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写作背景【宋】李清照

合集下载

《武陵春》李清照释义及解析

《武陵春》李清照释义及解析

《武陵春》李清照释义及解析《武陵春》李清照释义及解析《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境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武陵春》李清照释义及解析,一起来看看吧。

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词句注释⑴武陵春:词牌名。

此词在《诗词杂俎本·漱玉词》《类编草堂诗余》《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文体明辨》《古今名媛汇诗》《词的》《啸余集》《古今女史》《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城县志》《花镜隽声》《见山亭古今词选》《诗余神髓》《古今图书集成》《同情词集选》题作“春晚”,《彤管遗编》《彤管摘奇》《名媛玑隽》题作“暮春”,《词学筌蹄》题作“春暮”,《词汇》题作“春晓”,《词鹄》调作“武陵春第二体”。

赵万里辑《漱玉词》云:“至正本《草堂诗余》前集上如梦令后接引此阕,不注撰人。

玩意境颇似李作,姑存之。

”(案明成化本、荆聚本、陈钟秀本、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上,此首俱无撰人,与至正本同),《古今断肠词选》卷二又误以此首为马洪所作。

⑵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

花已尽:《词谱》、清万树《词律》作“春已尽”。

⑶日晚:《花草粹编》作“日落”,《词谱》、《词汇》、清万树《词律》作“日晓”。

⑷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

三国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宋贺铸《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

”⑸泪先:《彤管遗编》《彤管摘奇》作“泪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

《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⑹闻说:清叶申芗辑《天籁轩词选》作“闻道”。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创作背景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创作背景

《武陵春·春晚》此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

下面是其创作背景,欢迎阅读。

武陵春·春晚宋代: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

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

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考辨》:“词意写的是暮春三月景象,当做于绍兴五年三月。

”又《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年谱》:“绍兴五年乙卯,金人犯滁州,围亳州。

壬午,伪齐犯安丰,韩世忠游击金人于大仪镇,败之。

乙丑,金人困承州,又围濠州,高宗如平江。

”李清照《打马图》序云:“今年十月朔,闻淮上警报,浙江之人,自东走西,自南走北,居山林者谋入城市,居城市者谋入山林,旁午络绎,莫不失所。

易安居士自临安泝江,涉严滩之险,抵金华,卜居陈氏邸。

”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品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品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品赏析导读:一、作品原文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白话译文: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

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

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二、写作背景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考辨》:“词意写的是暮春三月景象,当做于绍兴五年三月。

”又《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年谱》:“绍兴五年乙卯,金人犯滁州,围亳州。

壬午,伪齐犯安丰,韩世忠游击金人于大仪镇,败之。

乙丑,金人困承州,又围濠州,高宗如平江。

”李清照《打马图》序云:“今年十月朔,闻淮上警报,浙江之人,自东走西,自南走北,居山林者谋入城市,居城市者谋入山林,旁午络绎,莫不失所。

易安居士自临安泝江,涉严滩之险,抵金华,卜居陈氏邸。

”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三、作品赏析整体赏析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

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李清照武陵春解析

李清照武陵春解析

武陵春·春晚【宋】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翻译:风停了,花儿已凋落殆尽,只有尘土还带有花的香气。

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

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

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赏析:此词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

当时北国沦陷,丈夫亡故,词人只身流寓浙江金华。

这首词表达的就是这种国破家亡的满腔忧愁。

词虽仅在末尾出现一个“愁”字,而“愁”实在是贯穿全篇的主题线索。

整首词写得极其含蓄委婉,又起伏变化,于“短幅中藏无数曲折”(黄了翁《蓼园词话》),充分体现了婉约词派的特色,耐人品味。

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意不过风吹落花而已,然仔细想来,“风住”,则在此之前曾是风狂雨骤之时,词人定被风雨锁在室内,其忧闷愁苦之情已可想而知(同时为下文“也拟泛轻舟”作伏笔)。

“尘香”,则天已转晴,落花成泥,透露出对美好景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

“花已尽”既补说“尘香”的原因,又将“愁”意推向更深一屋,大有“落花流水春去也”之意。

一句三折,顿挫有致。

“日晚倦梳头”,日高方起,又无心情梳发。

这看似违背常理的细节描写,正好写出了作者在国痛家恨的环境压力下那种不待明言,难以排遣的凄惨内心。

环顾四周,丈夫遗物犹在,睹物思人,念及北国故乡;而“物是人非”,景非昔同,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落寞,故用“事事休”三字来概括。

