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模型选用指南

合集下载

(完整版)CMMI3过程体系文档清单

(完整版)CMMI3过程体系文档清单
配置服务器/CMM目录下文件配置清单
分类
过程域(PA)
过程
规程
模板
过程管 理过程
项目管 理类过

工程开 发类过

OPD、OPF
OT PP
PMC、IPM、RSKM PMC、IPM、RSKM PMC、IPM、RSKM
RD PP TS、PI
软件过程改进过程
组织培训过程
项目立项过程 项目策划过程
项目跟踪过程
84—82
检查单
配置服务器/CMM目录下文件配置清单
84—83
检查单
配置服务器/CMM目录下文件配置清单
84—84
84—76
检查单
配置服务器/CMM目录下文件配置清单
84—77
检查单
配置服务器/CMM目录下文件配置清单
84—78
检查单
配置服务器/CMM目录下文件配置清单
84—79
检查单
配置服务器/CMM目录下文件配置清单
84—80
检查单
配置服务器/CMM目录下文件配置清单
84—81
检查单
配置服务器/CMM目录下文件配置清单
配置服务器/CMM目录下文件配置清单
过程
规程
模板
指南
规范
84—39
分类
过程域(PA)
配置服务器/CMM目录下文件配置清单
过程
规程
模板
指南
规范
84—40
分类
过程域(PA)
配置服务器/CMM目录下文件配置清单
过程
规程
模板
指南
规范
84—41
分类
过程域(PA)
配置服务器/CMM目录下文件配置清单

软件项目总体计划

软件项目总体计划

【项目名称】项目总体计划日期格式:YYYY-MM-DD目录1.前言 (1)1。

1目的 (1)1。

2范围 (1)1。

3术语定义 (1)1.4预期读者与阅读建议 (1)1.5参考 (1)2.项目工作陈述 (1)2。

1项目工作范围 (2)2.2项目工作时限 (2)2.3项目交付成果 (2)2。

4项目用户与验收条件 (2)2。

5项目目标 (2)2。

6约束 (2)2.7关联项目 (2)3。

项目组织 (2)3。

1组织结构 (2)3.2外部组织 (2)3.3角色与责任 (3)3.4团队建设计划 (3)4。

项目管理 (3)4.1项目过程定义 (3)4。

2工作分解结构 (3)4.3项目估算数据 (3)4。

4阶段划分与检查点 (4)4。

5项目进度安排 (5)4.6项目资源计划 (5)4。

7数据管理计划 (6)4。

8配置管理计划 (6)4。

9质量保证计划 (6)4.10总体测试计划 (6)4。

11风险管理计划 (6)4。

12成本计划 (6)4.13项目沟通计划 (7)4.14确认计划 (7)4.15需求管理计划 (7)4.16决策分析计划 (8)5。

支持计划列表 (8)6.测量计划 (9)7。

附件 (9)1.前言1.1目的〔如下描述〕通过本计划描述XXXXX项目的项目范围、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时间安排、管理与控制办法、资源情况等,使项目的实施在本计划的基础上得到实施与控制。

1.2范围〔如下描述〕本计划主要描述了本项目的工作内容、项目组织、项目的管理办法与过程要求、项目采用的技术、度量办法与相关的管理、控制要求。

在本计划的基础上还将形成项目的进度计划、配置管理计划、质量保证计划、总体测试计划,这些计划作为本计划的补充与具体说明,受本计划影响.1.3术语定义{提供所有为正确解释本软件开发计划所必需的术语和缩略语的定义。

术语很多时,用列表作为本文档的附件。

}1.4预期读者与阅读建议{描述本文档的主要读者,以及这些读者在阅读时的阅读重点与建议。

CMMI_项目经理访谈问题及答案

CMMI_项目经理访谈问题及答案

项目经理访谈1.你目前负责哪几个项目,现处于什么阶段?PP GP2.4 ;PMC SP1.6、SP1.7本人目前负责的项目是建行OA,项目现已完成,产品已经交付客户使用(客户指建行)。

2.你是如何进行项目的裁剪(公司是否有相关的规程,裁剪的结果记录在哪)?IPM SP1.1、SP1.2项目立项后,本人开始策划,查阅公司历史项目数据后,依据公司的组织标准过程文件、裁减指南编制《项目定义过程》,它是作为《项目计划书》的一部分参加评审,评审会邀请EPG成员参加。

《项目定义过程》只有评审通过才能作为项目下一步开展的基础。

当《项目定义过程》发生变化时,由本人提出申请,经EPG评审后,本人进行修改。

目前,《项目定义过程》没有发生过变更。

3.项目采用的生命周期模型是什么(为什么采用这种生命周期模型、选择的依据)?OPD SP1.2 ;IPMSP1.1公司有《生命周期模型指南》规定了瀑布型、快速原型、迭代、增量、螺旋等生命周期模型。

但我们采用的是瀑布型,因为该项目规模小,需求明确,功能单一。

4.你是如何制定项目计划的,哪些人员参与了项目计划的制定过程?PP SP1.1、SP1.2 SP1.3、SP1.4、SP2.1、SP2.2、SP2.3、SP2.4、SP2.5、SP2.6、SP2.7 GP2.2、GP2.4、GP2.7当接到《项目立项报告》时,本人进行规模、工作量、成本、进度、风险、资源等的估算,编制项目主计划(包括项目估算书、风险管理计划、WBS、进度跟踪计划、项目培训计划、沟通计划、数据管理计划)。

参与人员包括QA,CM, 项目组成员。

(QA:质量保证计划,质量保证人员;CM:配置管理计划,配置管理人员。

)5.集成项目计划的包括了哪方面的内容,集成项目计划是否发生过变更,如何进行变更?PP SP2.7GP2.7 ;IPM SP1.3、SP1.4集成项目计划(通常叫项目计划书)包括:项目主计划(项目估算书、风险管理计划、WBS、进度跟踪计划、项目培训计划、沟通计划、数据管理计划)和项目从属计划(配置管理计划、质量保证计划、测试计划、验证和确认计划等)内容。

