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的混沌性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馄饨线上教学设计方案

馄饨线上教学设计方案

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馄饨的起源、种类、制作方法及烹饪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烹饪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美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对象初中、高中烹饪爱好者,或对馄饨制作感兴趣的人群。

三、教学平台1. 线上教学平台:如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钉钉等。

2. 视频拍摄设备:手机、摄像机等。

3. 制作材料:馄饨皮、馅料、调料等。

四、教学时间1. 线上理论教学:2课时2. 线下实践操作:1课时五、教学过程1. 线上理论教学(1)馄饨起源及种类介绍,让学生了解馄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馄饨制作方法讲解,包括馅料搭配、包制技巧、烹饪技巧等。

(3)馄饨烹饪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火候、时间控制等。

2. 线下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套馄饨制作材料。

(2)教师现场演示馄饨制作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3)学生分组进行馄饨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烹饪馄饨,品尝自己的作品。

1. 学生对馄饨起源、种类、制作方法及烹饪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对中华美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视频:馄饨制作过程、烹饪技巧等。

2. 教学PPT:馄饨起源、种类、制作方法等。

3. 实践操作指导手册:馄饨制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4. 线上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渠道。

八、教学总结通过本次线上教学,使学生掌握馄饨制作的基本技能,提高烹饪水平。

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华美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馄饨教学文案设计方案

馄饨教学文案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馄饨的历史、文化背景及营养价值。

2. 掌握馄饨的制作方法,包括馅料调配、包制技巧和煮制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美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馄饨的历史与起源2. 馄饨的种类及特点3. 馄饨的营养价值4. 馄饨馅料的调配5. 馄饨包制技巧6. 馄饨的煮制方法7. 馄饨的调味及搭配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 介绍馄饨的历史、文化背景及营养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馄饨种类及特点- 展示不同种类的馄饨图片,讲解其制作工艺和口感特点。

3. 馄饨馅料调配- 讲解馅料的制作方法,包括肉馅、素馅等,并现场演示。

4. 馄饨包制技巧- 讲解馄饨的包制方法,包括捏制、折叠等,并现场示范。

5. 馄饨煮制方法- 讲解馄饨的煮制方法,包括火候、时间等,并现场演示。

6. 馄饨调味及搭配- 讲解馄饨的调味方法,如酱油、醋、辣椒油等,并现场展示。

7.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馄饨制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8. 交流分享-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心得,互相评价。

9. 总结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课程内容。

四、教学资源1. 馄饨制作视频2. 馄饨种类及特点图片3. 馄饨馅料、调料等食材4. 馄饨制作工具(擀面杖、馄饨皮等)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品:评价学生的馄饨制作水平,包括馅料调配、包制技巧、煮制方法等。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和建议,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 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技术学五个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学五个研究方向

三、数字教育媒体
教育电视系统 多媒体技术基础 网络技术基础 基础课程 多媒体艺术基础 54学时 核心 54学时 54学时 54学时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54学时 核心
三、数字教育媒体
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 作 教育软件分析与设计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 主干课 教育传播学 程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 54学时 54学时 54学时 54学时 36学时 54学时 54学时 36学时 核心 核心 核心 核心 核心 核心 核心 核心
四、教学系统设计
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 绩效技术 高级课程 项目评价方法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 发 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 54学时 核心 54学时 54学时 54学时 核心 36学时
所学内容
第1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第2章教学目标分析 第3章学习者特征分析 第4章 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第5章 学习环境设计 第6章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评价 第7章 教学系统设计应用案例分析 第8章 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新动向
三、数字教育媒体—定义
数字化:把模拟形式的数据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读 取的数字形式 。 解释一: 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 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 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 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 字化的基本过程。 解释二:数字化将任何连续变化的输入如图画的 线条或声音信号转化为一串分离的单元,在计算 机中用0和1表示。
五、教育软件工程-软件
(14)电子阅览室 (16)e-learning系统 (18)网络学习平台 (20)校园网资料管理 (22)教学测评 (24)班主任助手 (26)成绩管理系统 (30)电脑家庭教师 (15)教材管理系统 (17)家校通平台 (19)学前教育 (21)精品课程制作 (25)学生心理测试系统 (27)在线点播系统 (23)教务管理系统

