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复习教案4

合集下载

初中力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力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力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初中力学实验的专题复,加深学生对力学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测量简单机械的力和距离- 实验目的: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并探究力矩的概念。

-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吊钩、物体等。

- 实验步骤:依次测量不同力矩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并绘制力与力臂的图像。

- 实验结果:通过测量和图像分析,得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力矩的概念。

2. 实验二:研究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与斜率的关系,并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

-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计时器等。

- 实验步骤:调整斜面的角度,测量小车在不同斜度下的滑动时间,并计算加速度。

- 实验结果:通过数据分析,验证了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与斜率的关系,并探究了滑动摩擦力的影响。

3. 实验三:研究简谐振动的特性-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简谐振动的周期与弹簧劲度系数、质量的关系,并探究摆线的振动规律。

- 实验器材:弹簧、挂钩、滑块、万能计时器等。

- 实验步骤:改变挂钩的质量或弹簧的松紧程度,测量简谐振动的周期,并记录实验数据。

- 实验结果:通过数据计算和分析,得出简谐振动的周期与弹簧劲度系数、质量的关系,并探究了摆线的振动规律。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前准备:- 确定实验目的和内容。

- 预相关知识,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 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

- 确保实验环境安全和整洁。

2. 实验步骤:- 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

- 仔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 注意安全操作,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3. 实验数据处理:- 整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 绘制实验记录表格,总结实验结果。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实验环境。

3. 如有不明之处,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实际实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初中力学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力学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力学专题复习教案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

在初中阶段,力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牛顿三定律、浮力、重力、摩擦力等。

本教案旨在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如力、质量、速度、加速度等。

2. 掌握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3. 理解并掌握浮力、重力、摩擦力等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4. 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力学基本概念的复习。

2. 牛顿三定律的复习。

3. 浮力、重力、摩擦力的复习。

4. 力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对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讲解。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牛顿三定律、浮力、重力、摩擦力等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 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力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复习力学基本概念,如力、质量、速度、加速度等,让学生对这些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讲解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让学生掌握牛顿三定律的基本原理。

3. 复习浮力、重力、摩擦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计算这些力。

4.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力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5. 进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6.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力学基本概念的问题。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3. 学生能够正确计算浮力、重力、摩擦力。

4. 学生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对力学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常见力学现象,能运用力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3)学会使用力学公式和图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3)学会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力学基本概念(1)力、摩擦力、重力、弹力等基本概念;(2)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3)功、功率、能量等基本概念。

2. 第二章:平面图形的力学分析(1)力的合成与分解;(2)摩擦力的计算与运用;(3)斜面、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与应用。

3. 第三章: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1)加速度、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量;(2)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规律;(3)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在物体运动中的应用。

4. 第四章:浮力与压强(1)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2)液体压强的计算与运用;(3)大气压强的测量及应用。

5. 第五章:机械能(1)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2)功的计算与机械能的变化;(3)简单机械能的测量与转换。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学问题;2. 利用实验、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力学现象的感知;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将力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4. 开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分析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4. 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本单元力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第一章:力学基础1.1 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定义,即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解释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2 力的计量介绍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并解释1N的定义。

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对力的认识,如拉力、压力等。

第二章:运动和力的关系2.1 运动的概念解释物体位置变化的含义,区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即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

2.2 力与运动的关系讲解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的概念。

分析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如加速度和减速度。

第三章:重力与摩擦力3.1 重力的概念解释重力的定义,即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引导学生理解重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3.2 摩擦力的概念讲解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

分析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摩擦力的增大和减小。

第四章:浮力4.1 浮力的概念解释浮力的定义,即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力。

引导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即浮力等于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4.2 浮力的计算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即浮力等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体积乘以液体或气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

第五章:简单机械5.1 杠杆的原理解释杠杆的分类,包括一、二、三类杠杆。

引导学生理解力臂的概念,即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5.2 滑轮和斜面的原理讲解滑轮和斜面的作用,即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分析滑轮和斜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第六章:压强与浮力6.1 压强的概念解释压强的定义,即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即压强等于力除以受力面积。