CMMI5-项目经理访谈

CMMI5-项目经理访谈

项目经理访谈1.向评估小组ATM介绍自己?2.综述负责项目的特点、进度和完成情况?3.是否了解组织的商业目标和过程性能目标?是由谁制定的?中恒博瑞战略规划、组织级《组织过程能力》;高层领导和EPG依据历史相关数据制定组织过程性能目标。

4.是否了解组织过程性能基线PPB和模型PPM?谁负责制定、维护和发布?基线是《中恒博瑞PPB和PPM分析细则》、模型是《中恒博瑞PPB预测模型》;EPG负责组织过程性能基线和模型的相关工作,EPG对项目经理进行过相关培训。

5.制定《量化项目管理计划》是否使用了PPB和PPM?是否接受过PPB和PPM 的培训?接受过相关培训,量化项目管理计划使用了模型对新项目进行模拟,依据历史数据,可以模拟出项目周期、工作量、成本和缺陷率等数据。

使用这些数据可以总体的和阶段性的对项目进行管理和预防偏差。

6.项目的量化目标是什么?是如何制定出来的?《量化项目管理计划》中有量化目标,是依据组织的过程性能目标演化出的项目目标,总成本控制在多少。

验收质量控制在多少。

7.量化项目管理如何对项目的里程碑进行监控?量化项目管理中,主要通过里程碑报告和量化项目管理计划的偏差进行阶段性监控,通常对进度、工作量和质量进行监控。

8.项目在何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CAR)?当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超出阈值(20%)时,都需要做根本原因分析。

参见各项目的《里程碑报告》9.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有哪些干系人一起参与进行分析?项目经理、项目QA、项目阶段人员、EPG、部门经理。

10.根本原因分析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技术?使用MINITAB的控制图对数据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使用鱼骨图进行根本原因分析,使用帕累托原则对根本原因进行优先级分析。

11.项目结项,如何为组织提供项目数据?通过《项目度量分析报告》和《项目结项总结报告》将项目数据提供给EPG进行分析。

12.制定组织过程基线和模型需要使用哪些工具和技术?制作基线需要准确、完整的历史数据和MINITAB工具,运行模型需要CRYSTALBALL工具,进行蒙特卡洛模拟。

生命周期模型选用指南

生命周期模型选用指南

生命周期模型选用指南文档编号:文档信息:公司级别指南文档名称:生命周期模型选用指南文档类别:过程管理类密级:内部版本信息:1.0建立日期:2006-9-1创建人:审核者:批准人:批准日期:保管人:存放位置:编辑软件:MicrosoftOffice2003中文版文档修订记录*A——M——D——文档批准信息目录1概述41.1目的41.2适用范围41.3引用文件41.4术语41.5参考资料42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模型选择指南42.1选择生命周期模型的参考决策树52.2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描述82.2.1瀑布模型82.2.2原型+瀑布模型82.2.3增量模型92.2.4增量+迭代模型92.2.5快速应用开发模型102.3其它模型采用说明103附录103.1软件过程结构图103.2附录A—相关过程113.3附录B—相关规程123.4附录C—相关指南123.5附录D—相关模板列表12图索引:图1选择模型的参考决策树5图2瀑布模型8图3原型+瀑布模型8图4增量模型9图5增量+迭代模型9图6快速应用开发模型10图7附录图表——软件过程结构图111概述1.1目的本文档描述组织定义的几种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供项目策划时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或裁剪使用,从而确定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的各种不同的阶段以及各阶段的执行顺序。

1.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的软件项目策划。

1.3引用文件无。

1.4术语•软件生命周期一从软件设想开始到软件不再使用而结束的时间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一般包括系统分析、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验收、运行和维护各阶段,有时还包括退役阶段。

•软件过程-有关开发和维护软件及其相关产品(例如:项目计划、设计文档、代码、测试用例、用户手册等)的活动、方法、实践和变更的集合。

•RAD—快速软件开发1.5参考资料•《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RogerS.Pressman著,黄柏素、梅宏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10月•《实用软件工程》郑人杰、殷人昆、陶永雷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软件需求》,KarlE.Wiegers著,陆丽娜、王忠民、王志敏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7月•《统一软件开发过程》,IvarJacobson、GradyBooch、JamesRumbaugh著,周伯生、冯学民、樊东平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2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模型选择指南所有的项目软件开发过程都应遵循一个生命周期模型,每个模型都具有能够帮助实际软件项目进行控制及协调的特征。

实用软件工程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IT168文库

实用软件工程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IT168文库

《实用软件工程》第3版习题参考答案习题 11.1 开发文档都有哪些?用图示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开发文档包括目标程序、源程序、详细设计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需求规格说明书、用户需求报告、软件合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2 简述软件工程研究的内容。

软件工程研究的内容包括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开发模型、软件支持过程和软件管理过程。

其中软件开发方法的内容又涵盖市场调研、正式立项、需求分析、项目策划、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程、测试、试运行、产品发布、用户培训、产品复制、销售、实施、系统维护、版本升级。

常用的软件开发模型有瀑布模型、迭代模型、增量模型和原型模型。

软件支持过程由所支持的CASE工具组成,常用的CASE工具有Power Designer和Rational Rose。

软件管理过程主要有CMMI、ISO9000、微软企业文化和敏捷文化现象。

1.3 详细解释软件的定义、程序的定义及软件工程的定义。

软件的定义:软件=程序+数据+文档。

这里的程序是指程序系统。

这里的数据不仅包括初始化数据、测试数据,而且包括研发数据、运行数据、维护数据,也包括软件企业积累的项目工程数据和项目管理数据中的大量决策原始记录数据。

这里的文档指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分析、设计、实现、测试、维护文档、管理文档。

