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闭关锁国与海禁

合集下载

知识点3_“海禁”与“闭关锁国”

知识点3_“海禁”与“闭关锁国”
【答案】 D
“海禁”与“闭关锁国”
【典型试题】
1.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
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
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
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
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海禁”与“闭关锁国”表现】
“海禁”与“闭关锁国”
【“海禁”与“闭关锁国”评价】
局限性(主要影响): 1.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 萌芽的滋长。 2.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3.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 夜郎自大。 积极性: 对外来侵略有自卫作用,保护封建自然经济。 启示:1.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坚持对外开放。 2.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积极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
“海禁”与“闭关锁国”
【“海禁”与“闭关锁国”含义】
“海禁”与“闭关锁国”
【“海禁”与“闭关锁国”背景】
根本原因: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1.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猖獗; 2.清初要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3.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 4.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 外国进行贸易。
【答案】 B
“海禁”与“闭关锁国”
【典型试题】
2. 1567年,明朝隆庆皇帝朱载垕同时开放了“海禁”和“银
禁”,诏令“朝野上下率用银”,从此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白
银进口。据统计,白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西班牙从美洲横
越太平洋,经菲律宾运到中国的白银,占新大陆白银总产量的
3/4。由此可见,当时

明海禁和清闭关锁国的区别

明海禁和清闭关锁国的区别

明海禁和清闭关锁国的区别(摘)在新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经济》中,关于古代中国的对外经济政策,编者主要介绍了明朝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有教师和学生将海禁和闭关锁国认为是一回事,没有进行必要的区分,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准确的。

明朝海禁政策和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确实有许多共同点:如产生原因:1、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对外来商品有较强的抵制作用,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源;2、防范中外反对势力联合、巩固统治的需要;3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等。

内容:都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允许部分官方主持的贸易;后果:都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妨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二者具有一脉相承性,本质是一样的等诸多相似之处。

但是明朝海禁和清朝闭关锁国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的。

一、实施背景不同:明朝海禁:明朝建立之初,退居北方草原的蒙古势力仍对明朝构成一定威胁,日本倭寇在沿海进行骚扰掠夺,政局不稳。

清朝闭关锁国: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满州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权,建国之初,内有多股反对势力的反对,如前明残余势力、明末农民起义军队等多股反对势力,外有西方殖民者的骚扰掠夺,统治亟待加强。

二、主要针对对象不同:明朝海禁主要是针对倭寇,而清朝闭关锁国先是针对东南沿海抗清势力,后来主要用于防范西方殖民者。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1370年) ,“倭寇山东、浙江、福建滨海州县”,朱元璋政府下令“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明太祖实录》卷49)。

此后,朱元璋多次发布“禁外藩交通令,“片板不许下海”,诏令极严。

永乐以后,随着中国海防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禁令渐弛,还出现了郑和下西洋这样空前的航海壮举,加强了中外联系。

明中叶倭寇活动再度猖獗,嘉靖元年(1522年),明政府再度实行海禁政策,封锁沿海各港口,销毁出海船只,断绝海上交通,以断绝倭寇的补给。

史料解读:“海禁”与“闭关锁国”

史料解读:“海禁”与“闭关锁国”

“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代的海禁〔材料一〕寸板不许下海,寸货不许入番。

……朕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

──《明太祖实录》卷七〔材料二〕以倭①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明太祖实录》卷一三九〔材料三〕缘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

命礼部严禁绝之,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

……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明太祖实录》卷二三一【解读】以上三段史料都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颁布的一系列海禁政策。

1.朱元璋再三地颁布一系列海禁政策,禁止私人出海贸易。

2.严令禁止军民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完全由政府控制。

3.朱元璋海禁的原因之一是倭寇的侵扰。

朱元璋的一系列海禁政策,说明明代政府在明初便实行了闭关政策。

闭关政策在明代虽然时废时立,但一直到明末,也没有被撤销。

海禁推行之初,虽然对维护明代封建统治、安定边防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但其负面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