教学设计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教学设计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教学设计的系统性与连贯性教学设计是一项关键的教育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的质量。

而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需要具备系统性与连贯性两个重要特征。

本文将探讨教学设计的系统性与连贯性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实现方法,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优化学习体验。

一、系统性的含义与重要性1. 系统性的含义系统性指的是一个教学设计应当具备整体性、全面性以及合理的组织结构。

它要求教学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设定、内容呈现、方法选择和评价反馈等方面的完整性,并且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要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 系统性的重要性(1)提高教学效果。

一个系统性的教学设计能够将学习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节约教学资源。

系统性的教学设计可以合理安排教学中的各种资源,避免重复和浪费,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

(3)增强学习动机。

系统性的教学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目标和路线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连贯性的含义与重要性1. 连贯性的含义连贯性指的是一个教学设计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顺畅、内容之间的逻辑关联紧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顺畅地理解、吸纳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2. 连贯性的重要性(1)促进知识迁移。

连贯性的教学设计能够将已学知识与新知识进行有机的衔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

(2)提高学习动机。

连贯性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学习的进展和成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3)培养学习能力。

连贯性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整合和归纳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逻辑和思维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现教学设计的系统性与连贯性的方法1. 明确目标与内容一个系统性与连贯性的教学设计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安排具体的学习内容。

目标与内容的明确使得教学设计更有针对性,有助于学生的学习集中和学习动机的提高。

混沌实验的教学设计

混沌实验的教学设计
2 0 NO 9 01 2
§ 雨而பைடு நூலகம்
d Te h oo y In v t n H r l c n lg n o a i e ad o
创 新 教 育
混 沌 实验 的教 学设 计 ① ②
赵 佳 ( 北京工 商大 学机械 工程 学院物 理教研室 北 京 1 0 4 ) 0 8 0 摘 要: 分析 了探 究性学 习的关键特征 , 绍 了P S O实验平 台的特点 , 介 AC 指出利用此平 台适合 开展探 完性糟理 实验活动, 构建 了基 于P S O A C

理论 学生 已有的认知水平
水平 学生需要扩展的知 识
会分析简谐振动
相图、庞加莱截面的意义
补充 便于学生 自学的参 考资料 清
资料 苴
力学" , 赵凯华 , 罗蔚茵 , 高教社
《 理论理学》 , 张建树 , 科学出版社 《 力学 与理论 理学( 》 , 下) 秦敢 , 科学
I .课前准备 基础 目标 实验 自由振动的势阱图像
都是分散式的零部 件, 学生实验 是从 自己搭建 实验平台开始 的, 这是对学 生动手能力最基础 最有效 的训练 方式 。 外 , 此 实验 指导资料在 原 理部分写的很简单 , 学生需要 自学一 定量的理 论知识 , 才能解释 实验 中所观 察到 的现象 。 再 者, 指导 资料没 有详细 的操作步骤 , 只是 由浅 入深地 列出了若干项实验内容 , 并在其 后提 出 系列 思考 题 。 这一 方面 训练 了学 生 的观察 力, 另一方面 也是 一步步 引导学生 自己得 出结 论。 第三 , 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 识和研 究能力 是 的平台 。 A C P S O实验 设备虽然分散 , 但拆 装非 常简便 , 学生可以将其 它仪 器与P S O A C 设备有 机组合 , 完成新的测量任 务。 所以P s O实验 A C 为学生提 供了大胆创 新的实践环 境和条件 。

