够区别不同种类的颅颌面牵张器,能够 阐述颌骨牵张成骨的临床临床分期,概括 治疗过程中的主要参数,能够判断颌骨牵 张成骨的适应证。
思考题
• 牵张成骨的原理是什么? • 牵张成骨的分期与分类有哪些? • 牵张成骨的主要技术要求有哪些?

口腔颌面外科学 第十四章 牵张成骨术

口腔颌面外科学 第十四章 牵张成骨术

Chapter5 颌骨牵张成骨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牵张成骨术:通过截骨及程序性对截骨区施加机械牵引力,调动并激活机体自身抗损伤的再生能力,来修复骨缺损或延长骨骼。

20实际口腔颌面外科领域最重要的进展★基本原理对生物活体组织逐渐施加牵引力可以使其产生张力,这种张力可以刺激和保持这些活体组织的再生与生长,称之为张力拉力法则law of tension-stress1、牵引力的稳定性是保证在骨断面牵开的间隙内新骨生成的先决条件2、牵引的速度和频率是保证牵张成骨新骨生成的另一重要因素。

最佳牵引速度为1mm/d,每天至少4次牵引,每次牵引0.25mm。

在每天速度不超过1mm的前提下,牵引次数越多,越有利于新骨生成3、截开骨皮质不损伤髓质骨并尽可能保留骨膜不被剥离,是肢体长骨牵张成骨的另一重要条件颌骨牵引器由固定装置和牵引装置两部分组成固定装置部分必须确保截骨线两端骨断面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固定装置又可分为牙支持式和骨支持式。

牵引器的牵引部分一般由螺杆和螺旋轨道组成。

按照预定的速度和频率旋转螺杆,牵引装置连同固定于牵引器上的骨段会沿螺旋轨道移动口外牵引器固定点在颅骨发际内,牵引点在口腔内,不存在影响颜面外形的问题内置式牵引器适用于下颌骨体水平向延长的牵引器,适用于下颌支垂直向延长的牵引器,适用于左右侧下颌体及两侧下颌支部延长的牵引器颌骨牵张成骨的临床经过分期:间歇期latency period,牵引期distraction period,稳定期consolidation period 间歇期是安放牵引期到开始牵引的时间,一般为5-7d牵引期是每天按照一定速度和频率进行牵引达到设计牵引幅度所需要的时间稳定期是从完成牵引后到拆除牵引期的这段时间,上颌骨牵张成骨其稳定期在3-4个月,下颌骨在2-3个月适应症1、小下颌畸形2、半侧颜面发育不全综合征3、上下颌牙弓重度狭窄4、下颌骨缺损、缺失的牵张成骨重建5、垂直牵张成骨6、上颌骨发育不全的牵张成骨7、颞下颌关节成形术的周期牵张成骨关节重建8、颅颌面畸形综合征并发症1、皮肤瘢痕生成,影响美观2、感染3、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4、牵引器断裂5、可能损伤下牙槽神经血管束 6、产生疼痛颌面牵引成骨术与合关系的重建和保持颌骨牵张成骨术也必须有口腔正畸医师的参与才能在术后获得理想的合关系,从而可保证口腔颌面部生理功能的全面恢复。

