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的原因探析与政策建议_苏多永

合集下载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保障性住房已经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目前我国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住房供应不足、管理不规范、政策执行难度大等等。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住房供应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住房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的供应还远远满足不了居民的需求,导致一些低收入家庭难以解决住房问题。

2. 管理不规范: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如保障性住房分配不公平、管理松懈等问题,导致部分人群无法享受到应有的住房保障。

3. 政策执行难度大:我国的保障性住房政策比较复杂,执行难度较大。

一方面是政策的执行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另一方面是对于住房保障对象的认定也存在一定难度,导致政策执行的难度加大。

二、对策建议1. 加大住房供应力度:政府应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入,提高住房保障的供应量,以满足不同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

还可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住房建设中来,增加住房供应。

2. 优化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管理体系,完善住房分配机制,确保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公平、透明、规范。

同时还要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和维护,保障住房的使用效益。

3. 简化政策执行流程:政府应该简化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执行流程,减少繁琐的审批程序,在政策执行方面提供更大的便利,以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

4. 完善住房保障对象认定标准:对于住房保障对象的认定标准要更加公平、科学和透明,避免出现因认定标准不明确而导致的争议和纠纷,提高政策的执行效果。

5. 加强政府监管: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政策的顺利执行。

6. 加大宣传力度: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住房保障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政策,知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此推动政策的更好执行。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摘要】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长效机制、城乡差距明显、未能满足多样化需求等。

为了促进保障性住房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加强政府角色与市场机制的协调,采取多元化的供给方式,并完善配套规划和服务。

保障性住房的发展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目标。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政策、发展、问题、长效机制、城乡差距、多样化需求、可持续发展、建议、政府角色、市场机制、供给方式、配套规划、服务。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住房问题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出台旨在解决居民的住房困境,提高住房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这些问题包括缺乏长效机制、城乡差距明显、未能满足多样化需求等。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现状,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以促进保障性住房的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意识在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这些问题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的不完善和执行不力,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挑战。

保障性住房发展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广大城乡居民的生活和幸福感,也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加强保障性住房发展,解决存在的问题,是当下我国社会发展和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保障性住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缺乏长效机制、城乡差距明显以及未能满足多样化需求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效果,也限制了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和完善。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促进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更好的住房保障服务。

我国保障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保障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保障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住房问题日益突出。

为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我国自2007年开始实施了保障性住房政策,大力推进了保障房建设。

随着保障房建设的深入推进,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需要认真研究并提出对策,以推动我国保障房事业的良性发展。

1. 资金不足问题我国保障房建设一直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

尽管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保障房建设,但在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需求同样巨大,政府资金并不足以满足保障房建设的需要。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足、土地财政收入大幅下滑也加剧了资金不足的问题。

2. 建设进度缓慢问题我国保障房建设进度整体较为缓慢,很多地方保障房项目进度严重滞后,导致低收入家庭一直无法享受到保障房政策的实惠。

这主要是由于政府对保障房建设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以及地方政府在土地供应、审批手续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3. 建设质量不高问题一些地方为了追求速度,保障房建设质量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十分突出。

由于建设材料不达标、设计不合理等原因,导致保障房存在质量隐患,严重影响了住房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4. 保障范围狭窄问题目前我国保障房政策主要面向低收入家庭,对于中等收入家庭、青年人群等其他特定群体的住房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而这些群体在城市住房市场上同样面临困难,这就需要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适当扩大受惠人群。

二、我国保障房发展的对策研究为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各类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房建设,从而增加保障房建设的投入。

对于地方政府来讲,需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确保保障房建设的经费充足。

2. 完善管理机制,加快建设进度为加快建设进度,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保障房建设的管理机制和监督体系,提高管理效率。

加强对于地方政府的督导,规范土地供应、审批手续等流程,打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3. 提高建设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要加大对保障房建设、材料质量的监管力度,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建设质量。

我国保障性住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保障性住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保障性住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不少于1000字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进步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城市居民居住条件正在逐步改善,但仍存在大量低收入和一些困难家庭没有能力购买和租赁改善住房的问题。

因此,保障性住房在解决低收入和一些困难家庭居住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我国保障性住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两个方面展开。

一、我国保障性住房存在的问题(一)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我国保障性住房供应紧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进度和规模都无法满足低收入和一些困难家庭的需求。

尽管市场上有出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但由于价格高昂,许多低收入家庭无力支付相关费用,导致保障性住房缺乏。

(二)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存在问题目前,我国很多保障性住房房龄较老,住房设施和维修水平较低,房龄较新的保障性住房也存在着监管不严,建筑材料质量低等问题。

