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总则为了保证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的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公司安全生产发展,制定本操作规程。
生产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有:粉尘、噪声、高温、氢氟酸等。
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区域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涉及场所。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噪音、氢氟酸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2.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目录》《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噪声作业分级》《施工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现有生产条件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程。
3、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1)粉尘①产生的原因:粉尘主要是磷矿石、复合肥、氯化钾、煤的生产、储存、输送、破碎过程中出现,如在磷矿石皮带层及各运转点其影响程度与工艺设计及通风除尘设施等的条件有关。
②危害程度: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③职业健康卫生标准煤尘:PC-TWA 4mg/m³其他粉尘:PC-TWA 8mg/m³④主要涉及岗位:涂布车间配料岗位;制片车间扫粉岗位。
2)噪声①产生原因:主要来源于各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振动、碰撞而产生的机械声而产生的动力噪声。
主要有自动制片机、半自动点焊机、半自动卷绕机、半自动封口机、清洗机等。
②危害程度: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
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范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噪声岗位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减少噪声对工作环境的污染,制定本操作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包括生产、服务等各个行业。
第三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履行职业卫生管理责任,保障自身的职业卫生权益。
第四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经过健康体检,确保身体状况符合从事噪声岗位的要求。
第五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接受岗前培训,了解噪声对健康的影响、预防措施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
第六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及时报告相关问题。
第二章噪声检测与评估第七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的工作场所应定期进行噪声测量,以确保噪声水平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第八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在岗位调整或变动后,应重新进行噪声测量和评估。
第九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的噪声暴露水平应控制在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如超过限值,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控制措施。
第十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的个人噪声暴露水平要低于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限值,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个人防护装备。
第三章噪声控制措施第十一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根据噪声暴露水平和工作要求,合理选择工艺设备,降低噪声产生的可能性。
第十二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优化工艺流程,减少噪声源的数量和强度。
第十三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对噪声源进行隔离,采用隔音材料、噪声屏障等技术手段来降低噪声水平。
第十四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噪声控制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五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优化工作环境,减少噪声反射和吸收。
第四章个人防护措施第十六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设备,如耳塞、耳罩等。
第十七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并及时更换损坏或过期的设备。
第十八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避免加剧身体损伤。
第十九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定期对个人听力进行检查,以便早发现和治疗听力损伤。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职业危害岗位操作规程1总则1.1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安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视治理规定》等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订岗位职业安康操作规程1.2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需严格执行本规程。
1.3建筑行业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较高的行业,既有施工工艺产生的危害因素,也有自然环境、施工环境产生的危害因素,还有施工过程产生的危害因素。
既存在粉尘、噪声、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的危害,也存在高处作业、密闭空间作业、高温作业、低温作业、高原〔低气压〕作业、水下〔高压〕作业等产生的危害,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的危害也相当突出。
一个施工现场往往同时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同施工过程存在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名词解释2.1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移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
空气动力学直径〔AED〕小于 15μm 以下的尘粒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称为呼吸性粉尘。
2.2噪声:是指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的总称。