运用混沌性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设计

运用混沌性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设计

运用混沌性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设计
陈凌志
【期刊名称】《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06)004
【摘要】教学系统是混沌世界中的一部分,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混沌系统.它的运动过程必然要受混沌科学所揭示的混沌系统规律的影响.为此就有序建构线性教学模式,解决教学系统中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重视混沌吸引子在教学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3页(P433-435)
【作者】陈凌志
【作者单位】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J], 周丹
2.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J], 周丹;
3.“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七步走——学习进阶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J], 阮传志
4.遵循认知规律重视过程方法——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J], 张林;何龙;
5.教学系统的混沌性与课堂教学设计 [J], 黄津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鲜馄饨教学设计方案

生鲜馄饨教学设计方案

生鲜馄饨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馄饨的起源及特点。

2.掌握制作馄饨的基本步骤。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馄饨的起源及特点介绍。

2.制作馄饨的材料及工具准备。

3.制作馄饨的基本步骤。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馄饨的起源与特点,并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讲解制作馄饨的材料和工具准备。

并分发材料清单供学生参考。

3.动手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三人,根据材料清单自行购买所需材料。

然后根据讲解的步骤,学生自行制作馄饨。

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监督。

4.展示分享:每组学生制作完成后,进行展示和品尝,同时让学生对自己的馄饨进行评价和总结。

5.讨论交流:根据学生的展示和评价,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好的经验和改进的方法。

6.总结归纳:总结制作馄饨的基本步骤和要点,并对制作过程进行复盘,让学生对自己的操作进行反思和总结。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馄饨的起源与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制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和成果,对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3.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学生的制作过程和成果,相互交流和分享。

五、教学时长:一次课时。

六、教学资源:1.馄饨的起源与特点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2.制作馄饨的材料清单。

3.学生制作馄饨的厨具和食材。

七、教学环境:1.教学厨房:提供给学生制作馄饨的场地和设备。

2.教室:用于讲解和讨论的场所。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方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馄饨的起源与特点,掌握制作馄饨的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交流,学生将能够制作出美味的生鲜馄饨,并相互分享和评价。

混合式教学中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

混合式教学中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

混合式教学中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将线上和线下教学优势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混合式教学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更对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本文将探讨混合式教学中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和策略,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混合式教学的内涵与特点混合式教学并非简单地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加,而是通过整合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为学生创造更丰富、更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节奏安排学习,自主选择线上或线下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平衡学习与生活。

2、个性化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能力和兴趣,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资源丰富融合了线上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和线下的实体教材、实验设备等,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4、互动性增强通过线上平台的讨论区、直播互动等功能,以及线下的小组讨论、课堂活动,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课程设计在混合式教学中的重要性课程设计是混合式教学的基础,它决定了教学的目标、内容和结构,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1、明确教学目标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学目标应更加具体、清晰,既要考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的发展。

例如,在一门计算机编程课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编程语言的语法和算法,还要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2、优化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将复杂的知识分解为易于理解的小模块,线上部分可以提供基础知识的讲解和预习资料,线下则着重于重点难点的突破、实践操作和应用拓展。

同时,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其与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保持同步。

3、设计合理的课程结构构建一个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的课程结构。

一般来说,可以将课程分为课前预习、线上学习、线下课堂、课后巩固等环节。

混和教学设计

混和教学设计

混和教学设计混合教学是指将传统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由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组成,通过运用各种在线教育资源和工具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创新,以提升教学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混合教学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学习活动、评估方式等方面。

首先,混合教学的设计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设计的基础,它表达了教师对学生实现的预期结果。

在混合教学中,教学目标应该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必要的技能。

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在线学习和面对面学习的特点,将两种学习环境融合起来,从而形成有机的学习体系。

其次,混合教学的设计需要合理配置学习活动。

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学习各有优劣势,因此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在线和面对面学习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在学生进行在线学习时,可以利用学习管理系统、教学网站等在线资源进行知识获取和自主学习;而在面对面教学时,可以进行讨论、案例分析、实验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实践能力。

同时,混合教学的设计需要合适的评估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考试为主要评估方式,而在混合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除了传统的笔试外,还可以使用在线测验、作业提交、项目展示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这样不仅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另外,混合教学的设计要注意教学资源的选择和使用。