这就造成了居住环境差,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以物补贷的保障性住房补贴政策存在问题我国保障性住房补贴政策基本上是“以物补贷”的形式,这种补贴形式存在着一些弊端。

首先,物资补贴的方式难以满足低收入和一些困难家庭的住房需求。

其次,由于补贴是以贷款的形式提供给购房者,贷款利率较高,还贷条件苛刻,容易导致房屋封顶价受限,导致保障性住房产生的悖论。

(四)保障性住房租赁市场实际运营问题保障性住房在租赁市场上的运营实际问题是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

由于租金在保障性住房租赁市场上设定为市场租金水平的70%-80%,并且往往存在“暗箱操作”的现象,导致保障性住房空置率较高,而且居住环境较差,这更让困难居民居住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化。

二、对策分析(一)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加供应量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加快进度,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量是解决保障性住房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各级政府应指导性地扶助在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中的各类参与者,提供建设资金,采用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形成合理的公共资源分配体系,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产量,为困难家庭解决住房问题,构建全面的保障体系。

对保障性住房现状的分析和建议

对保障性住房现状的分析和建议
政策效果也大打折扣。 ( 二)当前保障性住房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资金投入 党的十八届三 中全会发布的新 闻公报 、审议通过 的 《 中共中央关于 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 ,以及 随后完成 的房地产调控 顶层 设计 ,均表明 “ 我国大规模建 设保 障性住 房” 的时代 已揭开 了新 的篇 章 ,保障性住房投资需求量逐 年将加大成为大势所趋 。为解决城 市 中低 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十二五” 期间 ,国家提出建设 3 6 0 0万套保 障性 安居住房工程的庞大计划。与此同时 , 保 障性住房可持续建设 资金筹措 问题成为大家关注 的焦 点:据 国家住 建部 等相关 部 门估 算 ,以 “ 十二 五” 开局之年的 1 0 0 0 万套开工计划为例 ,完成 目 标所 需建设 资金以 1 . 3万亿元人民币起底 ; 其 中 ,中央财政 明确保障 1 0 3 0 亿元 ,由省市县三 级政府承担 4 0 0 0 多亿元 ,通 过社会机构 投资 、被保 障对象 及相关 企业 筹集剩余部分至少 8 0 0 0多亿元 。对 于后面两项 资金 ,只有 采取全 面系 统 的方式来筹措 ,才能保证后两项资金 的来源 。因此 ,资金 短缺 已成为 保障性住房发展的最大硬性障碍。 ( 三) 地方政 府的消极 态度 阻碍保障性住房建设进程 近年来 ,中央多次指 出 ,要本 着对 党 和人 民高度 负责 的态度 和精 神 ,切实落实好保障性住房建设 工作 ,但仍有个别地方政府在保 障性住 房建设方面进展缓慢 ,甚至止步不前 ,特别是在建设资金来 源早就有着 充分保障 的情况下 ,仍然迟迟交不了工。 个别地方政府追求卖地 、以 “ 土地财政 ”套利 ,而对保 障性住房建 设 的投入缺乏积极性 ,不免令一方百姓失望 :轻视保 障性住 房开发 ,消 极应对保障性住房土地的供给 ;力阻保 障性住房建设对房地 产市场的供 求格局 、对房价 、地价 的影响 。 所 以,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 “ 差 ”的正是这些政府部门积极 、务实 的的态度 。导致建设资金长期不到位。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保障性住房是我国推进城市化和促进居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举措之一。

然而,在保障性住房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财政资金不足、政策体系不完善、市场化运作不到位、社会协同机制不够等方面,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财政资金不足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依赖于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但我国地方政府财务状况不容乐观,财政支出压力巨大,多数地方政府难以承担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巨大资金投入。

此外,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的巨额资金往往需要长期负债,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

因此,如何优化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二是探索灵活的融资模式,积极引入包括债券融资、公募基金等多种融资手段,扩大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三是面向企业和个人发行住房租赁权和住房承租权等金融衍生品,将保障性住房资源进行有效规划、配置和使用,实现风险可控和效益最大化。

二、政策体系不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包括住房保障政策、住房补贴政策、公租房制度等方面,但我国仍存在政策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部分地区缺乏与保障性住房相关的具体政策规范,导致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另外,各地的政策实施方案也存在差异,导致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执行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将全国政策和地方政策结合起来,建立统一的保障性住房政策框架;二是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增强公众的政策意识,提升政策落实的积极性和效果;三是加强政策的监管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不当做法,为政策的落实提供科学依据。