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其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
常常接触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心情和安康,干扰工作和正常生活。
噪声是范围很广的一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在很多生产劳动过程中都会有接触时机。
建筑施工噪声:主要指建筑施工现场产生的噪声。
在施工中要大量使用各种动力机械,要进展挖掘、打洞、搅拌,要频繁地运输材料和构件,从而产生大量噪声。
2.3烟尘:烟尘是指在燃料的燃烧、高温熔融和化学反响等过程中形成的漂移于空中的颗粒物。
作业现场典型的烟尘有焊接烟尘、爆破烟尘。
烟尘的粒径很小,一般小于 1gm。
2.4高温:日最高气温到达35℃以上,就是高温天气。
高温天气会给人体安康、交通、用水、用电等方面带来严峻影响。
2.5中毒: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引发组织构造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死亡者,称为中毒。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岗位简介噪声岗位是指工作环境中噪声超过国家标准的职业岗位。
噪声是指各种有害声音对人耳造成的干扰和损害。
噪声岗位主要存在于工厂、建筑工地、机械设备操作等工作场所。
二、噪声的危害1.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危害: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会引起听觉疲劳、耳膜破裂、耳聋等问题。
2. 噪声对心理健康的危害: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定、压力增加、失眠等问题。
3. 噪声对其他身体器官的危害:噪声还会引起头痛、消化不良、血压升高等问题。
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 个人防护(1)佩戴耳塞或耳罩:在噪声岗位工作时,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噪声耳塞或耳罩,保护耳朵免受噪声侵害。
(2)佩戴防护手套和其他防护用品:根据具体工作环境,佩戴适当的手套、防护眼镜等,保护全身不受噪声伤害。
(3)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做好个人卫生,定期清洗耳塞和耳罩,保持清洁。
2. 工作环境改善(1)减少噪声源:对于能够减少噪声源的工作环境,应采取控制措施,如使用低噪声设备、改进工艺等。
(2)隔声措施:对于不能减少噪声源的工作环境,应采取隔声措施,如安装隔音墙、隔音板等,尽量将噪声隔离。
(3)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和维护噪声设备,及时修复故障,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减少噪声产生。
3. 健康监护(1)定期体检:对从事噪声岗位的员工,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时了解身体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2)职业病防治:对于职业病风险较高的人员,要采取职业病防治措施,如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提供个人防护用品等。
四、应急处理1. 意外事故应急处理:当发生噪声岗位的意外事故时,应立即停止工作,确保人身安全,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2. 噪声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对于噪声突发事件,应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五、员工培训1. 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对从事噪声岗位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防护能力。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正式版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正式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噪声岗位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预防和控制噪声对岗位工作环境的不良影响,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噪声岗位从业人员。
第三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本操作规程的相关要求,加强自我保护,防止噪声对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的不良影响。
第四条雇主应严格遵守噪声防控相关法律法规,落实相关管理责任,并为噪声岗位从业人员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
第五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接受相关安全防护和卫生知识的培训,了解噪声的危害特点及防护方法,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第二章工作环境的监测和评估第六条雇主应对噪声岗位的工作环境进行定期的噪声监测和评估,确保噪声水平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对噪声岗位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第七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按要求参与工作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测试、控制噪声源。
第三章岗位操作规范第八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在工作期间应按规定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包括耳塞、耳罩等,并正确使用、维护。
第九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按照操作规范使用噪声源设备,不得超负荷使用设备,避免设备噪声超标。
第十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噪声与其它因素相互叠加,如震动、化学毒物等。
第十一条雇主应提供相应的岗位操作规范和技术培训,确保噪声岗位从业人员能正确操作设备,减少不必要的噪声。
第四章健康监测和防护第十二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包括听力检查、体检等。
第十三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及时更换损坏设备。
第十四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因受噪声而引发其他职业病。
第五章应急处理和事故预防第十五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知悉应急处理程序,并按要求参与演练,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
第十六条噪声岗位应设立明显的警告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噪声,避免突发事故的发生。
第六章管理和监督第十七条雇主应设立噪声防控管理机构,负责噪声防控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监督。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前言噪声岗位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噪声的工作岗位。