现在有一种新提法正在引起关注,这种提法是:软件=知识+程序+数据+文档。

程序是计算机为完成特定任务而执行的指令的有序集合。

从应用的角度可理解为:面向过程的程序=算法+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的程序=对象+信息面向构件的程序=构件+构架软件工程是研究软件开发和软件管理的一门工程学科。

1.4 软件工程的7+1条基本原理有什么现实意义?软件工程的7条基本原理是在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时代(结构化时代)提出来的,但在面向数据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的今天,它仍然有效。

并且在军事上的实时跟踪监控系统中有很好的应用,而且随着软件的开发和管理的进步,它将不断完善和充实。

生命周期分析法的战略建议有

生命周期分析法的战略建议有

生命周期分析法的战略建议有生命周期分析(LCA)是一种评估产品或过程对环境影响的方法,从原材料提取到废弃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面评估。

基于LCA的结果,可以提出一系列战略建议来改善产品或过程的环境表现。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原材料选择:通过选择环境友好的原材料,可以降低产品或过程的环境影响。

例如,选择可再生能源作为原材料、选用经过认证的绿色原材料或使用回收材料等方式,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并减少环境污染。

2. 生产过程优化:通过优化生产过程来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降低废弃物和排放物的产生。

例如,引入高效的生产技术和装备、改进生产工艺或方法,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和排放物,从而减少环境负荷。

3. 运输和配送效率提升:减少产品运输和配送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优化物流系统,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采用可再利用的包装材料和减少包装垃圾,以及提高物品配送效率等方式,可以降低运输和配送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4. 使用和维护阶段优化:通过提供用户操作指南、教育和培训,鼓励合理使用产品,并提供维护和修复服务,以延长产品寿命。

降低产品的能耗和维护成本,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提高产品使用效率和减少资源浪费。

5. 废弃处理和循环利用:提供废弃物和循环利用的最佳方式,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例如,推广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回收利用的方案,确保不可再利用的部分得到妥善处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6. 供应链管理:通过跨组织合作,建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从供应商到客户,对整个供应链进行优化。

例如,推广公平贸易和可持续采购政策,要求供应商符合环境法规和标准,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持续性。

7. 消费者教育和认知提升: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意识,鼓励他们选择环境友好的产品。

例如,标示产品的环境性能,提供相关信息和建议,帮助消费者做出更环保的购买决策。

总之,生命周期分析法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来评估和改进产品或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CMMI文件-组织过程定义过程文件)

CMMI文件-组织过程定义过程文件)

组织过程定义过程文件更改控制页目录1目的 (1)2范围 (1)3术语定义 (1)4职责 (1)5裁剪指南 (2)6过程 (3)6.1概要图 (3)6.2启动条件 (6)6.3输入 (6)6.4活动 (6)6.4.1制定或修订组织标准过程 (6)6.4.1.1细化过程修订方案 (6)6.4.1.2定义或修订组织标准过程 (6)6.4.1.3评审“组织标准过程” (7)6.4.1.4是否试运行 (7)6.4.1.5发布过程定义 (7)6.4.2建立组织生命周期模型选用指南与过程裁剪指南 (7)6.4.2.1收集常用生命周期 (7)6.4.2.2调查生命周期使用情况 (7)6.4.2.3选定候选使用生命周期 (7)6.4.2.4评审“生命周期模型选用指南” (8)6.4.2.5编写过程裁剪准则 (8)6.4.2.6评审“裁剪指南” (8)6.4.2.7会签“指南” (8)6.4.2.8发布 (8)6.4.3建立组织过程财富库结构及规程 (8)6.4.3.1确定组织过程财富库的内容 (8)6.4.3.2确定财富库的管理准则、角色与权限 (9)6.4.3.3管理财富库 (9)6.4.4建立组织度量库 (9)6.4.4.1确定需度量的公司级数据 (9)6.4.4.2建立统一的度量内容和方法 (9)6.4.4.3评审“方法” (9)6.4.4.4建立组织度量库 (9)6.4.4.5维护度量库 (10)6.4.4.6定期发布度量库 (10)6.4.5建立组织风险库 (10)6.4.5.1总结分析 (10)6.4.5.2建立等级划分 (10)6.4.5.3评审“风险等级划分” (10)6.4.5.4建立风险库 (11)6.4.5.5维护风险库 (11)6.4.5.6定期发布风险库 (11)6.4.6建立工作环境标准 (11)6.4.7维护并完善财富库的内容 (11)6.4.7.1初次充实财富库 (11)6.4.7.2吸收过程实施中的财富 (12)6.4.7.3评审“组织过程财富” (12)6.4.7.4发布 (12)6.5输出 (12)6.6关闭标准 (12)7审核 (12)8度量 (13)9技能要求 (13)10参照文件 (13)1目的建立并维护一套有用的组织过程资产。

LCA生命周期评价

LCA生命周期评价

LCA生命周期评价LCA(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工具,用于评估产品或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它不仅考虑产品的制造过程,还包括了材料采购、运输、使用和处置等各个阶段。

LCA帮助人们识别出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环保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首先,LCA在产品设计阶段能够提供重要的指导。

通过对不同材料和制造工艺的评估,可以确定最佳的设计选择,以降低产品的环境影响。

例如,通过选用可再利用的材料,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减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此外,LCA还可以帮助设计人员考虑材料的再循环和回收利用,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其次,LCA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出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热点,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环境影响。

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找到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关键环节,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例如,通过改进生产工艺,降低能源的消耗和废物的产生,企业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排放,实现清洁生产。

此外,LCA还可以用于评估产品使用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产品的能耗、排放和废物产生进行评估,可以确定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性能,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例如,通过提高产品的能效,减少能源的消耗,可以降低使用阶段的环境影响。

通过提供合适的维护和使用指南,也可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减少废弃并降低环境影响。

最后,LCA还可以用于评估产品的废弃处理方式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废弃物处理方式的评估,可以确定最佳的废弃处理方式,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例如,通过提倡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可以降低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在设计阶段已经考虑到可回收性和可降解性的产品,能够更容易地实现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