6.2 压强与浮力的关系讲解液体和气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原因。

分析压强对浮力的影响,如液体密度和深度对浮力的影响。

第七章:牛顿第二定律7.1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解释牛顿第二定律,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引导学生理解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7.2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讲解如何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计算物体受到的力。

初中力学复习专题教案

初中力学复习专题教案

初中力学复习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三要素及其示意图;(2)理解重力、弹力的概念及计算;(3)掌握运动和力的关系,包括牛顿第一定律、二定律和三定律;(4)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2)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善于合作的品质;(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用科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三要素及示意图;2. 重力、弹力的概念及计算;3. 运动和力的关系,包括牛顿第一定律、二定律和三定律;4. 力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三要素及示意图;重力、弹力的概念及计算;运动和力的关系。

2. 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2)复习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力学。

2. 力的三要素:(1)大小:力的强度,用牛顿(N)表示;(2)方向:力的作用方向;(3)作用点:力作用的位置。

3. 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箭头方向指向力的方向,线段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4. 重力:(1)定义: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2)计算:重力加速度g=9.8m/s²,重力G=质量m×重力加速度g;(3)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5. 弹力:(1)定义: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2)计算:弹力F=弹性系数k×形变量x;(3)弹力的作用点:物体形变的位置。

6. 运动和力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受外力作用或受平衡力作用;(2)牛顿第二定律: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力学)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力学)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力学)
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三物理学生进行力学知识的全面复。

通过本次复,学生将能够:
- 熟悉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 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
- 理解受力分析与牛顿三定律;
- 掌握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关系;
- 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第一步:复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30分钟)
- 通过复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回顾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 强调重点内容,例如力、质量、加速度、力的单位等;
- 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进行计算和应用。

第二步:力的合成与分解(40分钟)
- 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和意义;
-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如何合成和分解力;
- 给学生一些练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第三步:受力分析与牛顿三定律(40分钟)
- 介绍受力分析和牛顿三定律的基本概念;
- 解释如何利用受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 通过案例让学生学会应用牛顿三定律解决问题。

第四步:运动学与动力学的关系(30分钟)
- 概述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 强调二者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 提供一些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第五步:应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
-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 强调实际问题的应用意义。

总结
通过本次力学复习教案,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全面复习力学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
我们也希望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第一章:力学基本概念1.1 力的定义及分类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单位(牛顿)区分不同类型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1.2 牛顿三定律掌握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掌握第二定律(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理解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第二章:固体、液体与气体的力学性质2.1 固体的力学性质了解固体的密度、比热容等基本性质掌握固体压缩的原因及效果2.2 液体的力学性质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及计算方法2.3 气体的力学性质了解气体的压强、温度等基本性质掌握气体的膨胀与压缩第三章:力学题目解题技巧3.1 受力分析学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识别各种力的作用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3.2 力学方程的应用熟练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学会运用动能定理、势能定理等解决力学问题3.3 力学图形的分析掌握力的图示法、力的分解图等图形分析方法学会运用力学图形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章:力学实验与探究4.1 实验基本操作与技能学会使用天平、量筒等基本实验仪器掌握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4.2 常见力学实验了解并参与弹簧测力计、液体压强计等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及结果分析4.3 力学探究活动参与探究活动,如研究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关系等学会提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第五章:力学综合练习与模拟考试5.1 力学综合练习完成一定数量的力学综合练习题分析错误原因,巩固所学知识5.2 力学模拟考试参加模拟考试,检验复习效果分析考试成绩,查漏补缺第六章:静力学6.1 静力平衡理解静力平衡的条件学会使用平衡方程解决静力问题6.2 重心与支撑面掌握重心的概念及其位置的确定理解支撑面对物体稳定的影响6.3 摩擦力区分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掌握摩擦力的计算和应用第七章:动力学7.1 直线运动学习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掌握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7.2 曲线运动理解曲线运动的条件学会计算曲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7.3 圆周运动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学习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第八章:能量与功8.1 动能与势能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计算学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8.2 功与能量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理解功与能量的关系8.3 机械效率学习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第九章:动量与碰撞9.1 动量的概念与计算学习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动量守恒定律9.2 碰撞的基本类型理解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学习碰撞中的能量转化9.3 爆炸与反冲学习爆炸产生的反冲力理解反冲现象的应用第十章:力学热点问题与拓展10.1 重力加速度学习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和变化掌握重力加速度的应用10.2 宇宙探索理解万有引力在宇宙探索中的应用学习宇宙探索中的力学问题10.3 新能源技术了解新能源技术中的力学问题学习新能源技术对力的需求和应用十一章:浮力与阿基米德原理11.1 浮力的概念与计算理解浮力的定义和产生原因学会计算浮力的大小11.2 阿基米德原理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和应用学会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11.3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学习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规律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二章:简单机械12.1 杠杆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学会计算杠杆的平衡条件12.2 滑轮与斜面掌握滑轮和斜面的原理和应用学会计算滑轮和斜面的机械优势12.3 机械能的转化理解机械能的转化原理学会计算机械能的转化十三章:力学实验与数据分析13.1 实验设计与方法学习力学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掌握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13.2 实验数据分析学会使用图表和数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理解实验数据分析的意义和目的十四章:力学综合练习与模拟考试14.1 力学综合练习完成一定数量的力学综合练习题分析错误原因,巩固所学知识14.2 力学模拟考试参加模拟考试,检验复习效果分析考试成绩,查漏补缺十五章:复习策略与考试技巧15.1 复习策略学习有效的复习方法和技巧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和目标15.2 考试技巧学习物理考试的解题技巧和策略提高考试时的时间管理和题目应对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重点:力的定义、分类和单位,牛顿三定律。

