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特殊句式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四)用副词“皆”表示肯定判断。
①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馆记》 ②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五)用“非”“未”“弗”“无”“莫”“毋”等否 定词表判断。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 ②予本非文人画士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 也……
(朱)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答: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 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省略句
一、省略主语:(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
1、承前省: 廉颇为赵将,廉颇 伐齐,大破之。
2、蒙后省: 沛公谓张良曰:“……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
入。” 《鸿门宴》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 莲,花之君子者也。
3、 “… …者, … …”
①粟者,民之所种。 ②天下者,高祖天下。
4、 “… …, … …也”
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②夫战,勇气也。
这一类可以小结为: (1) ……者 ……也 (2) …… , ……也 (3) ……者,…… 。 (4) ……者也
5、无标志直接表判断的:主谓直接表判断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 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①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②荀卿,赵人。
二、用“为”、 “是”表示判断。 1、用 “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2、用“是”表判断: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词》 注意:古汉语中出现的“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是 指示代词或形容词,应译为“这”或“正确”,不能 看作判断词。
格式四:动词(形容词)+如/若+宾语(名/代)
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全部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九年级下册《公输》一、倒装句1、起于鲁2、宋何罪之有?3、吾既已言之王矣4、胡不见我于王?二、省略句1、知而不争2、然胡不已乎?3、邻有敝舆而欲窃之4、必为有窃疾矣5、于就是见公输盘6、虽杀臣,不能绝也。
7、将以攻宋三、判断句1、此为何若人?2、必为有窃疾矣3、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4、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5、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省略句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省略句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二、被动句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鱼我所欲也》一、、省略句1、乡为身死而不受2、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二、倒装句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三、判断句1、鱼,我所欲也。
2、熊掌,亦我所欲也。
3、生,亦我所欲也。
4、义,亦我所欲也。
《曹刿论战》一、省略句1、对曰:“小惠……”2、问:“何以战”3、必以分人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曹刿请见6、又何间焉?7、乃入见8、小惠未徧9、可以一战二、倒装句1、何以战2、战于长勺三、判断句1、夫战,勇气也。
2、忠之属也3、夫大国,难测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倒装句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君美甚3、吾孰与徐公美?4、问之客曰5、又弗如远甚。
6、欲有求于我也7、忌不自信。
8、臣之客欲有求于臣9、皆以美于徐公10、能谤讥于市朝11、皆朝于齐1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省略句1、与坐谈,2、孰视之3、暮寝而思之4、于就是入朝见威王5、皆以美于徐公6、问之客曰7、能谤讥于市朝三、判断句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此帝王之资也。
(……也)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二.被动句1.而君幸于赵王。
(……于……)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4.受制于人。
(……受……于……)5.为天下笑,何也?(为)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为……所……)(典型的被动句)7.若属皆为所虏。
(……为所……)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9.洎牧以谗诛。
(无标志。
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非特殊句式)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
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四.否定句(非特殊句式)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五.词序(倒装句)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
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
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A.莫我肯顾B.古之人不余欺也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
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1. 并列句并列句是指由两个或更多单句组成的复句。
在文言文中,这种句式使用非常广泛。
并列句的基本结构为:“句子1,句子2。
”两个句子之间用“,”相连。
例如:诸侯并举,进逼秦境。
天地肆春,百草各秀。
2. 连接句连接句是指把两个或多个单句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复句的句式。
在文言文中,连接句也是一种常见句式。
连接句的基本结构为“句子1,(于是)句子2。
”句子1和句子2之间用“,”或“于是”相连。
例如:君子好学,必进于师。
——《论语·为政》优游自在,不求闲静。
——《庄子·逍遥游》3. 并列连接句并列连接句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句子并列连接而成的句式。
这种句式结构比较复杂,通常会使用一些连词来连接各个句子。
在文言文中,这种句式也非常常见。
并列连接句的基本结构为:“句子1,连词(如而、亦、且等),句子2。
”句子1和句子2之间用连词相连。
例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天不我與,君亦不我與,豈不怨嗟!”(不但天不帮我,君主也不帮我,我怎能不悲伤!)《论语·卫灵公》:“不忠信,人不任也。
”(如果不忠实,就不会受到人们信任。
)4. 倒装句倒装句是指主谓语序颠倒的句式。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的使用非常广泛。
它具有强调句子中的某一成分的作用,可以增加句子的表现力。
倒装句的基本结构为:“谓语动词(如是、曰、曰是等)+主语+宾语/状语”。