综上所述,LCA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工具,可以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评价。

通过对产品设计、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的综合考虑,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和社会的影响。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与选择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与选择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及选择指南目录1. 目的 (3)2. 适用范围 (3)3. 术语定义 (3)4. 参考资料 (13)5. 概述 (3)6. 重叠瀑布模型(Interleaved Waterfall Model) (4)6.1 定义 (4)6.2 流程图 (4)6.3 重叠瀑布模型的WBS划分 (5)6.4 优缺点 (5)6.5 适用项目 (5)7. 增量模型(Incremental Model) (6)7.1 定义 (6)7.2 流程图 (6)7.3 阶段描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4 增量模型的WBS划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7.5 优缺点 (7)7.6 适用项目 (7)8. 原型模型(Prototyping Model) (8)8.1 非抛弃型原型模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1 阶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2 优缺点 (11)8.1.3 适用项目 (11)8.1.4 优缺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CMMI文件-裁剪指南)

CMMI文件-裁剪指南)

CMMI裁剪指南
更改控制页
目录
1目的 (1)
2适用范围 (1)
3术语定义 (1)
4裁剪原则 (1)
5裁剪指南 (2)
6参考资料 (6)
附录A:项目类型 (6)
附录B:项目特征 (6)
1目的
介绍组织标准过程裁剪准则。

2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软件项目。

3术语定义
4裁剪原则
1.能够满足公司“开发管理方针”的要求;
2.不会降低项目开发过程和工作产品的质量;
3.不会失去对工作进展的(跟踪)可视性;
4.不会失去对软件工作产品的配置管理和控制,也不会额外增加无益的工
作;
5.不会降低工程师的开发效率;
6.在维持现有人力资源的情况下,能够按计划如期完成工作;
7.项目资金是否可以控制在目标成本范围内。

5裁剪指南
6参考资料
CMMI-DEV V1.2
NK-MS-OPM-P02(生命周期模型选用指南)
附录A:项目类型
根据公司目前的情况,将项目类型划分为研发类和合同类两种类型:
附录B:项目特征
项目特性作为标准软件过程作裁剪的依据,体现在过程实施流程的组织和过程元素执行的详细裁剪。

我们以下几种项目特性并作简要的分析。

生命周期模型及选择指南

生命周期模型及选择指南

生命周期模型及选择指南1.1文档名称:生命周期及模型选择指南1.1修订历史记录目录1 目的和范围........................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生命周期可选模型简介..............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 瀑布模型....................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1 标准瀑布模型..........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2 V模型................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3 中等简化V字模型(V4模型)错误!未指定书签。

2.1.4 最简化V字模型(V3模型)错误!未指定书签。

2.2 原型模型....................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1 原型模型的形式........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2 特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3 缺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4 适用项目..............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5 阶段划分..............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 螺旋模型....................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1 特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2 适用项目..............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3 阶段划分..............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 增量模型....................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1 特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2 适用项目..............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3 阶段划分.............. 错误!未指定书签。

2.5 迭代模型.................... 错误!未指定书签。

软件产品WBS分解指南修订稿

软件产品WBS分解指南修订稿

软件产品W B S分解指南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软件产品WBS分解指南一、概述同任何事物一样,一个软件产品或软件系统也要经历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等阶段,一般称为“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通俗说就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所遵循的模式,即把整个软件生存周期划分为若干阶段,使得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使规模大,结构复杂和管理复杂的软件开发变的容易控制和管理。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和项目开发过程有非常紧密关系,它是经过多次实践总结出来适合于不同项目使用的经典、有效的软件开发方法,它按照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划分任务,依照一定的规则和步骤,有效地进行软件开发。

选用恰当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进行软件开发,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项目管理难度;缩短开发进度;便于项目状态跟踪;为过程改进和度量提供基线;改善组织级的过程弱势,提高过程能力成熟度级别。

为了便于分类汇总和统计各种生命周期模型的指标和数据,结合公司软件开发过程的实际,我们选择了常用的几种基本模型进行了描述,项目开发小组在进行项目策划时,可以根据模型的适用前提、优缺点和项目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并在《项目实施计划》中,参加评审。

二、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常用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有:瀑布模型、迭代模型、增量模型、原型模型等。

以上所提到的件生命周期模型病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每一种模型在实际工作中都有所应用。

只要选择了最适合的,并按照此模型的流程来开发软件,都会取得成功。

需要强调的是,不管采用什么模型,项目实施中有四项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需求、设计、编码和测试。

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这些活动都会出现在项目过程中。

这也是最重要的四项活动,其他的活动其实都是为这些活动服务的,不管是配置管理、风险管理,还是评审等等。

以下对各种常用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的设计思想、WBS划分(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即工作分解结构)、优缺点、使用范围进行分析。

PROJ-PROC-项目策划规程文件

PROJ-PROC-项目策划规程文件

四川四凯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SICHUAN SKY SOFTWARE CO.,LTD.项目策划规程文件目录1简介 (1)1.1目的 (1)1.2范围 (1)1.3术语和缩略语 (1)2角色与职责 (2)3协作图 (3)3.1项目估算协作图 (3)3.2确定项目计划及承诺协作图 (4)4规程 (5)4.1项目估算 (5)4.1.1目的 (5)4.1.2角色与职责 (5)4.1.3进入标准 (5)4.1.4输入 (5)4.1.5活动 (5)4.1.5.1 分析项目确定估算参与人员 (5)4.1.5.2 估计项目范围 (6)4.1.5.3 估计项目生命周期 (6)4.1.5.4 估计项目的工作产品和任务的属性 (7)4.1.5.5 估计工作产品和任务的各属性的估计值 (8)4.1.6输出 (9)4.1.7退出标准 (9)4.2确定项目计划 (9)4.2.1目的 (9)4.2.2角色与职责 (9)4.2.3进入标准 (10)4.2.4输入 (10)4.2.5活动 (10)4.2.5.1 编制预算、进度 (10)4.2.5.2 识别项目风险 (11)4.2.5.3 策划项目资料管理,制定项目资料管理计划 (11)4.2.5.4 策划项目所需的资源 (12)4.2.5.5 策划项目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13)4.2.5.6 策划项目干系人的活动安排 (13)4.2.5.7 审查从属计划 (14)4.2.5.8 协调资源 (14)4.2.5.9 制定综合计划 (14)4.2.5.10 评审项目计划 (14)4.2.6输出 (15)4.2.7退出标准 (15)4.3取得对计划的承诺 (15)4.3.1目的 (15)4.3.2角色与职责 (15)4.3.3进入标准 (16)4.3.4输入 (16)4.3.5活动 (16)4.3.5.1 确认经过评审后的项目计划 (16)4.3.6输出 (16)4.3.7退出标准 (16)5度量数据 (17)6培训需求 (17)7参照文件 (17)1简介1.1目的建立、维护、规定项目各项活动的计划。