三、市场化运作不到位市场化运作是保障性住房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市场化运作还不够成熟,居民对市场化运作的接受度不高,市场化程度不高也限制了保障性住房的有效供应。

此外,市场化运作还需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推动保障性住房的市场化发展。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引言我国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导致住房需求不断增加。

现有的保障性住房项目无法满足广大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导致一些人仍然无法解决住房问题。

我国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配套设施有待提高,一些保障性住房项目存在质量不过关、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些地方政府对于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不到位,存在着执行不力、管理混乱等问题,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在面对保障性住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时,我们需要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探讨解决方案,明确政府和社会的角色,共同推动保障性住房事业的健康发展。

【字数:290】1.2 问题意识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的供给量与需求量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需求量远远超过供给量,导致了市场上保障性住房的价格居高不下,一些低收入家庭难以承担。

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配套设施问题也比较突出,一些保障性住房项目虽然得到供给,但是居住条件却比较差,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服务设施,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不规范性,一些政策执行主体与实际执行情况存在较大的偏差,导致了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只有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促进我国保障性住房事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现状分析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保障性住房的覆盖范围有限,许多低收入家庭仍无法享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

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质量参差不齐,一些项目存在质量问题,导致住房安全隐患。

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和运营不够规范,缺乏统一的监管机制和评估标准,容易出现管理混乱和资源浪费的情况。

保障性住房的供需矛盾突出,需求量大于供给能力。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和新就业群体涌入城市,使得城市住房需求增加,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速度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导致一些低收入家庭依然无法解决住房问题。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是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拉动下,住房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的扶持力度,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探讨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1. 供给不足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住房需求量大幅增加,但保障性住房供给严重不足。

一方面,由于城市扩张、农民工迁徙等因素,住房需求增长迅速;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补贴力度不足,房地产开发商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供给不足。

2. 质量不高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和监管不力,一些保障性住房项目存在质量不高、设施陈旧等问题,无法满足住户的实际需求。

一些保障性住房项目地段偏远,配套设施不完善,居住条件较差,影响住户的生活品质。

3. 保障范围不够广目前,我国的保障性住房主要面向低收入家庭,但实际上,中等收入家庭也面临着住房困难。

部分中等收入家庭虽然不符合低收入家庭的标准,但由于房价高涨等原因,依然面临住房难题,保障性住房的保障范围应该予以扩大。

4. 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不够完善,各地政策执行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保障性住房项目管理混乱,难以形成统一规划和标准。

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也存在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在实施保障性住房项目时出现了过度强调产权管理、忽视居住权的现象。

二、对保障性住房发展的思考1.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完善住房补贴政策,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保障性住房的供给。

2. 提高保障性住房的质量政府应加强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监管力度,规范建设标准,确保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质量和生活品质。

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增加保障性住房项目的配套设施,提升项目的居住品质。

3. 扩大保障范围政府应调整保障性住房政策,将保障对象扩大到中等收入家庭,提高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补贴标准,满足更多家庭的住房需求。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的问题主要包括:供应不足、质量不高、政策体系不完善、购买者倾向于炒作等。

供应不足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增长,保障性住房的需求量持续增加。

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供应量较少,很难满足需求。

尤其是一些大城市,供应不足的情况更为严重。

这导致了保障性住房的排队时间长、需求者等待时间长。

质量不高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施工质量和居住环境可能不尽如人意。

一些保障性住房项目存在建筑质量不达标、设施简陋等问题。

这不仅不符合保障性住房应有的基本标准,也不能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政策体系不完善是制约保障性住房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对于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和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专门的法律、政策和规范来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

政策执行的效果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一些优抚对象、军转干部等在享受保障性住房政策时存在困难和不公平的情况。

购买者倾向于炒作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一些购买了保障性住房的人员,并非真正的住房需求者,而是将其作为投资手段进行炒作或者租赁获取经济利益。

这种现象不仅严重扰乱了保障性住房的市场秩序,也严重影响了真正的住房需求者的利益。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和建设力度,增加供应量,提高满足住房需求的能力。

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居住环境达到符合标准。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的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和监督,防止不正当行为和腐败现象发生。

还应加强购买者的资格审核和监管,防止保障性住房被倒卖或用于炒作,确保住房资源的合理利用。

保障性住房是解决我国住房问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只有通过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健康发展,实现人人有住房的社会目标。

我国保障性住房缺失真相及解决对策

我国保障性住房缺失真相及解决对策

我国保障性住房缺失的真相及解决对策住房关系到国计民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现阶段房价已经出现了非理性上涨的情况下,政府在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中的责任就更加突出。

住房问题既然是民生问题,那么政府就有责任纠正市场失灵带来的缺陷,通过构建住房保障体系来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居民的住房问题。

