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病害
大麦坚黑穗病病状类型
大麦坚黑穗病病状类型
大麦坚黑穗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病害,常见于大麦生长期间。
该病害主要侵袭大麦的穗部,破坏花粉发育和胚芽的生长,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大麦坚黑穗病的病状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穗部发黑:感染后,大麦穗部表皮发生黑色变化,穗部变得干燥,严重的话会导致穗部脱落。
这是大麦坚黑穗病最常见的病状。
2. 穗部变小:病害的进一步发展会导致穗部变小,花粉发育不良,影响粒数和产量。
3. 穗部瘪缩:病害的更严重阶段,穗部开始瘪缩,花粉无法正常发育,从而导致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
4. 穗部长斑点:感染初期,穗部出现黄色小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斑点逐渐扩大,变成黑色,穗部开始枯萎。
为了防止大麦坚黑穗病的发生,种植者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选择抗病品种、注意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残体等。
同时,在发现病害时应及时进行药剂处理,控制病害的进一步扩散。
- 1 -。
大麦病虫害防治
大麦病虫害防治大麦作为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受到了许多病虫害的威胁。
为了保障大麦的产量和质量,农业生产者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本文将会介绍一些常见的大麦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大麦病害防治1. 白粉病白粉病是大麦上常见的病害之一,一旦发生会对大麦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白粉病,农业生产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白粉病的大麦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抗病能力。
(2)合理轮作:避免将大麦种植在连作地,进行合理的轮作,减少病菌的存在和传播。
(3)病虫害监测:定期巡检大麦田,及时发现白粉病病害的初期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赤霉病赤霉病是另一种常见的大麦病害,它会导致大麦颖部产生霉变,对粮食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以下是赤霉病的防治方法:(1)合理施肥:确保大麦植株的养分供应,增强大麦的抗病能力。
(2)及时清除枯萎秧:赤霉病病菌常常隐藏在萎凋的大麦秧中,及时清除这些植株有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3)喷洒药剂:在发病高峰期进行科学合理的喷洒农药,能够有效控制赤霉病的发生。
二、大麦虫害防治1. 麦蚜麦蚜是大麦上最常见的虫害之一,它对大麦的幼苗和叶片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控制麦蚜的数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生物防治:合理利用天敌如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对麦蚜进行生物防治。
(2)喷洒农药:在麦蚜严重危害时期,可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减少其数量。
2. 大麦蛾大麦蛾是一种主要危害大麦的昆虫,会以大麦的幼苗和穗部为食,导致大麦减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大麦蛾防治方法:(1)机械防治:在大麦生长早期,定期巡查大麦田,人工清除大麦蛾的卵和幼虫。
(2)化学防治:根据大麦蛾的生物特性和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使用前仔细阅读并遵循农药的使用说明。
虽然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大麦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但是大麦病虫害的防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
大麦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要点_洪映萍
度地保护好瓢虫、 蚜茧蜂、 食蚜蝇、 蜘蛛和蚜霉菌等。
2.2.2.3 药剂防治
可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 500 倍液, 或 2.5%
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3 000 倍液, 或 50%抗蚜威可
湿性粉剂 3 500~4 000 倍液, 或 50%马拉硫磷乳油
该病的蔓延; 另外, 如果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大麦,
植株生长不良, 抗病能力差, 很容易发生该病危害。
1.1.2 防治方法
1.1.2.1 农业防治
(1) 大麦收获后及时将秸秆深翻还田、 用作燃料
或沤肥, 以有效减少菌源, 防止病菌传播。
(2) 加强田间管理, 结合灌水防冻, 增施磷、 钾
肥, 如磷酸二氢钾; 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如绿源
宝、 云大-120、 喷施宝等, 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 选用丰产且抗病的品种, 在病害发生较为严
重的地方可实行 2 年轮作制度。
1.1.2.2 药剂防治
用 20%枯叶唑 1.5 kg /hm2
或 50%扑海因 750 ml /hm2
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危害较重。 麦蚜通常在每年秋
季大麦出苗后不久便陆续迁飞进麦田进行危害, 开春
后蚜虫又以群居的方式危害叶片和麦穗。 被该虫危害
的叶片枯黄褴褛, 生长停滞, 植株分蘖减少, 麦粒不
饱满, 甚至不能结实。
2.2.2 防治方法
2.2.2.1 农业防治
晕。 在湿度较大时, 条纹上常常生出黑色的霉状物。
条纹的形态因大麦品种的不同而有差异。 早期感病
枯死的植株大多不能结实或籽粒不饱满; 有的品种
大麦坚黑穗病病状类型
大麦坚黑穗病病状类型
大麦坚黑穗病,又称为大麦黑穗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
该病害主要影响大麦的穗部,导致大量减产和品质下降。
大麦坚黑穗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非产孢型和产孢型。
1. 非产孢型
非产孢型大麦坚黑穗病病害主要表现为穗部颜色变黑,外观上类似于烧焦的颜色,因此也被称为“烧穗病”。
在发病初期,穗部会出现不规则的黑色斑点,随着病情发展,黑色斑点会扩大并融合,最终整个穗部呈现黑色。
此外,非产孢型大麦坚黑穗病还会导致穗部变软,黄化和秕粒多。
2. 产孢型