混合教学依靠在线教育资源和工具来实现教学创新,因此需要教师合理选择和使用教学资源。

可以利用各种在线学习平台、网络课程和教学软件等资源来辅助教学。

同时,教师还需要及时与学生沟通,解答他们在线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最后,混合教学的设计还要注重教师的角色转变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

在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中,教师主要起着知识传授者和学习引导者的作用,而在混合教学中,教师需要更多地扮演指导者和促进学习的角色。

他们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支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优秀教案的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优秀教案的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优秀教案的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优秀教案的一项重要特征是其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指的是教案中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能够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下面将从明确教学目标、合理选材、循序渐进三个方面来分析优秀教案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明确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案设计的基础,也是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的核心。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且能够被学生清晰理解。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学科特点等因素,确保目标的可达性和针对性。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层次,有选择地提取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并将其系统地组织起来。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不同层次的阅读目标,如理解文本中的基本信息、把握文本的主旨等,然后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当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

合理选材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和系统性。

优秀教案的教学内容应当合理选材,既能充分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能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选材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等因素,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教材。

同时,教师还需考虑教学材料的内容是否紧密联系,是否能形成自然而然的学习链条。

例如,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具有连续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解一道道相关的题目来逐步掌握某个数学概念。

循序渐进循序渐进是优秀教案教学内容系统性的重要体现。

循序渐进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节奏和认知规律,合理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逐步建立知识的层次体系,提升学习效果。

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教师可以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方式,将知识点逐步展开,逐层深入。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引导、问题导入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设计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学科知识结构,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混沌理论对体育教学及教学设计启示

混沌理论对体育教学及教学设计启示
教学探索 JIAOXUETANSUO
混沌理论对体育教学及教学设计启示 TheEnlightenmentofChaosTheorytoPhysicalEducationand TeachingDesign
刘天鹏1,2,黎永硕2 LiuTianpeng1,2,LiYongshuo2
摘 要:混沌理论是各类系统科学的基础科学理论,其蝴蝶效应等相关原理对各个教育、教学学科领域都 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和介绍混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混沌理论在体育教学研究中的应用,并举 例叙述教学设计的启示,表明新时期体育教学应注重以人为本、个体的差异,注意培养学生体能训练的灵 感创意思维,期望学生从学校体育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混沌理论;体育教学;教学设计 Abstract:Chaostheoryisthebasicscientifictheoryofvarioussystemsscience,anditsbutterflyeffectandother relevantprinciplesareofgreatsignificancetoalleducationandteachingfields.Basedontheanalysisand introductionofchaosonthebasisofbasicprinciple,thispaperexpoundstheapplicationofchaostheoryinsports teachingresearch,andteachingdesigninspiration,andshowsthatsportsteachinginthenewperiodshouldpay attentiontothepeople-oriented,individualdifferences,payattentiontotrainingstudents'physicaltrainingof creativethinking inspiration, and expectthe studentfrom the schoolsports to develop lifelong sports consciousness. Keywords:chaostheory;physicaleducation;teachingdesign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56(2018)10-0080-3 doi: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8.10.031

基于混沌理论下的英语教学设计

基于混沌理论下的英语教学设计

基于混沌理论下的英语教学设计混沌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近40年的研究,科学家们领悟到,宇宙之中所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复
杂而无序的,当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时,只有引入混沌理论才能解决问题,这就是混沌理论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混沌理论是一种介于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之间的理论,它可以帮助教育者有效地
应对复杂多样的学习环境和新兴的教学方法,同时它也可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内容,根据情况变更课程内容,实现有效的混沌学习思维。

此外,混沌理论的应用还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混沌理论的环境中,学习者可以更加主动地探索和体验,从而持续针对不同的问题并制定学习计划,增强主动学习能力,不会被自己定义的规则局限性。