CMMI文件-(生命周期模型选用指南)

CMMI文件-(生命周期模型选用指南)
3.2.2
优点:
1.项目的启动条件比较灵活、只要用户有基本的立项意向和需求范围就可以开始计划工作;
2.可以在项目早期识别和管理风险;
3.可以较快的展示项目开发的成果,有益于增强客户授信度和满意度。
缺点:
1.迭代过程和范围划分比较复杂,项目的过程管理难度较大;
2.产品的设计开发是迭代过程完成的,容易出现产品构件兼容性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出大量返工的工作。
生命周期模型选用指南
更改控制页
序号
版本号
更改时间
更改内容描述
填写人
1
描述适合公司现状、可供项目选择的组织级生命周期模型。
2
公司所有软件项目。
3
1
3.1.1
图1瀑布模型
对于需求比较明确的项目,可以使用瀑布模型进行项目开发,每个阶段的输入都是依靠上一个阶段的输出,每个阶段内都需要完成与最终产品相关的所有工作。
主要是需求变更风险和进度风险
实现客户需求,维护客户满意度。进行前瞻性技术研究,完成科研成果向应用的转换。锻炼队伍,发现新的项目目标和机会。
管理级别D
10~30
2~3
12~20
主要是需求变更风险和进度风险
实现客户需求,维护客户满意度,锻炼队伍,发现新的项目目标和机会。
管理级别E
<10
<2
<12
主要是需求变更风险和进度风险
按期按质实现项目目标,锻炼队伍、固化管理,协调资源,解决风险问题,积累客户需求,提供确定类型客户需求解决方案
B
50~100
4~10
40~70
主要是需求变更风险和进度风险
按期按质实现项目目标,锻炼队伍、固化管理,协调资源,解决风险问题,积累客户需求,提供确定类型客户需求解决方案。

生命周期模型选用指南

生命周期模型选用指南

生命周期模型选用指南版本1.0发布时间:烟台海颐软件股份有限公文件变更记录1.目的本文档统一规范描述了组织内软件开发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各种生命周期模型,供项目策划时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选用,由此确定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的各种不同的阶段以及各阶段的执行顺序,从而加强项目管理,提高过程能力成熟度级别,保证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机构:产品部、开发部、工程部、质量部。

业务:本指南适用于组织内的全部软件项目。

3.名词术语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是指从开始策划软件产品到软件不再使用为止这段时间。

典型的软件生命周期包括策划阶段、需求阶段、分析与设计阶段、实现阶段(构造阶段)、测试阶段、实施和维护阶段。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是对软件工程活动的组织方式。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通过确定软件开发活动的顺序和相互制约关系来保证软件工程活动的流程化。

4.软件生命周期模型4.1瀑布模型(Waterfall)4.1.1模型定义该模型首先由Royce[1970]提出,又称线性顺序模型,或典型生命周期模型,指软件生命周期的各项活动始终按照固定顺序执行:需求、设计、构造、集成、测试、维护,各活动之间有明确的界限,非连续的,对阶段结束的成果进行判断以确定是否可以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形如瀑布流水,最终得到软件产品。

瀑布模型是所有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的基础。

4.1.2模型图4.1.3模型特点1)优点瀑布模型是一种文档驱动模型,主要的工作产品通过文档从一个阶段传递到下一阶段,瀑布模型的每个活动的完成都是以该活动的评审通过作为标志的。

当项目有着明确的产品定义以及易于理解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瀑布模型有助于及早发现问题,降低阶段成本。

瀑布模型的主要特点:·简单、易于理解·要求严格的管理,包括周密的项目计划、明确的交付物、严格的质量控制手段(如阶段的评审)等·客户在项目的后期才可以见到的产品以及判断产品的质量·强调产品的测试2)缺点:·缺乏灵活性瀑布模型要求在项目的初期明确定义全部需求,然而客户在项目初期很难明确描述所有的需求,这种不确定性难以满足模型要求的“稳定的、明确定义的需求”的要求。

ISO9001质量手册-7.3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ISO9001质量手册-7.3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4.7正式形成设计说明书
通过设计评审后,项目经理将所有的设计开发输出文件整理(设计说明书与评审报告),提交配置人员,纳入项目基线,进入配置库保存。
4.8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4.8.1设计开发的更改发生在设计开发、生产和维护的整个寿命周期中。设计开发人员应正确识别和评估设计更改对软件或系统的设计过程、使用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4.4.2项目负责人根据评审结果,填写《设计评审报告》,对评审做出结论,报高层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到相关部门,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进或纠正措施,项目经理负责跟踪记录措施的执行情况,填写在《设计评审报告》的相应栏目内。
4.5设计和开发的验证
4.5.1根据评审通过的设计说明书制作软件试用版本或原型。项目经理负责安排测试人员进行测试,并出具《测试报告》。对软件试用版本或原型的部分设计或功能、性能,可引用已证实的类似设计的有关证据,作为本次设计的验证依据。
5.24验证过程
5.25软件工程过程
5.26项目软件过程定义指南
5.27组间协调规程
5.28集成项目管理过程
5.29项目监督与控制过程
5.30软件估算指南
5.31软件估计规程
5.32软件规模度量单位选用规程
5.33软件生命周期模型选用规程
5.34项目策划管理过程
5.35风险管理过程
5.36外包与采购管理过程
3.8运营部负责新软件的集成、测试及现场安装和售后服务。
4程序
4.1设计和开发的策划
4.1.1设计和开发项目的来源
a)市场部与顾客签定的新软件合同或技术协议;高层经理批准的《项目任务书》;
b)市场部根据市场调研情况与公司实际运作情况进行分析,经高层经理批准下达《项目任务书》,并将相关背景资料转交高层经理;