初中物理力学复学教案

初中物理力学复学教案

初中物理力学复学教案本节课是初中物理力学复学教案,主要内容包括力的概念、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基本力的性质和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力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力学问题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基本力的性质和作用。

(3)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作用。

(3)学会利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及基本力的性质和作用。

(2)力的示意图的绘制。

(3)利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力的示意图的绘制。

(2)利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的本质。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

3. 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

4. 利用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力的性质和作用:(1)重力:介绍重力的概念,讲解重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2)弹力:介绍弹力的概念,讲解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

(3)摩擦力:介绍摩擦力的概念,讲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

3. 力的示意图:讲解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例学会绘制力的示意图。

4. 力学知识应用: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概念和基本力的性质和作用。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力的示意图绘制和力学知识应用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三物理力学专题教案5篇

高三物理力学专题教案5篇

高三物理力学专题教案5篇高三物理力学专题教案篇1知识目标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一)、基本概念: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二)、基本技能: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二、重点难点分析: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高三物理力学专题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理解速度—时间图像.2、理解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能力目标进一步训练用图像法表示物理规律的能力.情感目标渗透从简单问题入手及理想化的思维方法.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加速度概念及匀变速运动规律的重要前提.教材主要有两个知识点:速度—时间图像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教材的编排自然顺畅,便于学生接受,先给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再根据具体的实例(汽车做匀加速运动),进一步突出了“图像通常是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作出的”这一重要观点,并很自然地给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最后,阐述了从简单情况入手,及理想化的处理方法,即有些变速运动通常可近似看作匀变速运动来处理.教法建议对速度——时间图像的学习,要给出物体实际运动的情况,让学生自己建立图像,体会建立图像的一般步骤,并与位移图像进行对比.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的学习,也要通过分析具体的实例,认真体会“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的特点,教师也可以给出速度变化相同,但是所用时间不等的例子,或时间相同,速度变化不等的例子,让学生判断是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速度——时间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教学难点:对图像的处理.主要设计:1、展示课件:教材图2—15的动态效果(配合两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体会速度——时间图像的建立过程.2、提问:如何从速度——时间图像中求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3、上述两个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是怎样的(让同学自己画出,并和速度——时间图像进行对比)4、展示课件图2—17的动态效果〔配合做匀加速运动的汽车运行情况(显示速度计)引导同学:采集实验数据,建立坐标系,描点做图.5、展示课件图2—18的动态效果(配合做匀减速运动的汽车)引导同学:画出它的速度——时间图像.6、提问:上述两个汽车运动过程有什么特点引导同学发现“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相等”的特点.7、举例:①速度改变相等,所用时间不等的情况.②经过相同时间,速度改变不相等的情况.8、小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探究活动请你坐上某路公共汽车(假设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观察汽车的速度表和自己的手表,采集数据,即记录汽车在不同时刻的速度,之后把你采集的数据用速度——时间图像表示出来,并将你的结果讲给周围人听。