产孢型大麦坚黑穗病通常在穗部的颜色变化之前会产生许多黑色小点,这些小点是真菌孢子的产生地,称为产孢点。
随着病情发展,产孢点会不断扩大并融合,最终导致整个穗部变黑。
此外,产孢型大麦坚黑穗病还会在穗部产生大量的黑色粉末,这是由真菌孢子形成的。
为预防和控制大麦坚黑穗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选择抗病品种,保持田间通风,定期除草和清理病残体,避免浸种和连作,及时施肥和灌溉等。
- 1 -。
大麦病害
大麦病害及其特征陈健, 乔海龙, 陈和, 沈会权, 陈晓静, 陶红, 臧慧(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盐城224002 )摘要:大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 常遭受各种病害, 大麦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大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有大麦黄花叶病、大麦条纹花叶病、大麦赤霉病, 而大麦条纹病、大麦黄矮病、大麦黑穗病、大麦白粉病和大麦网斑病等也是常见的大麦病害。
阐述了上述病害的分布、发病原因、病原和防治途径。
关键词:大麦; 病害; 分布; 发生; 防治Barley D iseas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Chen Jian, Qiao Hai long, Chen He, Shen Hui quan, Chen Xiao jing, Tao Hong, ZangHui(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oastal Area of Jiangsu Province, Yancheng224002, China)Abstract:Barley is one of the main food crops in our country, which is often subjected to various harmful diseases in i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al process. Because of changes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barley production is affected by diseases in various degrees. The following diseases have great influences on the production of barley: barley yellow mosaic disease, 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s, barley scab. In addition, barley stripe disease, 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barley smut, barley powdery mildew and barley netblotch are also common diseases in barley.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distribution, occurrence, pathogen and controlmethod of aboved iseases.Key words: Ba rley; Disease; D istr ibution; Occurrence; Control大麦是世界上栽培历史最悠久的作物之一, 主要用作饲料、粮食、啤酒工业原料, 以及近年来引起关注的医药工业原料和保健食品。
大麦病虫害防治
大麦病虫害防治大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在种植过程中往往会遭受各种各样的病虫害威胁。
因此,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大麦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种植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病害的防治大麦在生长中可能会遭受到多种病害的侵袭,比如叶枯、赤霉病、锈病等。
这些病害会严重影响大麦的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和品质。
因此,及时有效地防治病害至关重要。
1. 病害的识别在防治病害之前,首先要学会如何识别不同的病害。
只有准确判断病害的类型和程度,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可以通过观察叶片上的病斑、症状以及生长状态等来进行初步判断。
2. 病害的预防预防胜于治疗,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的发生。
在大麦种植前要做好基础管理工作,保证土壤的通风透气、排水良好;及时翻耕、清理田间杂草等,减少病害源的存在。
3. 病害的化学防治对于病害已经严重的大麦田,可以考虑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但在使用药剂时要注意选择绿色、环保的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药,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4. 病害的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病害防治方法。
可以利用一些有益昆虫、真菌等生物资源来控制害虫的数量,达到防治病害的效果。
这种方法不仅有效,而且对环境友好,是未来病害防治的发展方向。
二、虫害的防治大麦生长期间也会受到各种害虫的侵袭,比如蚜虫、螟虫、田间鼠等。
这些害虫会危及大麦的生长和产量,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治。
1. 害虫的识别不同的害虫对大麦造成的损害不同,因此需要学会识别各类害虫。
可以通过观察叶片、茎秆、穗部等部位的损伤情况,以及寻找害虫的虫粪、卵等来判断害虫的类型。
2. 害虫的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防治方法,可以通过手工捡拾害虫,卷叶、剪除受害茎秆等方式来控制害虫数量。
这种方法对环境无害,适合小面积的大麦田。
3. 害虫的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害虫防治方法,可以利用天敌昆虫、益生菌等生物资源来控制害虫数量。
大麦种传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大麦与谷类科学
B R E N E E LS IN E A L Y A D C R A CE C S
6 1
大 麦种传病害发 生特点及 防治措施
陈恩 甫
( 阳县农林局 ,江苏 射 阳 24 0 ) 射 2 3 0 摘要 大麦条纹病 、散黑穗病 、坚黑穗病都 是以种子 带菌为初侵染源 的系统性病 害。发 病受播种 期 、品种类别 、种子代别
6 2
大麦与谷类科学
B R E N E E LS IN E A L Y A D C R A CE C S
原种基地注意防病 ,所产种子带菌率相对 较低 。而农 户 自留种 ,质量差 ,发芽势弱 ,出苗慢 ,病菌侵染 机
会多 ;忽视 防病 ,病菌逐年积 累,种子带菌 率高 ,发
病重 。
%
表 1 不 同播期 与发 病 的关 系
14 种植年 限 .