推广到英语教学,混沌理论可以帮助教师在满足具体教学需求时,自主地做出
适合学习者的课程设置。

如一门复杂的英语课,在混沌原则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将课堂中该复杂性以若干可控制的子任务缩减,使学习者可以自主地解决各自的问题,从而获得最好的学习成果。

因此,混沌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以更好地满足英
语教学的需要,发挥更大的应用价值。

然而,混沌理论是一门较新兴的教学理论,因此教师和学校仍然需要多加重视,结合本校的特色,把大量的资源和人力投入,在教师培训和实施过程中,争取取得最大的运用效果,从而使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成效得到明显的提高。

教学系统的混沌性与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系统的混沌性与课堂教学设计

作者: 黄津成
作者机构: 浙江省常山县教育委员会
出版物刊名: 中国教育学刊
页码: 50-52页
主题词: 教学系统;课堂教学设计;混沌系统;混沌吸引子;混沌性;正反馈;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教学方案;教学内容
摘要: 教学系统的混沌性与课堂教学设计浙江省常山县教育委员会黄津成教学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这一观点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但如果站在混沌科学的立场上,用混沌的观点来审视教学系统,从更确切的意义上来讲,教学系统是一个混沌系统。

既然教学系统是一个混沌系统,...。

混沌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混沌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混沌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混沌式教学(Chaos Teaching)是一种在给定范畴内混合开放式和关闭式教学方法,旨
在创造一种新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体验。

该方法源于混沌理论,其目的是使学习更加多样化,让学生能够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中学习到新知识。

在混沌式教学中,教师使用一种混合开放式和关闭式教学策略。

开放式教学环境给学
生更多的讨论机会和创新空间,而关闭式教学则让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他们的目标和期望,
同时具体的衡量他们的学习进度。

教师在将两种模式有机融合混合后,创造出具有挑战性
的学习环境,并让学生迅速融入其中。

混沌式教学旨在引导学生从教师提供的新信息中学习新知识,让他们通过多种方式理
解受到的信息,以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的内容。

为此,教师中有多种活动让学生参与,此外,他们会灵活改变活动的体系,让学生不断从中学习新知识。

混沌式教学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开放式环境能够让学生更自主的探究并独
立掌握知识,使其具有掌控未来的能力;其次,关闭式环境通过重视对课程的衡量,可以
保证学生能及时有效的完成任务;最后,混沌式教学将新知识融入到原来的知识结构中,
使得学生能够更灵活掌握细节,构建出新的思维模式。

总而言之,混沌式教学是一种结合开放式和关闭式学习环境的教学模式,旨在帮助学
生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并有效掌握知识。

通过混沌式教学,学生可以更有效的学习知识,
而教师也可以创造出更加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

教学设计四大系统理论

教学设计四大系统理论

(二)
阐释学
总结
一种是关注阐释的目、阐释对象、阐 释方法、规则,强调阐释可能性和能动 性,主张文本意义的独立性与客观性的 经典阐释学,这是一种认知阐释学,方 法论阐释学; 一种是从人的存在的历史性出发揭示 了阐释的条件性、历史性和相对性的现 代阐释学,这是一种哲学阐释学,本体 论阐释学。
(二)阐释学Fra bibliotek (二)阐释学
发展阶段
前阐释学阶段: 主要指从阐释学发生的 古希腊到十九世纪初这一时期。这一时 期虽然有了阐释活动,却没有明确的自 觉的阐释学科。 这一时期所提出的阐释方法、规则还是 零散的而不够系统化、理论化,还不是 真正意义上的阐释学。
(二)
阐释学
发展阶段
优点:是以一切文本为阐释对象、以把握 文本意义为目的、以语法阐释、心理阐释 为方法、强调阐释的客观性、能动性和辩 证性等特征的一门独立特殊的学科。又称 方法论阐释学、认识论阐释学。 缺点:对阐释的历史性认识不够深刻。只 看到了文本、作者的历史性,而对阐释者 自身的历史性却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对 阐释辨证性的理解不彻底。
1、后现代主义的教学设计充分揭示了教学过程 的复杂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运用动态的、 开放的理念审视教学结构和活动。 2、扬弃线性结构,引入非线性结构,后现代教 学设计强调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生成性,非线 性(例如:网状)结构成为一种新的选择。
3、冲击封闭式模式,主张开放式模式;