高中生物力学复习教案

高中生物力学复习教案

高中生物力学复习教案
一、概念回顾
1. 什么是力学?
2. 什么是生物力学?
3. 生物力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什么?
二、牛顿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是什么?举例说明。

2. 牛顿第二定律是什么?公式是什么?举例说明。

3. 牛顿第三定律是什么?举例说明。

三、力的分类
1. 什么是力?力的单位是什么?
2. 分类力的种类及其作用。

3. 重力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4. 弹性力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四、生物力学的应用
1. 生物力学在运动中的应用。

2. 生物力学在身体平衡和姿势维持中的应用。

3. 生物力学在运动损伤预防和康复中的应用。

五、案例分析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深入理解生物力学在实际生活和运动中的应用。

六、练习题
1. 一个物体质量为5kg,受到一个10N的力,求加速度。

2. 质量为2kg的物体,在重力加速度为10m/s^2的情况下,受到一个20N的力,求加速度。

3.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一个15N的弹性力,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N/m,求物体的位移。

七、复习总结
通过本次复习,加深对生物力学相关概念和定律的理解和掌握,为考试做好准备。

初中力学复习教案

初中力学复习教案

初中力学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理解重力、摩擦力、浮力等常见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3)掌握二力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原理;(4)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状态及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巩固力的作用效果;(2)运用实验和图片,加深对力的三要素的理解;(3)利用公式和图表,强化对常见力计算方法的掌握;(4)通过问题讨论,提高对力学原理的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力学知识的兴趣,增强动手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 重力、摩擦力、浮力等常见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3. 二力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原理;4. 物体运动的基本状态及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三要素;重力、摩擦力、浮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二力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物体运动的基本状态及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 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推门、提书包等,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共同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3. 常见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1)重力: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计算公式为G=mg,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2)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计算公式为F=μN,其中μ为摩擦系数,N为正压力。

(3)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重力,计算公式为F=ρVg,其中ρ为液体的密度,V为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2)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3)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3)学会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3)教育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基本概念:力、质量、速度、功、能等;2. 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动力定律、相互作用定律;3. 摩擦力、重力、弹力等常见力的性质和作用;4. 浮力、压强、大气压等与力相关的现象;5.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等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模型等辅助工具,讲解力学基本概念和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2.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运用力学知识进行解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4.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5.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 练习题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答题情况,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4. 期中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力学知识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资源1. PPT、教学课件等辅助教学工具;2. 实验器材:杠杆、滑轮、斜面等;3. 练习题和课后作业:教师自编或选用教材配套练习题;4. 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分类和测量方法。

2. 理解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 掌握重力、摩擦力、浮力等常见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4. 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2. 力的分类和测量3. 牛顿三定律4. 重力、摩擦力、浮力5. 力学应用实例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复习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力的分类和测量(10分钟)1. 复习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2. 复习力的测量: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牛顿三定律(15分钟)1. 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

2. 复习牛顿第二定律: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3. 复习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四、常见力(10分钟)1. 复习重力:G=mg,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2. 复习摩擦力: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 复习浮力:F浮=G排,浮力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相等。

五、力学应用实例(10分钟)1. 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力学知识解决问题。

2. 举例说明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鼓励学生课后加强练习,巩固力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力学知识的习题,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

3. 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力的概念、分类、测量、牛顿三定律、常见力和力学应用实例,使学生对力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加强对学生的练习指导,提高学生的力学知识水平。

高中物理力学部分复习教案

高中物理力学部分复习教案

高中物理力学部分复习教案一、知识点总结:1. 运动的基本概念:物体在空间中随时间位置的变化,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和加速度等。

2.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受力恒定,物体会一直保持原有状态;第二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反比于物体的质量;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力,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总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合成为合力,利用正余弦定理分解合力。