年 0 ~4 ,平 均 08 ;18 % .% 99年 0~55 ,平 均 .%
点。 3 2 %吡蚜酮在试验剂量下对作物安全 。 )5
2
18 99年 调 查 ,西 引 二 号 黑 穗 病 病 穗 率 11 ~ .%
收 稿 日期 :20 0 0 0 7— 6— 8
作者简介 :陈恩甫 ( 9 7~) 15 ,男 ,高级农艺 师 ,主要从事植 物保 护 、农业科技管理和农 业法制工作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棱 大麦 和矮早 三 、苏 啤一号 、冈二 、港 啤一号 、单
二 等二棱 大麦 。调查 结果 表 明 ,六 棱大 麦易 感黑 穗 病较 抗条 纹病 ,二 棱 大 麦 易感 条 纹 病 较 抗 黑 穗 病 。
1 ℃ 以上发 病减轻 ,2 ℃ 以上极 少 发病 ;大 麦黑 5 0 穗 病适 宜 发 病 土 壤 温 度 为 2 0~2 c。据 18 5c 98年
大麦的病虫害防治及管理措施
大麦的病虫害防治及管理措施大麦(Hordeum vulgare)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它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
然而,大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危害,这对大麦的产量和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开展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及科学的管理措施对大麦的生长和产量是至关重要的。
病虫害是大麦生产中的常见问题之一。
大麦叶锈病是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它会导致大麦叶片出现黄斑、褪绿以及感染区域的叶片干枯。
另外,大麦赤霉病也是一个重要的病虫害,它会导致大麦的谷粒受到霉菌感染并产生毒素。
大麦象甲是常见的大麦害虫,它以大麦的叶片为食,严重的虫害会导致大麦的生长受限。
针对这些病虫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采用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必要的。
病虫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大麦生长环境不卫生,因此,定期清理田间的残留物、病虫害载体和杂草是一项重要的防治措施。
此外,合理的施肥和浇水也是可以减少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手段。
养分平衡的施肥能够提高大麦的抗病虫能力,而科学的浇水方法可以减少湿度,减轻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
其次,采用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手段。
大麦的生长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天敌或者微生物来控制病虫害。
比如,引入益虫来控制大麦象甲的繁殖和发生,使其数量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减少对大麦的损害。
另外,一些具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也可以通过种植抑菌作物或者施用有机肥来控制大麦的病害发生。
同时,科学的管理措施对大麦的病虫害防治非常重要。
及时了解大麦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制定合理的监测和预警系统。
定期检查大麦的叶片、茎秆和穗部,观察有无病斑、虫卵等现象,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另外,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间隔、轮作制度也是管理大麦病虫害的重要方面。
传统的密度植株过高,容易引发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appropriate intercrop spacing or rotation system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occurrence of diseases and pests.为了提高大麦的病虫害抵抗力,选育具有抗性强的品种也是重要的一环。
大麦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措施
1 . 4 . 1 症状。小麦蚜虫的危害 ,受土壤 、气候 、耕作等因素的影 响 ,而 表 现 出不 同的状 况 差 异 。发 病 多在 中温低 耐 期 ,尤 其 温度
在1 2 2 8 ℃ ,4 0 % 一8 0 %的湿 度 环 境 下 ,最 利 于 蚜虫 的繁 殖 和生
长。
1 . 4 . 2 防 治 。农 业 防 治 :麦 田合理 密植 ,增 施 有机 肥 ,确保 植株 健 壮 。加 强 田间 管 理 ,及 时 清除 杂 草 ,增 强抗 蚜 能力 ,减 轻此 病 危害。
粉剂 ,每次6 0 0 倍液 ;或者2 0 % ̄ -唑酮乳油 ,每次1 5 0 0 倍液 ; . 或 3 0 %醚菌 酯 悬浮 剂 ,每次 1 0 0 0 倍 液 ,上 述 喷雾 防 治 ,预控 效 果 更
害特 点 :幼 虫食 叶 ,大发 生 时可 将作 物 叶片全 部 食 光 ,造 成 严 重损 失 。因其 群 聚性 、迁 飞性 、杂食 性 、暴 食 性 ,
斑。
1 . 2 . 2 防治 。农 业 防治 :轮 作倒 茬 ,与 非禾 本科 作 物轮 作 ,防 病
药 物 防治 ,恰 当 时机 ,选用 药 物 防 治 通 常情 况 下 ,幼 虫 三 龄 前 。用2 . 5 %溴 氰 菊酯 乳油 ,每次 2 O 0 0  ̄ n 液 。或 者 ,用 杀灭 菊酯 乳 油 ,每次 2 O 0 o 倍月诶 ,经 喷雾喷 施 防治 ,效果 更好 些 。
1 . 5 粘虫
机肥 ,需充分腐熟。合理配用 ,磷肥和钾肥 ,增强土壤肥力 ,提
升植 株 抗 病 体质 。冬 季合 理 灌 溉 。大 麦 收获 后 ,注 意 翻 耕灭 茬 , 清灭 麦 田 自生麦苗 ,清灭越 季病 源 。 药 物 防治 :此 病 发现 及 时 ,初 期 用 药 ,6 5 %代 森锰 锌 可 湿 性
啤饲大麦病虫害防治研究进展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大麦是一种常见的禾谷类作物,我国是最早培育大麦的国家之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目前全球范围内大麦的种植面积及产量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
啤饲大麦即啤酒工业和饲料工业兼用型大麦品种,随着啤酒工业以及畜牧行业的迅速发展,啤饲大麦的需求量及其种植面积也随之提高。
啤饲大麦种植范围扩增也带来了很多病虫害的问题,下文将对啤饲大麦常见的!种病虫害特征及防治措施进行介绍,旨在为啤饲大麦的科学种植带来帮助。
"、啤饲大麦锈病啤饲大麦锈病的病因及症状大麦锈病主要由于大麦柄锈菌造成,通常可以分为叶锈、条锈以及秆锈三种形式,大麦叶锈的症状主要体现在大麦叶片,其中叶鞘也有部分侵害。