政府通过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等方式提供具有保障性质的住房,可以有效的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这有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以缓解由于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矛盾,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讲,政府有效责任下的住房保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政府通过建立有效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可以理性调整整个房地产业,挤压楼市泡沫,使房价回归到正常水平。

有利于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同时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塑造一个真正的服务型政府。

目前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各级地方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

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利于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明确政府在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中的角色与责任,政府如何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及对保障性住房模式的研究,也能为服务型政府理论的完善提供借鉴和着眼点。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本国国情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对策。

希望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最终实现党中央居者有其屋的计划。

最近审计署的一个关于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的审计报告,道出了我国保障性住房缺失的真相。

2010年11月17日审计署发布2010年第23号审计结果公告,调查结果显示: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22个城市未按规定提取廉租房保障资金,3年共少提取146.23亿元。

更有1.5亿元廉租房保障金被挪用。

2132户不符合条件的家庭获得租凭补贴或廉租房,这份公告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廉租房:”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真相”。

面对越来越追不上的商品房价格廉租房何时回归”亲民”。

我国保障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保障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保障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居住问题日益凸显。

为解决居住问题,我国实施了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工程。

随着保障房项目的不断推进,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将针对我国保障房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问题分析1. 资金来源单一我国保障房项目的资金来源大多通过政府投资,地方政府作为主体承担较大的经济压力。

由于保障房建设面临巨大的资金需求,单一的资金来源制约了保障房建设的规模和速度。

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加重,财政短缺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2. 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在一些地方,由于盲目追求数量,保障房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建设质量不达标的情况。

一些保障房项目存在着工程质量差、材料不符合标准等问题,导致保障房建成后仍然存在安全隐患。

3. 配套设施不完善保障房建设在配套设施方面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

一些地方的保障房项目周边没有医院、学校、商场等生活设施,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居住环境不够完善。

4. 居民管理难题在保障房建成后,由于居民管理和社区管理能力不足,部分保障房小区存在着物业管理混乱、邻里关系紧张等问题。

小区内的安全和卫生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5. 公平性问题在保障房分配方面,一些地方存在政策执行不公平、相关标准不透明等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保障房政策的公平性和普惠性。

二、对策研究为解决保障房项目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发展房屋租赁市场,吸引房地产资本参与保障房建设。

通过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可以提高保障房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2. 加强监管和督查针对保障房建设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应加强监管和督查力度。

建立健全的保障房建设和验收制度,加大对建设质量的监督力度,确保保障房建设达到国家标准。

在保障房建设中,应加强周边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政府可以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加快完善周边的医疗、教育、商业等配套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性。

保障性住房供给预测及分析

保障性住房供给预测及分析

第42卷第35期山西建筑Vol.42No.352 0 1 6 年 1 2 月SHANXI ARCHITECTURE Dec.2016 • 219 ••房地产开发•文章编号:1009-6825 (2016)35-0219-03保障性住房供给预测及分析+郭玉华肖文君刘沛榕黄琴(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从新增人口的“住房需要”测算了住房的潜在需求,并运用非均衡市场模型,分析了保障性住房的合理保有量,在对比研究 保障性住房供求关系的基础上,对今后赣州市保障房建设工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短边法则,合理保有量,商品房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保障和改善城市低收人居民的居住条件,是重要的民生问题。

保障性住房供应对社会稳定而言是必要的。

然而,保障性供 应过量,会导致地方财政不堪负重,也不利于房地产业的长期稳 定发展。

因此,寻求保障性住房合理供应量已成为政府亟需破解 的难题。

1研究背景目前,很多学者就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对商品住房市场的影响 做了相关研究,比如杨广勇通过对2007年以来青岛市保障性住 房供给状况进行重点分析并利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其有效 供给规模;苏多永、张玉香从制度缺陷、土地财政和财政不足等方 面论述了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Malpezzi and Vandell通过构建供需模型发现,美国公共住房 补贴对住房供应的影响。

Malthew Bramley通过构建不同地方当 局的截面模型,表明在地方层次上的土地可获得性严重影响住房 的产出。

虽然这些研究都比较成熟,然而专门针对保障房实证研究却 非常有限。

本文基于市场非均衡理论构建起了住房有效供求非 均衡模型,对保障性住房的供求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

2研究思路商品房市场的均衡由商品房市场的供求两方面决定,而实现 商品房市场均衡的需求是有效需求[1]。

当支付能力不足时,其住 房需求则只能依靠非完全市场,即保障房来弥补。

保障房有效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和政策建议

保障房有效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和政策建议

保障房有效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和政策建议
贾春梅
【期刊名称】《现代管理科学》
【年(卷),期】2013(000)012
【摘要】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住房保障是政府应尽的职责,县级政府是职责主体。