4. 地球上物体的自由下落运动:物体沿着竖直方向做自由下落运动时,不受其他力的影响,总速度和加速度垂直向下,大小等于重力大小。

5. 物体的抛体运动:物体受重力作用下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速度恒定,竖直方向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二、复习方法:1. 知识点逐一温习,弄懂概念、公式和应用,并做好重点难点的整理和理解。

2. 多做习题,培养解题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并检查理解情况。

3. 制定学习计划,合理规划复习时间,保证各个知识点的全面掌握。

4. 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三、复习计划安排:1. 第一天:复习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牛顿三定律,做相关习题,梳理知识点。

2. 第二天: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练习相关题目,掌握合力的计算方法。

3. 第三天:复习地球上物体的自由下落运动,抛体运动,理解相关知识,做相关例题。

4. 第四天:模拟考试,检查复习情况,整理出知识盲点,进行重点复习。

5. 第五天:查漏补缺,复习重点知识,解决问题,做专项练习。

四、考试提示:1. 审题要准确理解题意,认真分析题目内容,动态调整解题思路。

2. 注意单位换算,计算过程中要保持一致性,结果正确无误。

3. 多思考,多联系实际,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4. 自信心要足够,排除紧张情绪,平和应对考试,发挥出自己的实力。

以上为高中物理力学部分复习教案范本,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力学重复习教学设计

初中力学重复习教学设计

初中力学重复习教学设计引言:初中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关键。

为了夯实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对力学知识的巩固和加深理解,本文设计了一套初中力学重复习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引导学生掌握力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1. 力学的基本概念:力、质量、加速度等。

2.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

3. 力的合成和分解。

4. 斜面上的力学问题。

5. 转动力矩和机械能。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及导入:通过复习前面所学的力学知识,巩固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定律的理解。

2. 概念讲解和示例演示:通过讲解和示例演示,系统地介绍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并解释其应用。

3. 练习和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力学练习,提供不同难度的题目供学生解答,并通过讨论解题思路与方法,加深学生对力学知识的理解。

4.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将力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通过实验或案例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检测: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通过小测验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示例演示,直观地展示力学知识的应用。

2.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现象,从而深化对力学知识的理解。

3. 问题导向法:通过提问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力学问题。

4.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批改:对学生课后作业进行批改,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补充材料。

3. 学业考查:在适当的时间安排小测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教材,准备相关章节的教材和练习题目。

初中力学实验复习教案

初中力学实验复习教案

初中力学实验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提高学生对力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1. 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常见力学实验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3. 力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力学实验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引导学生回顾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力学实验复习(15分钟)1. 复习实验一:重力实验a. 介绍实验目的和原理。

b.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c. 讨论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2. 复习实验二:摩擦力实验a. 介绍实验目的和原理。

b.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c. 讨论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3. 复习实验三:浮力实验a. 介绍实验目的和原理。

b.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c. 讨论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三、力学实验操作技能培养(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操作中的关键步骤和技巧。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3. 讨论实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力学实验数据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图表和数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数据分析,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3. 讨论实验数据分析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和目标。

2. 学生展示实验复习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3. 强调实验复习的重要性和持续性。

教学资源:1. 力学实验设备和器材。

2. 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软件。

教学建议:1. 在复习实验时,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2. 在实验数据分析环节,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和数学工具进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鼓励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熟悉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力、重力、摩擦力、压强等;2. 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熟悉力学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提高解题技巧;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成绩。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力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力的作用效果:形变和运动状态改变;力的分类:按性质和按效果分类。

2. 第二章:重力与摩擦力重力的概念和计算;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重力和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第三章:压强与浮力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压强和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第四章:简单机械杠杆的分类和特点;滑轮和轮轴的原理和应用;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

5. 第五章:实验操作与观察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力学现象;3. 采用实验法,进行力学实验操作和观察;4.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2. 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力学公式的运用和解题能力;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 期末考试:综合评价学生的力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考物理力学部分;2. 教辅资料:力学练习题和实验指导书;3. 实验器材:杠杆、滑轮、轮轴等简单机械;4. 教学多媒体:PPT、视频等。