发病大麦初期叶片出现发黄小点,叶面绿色褪去,不久后叶面出现圆形橘红色病菌斑,大麦叶锈病菌通常只会在大麦叶表面定殖,不穿透大麦叶。
大麦条锈主要体现在叶片、叶鞘以及部分大麦茎秆,条锈发病大麦的叶片初期出现褪绿条斑,随后出现橘黄色条纹病菌斑,在大麦叶面上呈虚线纵行排列。
啤饲大麦锈病的防治措施大麦锈病的防治可以从农业种植管理和药物防治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农业种植管理方面可以将冬季麦适当提前播种,春季麦适当延后播种,以提高大麦种植时期的环境温度,抑制大麦锈病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有效的促进大麦种子的萌发以及大麦苗的定植出土。
种植管理期间保障有机肥料的充足,增加种肥用量以提高种植土壤的温度,促进大麦种子的出芽以及幼苗的成长。
做好大麦种植田间的开沟排水工作,保持大麦种植土壤的适宜湿度水平,选取良好的大麦抗病品种,如“申麦"号”等进行推广种植,并与豆科作物实行轮番种植的制度。
药物防治方式首先可以从大麦种子着手,在大麦播种前使用三唑酮或者纹霉净与大麦种子进行混合和播种,用药剂量为种子重量的#$"%&即可。
还可以利用浸种灵或"&的石灰水对大麦种子浸泡'!小时,或者使用!(%&的硫酸亚铁水溶液浸泡"'小时的浸种处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大麦锈病的发生。
大麦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大麦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大麦纹枯病是近年来大麦新上升的一种主要病害,发生普遍,危害日趋加重,已成为影响大麦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关于大麦纹枯病的防治方法我们共同分析下。
大麦纹枯病的危害症状
大麦不同生育期都可受到纹枯病的侵染,病状主要发生于叶鞘和茎秆上,叶鞘上病斑梭形,纵裂,病斑扩大连片形成烂茎。
由于花秆烂茎抽不出穗而形成枯孕穗或抽后形成白穗,结实少,子粒秕瘦。
大麦纹枯病防治方法
(1)施肥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配合施用氮、磷、钾肥。
不要偏施、施氮肥,可改痒土壤理化性状和大麦根际微生物生态环境,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病力。
(2)适期播种避免早播,适当降低播种量。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
雨后及时排水。
(3)药剂防治①播种前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2%的33%纹霉净(三唑酮加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重量0.03%-0.04%的15%三唑醇(羟锈宁)粉剂、或0.03%的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0.0125%的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拌种。
播种时土壤相对含水量较低则易发生药害,如每kg种子加1.5kg种子加1.5mg赤霉素,就可克服上述杀菌剂的药害。
②翌年春季冬、春大麦拔节期,667m2用5%井冈霉素水剂7.5g对水100kg或15%三唑醇粉剂8g,对水60kg 或20%三唑酮乳油8—10g,对水60kg,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2.5g,对水100kg或50%利克菌200g,对水100kg喷雾,防效比单独拌种的提高10%-30%,增产2%-10%。
此外还可选用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立枯灵(利克菌)可湿粉400倍液。
大麦大麦赤霉病虫害防治
大麦大麦赤霉病虫害防治大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和消费。
然而,大麦种植过程中常常遭受到赤霉病和虫害的威胁。
赤霉病和虫害对大麦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防治这些病害和虫害对于保障大麦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大麦赤霉病和虫害的防治方法。
一、大麦赤霉病防治大麦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影响大麦的穗部。
赤霉菌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滋生,因此,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有效防治大麦赤霉病:1. 良好的田间管理:合理的密植和植株间的通风有利于减少病菌的传播,及时清除旱田内的杂草和秸秆残留物,以减少菌源。
2.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大麦品种种植,能够有效降低患病率。
3. 合理的施肥措施:保持土壤肥力平衡,适量施入有机肥和矿物质肥料,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4. 防治药剂的使用:在病害初期使用特定的杀菌剂,可有效控制病原菌的繁殖,减少病害发生。
二、大麦虫害防治大麦常见的虫害主要有蚜虫、蓟马和蝗虫等。
这些虫害严重侵袭大麦的生长点和穗部,对大麦产量造成严重威胁。
以下是防治大麦虫害的常用方法: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害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例如引入捕食性昆虫,如瓢虫和食蚜虫等。
2. 化学防治:针对特定虫害使用合适的农药,使用农药前需要仔细阅读说明,遵循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不良影响。
3. 灌溉和排水管理:合理的灌溉和排水管理能够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减少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4. 种植抗虫品种:选择抗虫性较强的大麦品种进行种植,能够减少虫害的侵袭。
综上所述,大麦赤霉病和虫害对于大麦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良好的田间管理、种植抗病品种、合理施肥、控制药剂使用量、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灌溉和排水管理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防治大麦赤霉病和虫害,提高大麦的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