不仅直接影响到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客观上也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被动挨打,对其后的清代以及近代的影响很大。

【注释】①倭:古代对日本的称呼。

2.清代的南洋海禁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①。

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藍鼎元《鹿洲初集》卷三《论南洋事宜书》【解读】这是一段关于清代南洋海禁的史料。

1.南洋海禁之前,福建、广东一带的人民靠对外贸易为生,生活富足,社会安定。

2.海禁之后,人民生计阻断,造成社会动荡。

清代的海禁是闭关政策的具体体现。

闭关政策虽然保护了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击,具有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卫作用,但是它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许多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直接影响到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从而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和被动挨打。

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20 0 9年 第 1 2期

会 的发展 。
“ 海禁 ” 策 , 政 闭关 锁 国 , 主要 出于政 治 原 因。这 种政
二 、清代“ 闭关锁 国” 策 政
策虽然有 防 范西 方 殖 民 主 义 入侵 的 自卫 作 用 , 更 但
1 .概念 :闭关 ” 指关 闭城 门, 引 申为断 绝往 主要 的是 要 防 范 人 民反 抗 , 固封 建 统 治秩 序 。 闭 “ 原 后 巩
璋 以胡惟雍 谋 反 朝 廷 , 欲 借 日本 为 助 ” 决 意 绝 之 , “ ,

明代 的“ 海禁 ” 策 政
1 .概 念 : 禁是 明清 两 朝政 府 禁 止 中 国 民 间私 开始 推行海 禁政 策 : 次 下令 禁 止 民 间人海 “ 番 ” 海 屡 通 ,
人赴 海外 经 商 和限 制外 国商 人 到 中国进 行 贸易 的政 “ 濒海 民私通 海外 诸 国” 明成 祖 朱棣 的海 禁 政策 禁 。
下, 明朝与海 外 诸 国的 经 济 往 来 主 要采 取朝 贡 贸 易 的正 常商 品交 流 。更 重要 的是 它导 致 了社 会 生 产力 的形式 ,惟 不通 商 , “ 而止 通贡 ” 。
责编 / 柏 姜益民 邮箱 / gz @1 薛 xk O 6 s 3
发展 的停 滞 和生 产 关 系 的腐 朽 , 而 阻 滞 了 中 国社 从
明 清时 期 的“ 海禁 闭 关 锁 国 与“
口 宋景 田
【 课标要求】
要求 内 容 解 读
3 实施 原 因 .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 从社会 经济 方 面来 看 , 明初 社 会 经 济虽 得 到恢 复 和发展 , 基本 上 是 自给 自足 的 自然 经 济 , 但 因 而没 有强 烈 的对 外 贸 易要 求 , 这是 根 本 原 因 。第二 , 导致 明王朝实 行海 禁 政策 的 直接 原 因是 当时 的倭 寇 问题 。元 朝 时 , 寇 就不 断 到 中 国 沿海 骚 扰 。到 明 倭 朝后 , 日本海 患集 团在 沿 海进 行 骚 扰掠 夺 为祸 更 甚 ,

高中历史《明清时期》:“海禁”与“闭关锁国”

高中历史《明清时期》:“海禁”与“闭关锁国”
清朝“闭关
锁国”
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认为天朝大国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不许人民擅自下海
高中历史《明清时期》:“海禁”与“闭关锁国”
原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表现
影响
明朝“海禁”
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延缓了封建经济的解体;②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③阻隔了中外文化交流,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高考一轮复习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精品PPT课件