这一切真不知从何说起,正想要说,眼泪早已扑籁而下,“欲语泪先流”一句,已抑不住悲情喷涌而来,可谓“肠一日而九回”,凄婉动人。

词至此收缩上片,一腔愁苦高潮暂告段落。

“闻说双溪春尚好”,语气陡然而转,词人刚刚还在流泪,现在却“也拟泛轻舟”了,似乎是微露一霎喜悦,心波叠起。

李清照在浙江避难,写下《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比肩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清照在浙江避难,写下《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比肩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清照在浙江避难,写下《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比肩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宋朝第一才女李清照最擅写“愁”,她在浙江避难时,写的《武陵春·风往尘香花已尽》中有一压轴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句话常常被人拿来与李后主绝笔《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提并论,被认为是宋词写愁“最好”的两个句子。

李后主用“一江春水”来比喻“愁情”,胜在江河直下,奔流无尽的气势。

而李清照不能在势上压倒李煜,却能让“愁情”有了“重量”感,压得蚱蜢舟开不动。

如此看来,仿佛李清照的比喻更加高明。

但是第一个写出“愁情”重量的人却并不是她,而是唐朝的王之涣。

只不过,李清照在得到王之涣的诗启发后,把他诗中隐含的意思直白地展现了出来。

一、《武陵春·风往尘香花已尽》赏析《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宋·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词作意译:风雨过后,繁花落尽,化为含香的泥土。

傍晚倚在妆台上,心身疲倦,懒得梳头。

回忆往事随风散,物是人非,未曾开口泪先流。

听说双溪春光好,想去泛舟,但想到我独自一人,顿觉兴味索然。

试问那窄小的舴艋舟,怎么载得动我心中那么重的愁。

上辞版《唐宋词鉴赏辞典》中说,李清照这首《武陵春》像“戏曲”,我深以为然。

传统戏曲表现女子闺怨,开头就是先通过描写景物渲染气氛,然后开始写“懒梳妆”。

所以说她这首词是“代言体”。

不过,李清照毕竟是大词,她不必像写曲子词一样,用繁复的笔法慢慢去写。

所以,她一上来就用一句“风往尘香花已尽”,把故事的前景交代清晰明白。

词的第二句中,李清照通过“日晚倦梳头”的行为描写,暗示人物心中的“愁情”,为后文作铺垫。

第三句是在说明人物为什么发愁。

原来,她愁的是“物是人非,事事休”。

一个人的生命是十分短暂的,特别是在战乱的年代里。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原文|译文|创作背景《武陵春·春晚》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宋词吧。

《武陵春·春晚》原文宋代: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及注释译文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

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

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注释⑴此词在《诗词杂俎本·漱玉词》、《类编草堂诗余》、《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文体明辨》、《古今名媛汇诗》、《词的》、《啸余集》、《古今女史》、《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城县志》、《花镜隽声》、《见山亭古今词选》、《诗余神髓》、《古今图书集成》、《同情词集选》题作“春晚”,《彤管遗编》、《彤管摘奇》、《名媛玑隽》题作“暮春”,《词学筌蹄》题作“春暮”,《词汇》题作“春晓”,《词鹄》调作“武陵春第二体”。

赵万里辑《漱玉词》云:“至正本《草堂诗余》前集上如梦令后接引此阕,不注撰人。

玩意境颇似李作,姑存之。

”(案明成化本、荆聚本、陈钟秀本、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上,此首俱无撰人,与至正本同),《古今断肠词选》卷二又误以此首为马洪所作。

⑵“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

“花已尽”,《词谱》、清万树《词律》作“春已尽”。

⑶“日晚”,《花草粹编》作“日落”,《词谱》、《词汇》、清万树《词律》作“日晓”。

⑷“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

三国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宋贺铸《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

武陵春

武陵春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

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

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

武陵春⑴风住尘香花已尽⑵,日晚倦梳头⑶。

物是人非事事休⑷,欲语泪先流⑸。

闻说双溪春尚好⑹,也拟泛轻舟⑺。

只恐双溪舴艋舟⑻,载不动许多愁⑼。

[1]词句注释⑴武陵春:词牌名。

此词在《诗词杂俎本·漱玉词》、《类编草堂诗余》、《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文体明辨》、《古今名媛汇诗》、《词的》、《啸余集》、《古今女史》、《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城县志》、《花镜隽声》、《见山亭古今词选》、《诗余神髓》、《古今图书集成》、《同情词集选》题作“春晚”,《彤管遗编》、《彤管摘奇》、《名媛玑隽》题作“暮春”,《词学筌蹄》题作“春暮”,《词汇》题作“春晓”,《词鹄》调作“武陵春第二体”。

