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3_“海禁”与“闭关锁国”

合集下载

清朝历史知识点总结

清朝历史知识点总结

清朝历史知识点总结明清时期,一般指明朝(1369-1644年)和清朝,那么同学们知道明清的历史知识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清朝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朝历史知识点1一、时间:14世纪——19世纪前期二、历史阶段特征: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1、政治方面: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由盛而衰;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祖国的辽阔版图最终奠定。

2、经济方面: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3、思想文化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承古萌新;西方传教士来华,中国开始了解先进的外来文化,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势头。

4、对外关系方面:明朝前期,中外关系和官方贸易出现盛况;明中后期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在对外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中国发展;开始遭到外来侵略,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斗争,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

三、明清时期的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废除丞相:明太祖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内阁制度的建立: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内阁制正式形成。

阁臣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

(3)影响: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清朝设军机处(1)清朝建立后,承袭明制,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设立:雍正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而设置的军机房。

(3)发展:由一个暂时的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常设中枢机构。

明海禁和清闭关锁国的区别

明海禁和清闭关锁国的区别

明海禁和清闭关锁国的区别(摘)在新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经济》中,关于古代中国的对外经济政策,编者主要介绍了明朝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有教师和学生将海禁和闭关锁国认为是一回事,没有进行必要的区分,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准确的。

明朝海禁政策和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确实有许多共同点:如产生原因:1、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对外来商品有较强的抵制作用,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源;2、防范中外反对势力联合、巩固统治的需要;3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等。

内容:都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允许部分官方主持的贸易;后果:都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妨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二者具有一脉相承性,本质是一样的等诸多相似之处。

但是明朝海禁和清朝闭关锁国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的。

一、实施背景不同:明朝海禁:明朝建立之初,退居北方草原的蒙古势力仍对明朝构成一定威胁,日本倭寇在沿海进行骚扰掠夺,政局不稳。

清朝闭关锁国: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满州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权,建国之初,内有多股反对势力的反对,如前明残余势力、明末农民起义军队等多股反对势力,外有西方殖民者的骚扰掠夺,统治亟待加强。

二、主要针对对象不同:明朝海禁主要是针对倭寇,而清朝闭关锁国先是针对东南沿海抗清势力,后来主要用于防范西方殖民者。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1370年) ,“倭寇山东、浙江、福建滨海州县”,朱元璋政府下令“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明太祖实录》卷49)。

此后,朱元璋多次发布“禁外藩交通令,“片板不许下海”,诏令极严。

永乐以后,随着中国海防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禁令渐弛,还出现了郑和下西洋这样空前的航海壮举,加强了中外联系。

明中叶倭寇活动再度猖獗,嘉靖元年(1522年),明政府再度实行海禁政策,封锁沿海各港口,销毁出海船只,断绝海上交通,以断绝倭寇的补给。

史料解读:“海禁”与“闭关锁国”

史料解读:“海禁”与“闭关锁国”

“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代的海禁〔材料一〕寸板不许下海,寸货不许入番。

……朕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

──《明太祖实录》卷七〔材料二〕以倭①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明太祖实录》卷一三九〔材料三〕缘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

命礼部严禁绝之,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

……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明太祖实录》卷二三一【解读】以上三段史料都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颁布的一系列海禁政策。

1.朱元璋再三地颁布一系列海禁政策,禁止私人出海贸易。

2.严令禁止军民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完全由政府控制。

3.朱元璋海禁的原因之一是倭寇的侵扰。

朱元璋的一系列海禁政策,说明明代政府在明初便实行了闭关政策。

闭关政策在明代虽然时废时立,但一直到明末,也没有被撤销。

海禁推行之初,虽然对维护明代封建统治、安定边防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但其负面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

不仅直接影响到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客观上也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被动挨打,对其后的清代以及近代的影响很大。