颅颌面生长发育ppt课件

颅颌面生长发育ppt课件

颞胚基: 关节盘位 置的上方
分化 发育
颞骨下颌 窝
胎儿第9周
胎儿第10-11周 胎儿第22周
下颌窝呈 凸形、平 坦、凹形
逐渐与 髁突匹配
下颌窝骨 化明显
下颌窝出现内 外侧骨壁,关 节结节变明显
关节盘的发育 胚胎7.5-8.5周
关节盘原基: 关节窝与髁突之间
水平状的间充质组织带
胎儿第10周
盘内出现胶原纤维
10-11周: 髁胚基软骨化(软骨膜包围的软骨细胞丛), 细胞间质增生,体积增大。
12周:
髁突软骨扩大为下颌支最明显部分 软骨内成骨 使下颌增长
20周:
仅髁突顶部为软骨,此时髁突表层软组织分 化为-纤维层、增殖层、肥大层、软骨层
颞胚基:颞骨下颌窝 髁胚基:下颌支原基后上 方浓缩的间充质细胞增殖 形成的膨大团块。 形成关节盘、关节囊、髁 突软骨、翼外肌腱
适应骨邻骨 及软组织功 能发育需要
• 骨向沉积方向移动、旋转
改位:下颌支后缘沉积新骨、前缘骨吸收,使下 颌支前下部塑建新下颌体部,下颌体增长。
生长移动:
整个骨块作为一个单位由一些 物理力作用所引起的一种独立 的移动
在生长过程中,骨塑建和骨移位实质上是同时 发生的,其移动的方向可以一致也可以相反。 生长塑建和移位这种多远化的各种移动方式是 为了完成颅面各个局部功能的需求,最终构成 “地图式”的面部骨性结构
人中、上唇中部
鼻骨
外侧鼻突 鼻外侧壁、鼻翼、部分面颊
上颌骨颧突、泪骨
上颌突
上唇、上颌磨牙牙龈、面颊上部
下颌突
下唇、下颌牙龈、面颊下部区
上颌骨、颧骨、腭骨及上颌磨牙及 牙尖
下颌骨及下颌牙
面突发育异常
面部畸形

颌面部发育 ppt课件

颌面部发育  ppt课件

舌体来源于侧舌隆突;舌根来源于联合突
ppt课件 27
D4w
舌前2/3(舌体)
第1,2鳃弓
中线处
联合 较大 间充质 较小 内胚层上皮
D6w 中线联合 侧舌隆突(2) 奇结节(1)
下颌突原始口腔侧
界沟 (口咽膜)
甲状舌管
盲孔前舌体的一小部分/退化消失
甲 间充质 向前生长 舌盲孔 联合突 第状 3鳃弓 舌后1/3(舌根) D7w 软 骨 甲状腺
第一章
3周:额鼻突(1);下颌突(2)
4周:上颌突(2);中鼻突(1)
侧鼻突(2) 5周:球状突(2)
面突联合:6~8周 面部发育异常:唇裂;面裂
ppt课件
14
面突联合与融合的概念
第一章
面突的联合(merge)):
突起表面被覆连续的外胚层上皮,突起之间为沟样凹陷 随面突的生长,沟状凹陷逐渐变浅,直至消失。
面突的融合(fuse):
突起之间无连续外胚层上皮,随突起的生长,其表面上皮 发生相互接触、断裂、退化、消失,最终合并在一起。
ppt课件
15
第一章
(1)面突的联合
ppt课件
(2)面突的融合
16
额部软组 织,额骨
D3W 额鼻突 28天
神经嵴细胞
间充质细胞 下颌突 联合 上颌突 大部分上颌 软组织上颌 骨,上颌尖 牙,磨牙
ppt课件
28
第一章
菱形舌的临床表现
ppt课件 29
第五节 涎腺发育
涎腺的基本发育过程
第一章
各类涎腺发育时间和部位
ppt课件
30
第一章
涎腺的发育过程示意图:A 上皮芽的形成;B 上皮条索形成