例如:《楚辞·离骚》:“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庄子·逍遥游》:“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故至人知无为之有为,不言之有言,无为而有为,矛盾而并存。
”5. 并列倒装句并列倒装句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倒装句并列连接而成的句式。
这种句式结构比较复杂,但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并列倒装句的基本结构为:“谓语动词+宾语1+主语1,连词+谓语动词+宾语2+主语2。
”例如:《庄子·逍遥游》:“肆意而无忧,安而不忘,随时而变古,能因事而制宜。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译文: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 他都被人弹劾。
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 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 文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 代汉语里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 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1.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
刘备,天下枭雄。 秦,虎狼之国。
小结:
1、用“者”“也”表判断 判 断 句
2、用副词“乃”“则”“即”“皆” 等 表判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4、用否定副词“非”、“莫”、“无” 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5、通过语意直接判断
知识迁移
翻译下列句子
(1)义,人之本也。
忠义是做人的根本。
(2)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
我听说不劳而获是自身的灾祸。
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 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被动句是表 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
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一、有标志的被动句
1、用“于”、“受……于......”表被动,“于 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例: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用“见”、“见......于......”表被动。 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定 语 后 置
①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句式结构和语言特点。
在高中教育中,学生需要掌握并运用各种文言文句式,以提高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文言文。
1. 并列句式并列句式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一种句式,用于表达两个或多个并列的意思。
常见的并列句式有:“不但...而且...”、“虽然...但是...”、“既...又...”等。
这些句式常用于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之中,以增强句子的表达力。
例句:不但国家富强,而且民众安康。
虽然他年纪小,但是见识广博。
既是朋友,又是同事。
2. 状语从句状语从句是文言文中用来修饰句子的句子,包括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原因状语等。
常见的状语从句有:“当...时”、“一...就”、“因为...所以...”等。
例句:当天气晴朗时,我常常去散步。
一听到好消息就笑了起来。
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好成绩。
3. 倒装句式倒装句式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句式,是将主语和谓语的顺序颠倒的句子。
常见的倒装句式有:“若非...”、“不仅...而且...”、“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
例句:若非你的帮助,我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
不仅事实如此,而且还有更多证据支持这一观点。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4. 并列结构并列结构是文言文中用来表达平行关系的一种结构,通过使用相同的词或短语来连接多个并列的成分。
常见的并列结构有:“人有得意时,必有劳心期”、“日月无光,星辰无辉”等。
例句:人有得意时,必有劳心期。
日月无光,星辰无辉。
5. 设问句式设问句式是文言文中用来表达疑问的一种句式,通常用于启发读者思考或引起注意。
常见的设问句式有:“何以...”、“焉...”等。
例句:何以道德才能高尚?焉能更兼爱?焉能无辞?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希望能对学生们的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通过掌握这些句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阅读和分析古代文言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
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一、倒装句1. 部分倒装例:行到水穿处,坐看云起时。
解析:动作行到的时候,主语已经或者正在发生第二个动作坐看。
2. 整体倒装例:皎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解析:把状语提前,按照谓语动词加上主语和宾语的顺序交换的方式构成倒装。
二、省略句1. 主语省略例:弦弦掩抑声声思。
解析:句子中的主语被省略,仅保留动词独立完成。
三、比喻句1. 平行比喻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通过两个平行的事物进行比喻,以突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2. 阶梯比喻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通过阐述一事物具有的特征和属性,以便形容另一事物。
四、排比句1. 省略拟声词的排比例:铿锵玫瑰,叮当咖啡,嘶嘶声中, 冬风飒飒。
解析:通过省略拟声词,仅保留句子结构相同的字对应的字音,构成排比结构。
五、比拟句1. “如”字比拟例:乱云飞渡仍从容,云散风停雪未融。
解析:通过“如”字和后面的比喻词相连,用以形容所要表达的事物。
2. “若”字比拟例:云霞若出未出群,山松若放非放云。
解析:通过形容词性的“若”字和后面的比喻词相连,用以形容所要表达的事物。
六、反问句1. 答案反问句例: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
解析:通过反问表达出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七、设问句1. 疑问反问句例: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
解析:通过疑问的方式表达出所要表达的观点和问题。
以上是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必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高中语文必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特殊句式是教师教授的重要内容,那么具体有哪些特殊句式是需要我们掌握的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必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
例如: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 “汝是大家子。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梁将即楚将项燕。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臣本布衣。