阐释学
(二)
阐释学
四大系统理论方法
吕沁 李夏夏
目录
后现代主义
阐释学 模糊逻辑
混沌理论

后现代主义
(一)
后现代主义
无定义
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俗成 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后现代主义。

高文-混沌学与教学系统设计

高文-混沌学与教学系统设计

――摘自《外国教育资料》1996年4期混沌学与教学系统设计高文王海澜编译.传统的教学设计和技术学遵循的是实证主义的范式(Paradigm),然而此范式并未能很好地解释和理解在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vstems Design以下缩写为ISD)与开发中所遇到好的各种现象。

为此,国外的众多学者如美国的Drscoll、Streibel、Dowding、Jonassen 等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提出了革新传统ISD观点的必要性并为此做出了努力。

他们的努力之一是运用混沌理论(Chaos theory)考察ISD。

但遗憾的是,他们在考察混沌理论对ISD的影响时,几乎没有探讨ISD的基本概念和假设的局限性。

因此;他们未能成功地应用混沌理论去开发一种新的ISD模式。

为弥补这一缺陷,美国弗罗里达州立大学学者Yeongmahn You 试图把混沌理论的关键概念运用于ISD新模式的开发过程中,来探讨ISD与混沌理论之间的耦合性。

一、混沌理论的理论框架1.混沌理论的历史背景本世纪六十年代,混沌理论产生于数学与物理学领域,它与相对论、量子论一起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大科学革命。

混沌理论之所以首先在数学和物理学中产生,这是因为量子物理学不满于牛顿主义的机械决定论对物理现象的解释。

牛顿物理学曾把疑团转为钟,即认为宇宙就是一个钟摆,其中的每种事件都是有序的、规则的及可以预测的。

由此,牛顿物理学假设,每一物理事件都完全由它前面的事件所决定。

与牛顿的决定相反,量子物理学的非决定论提供了理解混沌的途径,它反对宇宙是一个巨大的,事先决定的机器的猜想,而认为所有的物理现象都象疑团一样是不可决定的,故是不可预测的。

这种非决定论的不可预测性与无序性、复杂性、不平衡性、多样性、非线性及不稳定性一起所表示的正是“混沌”。

显然,混沌理论的某些推动力正来自于研究非线性动力现象的量子力学。

但混沌并不意味着无序。

为正确理解混沌,必须注意两个概念:第一,“混沌系统中隐藏着有序”(Hayles,1991),即“混沌是‘有序’的前兆和伙伴而不是敌手”。

教案设计与教学系统构建

教案设计与教学系统构建

教案设计与教学系统构建教案设计和教学系统构建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

教案设计是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学生需求和教学目标所制定的教学计划,而教学系统构建是将教案设计转化为可操作性的教学系统。

本文将从教案设计和教学系统构建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案设计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教案作为教学的规划和组织,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反馈作用。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设计应该依据“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教学对象的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规划。

1.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和出发点,它是教师教学的目的和方向性依据。

因此,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并利用运动、认知、情感等多个维度设置教学目标,以确保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2.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是教育教学的核心。

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化是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十分考虑的问题,它涉及到教育教学中综合素质教育的实现。

教师应该确定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地区性特点,尽可能地将课内和课外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

3.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它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很大的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够在有趣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系统构建教学系统构建是将教学方案转化为可以操作的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系统包括教学软件和教学硬件两个方面,教学软件是一个教育信息化的产物,它以计算机为平台,利用多媒体、网络和互联网等新技术,提供一个具有导学、授课、测试和反馈等功能的教学环境。

教学硬件是教学系统的基础,它包括电脑、投影仪、平板电视等硬件设备。

教师将教学方案转化为教学系统后,可以在课堂上轻松地展示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互动式课程。