高考一轮复习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精品PPT课件
——《史记·平准书》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 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 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 “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盐铁专卖
❖ 起源: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官山海”政策,即官府垄断 经营山海之产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结果
结果:①海寇问题严重;②走私兴盛; ③沿海百姓生计困难,社会不稳定
重点深化——明朝的海禁政策
材料三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 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 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 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 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政府对商业控制较严格
起源: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官山海”政策,即官府垄断 1683~1757,曾开放海禁,允许对外贸易
”“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封建社会前期:利于农业的发展和巩固封建统治
清代闭关锁国:侧重于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 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
重点深化——明朝的海禁政策
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 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 、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 ★抑商政策时而松弛、时而严格,但政府始终没有放弃抑商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全攻略之历史考点一遍过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全攻略之历史考点一遍过

考点25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1.资本主义萌芽(1)条件①发达的农业。

明朝中后期,外来物种的引进,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②发达的手工业生产。

明中期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

③发达的商业。

数十座较大商贸城市的出现,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广泛投入市场,对外贸易的繁荣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④充足的货币条件.大量货币流通,到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⑤科技优势。

四大发明的传播,科技巨著的问世。

(2)标志:雇佣关系的出现。

(3)发展状况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清朝前期有了缓慢的发展,但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还处于萌芽状态。

2.重农抑商政策(1)概念重农抑商政策是战国以来中国历代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即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实行的原因①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

②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③通过发展农业,专制主义王朝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

④统治者认为,工商业的发展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带来种种社会问题。

(3)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主要表现①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

②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③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④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4)影响①积极影响: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②消极影响:a.抑商的结果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使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破产流亡,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b.到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了国家落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4史料解读:“海禁”与“闭关锁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4史料解读:“海禁”与“闭关锁国”

“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代的海禁〔材料一〕寸板不许下海,寸货不许入番。

……朕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

──《明太祖实录》卷七〔材料二〕以倭①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明太祖实录》卷一三九〔材料三〕缘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

命礼部严禁绝之,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

……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明太祖实录》卷二三一【解读】以上三段史料都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颁布的一系列海禁政策。

1.朱元璋再三地颁布一系列海禁政策,禁止私人出海贸易。

2.严令禁止军民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完全由政府控制。

3.朱元璋海禁的原因之一是倭寇的侵扰。

朱元璋的一系列海禁政策,说明明代政府在明初便实行了闭关政策。

闭关政策在明代虽然时废时立,但一直到明末,也没有被撤销。

海禁推行之初,虽然对维护明代封建统治、安定边防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但其负面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

不仅直接影响到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客观上也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被动挨打,对其后的清代以及近代的影响很大。

【注释】①倭:古代对日本的称呼。

2.清代的南洋海禁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①。

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藍鼎元《鹿洲初集》卷三《论南洋事宜书》【解读】这是一段关于清代南洋海禁的史料。

1.南洋海禁之前,福建、广东一带的人民靠对外贸易为生,生活富足,社会安定。

2.海禁之后,人民生计阻断,造成社会动荡。

清代的海禁是闭关政策的具体体现。

闭关政策虽然保护了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击,具有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卫作用,但是它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许多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直接影响到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从而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和被动挨打。

浅析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差异性

浅析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差异性

浅析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差异性作者:黄丽琼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2年第11期邓小平同志曾说:“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四节中介绍了明清时期有关闭关自守的政策。

可是细看下来,无论是人教版的教材还是人民版的教材,对这一部分的介绍都很模糊,显得模棱两可。

如人民版中“清朝继承并发展了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明王朝执行的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一直延续到清朝鸦片战争之前。

”这就给许多的教师和学生带来了诸多疑问,误以为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是一个概念,可以等同。

但在《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上却明确要求“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该句中用了一个“和”字,这表明考试说明的制订者认为“海禁”与“闭关锁国”是两个概念。

笔者也认为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有较大的差别,那么这两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就这一问题,我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从名词的出处来看“海禁”这个词应是后人根据史书记载有关禁止民间商人出海贸易的政策归纳出的词。