【注释】①倭:古代对日本的称呼。

2.清代的南洋海禁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①。

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藍鼎元《鹿洲初集》卷三《论南洋事宜书》【解读】这是一段关于清代南洋海禁的史料。

1.南洋海禁之前,福建、广东一带的人民靠对外贸易为生,生活富足,社会安定。

2.海禁之后,人民生计阻断,造成社会动荡。

清代的海禁是闭关政策的具体体现。

闭关政策虽然保护了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击,具有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卫作用,但是它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许多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直接影响到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从而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和被动挨打。

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20 0 9年 第 1 2期

会 的发展 。
“ 海禁 ” 策 , 政 闭关 锁 国 , 主要 出于政 治 原 因。这 种政
二 、清代“ 闭关锁 国” 策 政
策虽然有 防 范西 方 殖 民 主 义 入侵 的 自卫 作 用 , 更 但
1 .概念 :闭关 ” 指关 闭城 门, 引 申为断 绝往 主要 的是 要 防 范 人 民反 抗 , 固封 建 统 治秩 序 。 闭 “ 原 后 巩
璋 以胡惟雍 谋 反 朝 廷 , 欲 借 日本 为 助 ” 决 意 绝 之 , “ ,

明代 的“ 海禁 ” 策 政
1 .概 念 : 禁是 明清 两 朝政 府 禁 止 中 国 民 间私 开始 推行海 禁政 策 : 次 下令 禁 止 民 间人海 “ 番 ” 海 屡 通 ,
人赴 海外 经 商 和限 制外 国商 人 到 中国进 行 贸易 的政 “ 濒海 民私通 海外 诸 国” 明成 祖 朱棣 的海 禁 政策 禁 。
下, 明朝与海 外 诸 国的 经 济 往 来 主 要采 取朝 贡 贸 易 的正 常商 品交 流 。更 重要 的是 它导 致 了社 会 生 产力 的形式 ,惟 不通 商 , “ 而止 通贡 ” 。
责编 / 柏 姜益民 邮箱 / gz @1 薛 xk O 6 s 3
发展 的停 滞 和生 产 关 系 的腐 朽 , 而 阻 滞 了 中 国社 从
明 清时 期 的“ 海禁 闭 关 锁 国 与“
口 宋景 田
【 课标要求】
要求 内 容 解 读
3 实施 原 因 .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 从社会 经济 方 面来 看 , 明初 社 会 经 济虽 得 到恢 复 和发展 , 基本 上 是 自给 自足 的 自然 经 济 , 但 因 而没 有强 烈 的对 外 贸 易要 求 , 这是 根 本 原 因 。第二 , 导致 明王朝实 行海 禁 政策 的 直接 原 因是 当时 的倭 寇 问题 。元 朝 时 , 寇 就不 断 到 中 国 沿海 骚 扰 。到 明 倭 朝后 , 日本海 患集 团在 沿 海进 行 骚 扰掠 夺 为祸 更 甚 ,

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

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

专题: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知识体系】一、基本线索明初实行海禁到清初发展到闭关锁国→近代晚清政府被迫开放→现代中国主动对外开放二、认识1、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其实质是自然经济封闭性在外交方面的反映,同时与统治者的腐朽愚昧相关。

2、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能维护国家的主权,但最终只能导致落后挨打。

3、近代中国的被迫开放与现代中国的主动开放有着本质的区别4、闭关只能导致落后挨打,主动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是强国的必由之路。

5、改革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社会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直接动力。

主题: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一)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1、定义:明清时期实行的一种经济政策,它严格限制国人出海贸易和外国人到中国来贸易。

2、表现:清朝只允许广州一地与外国通商。

2、原因:(1)明初东南沿海倭患猖獗;(2)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3)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势力;(4)担心外来势力对清王朝的干扰。

3、影响:(1)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2)消极影响:①割断了中西方正常的贸易往来,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近代中国被迫开放1、史实:自鸦片战争后至清王朝被推翻,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几十处。

