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理性与风险难题
微观经济学案例
微观经济学案例
2021 年4 月目录
案例1:为什么学习经济学:向经济学家那样思考....................................................................1 案例2:燃油税幕后利益博弈:中国逼近10 元1升油价时代..................................................1 案例3:公园门票降价或涨
价的启示............................................................................ ...............1 案例4:雪天的杂货店............................................................................ .......................................1 案例5:歌星的高收入合理吗?.......................................................................... .........................1 案例6:政府对鸡蛋的补贴弊端............................................................................ .......................1 案例7:“旧帽换新帽律八
理财风险案例
理财风险案例
在当今社会,理财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之而来的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下面,我将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来讲述理财中的风险,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小王是一位年轻的投资者,他对理财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一次投资活动中,他听说了一个看似非常有前景的项目,于是毫不犹豫地投入了大量资金。然而,事与愿违,该项目后来却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小王的投资损失惨重。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盲目跟风投资是非常危险的。在投资理财中,我们应该理性对待每一个项目,不要被表面的利益所迷惑,要对项目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量力而行,避免盲目跟风。
另外,小王在投资中缺乏风险意识也是导致损失的重要原因。在理财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做好风险防范工作,避免因为疏忽大意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此外,小王在投资前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而是听信了他人的建议,这也是导致他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理财中,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多方面收集信息,不要轻信他人的言论,做到理性投资,降低风险。
总的来说,理财虽然是一门艺术,但其中也充满了风险。在投资理财中,我们要保持理性,不要被表面的利益所迷惑,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多方面收集信息,独立思考,避免盲目跟风,这样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实现财务自由的目标。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大家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理财中的风险,引以为戒,做到理性投资,保护好自己的财产。愿大家都能在理财中获得成功,远离风险,实现财务自由。
经济学的困惑和悖论
经济学的困惑和悖论
经济学的困惑与悖论
1、亚当。斯密的悖论
在1776年的《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断言:当人们尽量为自己获得物质利益,并且这样做不受阻碍时,他们最终共同使社会受益,即便那不是他们的目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中心概念和重要的经济思想
经济理性
供给与需求
市场失灵
经济激励
经济效率
一般均衡
2、钻石与水的价值悖论
“钻石昂贵,但它的使用价值很小;水廉价,但它的使用价值很大”。你怎么解释这个那难为了亚当。斯密和其他古典经济学家的问题?
中心概念和重要的经济思想
自愿交换和剩余
边际分析
边际效用递减
稀缺性和机会成本
为使用的生产和为利润的生产
3、水的问题
“离开水,人们就无法生存。没有一个人会仅因为水价上涨而减少用水量。因此,在缺水期间,提高水价对自来水公司没有一点好处。水必须定量供应”。像水这样的绝对必须品能否不受供求规律的制约呢?
中心概念和重要的经济思想
边际收益递减
供应与需求
需求弹性
私有化
4、第四个鸡蛋的事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明,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该商品对使用者的效用是递减的。但是,假设用四个鸡蛋烤制一个蛋糕,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鸡蛋的边际效用没有第四个鸡蛋的大,因为有了第四个鸡蛋,
才能做成蛋糕。第四个鸡蛋的效用大于前三个鸡蛋的效用,没有它,蛋糕就不能做好。你怎么使这种情况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相吻合呢?
中心概念和重要的经济思想
边际效用递减
物品的同质性
5、裤子的利润
时髦的豹裤子在泰诺服装店每条标价20美元,共卖出了1000条。同一地区的克莱尔成衣店每条30美元,共卖出了600条。哪家豹牌裤子的经销商获利高呢?