”“且相如素贱人。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
例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例如:此人力士。
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有特别句式概括常有特别句式一、判断句往常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最明显的特色就是基本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常常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任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能够分为三个系列:“ 者也”系列、“乃、为”系列和无标记系列。
1.“ 者也”系列这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有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
比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廉颇蔺相如传记》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
(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游褒禅山记》 )2.“乃、为”系列文言文判断句为了增强判断的语气,有时在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构成另一个系列。
比如: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陈涉世家》 )②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 《廉颇蔺相如传记》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 《五人墓碑记》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岳阳楼记》 )3.无标记系列文言文中,有些判断句是没有任何标记的。
如:秦,虎狼之国。
( 《屈原传记》 )二、被动句分为有形式标记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记的被动句两大类。
1.有形式标记的被动句常有表被动的词语有“于”“见”“见于”“为”“被”“为所”“为所”等。
比如:①而君幸于赵王。
( 《廉颇蔺相如传记》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廉颇蔺相如传记》 )③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 《赤壁之战》 )④身故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原传记》 )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2.无形式标记的被动句这种句子没有词语标记,但从上下文文意看,谓语和主语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比如:①永元中,举孝廉不可以,连辟公府不就。
( 《张衡传》 )②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 《赤壁之战》 )③王之蔽甚矣。
(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关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固定句式)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固定句式)(一)表示疑问1.奈何:怎么办、怎么、为什么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2.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3.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何所:所的是什么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5.奈(若,如)何:对怎么办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6.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例: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二)表示反问8.何哉(也):怎么能呢例: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9.何为:为什么要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10.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11.如之何:怎么能呢例: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12.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①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②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13.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14.不亦乎:不是吗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15. 非欤:不是吗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16.宁耶:哪里呢例: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17.顾哉:难道吗例: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18.独耶(乎):难道吗①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乎?《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三)表示感叹19.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20.直耳:只不过罢了①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21.惟耳:只是罢了例: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22.一何:何等、多么、为什么例:吏呼一何怒!《石壕吏》23.亦哉:也啊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本文对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进行总结,包括:
1. 并列句
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主谓结构相对独立的句子组成,通过连接词(如“而”、“乃”、“或”等)来连接起来。
并列句常用于表达两种相对独立的事物或概念。
例如:
孟子曰:“民无食,我饮水”。
仲尼曰:“吾不怨天,不尤人”。
2. 省略句
省略句是在句子中省略掉某些成分,使句子更为简洁明了。
常见的省略句包括主语省略、宾语省略和状语副词省略等。
例如:
乞与之道,不才请示于俸禄幸而乱。
3. 并列结构句
并列结构句是在句子中使用对偶结构或对称句式,通过对比和呼应来达到修辞的目的。
例如:
形躯可恶,溺识可恶,不为人臣可恶,与其听汝之所好,不如说而已矣。
4. 倒装句
倒装句是将谓语动词或助动词放在主语之前,以强调某种语气或表达特殊的语境或感情色彩。
例如:
功名富贵,一世安闲。
以上是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的总结。
通过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作品。
高中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
高中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
介绍:
本文档旨在整理高中课内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一、排比句
1. 格式:A、B、C……
2. 用法:通过并列的方式强调词语的重要性,或者表达连续发生的事情。
二、破折句
1. 格式:A…B…C…
2. 用法:通过破折号的使用,表达一种突然中断的感觉,常用于修辞或引起读者的注意。
三、反问句
1. 格式:A不A?