2、原因: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无法抵御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清政府的腐败妥协。

2、影响:通商口岸成为创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和社会习俗变迁较早的地区之一;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的附庸;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三)现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历程:(1)开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成为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起点。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0讲古代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Word版含解析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0讲古代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Word版含解析

第20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 江苏考试说明 主要经济政策:(1)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重农抑商;(3)“海禁”与“闭关锁国”。

知识点一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原因: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

2.确立(1)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问题:土地兼并和集中,政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知识点二 “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1)战国: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发展。

(2)西汉: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4.评价(1)积极⎩⎨⎧①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②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③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2)消极:强化了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的落后。

知识点三 “海禁”与“闭关锁国”考向一“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形成及影响[史料研读]史料一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史料二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

《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史料三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商,后之禁寇。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手工业的发展1.古代中国手工业类型(1)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业为代表,作为农户的副业,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2)民营手工业: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并产生雇佣劳动关系。

(3)官营手工业:①历程: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全部由官府垄断,“工商食官”;春秋时期继续发展;西汉时将最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官办。

②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最高水平,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工官”制度(官营手工业制度)使得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技艺的传承也具有封闭性,往往导致技艺失传。

(4)古代三种手工业的地位:①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并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②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③民营手工业自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表现在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2.古代中国手工业成就(1)纺织业:①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纺织原料最初是麻和葛。

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②商周时期: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

③汉代:丝织业发达,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地中海地区,中国有“丝国”之称。

④唐代: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纺织作坊兴起;丝织品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⑤宋代: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地区;纺织品种类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⑥明清时期:丝织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明朝中后期,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2)制瓷业:①商到东汉:是陶向瓷发展的过渡阶段。

②东汉晚期:出现青瓷。

③魏晋南北朝:出现白瓷。

④唐朝:出现唐三彩;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首创釉下彩绘;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⑤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哥窑、官窑和钧窑)。

⑥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瓷都”,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佳;康熙年间发明粉彩瓷器工艺,雍正时期粉彩瓷器烧制技术达到顶峰;中外闻名的珐琅彩也出现了。

高考一轮复习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精品PPT课件

高考一轮复习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精品PPT课件
——《史记·平准书》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 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 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 “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盐铁专卖
❖ 起源: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官山海”政策,即官府垄断 经营山海之产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结果
结果:①海寇问题严重;②走私兴盛; ③沿海百姓生计困难,社会不稳定
重点深化——明朝的海禁政策
材料三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 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 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 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 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政府对商业控制较严格
起源: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官山海”政策,即官府垄断 1683~1757,曾开放海禁,允许对外贸易
”“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封建社会前期:利于农业的发展和巩固封建统治
清代闭关锁国:侧重于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 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
重点深化——明朝的海禁政策
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 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 、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 ★抑商政策时而松弛、时而严格,但政府始终没有放弃抑商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全攻略之历史考点一遍过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全攻略之历史考点一遍过

考点25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1.资本主义萌芽(1)条件①发达的农业。

明朝中后期,外来物种的引进,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②发达的手工业生产。

明中期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

③发达的商业。

数十座较大商贸城市的出现,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广泛投入市场,对外贸易的繁荣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④充足的货币条件.大量货币流通,到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⑤科技优势。

四大发明的传播,科技巨著的问世。

(2)标志:雇佣关系的出现。

(3)发展状况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清朝前期有了缓慢的发展,但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还处于萌芽状态。

2.重农抑商政策(1)概念重农抑商政策是战国以来中国历代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即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实行的原因①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

②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③通过发展农业,专制主义王朝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

④统治者认为,工商业的发展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带来种种社会问题。

(3)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主要表现①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

②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③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④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4)影响①积极影响: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②消极影响:a.抑商的结果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使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破产流亡,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b.到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了国家落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4史料解读:“海禁”与“闭关锁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4史料解读:“海禁”与“闭关锁国”

