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作业设计
《滑轮作业设计方案》

《滑轮》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滑轮》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滑轮的原理以及力的作用。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滑轮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设计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滑轮的基本原理和运动规律;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4.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三、设计内容1. 实验仪器准备:滑轮、绳子、各种不同重量的物体;2. 实验步骤:(1)将滑轮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绳子将物体挂在滑轮的一端;(2)用手轻轻拉动绳子,使物体开始运动;(3)记录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4)改变物体的重量,重新进行实验,观察结果的变化;(5)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滑轮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
四、设计要求1. 学生要认真准备实验仪器,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2. 学生要仔细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3. 学生要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实验结果,共同探讨滑轮的原理和力的作用;4. 学生要按时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五、评判标准1. 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是否按照实验步骤进行;2. 实验数据是否准确,是否能够正确记录和分析;3. 实验报告是否清晰明了,是否能够准确总结实验结果和提出见解;4. 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六、参考资料1. 《物理实验教程》2. 《高中物理实验指导书》3. 《实验报告写作指南》七、实施计划1. 实验时间:2小时2. 实验地点:物理实验室3. 实验人员:班级所有学生八、总结通过本次《滑轮》作业设计方案,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滑轮的原理和力的作用,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参与实验,积极思考和讨论,取得良好的进修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同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同步教学设计)课题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1课时授课教师XXX 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及实物展示,小组讨论归纳出杠杆的概念,明确杠杆五要素。
2.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教师讲授,掌握力臂的作图方法。
3.通过分组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归纳出杠杆平衡条件。
4.根据杠杆力臂关系,能对生活中常见杠杆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示意图。
难点:力臂的画法、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方法在本节教学中,首先从使用各种日常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开始,进而体会分析、认识什么是杠杆,抓住杠杆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分析现象、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力臂概念相当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学习杠杆平衡条件的基础,因此在这里安排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以突破这一难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羊角锤、带钉子的木板、杠杆、支架、钩码、细线、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多媒体展示:播放皮划艇的视频。
提出问题:船桨在皮划艇比赛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你知道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吗?过渡语:运动员使用的船桨,本质上是一个杠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杠杆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杠杆实验演示:如图所示,来看一下羊角锤的工作特点。
交流讨论:羊角锤比较硬,且能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点转动。
教师总结:杠杆的概念: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让学生再举一些杠杆的实例(如活塞式抽水机、跷跷板)以巩固对定义的理解。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支点,用字母O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l1。
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l2。
归纳总结:力臂的画法如图所示,请画出下图的力臂。
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发现比较典型的错误,反馈点拨。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2节 滑轮(A案)

定滑轮的实质
l2 l1 O
动滑轮实质 F1
O
·
l2
l12
F2 F1=1/2F2
三、探究滑轮组的特点
1.用两个滑轮组成滑轮组来提升钩码。 2.组内共同分析: (1)你们组装的滑轮组有哪些优点? (2)你们组装的滑轮组有几段绳子承担重物? 拉力应该是物重的多少? 3.测量物重(滑轮和钩码总重)和拉力, 对数据进 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理论分析与实际测量值 之间存在不同的原因)。
一、滑轮的使用
1.借助一个滑轮和细绳将两个钩码竖直提 高,每个小组要采用两种不同的组装方法 (可参考课本82页图12.2-3)。 2. 比较观察:使用两种不同的组装方法将 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有哪些不同之处?