六、第六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七、第七章:动能和势能动能的概念和计算;势能的概念和计算: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和守恒。

八、第八章: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述;能量守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量转化的效率计算。

初中物理力学复课教案

初中物理力学复课教案

初中物理力学复课教案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如力、摩擦力、重力、弹力等;(2)学会使用刻度尺、天平、弹簧测力计等基本实验仪器;(3)掌握力学的基本定律,如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等;(4)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2)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物理计算;(3)学会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挑战的精神;(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基本概念:力、摩擦力、重力、弹力等;2. 力学基本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3. 力学实验:刻度尺的使用、天平的使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4. 实际问题分析:运用力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力学实验,如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引发学生对力学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力学基本概念,如力、摩擦力、重力、弹力等;(2)讲解力学基本定律,如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3)讲解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如刻度尺的使用、天平的使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3. 课堂互动:(1)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2)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力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力学知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力学实验的操作能力;3. 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学生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的表现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物理力学部分;2. 实验器材:刻度尺、天平、弹簧测力计等;3. 教学课件:力学知识讲解、实验操作演示等;4. 网络资源:相关力学知识的视频、文章等。

初中力学复习课教案

初中力学复习课教案

初中力学复习课教案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力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的概念、单位、作用效果、示意图的画法;(2)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及特点;(3)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相互作用力的特点;(4)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2)运用示意图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力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力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单位、作用效果、示意图的画法;(2)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及特点;(3)二力平衡的条件、相互作用力的特点;(4)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2. 教学难点:(1)力的示意图的画法;(2)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3)牛顿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例引出力的概念,如用力拉弹簧,弹簧被拉长。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力?力有哪些作用效果?2. 探究力的基本概念(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单位:牛顿(N);(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3. 学习重力、弹力、摩擦力(1)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2)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对与其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力。

4.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1)大小相等;(2)方向相反;(3)作用在同一直线上;(4)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专题 力学综合复习课 教案