为了保障从事噪声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特制订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噪声岗位工作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工厂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人、机械仪器操作人员以及在噪声环境下工作的职业人员等。
三、基本要求1.噪声岗位工作人员应首先接受相关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了解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和如何有效预防。
2.在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应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噪耳塞或耳罩,并定期更换或清洁,确保其有效防护功能。
3.对于无法降低噪声的岗位,应采取轮岗制度,降低个体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下的风险。
4.噪声岗位工作人员应按规定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如防护耳罩、防护耳塞等,并根据岗位噪声情况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
四、操作规程1.定期进行噪声岗位的职业卫生评估,并制定合理的职业卫生预警标准和应对措施,确保噪声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
2.噪声岗位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职业卫生检测,包括但不限于听力检测、噪声暴露时间监测等。
3.对于噪声岗位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学习和培训,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对于无法有效降低噪声的岗位,应制定合理的轮岗制度和加班管理政策,避免过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下。
五、遇紧急情况处理在噪声岗位工作中如遇紧急情况,应第一时间停止工作并撤离现场,并按照公司规定的应急程序和办法处理。
六、后记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噪声岗位工作的人员,确保他们的职业卫生安全。
企业应定期组织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提高噪声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能力。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定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定一、目的与范围本规定的目的是保护噪声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减少噪声对工作人员的危害。
适用于所有从事噪声岗位工作的人员。
二、基本原则1. 优先采取技术措施降低噪声水平,其次考虑行政、组织和人员防护措施。
2. 依法制定噪声暴露限值,严格控制噪声危害在可接受范围内。
3. 强化噪声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三、噪声控制措施1. 技术措施:- 使用低噪声设备和工具,降低工作环境中噪声源。
- 减少噪声传播,采取隔声、吸声等措施。
- 加装隔音设备,改善噪声岗位的工作环境。
2. 行政措施:- 制定噪声工作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安全要求。
- 安排噪声岗位轮班,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
- 建立噪声岗位工作记录,核实噪声岗位工时和噪声暴露情况。
3. 个体防护措施:- 提供个体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噪声暴露。
- 进行必要的职业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噪声防护意识和技能。
四、职业健康监护1. 噪声岗位工作人员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听力检查和身体健康评估。
2. 对于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异常的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工作岗位、提供适当的医疗服务等。
五、应急处理1. 噪声岗位发生突发事件或事故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如停工、疏散等,以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2. 针对噪声源的事故和突发事件,应及时调查原因,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六、培训和教育1. 对从事噪声岗位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关职业健康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噪声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 定期组织噪声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七、监督管理1.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噪声岗位的监督检查,确保相关规定的有效实施。
2. 噪声岗位工作人员也有义务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保护自身职业健康。
以上为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定,请相关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确保自身职业健康和安全。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声耳塞、耳罩或防声帽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隔音、消声设施,确认隔音、消声设施无异常现象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3、如隔音、消声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隔音、消声设施的正常运转。
4、加强日常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有效控制设备异常而造成噪声的上升。
5.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
6对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7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或按《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规定的时间,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
8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时,应采取个体防护;对职工并不经常停留的噪声作业场所,应根据不同要求建立作为控制、观察、休息的隔声室,室内必须有足够的吸声衬面,以减少混响声。
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职业病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二、本公司的职业危害因素有:铅尘、噪声、、有害气体。
造成职业病的主要是“铅尘.铅烟”,其主要产生于铸板、和膏、化成.包装筛等工序。
三、人力资源部依法对员工办理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确保职业病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定期为涉铅人员发放防护用品。