友情提示:为便于继续学习,完成组装后请固定好滑轮。 展示内容: 1.展示你们组装的滑轮 2.说出两种滑轮在使用时的不同之处
义 务 教 育 教 科 书 物理 八年级 下册(人教版)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2节 滑轮
作 者:山东潍坊高新区东明学校 宫丰花
从观察中不仅可以 汲取知识,知识在 观察中可以活跃起 来
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
滑 轮
学习目标:
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定滑轮 和动滑轮的实质。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 使用的特点。 3.能组装滑轮组,会分析判断滑轮组使 用的特点。
友情提示: ①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要调零 ②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拉力保持一定
二、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探究二: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否省距离(或 费距离)
次数 物体升高的 定滑轮绳子自由 动滑轮绳子自由 格数/格 端移动的格数/ 端移动的格 格 数/格 1 1 1 2 4 2 2 2 3 3 3 6 分析数据,我们得到的结论是:使用定滑轮 不省也不费 (省、费)距离。使用动滑轮 费 ( 省、费)距离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第2节滑轮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它们。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与实质,并能用它们来解决简单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定滑轮、动滑轮的实际使用.2。
对实践中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有好奇心.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教学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会按要求组装滑轮,并画出它的绕线,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
【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杠杆,知道了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应用了其他简单机械。
如我们每周一升国旗,升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我们会看到国旗缓缓上升;工人在动滑轮的帮助下,居然用50N的力提起重95N的物体,你知道这些是应用了什么吗?生思考、讨论。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先不急于解答.师你们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呢?我们学习了本课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
【进行新课】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师好,请大家先看教材P81页图12.2-1漫画,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大人能将重物吊到二楼,孩子却被重物吊了起来?生思考、发表看法。
教师展示一架定滑轮、动滑轮装置,并利用它们分别提起钩码,对滑轮的构造简单介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它们在工作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生:定滑轮工作时,轴不动,轮转动;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着物体一起上或下运动。
师回答正确.好,下面请大家分组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可参照教材P82页《实验》).教师参与实验指导,这样便于降低学生实验难度.设计表格(供参考)学生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并讲解。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二节 滑轮导学案新人教版

滑轮、杠杆分为哪几类?各类杠杆的特点是什么1、使用过程中,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动,这样的滑轮叫尝试画出下图中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支点、动力、通过作图你发现:定滑轮的动力臂和阻力臂(相等,不相等)此可知,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杠杆。
动滑轮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倍,由此可知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杠杆。
知识点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实验探究:如下图所示利用滑轮提升重物。
观察比较:将实验数据及现象填在下表中表一表二、钩码G= 1 N提升重物时弹簧测力计的读G= 1 N弹簧测力计F=______N,,与钩码重力(进行比较,F G(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对于上述实验得出的结果分析:表一中:定滑轮不能 ,但可以改变力的 。
使用定滑轮提升重物,物体上升h ,绳子自由端前进表二中:动滑轮省力 ,但不能改变力的 ,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物体上升h ,绳子自由端前进2、使用滑轮的理论分析.外形相同的滑轮为什么使用方法不同会出现不同的作用呢?我们可以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来进一步论证。
(1)定滑轮可以看出是一种变形的杠杆,由图3可知,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 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2)动滑轮在使用时,同样可以当成杠杆。
图4中杠杆的支点在哪里?,由图可知,动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 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
即:使用动滑轮省 。
针对练习1.右图1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B .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C .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D .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2、如图2所示的是用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的三种拉法,所用的拉力分别以F 1、F 2、F 3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拉力F 1最小B.拉力F 2最小C.拉力F 3最小D.三种拉法所用拉力一样大3. 如图3所示,物体 A 和 B 所受重力都为 120牛,滑轮重力不计。