在中国现行财政分权体制与政府治理架构下,保障房供给不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难以提升地方官员的晋升竞争力,地方政府缺乏保障房供给的财政激励与晋升激励。

因此,增加保障房供给,需要改革目前政府治理架构、完善财政分权体制,以及加大法律约束与公众监督。

【总页数】3页(P77-79)
【作者】贾春梅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农业职业教育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和政策建议 [J], 王彦勇
2.商品房预售资金优先保障在建项目——关于妥善处理商品房预售资金冻结、扣划的思路建议 [J], 沈力清;胡鼎;蒋军平
3.大西安"独角兽"缺位的原因分析和政策建议 [J], 赵瑞瑞
4.如何保障“保障房”——搜索匹配模型框架下的住房市场分类均衡和政策分析[J], 王之;张庆华;张博通;
5.全国工商联建议小产权房转成保障房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保障房供给不足成因分析

我国保障房供给不足成因分析

我国保障房供给不足的成因分析摘要:近年来,保障房的供给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央政府也出台了多项措施确保保障房的供给。

然而,我国现阶段保障房的供需矛盾仍然很尖锐。

因此,本文将公共选择理论中的官僚经济理论和利益集团理论运用于我国保障房的供给分析中,分析保障房供给不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保障房;公共选择理论;供给不足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1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商品房价格的不断攀升,普通民众对保障房的呼声越来越高,尽管如此,我国保障房的建设进程仍然缓慢,保障房的供给严重不足。

目前关于保障房供给不足的成因研究不少,从制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学者有很多,如贾康[1]等学者认为保障房供给不足的原因是住房保障制度本身存在缺陷,贾春梅[2]等学者认为地方政府落实住房保障政策不到位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现行的财政分权和政绩考评机制;也有学者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如刘凯瑞[3]等认为对保障房需求的增长使得保障房的供给不足,黄安永[4]等学者认为财政投入不足是保障房建设乏力的重要原因;许小欢[5]学者从法律的角度提出相关法规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了公租房建设总量偏少。

很少有人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进行探讨,因此本文将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出发来解读保障房供给不足的原因。

布坎南创建的公共选择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被经济学界认同,成为了一个与主流经济学及正统政治学所不同的另一个学派。

与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以及“政治人”的政府官员追求最大化的社会公共利益的观点相对,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来看,政治市场和市场经济中的参与者相同,都是经济人和利己主义者,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

现行的政治决策规则不能对政治家的利己行为加以有效的控制和约束,也不能使政治家的行为自发的偏向社会目标和公共利益,同时特殊利益集团势力较为强大,导致了很多经济政策问题。

供给侧视角下保障性住房供给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

供给侧视角下保障性住房供给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

供给侧视角下保障性住房供给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中的保障性住房供给问题日益凸显。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导致住房价格居高不下,租房市场需求大大超过供给。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从供给侧角度出发,对保障性住房供给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路径,以期为解决该问题提供参考。

一、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的原因了解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的原因对于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资金不足政府作为主要的保障性住房供给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建设、维护和管理保障性住房。

由于财政预算有限,政府无法满足所有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2. 土地资源紧缺城市土地资源有限,而且大部分土地已经被用于商业、住宅等用途,导致保障性住房用地难以获取。

3. 建设成本高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需要考虑到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支付能力,因此往往需要在建设、装修等方面进行节约,这就要求建设成本能够大大降低。

二、解决路径在供给侧视角下解决保障性住房供给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政策、资金、土地和建设成本等多方面因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提出解决路径:1. 完善政策体系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为保障性住房项目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

应当建立健全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提高保障性住房供给效率。

2. 增加资金投入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财政拨款,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维护。

可以通过发展住房保障基金、设立住房公积金等方式,为低收入群体提供购房和租房的资金支持。

3.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政府应当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保障性住房用地供给。

可以通过改革土地使用制度,鼓励城市更新和土地综合开发,适度增加保障性住房用地指标,并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用地的政策支持。

4. 降低建设成本政府可以采取降低土地出让金、减免税费、简化审批程序等措施,降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成本。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是制定和实施国家住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城市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的资金来源和使用存在问题。

由于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有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存在资金来源不稳定、资金使用不够透明等问题。

应建立健全的资金来源渠道和监管机制,确保资金的稳定供应和透明使用。

保障性住房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

目前,保障性住房的管理主要由政府承担,缺乏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力量的参与。

这导致住房供应方式单一、管理效率低下。

可以采取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提高住房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着一些违规和腐败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为了谋取私利,存在着违规操作和腐败行为。