金融风险管理经典案例
高峰在10月29日到来。星期二早晨10点钟,证券交易所大厅 的大锣刚刚响过不久,剧烈的抛售就突然发生。大量股票涌到市 场,不计价格地在抛售,出卖的不仅有小企业的股票,也有大企 业的股票,股票坐市商被争先抛售股票的经纪人团团围住,全然 没有人考虑买进,交易所的情况十分混乱。开盘后半小时内,交 易量就在 300 万股以上, 12 点时超过 800 万股,下午 1 点 30 分,超 过1200万股,当这天收市的大锣敲响后,股市创造了1641万股成 交的历史最高纪录。根据《纽约时报》的统计,50种主要股票的 平均价格几乎下降了40%。 股票市场的大崩溃一直持续到1933年初。根据道· 琼斯指数 的统计,从1929年10月至1933年1月,30种工业股票的平均价格 从每股365美元下降到63美元;20种公用事业股票的平均价格从 142美元下降到28美元;20种铁路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80美元下降 到28美元。到1933年7月,美国股票市场上的股票价值只相当于 1929年9月的1/6。
二、原因分析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综合国力大大膨胀。1914~1918年大战期 间,美国加工业生产增长了32%。与此同时,美国资本加强了对外经济 扩张。在战时,美国的对外贸易出口总值增加了两倍,进口增加80%, 而同一期间,整个世界的对外贸易总额缩减到战前的60%。美国在世界 金融体系的地位也得到大大提高。大战结束后,美国从债务国一跃而升 为债权国,它掌握了世界黄金储备的40%,世界上许多国家欠美国的债, 连以前的资本主义霸主 —— 大英帝国也欠美国 44 亿美元的债务。虽然 1920~1921年间也曾出现过一次经济危机,但1921年渡过危机后,出现 了新的工业高涨。在20年代经济快速增长和企业合并浪潮兴起的同时, 美国的股票市场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然而正是这种繁荣背后的严重弱 点和隐患,引发了这场空前绝后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一)经济的结构性失调造成一部分重要产业长期处于危机状态 美国经济存在结构性的失调,某些工业产业如煤矿、纺织、造船、 铁路和制革业等,始终没有从战后的萧条危机中恢复过来,陷入长期的 萧条中。尤其严重的是美国农业的长期危机。美国农业过剩的生产能力 由于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欧洲农业的发 展而长期得不到解决。因此,尽管20年代美国经济整体上出现空前的繁 荣,但仍然有一部分重要的产业持续萧条或长期处于危机状态。
投资债券市场的利润与风险评估的实际案例分析
投资债券市场的利润与风险评估的实际案例
分析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债券市场成为了投资者们获取稳定收益的重
要途径之一。然而,债券市场中不同类型的债券存在着不同的利润和
风险。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讨投资债券市场中的利润与风险
评估。
案例一:公司债券投资
某投资者考虑投资某公司债券,该公司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业
绩稳定。此公司的债券到期收益率为5%,期限为5年,每年支付利息
两次。该投资者计算了债券的各项指标并进行了风险评估。
首先,该投资者计算了债券的当前收益率,并与到期收益率相比较。如果当前收益率低于到期收益率,这意味着该债券的价格较高,投资
者在购买时可能会支付较高的价格,从而获得的利息收益较低。如果
当前收益率高于到期收益率,投资者则可能以较低价格购买债券,获
得更高的利息收益。
其次,该投资者关注了债券的违约风险。通过查阅该公司的财务报表,他了解了该公司的偿债能力和经营状况。如果该公司财务稳定、
现金流充足,违约风险较低,投资者则可以放心投资。然而,如果该
公司财务状况不稳定、经营困难,投资者则需要警惕债券的违约风险。
最后,该投资者还考虑了债券的流动性风险。如果债券市场流动性
较差,投资者在需要提前出售债券时可能会面临较低的买家竞争,导
致债券价格下跌。因此,投资者需要综合考虑市场流动性因素,避免
过度集中于某一种债券。
案例二:政府债券投资
另一投资者决定购买政府债券,希望通过债券市场获取稳定收益并
保值增值。政府债券由政府发行,通常具有较低的违约风险。该投资
者通过分析政府债券的利率水平、债券期限以及通货膨胀情况来评估
金融案例分析
金融案例分析
引言:
金融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
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金融领域中,各种各样的案例不断涌现,从成功的创新到灾难性的失败,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系列金融案例,探讨金融市场中的风险与机遇,并
提供一些经验教训和启示。
案例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近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对全球经济