当分别用力匀速提升物体A 和B 时,F A 为 牛, F B 为图3图4图1图2____甲乙如果讨论在小组中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 滑轮》课后作业试卷含答案解析(5)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12.2滑轮》课后作业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定滑轮的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定滑轮可以省距离B.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力C.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拉力方向D.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功2.使用滑轮组肯定不能做到的是A.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B.既省力又省距离C.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D.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3.用如图所示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方向的拉力最小B.b方向的拉力最小C.c方向的拉力最小D.三个方向的拉力都一样大4.如图,甲物重15N,乙物重5N,甲乙均静止,不计测力计自重,则测力计示数()A.5N B.10N C.15N D.20N5.用一个重为20N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绳重及摩擦不计.所用的拉力F是()A.50N B.60N C.70N D.120N6.用滑轮按图甲、乙、丙所示三种不同方式,拉着同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分别是F1、F2、F3,则()A.F1>F2>F3B.F2>F3>F1C.F2>F1>F3D.F3>F1>F2 7.滑轮如图所示,体重为500N的人,用滑轮组拉重38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以0.02m/s 的速度匀速运动。
运动中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为160N,动滑轮重20N,不计绳重、滑轮摩擦,地面上的定滑轮与物体A相连的绳子沿竖直方向,人对绳子的拉力与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竖直向下且在同一直线上,则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的大小是90NB.人对地面的压力为250NC.绳子自由端运动的速度是0.01m/sD.物体A移动时受到的拉力的功率是3.2W8.如图,用相同滑轮组装成甲、乙两种装置,用相等拉力F分别匀速提升重为G1=56N、G2=36N的两个物体,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每个动滑轮的重力为()A.2N B.4N C.8N D.10N9.如图所示,滑轮重及绳与滑轮的摩擦均不计。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

“动滑轮和重物由几段绳子承担,所用的拉力就是总重的
几分之一”来判断。所以,弄清楚几段绳子承担物体重力 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丙图分析:要从绳子自由端开始
分析,绳子a对物体的拉力为F丙,绳子
b的拉力为2F丙,绳子c对物体的拉力 也是2F丙,依次类推,最后物体共受a、
d e b c a F丙
c、e三段绳子的拉力,拉力总和为F丙
省力 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
能否利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把它们组合 起来,使它们即省力又方便呢? 能。把它们组合成滑轮组。
二、滑轮组: 1、定义:由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而成的机械叫滑 轮组 2、方式:由相同的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有两种组合:一种是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 组合,另一种是最省力的组合。
n=2
n=3
4、水平使用滑轮组时:拉力克服的不是物重, 而是地面与物体间的摩擦力。 nF=f F=f/n S=nh V绳=nV物 省力费距离
F N
T
.
G
f
f/3 ,T=__ f。 如图所示,拉力F的大小等于__
如图所示,物体A重G=80N,在F=60N拉力下 120N 匀速前进,此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___ _N。(滑轮自重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不计)
G
对动滑轮的探究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支点和动力作用点在轮上,阻力作用点在轴上。 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4、动滑轮: (1)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即F=½G, 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 杠杆, 使用动滑轮省力但费距离。 F1 F1 L1 =2r L2=r
三、其他简单机械
天津市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第2课时滑轮组、轮轴和斜面)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时滑轮组、轮轴和斜面知识与技能1.通过图片介绍,让学生知道滑轮组的概念,使学生初步掌握滑轮组的特点。
2.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3.了解其他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过程与方法1.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2.经历探究轮轴和斜面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2.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动滑轮、定滑轮、钩码、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多媒体展示:小孩吊起牛犊动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小孩能自己把牛犊吊起来?这其中用到了什么原理呢?学完今天的课程我们就会知道。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滑轮组教师:我们先来回顾上节课的知识,请同学回答动滑轮、定滑轮的特点。
学生回顾、思考、作答。
教师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自然地引出滑轮组: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如果我们既想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大家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让学生们动手实验。
实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练习组装简单的滑轮组;二是探究滑轮组在工作时的省力情况。