然而,防治措施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选择,农民应密切关注相关防治技术和方法的更新和推广,提高防治的效果和可行性。
大麦抗网斑病QTL初步定位
大麦抗网斑病QTL初步定位近年来,我国大麦种植业面临着来自网斑病的严重威胁,该病害对大麦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大麦抗网斑病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大麦病害问题,还能提高我国大麦的种植效益。
为了探索大麦的抗网斑病机制,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麦抗网斑病QTL初步定位研究。
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是指影响性状数量性状的基因座,通过QTL定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首先,研究人员选择了对网斑病高度抗性的大麦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品种对网斑病的抗性高于普通品种。
然后,通过交叉杂交法获得了一组F2群体,该群体包含了网斑病高抗品种的遗传背景。
接下来,研究人员对F2群体进行了网斑病人工接种试验,并观察了不同个体的病情表现。
根据观察结果,研究人员将群体分为抗病和感病两个亚群。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人员对这两个亚群的DNA样本进行了基因分型。
通过对基因分型数据的分析,研究人员在大麦染色体上发现了多个与网斑病抗性相关的QTL。
这些QTL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位置,互相作用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
与普通品种相比,抗病亚群的DNA样本中特异的QTL片段数量明显增加,这进一步证明了这些QTL的抗病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些与网斑病抗性相关的QTL可能参与了许多生物学过程,包括抗病基因的表达、信号转导和代谢途径等。
此外,这些QTL可能与其他抗性基因和调控因子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大麦抗网斑病QTL初步定位的研究为我们理解大麦抗病性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出具体的抗病基因,并开发出抗网斑病的新品种。
这将为我国大麦种植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大麦抗网斑病的研究,我们发现了多个与该病抗性相关的QTL。
这些QTL在不同染色体位置上发现,彼此之间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
抗病亚群的DNA样本中QTL片段数量明显增加,进一步验证了这些QTL的抗病作用。
两种大麦散黑穗病的鉴别
两种大麦散黑穗病的鉴别黑穗病是大麦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病害,其病状类似于多种真菌引起的病害。
然而,根据植株外部的特征,可以将大麦散黑穗病分为两种类型:锈菌引起的散黑穗病和赤霉菌引起的散黑穗病。
首先,锈菌引起的散黑穗病的病原体是锈菌。
这种病害首先在小穗上形成黑色斑块,然后逐渐扩大形成散黑色斑,最终导致穗的整体脱离。
锈菌通常会袭击种子,导致不健康的生长,这也可能会导致全面的收获损失。
锈菌引起的散黑穗病的主要症状是在叶片和茎秆上形成黑褐色小斑点。
这些斑点会逐渐融合并扩大,形成黑色病斑,导致茎秆松散,并在穗上形成散黑色斑。
在另一方面,赤霉菌引起的散黑穗病的病原体是赤霉菌。
这种病害通常使小穗在茎秆上变软,导致其瘫倒。
在赤霉菌感染之前,受感染的种子会出现一个或多个黄绿色的小针眼。
在感染以后,这些小针眼会逐渐变黑。
小穗变为橙黄色或淡黄色,并在其外壳下形成红褐色或黑色分泌物。
最终,穗脱落,造成整个植株的死亡。
综上所述,锈菌引起的散黑穗病和赤霉菌引起的散黑穗病在病害症状、病原体、感染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识别和管理这些病害时应进行鉴别。
这对于保护农作物的健康和产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另外,两种散黑穗病在病理生理和生态学特征方面也存在差异。
锈菌引起的散黑穗病主要通过空气和水滴传播,同时在植株体内形成小穗间和穗上散生的黑色点状分生孢子堆。
赤霉菌引起的散黑穗病主要通过种子传播,同时也伴随空气和水滴传播。
其感染后的种子可以在土壤中存活数年,成为种子传播过程中重要的传染源。
同时,赤霉菌的分生孢子主要散生在植株体的萎蔫部位,不会形成明显的病斑。
对于二者发生的时间和病害程度也存在差异。
锈菌引起的散黑穗病多发生在植物拔节至抽穗期,其病害程度受环境等因素影响,病害轻重不一。
而赤霉菌引起的散黑穗病则通常发生在收穫期,影响成熟和萎蔫的小穗。
在管理过程中,及时除去枯死的植株、优化肥料供应和提高种子质量等措施可以有助于预防散黑穗病。
总之,鉴别锈菌引起的散黑穗病和赤霉菌引起的散黑穗病对于农作物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麦散黑穗病病原
大麦散黑穗病病原
大麦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然而,它也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
其中,大麦散黑穗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给大麦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严重的威胁。
了解大麦散黑穗病的病原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大麦的正常生长。
大麦散黑穗病的病原是一种真菌,名为黑穗链格孢。
黑穗链格孢是一种害病菌,主要寄生在大麦穗上。
当大麦受到适宜的气候条件和病原菌的感染后,就会引发大麦散黑穗病的发生。
黑穗链格孢能通过种子传播,也可以通过风、雨水等途径传播到其他大麦植株上。
大麦散黑穗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大麦穗上出现黑色小点,逐渐扩展形成黑斑,严重的话会导致整个大麦穗变黑并脱落。
同时,感染的大麦植株也会出现叶片枯黄、凋萎等症状。
大麦散黑穗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着大麦的营养吸收和光合作用,降低了大麦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大麦散黑穗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选择抗病性强的大麦品种进行种植,这样可以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
其
次,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及时清除病害源,并控制大麦穗的密度,保证充足的通风和阳光照射。