赵万里辑《漱玉词》云:“至正本《草堂诗余》前集上如梦令后接引此阕,不注撰人。

玩意境颇似李作,姑存之。

”(案明成化本、荆聚本、陈钟秀本、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上,此首俱无撰人,与至正本同),《古今断肠词选》卷二又误以此首为马洪所作。

⑵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

花已尽:《词谱》、清万树《词律》作“春已尽”。

⑶日晚:《花草粹编》作“日落”,《词谱》、《词汇》、清万树《词律》作“日晓”。

⑷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

三国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宋贺铸《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

”⑸泪先:《彤管遗编》、《彤管摘奇》作“泪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

武陵春 李清照

武陵春 李清照

武陵春李清照《武陵春》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词中抒发了词人对故乡武陵山的怀念之情。

本文将从李清照的背景、词人对武陵山的描写以及《武陵春》的主题等方面对这首词进行分析。

李清照是宋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被誉为“词坛第一才女”。

她生活在一个动乱的年代,她的词作多以抒发内心的哀愁和思乡之情为主题。

尽管她的词作以爱情为主题的也不少,但对于诗人来说,故乡的怀念是常常在作品中出现的主题。

《武陵春》词是李清照在离开了故乡武陵山后写下的。

词中的“武陵春晩”一句直接点明词人写词的时间和地点。

武陵山是李清照的家乡,她曾经在这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

词中的“春晚”一词可见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春天的暮色,晚霞余辉洒在山上,给予这片土地一种独特而美丽的氛围。

接下来的几句词将读者带入武陵山的美景。

词中的“不见树空山,不闻风古木”形象地描绘了武陵山的景色。

在这里,没有错落有致的树木和被风吹拂的古老树木的声音,只有一片空旷寂静的山岭。

这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而“百花深处”则呼应了词中“武陵春”的寓意,生动地展现了山上百花盛开的美景。

词人通过这些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深深思念之情。

进一步的,词中的“可怜武陵春晚,担得欢愁。

”展示了词人的内心世界。

虽然美景依旧,但李清照却无法感受到快乐。

这是因为她已经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那片曾经给她带来无尽欢愉的土地。

这种欢愉和忧伤在词中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词人的情感。

词的最后一句“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今住。

”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但又只能选择离开的无奈。

她知道,无论她多么怀念故乡,她的生活已经开始了新的阶段。

词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故乡的感恩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武陵春》以其简短而精练的文字,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通过对武陵山美景的描写和对离别的思考,词人唤起读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凭借其深情、婉约的风格,被世人珍视,并称之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武陵春》的背景和意境。

2.领悟李清照的词风及其在词坛的地位。

3.分析《武陵春》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4.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武陵春》的意境和情感。

2.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三、教学难点1.《武陵春》中的意象分析。

2.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词坛地位。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李清照的其他词作。

(二)课堂讲解1.介绍《武陵春》的创作背景。

2.分析《武陵春》的意境和情感。

3.讲解《武陵春》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武陵春》的理解和感悟。

2.分析《武陵春》中的意象,如“武陵春”、“绿肥红瘦”等。

3.讨论李清照的词风特点,与其他词人进行比较。

(四)案例分析1.让学生举例分析《武陵春》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2.分析《武陵春》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3.探讨李清照在词坛的地位及其影响。

(五)课堂小结2.强调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五、课后作业1.背诵《武陵春》。

2.选择一首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分析其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3.写一篇关于《武陵春》的鉴赏文章。

【原文】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鉴赏分析】1.意境分析《武陵春》以春景为背景,描绘了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词中“风住尘香花已尽”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结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失落。

词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美好时光不再的感慨。

2.情感分析3.修辞手法分析(1)拟人:词中“风住尘香花已尽”,将风、尘、花都拟人化,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结束。

(2)比喻:词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将愁比作沉重的物体,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愁苦。

4.艺术特色分析《武陵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词人内心的情感。

词中采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词意更加深刻。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品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品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品赏析一、作品原文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白话译文: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

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

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二、写作背景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考辨》:“词意写的是暮春三月景象,当做于绍兴五年三月。