1.提出问题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合起来提升重物,你能设计出多少种方法?每种方法分别能省多少力?2.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教师引导: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绳子的固定端与自由端的概念,提醒他们绳子的绕法是设计实验的关键。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科学地设计。
然后让学生交流设计的方案,并给予鼓励。
让学生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操作,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在课本表格中,引导学生观察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
再次提醒学生注意操作安全,加强合作。
3.分析论证与实验结论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和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可以得出结论:使用滑轮组吊重物时,若动滑轮的重力和摩擦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 =1nG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滑轮一、选择题1. 如图所示,某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矿井中重800N的物体A,当他所用的拉力F=500N时,物体A在10s 内匀速提升2m。
若不计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5%B. 动滑轮的重力为200NC. 拉力所做的额外功是1000JD. 拉力的功率为200W2. 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质量为48kg的物体以0.3m/s的速度匀速提起,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200N;若用该滑轮组将重57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时,不计绳重和滑轮轴摩擦、绳子的伸长,(g=10N/kg),则()A. 前、后两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B. 后一次绳端拉力做的功为1380JC. 动滑轮受到的重力是40ND. 前一次绳端拉力的功率是144W3. 如图所示物体A 重180N,动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不计。
人对动滑轮的拉力为F,在F的作用下,物体A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2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拉力F做的功为400 JB. 动滑轮对物体做的功为720 JC. 拉力F的功率为20WD. 拉力F的大小为90N4. 小林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第一次用滑轮组提升重10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是η1,第二次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重20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是η2;第三次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重10N的物体,物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恒定的阻力是10N,此时机械效率是η3。
(不计绳和轮之间的摩擦)则()A. η2>η1>η3B. η1<η2=η3C. η1=η2=η3D. 以上说法都不对5. 如图所示,用两个滑轮分别匀速提升A、B两个物体,拉细绳的力F大小相等,在相同时间内,物体上升的距离也相等,绳重及摩擦不计,滑轮的质量小于物体的质量,甲的有用功为W甲,机械效率为η甲,拉力的功率为P甲;乙的有用功为W乙,机械效率为η乙,拉力的功率为P乙。
比较甲、乙两个装置可知()A. P甲>P乙B. P甲<P、乙C. W甲<W乙η甲<η乙D. W甲=W乙η甲<η乙6. 如图所示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动小于物重G,用它们分别将物重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F甲<F乙B. F甲>F乙C. η甲<η乙D. η甲=η乙7.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拉力F=3N,物体A的速度v=0.2m/s,忽略滑轮重、绳重和轴摩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受到合力不为零B. 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9NC. 竖直墙受到的拉力为9ND. 拉力F每秒钟做功为1.8J8. 如图所示,用力F拉着滑轮,使重20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
不计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轴摩擦,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水平拉力F的功率是1WB. 以滑轮为参照物,物体A是运动的C. 物体A前进1m,重力做功200 JD. 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5N9. 如图所示滑轮组不计绳重和滑轮轴摩擦,用力F水平向右拉动绳端,使重物A以0.1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拉力F的功率为10W,物体A重150N,则A. 拉力F的大小为40NB. 拉力F做的功为6JC. 物体A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为100ND. 绳端的移动速度为0.3m/s10. 质量是6kg的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利用图所示的装置使物体A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始终保持水平,其示数为2N,不计绳重、弹簧测力计重、绳子的伸长和滑轮组内部的摩擦,则()A. 作用在绳端的拉力F为2NB. 水平桌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为6NC. 在1s内拉力F做功12 JD. 在1s内拉力F的功率为4W11. 如图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重1000N,物体B重600N,此时物体B恰好能匀速下降;当用一水平向左的力F拉动物体A在5s内匀速向左移动1m,若不计动滑轮、绳重、以及滑轮轴间的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拉力F为300N ,拉力F的功率为60WB. 拉力F为600N,拉力F的功率为120WC. 物体A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600ND. 绳子拉力对物体B所做的功为600J12.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滑轮组匀速提起体积相同的重物A、B。
已知A和B的密度之比为1:3,甲滑轮组中动滑轮总重为G甲,且G甲:G A=1:3;乙滑轮组中动滑轮总重为G乙且G乙:G B=1:2。