教学设计系统性

教学设计系统性

教学设计系统性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它包括了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评价的设计等诸多方面。

下面我将从这些方面详细介绍教学设计的系统性。

首先,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实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表现。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科特点以及课程要求等因素。

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指导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确定。

其次,教学设计的第二步是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内容。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合理选取教材或其他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有效性。

接下来,教学设计的第三步是确定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达到教学目标的具体手段和方法。

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运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教学设计的最后一步是设计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的过程。

教师可以采用考试、作业、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不同形式的评价方法,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能力的提
升情况。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它包括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评价的设计等多个方面。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课程要求等因素,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学设计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环境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系统的混沌性与教学设计
黄津成(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发表于《中国教育学刊》1997.3
教学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这一观点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但如果站在混沌科学的立场上,用混沌的观点来审视教学系统,从更确切的意义上来讲,教学系统是一个混沌系统。

既然教学系统是一个混沌系统,那么它的运动过程必然要受混沌科学所揭示的混沌系统规律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具备一些混沌科学的思想观点,自觉地遵循混沌系统的运动规律,以求使自己的教学实践更符合教学系统的运动规律,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在混沌理论所揭示的混沌系统众多的运动规律中,有4个理论对课堂教学设计具有非常深刻的启示意义。

一、作为混沌系统的教学系统是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系统是线性的,教学与学生发展之间,呈清晰的因果线性关系,一定的教学必然导致学生一定的发展变化,知识、能力的简单累积会自然地导致学生的整体发展。

这样的观点常造成教师教学的简单化、刻板化,把学生的发展归结为点滴发展的机械累加。

课堂教学往往被设计为线性的一维过程,把预定的目标和步骤的顺序作为达到最终目标的途径,一经给定,就再无变化。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把预定的教学方案强硬地塞给每一位学生,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机械的接受者。

作为混沌系统的教学系统应该是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

从总体上来看,教学必然带来学生的发展,教学是因,学生的发展是果,呈线性因果关系。

但从局部来看,教学和学生的发展表现为互为因果关系,而且它们之间结合成一个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课堂教学中这种非线性特征表现得非常明显,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其身心状况制约着教学,而教学又促进和调节着学生的发展与身心状况。

课堂中的任一偶发事件或对教学目标的微小偏离,都会导致课堂教学系统的巨大变化,这就是非线性系统所特有的初始条件敏感性。

如果不能把握这一特征,不能对教学作适时适当的调整,则必然导致教学的失败。

教学系统的非线性特征,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
状况等初始条件,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及过渡。

最佳的选择是在设计时从实际出发,考虑多种方案,力戒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随意行为,以保证教学要求的顺利实现。

其次,课堂教学中还要保持师生间各方面信息交流的畅通,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机智、艺术地处理偶发事件,及时、恰当、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保证教学总体目标的导向性。

这对教师的素质、经验、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非线性教学系统的初始条件敏感性,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凭经验把握它,若自觉地掌握了它的规律,就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更快地提高教学水平。

二、作为混浊系统的教学系统是有序性与无序性的统一
传统的教学观从线性特征出发,必然得出教学系统具有有序性的结论。

但过分强调有序性,常常会造成教师追求教学固定模式和格式的倾向。

不少教师对同一教材教过多轮,可教学方案、格式却始终不变;不管社会大环境。

学校小气候和学生情况有何变化,始终是老一套教法,以致出现“超教越死,超教越不会教”的怪现象。

作为混沌系统的教学系统应该是有序性与无序性的统一。

教学的对象是人,人的发展总体上是有序的,这决定了教学的有序性,从而要求教学必须符合教育对象发展的顺序性。

同时,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科学的发展是有序的,也决定了教学在总体上的有序性。

但从局部而言,教学系统的非线性和初始条件敏感性,必然导致教学的无序性。

环境信息的微小变化,学生身心状况的微小变化,教学内容的微小变化,都会给教师以预期之外的巨大的影响。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是有序与无序统一的真实写照。