”又《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年谱》:“绍兴五年乙卯,金人犯滁州,围亳州。

壬午,伪齐犯安丰,韩世忠游击金人于大仪镇,败之。

乙丑,金人困承州,又围濠州,高宗如平江。

”李清照《打马图》序云:“今年十月朔,闻淮上警报,浙江之人,自东走西,自南走北,居山林者谋入城市,居城市者谋入山林,旁午络绎,莫不失所。

易安居士自临安泝江,涉严滩之险,抵金华,卜居陈氏邸。

”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三、作品赏析整体赏析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

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宋代李清照《武陵春》鉴赏

宋代李清照《武陵春》鉴赏

宋代李清照《武陵春》鉴赏宋代李清照《武陵春》鉴赏《武陵春·春晚》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宋代李清照《武陵春》鉴赏,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武陵春(宋)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⑴此词在《词杂俎本·漱玉词》、《类编草堂诗余》、《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文体明辨》、《古今名媛汇诗》、《词的》、《啸余集》、《古今女史》、《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城县志》、《花镜隽声》、《见山亭古今词选》、《诗余神髓》、《古今图书集成》、《同情词集选》题作“春晚”,《彤管遗编》、《彤管摘奇》、《名媛玑隽》题作“暮春”,《词学筌蹄》题作“春暮”,《词汇》题作“春晓”,《词鹄》调作“武陵春第二体”。

赵万里辑《漱玉词》云:“至正本《草堂诗余》前集上如梦令后接引此阕,不注撰人。

玩意境颇似李作,姑存之。

”(案明成化本、荆聚本、陈钟秀本、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上,此首俱无撰人,与至正本同),《古今断肠词选》卷二又误以此首为马洪所作。

⑵“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

“花已尽”,《词谱》、清万树《词律》作“春已尽”。

⑶“日晚”,《花草粹编》作“日落”,《词谱》、《词汇》、清万树《词律》作“日晓”。

⑷“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

三国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宋贺铸《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

”⑸“泪先”,《彤管遗编》、《彤管摘奇》作“泪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

《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⑹“闻说”,清叶申芗辑《天籁轩词选》作“闻道”。

“春尚好”,明程明善辑《啸余谱》作“春向好”。

《武陵春-春晚》赏析

《武陵春-春晚》赏析

《武陵春·春晚》赏析《武陵春·春晚》是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

以下是对这首词从历史背景到作者当时境遇方面的赏析:全文如下:《武陵春·春晚》宋李清照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

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

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

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

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此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

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

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在历史背景方面,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创作于北宋。

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作者也因此遭遇了家国之变和巨大的精神压力。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在那个时期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在作者当时的境遇方面,李清照在创作这首词时已经经历了丈夫的离世和国家的动荡。

她身处乱世之中,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这首词中表达的痛苦和忧愁,正是她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她通过描绘暮春之景和自己的心情,表达了对故国故人的深深思念和对人生的无奈与感慨。

总的来说,《武陵春·春晚》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词。

它展现了李清照在乱世中的生活体验和内心世界,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人生和故国的深深思考。

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李清照的《武陵春》赏析

李清照的《武陵春》赏析

李清照的《武陵春》赏析李清照的《武陵春》赏析《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境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的《武陵春》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武陵春》原文: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赏析1: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当年她是五十三岁。

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

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

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

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

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

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

这,真是“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直流了。

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

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而仍然不得不诉。

故似若相反,而实则相成。

上片既极言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所以下片便宕开,从远处谈起。

[《武陵春》赏析]李清照武陵春赏析

[《武陵春》赏析]李清照武陵春赏析

[《武陵春》赏析]李清照武陵春赏析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当年她是53岁。

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

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

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

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

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

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

这,真是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直流了。

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

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而仍然不得不诉。

故似若相反,而实则相成。

上片既极言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所以下片便宕开,从远处谈起。

这位女词人是最喜爱游山玩水的。

据周辉《清波杂志》所载,她在南京的时候,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

冬天都如此,春天就可想而知了。

她既然有游览的爱好,又有需要借游览以排遣的凄楚心情,而双溪则是金华的风景区,因此自然而然有泛舟双溪的想法,这也就是上一首所说的多少游春意。

但事实上,她的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又已经预料到愁重舟轻,不能承载了。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译文及赏析《武陵春·春晚》是由李清照所创作的,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当年她是五十三岁。

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武陵春·春晚》宋代: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

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

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

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

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武陵春·春晚》译文风停了,花儿已凋落殆尽,只有尘土还带有花的香气。

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

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

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武陵春·春晚》注释武陵春:词牌名,又作“武林春”、“花想容”,双调小令。