这影响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管理,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应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监督和惩治力度,打击违规和腐败行为,确保住房资金的安全和规范使用。

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中的政策配套措施还不完善。

虽然国家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住房供应区域与需求区域不匹配,一些低收入家庭难以满足购房条件等。

需要进一步完善住房政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

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资金来源和使用问题、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违规和腐败问题以及政策配套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资金来源渠道和监管机制,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加强对建设和管理的监督和惩治力度,以及完善住房政策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的健康发展,实现人人有住房的目标。

住房供求关系的研究与政策建议

住房供求关系的研究与政策建议

住房供求关系的研究与政策建议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住房供求的问题日益突出。

在住房供需方面,供给不足和需求旺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引起了许多社会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住房供求关系的研究,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住房供需矛盾原因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住房供需矛盾愈加尖锐,主要原因为以下三点:1、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居住面积不断缩小尽管我国城市住房的建设和供给已经得到了大力推进,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人口的增长无法得到及时的住房供给,导致了住房供给不足的困境。

此外,随着城市人口的上升,居住面积的缩小也让住房问题变得更加紧迫。

2、投机炒房导致房价疯涨投机炒房是住房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经济和资本的推动下,不少投资者将房地产视为炒作的最佳工具,这使得房价大幅上涨,导致了大量资本投入住房市场,进而影响市场的价格形成,加重了住房供需矛盾。

3、住房政策的失衡住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住房市场尤其重要。

住房政策的失衡往往会导致供需关系的错位。

尤其是近年来,住房政策的管理出现了一些偏差,比如对于一些内地发展迅速的城市的产权制度、税收优惠等特殊政策,这使得这些城市的住房市场变得过热,依赖于这些特殊政策的城市住房市场对于全国住房市场的整体性失去了基本的平衡性。

二、解决住房供需之痛为了解决住房供需之痛,政府和有关部门亟需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以促进住房供给和满足公众的住房需求。

1、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投入的增加应当成为解决住房矛盾的重要前提。

政府应扩大政府投入,引导开发企业采取西方国家的一些住房建设模式,以促进住房供给的不断增加。

2、制定适度的税收政策税收是影响住房市场的另一个关键要素。

政府应对金融、房地产、所有权和税收等领域进行一系列的宏观调控,以避免或降低本质上有关于住房供需关系的问题而导致的异化。

3、实施住房保障政策,改善社保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程度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住房供需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应加强住房保障政策和现有体系的完善,以改善社保体系所产生的投入-产出效率问题。

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的原因探析与政策建议_苏多永

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的原因探析与政策建议_苏多永

中国房地产金融・2010・第3期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的构建,指出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缓慢,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

然后,本文从制度缺陷、土地财政和地方财力等方面分析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的原因。

最后,本文从监管机制建立、中央政府责任、地方政府摆脱“土地财政”与改变对房市的态度及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等方面提出了解决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对公贷款;保障性住房;运营中心1 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构建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启动了住房体制改革,福利分房旧体制逐渐让位于住房商品化、社会化新体制,尤其是1998年7月公布实施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宣告了福利分房制度终结和住房体制市场化改革开始。

经过近30年的“房改”,住房商品化和社会化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住房不仅成了居民的居住场所,也成了居民保值增值、抵御通货膨胀的良好投资品种。

但是,市场化取向的住房体制改革也使得房价上涨过快,尤其是房价上涨速度远大于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长速度,低收入家庭只能“望房止步”。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是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得到解决的,需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来实现。

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已经说明完全市场化改革是不可取的,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保障性住房,“以商品房为主导,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限价房为补充”的住房供给体制应该成为我国政策取向。

事实上,我国在进行市场化、商品化的住房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在构建住房保障体制。

1998年我国政府就提出,“建立由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构成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2003年8月,我国正式将经济适用房纳入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2006年5月,我国提出通过调整住房供给结构,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原因分析与框架设计

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原因分析与框架设计

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原因分析与框架设计苏多永施允鹏2009年10月,住建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将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这一新规扩大了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范畴,住房公积金不仅可以参与廉租房建设,也可参与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

但是有人提出,住房公积金属于私人集合资金,作为政府财政资源使用不合法规。

笔者认为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确实存在法律障碍,但是住房公积金运行效率低下问题和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不容忽视,如何扫清法律障碍、提高住房公积金运行效率和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原因分析1.房价持续上涨是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直接原因1998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以来,房价连续多年上涨,仅在2006年和2008年因受政策或金融危机影响出现调整。