造成了巨大冲击。这一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随后迅速蔓延到全球。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市场的风险
暴露,以及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的失职。
首先,次贷危机的爆发暴露了金融市场中的风险积聚。过去的几年里,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空前繁荣,大量的次贷被发放出去,进
一步推动了房价的上涨。然而,当房地产市场出现下滑时,很多借款
人无法偿还债务,次贷债务的违约风险逐渐凸显。
其次,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的失职也是这次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金融机构没有对贷款申请者的信用风险进行充
分评估,相互借贷和拆借市场的松散监管使得风险在系统中快速传播。监管机构在披露金融市场风险和监管金融机构方面也存在缺陷,未能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剧了危机的扩散。
通过分析这个金融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首先,金融市场中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来减少风险的暴露。其次,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确保贷款的合理性和还款能力。最后,监管机构应该充分履行监管职责,密切关注市场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遏制风险蔓延。
国内大型微观调查案例
国内大型微观调查案例
案例1:为什么学习经济学:向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案例2:燃油税幕后利益博弈:中国逼近10元1升油价时代。案例3:公园门票降价或涨价的启示
案例4:雪天的杂货店。
案例5:歌星的高收入合理吗?
案例6:政府对鸡蛋的补贴弊端。
案例7:“旧帽换新帽律八折”
案例8:谁在消费昂贵?奢侈品消费群调查。
案例9:是穷人幸福还是富人幸福。
案例10:吃三个面包的感
案例11:你所购买的东西值不值。
案例12:把每1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案例13: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
案例14:理性与风险难题。
案例15:上大学值吗?
案例16:大商场平时为什么不延长营业时间。
案例17:在土地上施肥量越多越好吗。。
案例18:中国人养活自己靠的农业技术进步。案例19:马尔萨斯人口论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案例20:沉没成本与企业
案例21:企业生产中的学习效应。
案例22:有效金融市场的难题。
资产分离、风险阻断与理性救助:威海个案
域经 济 ,甚至影 响社会稳定 。如何有效 防范和化解 担 务 于一体 的民营企业 ,是 “ 全 国大型农产 品加工流通
保链 风 险 已经成 为 当前 维 护 区域 金融 稳 定 的重 要 问 企业 ” 、“ 山东 省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 ”和威 海市 “ 出
内涉及多家优质企业和多家金融机构 的X R集 团担保链 风险成 功化解 ,为防范和化解担保链 风险提供 了新思路 。 关键词 :担保链风险 ;政府担保 ;金融稳定
Ab s t r a c t : As t h e g u a r a n t e e c h a i n i f na n c i n g i n vo l v e s ma n y c o mp a n i e s a n d t he s u m o f l o a n i s l a r g e, S O o n c e t h e r i s k a p pe a r s ,i t wi l l e a s i l y ha v e a d o mi n o e fe c t o n t h e r e gi o n a l e c o n o my a nd e v e n a fe c t t h e s o c i a l s t a bi l i t y . A c a s e i n
《 金融发展研究》 第5 期【5 3】
三、案例分析题奔驰公司的理性决策一个年轻人来到奔驰公司。“我
三、案例分析题奔驰公司的理性决策一个年轻人来到奔驰公司。“我