牵张成骨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ppt课件

牵张成骨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ppt课件
• 4.固定期 • • 即结束牵张
• 在矫正位固定至拆除牵张器的时期
• 一般为6~8周
-
13
• 三、牵张成骨术的模式及临床应用 • (一)牵张成骨术的三种典型模式
• 以下颌骨短缩
• 采用口内牵张器为例
• 1.单切开线(点)式牵张成骨术(monofoc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
-
16
• 3.三切开线(点)式牵张成骨术(trifoc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图13-19)如模式2先在错位愈合部作骨切开 线;继在第一切开线之远中侧按计划再作两条骨切开线,形 成两个骨运送盘;复位错位骨段,并用四组连接于牵张器的 固位体分别固定各骨段。余按前述治疗程序进行。本术式 不常用。
-
4
• 在此基础上,McCanhy等于1992年首次报道采用 口外牵张装置延长下颌骨成功。
• 其后DO术在口腔颌面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得到了 迅速发展,现已成为新的,矫治牙颌面畸形的有效方 法。
-
5
• 其后DO术在口腔颌面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得到了
• 迅速发展,现已成为新的,矫治牙颌面畸形的有效方 法。
-
15
• 3.三切开线(点)式牵张成骨术(trifocal •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 在错位愈合部作骨切开线
• 继在第一切开线之远中侧按计划再作两条骨切开线,形成 两个骨运送盘
• 复位错位骨段,并用四组连接于牵张器的固位体分别固定 各骨段。余按前述治疗程序进行。本术式不常用
-
6
• 二、牵张成骨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 牵张成骨术的基本原理
• 当机体组织受到缓慢而稳定的牵引和张力时

颌面部牵张成骨PPT

颌面部牵张成骨PPT

rate 1 mm/d and frequency 2~4 t/d 临床广泛应用,成骨效果最好
4.2
Rate 1 mm/d and frequency 2~4 t/d
Broadly used in clinical medicine The result of osteogenesis is the best
Contents
Summary 4
3
question
1.1
发展历史 History
Gavriil Abramovich Ilizarov (1921-1992)
伊里扎洛夫 俄罗斯 西伯利亚 库尔干 1951 张力拉力法则
活体组织逐渐施加牵引力产生张力,可以刺激和保持组织的 再生
1973年 synder
快速牵引使牵引区新生毛细血管断裂并形成小 血肿,同时也抑制了血管生成,使局部组织缺血, 出现坏死灶、囊性变及软骨生成,最终阻碍新骨生 成,甚至出现骨不连。在牵张成骨过程中,不论是 颌面骨还是四肢骨,单纯提高牵引速度会导致成骨 不良,骨愈合延迟或骨不连。
2.2
牵引频率对牵张成骨的影响
Ilizarov 的实验观察,
狗下颌骨牵引生成15MM
1980年 意大利
俄罗斯的第二次革命
1.2
基本概念
Basic Concepts
• 张力拉力法则
law of tension-stress
• 牵张成骨术:
指将骨切断成为保留软组织附 着及血供的两个骨段,用牵张 器固定,经一段时间后按一定 速度和频率逐步施加牵拉力将 骨段牵开,骨间隙保持一定张 力,刺激组织生长新骨不断增 殖,达到骨延长目的
1.3 牵张成骨的 4 个阶段 DO is to be completed in 4 stages