此外,合理施肥、浇水,增强大麦的抗病能力,也是防治大麦散黑穗病的有效手段。
总之,了解大麦散黑穗病的病原是防治该病的前提。
黑穗链格孢是大麦散黑穗病的主要病原,通过种子和空气传播到其他大麦植株上。
合理的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田间管理、施肥浇水等。
只有加强对大麦散黑穗病的防治,才能保障大麦的正常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大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分析
DOI:10.19904/14-1160/s.2021.15.040大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分析岳进,叶少平*(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1130)摘要:在大麦的种植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病虫害和草害,影响大麦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加强对大麦栽培技术的研究预防病虫害。
主要分析了大麦的主要病虫害和草害,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种植户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大麦;病虫害;草害;防治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5-0082-02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23文献标志码:B大麦的种植和小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其生育周期比小麦早成熟1~2周,适合在高寒地区栽种。
在大麦栽种和生长的过程中,遇到病虫害和草害会直接影响大麦的产量和质量,导致种植户的经济收入降低,防治工作不容忽视。
1大麦病害的防治1.1白粉病1.1.1主要症状白粉病在大麦生长的幼苗期到成熟期都会发生,主要为害叶片部位,病情严重会侵害叶鞘、茎秆和穗部。
发病初期,患病部位长出丝状白色霉点,之后逐渐扩散蔓延,颜色逐渐变为灰色。
大麦发生白粉病后会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大麦的叶片过早枯萎,或影响成穗率,造成千粒重下降,从而影响大麦的产量和质量。
1.1.2农业防治为了降低白粉病的发病概率,应选择科学的播种时间,且控制好播种量和播种的密度,加强田间的管理工作,适当施用磷肥和钾肥,提高大麦的抗病能力。
同时,应提高大麦田间的通风透光性,避免发生倒伏现象,能够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使大麦健康生长。
1.1.3药剂防治白粉病的发病初期主要集中在每年11月中旬至下旬,使用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兑水后进行喷雾防治,结合白粉病的发生程度每间隔5~7d使用1次。
1.2锈病1.2.1主要症状锈病主要为害大麦的叶片部位,也会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发病初期会形成黄褐色的小圆点,大麦成熟后形成孢子堆,主要在表皮内。
大麦出现锈病后会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叶片枯黄,从而造成籽粒干瘪,影响大麦的产量和质量。
大麦常见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
大麦常见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一、大麦黄花叶病大麦黄花叶病是我国江淮麦区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病田块一般减产10%~30%以上,严重达50%以上,甚至无收成。
1、发害症状:初发病时心叶上现与叶脉平行排列的浅黄绿色短线条状至椭圆形不规则形小病斑。
二棱大麦染病现锈褐色坏死斑,后病斑不断增多扩大现黄色花叶,严重的病叶变深黄色至橙黄色,似生理性发黄;后期黄色花叶转成黄色条斑,粗叶脉呈绿色,有的剑叶鞘、颖壳也生黄斑。
病株略矮,易早枯或不抽穗。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毒能通过病根、病土及病田水流等传染。
传毒介体是禾谷多粘菌,田间主要借病土传染,病田10厘米以内的表土传病力强。
病土距种子10厘米以内发病率高,距种子30厘米也能染病。
田间感染主要在出苗后1个月,3月中旬病株显症。
大麦苗期10厘米表土土温高于8.5℃开始发病,土温低于5.5℃则不发病。
品种抗病性有差异;多棱大麦发病轻,二棱大麦、早播及连作地发病重。
3、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如浙农7号、驻大麦3号、沪麦16、雨麦2号。
②实行4年以上大面积轮作,大麦黄花叶病菌只侵害大麦青裸,因此与其它作物小麦、油菜倒茬轮作。
③适时晚播,根据各地经验,适时晚播(至土温9℃以下,比当地播期推迟10天左右)可避开多粘菌传毒高峰,可达到减轻发病,增加产量的效果。
④深耕翻土30厘米,将表土翻入深层,可防正病土转移或扩散。
⑤合理施肥在发病初期及时施用速效氮肥,可促使大麦冬前不旺长,病株不早枯,平稳健壮生长,既可防病,又可达到增产效果。
二、大麦条纹病大麦条纹病又名条斑病,重病区麦株死亡率可20%~30%,是大麦的重要病害之一。
1、发害症状:大麦地上部分均能发病,以叶片受害最重。
出苗后1~2片叶,幼叶上产生淡黄色斑点或短条纹,以后随叶片长大,病斑逐渐扩展。
至分孽期,病株产生典型的症状。
从叶片基部直到叶尖形成与叶脉平行的细长条纹或断续相连的条纹。
拔节、抽穗期,大多数病斑中央草黄色,边缘褐色,并产生很多灰黑色的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怎样防治大麦条纹病
怎样防治大麦条纹病引言大麦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但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受到各种病害的威胁,其中之一就是大麦条纹病。
大麦条纹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大麦的秧苗叶片出现明显的条纹状病斑,对大麦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大麦条纹病,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项。
1. 选择抗病品种大麦条纹病具有一定的病害发生规律,因此选择抗病品种是防治大麦条纹病的首要措施。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病害流行情况,选用具有较好抗病性的大麦品种进行种植。
抗病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能够减少大麦受到条纹病侵害的可能性。