如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1]。

《辞源》之“海禁”条云:“进出海疆的禁令。

明清两代指禁止民间商船出海贸易,限制外国商船进口贸易所采取的措施”。

“闭关”一词出自我国古代文献,《易经》与《战国策》将其解释为“闭塞关门”。

如《周易·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锁国”一词应为舶来品,在介绍古代中国的文献中并未有这个词的出现,在介绍日本幕府统治时期的对外政策出现该词。

16世纪中叶起,葡、西、荷等西欧列强先后到日本传教、贸易,为禁止天主教传播,防止平民利用天主教平等思想对抗官方忠孝思想,防止商人富豪和外国人勾结获得火器与幕府对立,巩固幕藩体制,幕府的对外政策从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时起,开始向锁国政策转变[2]。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海禁”与“闭关锁国”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海禁”与“闭关锁国”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海禁”与“闭关锁国”“海禁”与“闭关政策”政策:1、原因:①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它使封建统治者自我满足,味于世界大势,盲目排外。

②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明朝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清朝统治者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③倭寇骚扰与西方殖民者的扩张。

明朝中期以后,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日益严重,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日益疯狂,威胁中国沿海安全和清政府的统治,这是清政府实行此政策的客观原因。

从根本上看,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2、表现:①明朝:实行海禁;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②清朝:海禁、迁界;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对外贸易。

3、影响:①曾起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②严重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阻碍了中外交流,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

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后果分析:1、原因:①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②清初实行海禁主要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东南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

后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也受统治者盲目自大观念的影响。

③从根本上看,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是由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

2、后果:①明代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封建自然经济,使之难以瓦解;②“海禁”的后果:日本对中国的商品需求量扩大,“海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③清代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隔绝了中西文化交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从工场到工厂工厂制度:(1)特点:生产资料、工人集中,采用机器生产,工人受严格纪律约束,又受机器支配。

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把握主流·辐射多元
重难点一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一)追根溯源——古代中国手工业没有出现生产领域技术
革命的原因
市场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 因素 需求量不大 官营 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 压制 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政策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其征收 限制 重税 社会 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 动荡 冲击巨大 技术 水平 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难以得到交流提高
[系统认知] 全面认识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 1.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1)从行业和区域上看:产生于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
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
(二)民间手工业 1.生产特点
赢。”反映了古代家庭手工 业生产成本低,自给自足。
(1)家庭手工业 :作为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
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2)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3)田庄手工业:由田庄经营,涉及纺织、农具、兵器修造等,
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1)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提供物质基础。 (3)政策: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 (4)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5)金融:纸币的出现和使用的促进。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表现 (1)西汉:由于开通陆地、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
二史料探史——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史料一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①。东北半城皆 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②……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 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③。无 主者黎明立桥以待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4解读历史: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4解读历史: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

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说到明朝历史的时候,很多人都说朱元璋的海禁政策是一种愚昧落后的闭关锁国政策。

从表面上看,确实如此。

但是如果我们深究一下原因,就会发现这个政策是有它特指的对象的,而非简单的全面闭关锁国。

明朝海禁政策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日本海盗,后来被称为倭寇。

关于倭寇出现的年代,有几种说法。

如果纯粹从这个词语来说,早在公元5世纪,这个词汇就出现了。

后来,倭寇所指称的对象一直有所变化,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它基本上是指太平洋西岸地区的海盗,这些海盗或者以日本人为主,或者以日本为基地。

我们现在说的倭寇是指明朝期间危害严重的那个时期。

一般来说,倭寇从元朝开始侵扰中国沿海,到16世纪被剿灭殆尽,真正到了17世纪才彻底消失,其对中国危害最烈的时期前后跨越大约为300年左右。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倭寇的猖獗就是明朝海禁政策的结果,由此证明海禁政策闭关锁国的危害。