2009年以来,在政策刺激、刚性需求释放和经济逐步回暖等因素影响下,房价开始疯狂上涨,2009年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已较2008年增长了21.23%(见图1)。

高房价对低收入群体具有“挤出效应”,且房价越高,“挤出效应”越大,持续多年的房价上涨已经将低收入群体“挤出”房地产市场。

因此,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不能通过市场化得到解决,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低收入群体提供社会保障服务,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模应实用文档该随着房价的上涨而扩大。

但是,资金是制约保障性住房扩大建设规模的主要因素,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是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的当务之急。

可见,只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才能缩小“供需缺口”,才能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而闲置的住房公积金正可发挥作用。

房价的持续上涨是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直接原因。

资料来源:Wind房地产行业数据库,其中销售均价为商品房销售金额与销售面积之比,2009年9月为前三季度销售金额与销售面积之比,图形由笔者整理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房地产金融・2010・第3期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的构建,指出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缓慢,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

然后,本文从制度缺陷、土地财政和地方财力等方面分析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的原因。

最后,本文从监管机制建立、中央政府责任、地方政府摆脱“土地财政”与改变对房市的态度及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等方面提出了解决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对公贷款;保障性住房;运营中心1 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构建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启动了住房体制改革,福利分房旧体制逐渐让位于住房商品化、社会化新体制,尤其是1998年7月公布实施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宣告了福利分房制度终结和住房体制市场化改革开始。

经过近30年的“房改”,住房商品化和社会化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住房不仅成了居民的居住场所,也成了居民保值增值、抵御通货膨胀的良好投资品种。

但是,市场化取向的住房体制改革也使得房价上涨过快,尤其是房价上涨速度远大于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长速度,低收入家庭只能“望房止步”。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是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得到解决的,需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来实现。

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已经说明完全市场化改革是不可取的,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保障性住房,“以商品房为主导,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限价房为补充”的住房供给体制应该成为我国政策取向。

事实上,我国在进行市场化、商品化的住房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在构建住房保障体制。

1998年我国政府就提出,“建立由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构成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2003年8月,我国正式将经济适用房纳入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2006年5月,我国提出通过调整住房供给结构,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2007年8月,我国首次明确提出把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并于同年9月通过了《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

2009年6月,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文对廉租房进行建设规划,规定2009~2011年我国将分别解决260万户、245万户和204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可见,我国住房保障体制已经从制度构建发展到实际规划,一旦大量的保障性住房供给上市,不仅能够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还能对房地产供给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和冲击,甚至引起房价的下跌。

但是,保障性住房涉及到大量的建设资金、土地和地方政府利益,住房保障规划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的原因探析与政策建议□ 苏多永1,张玉香238报告》显示,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缓慢,截至2009年8月底仅完成投资394.9亿元,占计划投资总额1676亿元的23.6%,保障性住房供给严重不足。

这与2008年11月国务院公布“4万亿投资计划”中“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摆在首位和同年12月出台的“国三条”明确提出的“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要求相违背。

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我国住房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 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的原因探析(1)制度缺陷决定了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缓慢通过考察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发现,住房保障计划由中央政府制定,省政府负总责,市县等地方政府执行,中央财政对地方补助部分建设资金,地方政府承担着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任,包括土地的供给、居民的拆迁和大部分建设资金的筹集。

这种制度设计使得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之间缺乏必要的监督,中央政府根本无法掌控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进度,而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消极怠工,以配套资金不到位和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准备不足为由放缓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

同时,住房保障计划也凸现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责任的不对等。

根据国家制定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2009年保障性住房投资计划为1676亿元,其中中央投入493亿元,仅占29.4%;但地方配套1183亿元,占比高达70.6%。

并且,地方政府还有大量“隐性”的资金支出,根据计划2009年将新增保障性住房177万套,这意味着大量的土地将被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由此地方政府将丧失大量的土地出让金。

因此,制度缺陷致使地方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消极怠工,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缓慢。

(2)“土地财政依赖症”决定了地方政府不会主动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从地方财政来看,我国地方政府有明显的“土地财政依赖症”,根据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2008)的测算,2007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至少在7000亿元以上,约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0%,如果考虑到土地出让金2007年才纳入地方预算体系,上述估算结果存在低估的可能。

从上海市奉贤区的财政收支状况来看,2008年该区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为28.6亿元,而土地出让金为13.4亿元,占比达46.85%,如果再考虑到土地增值税、契税、房产税和营业税等财政收入,“土地财政”占该区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至少在60%以上。