口腔颌面外科:第十四章 颌骨牵张成骨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口腔颌面外科:第十四章 颌骨牵张成骨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 垂直牵张成骨:
对重度牙槽突吸收萎缩、缺失以及腓骨瓣重建的 病人采用垂直牵张成骨技术能有效提升其牙槽垂直高 度,为种植修复创造条件,达到功能性重建的目的。
• 上颌骨发育不全的牵张成骨:
唇腭裂患者及许多颅颌面发育不全综合征患者多并 发严重的上颌骨发育不全,颌骨牵张技术矫治严重上颌 骨发育不全,避免了传统正颌外科技术颌骨移动幅度受 限、矫治效果不理想、需要植骨以及术后复发率高的缺 点,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三.颌骨牵张成骨的适应证
• 小下颌畸形:
各种原因导致的重度小下颌畸形, 对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导致的小下颌 畸形最佳,可同时矫正牙颌面畸形及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
• 半侧颜面发育不全综合征:
不仅能纠正颌骨畸形,对伴发的软组织畸形也有较满 意的矫治效果,对未成年患者,早期牵张成骨大大减轻畸 形程度,利于患者心理发育,为成年后的矫治创造更好条 件。
牵引成骨器的发明 牵引成骨原则的建立
文献记载最早颌骨牵张成骨病例是德国Wassmund在 《口腔外科学》(1935)引用Rosenthal于1927年完成 的一例小下颌畸形病例。
1973年美国学者Snyder完成狗半侧下颌骨颌骨牵张成 骨动物实验模型。
1992年美国学者McCarthy首次进行真正临床意义上的 颌骨牵张成骨(4例儿童口外牵引)
二. 牵张成骨的基本原理:
张力拉力法则(Law of tension-stress):
又称Ilizarov法则,对生物活体组织逐渐施加牵引力 可以使其产生张力,而这种张力可以刺激和保持这些活体 组织的再生和生长。
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DO)的概念:
指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在截开骨皮质的骨断面间会 产生持续缓慢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会促使骨组织和骨组 织周围软组织的再生,从而在牵开的骨断面之间的间隙内 形成新骨并导致骨周围软组织的同步生长。临床利用这一 技术来矫正骨骼畸形及伴发的软组织畸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牵张成骨的 4 个阶段 D O is to b e c o m p le te d in 4 s ta g e s
[骨切开术] oste otom y
全层骨皮质截开,新骨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保存骨髓血供的完整 [间歇期] la te ncy pe riod G e ne ra lly speaking, 3~7 d [牵引期] distra ction pe riod DO关键阶段,其时间取决于增长或扩宽患骨的总量,可以通过改变牵张的速度和频率来改 变 [稳定期] consolida tion pe riod G e ne ra lly spe a king , m a xilla ry :4~ 6 W ,m a ndible :3~ 4 W
2.2
牵引频率对牵张成骨的影响
Ilizarov 的实验观察,
狗胫骨在 1 mm/d 的牵引速度下,当频率增加到 60 次 (0.017 mm/24 min)时,X 射线检查就很难观察到纤维间区 ,稳定 1 个月后的皮质骨厚度和密度几乎与正常骨相当。
而以 1 mm×1 次/d 牵引的实验动物在稳定 0.5 年后才能 达到相近的成骨水平。
S low a nd ste a dy w ins the ra ce 慢而稳,事必成
Thanks !
2.2
研究牵引速率恒定下( 1 mm/d ) 3 种频率延长山羊胫骨的影响
1 t/d
在日牵引速率固定的条件下, 牵张频率越高,成骨效果越好
4 t/d
60 t/d
2.2
研究证明,在有效的牵张速度范围内, 牵张频率与新骨的生成能力成正比
T h e d is tra c tio n ra te is proportiona l to o s te o g e n e s is
ra te 1 m m /d a n d fre q u e n c y 2~ 4 t/d 临床广泛应用,成骨效果最好
4.2
R a te 1 m m /d 2~ 4 t /d
a n d fre q u e n c y
B ro a d ly u s e d in c lin ic a l m e d ic in e T h e re s u lt o f o s te o g e n e s is is th e b e s t
一般认为 2~4 次/d 为佳,即速度为 1 mm/d 时,每次 0.25~0.5 mm 为好
3.0
Q u e s tio n :
1.牵张成骨、拔牙创愈合,骨折愈合之间的区别 2.更高频率的牵张器?连续牵引?自动牵引装置? 3.临床病例失败的原因
4.1
S u m m a ry