四、职业安全卫生科负责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增强职业病防治观念,提高劳动者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发现职业危害隐患及时报告整改。
五、设备科负责安装各车间的防尘设施,并完善制度、建立台账,做好检测、检查、维护工作及相关记录。
六、安环部负责监督规范监督使用防尘喷雾设施,加强日常检查和使用管理。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落实整改,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用。
七、上级部门定期组织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
监测、评价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在告知牌上及时公布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八、安环部或相关单位,在负责实施建设项目时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部门提出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工作场所及职工健康的影响作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九、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其防护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十、在有可能发生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警示标识、报警设施。
确定责任人和检查周期,并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十一、职业安全卫生科负责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并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目标、方法、资金、时间等。
年底进行检查并考核落实情况,确保职业危害的防治的防治与监控效果。
十二、各生产车间或安环部发现疑似职业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确诊的还应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十三、安环部要严把就业职工身体素质关。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前言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是为了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确保工作环境达到卫生要求而制定的一系列具体操作规定。
本文档旨在指导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正确和有效地执行相关职业卫生措施,避免职业病危害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
二、职业卫生管理目标1. 确保岗位工作环境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职业卫生法规标准,并持续改进。
2.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和设备,确保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3. 通过职业卫生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 岗位工作环境1.1 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没有有害气体和粉尘的积累。
1.2 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和清洁,定期清理和消毒。
1.3 避免工作区域的噪声超过国家标准,提供必要的防噪音措施。
1.4 高温工作场所要设立适当的休息区域,并提供充足的饮水设施。
1.5 确保工作场所的照明质量符合国家标准,避免过强或过弱的光线。
1.6 工作区域要设置适当的防护设施,如安全扶手、防护网等。
2. 个人防护措施2.1 员工应佩戴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口罩等。
2.2 根据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防护设备并正确佩戴。
2.3 在高温工作环境中工作的员工应注意防晒和补水,必要时进行定期休息。
2.4 岗位上不允许穿戴长发、宝石饰品等可能引起危险的物品。
2.5 员工应接受必要的职业卫生培训,了解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注意事项。
3. 废物和污染物处理3.1 废弃物和污染物应按照相关的处理程序进行分类和处理。
3.2 员工应正确使用存放和处理废弃物的容器和设备。
3.3 废弃物和污染物的处理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要求。
4. 职业卫生培训和宣传4.1 公司应定期组织职业卫生培训,向员工传授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
4.2 公司应通过宣传栏、公告和会议等形式,加强职业卫生意识的宣传。
4.3 公司应定期组织职业健康体检,并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和咨询。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范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范1. 引言本操作规范旨在保障噪声岗位工作者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减少噪声对工作者的危害。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从事噪声岗位的工作者和雇主。
2. 职业健康评估2.1 雇主应当对噪声岗位进行职业健康评估,确定噪声暴露情况以及潜在的健康风险。
2.2 职业健康评估的结果应当记录并报告给工作者,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噪声暴露风险。
3. 噪声监测与控制3.1 雇主应当进行噪声监测,确保噪声水平符合法定标准和行业规范。
3.2 如发现噪声超过法定标准或行业规范,雇主应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更换低噪声设备;- 提供噪声隔音设备;- 调整工作流程以减少噪声暴露时间。
4. 防护措施4.1 雇主应向噪声岗位工作者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耳塞或耳罩,以减少噪声对工作者的直接暴露。
4.2 工作者应合理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性和合格状况。
5. 健康监测与培训5.1 雇主应定期进行噪声岗位工作者的健康监测,以及提供相应的健康咨询和支持。
5.2 雇主应对噪声岗位工作者进行必要的职业卫生培训,包括但不限于噪声的危害、防护措施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方法。
6. 应急处理6.1 雇主应开发并实施应急处理计划,以应对噪声岗位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6.2 噪声岗位工作者应熟悉并遵守应急处理计划,以确保自身安全。
7. 法律法规的遵守7.1 雇主和噪声岗位工作者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范。
7.2 如发现违法或不合规的行为,应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8. 监督与反馈8.1 有关部门应定期对噪声岗位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规范的执行。
8.2 工作者和雇主应积极反馈噪声岗位的职业卫生情况,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