因此,用几种简单的模式或格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行不通的,它至多能使小部分学生有所获,而无法达到大面积提高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近年来,国内引人和介绍了一些国外的教学模式理论,引起了教育理论界与广大教师的极大兴趣,但在学习、运用教学模式理论的“热潮”中,却出现了一种简单化、机械化的倾向,这是值得警惕的。

教学系统的无序性,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及时把握环境信息和学生身心状况变化及教学内容的新发展,并据此调整教学要求和教学步骤。

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素养,做到知识常新、教法常新、教案常新,把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来对待,不断追求教学的个性化、艺术化与时代感。

三、作为混沌系统的教学系统必须重视混沌吸引子的作用
混沌系统存在两个相反行为的吸引子——收敛性吸引子与混沌吸引子。

收敛性吸引子起着限制系统运动的作用,使系统的状态呈现出动态的平衡性特征。

在教学系统
中,教学的目的、目标、总体要求,就属于这类吸引子,对其作用和在教学过程中的贯彻落实,我们一贯都是非常重视的。

混沌吸引子的作用在于使系统偏离收敛性吸引子的区域而导向不同的状态,它通过诱发系统的活力,使其变为非预设模式,从而增强系统的创造性。

在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各自独特的个性和独特的发展可能性,便是混沌吸引子。

要使学生真正获得自身可能的发展,就需要改变教学目标的一维性,设置多维的、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这势必导致系统在总体上遵循教育目标的情况下,在局部范围内产生对教学目标的合理偏离,也正是这一状态触发课堂教学系统局部呈现出丰富多彩,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创造性。

对混沌吸引子的作用,以前我们重视不够,这里有强调的必要。

混沌吸引子的存在,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在把握和遵循教育总体目标、要求的前提下,对教学过程中局部的具体的目标要用多维的观点去思考和设置,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分层分类提出不同的具体教学目标;教学中要切实贯彻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原则,可采取分层教学手段一一提问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充分挖掘每一个人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真正实现其发展的可能性。

四、作为混沌系统的教学系统正反馈与负反馈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
正反馈与负反馈在任何系统中都存在,但传统的教学观往往片面强调负反馈的作用而忽视正反馈的作用。

线性系统中,为了把系统运动导向预定的目标,必须对所有偏离目标的行为加以调节和控制。

为此,就需要负反馈机制来保证系统的线性运动状态。

正反馈对系统的作用是不大的,因而常常被忽视。

在课堂教学中,负反馈的作用表现为:对课堂中出现偏离预定教学目标的行为及时加以控制和纠正,从而保证整个课堂教学在一个目标导向下沿着线性的途径行进。

这种做法显然有悖于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个性的原则。

混沌系统则要求把正反馈和负反馈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来看待,因为对某些系统中的偏差行为的正反馈,往往引发系统的重组,从而促进系统的进化、发展。

在教学系统中,重视正反馈的作用,方能保证教学系统的持续变化,不断进步。

重视正反馈对课堂教学的意义,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考虑其以前做的事对现在正在做的事有什么影响,如何发生影响,现在做的事将如何影响以前做的事等。

把这些问题纳人教学设计过程,将创造出更加适合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对象的教学系统,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真正的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保证教学对象潜能的充分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合格十特长”的素质教育观念,便是重视正反馈的实例。

每个学
生的个性不一样,特长自然也不一样,实行特长特教,必然要求教学设计中目标的多维性,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特长方面正反馈对教学系统的调控作用。

这就是说,实施素质教育,需要重视和强化教学系统中正反馈的作用。

总之,作为混沌系统的教学系统,其设计必须重视混沌系统基本特征对系统运行过程的影响。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图:
这一简图清晰地反映了教学系统总体上的线性与有序,由于具体过程是非线性的、无序的,因而显现出灵活多变、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在教学系统的运行中,混沌吸引子和正反馈的作用是必须加以重视的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