可见,地方政府具有明显的“土地财政依赖症”,这决定了地方政府对待房市的态度,地方政府希望房价上涨,房价的上涨必然带动地价的上涨和土地成交量的放大,从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而保障性住房供给大幅增加将对房地产市场造成较大冲击,甚至改变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导致房价下跌,房价下跌必然造成地价下跌,甚至地价下跌的幅度更大,这必然减少“土地财政”,这是地方政府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地方政府不会主动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

(3)地方政府财力不足也是阻碍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是在合理划分中心与地方事权基础上的分税制,并分别建立中心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因此我国财政既有中央财政,也有地方财政。

从我国财政收支状况来看,我国的财政收支呈不断上升之势,1978年我国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收入175亿元,占比15.52%;地方财政收入957亿元,占比74.48%。

而2008年我国财政收入达61330亿元,增长了53.18倍,其中中央财政收入32680亿元,增长了185.74倍;地方财政收入28650亿元,增长了29.94倍,中央财政收入增长远大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但是,地方却承担着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国防公共安全和教育等众多职能,财政支出十分庞大,导致地方政府财力不足。

地方财政收入占比从1978年的84.48%下降到2008年的46.70%,而地方财政支出占比却从1978年的52.58%上升到78.70%,这种财政收支状况必然导致地方政府财力不足,如果再让其承担巨额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责任,建设资金是最大的“拦路虎”。

因此,地方政府财力不足是导致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

3 增加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建议(1)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中央政府承担更大的责任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明显的制度缺陷,监管机制的缺失和中央、地方责任的不对等是地方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消极怠工的主要原因。

因此,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中央政府承担更大的责中国房地产金融・改 革 园 地39中国房地产金融・2010・第3期任将有助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

首先,我国应该成立全国性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指挥中心,由其全面指挥各地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并在各地设立办事处,专人监督与协调地方政府的建设进度。

指挥中心还应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视察的方式来督促地方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如果在排查过程中地方政府进度缓慢,指挥中心将建议相关的部门追究主要负责人及当地政府领导的相关责任,只有责任明确,惩罚严厉,地方政府才会按照规划进行建设。

其次,地方政府应该成立由建设、发改、国土、财政、税务、规划、民政和公安等部门参与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各部门的紧密配合,整合各部门的消息资源,定期召开保障性住房领导小组会议,确保科学决策,有利于加快建设进度。

最后,中央政府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2008年中央财政收入达32680亿元,而2009年保障性住房的财政安排仅493亿元,占比1.51%,中央政府在保障房建设方面财政预算过少,因此中央政府应该承担更大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责任,通过中央财政支持加快建设步伐。

(2)地方政府摆脱“土地财政依赖症”,改变对待房价的态度土地出让金及相关的税费占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比重较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程度较高。

地方政府存在推高地价的“天然政策倾向”,地方政府可能会通过控制土地供给、放松投标主体的条件等来推高地价,并希望房价上涨带动地价“量价齐升”,从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因此,只有改变“土地财政依赖症”才能抑制地方政府推高地价的冲动,才能改变地方政府对房价的态度。

首先,地方政府应该多渠道筹集财政资金,如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规范地方税征收体系、严查偷税漏税违法犯罪行为等,一旦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来源多元化,地方政府就会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

其次,改变地方政府的政绩观念,不能仅以经济增长作为唯一的政绩考核指标,社会和谐、充分就业、环境保护等都应该纳入考核体系。

如果地方政府的政绩观念发生改变,民生问题将成为地方政府主要考虑的问题,地方政府必然寻求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的途径,这必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

最后,地方政府应该理顺房价与地价的关系,不能进入“地价上升——房价上升——带动地价再次上升——带动房价再次上升……”的怪圈,如果这种机制形成,必然导致房地产泡沫的不断膨胀,一旦泡沫破灭,地方政府也将是受害者之一。

因此,地方政府应该改变对房价的态度,良性循环的房地产市场才符合地方政府的长远利益。

(3)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是解决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问题的关键地方政府常以财力不足、建设资金难以到位、动拆迁工作缓慢为由延缓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建设资金已经成为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瓶颈。

因此,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将是解决我国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的问题的关键。

首先,地方人大应该通过立法手段强制规定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比率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从而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基本的资金来源。

其次,我国应该充分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将部分闲置住房公积金用于保障房建设,这不仅可以解决住房公积金运行效率越来越低下问题,也能提高住房公积金的收益率。

根据住建部的研究报告,我国住房公积金运行效率曾有逐年下降之势,2008年我国住房公积金使用率和住房公积金运用率分别为72.81%和53.54%,同比下降1.78%和3.51%,住房公积金运行效率低下问题日益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