以上为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范的主要内容,雇主和工作者应按照该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以保障职业健康与安全。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书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书1. 引言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噪声岗位,旨在保护员工的职业卫生健康,减少噪声对员工的不良影响。
2. 安全管理责任2.1. 公司将确定噪声岗位的负责人,并明确他们的职责和义务。
2.2. 负责人应确保噪声岗位符合相关职业卫生标准,并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
3. 测量和评估噪声3.1. 公司将定期测量和评估噪声岗位的噪声水平。
3.2. 测量结果应记录并及时通知相关的负责人。
3.3. 如果噪声水平超过法律规定的限制值,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4. 控制噪声4.1. 公司将优先采取控制噪声源的技术措施,如使用噪声减震设备等。
4.2. 如果技术措施无法降低噪声水平至可接受范围,应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给员工。
4.3. 员工应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5. 健康监测5.1. 公司将为暴露于噪声岗位的员工提供适当的健康监测。
5.2. 健康监测包括定期的听力检查和其他相关的身体检查。
5.3. 监测结果应记录并及时进行反馈和处理。
6. 培训和教育6.1. 公司将为噪声岗位的员工提供必要的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
6.2. 培训内容包括噪声的危害、预防措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6.3. 培训记录应保存并定期进行复查。
7. 事故报告和处理7.1. 员工应立即报告与噪声相关的事故或不良事件。
7.2. 公司将及时调查和处理报告的事故,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8. 审查和改进8.1. 公司将定期审查和改进本操作规程的有效性。
8.2. 审查可以包括噪声水平的再次测量和评估,员工的健康监测结果和培训记录等。
8.3. 改进措施应记录并及时落实。
9. 附则9.1. 本操作规程应通过内部通知的方式向所有噪声岗位员工传达,并确保他们的知晓和遵守。
9.2. 监管部门和职业卫生检查人员可以随时进行监督和检查,公司应积极配合与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以上为《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书》的内容。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02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标 准与法规
国家相关法规及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 防治法》
规定用人单位应当采取综合性措施,控制和 消除工作场所的噪声危害,保障员工健康。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 触限值》
明确规定了不同行业和岗位噪声的职业接触限值, 为噪声岗位的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
培训操作
对相关人员进行降噪设施操作 和维护培训,确保其能够正确
、安全地操作和维护设施。
04
噪声岗位操作规范与 流程
操作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了解噪声源
在操作前,必须了解工作场所中可能产生噪声的设备、机器或其 他声源,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根据噪声强度和频率,选择合适的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并确保其完好无损。
重点强调了噪声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 ,如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定期进 行听力检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 息时间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建议
智能化监测与管理
个性化防护用品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噪声监测和管理将 更加智能化,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 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提高管理效率。
针对不同工种和个体差异,研发更加舒适 、高效的个性化防护用品,提高工人的防 护意识和效果。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1
噪声危害及防护措施
介绍了噪声对听力的危害,以及如何 通过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 措施来降低噪声对工人的影响。
02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要 求
详细阐述了噪声岗位的职业卫生要求 ,包括工作场所的噪声限值、噪声测 量和评估、工人健康检查等。
03
噪声岗位安全操作规 程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第一条总则1.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和《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3号)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特制订本操作规程。
2.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
3.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
第二条名词解释1.粉尘:是指能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矽尘是指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大于10%的无机性粉尘。
矽尘和煤尘是煤矿行业工人接触的主要粉尘,长期职业接触可能产生的职业病是矽肺、煤工尘肺。
2.噪声:是给听到它的人和自然界带来烦恼的、不受欢迎的声音。
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称为噪声。
长期暴露于一定强度噪声下,可以对人的听觉系统产生损害,对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
噪声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长期接触高噪声能引起噪声性聋。
3.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是指一氧化碳、甲烷、硫化氢、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二氧化碳等,这些气体对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很大危害,都可能导致急性中毒、窒息。
4.烟尘:烟尘是指在燃料的燃烧、高温熔融和化学反应等过程中形成的漂浮于空中的颗粒物。
作业现场典型的烟尘有焊接烟尘、爆破烟尘,烟尘的粒径很小,一般小于1gm。
5.高温: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就是高温天气。
高温天气会给人体健康、交通、用水、用电等方面带来严重影响。
6.中毒: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引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死亡者,称为中毒。
中毒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多呈剂量-效应关系;中毒按其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和慢性中毒。