2. 用法:通过反问,表达强调的意思,或者引起读者的思考。
四、并列句
1. 格式:A,B。
2. 用法:通过并列的方式,将两个或多个并列的内容串联在一起,表达对比、转折、并列等关系。
五、转折句
1. 格式:虽然A,但是B。
2. 用法:表达两个相对矛盾的事情。
虽然A成立,但是B也有可能成立。
六、比喻句
1. 格式:A像B。
2. 用法:通过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来形象地表达某种意思。
七、夸张句
1. 格式:A得C极了。
2. 用法:通过夸张手法表达一种极端的感觉,强调某个特点或情感。
八、设问句
1. 格式:A吗?
2. 用法:通过设问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情感、建议或者疑问。
以上是高中课内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整理,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要善于理解和运用这些句式,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写作文言文。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汇总(共七大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一、表示疑问(一)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例】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财物时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二)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例】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2.“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三)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例】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凭什么使自己在赵国安身立足呢?)2.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四)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例】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五)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例】1.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2.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六)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更……”)【例】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七)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例】1.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蒋琬问道:“现在幼常(马谡)因为有罪而被处死,已经整肃了军纪,丞相为什么反而哭了呢?”)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问(一)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被雇来种地的,哪里能富贵呢?)2.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二)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例】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刀子和砧板,我们就像砧板上待割的鱼和肉,还告辞做什么呢?)(三)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1.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四)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微子》)(五)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例】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唉!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六)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例】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2.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豫州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七)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例】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八)……非……欤?(可译为“……不是……吗?”)【例】1.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九)宁……耶?(可译为“哪里……呢?”)【例】1.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十)顾……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十一)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即使才能低下,难道害怕廉将军吗?)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祸患常常在细微处累积,智慧和勇气多被所沉溺的事物困住,难道仅是听信伶人才会这样吗?)三、表设问(一)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例】1.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
高中语文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
高中语文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6、死生,昼夜事也7、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8、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9、斯固百世之遇也10、廉颇者,赵之良将也11、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1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13、项伯者,项羽季父也14、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15、亚父者,范增也1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7、此天子气也18、是社稷之臣也19、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0、非我也,兵也2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2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2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24、今臣亡国贱俘25、项脊轩,旧南阁子也二、被动句1、李氏子蟠,不拘于时2、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4、为巡船所物色5、贾家庄几为巡儌所凌迫死6、真州逐之城门外7、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于庆献谄于后8、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9、余羁縻不得还10、几以不纳死11、余犹记周公之被逮12、不能容于远近13、激昂大义,蹈死不顾14、激于义而死焉者也15、而君幸于赵王1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1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8、使不辱于诸侯19、若属皆且为所虏20、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1、洎牧以谗诛2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3、戍卒叫,函谷举24、而刘夙婴疾病25、则告诉不许26、轩凡四遭火,得不焚三、省略句1、輮以为轮2、望西山,始指异之3、行城子河,出入乱尸间4、传以示美人及左右5、今君乃亡赵走燕6、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7、大王见臣列观8、为击破沛公君9、加彘肩上10、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11、少仕伪朝12、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四、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凌万顷之茫然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4、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5、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6、求人可使报秦者7、闻有声自西南来者五、介宾短语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玉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而耻学于师4、师不必贤于弟子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6、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夫7、月出于东山之上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9、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10、将请罪于君,君不许11、请罪于母,母不许12、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13、且立石于其墓之门1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15、是以蓼州周公忠义暴于朝廷16、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17、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18、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19、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20、拜送书于廷21、设九宾于廷22、以勇气闻于诸侯23、燕王欲结与君24、具告以事25、因击沛公于坐26、得复见将军于此27、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8、龟玉毁于椟中29、虎兕出于柙3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1、申之以孝悌之义32、树之以桑3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4、访风景于崇阿35、其势弱于秦36、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37、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38、急于星火39、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40、鸡栖于厅六、宾语前置句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而今安在哉3、而又何羡乎4、何为其然也5、钩党之捕遍于天下6、何以知之7、君何以知燕王8、今日之事何如9、大王来何操10、沛公安在11、籍何以至此12、以为莫己若者13、我之谓也14、无乃尔是过与15、何以伐为16、未之有也17、童子何知。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②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