十八个过程域所产生的文档

十八个过程域所产生的文档
参与人员:需求小组、测试小组、项目经理、高层领导、客户-----【5人】
启动条件:项目已经立项、已经确定了系统分析人员
输入:《商务合同书》《售前解决方案书》
活动:需求开发准备、开发客户需求、开发产品需求、分析并确认需求
输出:用户需求说明书、需求分析报告、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活动:学习和理解“需求开发”阶段产生的需求文档、获得对需求的承诺、建立需求跟踪矩阵
输出:《需求跟踪矩阵》
②需求不一致跟踪:
启动条件:项目运行到里程碑点,或到达《需求跟踪矩阵》中的下一跟踪时刻
输入:《需求跟踪矩阵》、当前阶段的工作产品
②策划并实施过程改进过程:《项目过程定义书》《导入计划》《过程改进建议》《组织级过程财富》
5、确认VAL:《验收测试计划》《验收测试方案》《测试记录》《Bug追踪表》《Bug管理表》《测试总结报告》《验收报告》
6、同行评审VER:《评审准备表》《评审总结报告》
7、技术解决TS:
①开发组织级解决方案和选择准则:《公司产品发展战略》《候选技术解决方案》“候选基础构件”《解决方案选择准则》
IPM:目的:指导项目组按集成的、妥善定义的过程来管理项目,并且使相关的项目干系人介入项目
目标:运用项目已定义过程;与相关的共利益者协调和合作
RD:目的:需求开发过程帮助项目组有序的分析和产生客户需求、产品及产品构件需求。形成需求文档。
特殊目标:开发客户需求、开发产品需求、分析和确认需求
参与人员:需求小组(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项目组、客户、高级经理、CCB、技术管理委员会----【6人】
过程:
①依据需求建立跟踪矩阵
启动条件:需求开发活动已经执行,并得出《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CMMI评估-访谈经验

CMMI评估-访谈经验

下面我们谈谈最主要的一个环节-------------访谈。

偶们来看看访谈需要知道哪些东西,我觉得单纯的背问题没有多大意义,自己把项目的过程梳理清楚才是王道,因为这样随便LV怎么问,你都不会离开你的主线,LV问你问题也不是乱问的,他是每个点问你一个,基本每个点都会问到,其实单纯的回答这些点相当的简单,但,难就难在你的这些点需要相互呼应,不能自相矛盾。

偶们就这些点需要注意的地方来一一清理一下,按照由简到难的顺序偏差:这个写个偏差表就可以了,找1-2个时间点出现偏差即可,再写个解决措施就可以,没啥好说的风险:按照风险库里面风险在项目出奇识别出来,写到风险跟踪表里面的,注意说一下,在每个里程碑重新识别了风险即可项目周会:就是每周做了啥事,出现了啥问题,找1-2周捏造几个问题,注意在下一周体现出跟踪,就说上周问题通过加班什么的解决了即可度量:通过收集相关人员的个人周报的数据汇总出来的,所以个人周报需要填写个人的进度和工作量之类的,注意时间点可偏差表对应起来即可,项目结束的时候把这个数据在提交给EPG,然后他在去改进标准过程,和PM没啥关系了。

项目进展,这个就是体现出对项目的跟踪,每个里程碑汇报给项目组的人以及高层,注意进展报告的内容要体现出相关干系人和数据管理,这个没啥好说的,相关干系人就是每个阶段有什么人参与了,比如需求阶段看看需求人员有没有介入,你就说全介入了,并罗列上去。

数据管理就说谁谁谁借了本,并且上个阶段谁谁谁借了个什么资料,并且如期归还了,每个阶段写1个可以了。

需求:这个地方最难理解的就是接口需求的管理,其他的也没啥好说的,接口需求其实没有一个硬性规定,随你怎么写,你只要做了这件事就可以了。

按我的理解就是内部接口,你就说你的项目需要分成开发,有统一的DAO接口,还有项目需各个模块之间通过service相互通信,还有就是后台代码可以和前台以 html的方式交互,DAO可以支持多个数据库,白痴吧?。

过程裁剪准则和指南

过程裁剪准则和指南

过程裁剪准则和指南广东×××监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修订历史记录目录1目的 (4)2名词术语 (4)3裁剪原则 (4)4裁剪流程 (4)5裁剪依据、要素和尺度 (5)6裁剪方法 (6)7裁剪指南 (6)7.1裁剪过程 (6)7.1.1 删减过程 (6)7.1.2 合并过程 (6)7.1.3 增加过程 (6)7.2裁剪活动 (7)7.2.1 删减活动 (7)7.2.2 裁剪活动频度 (7)7.2.3 裁剪活动正式度 (7)7.3裁剪方法和工具 (7)7.4裁剪度量 (7)7.5裁剪评审及会议 (7)7.6裁剪模板 (7)1目的公司的标准软件过程(OSSP)是在考虑了公司软件项目开发的共性特点,并遵照CMMI过程改进模型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每个软件项目却因为自身的特点而具有个性的特征。