德国奔驰(Benz)汽车公司在世界汽车行业独树一帜,以优质优价闻名于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世界许多汽车制造公司削减生产,缩短工时,裁减人员,而奔驰公司不仅保持生产,而且产量还略有增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奔驰之所以能够很好地求得生存和发展,并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佼佼者,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以“顾客要求第一”、“广为顾客服务”为经营理念,充分认识到公司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不仅是交通工具,还应包括汽车的质量、造型、功能、维修服务等,即以自己的产品整体来满足顾客的整体要求。正因为如此,在对世界近万名消费者的抽样调查中,奔驰车得分仅次于可口可乐和索尼,位列“世界名牌第一车”。那么奔驰是如何取得如此巨大成功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奔驰的营销理念。
(一)‘‘奔驰”的定位:元首驾座
在汽车行业众多的品牌中,定位观点是各不相同的。宝马车强调的是“驾驶的乐趣”,富豪强调“耐久安全”,马自达的“可靠”,绅宝(SAAB)的“飞行科技”,丰田(TOYOTA)的“跑车外型”,菲亚持的“精力充沛”,而奔驰的定位则是“高贵、王者、显赫、至尊”,奔驰的TV广告中较出名的系列是“世界元首使用最多的车”。
为了达到这一定位目的,奔驰公司一方面在产品的品质上追求精益求精,另一方面在价格定位上,也选取了高价位,与日本车的价格相比,一辆奔驰车的价格可以买两辆日本车。价值定价成为奔驰公司最重要的致胜武器。无怪乎消费者为了得到身份与地位的心理满足感不惜重金。
(二)“奔驰”的质量观
奔驰汽车的质量是首屈一指的。在产品的构想、设计、研制、试制、生产、维修等环节都突出了质量标准。其措施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管理学_案例分析_理性决策分析
案例4-2
出国
你管理着12个工程师。他们接受过的正规训练和工作经验都非常相似,因此你能在做项目时相互替换地使用他们。昨天,你的上司告诉你,海外一家分公司需要外借四个工程师到国外工作6-8个月。由于一些原因,他反对这样做,但还是同意了,因为这个要求本应该由你领导的部门来完成的。
你所有的工程师都能完成这样任务。从当前做的项目和完成未来项目的角度看,没有什么特别理由说哪个工程师是必须留下来的。稍微有些复杂的事情是,这次的海外工作是要派往一个条件不太好的国家。
问题:
1、你如何挑选谁应该去国外呢?
2、影响你决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案例分析:
诺贝尔奖获得主赫伯特·西蒙将管理者的决策过程描绘为三个阶段:
1.智力。智力阶段包括手机并进行决策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从本案例中,可以提取出这样几
个环境条件,其一:要从这12个工程师中挑选4个到国外工作6-8个月的时间。其二:这12个工程师都接受过正规的训练,工作经验也非常的相似。其三: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说哪一个工程师是必须留下来的。其四:要派往的海外是个不太好的国家。
2.设计。设计阶段包含提出、形成和分析可行性方案的过程。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可采用
集体决策的方式,采用集体决策拥有以下几个优势:第一,本案例中挑选哪一些人出国还是需要得到集体的认可。第二:虽然,为了解决问题,群体决策要比个人决策花更长的时间,但是在本案例中,对于时间的紧迫性要求不是那么强。所以,当避免失误比强调速度更重要时,群体决策通常要比个人决策更好。第三,集体的智慧更多,这12个工程师可提出更多的优选方案。
案例:理性与风险难题
案例:理性与风险难题
1.使用范围: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专题——风险情况下的选择理论
2.要考核的知识点: 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
理性与风险决策;
风险规避者的行为。
3.思考题:
(1)现实中,人们对待风险有哪些态度?从同学的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理财行
为可以看出个人的风险态度?
(2)从本案例中你能解释出为什么俄尼斯特·沃克曼在个人理财表现出某种
程度上的非理性?这种非理性是合理的吗?
(3)如何理解“人们对于比平常多的钱趋向于风险规避,而对于比平常少的
钱则更易表现为风险取向,而数目大小取决于他们的收入情况。”这句话?
你觉得实验经济学家Kahneman and Tverskv对问题的解释合理吗?
(4)对于本案例不要求你有很确定的理由解释,但是,你能区分确定情况下和风险情况下的人们的选择行为的差异吗?
俄尼斯特·沃克曼在理财上是个保守主义者。他的年收入有2.5万美元,他把其中的1万美元存入了当地银行,并且每月投资200美元在信
誉卓著的债券和蓝筹股上。此外,每星期总有一两次,俄尼斯特会用10
美元来买彩票;每年他还会带着1,000美元去一次毕勒斯睹上一把,而
且他几乎每次都是空手而归。俄尼斯特是否像其他人一样,由于缺乏自制
力或教育而把保守行为和冒险行为集于一身?或者说他是非理性的呢?