一次接触大量毒物所致的中毒,为急性中毒;多次或长期接触少量毒物,经一定潜伏期而发生的中毒,称慢性中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亚急性中毒,有时也难以划分。
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与安全,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高生产安全和劳动生产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本企业所有员工,包括全职、兼职、临时工以及访客等。
第三条本规程要求员工严格遵守,违反规程者将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章职业卫生安全管理第四条企业将设置职业卫生安全管理部门,具体负责职业卫生安全相关事务。
第五条职业卫生安全管理部门要对职业病防控工作进行组织和指导,制定相关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
第六条职业卫生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定期检查、评估危险源,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第三章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估第七条企业将对危害因素进行系统的识别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八条危害因素识别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化学因素:如有毒有害物质、放射性物质等;2.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等;3.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等;4.人因因素:如工作负荷、不良工作姿势等。
第九条企业将建立健康档案,包括员工健康档案和岗位危害因素档案。
第四章职业卫生安全培训与教育第十条企业将组织职业卫生安全培训与教育,包括:1.员工入职前的职业卫生安全培训;2.员工岗前培训,包括危害因素的介绍、应急处置等;3.定期的职业卫生安全培训,以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安全意识和知识。
第十一条员工参加职业卫生安全培训后,须通过相应考核,并颁发职业卫生安全培训合格证。
第五章个人防护与职业卫生设施第十二条企业将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员工正确佩戴。
第十三条企业将配备必要的职业卫生设施,如通风设备、卫生间、洗手池等,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第十四条员工在进入危险区域前,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帽、防护服、防护眼镜等。
第六章应急处理第十五条对于突发事件或危机情况下,员工需要按照紧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理。
第十六条员工要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能够在必要时进行急救。
第十七条企业将建立完善的事故报告、记录与分析制度,以及相关的报告和通知制度。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病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
一、名词解释(一)粉尘: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叫做工业粉尘。
对工业粉尘如果不加以控制,它将破坏作业环境,危害工人身体健康和损坏机器设备,还会污染大气环境。
粉尘危害主要以风钻打眼、放炮、机械装渣、运输设备的转载等各种井下、井上生产作业及运输所产生。
(二)噪声:是给听到它的人带来烦恼的、不受欢迎的声音。
影响人们学习休息的声音都称为噪声。
对噪声的感受因各人的感觉、习惯等而不同,因此噪声有时是一个主观的感受,一般来说人们将影响人的交谈或思考的环境声音称为噪声。
噪声危害主要为来自机器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动力电机产生的震动、运动原理的往复运动等。
(三)有毒有害气体:是指有毒并对身体有害的气体,本单位有毒有害气体主要为锰及其化合物等。
会导致人体急慢性中毒,部分器官停止工作,甚至导致窒息和死亡。
二、接触粉尘危害岗位操作规程1.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各设备的运行原理和操作规程,经培训合格并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
2.作业人员要按规定佩戴及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不得随意取下拒用。
3.作业人员要按规定及时更换防护用品,严禁使用损坏、到期和不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
4.作业人员要经常对作业场所进行洒水降尘和卫生清理,保持作业地点的清洁、干净。
5.作业人员要在班中时刻检查个人防护用品及各种防护设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6.当粉尘浓度超过规定时要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措施降低浓度,待浓度符合要求是方可继续作业。
7.作业过程中若发现职业危害要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现场上报负责人。
8.作业中若发生职业危害事故要立即上报,并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进行处理。
9.各单位要定期组织人员对本单位所辖区域进行降尘。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引言噪声是指声波或振动能够干扰人类听觉系统正常工作或影响人体健康的声音。
在一些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噪声可能成为工人们长期面临的职业危害。
为了减少噪声对工人造成的危害,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制定本《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以声音为工作介质或者工作环境中存在噪声的岗位。
三、工作环境评估1.工作环境评估是保证噪声岗位职业卫生的重要步骤,必须对工作环境中的噪音水平进行评估,并记录噪音源的种类、位置和强度。
2.工作环境评估应由专业的职业卫生人员进行,评估结果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3.工作环境评估应定期进行,至少每年一次。
四、噪声控制与管理1.使用降噪设备:对于噪声源头,如机器、设备等,应选择合适的降噪设备进行处理,减少噪声产生。
2.个体听力防护:为暴露于噪声岗位的工人提供合适的个体听力防护设备,如耳塞或耳罩,确保工人听力的安全。
3.工作场所布局设计:合理规划工作场所的布局,减少噪声传播和聚集,避免噪声反射和共振现象。
4.噪声源的隔离:对于噪声源,应采取隔音措施,如加装隔音罩、隔音板等,将噪声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五、培训和教育1.对噪声岗位的工人进行噪声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包括噪声对身体的危害、个体听力防护的正确使用方法等。
2.定期组织岗位工人进行噪声职业卫生知识的巩固教育,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保护自己的听力健康。
3.相关管理人员应接受噪声职业卫生管理的培训,了解噪声的控制与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指导和监督噪声岗位的操作。
六、健康监测1.对于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的工人,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听力损害。