“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代的海禁〔材料一〕寸板不许下海,寸货不许入番。

……朕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

──《明太祖实录》卷七〔材料二〕以倭①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明太祖实录》卷一三九〔材料三〕缘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

命礼部严禁绝之,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

……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明太祖实录》卷二三一【解读】以上三段史料都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颁布的一系列海禁政策。

1.朱元璋再三地颁布一系列海禁政策,禁止私人出海贸易。

2.严令禁止军民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完全由政府控制。

3.朱元璋海禁的原因之一是倭寇的侵扰。

朱元璋的一系列海禁政策,说明明代政府在明初便实行了闭关政策。

闭关政策在明代虽然时废时立,但一直到明末,也没有被撤销。

海禁推行之初,虽然对维护明代封建统治、安定边防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但其负面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

不仅直接影响到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客观上也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被动挨打,对其后的清代以及近代的影响很大。

【注释】①倭:古代对日本的称呼。

2.清代的南洋海禁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①。

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藍鼎元《鹿洲初集》卷三《论南洋事宜书》【解读】这是一段关于清代南洋海禁的史料。

1.南洋海禁之前,福建、广东一带的人民靠对外贸易为生,生活富足,社会安定。

2.海禁之后,人民生计阻断,造成社会动荡。

清代的海禁是闭关政策的具体体现。

闭关政策虽然保护了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击,具有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卫作用,但是它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许多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直接影响到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从而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和被动挨打。

闭关锁国专题知识

闭关锁国专题知识
旳国力是否能与他国相抗衡,闭关锁国不 能削 弱外国旳力量,更不能增强自己旳力量, 恰恰 相反,使中国更快落后而挨打,1840年, 英国 用大炮打开我们旳大门就是证明。
总之,闭关锁国误国误民。
返回
正方:闭关锁国利国利民 反方:闭关锁国误国误民 辩论程序: 1、双方陈说观点: 2、自由辩论 3、双方总结性陈词 要求:先个人寻找论据,再以四人小组 为单位进行合作探讨,由小组主持人作好 统计。每小组派一人作辩手,各辩手集中 商探怎样分工辩论。(选出陈说观点和总 结陈词旳人)
‫ﻸ‬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殖民者旳入侵
‫ﻺ‬限制了中外之间旳经济往来,使中国失去了 对外贸易旳主动权。
‫ﻺ‬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旳交流,拉大了中国与 西方国家间旳科技水平差距,使中国落后于世 界发展潮流。
‫ﻺ‬闭关锁国是作茧自缚,从多方面阻碍了 中国旳发展,也就不可能有效地长久地抵挡住 外来侵略,要有效地保护自己,关键是看我们
原告:顺德一中初一(3)
审判长:
审判员:
书记员:
走进世界
1971年10月25日,中国走进了联合国
走向世界,振兴中华!
法国作家阿兰·佩雷菲特对马戛尔尼访华一事作出了 这么旳评论: “假如那个早于别国几种世纪发明了印刷术与造纸术、 指南针与舵、炸药与火器旳国家,同那个驯服了蒸汽旳 国家把它们旳发明结合起来,那么中国与欧洲双方都 会取得飞速旳进步,那将是一场什么样旳文化革命呀!”
返回
历史法庭
被告:闭关锁国
返回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中国是世界旳中国。对祖国,我们心中藏着 真挚火热旳眷爱,一往情深;对世界也怀着 向往景慕旳心情。我们珍爱人类一切有价值 旳发明。
世界上每一种文明都有它自己旳优点,任何文明, 都不可能在完全封闭旳状态下得到发展。所以, 我们必须随时关注世界潮流旳变动,紧紧瞄住世 界生产力、文化等等发展旳动向和趋势,兼收并 蓄,海纳百川,不断吸收其他国家、民族和文明 旳经验,把握时代发展旳趋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1)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1)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考点解读考点提示商业的发展土地制度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知识经纬知识清单古代的经济政策1、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时期:井田制土地属于国家,国王将土地层层封授,受封者只可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