我认为这种说法太简单化,倭寇的猖獗确实与海禁有关,但是不能简单归之为海禁的结果,而是互为因果。

在元代以前,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一直都不错,文化交流和相互贸易都很多。

因此,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基本上没有倭寇一说。

但是在宋朝时期的朝鲜,倭寇就与海禁一起出现了。

那个时候的朝鲜曾经下令,禁止国民与日本交易,其中,对于某些特殊交易的禁令非常严厉。

宋朝是中国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一个时期,火药、印刷术都出现在这个时期。

中国的火药和印刷术很快就传到了朝鲜,但是,朝鲜为了防备日本,严禁火药技术外传,一旦有向日本人传授火药技术的,要被处以死刑。

这条禁令颇为类似后来明朝的海禁禁令,当时明朝曾明确罗列禁止交易的物品名单,其中包括铁货、牛马、军器等物资,这种禁令明显是针对日本的。

因此,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包括朝鲜在内的海禁主要针对的就是日本的海盗。

日本是一个岛国,物资贫乏,长期以来文化也比较落后。

在很长一段时期,更加靠近中国的朝鲜,比日本发达得多,朝鲜人在那个时候,把日本看成是野蛮人。

明海禁和清闭关锁国的区别

明海禁和清闭关锁国的区别

在新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经济》中,关于古代中国地对外经济政策,编者主要介绍了明朝地海禁和清朝地闭关锁国政策.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有教师和学生将海禁和闭关锁国认为是一回事,没有进行必要地区分,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准确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明朝海禁政策和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确实有许多共同点:如产生原因:、封建地自给自足地自然经济比较稳定,对外来商品有较强地抵制作用,这是闭关锁国政策地经济根源;、防范中外反对势力联合、巩固统治地需要;天朝上国地自大心态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内容:都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允许部分官方主持地贸易;后果:都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地交流,妨碍了中国海外市场地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地滋长,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地重要原因之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另外,二者具有一脉相承性,本质是一样地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明朝海禁和清朝闭关锁国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地.一、实施背景不同:明朝海禁:明朝建立之初,退居北方草原地蒙古势力仍对明朝构成一定威胁,日本倭寇在沿海进行骚扰掠夺,政局不稳.清朝闭关锁国: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满州入主中原建立地政权,建国之初,内有多股反对势力地反对,如前明残余势力、明末农民起义军队等多股反对势力,外有西方殖民者地骚扰掠夺,统治亟待加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主要针对对象不同:明朝海禁主要是针对倭寇,而清朝闭关锁国先是针对东南沿海抗清势力,后来主要用于防范西方殖民者.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年) ,“倭寇山东、浙江、福建滨海州县”,朱元璋政府下令“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明太祖实录》卷). 此后,朱元璋多次发布“禁外藩交通令,“片板不许下海”,诏令极严. 永乐以后,随着中国海防地巩固和社会地稳定,禁令渐弛,还出现了郑和下西洋这样空前地航海壮举,加强了中外联系.明中叶倭寇活动再度猖獗,嘉靖元年(年),明政府再度实行海禁政策,封锁沿海各港口,销毁出海船只,断绝海上交通,以断绝倭寇地补给.凡违禁地沿海官民,依法处以极刑.随着明军剿灭倭寇,隆庆元年(年),福建巡抚涂泽民上书曰“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私贩指走私商,公贩指合法商人).同年,隆庆皇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民间私人地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地地位,东南沿海各地地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明朝出现一个比较全面地开放局面. 由此可见,明朝地海禁时张时驰,主要是针对倭寇,当倭寇之患解除后,明朝就解除了海禁政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清朝在收复台湾以前,曾经厉行海禁政策,严禁商民出海贸易,片板不许下海,犯禁者一律处死,货物没收入官.