对于像俄尼斯特·沃克曼这种并不罕见的理财行为,会有不少种解释。相对而言,其中的一些似乎更可信,也更吸引人。但我们仍然难以给出一个真正有说服力的答案。
一个常见的解释是人们在多数情况下是非理性的,俄尼斯特的赌博也说明了这一点。问题是这个解答并不能帮助我们理解俄尼斯特和其他人的行为。非理性是没有层次性的,即使从大体原则上,它也无法被度量。因为它是对我们无法理解的行为的全部概括,是那种无法阐述清楚的东西。
有限理性的案例
有限理性的案例
【篇一:有限理性的案例】
;区互盈盈盈盈能公开:另一方面对于涉及公民利益的重大事项,
必须实行公示制度,且要不断推动公示制度的完善。计算机技术的
发展为政府政务公开提供了便利,建立电子政务系统,通过电子政
务系统促进政府资源信息的共享,提高政府办事的透明度,也为政
府和公民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渠道。通过政务公开,保证了公民的知
情权,为公民参与提供基本条件。随着公民政治参与的不断深入。
为政府的治理和行政形成压力,迫使政府采取更加科学、更加有效
的方式改善工作,从而有效的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第三,加强公民参与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前提在于公民有足够的热情、乐意参
与其中。但是公民参与的程度与公民的参与意识和基本素质有密切
关系。在我国,相当部分的公民对于政治不感兴趣,即使有部分公
民存在参与愿望,也缺乏相应的知识,对于如何参与知之甚少,因
此我国各级政府应该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包括通过电视、网络、报纸
等公众媒体向公民宣传政府中公民的主体意识,使公民意识到参与
政府事务是自己应尽的权利和义务,且提供多种方式使公民充分了
解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作用意义及参与的具体做法,从而真正实现
公民参第四,完善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各项制度。政府绩效评
估要做到有效的、广泛的公民参与,除了公民意识、政府推动外,
还必须有法律的保证。公民参与不仅仅受到政府行为的影响和制约,也受到公民参与时法律的保障是否充分的影响。
我国的法律中有关于公民参与的条款,比如针对环境保护问题,在
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明确规定: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专项
案例 经济学假设——理性经济人
案例2:经济学假设——理性经济人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其实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着经济学知识。比如在自由市场里买东西,我们喜欢与小商小贩讨价还价;到银行存钱,我们要想好是存定期还是活期。经济学对日常生活到底有多大作用,有一则关于经济学家和数学家的故事可以参考。
故事说的是三个经济学家和三个数学家一起乘火车去旅行。数学家讥笑经济学家没有真才实学,弄出的学问还摆了一堆诸如“人都是理性的”之类的假设条件;而经济学家则笑话数学家们过于迂腐,脑子不会拐弯,缺乏理性选择。最后经济学家和数学家打赌看谁完成旅行花的钱最少。三个数学家于是每个人买了一张票上车,而三个经济学家却只买了一张火车票。列车员来查票时,三个经济学家就躲到了厕所里,列车员敲厕所门查票时,经济学家们从门缝里递出一张票说,买了票了,就这样蒙混过关了。三个数学家一看经济学们这样就省了两张票钱,很不服气,于是在回程时也如法炮制,只买了一张票,可三个经济学家一张票也没有买就跟着上了车。数学家们心想,一张票也没买,看你们怎么混过去。等到列车员开始查票的时候,三个数学家也像经济学家们上次一样,躲到厕所里去了,而经济学家们却坐在座位上没动。过了一会儿,厕所门外响起了敲门声,并传来了查票的声音。数学家们乖乖地递出车票,却不见查票员把票递回来。原来是经济学家们冒充查票员,把数学家们的票骗走,躲到另外一个厕所去了。数学家们最后还是被列车员查到了,乖乖的补了三张票,而经济学家们却只掏了一张票的钱,就完成了这次往返旅行。这个故事经常被经济学教授们当作笑话讲给刚入门的大学生听,以此来激发学生们学习经济学的兴趣。但在包括经济学初学者在内的大多数人看来,经济学既枯燥又乏味,充满了统计数字和专业术语,远没有这则故事生动有趣;而且经济学总是与货币有割舍不断的联系,因此,人们普遍以为,经济学的主题内容是货币。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经济学真正的主题内容是理性,其隐而不彰的深刻内涵就是人们理性地采取行动的事实。经济学关于理性的假设是针对个人而不是团体。经济学是理解人们行为的方法,它源自这样的假设:每个人不仅有自己的目标,而且还会主动地选择正确的方式来实现这些目标。这样的假设虽然未必总是正确,但很实用。在这样的假设下发展出来的经济学,不仅有实用价值,能够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这样的学问本身也由于充满了理性而足以娱人心智,令人乐而忘返。尽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有意无意地运