编制《过程裁剪准则和指南》的目的就是指导软件项目组根据自身特点裁剪公司的标准软件过程,以形成项目定义过程(PDP)。

2名词术语2.1OSSP(Organizational Standard Software Process)::组织标准软件过程。

组织级的、考虑了所有项目特征的标准软件过程,包括软件项目生命周期及其裁剪指南。

2.2 PDP(Project Defined Process):项目定义过程,是从组织标准过程集合裁剪出的针对项目自身特点的过程。

2.3 EPG (Engineering Process Group):工程过程组,负责公司内部的过程定义、维护和改进的专家组。

3裁剪原则项目裁剪组织标准软件过程的一般原则:➢如果顾客对过程提出要求,则必须遵循;➢遵循OSSP中的各个过程中提出的裁剪指南;➢过程裁剪后不得降低工程师的生产率;➢裁剪后应保证产品的质量;➢裁剪后不得降低对工作进展的可视性(跟踪);➢裁剪后不会对产品增加不必要的管理和控制;➢裁剪后的活动能有足够的人力支持;➢在成本核算上,裁剪后的活动是有效的,经费能足以支持;➢裁剪过程必须可控;➢裁剪结果需得到一致的认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周期模型选用指南版本1.0发布时间:烟台海颐软件股份有限公文件变更记录1.目的本文档统一规范描述了组织内软件开发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各种生命周期模型,供项目策划时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选用,由此确定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的各种不同的阶段以及各阶段的执行顺序,从而加强项目管理,提高过程能力成熟度级别,保证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机构:产品部、开发部、工程部、质量部。

业务:本指南适用于组织内的全部软件项目。

3.名词术语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是指从开始策划软件产品到软件不再使用为止这段时间。

典型的软件生命周期包括策划阶段、需求阶段、分析与设计阶段、实现阶段(构造阶段)、测试阶段、实施和维护阶段。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是对软件工程活动的组织方式。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通过确定软件开发活动的顺序和相互制约关系来保证软件工程活动的流程化。

4.软件生命周期模型4.1瀑布模型(Waterfall)4.1.1模型定义该模型首先由Royce[1970]提出,又称线性顺序模型,或典型生命周期模型,指软件生命周期的各项活动始终按照固定顺序执行:需求、设计、构造、集成、测试、维护,各活动之间有明确的界限,非连续的,对阶段结束的成果进行判断以确定是否可以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形如瀑布流水,最终得到软件产品。

瀑布模型是所有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的基础。

4.1.2模型图4.1.3模型特点1)优点瀑布模型是一种文档驱动模型,主要的工作产品通过文档从一个阶段传递到下一阶段,瀑布模型的每个活动的完成都是以该活动的评审通过作为标志的。

当项目有着明确的产品定义以及易于理解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瀑布模型有助于及早发现问题,降低阶段成本。

瀑布模型的主要特点:·简单、易于理解·要求严格的管理,包括周密的项目计划、明确的交付物、严格的质量控制手段(如阶段的评审)等·客户在项目的后期才可以见到的产品以及判断产品的质量·强调产品的测试2)缺点:·缺乏灵活性瀑布模型要求在项目的初期明确定义全部需求,然而客户在项目初期很难明确描述所有的需求,这种不确定性难以满足模型要求的“稳定的、明确定义的需求”的要求。

事实上,在设计完成和代码完成之前很难充分描述需求,因为客户只能在最后阶段看到产品,产品是否满足客户的真正需求只有此刻才可以得以检验。

因此是否满足客户真正需求的风险往往只能在开发过程后期才显露,相应的修改成本巨大。

·很难反映实际的开发过程实际的开发过程很难象瀑布模型中所有活动按照既定的顺序执行的设想一样,因为很多活动是重复进行的。

·对于要求快速开发的项目,瀑布模型可能导致过多的文档·由于是单一流程,开发中的经验教训不能反馈应用于本产品的过程;·用户的反馈只有到项目后期才看得到。

4.1.4适用场景●适合前期需求比较明确,且项目管理能力比较欠缺的的项目;●适合有稳定的产品定义和易于掌握的技术方案的项目●适合处理易于理解但复杂的项目●适合质量需求高于进度和成本需求的项目●适合项目的开发队伍的技术力量比较薄弱或缺乏经验的情况●适合于小型项目4.2带反馈的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With Feedback)4.2.1模型定义该模型是在瀑布模型的基础上,为了改变瀑布模型环节间的不可逆向交互的情况,而设置了反馈环节而成。

4.2.2模型图4.2.3模型特点带反馈的瀑布模型在保持原有瀑布模型活动阶段自上而下、相互衔接、逐级下落的次序的同时,增加了反馈环节,当某阶段发现上游缺陷时可通过追溯予以消除或改进。

4.2.4使用场景●适用于需求比较明确,各环节间反馈更新信息较少的项目。

针对烟台海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而言,本模型适合于小型的、推广性质的网站、县级客服、营销管理系统等项目。

4.3V型模型(V-shaped Model)4.3.1模型定义V 形模型也是连续开发模型的一种,有时也被成为快速应用开发模型(RAD),类似于瀑布模型。

区别在于每个开发阶段有一个测试阶段与之匹配:需求同系统测试,架构设计同集成测试,子系统设计同单元测试。

V 模型是瀑布模型的改进。

4.3.2模型图4.3.3模型特点1)优点●应用和管理简单:为开发阶段定义的进入准则和出口准则可以清楚的定义,对项目进行有效管理的相关评判尺度也可以清楚的定义。

同时,由于软件开发过程的任何一个时间点,相应的文档和代码等都只有一个基线,所以对于配置管理也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事情。

●强调测试阶段/过程与开发过程的对应关系:从模型中也可以看出,软件测试是V 模型的重点。

在V 模型生命周期模型中,软件测试的活动是和开发的每个阶段活动对应的。

●可以不考虑过程的反复●不必随时列出管理和支持过程2)缺点:●V 模型在处理风险方面存在不足:假如存在风险或者软件需求方面的大的变更,我们回头去修改前面阶段的框架、设计、代码或测试文档和测试用例等,将需要极大的成本,同时难度也较大。