这种海禁政策地实施,主要是为了对付郑成功及其子孙地海上势力,并不是针对外国地.因此,年清朝收复台湾后,逐步放宽海禁,准许对外贸易.但是到乾隆前期,清政府由于外国商人地无理要求,又加强了对外贸易地限制,下令关闭除广州以外地其它通商口岸,并且颁行严格约束外国商人地条例和章程,这样便形成了所谓闭关政策.闭关政策历经乾隆、嘉庆年间,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前夕.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具体内容、程度有所不同:《大明律》卷规定:凡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段疋紬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挑担驮载之人减一等物货船车并入官于内以十分为率三分付告人充赏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情者斩其拘该官司及守把之人通同夹带或知而故纵者与犯人同罪失觉察者减三等罪止杖一百军兵又减一等.由此可见,明朝海禁范围主要在经济领域,以打击走私为主,带有对外经济制裁地一面.而且,明代地海禁只禁止中国民间私人出海贸易,但欢迎外国人来华贸易,不过这种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地主持下进行,即所谓“贡舶贸易”.明成祖命郑和七下西洋,不仅运载大量货物到亚非各国贸易,而且广泛招徕各国商人.对于西方先进技术和物产,也并不排斥,当时葡萄牙人、荷兰人来到中国,明朝人发现,他们地大炮很厉害.于是,戚继光很快学习并掌握了葡萄牙人、荷兰人制造大炮地技术,并将此类大炮装备中国军队,增强了军队地战斗力.也是在明朝,一大批与我们今天地生活密切相关地农产品引进到中国来.例如,玉米、甘薯、烟草等,大大丰富了中国人地生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清初顺治帝下达“禁海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违者不论官民,俱行正法,货物入官,本犯产尽给告发之人.文武各官失查或不追缉,从重治罪;保甲不行首告,论死.沿海可泊船舟处,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口,如有登岸者,防守官即以军法从事,督抚议罪.顺治十八年,清廷更进一步下达“迁海令”,以保证“禁海令”地施行.强迫海岛和沿海居民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不得逾越. 同时在法律上规定:凡将牛马、军需、铁货、铜钱、缎匹、绸绢、丝棉出境贸易及下海者,杖一百;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情者斩.官吏庇纵者同罪.“禁海令”和“迁海令”使沿海居民流离失所,谋生无路,并严重地影响了沿海地区经济地发展,以致沿海三十至五十里内,满目荒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康熙统一台湾后,一度开放海禁,但仅过了二十多年,又担心沿海居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满清统治,再次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更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进行贸易,规定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而且只允许由政府特许地“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 乾隆二十四年,清政府又制订《防范夷商规条》,规定“防夷五事”.即:永行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必须冬住者只准在澳门居住;外商到粤,“宜令寓居行商管束稽查”;禁止中国商人借领外商资本及外商雇请汉人役使;严禁外商雇人传递消息;于外国商船停泊处拨营员弹压稽查.“防夷五事”将对外贸易严加管理,有了明确地法规,使闭关政策形成为制度.总之,在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下,中国民间私商不能出海贸易,外国商人也限制来华贸易.涉及内容不但包括经济领域,还包括技术、文化领域,是全方位地禁止、限制海外贸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危害严重程度不同:明朝中前期,中华文明依然处于世界领先;清朝时,中国已经无论是制度、经济、技术还是思想文化都全方位落后于世界潮流,在这样不同背景下地海禁政策,加上具体措施、程度地不同,就造成乐不同地程度地后果,明朝海禁,对中国海外贸易有一定地抑制作用,但是不如清朝闭关锁国带来地巨大摧残和扼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综上所述,明朝海禁和清朝闭关锁国是一脉相承地政策,后者是对前者地继承和发展,但是,二者实施地背景、主要针对对象、具体内容、程度、后果都有所不同,清朝闭关锁国实际上是明朝海禁地变本加厉,更加全方位、政策化、制度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明清两代,为什么不约而同实行海禁政策

明清两代,为什么不约而同实行海禁政策

明清两代,为什么不约而同实行海禁政策在中国历史上,明清两代的闭关锁国政策,历来受到人们的抨击和批评。

正是因为所谓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和世界的发展相脱轨,在近代历史上饱受列强欺凌。