第五章-管理决策
第四节 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一、决策过程
察觉和分析问题
明确决策目标
制订可行方案
分析比较方案
选择满意方案
实施决策方案
察觉和分析问题
当务之急是对问题有个准确的了解
认识和分析问题是决策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环节。 重要是因为问题不清,难以决策,问题找错,一错百错。 困难是因为真正的问题常常为众多的表象所掩盖,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找到真正的问题。
第五章 管理决策
读研究生、还是就业OR出国?
要了解决策基本理论观点。 清楚理性决策的基本过程。 掌握科学决策的方法和技能。
案例分析:读研究生、还是就业OR出国?
站在大三十字路口的张华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十分焦急:看着身边的同学很有目标地忙碌着自己的事情,准备考研的都在紧张地复习,决定工作的或实习或打听联系合适的单位,还有一部分则在拼命地攻关英语为出国做准备。但到目前为止,学习管理的张华却还是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走哪条路。 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每年的考研百分比都在增长,张华深感在这个“牛人”辈出的年代,即使自己这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如今本科毕业生的资历实在是“小菜一碟”,加上自己的实战能力又不强,很难争取到一个有挑战性又有不错薪金的工作。因而自己是一定要再充电的,但如果先工作再考研就怕自己精力不够,很难“面面俱到”,最好是现在就考比较好。有了更高的学位,应该能够比本科生容易找工作。
风险收益案例
风险收益案例
在金融投资领域,风险与收益是密不可分的。投资者往往需要在追求高收益的
同时承担一定的风险。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探讨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
假设有两位投资者,小明和小红。小明选择将资金投入股市,而小红选择将资
金存入银行定期理财产品。小明的投资风险相对较高,但也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收益;而小红的投资风险较低,但收益也相对较低。
在某一年的时间里,股市整体表现不佳,小明的投资损失了10%。而同一时期,银行定期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为4%。这意味着小明的投资风险成为了现实,而
小红的收益相对稳定。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小明的投资就一定比小红差。因为在另一年,股市可能会
大幅上涨,小明可能会获得更高的收益,而小红的收益仍然是4%。这就是风险与
收益的关系,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收益,低风险则伴随着低收益。
在实际投资中,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来选择适合自
己的投资产品。如果投资者追求高收益,那么就需要做好承担更大风险的准备;如果更注重资产保值,那么就需要选择低风险的投资产品。
除了个人投资者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需要考虑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比如,
企业在开拓新市场、推出新产品或进行并购时,都需要权衡风险与收益,做出理性的决策。
总之,风险与收益是投资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情
况和投资目标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企业也需要在经营决策中充分考虑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只有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实现长期稳健的投资和经营回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理性与风险难题
1.使用范围: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专题——风险情况下的选择理论
2.要考核的知识点: 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
理性与风险决策;
风险规避者的行为。
3.思考题:
(1)现实中,人们对待风险有哪些态度?从同学的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理财行
为可以看出个人的风险态度?
(2)从本案例中你能解释出为什么俄尼斯特·沃克曼在个人理财表现出某种
程度上的非理性?这种非理性是合理的吗?