若使用甲、乙滑轮组在相同时间内把物体A、B匀速提升高度为h A、h B,且h A=2h B(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和两滑轮组的总功率之比分别为()A. η甲:η乙=3:4B. η甲:η乙=9:8C. P甲:P乙=4:3D. P甲:P乙=16:2713. 用滑轮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把相同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如果每个滑轮的质量与物体的质量都相等,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η2及在绳端所用的拉力F1:F2分别是(不计轴处摩擦及滑轮架的重)()A. 2:3 9:8B. 3:2 9:8C. 1:1 3:2D. 3:2 1:114. 如图所示,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组提起重力G1=G2的重物至相同的高度h,若所用拉力F1=F2,已知甲的机械效率50%,则(不计绳重及摩擦)()A. 乙的机械效率75%B. 乙的机械效率80%C. 拉力F1做的功与拉力F2做的功之比3:2D. 甲、乙两个滑轮组中的动滑轮重力之比3:115. 利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滑轮组,在相同的时间内用大小相同的力F1、F2分别把质量相等的重物提升到相同的高度,则()A. 力F1做功的功率大B. 甲滑轮组的额外功较大C. 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D. 甲、乙两个滑轮组的总功相同16. 一个质量为70 kg的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包括滑轮组及装石板的托板)提升石板。
已知托板重200N,每块石板重100N,滑轮的摩擦和绳重均可忽略不计,当工人在4s内匀速提升10块石板升高2m时,此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
那么,该工人站在地面上用此装置提升石板的过程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取g =10N/kg)()A. 该工人提升10块石板升高2m做的额外功一定是500JB. 该工人在4s内提升10块石板升高2m的有用功率一定是500WC. 此装置动滑轮的质量是5 kgD. 此装置的机械效率最高可达到82.1%(结果保留1位小数)17. 如图所示,每个滑轮均重12N,用滑轮组拉着重6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在40s内物体移动了8m,拉力F所做的功为1280 J。
若不计绳重及机械内部摩擦,则()A. 拉力F的大小为60NB. 滑轮组对物体A所做的功为1184JC. 拉力F的功率为32W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2.5%26. 如图所示,滑轮组在拉力F1的作用下,拉着重300N的物体A以1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移动,物体A匀速运动时受的阻力为70N,拉力F的功率为P1=80W,在10s内拉力F做的功为W1;若将滑轮组绳端的拉力换为F2,在拉力F2的作用下物体A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2的功率为P2,在10s内拉力F2做的功为W2。
忽略滑轮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F1=40N ,W1=800 JB. F2=35N, W2=140JC. P2=160W, W=1600 JD. W1=700 J,W2=700 J18. 如图所示,体重为510N的人,用滑轮组拉重5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以0.02m/s的速度匀速运动。
运动中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为200N。
动滑轮重为20N(不计绳重和摩擦,地面上的定滑轮与物体A相连的绳子沿水平方向,地面上的定滑轮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沿竖直方向,人对绳子的拉力与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竖直向下且在同一直线上,)。
则下列计算结果中,错误的是()A.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大小是100NB. 人对地面的压力为400NC. 人对地面的压力为250ND. 绳子自由端运动速度是0.01m/s19. 如图所示,浸没在水中的物体B密度为ρB,受重力为10N,动滑轮受重力为1N,不计绳重及滑轮摩擦,物体B在水中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η。
若用一水平向左的力F拉A物体在水平面上以2.5m/s的速度匀速移动10s,拉力做功为2.5 J 。
若撤去水平拉力F,物体B刚好在水中匀速下降(不计水的阻力),则下列正确的是()A. F=5NB. F=10NC. η=90%D. ρB=10×103kg/m320. 用滑轮组将密度为2.8×103kg/m3,质量为56kg金属块完全在水中匀速提升0.5m,加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是F,动滑轮中120N,如图所示。
不计绳重及摩擦,g取10N/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金属块受到的重力与浮力是平衡力B. 拉力F的有用功是280JC. 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200N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5%21. 图中定滑轮重2N,动滑轮重1N。
物体A在拉力F=4N的作用下,1s内沿竖直方向匀速升高了0.2m。
不计绳重和轴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4m/sB.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7.5%C. 天花板对滑轮组的拉力为10ND. 滑轮组对物体A做功的功率为1.6W22. 如图所示,在拉力F的作用下,重80N的物块A正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N,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则()A. 2s内,拉力F移动的距离为0.4mB. 拉力F的大小为40NC. 2s内,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对物块A所做的功6 JD. 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5W23. 如图所示,滑轮组在拉力F1的作用下,拉着重300N的物体A以1.5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移动。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物体A匀速运动是受的阻力为56N ,拉力F1的功率为P1。
若滑轮组在拉力F2的作用下,拉着物体A以0.5m/s的速度在此水平面上匀速移动,拉力F2的功率为P2 。
滑轮自重和绳重忽略不计。
则下列正确的是()A. F1=168N P1=225WB. F2=210N P2=35WC. F1=3 F2 P1= P2D. F1= F2 P1=3 P224. 如图所示,滑轮组在拉力F1的作用下,拉着重60N的物体A在水平面上匀速移动,F1=150N,物体A运动的速度为0.6m/s,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物体A匀速运动时受的阻力为f1,拉力F1的功率为P1。
当滑轮组在拉力F2的作用下,拉着物体A以速度V2在此水平面上匀速移动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为f2,拉力F2的功率为P2 , P2=3 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