作为牙 颌面畸形的一种新的治疗方式,目前已得到公认。 牵引速率和频率是影响牵张成骨效果及疗程的关键因素之 一,过小的牵引率达不到刺激新骨生成的目的,过大的牵 引速率能会导致纤维组织形成而无新骨生成,甚至造成骨不 联合。在一定的牵引速度下增加牵引频率可促进成骨,高 频率牵引或连续牵引是促进牵张成骨的有效方法。
1973年
synder
狗下颌骨牵引生成15MM
1980年 意大利 俄罗斯的第二次革命
1.2
基本概念
Ba sic C once pts
• 张力拉力法则
la w of te nsion stre ss
• 牵张成骨术:
指将骨切断成为保留软组织附 着及血供的两个骨段,用牵张 器固定,经一段时间后按一定 速度和频率逐步施加牵拉力将 骨段牵开,骨间隙保持一定张 力,刺激组织生长新骨不断增 殖,达到骨延长目的
临床广泛应用,成骨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1】Ilizarov GA. The principles of the Ilizarov method. 1988. Bull HospJt Dis. 1997;56(1):49-53. 【2】al Ruhaimi K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distraction rates in the mandible: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nt J Oral MaxillofacSurg. 2001;30(3):220-227. 【3】Ilizarov GA. The tension-stress effect on the genesis and growth of tissues: Part II. The influence of the rate and frequency of distraction. Clin Orthop Relat Res. 1989;(239):263-285. 【4】龙洁,樊瑜波,田卫东,吴玲,郑晓辉 . 不同牵张速率对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中新骨形成的影响 .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7年 23卷 第01期 。 【5】李继华,胡静,王大章,等。不同牵张速度对下颌骨延长后新骨生成的影响【J】。口腔医学纵横,2001,17(4): 262-4. 【6】凌宁,王银龙.影响颌骨牵张成骨技术的主要因素.安微医药,2008年12卷09期 856-858. 【7】唐正龙,胡静。牵张成骨的血运变化和血管生成。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1年28卷05期 278-280.
C o n te n ts
Sum m a ry
4
3
q u e s tio n
1.1
发展历史
H istory
Gavriil Abramovich Ilizarov (1921-1992)
伊里扎洛夫 俄罗斯 1951 张力拉力法则
西伯利亚
库尔干
活体组织逐渐施加牵引力产生张力,可以刺激和保持组织的 再生
2.1
提高牵引速率对成骨效果的影响
Al Ruhaimi 以兔为模型进行下颌骨快速牵引的研 究,结果都证实提高牵引速度将导致成骨不良, 并 且发现有牵引速度越快成骨质量越差的现象。 快速牵引使牵引区新生毛细血管断裂并形成小 血肿,同时也抑制了血管生成,使局部组织缺血, 出现坏死灶、囊性变及软骨生成,最终阻碍新骨生 成,甚至出现骨不连。在牵张成骨过程中,不论是 颌面骨还是四肢骨,单纯提高牵引速度会导致成骨 不良,骨愈合延迟或骨不连。
2.1
Al Ruhaimi的实验中, 比较兔下颌骨牵引不同速率的成骨作用
0.5
mm/d
未成熟的骨联合
mm/d
成骨的效果(稳 定性)最好
1
mm/d
纤维性联合
2
过小的牵引速率达不到刺激新骨生成的目的,过大的牵引速率能会导致纤维组织形成
目前以 1 mm/d 为牵引速 度在临床各个部位的牵张成骨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牵引速率及频率对牵张成骨的影响
E ffe c ts o f d is tra c tio n ra te a n d fre q u e n c y o n d is tra c tio n o s te o g e n e s is
2015-5-9
DO m e c h a n is m
1
2
e x p e rim e n ta l d a ta d is tra c tio n ra te a n d fre q u e n c y
2.0
牵引速率和频率是影响牵张成骨 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牵张成骨的效果和疗程很大程度上由牵张成骨手术 的过程所决定,其中牵引速率及牵引频率对牵张成 骨效果及疗效的影响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
2.1
Ilizarov 的动物实验已证明,
在下肢牵张成骨中,1 mm/d 是最适宜的牵引速度, 当牵引速度为 2.0 mm/d,固定 4 周后,两断端是结缔组织愈合 而牵引速度为 1.0 mm/d 时,两断端则是骨痂愈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