(3)如何理解“人们对于比平常多的钱趋向于风险规避,而对于比平常少的
钱则更易表现为风险取向,而数目大小取决于他们的收入情况。”这句话?
你觉得实验经济学家Kahneman and Tverskv对问题的解释合理吗?
(4)对于本案例不要求你有很确定的理由解释,但是,你能区分确定情况下和风险情况下的人们的选择行为的差异吗?
俄尼斯特·沃克曼在理财上是个保守主义者。他的年收入有2.5万美元,他把其中的1万美元存入了当地银行,并且每月投资200美元在信
誉卓著的债券和蓝筹股上。此外,每星期总有一两次,俄尼斯特会用10
美元来买彩票;每年他还会带着1,000美元去一次毕勒斯睹上一把,而
且他几乎每次都是空手而归。俄尼斯特是否像其他人一样,由于缺乏自制
力或教育而把保守行为和冒险行为集于一身?或者说他是非理性的呢?
对于像俄尼斯特·沃克曼这种并不罕见的理财行为,会有不少种解释。相对而言,其中的一些似乎更可信,也更吸引人。但我们仍然难以给出一个真正有说服力的答案。
一个常见的解释是人们在多数情况下是非理性的,俄尼斯特的赌博也说明了这一点。问题是这个解答并不能帮助我们理解俄尼斯特和其他人的行为。非理性是没有层次性的,即使从大体原则上,它也无法被度量。因为它是对我们无法理解的行为的全部概括,是那种无法阐述清楚的东西。
另一种可能性是俄尼斯特也许缺少理财约束,所以看不出他的行为中明显的不一致性。他在存钱和投资方面有着规则的理财约束,但理财约束仅此而已吗?假如他只是存1,000美元,并且每月用50美元进行相同的投资,我们就能况他有足够的理财约束吗?但为什么这种约束每星期会动摇两次,每年会消失一次呢?如果俄尼斯特明年不去华勒斯赌博,他就有厂足够的理财约束吗?这种解释不能对俄尼斯特的行为给出令人信服的解答,因为它没有回答出什么是俄尼斯特的理财约束,更不用说对其他人了。另外,把这个问题归结于教育同样是无用的,我们无法判断什么样的教育对理财约束来说是恰当的。如果我们无法判定理财约束到底是什么的话,作为一种不确定的概念,理财规则不能被度量,因此,与之相关联的不
同行为也不能被评估。
还有一种解释是,俄尼斯特和许多人一样是长期储蓄和投资积累方面的保守主义者,或者说是风险规避者。储蓄和投资行为自身并无效用,而仅是达到理财目的的工具而已。相反,赌博是有趣的,起码对俄尼斯特和其他有相同爱好的人来说是如此,确实,赌博也被当作实现理财目的的工具,但赌博本身对那些定期赌博的人来说通常是快乐之源。对于俄尼斯特来说,赌博和赢钱的愿望是那么强烈,以至于使他专注于此,当然还会带来潜在的收入。俄尼斯特愿意以他输掉的钱来“购买”他从中感受到的快乐。理财经济理论难以对其进行解释,因为该理论假定人的理财行为是受着行为的效用及预期结果激励的。
这种解释无法提供一种方法来区分下面这两种行为:其—,像赌博那样的经济行为,人们为了他们自身的价值取向而参与进来;其二,那些可以充作工具的有帮助的或无帮助的经济行为。例如,俄尼斯特也许会通过买垃圾债券、低价股票或商品期权,来从事同样水平的风险/回报交易。但为什么他却愿意去赌博呢?这种解释缺少方法论和最终结论,因此并不可取。
也许俄尼斯特显出了规避损失的倾向。这意味着收入的价值低于同等程度的损失,这种情形很常见,也被认知心理学家们(Kahneman and Tverskv,1984)用来支持他们的观点,即人们看轻他们已经拥有的事物,而重视尚未拥有的或将要拥有的事物,对后者财富上的价值赋予更多的主观价值判断,他们认为这是人的内在本性。赌博收入有后者,即未获事物的性质,而储蓄和投资被用以积累来增加已有的财富。损失规避解释了这样的谚语:“手里的一只鸟顶得上灌木丛里的两只。”有趣的是,接近现实的表述大概是两单位的价值损失(-2x)相当于一单位的价值得到(x)(Tverskv and Kahneman,1991),参见图1。
图1 收益和损失的边际效用
风险规避的解释可以结合这样的理解,即赌博可以看作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活动,它产生的赌博收益和赌博损失比它本身提供的任何一种解释都多得多。这种损失规避的解释在主流经济学看来是制造麻烦,因为它意味着机会成本概念应被不对称地看待,收益应比损失的价值更低。为什么1美元的收益等同于2美元的损失?如果把机会成本概念囿于无法解释的经验性规则,就不能引起以概念为导向的主流经济学的思考。