双调四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

这首词为变格。

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

花:一作“春”。

日晚:一作“日落”,一作“日晓”。

梳头:古代的妇女习惯,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梳妆打扮。

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

先:一作“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

《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说:一作“道”。

“尚好”:一作“向好”。

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

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

拟:准备、打算。

轻舟:一作“扁舟”。

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译文及赏析《武陵春·春晚》是由李清照所创作的,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当年她是五十三岁。

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武陵春·春晚》宋代: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

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

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

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

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武陵春·春晚》译文风停了,花儿已凋落殆尽,只有尘土还带有花的香气。

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

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

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武陵春·春晚》注释武陵春:词牌名,又作“武林春”、“花想容”,双调小令。

双调四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

这首词为变格。

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

花:一作“春”。

日晚:一作“日落”,一作“日晓”。

梳头:古代的妇女习惯,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梳妆打扮。

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

先:一作“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

《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说:一作“道”。

“尚好”:一作“向好”。

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

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

拟:准备、打算。

轻舟:一作“扁舟”。

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

武陵春

武陵春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 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 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 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 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相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 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 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点绛唇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 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夏日绝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小 结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 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 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 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 怅与悲伤之情。
链接中考:
1.李清照的《武陵春》中写人事变迁 让人伤心的句子是: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在《武陵 春》中独辟蹊径,抒发内心沉重的哀 愁的句子是: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背景简介 北宋灭亡后,李清照来到南方,故乡 已陷入金人之手,家中收藏的大批文物 被焚毁,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故。金军继 续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 亡寓居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词。时年53 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 、文物丧 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 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 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武陵春·春晚的诗意及解析

武陵春·春晚的诗意及解析

武陵春·春晚的诗意及解析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武陵春·春晚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原文:《武陵春·春晚》宋代: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武陵春:词牌名,又作“武林春”、“花想容”,双调小令。

双调四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

这首词为变格。

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

花:一作“春”。

日晚:一作“日落”,一作“日晓”。

梳头:古代的妇女习惯,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梳妆打扮。

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

先:一作“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

《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说:一作“道”。

“尚好”:一作“向好”。

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

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

拟:准备、打算。

轻舟:一作“扁舟”。

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

诗意:风停了,花儿已凋落殆尽,只有尘土还带有花的香气。

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

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

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赏析: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

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读赏析
(1)主题思想 本词写于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人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 个词说明了什么?
《武பைடு நூலகம்春》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 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在孤苦凄凉的环境中流荡无依
的才女形象,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 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 (2)文脉结构 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 “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 上阕:写眼前凄清景色,凄楚心情 武陵春 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 下阕: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 沉重、无奈。
写作背景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 (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人 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 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 夫赵明减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 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 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 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 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 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 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 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 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李清照
词作大意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 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 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 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 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 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 是言未出而泪先流。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 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 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 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著名女词人, 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她出生在一个文学气 氛浓厚的家庭里,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 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 入据中原,她和丈夫避兵江南,经历国破家 亡的苦难,赵明诚中途病死,生活颠沛流离, 境遇孤苦。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时 期,前期词多写其悠闲生活,轻快活泼,富 有生趣。后期词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 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写得深沉哀痛。 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 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品读赏析
《武陵春》 (1)主题思想
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本词写于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人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
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 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在孤苦凄凉的环境中流荡无依 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 的才女形象,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 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 (2)文脉结构 朴、率真。 上阕:写眼前凄清景色,凄楚心情
品读赏析
(1)主题思想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 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 本词写于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人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 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武陵春》
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在孤苦凄凉的环境中流荡无依
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 的才女形象,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 (2)文脉结构 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 出作者的满怀愁绪。两篇文章都用 上阕:写眼前凄清景色,凄楚心情 武陵春 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 下阕: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 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
武陵春
下阕: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
主题思想
本词写于李清照南渡之后。词 人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 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在孤苦凄凉 的环境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借 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 苦闷和忧愁。
探究学习
比较《望江南》和《武陵春》这两首词有什么相同之处?
1、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望江南》清新明快,《武 陵春》直率凄婉。 2、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 3、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 惨心境。 两首词都写闺情,都写女子对丈夫的思念。《武陵春》除 此之外,还包括家国之恨、故国之思、情感较为深广。两 首词都细腻生动地再现了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宛转起伏, 富于变化。《望江南》反映了思妇喜悦、急切、兴奋、失 望、伤心、哀怨的心理变化。《武陵春》从愁思满怀写起。 经历片刻的轻松,终于忧愁难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