(3)春秋战国时期:初税亩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前594年,鲁国规定无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承认土地私有。

战国时商鞅变法正式以法律形式确立_①_。

自此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

(4)秦汉到明清基本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

社会问题:土地兼并严重,社会两极分化。

政府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

北魏到唐朝前期,实行__②__,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2、“重农抑商”(1)背景:商周时期,国家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

后来,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推行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 ___③___”,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

西汉:汉初,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汉武帝时期,规定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加重税收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明清时期:封建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垄断茶、盐等重要商品的经营,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以致影响___④___的发展。

3、“海禁”与“闭关锁国”明初东南沿海倭患猖獗,明太祖实行“海禁”,禁止人民出海与外国互市。

清初为镇压东南沿海抗清斗争,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又将沿海居民内迁。

清朝长期实行“___⑤___”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开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并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而日益落后。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知识点总结

必修2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是考试当中的高频考点,且常以选择题和材料题的形式出现,常考的知识点为: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等。

这一部分题目,题型较为灵活,除考查考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之外,关键考查对于知识的迁移能力,因此,考生需加强对这部分知识的复习与整理。

知识点总结1.演变过程(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派劳动产品。

(2)夏商西周①特点: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

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残酷剥削和奴役。

井田制:此时的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儿状,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

②瓦解: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大量开垦,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

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2.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①表现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②抑制土地兼并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措施:北魏到唐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影响:鼓励农民垦荒,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3.“重农抑商”政策1.背景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的发展,商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日益严重。

2.原因“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高中必修二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必修二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必修二的历史课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有很多,因此要想要记牢历史知识,首先知道有哪些历史知识是需要记忆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4解读历史: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4解读历史: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

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说到明朝历史的时候,很多人都说朱元璋的海禁政策是一种愚昧落后的闭关锁国政策。

从表面上看,确实如此。

但是如果我们深究一下原因,就会发现这个政策是有它特指的对象的,而非简单的全面闭关锁国。

明朝海禁政策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日本海盗,后来被称为倭寇。

关于倭寇出现的年代,有几种说法。

如果纯粹从这个词语来说,早在公元5世纪,这个词汇就出现了。

后来,倭寇所指称的对象一直有所变化,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它基本上是指太平洋西岸地区的海盗,这些海盗或者以日本人为主,或者以日本为基地。

我们现在说的倭寇是指明朝期间危害严重的那个时期。

一般来说,倭寇从元朝开始侵扰中国沿海,到16世纪被剿灭殆尽,真正到了17世纪才彻底消失,其对中国危害最烈的时期前后跨越大约为300年左右。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倭寇的猖獗就是明朝海禁政策的结果,由此证明海禁政策闭关锁国的危害。

我认为这种说法太简单化,倭寇的猖獗确实与海禁有关,但是不能简单归之为海禁的结果,而是互为因果。

在元代以前,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一直都不错,文化交流和相互贸易都很多。

因此,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基本上没有倭寇一说。

但是在宋朝时期的朝鲜,倭寇就与海禁一起出现了。

那个时候的朝鲜曾经下令,禁止国民与日本交易,其中,对于某些特殊交易的禁令非常严厉。

宋朝是中国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一个时期,火药、印刷术都出现在这个时期。

中国的火药和印刷术很快就传到了朝鲜,但是,朝鲜为了防备日本,严禁火药技术外传,一旦有向日本人传授火药技术的,要被处以死刑。

这条禁令颇为类似后来明朝的海禁禁令,当时明朝曾明确罗列禁止交易的物品名单,其中包括铁货、牛马、军器等物资,这种禁令明显是针对日本的。

因此,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包括朝鲜在内的海禁主要针对的就是日本的海盗。

日本是一个岛国,物资贫乏,长期以来文化也比较落后。

在很长一段时期,更加靠近中国的朝鲜,比日本发达得多,朝鲜人在那个时候,把日本看成是野蛮人。

2023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7篇)