2、蒙后省:
①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3、对话省: ①(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动词+以+宾语(名/代)
翻译:以+宾语+动词
1、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 2、长于臣:《鸿门宴》 3、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4、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 5、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6、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 2、代词分别是“自”“之”“余” ,它们分别 作“信”“有”“欺”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规律二: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陋之有? 夫晋,何厌之有? 3、无乃尔是过矣? 4、唯利是图。唯才是举。 5、唯余马首是瞻。
• 高中语文
文言文句式
常见文言文句式: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主谓倒置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宾语前置(介宾)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主谓倒置
特殊句式初体验
1、亚父者,范增也。 判断句 2、沛公军霸上。 省略句 3、沛公安在? 宾语前置句 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 5、会于西河外渑池。 状语后置句 6、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动句 7、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被动句、状语后置句
四是方位名词作介词或动词的宾语,常常前置。
(完整版)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④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⑤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⑥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③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④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⑤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⑥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①刘备天下条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②刘豫州王室之胃。
(同上)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4.用“……,……”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
比如: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例如:(一)“……为……所”1.“……为……所”(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赤壁之战》)2.“……为……”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过秦论》)3.“……为所……”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二)“……见……于”1.“……见……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2.“……见……”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3.“……于……”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出句式特点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3、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左传·宣公十五年》)
4、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5、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6、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
8.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赤壁之战》)
9、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郦道元《三峡》)
10、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
11、有罪受贰。
(《左传·哀公六年》)
12、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屈原列传》)
13、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14.成视,庞然修伟,自增惭作,不敢与较。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15、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6、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后汉书·张衡传》)
17.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荀子·劝学》)
19,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20.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左传·肴之战》)
21.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孟子》二章)
22.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鸿门宴》)
23.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
24.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赤壁之距》)
25.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6.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崔铁《记王忠肃翱事》)
2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
28.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列传》)
2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30.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赤壁之距》)
31.试与他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3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33.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愚公移山》)
34.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35.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
36.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屈原《涉江》)
37.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
38.沛公安在?(《鸿门宴》)
39.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
41.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
42.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43.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44.余是以记之。
(苏轼《石钟山记》)
45.一言以蔽之。
(成语)
46.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持。
(《鸿门宴》)47.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8.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49.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韩愈《马说》)
50.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苏轼《石钟山记》)
5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52.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坚追之。
(《列子·歧路亡羊》)53.居届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54.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黄宗羲《柳敬亭传》)
55.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左传·曹刿论战》)
56.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赤壁之距》)57.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柳宗元《捕蛇者说》)58.以一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59.寿毕,请以剑舞。
因击沛公于座。
(《鸿门宴》)
60.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6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固定句式,指出标志。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2、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书博鸡者事》)
3、故患有所不避也。
(《鱼我所欲也》)
4、几无所逃死。
(《〈指南录〉后序》)
5、取吾城,不予我璧,奈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7、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8、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师说》)
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10.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失街亭》)
1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1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师说》)
14、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少年中国说》)
1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18、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19.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20、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促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