那么,为什么到了明清两代,中国会开始选择闭关锁国的政策?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的封锁,哪个对国家的伤害更大呢?1.为什么明清两代会选择封关禁海闭关锁国的政策,对中华文明造成了很大伤害,直接导致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脱轨,让中国近代饱受列强欺凌,这是绝大多数人都知道的事情。

但是,与此同时,却极少有人知道,明清两代为什么会选择闭关?为什么以前的朝代,没有选择此类政策。

到了明清两代,越是英明的皇帝,就越会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呢?要思考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从整个世界历史出发,看看当时世界上其他地方在发生什么。

明朝中晚期的时候,欧洲已经进入了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海上贸易开始变得更加频繁起来。

而大量产自南美的白银,也开始迅速流通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而当我们将视角重新转回到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大航海时代初期,对于中国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

初生的航海贸易,给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带来两个巨大的问题。

海患和白银。

正是这两个原因,最终导致了明清两代的帝王,不约而同开始采用封关禁海的政策。

2.闭关锁国,其实非常英明虽然从今天的角度来看,闭关锁国的政策,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但如果从当时的社会条件出发,我们会惊讶的发现:这个政策,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

因为大航海时代到来,海上贸易开始变得更加频繁。

同样的,当这块初生的肥肉变得越来越大,自然也会出现眼馋这块肉的饿狼。

于是,从明朝开始,海患开始成为中原王朝一个重大的威胁。

在明朝之前,从秦汉魏晋,一直到隋唐宋元,中原王朝的最大敌人,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

但是从明代开始,除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外,随着航海技术越来越发达,海上的海匪越来越多,海患也变得突出起来。

海禁与闭关锁国有什么差别

海禁与闭关锁国有什么差别

海禁与闭关锁国有什么差别闭关锁国的时间提及闭关锁国的时间,就要谈及闭关锁国的来历。

明成祖像闭关锁国的时间要追溯到明成祖,明成祖在明初实行的海禁,严格规定了民间不得进行私人贸易,在明朝开国之后的很长时间内,中外贸易往来就有了“朝贡贸易”的限定。

“朝贡贸易”是指政府把控对外贸易的形式,也就是说政府特许前来进贡的别国在来往过程中,可以携带部分商货,在指定的区域中与本国做生意。

明初沿袭了宋、元朝的制度。

在1367年,在黄渡镇成立了第一个正式的市舶司。

在1370年,由于市舶司距离南京过近,因此将其停罢,并于宁波、泉州及广州三地另行设立市舶司。

此后由于沿海不禁,再次关闭了对外口岸,并实施了海禁,直到永乐初年,又重新设立了浙、闽、粤三处市舶司。

1405年由于诸番来华的次数逐渐增多,于是政府下令在这三处市舶司各自设立了专门接待来访的别国商使。

贡使团到达后,除可朝见皇帝,并进行贡品交换之外,还被允许在隶属礼部的会同馆与中国的商人进行固定规模的通商。

完全闭关锁国的时间始于乾隆年间,也就是1757年,乾隆的圣旨从京城遍及到各省,圣旨中明令规定除广州外,停止宁波、厦门等的一切对外贸易和交流,这就是人们熟知盛传的“一口通商”,一直以来被视为中国近代进程落后于其他国家的根本祸患。

闭关锁国的过程闭关锁国的过程如何呢?在早期的时候,由于中国与外界的贸易往来引发的问题不断,政府担心中外的势力勾结,会产生对本国不利的事情。

所以在1717年清朝的政府下了命令,禁止中国的商船到外界进行贸易。

其实就是政府从贸易方面入手,减少中外人员之间的往来。

闭关锁国时期的乾隆剧照而在后期,由于外来教会在中国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甚至干涉到了中国的内政问题,所以在1704年政府采取了一些抵制措施。