●软件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对用户是不可见的:在开发阶段中,用户没有直观的工作产品可以体验,只能是在产品交付之后才能使用。

这导致用户在开发过程中参与的力度不足。

4.3.4适用场景需求是稳定可靠的软件实现方法是成熟的软件结构清晰,模块间的界限明晰结合本组织实际情况,本模型可以被中小规模的系统改造项目所采用。

4.4原型法模型(Prototype Model)4.4.1模型定义原型模型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在需求阶段开始前或过程中,通过部分实现系统功能的方式,进行快速开发,建立软件中对用户可见的部分,即所谓的原型。

然后基于这个原型,同客户进行沟通、交流,更好的了解客户需求,同时也使开发组对该软件有更好的理解,过程中进行迭代,不断修改这个原型,到了双方都认可的程度,再做详细的分析、设计和编码、测试等,最终开发出客户满意的软件产品。

4.4.2模型图4.4.3模型特点1)优点●直观的表示:在需求定义之前可快速构建系统,构建部分系统实现的原型,构建的系统需求原型可以给予客户一个直观的认识。

●用户反馈:客户直接对系统原型提供反馈,开发可以根据客户对原型提供的反馈,确认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系统实现的优点。

可以作为系统开发人员进行系统需求规格的修改,以满足客户实际的需要。

2)缺点:●开发人员和客户对系统需求的了解都不是很深入,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仍有许多不能关闭的问题。

●原型可能没有包含产品应该包含的各个方面。

●原型可能使用了在实际环境中无法使用的资源比如操作系统。

●原型可能无法处理在满负荷情况下的运行。

●当需求不清楚时可能导致抛弃已开发出的原型,造成原型不能利用,从而导致成本的增加。

4.4.4适用场景●用户技术素养较差,不能清晰的描述其意图,对未来软件的功能和期望不明确,造成项目不明确因素太多;●用户的具体功能需求不明确;●用户定义了软件的一般性目标,但不能标识出详细的输入、处理和输出需求●分析设计人员对应用领域不熟悉;●开发者不能确定算法的有效性、操作系统的适应性或人机交互的形式;●新的产品领域,或者项目包含一种新技术,例:新硬件、新的开发语言、新的系统架构等;●高风险项目;结合本组织的情况,本模型可以适用于新产品开发、WEB网站建设等。

4.5螺旋模型(Spiral)4.5.1模型定义螺旋模型结合了瀑布模型的系统化特点和原型法模型的迭代的特征,并加入两者所忽略的风险分析所建立的一种软件开发模型。

该模型于1998 年由美国TRW 公司(B.W.Boehm)提出。

螺旋模型是一种风险驱动的模型。

软件项目风险的大小作为指引软件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采用螺旋模型的开发过程,交付的软件系统是通过一系列增量版本的发布组成,早期的增量版本可能是一个纸面上的模型或是一个原型,而最后的增量版本是日渐完善的软件系统。

4.5.2模型图1)优点●包含瀑布模型和原型模型●将阶段分成更细小的块●允许设计的变化●受风险分析的驱动,可降低开发风险●用户可较早看到产品●用户与产品开发紧密相连●经费不必预先分配●需应用保护性活动(软件配置管理和软件质量保证)2)缺点●模型比较复杂,对项目团队的管理能力,特别是风险的管理能力要求较高,同时需要人员,资金,和时间的投入。

4.5.4适用场景●风险是项目中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客户无法提出明确的需求●可能发生重大变更的项目●项目规模和资金投入较大的项目●新技术的引入,缺乏相关经验●开发团队要求具备管理经验特别是风险管理经验和技能4.6增量模型4.6.1模型定义增量模型,是具备迭代特征的瀑布模型。

采用该模型,每一个增量的开发过程都采用瀑布模型,产生的结果是新增部分功能或性能。

当使用增量模型时,第一个增量往往是核心产品,即实现了基本的需求;核心产品交用户使用(或进行更详细的复审),使用和/或评估的结果是下一个增量的开发计划,计划中明确了对下一增量版本内容的修改和新增待开发的功能,如此迭代,直至系统整体实现。

增量模型和原型模型的不同之处是其强调每一个增量均要发布一个可操作产品。

4.6.3模型特点1)优点●可快速生产出可使用的系统●在达到初始需求之前可降低成本●客户可将早期的增量作为系统的原型,从中获得对后面系统增量的需求经验●可以减少开发过程中的返工●项目总体性失败的风险比较低。

虽然可能在一些增量中存在问题,但其他的增量会成功交付。

●能够有计划地管理技术风险2)缺点●由于增量模型的灵活性,如果没有完善的配置管理,容易造成边开发边修改,丧失软件的整体性。

●由于在增量实现前,需求不能被详细定义,对确定系统的架构及所有增量都用到的公共服务有一定的影响。

●需要科学合理的进行控制增量规模和配置管理。

过大的增量划分、杂乱的基线管理等都将增加项目的风险。

4.6.4适用场景●项目工期较紧且客户接受分阶段交付的项目;●分析设计人员对应用领域不熟悉或难以全面把握的项目;●已有系统技术路线发生改变但需求明确的移植类项目。

●各种中、大规模的项目类型;结合本组织的情况,本模型可以适用于工期非常紧的项目以及新产品开发。

4.7RUP的迭代模型4.7.1模型定义迭代生命周期模型并不是在开始的时候就将软件的所有需求开发出来。

相反的,从实现软件的某个部分开始,通过对这个部分进行评审来明确更进一步的需要开发的需求。

重复这个过程,在模型的每个周期都生成一个新的软件版本。

迭代式模型是RUP推荐的周期模型。

在RUP中,迭代被定义为:迭代包括产生产品发布的全部开发活动和必需的所有其他外围元素。

RUP中的软件生命周期在时间上被分解为四个顺序的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Inception)、细化阶段(Elaboration)、构造阶段(Construction)和交付阶段(Transition)。

RUP认为,RUP中的每个阶段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迭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