2. 良好的田间管理良好的田间管理措施也是防治大麦条纹病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田间管理方法:2.1 合理的种植密度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降低大麦条纹病的发生和传播。
过高的种植密度会增加病害发生的机会,因为密集的植株之间容易形成湿润的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因此,种植时应根据品种特性和田地条件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
2.2 定期除草除草有助于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杂草不仅与大麦竞争养分和水分资源,还可能成为病原菌的寄主,增加大麦受到条纹病侵害的风险。
因此,及时除草对于防治大麦条纹病非常重要。
2.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大麦植株的抗病能力,降低条纹病的发生。
过量施肥可能使大麦植株过于茂盛,透气性不好,造成湿润的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因此,施肥时应注意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
2.4 清理病残体在大麦田间及时清理病残体有助于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病残体是病原菌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果不及时清理,病原菌会在残体上越冬,再次感染新的大麦植株。
因此,定期清理病残体可以有效减少大麦条纹病的发生。
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且有效的防治大麦条纹病的方法,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3.1 用生物防治剂进行喷雾生物防治剂是一种利用有益微生物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的方法。
可以选择携带抑菌酶或对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制成防治剂,对大麦进行喷雾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麦病害及其特征陈健, 乔海龙, 陈和, 沈会权, 陈晓静, 陶红, 臧慧(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盐城224002 )摘要:大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 常遭受各种病害, 大麦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大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有大麦黄花叶病、大麦条纹花叶病、大麦赤霉病, 而大麦条纹病、大麦黄矮病、大麦黑穗病、大麦白粉病和大麦网斑病等也是常见的大麦病害。
阐述了上述病害的分布、发病原因、病原和防治途径。
关键词:大麦; 病害; 分布; 发生; 防治Barley D iseas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Chen Jian, Qiao Hai long, Chen He, Shen Hui quan, Chen Xiao jing, Tao Hong, ZangHui(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oastal Area of Jiangsu Province, Yancheng224002, China)Abstract:Barley is one of the main food crops in our country, which is often subjected to various harmful diseases in i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al process. Because of changes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barley production is affected by diseases in various degrees. The following diseases have great influences on the production of barley: barley yellow mosaic disease, 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s, barley scab. In addition, barley stripe disease, 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barley smut, barley powdery mildew and barley netblotch are also common diseases in barley.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distribution, occurrence, pathogen and controlmethod of aboved iseases.Key words: Ba rley; Disease; D istr ibution; Occurrence; Control大麦是世界上栽培历史最悠久的作物之一, 主要用作饲料、粮食、啤酒工业原料, 以及近年来引起关注的医药工业原料和保健食品。
大麦具有生育期短、早熟高产、适应性强等特点, 是禾本科中抗逆性较强的作物之一[1] 。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啤酒工业的日益兴盛, 大麦的商品化生产日益受到重视。
在大麦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遭受各种病害而造成减产或品质降低, 从而影响了啤酒酿造和大麦饲用的营养价值。
目前, 我国已见报道的大麦病毒病约有11种之多, 为害比较严重、影响产量较大的主要有大麦黄花叶病、大麦条纹花叶病和大麦赤霉病[2] 。
1 大麦黄花叶病1. 1 分布与为害大麦黄花叶病主要发生在长江下游流域的鄂、浙、苏、沪、皖等省( 市), 其中以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发病较重。
大麦受害后, 病株、病蘖提前枯死, 导致成穗率降低、结实率明显减少、千粒重降低、出粉率降低以及品质下降。
大麦发病后一般减产1~ 2成, 重者达5成以上, 严重病田可引起死苗。
1. 2 病症与病原大麦染病后, 植株矮化、株型松散、分蘖减少、根系发育不良、褐根增多。
麦苗在分蘖初期未平展的心叶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短线条状褐绿斑, 并逐渐发展和愈合呈花叶状, 有时有锈褐色坏死短条纹。