2023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7篇)

2023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7篇)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一、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明朝产生(1)出现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出现地点:江南地区(3)出现部门:纺织部门(4)出现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雇佣关系)2.清朝发展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的表现(1)手工工场规模扩大(2)分工更细(3)雇工数量增多(4)部门和地区增广3.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1)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2)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3)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二、“重农抑商”政策1.首倡商鞅变法,为后来的朝代所推崇。

2.推行的目的:(1)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3.明清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1)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

(2)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3)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4)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4.关于对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1)积极作用: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违背了历史潮流。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海禁”的直接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2.“海禁”的表现民间贸易:明初实行“海禁”,禁止民间贸易;明中后期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官方贸易:积极开展官方贸易,官方贸易一直不断3.“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4.“闭关锁国”的直接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5.“闭关锁国”的表现:清代初年,厉行海禁、迁界,海外贸易陷入停顿;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开广州通商,特许“十三行”经营管理对外贸易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自然经济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界60年代——19世纪中期)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D
“海禁”与“闭关锁国”
【典型试题】
1.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
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
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
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
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海禁”与“闭关锁国”表现】
“海禁”与“闭关锁国”
【“海禁”与“闭关锁国”评价】
局限性(主要影响): 1.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 萌芽的滋长。 2.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3.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 夜郎自大。 积极性: 对外来侵略有自卫作用,保护封建自然经济。 启示:1.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坚持对外开放。 2.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积极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
“海禁”与“闭关锁国”
【“海禁”与“闭关锁国”含义】
“海禁”与“闭关锁国”
【“海禁”与“闭关锁国”背景】
根本原因: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1.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猖獗; 2.清初要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3.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 4.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 外国进行贸易。
【答案】 B
“海禁”与“闭关锁国”
【典型试题】
2. 1567年,明朝隆庆皇帝朱载垕同时开放了“海禁”和“银
禁”,诏令“朝野上下率用银”,从此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白
银进口。据统计,白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西班牙从美洲横
越太平洋,经菲律宾运到中国的白银,占新大陆白银总产量的
3/4。由此可见,当时
()
知识点3“海禁”与“闭 关锁国”
“海禁”与“闭关锁国”
【“海禁”与“闭关锁国”含义】
元明清政府为了整顿沿海治安,防止海盗,清理走私, 保障社会稳定,垄断海外贸易的高额利润,禁止外国人到 中国沿海通商和中国人私自到海外经商和出海捕鱼,称为 “海禁”,又称洋禁或者“锁国政策”。
中国海禁自元朝开始,后被明清所继承和强化。元朝 出现四次海禁,每次海禁的时间并不长,最短一次不足两 年,即第四次(1320年一1322年),最长一次即第二次也不过 五年。元朝海禁的目的:对外征伐爪哇等地而导致海禁; 约束违禁品的外流等。

()
A.抑商的必要性
B.海禁政策的恶果
C.小农经济的脆弱
D.明朝社会矛盾激化
“海禁”与“闭关锁国”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阅读与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一旦戒严, 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 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 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可以反映由于实行海禁政策,海滨 一带无法生活,于是连结为盗。这说明海禁政策的恶果。
“海禁”与“闭关锁国”
【“海禁”与“闭关锁国”表现】
明朝: 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 下进行。 清朝: 1.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2.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 3.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开放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由十 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严格限制≠绝对禁止)
“海禁”与“闭关锁国”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中国和西班牙垄断了世界贸易
C.中国的航运和对外贸易发达
D.中国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国家
“海禁”与“闭关锁国”
【解析】
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和历史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由 于“海禁”和“银禁”的开放,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与中国 开展商品贸易往来,说明D正确。A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材料只反映西班牙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不能说明中国和西班 牙垄断了世界贸易;材料没有体现航运业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