在16年后清政府开始实行禁教政策,在1727年又明确规定了外国的商船只能行驶到福建、厦门两处。

这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来势力的发展,但是也影响了中国的经济。

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你认为闭关政策真的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为什么?
①是一种消极防御政策。在一个时期内对西方殖民 者侵略有一定的自卫作用。
②但毕竟是一种落后的政策,最终无法阻挡西方的 殖民侵略,相反只能阻碍自身的发展,使自己停滞 倒退,与世界隔绝。它使中国的商品失去了广阔的 海外市场,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9世纪, 资本主义国家已进入机器大生产时代时,中国的资 本主义却仍处在工场手工业时代。它也不利于中华 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不利于中国人民了 解世界,走向世界,学习其他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 先进的科技被侵略、 被压迫、被奴役的境地。
闭关政策的具体表现:
海禁,一方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 外商来华贸易,只准广州一地通商。
同时期欧洲政府最关注、最热衷的是什么事情?
当中国的海禁使中国船队在东南亚海面销声匿 迹时,欧洲各国政府却大力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和掠 夺,尤其是英国,18世纪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 国家,号称“日不落”。
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具有的超稳定性
使人们无需同外界有太多交流,是落后的封 建自然经济的产物;惧怕外国势力深入,破 坏统治秩序,是对西方殖民者侵略的一种消 极抵御,也是对中外交往会危及自身统治的 畏惧表现。中国封建社会进入衰落时期,统 治者失去兼容并包的开放精神,以“天朝大 国”自居,固步自封,盲目自大;封建统治 者重农抑商的思想。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版图的奠定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版图的奠定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版图的奠定讲义复习目标1.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

2.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知识点明朝对外交往和内陆边疆1.对外交往(1)郑和下西洋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概况15世纪前期,郑和率领船队先后七次远航海外,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影响积极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消极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倭患”与抗倭表现日本海盗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海盗、奸商等与倭寇勾结,进行走私活动将领戚继光和俞大猷等结果重创倭寇,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欧洲殖民者的侵略背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表现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明朝末年,西班牙退出台湾北方防御重新修筑长城,防御鞑靼、瓦剌南下和平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

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西藏册封明朝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设机构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东北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奠定1.版图的开拓和巩固东南(台湾)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东北(黑龙进行雅克萨之战,打击沙俄侵略势力;1689年,签江流域) 订《尼布楚条约》西北(新疆) 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平定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1762年,新疆设置伊犁将军西南(西藏) 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1727年,派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专职机构清朝政府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灵活政策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行政管辖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1)清朝中期的疆域(2)地方制度:在清朝疆域内,内地分立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共同点:
1、产生原因:①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对外来商品有较强的抵制作用,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源;②防范中外反对势力联合、巩固统治的需要;③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等
2、内容:都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允许部分官方主持的贸易;
3、后果:都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妨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同点:
1、实施背景不同:
明朝海禁:明朝建立之初,退居北方草原的蒙古势力仍对明朝构成一定威胁,日本倭寇在沿海进行骚扰掠夺,政局不稳。

清朝闭关锁国: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满州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权,建国之初,内有多股反对势力的反对,如前明残余势力、明末农民起义军队等多股反对势力,外有西方殖民者的骚扰掠夺,统治亟待加强。

2、主要针对对象不同:
明朝海禁主要是针对倭寇,而清朝闭关锁国先是针对东南沿海抗清势力,后来主要用于防范西方殖民者。

3、危害严重程度不同:
明朝中前期,中华文明依然处于世界领先;清朝时,中国已经无论是制度、经济、技术还是思想文化都全方位落后于世界潮流,在这样不同背景下的海禁政策,加上具体措施、程度的不同,就造成乐不同的程度的后果,明朝海禁,对中国海外贸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不如清朝闭关锁国带来的巨大摧残和扼杀。

综上所述,明朝海禁和清朝闭关锁国是一脉相承的政策,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但是,二者实施的背景、主要针对对象、具体内容、程度、后果都有所不同,清朝闭关锁国实际上是明朝海禁的变本加厉,更加全方位、政策化、制度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