叶片黄化、僵直、张开角度大。
轻病株抽穗后, 上部叶片病症隐退, 重病株有的不能抽穗, 有的虽能抽穗, 但穗小、空秕粒多, 剑叶及叶鞘甚至颖壳上仍具有褐绿花叶症状。
条件适宜时, 一般在播种后1~ 2个月即可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病田麦苗整片或部分变黄, 严重的甚至枯死。
病原为大麦黄花叶病毒(BYMV), 病毒粒体线条状,具空心结构, 无脂膜。
大小一般为( 100~ 600) nm @ ( 6~ 20) nm。
病毒可以通过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 inisLed. ) 及汁液摩擦传毒, 没有发现种子和昆虫传播[ 3, 4]。
病毒还能侵染小麦、黑麦和燕麦等作物。
禾谷多粘菌普遍存在于病株根部和土壤中, 但并不引起明显病害。
1. 3 病害发生与防治途径大麦黄花叶病的发生, 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较大,一般六棱大麦比较抗病, 二棱大麦则高度感病。
连年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 传毒媒介和毒源数量的逐年积累, 是发病面积不断扩大、病害严重流行的重要原因。
禾谷多粘菌释放游动孢子侵染传毒需要较高的土壤湿度和15 e 左右的适温, 病田连作大麦和秋冬季节适温多雨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反之, 播种季节干燥少雨, 温度偏低则发病轻或发生迟。
在江浙、沪一带,秋播多在10~ 11月间, 这时的土温与禾谷多粘菌游动孢子侵入传毒的适宜土温相吻合, 播种愈早, 发病愈早、愈重, 适当迟播就可避过多粘菌侵染传毒的高峰期而推迟和减轻病害的发生。
因此, 应以选育抗病高产大麦品种为主, 辅以农业防治和综合防治措施, 如改善栽培措施,大麦连作发病重时, 在重病区实行轮茬轮作, 提倡水旱轮作。
由于在早播条件下发病早、发病重, 而迟播可以避病, 所以在重病区可调节播期以减轻病害。
严格控制病土的扩散, 病田土深翻或重病田压无病土可以起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病田增施肥料能延缓病情的发展, 促进病株恢复生理机能。
2 大麦条纹花叶病2. 1 分布与为害大麦条纹花叶病分布比较广泛。
我国目前只发生于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和新疆等少数几个省、市、区。
大麦条纹花叶病除了为害大麦外, 还能为害小麦、燕麦、黑麦、栗、稻、玉米、高粱、野燕麦等。
国外大麦条纹花叶病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大麦为60%、小麦为75%。
据国内有关报道, 感病麦子的单株产量可降低30% ~ 70%, 除产量遭受损失外, 由于大麦条纹花叶病主要以种子带毒传病, 病毒可以通过杂交由带毒的亲本传给后代, 对大麦育种有潜在的威胁。
2. 2 症状与病原大麦感染后, 表现出系统侵染之花叶症状。
病株只在大部分叶片叶绿素被破坏之后才明显矮化, 叶片微直立, 各分蘖叶片之叶脉间有褪绿、淡绿至黄色长短不一的条纹和淡绿到黄色的斑驳, 有时叶片完全黄化。
当温度达22 e 时, 症状较明显, 在条纹中出现褐色坏死条斑。
待气温升高到30 e 以上时出现隐症, 抽出的新叶就没有明显的症状。
病种子萌发的麦苗, 第1~ 3叶只在26~ 27 e 和有高强度的光照下才显现症状。
当大麦遭到强毒系侵染时, 病株矮缩明显, 分蘖过度, 出现不孕穗和秕粒; 如为弱毒系侵染, 常表现隐症, 只出现丛簇、条纹和斑点。
大麦条纹花叶病是由大麦条纹花叶病毒侵染所致, 病毒粒体粗短棒状, 无脂膜, 大小为( 111~148) nm @ ( 20~ 22) nm 或( 125~ 130) nm @ ( 19~ 30)nm, 病毒的不同毒系间有交叉保护现象。
2. 3 病害发生与防治途径大麦条纹花叶病毒主要由种子传毒, 病毒只存在于未成熟的种子内部, 寿命长达6. 5年, 种子带毒率为30% ~ 100%。
一般在抽穗前10 d感染的种子带毒率高, 抽穗至授粉前7 d感染的种子就不能传毒; 花粉也可以传毒, 传毒率为10% ~ 35% [5] 。
由于花粉的不育性可达20% ~ 50%, 故传毒率不高。
叶外渗液与病叶液汁摩擦也可传毒。
液汁传染的病株, 所含病毒的浓度比种子带毒的高, 症状也严重得多。
此外,温度对种子传毒率也有影响, 在16 e 时, 种子传毒率较高, 所以带毒的种子是第二年最重要的初侵染来源。
病毒还可以通过大麦杂交育种, 由带毒的亲本传给后代。
因此, 加强种子检疫是防治的重要途径, 由于大麦条纹花叶病毒主要由种子传毒, 而昆虫介体不能传毒, 且目前国内仅少数地区发生, 经测定, 国内外的一些品种有病毒存在。
所以, 品种的引进和流通应加强种子检疫, 适当迟播可降低发病率, 另外还可以进行药剂防治。
3 大麦黄矮病3. 1 分布与为害大麦黄矮病在全世界大麦产区普遍发生, 尤其以美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墨西哥、意大利、芬兰、澳大利亚、瑞典、瑞士和等国家发生较重。
日本和我国华北、西北、东北、华东的大麦产区也有发生。
3. 2 病状与病原大麦黄矮病的症状常因品种、生育期及环境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其共同特性是叶片黄化, 但黄化的程度随着侵染时期以及寄主不同生育期而有所变化。
在幼苗和拔节期发病, 以新叶表现的症状最为明显,病株分蘖显著增多, 植株矮缩显著, 节间缩短呈丛簇状;叶片黄化, 金黄色或黄色, 鲜艳有光泽。
一般变黄从顶叶之叶尖开始, 沿叶缘向下延伸, 直到全叶变黄, 无花叶症状; 病叶直立刚硬。
在抽穗后发病, 一般剑叶变黄, 虽能抽穗但籽粒不饱满; 25 e 以上时症状逐渐隐潜, 30 e以上症状消失。
大麦黄矮病的病原为大麦黄矮病毒( BYDV) [ 6, 7], 病毒粒体球形, 直径为24~ 30 cm。
不能通过土壤、种子、肥料和接触传染, 主要由蚜虫传毒。
已知的有14种蚜虫具有传染这种病毒的能力, 但传染效率各不相同。
3. 3 病害发生与防治途径大麦黄矮病主要由蚜虫传播, 病害的发生和蚜虫的消长规律是一致的, 而病害的发生、流行和蚜虫的消长又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其中温度则是病、虫发生迟早、轻重的决定因素。
因此应选育推广抗、耐病品种, 而大麦不同品种对黄矮病的抗性存在显著的差异。
可以通过治蚜防病, 减少蚜虫的数量; 还可以改进栽培管理技术以减轻病害。
4 大麦条纹病4. 1 分布与为害大麦条纹病是我国大麦产区普遍发生且为害严重的病害之一, 以长江流域的江苏、上海、浙江、四川等省、市受害较重, 重病地区的植株死亡率可达30% ~ 40%。
4. 2 症状与病原大麦条纹病属系统侵染性病害, 自幼苗到成株均可发病, 主要为害叶片, 也可侵染叶鞘和茎秆。
幼苗在1~ 2片真叶时, 叶上出现轻微淡黄色斑点或短条纹; 分蘖后, 下部叶片和新生叶片依次发病, 从叶基直到叶尖形成与叶脉平行的细长条纹, 条纹颜色逐渐由黄变褐; 至拔节抽穗期, 在条纹上长出许多黑霉; 最后病叶破裂干枯, 往往引起全株死亡或者植株生长矮小, 不能抽穗, 即使能抽穗也常弯曲成畸形、不结实或籽粒不饱满, 且无发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