最后的解释以人们是理性的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理性经济个体对最优既定目标有持续的偏好。持续偏好是指每个人有着隐藏的偏好,该偏好完全由个人确定,他们自己了解自己的偏好,每个人实际做出的选择会揭示出他们的偏好,但偏好并不会改变。激发个人做出抉择的有两种可能因素,它们是个人独立做出选择的边际机会成本,或是提出及表现出某种选择的条件。不变的偏好或“品味”包含风险特征。风险取向的行为既非理性也非不理性,但在风险爱好和风险规避之间毫无理由地摇摆却是不理性的行为。对于俄尼斯特·沃克曼来
说,这意味着不管他表现的行为是怎样的风险爱好和风险规避的混合产物,他的行为仍是不变的。如果俄尼斯特在某种场合下是风险爱好型的,在相似的状况下依然是风险爱好型的。在此,关键的词当然是“相似状况”。弗里德曼和萨维奇(Friedman and Savage,1948)处理该问题的方法是推测个人有种效用函数,因此人们对于比平常多的钱趋向于风险规避,而对于比平常少的钱则更易表现为风险爱好,而数目大小取决于他们的收入情况。如图2所示,对于俄尼斯特的边际效用函数,假定俄尼斯特年收入35,000美元,处于X至Y的区间内。在这一范围内,少量的收入损失只会造成小部分效用损失,因此我们可以解释俄尼斯特为何买彩票。他的潜在收益巨大,因为潜在的高回报将使他很快进入边际效用递增的Y—Z区域。尽管玩彩票有明显的风险特征,损失的价值(货币损失X收入损失边际效用)少于收益的预期价值(货币收益X收益可能性X收入收益的边际效用),因此俄尼斯特玩彩票是理性的。1,000美元损失很可能会使俄尼斯特来到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增区间,即在X—Y连线中点的左侧。如果他是一个风险规避者的活,结合考虑货币损失的大小,用收益的期望价值来弥补损失的大量价值是不可能的,因为每年1,000美元代表着长期收入中一笔数目不小的部分。虽然这能够解释他购买彩票的行为,却无法解释他到毕勒斯赌博的行为。俄尼斯特将35,000美元输得越多,每元钱损失的边际效用越大。
图2 收入变化的边际效用
如果赌博有其内在价值而不仅是有助于增加其财富的工具价值,那么我们能进一步理解俄尼斯特的行为。很明显,没有一种单—的解释能够完全解释俄尼斯特·沃克曼的行为。赌博所具有的内在价值、风险规避和弗里德曼一萨维奇的效用函数可被综合为一体来解释俄尼斯特的行为。但这仍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因为这些解释的理论来源彼此不相同。对这个难题尚未有更好的解释。
参考文献
Friedman,M.and L.J.Savage(1948),“The Utility Analysis of Choices Involving Risk",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56,279—304.
Kahneman, Daniel and Amos Tversky (1984),“Choices,Values,and Frames”,Americian Psychologist,39,341—50.
TVersky,AmOsand Daniel Kahneman(1991),“Loss Aversion and Riskless Choice:AReferenccDependent Model”,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06(4),1039
本案例选自[美]马克.斯考特和肯那.泰勒所著《经济学的困惑和悖论》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