专题 力学综合复习课 教案

专题·力学综合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1)掌握力学知识的大致脉络;(2)加深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进一步掌握三个规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3.通过综合复习,拓展思维领域,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整体能力.二、重点、难点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的综合运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三、教具投影片(或小黑板).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在力学中,我们讨论过力的作用效应,每种效应分别对应相应的规律,这便构成力学的三条主线.请同学回答.归纳学生回答结果并板书.1.力的瞬时作用效应,对应规律牛顿第二定律:∑F=ma.(二)复习讲述每条规律的物理意义以及用它们解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简单应用(投影片):试证明质量为m的自由落体,落下h高度时的速度都相等.如图1所示.对这样一个物理过程,我们可按几种途径来分析.第一,运用牛顿运动定律,∑F=ma.选取物体作为研究对象,由于不计空气阻力影响,故只受重力作用如图2 所示,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ma.故有a=g.即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结合运动学公式第二,运用动能定理,∑W=△EK.选取物体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只受重力作用,在下落h过程中,重力做注:本题也可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答.第三,运用动量定理,∑I=△p.选取物体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只受重力作用,在下落h过程中,所用时0增加到mvt.根据动量定理,有解答后,组织学生讨论,比较以上三种方法的异同点.为使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深入,可补充下例.如果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为所受重力的k(k<1)倍.请再证明上述结论.对这样的结论,我们仍可采用以上方法证明.第一,运用牛顿运动定律∑F=ma.选取物体作为研究对象,物体所受重力mg竖直向下,空气阻力f=kmg,竖直向上,如图3所示.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结合运动学公式第二,运用动能定理∑W=△EK.选取物体作为研究对象,物体受重力mg向下,受空气阻力f向上,在下落h过程中,重力做正功mgh,空气阻力做负功-fh=-kmgh.动能由0增注:本题还能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吗?第三,运用动量定理∑I=△p.选取物体作为研究对象,物体受重力mg向下,空气阻力f=kmg向上,在下落h过程中,所用时间为t,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重力冲量为mgt,空气阻力冲量为-ft=-kmgt.动量由0增加到mvt.根据动量定理有:mgt-kmgt=mvt-0.代入上式可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两例中的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的解题思想与方法.然后,换一角度,讨论在斜面上运动物体的情况.出示投影片.例滑雪运动员到达高为h的斜坡顶端时速度为v1,如图4所示.已知斜坡倾角为θ,滑雪板与斜坡的摩擦因数为μ.求运动员滑到底端的速度.第一,运用牛顿运动定律∑F=ma.取物体作研究对象.受重力mg竖直向下,斜坡的弹力N垂直斜面向上,斜坡的摩擦力f与运动方向相反.如图5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其中f=μN.其中s=h/sinθ.联立以上几式,可得第二,运用动能定理∑W=△EK.取物体作研究对象,受力同前.在下滑过程中,重力mg做正功mgh,支持力N始终垂直斜坡不做功,滑动摩擦f=μN=μmgcosθ,与运动根据动能定理有从而解得v2.第三,运用动量定理∑I=△p.取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同前.设下滑过程所用时间为t,其中考虑到在下滑过程中,重力冲量为mgt竖直向下,弹力冲量Nt垂直斜坡向上,摩擦力冲量ft与运动方向相反,合外力冲量为mgsinθt-ft沿斜坡向下,动量由mv1增加到mv2,沿斜坡向下.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有mgsinθt-ft=mv2-mv1.归纳上述,进一步讲清三条规律的异同.然后出示投影片.例质量为m1的机车,牵引质量为m2的车厢在水平轨道上以v1速度匀速前进.某时刻车厢与机车脱钩,机车在行驶路程s之后司机才发现,并立刻关闭发动机.设机车与车厢在运动中所受阻力均为所受重力的k倍,且恒定不变,最终两车静止时相距多少?叙述本题后,请同学复述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然后,请同学依题意作出简图,并要求完成不同阶段的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和隐含条件分析.(请两位同学分别分析各阶段物体受力与运动情况在黑板上绘出,根据学生分析作图,教师在黑板上整理成简图见图6)注意:①由于本过程涉及因素较多,教师可用不同色笔区分清楚.②由于本过程比较复杂,教师应对每个阶段的受力情况,运动特点和状态变化讲述清楚.③在上述基础上,找出等量关系.即s+s1=s2+△s.则△s=s+s1-s2,为车和厢最终距离.说明:以下可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完成.解一: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取机车为研究对象.取车厢为研究对象△s=s+s1-s2.解二:根据动能定理.取机车为研究对象.其中 F=k(m1+m2)g.取车厢为研究对象.又△s=s+s1-s2.联立以上几式,可得上述结论.解三:根据动量定理.选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取机车为研究对象.Ft1-km1g(t1+t2)=0-m1v1.其中F=k(m1+m2)g.取车厢为研究对象-km2gt3=0-m2v1.从题意知道各个过程的受力恒定,故在每个阶段,它们所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推论s=(v1+v2)t/2,t1=2s/(v1+v2),有:t2=2s1/v2,t3=2s2/v1,又△s=s+s1-s2.联立以上几式,也可得到上述结论.五、教学说明1.由于是复习题,可安排两节课连上.为节约时间,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分析、列出基本方程,给出答案.其余可由课后完成.应当明确本课的例题还有很多巧解法,但我们认为对大多数学生来讲,还是讲清最基本的解决方法为好.2.作为力学综合复习,涉及概念、规律多,找出联系不同知识点的主线,能使学生清晰地、完整地看到中学物理力学知识体系框架,有利于学生掌握主干知识和主要方法;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3.综合复习阶段为使学生系统把握知识.教师应有意从教材原型出发设计有代表性的问题,集问题、方法和规律于一体,通过分析、讨论揭示其间的内涵.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整体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机身部段成功下线。

_________mL
年重庆)16.在一次物理兴趣小组的活动中,某小组同学准备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吸盘、滑轮、细线来测量木块(不
1)在一定的范围内拉伸到弹簧时,弹簧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

使用弹簧测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在
位置,若不在此位置,应进行调整后再之使用。

2)如图12(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在空气中的重力为。

3)将滑轮的轴固定在吸盘的挂钩上,挤出吸盘内部的空气,吸盘在的作用下被紧紧压在烧杯底部,如图12(乙)所示。

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