2.建立听力档案,记录每位工人的听力检查结果,为健康监测和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3.对听力异常的工人,应及时提供医疗保健和康复服务,同时调整工作岗位,减少噪声暴露。
七、应急预案1.制定噪声岗位应急预案,包括噪声事故的预测、报警和应急处置措施,确保在噪声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保障工人的安全。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定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定1. 背景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声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从事噪声岗位工作的员工的职业健康,制定一份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定势在必行。
2. 目的本操作规定的目的是确保从事噪声岗位工作的员工能够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减轻噪声对他们健康的潜在危害。
3. 范围本操作规定适用于从事噪声岗位工作的所有员工,包括但不限于工厂、建筑工地等场所的工作人员。
4. 职责4.1 雇主责任:- 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包括采取措施减少噪声污染;- 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员工正确佩戴;- 定期进行噪声测量,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噪声水平;- 提供相关的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意识和知识。
4.2 员工责任:- 妥善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按照要求使用;- 遵守职业卫生操作规定,采取正确的工作方式和姿势;- 参与职业卫生培训,提高自身的职业卫生意识和知识;- 向雇主报告噪声工作环境存在的问题。
5. 控制措施5.1 噪声控制:- 优先采取技术控制手段,如更换噪声较小的设备、改进工艺等;- 通过隔离和封装等措施减少噪声传播;- 设立噪声警示标志,提醒员工注意噪声控制。
5.2 个人防护装备:- 提供合适的耳塞或耳罩,并指导员工正确佩戴;- 定期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状况,确保其有效性。
6. 噪声监测和评估6.1 雇主应定期进行噪声监测,确定噪声水平是否超过国家标准。
6.2 雇主应进行噪声评估,分析噪声对员工健康的潜在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7. 培训雇主应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培训,包括噪声危害的认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方法等内容,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知识。
8. 管理和记录8.1 雇主应建立噪声危害的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
8.2 雇主应建立噪声危害相关的记录,包括噪声监测结果、职业卫生培训记录等。
9. 总结本操作规定的实施将有效保护从事噪声岗位工作的员工的职业健康,降低噪声对他们的危害。
噪声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术语1、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职工健康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
2、噪声作业:职工在作业场所接触噪声的作业。
二、危害程度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
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
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3、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4、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
5、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噪音区域时,应佩戴耳塞。
6、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
7、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或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
8、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时,应采取个体防护;对职工并不经常停留的噪声作业场所,应根据不同要求建立作为控制、观察、休息的隔声室,室内必须有足够的吸声衬面,以减少混响声。
9、按要求按时参加职业危害岗位的健康体检¥电工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职业危害告知:1)、电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粉尘、噪声、振动职业危害;2)、粉尘是指在锅炉运行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可引起呼吸系统的各种疾病,如尘肺、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鼻炎等。
3)、噪声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进而影响人的神经系统, 使人急躁、易怒。
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强噪声对听觉系统的损伤,会引起噪声耳聋。
2、职业健康防护)1)、电工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必须按照规定配带合格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帽、防尘口罩、防噪耳塞、绝缘手套和胶鞋),不得随意取下不用。
2)、在作业过程中要爱护劳动防护用品、要按规定要求及时更换防护用品,不得使用损坏、到期和不能够防护的防护用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结合各岗位实际,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一、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声耳塞、耳罩或防声帽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二、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隔音、消声设施 确认隔音、消声设施无异常现象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三、如隔音、消声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隔音、消声设施的正常运转。
四、加强日常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有效控制设备异常而造成噪声的上升。
五、岗位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六、生产现场严禁吸烟、饮水、就餐。
吸烟、饮水、就餐必须在无污染源的值班室进行、并认真对面部及手部进行清洗后方可吸烟、饮水、就餐。
七、下班前将工作服等生产现场使用的各类劳保用品进行更换后离开工作岗位,预防将污染源带离工作岗位后传播给其它人员。
八、离开岗位后,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时对身体及衣服上粘附的污染物进行彻底清理,并清洗身体接触的各个部位 避免污染
物进入体内。
九、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下班洗澡等措施做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