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数学(孙兴文)
对数学的再认识
对数学的再认识——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山西省长治市城区飞龙学校秦老师在市教育局的统一组织下,我参加了由康园学校副校长刘海云校长主讲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
他为我们解读了前言部分的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论、课程设计思路及相对应的教学实施建议。
使我领悟到:数学教学既要加强对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具体地说,通过这次培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在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往往备教材的方法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
我们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
因此,我觉得,老师备课要关注学生如何学:既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也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合作、探究、做作业等,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课堂生成;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学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丰富、精彩得多。
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
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
因此,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
高一数学必修课程中的数学文化及考点
高一数学必修课程中的数学文化及考点数学,这门古老而深邃的学科,不仅是科学的基石,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在高一数学必修课程中,数学文化犹如璀璨繁星,点缀着数学知识的天空,而考点则如同关键的坐标,指引着我们学习的方向。
一、数学文化在高一必修课程中的体现1、数学史的融入在高一数学必修课程中,我们可以追溯到数学发展的漫长历程。
从古代文明中的算术和几何起源,到古希腊数学的辉煌成就,再到近代数学的蓬勃发展,数学史为我们展现了人类智慧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壮丽画卷。
例如,学习勾股定理时,我们会了解到早在古代中国和古希腊,人们就已经发现并应用了这一重要定理。
2、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承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文化的核心。
在必修课程中,我们会接触到归纳、演绎、类比、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
以归纳法为例,通过对一系列具体例子的观察和总结,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思维方式培养了我们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能力。
3、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并非孤立于生活之外,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必修课程中,我们会看到数学在经济、金融、物理、工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比如,通过建立函数模型来解决经济中的成本和利润问题,让我们明白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
二、高一数学必修课程中的考点分析1、集合与函数集合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考点包括集合的表示、集合间的关系、集合的运算等。
函数则是高中数学的重点,需要掌握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函数的图像以及常见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2、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性现象的重要工具,考点涵盖三角函数的定义、诱导公式、图像和性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等。
3、数列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考点包括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 n 项和公式,以及数列的递推关系等。
4、不等式不等式在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考点包括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基本不等式等。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文学常识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部分。
通过研究文学常识,学生能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档将简要介绍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中的文学常识内容。
古代数学家及其成就中国古代有许多杰出的数学家,他们对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古代数学家及其成就:1. 刘徽(约250年-约330年):刘徽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他的代表作品是《九章算术》,这是一本十分重要的古代数学著作。
2. 杨辉(约1238年-约1298年):杨辉是中国元朝时期的数学家,他的代表作品是杨辉三角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和有用的数学概念。
3. 秦九韶(1202年-1261年):秦九韶是中国南宋时期的数学家,他提出了“秦九韶算法”,这是一种高效的计算方法,在算术和代数中有广泛应用。
数学常识与文学名著数学常识也可以在文学作品中找到。
以下是一些著名文学作品与其包含的数学常识的例子:1. 《红楼梦》:这是一部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在《红楼梦》中,有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描写,如游戏中的算术题和角度的计算。
2. 《童年》:这是俄国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
在《童年》中,高尔基描述了他小时候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3. 《安徒生童话》:这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经典童话集。
一些童话故事中涉及到数学概念,如《百变罐子》中的几何形状和《纺锤》中的时间概念。
数学常识与社会实践数学常识也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数学常识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1. 银行和金融:在银行和金融领域,数学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数学可以用于计算利息、外汇交易和投资分析等方面。
2. 交通规划:数学在交通规划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通过数学模型来优化交通流量和路线规划。
3. 数据分析:在现代社会,数据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数学的统计学和概率论知识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准确的结论。
总结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文学常识内容,通过介绍古代数学家及其成就、文学作品中的数学常识以及数学常识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全面认识“数学”
1 对“ 数学” 狭义 的认识
1 . 1 “ 数学” 一 词的 解释
认为 : 数学 , 至少纯粹数学 , 是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 结构 , 就是以初始概念和公理 出发的演绎 系统。布
1 . 2 恩格 斯 的解释
在数学中找到了实证 , 得到 了体 现。许 多哲学家也
研究数学, 比如恩格斯 , 他写 的《 自然辩 证法》 就是
一
关于数学 的定 义 , 在《 中国大百科全 书。数 学 卷》 中, 吴文俊先 生是这样 写的: “ 数 学是研究现实 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 间形式的, 简单地说 , 是研究数 和形 的科学 ” 。这个定 义来 自恩格斯 的《 自然辩证 法》 , 恩格斯在另一篇文章 中说 : “ 我们 的几何 学是 从空间关系出发 , 我们的算术 和代数学是从数量出
扑结构这三种母结构之上。
1 . 4 钱 学森 先生 的解 释
钱学森先生认为数学是社会科学和 自 然科学 的 基础 , 而哲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概括 , 即数学 就是哲学。数学 中充满 了哲学 , 许 多数学家 ( 比如 毕达哥拉 斯) 也是 哲学家。或者说 , 许 多哲学 观点
m a t h i f m a t i k  ̄ t ) , 此一希腊语被亚里士多德拿来指 “ 万 物 皆数” 的概念。( 拉丁文 : M a t h e m e t i c a ) 原意是 数 和数数 的技术 。
有 比较清晰和全 面的认识 , 才能有效实现数学教育 的 目的 , 逐 步提高学生 的数学 素养 。 关键词 : 空间形 式 ; 抽象结构 ; 思维的体操 ; 数 学文化
浅谈正确理解数学概念的若干途径
浅谈正确理解数学概念的若干途径作者:孙红艳来源:《新校园·理论(上旬刊)》2011年第02期数学概念是基础知识的核心,是学习各单元知识的着眼点。
由于数学概念的背景、定义方式、相互关系的多样性、严谨性、抽象性,理解概念往往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大难点,现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一、抽象概括,深刻理解概念掌握好一个数学概念,要学会抽象概括。
抽象概括就是把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联合起来考察的方法。
抽象概括的过程就是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抽象概括的结果就形成概念或对规律的认识。
抽象概括是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抽象概括能力,才能深刻理解掌握概念或运用概念。
二、比较异同,深刻理解概念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归类或比较的方法找出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点与不同点,更好地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讲解“不等式的解”的概念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解。
教学时把它与“方程的解”进行比较,通过实例向学生指出:方程的解是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不等式的解是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从使原式成立这点看,方程的解与不等式的解是一致的;从解的个数上看,方程的解和不等式的解有明显的区别:方程的解一般个数是有限的,而不等式的解一般是某个取值范围内无穷多个数值。
三、联系现实,深刻理解概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基本规律。
因此,到实践中去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数学概念的现实原型,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常见的事例,启发学生观察有关的实物图示或模型,使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数学概念。
例如,教学“任意角的概念”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拿两根竹筷子,把一端用钉子固定,张开另一端,并且让一根筷子不停旋转。
教师引出任意角的概念:一条射线绕端点按逆时针旋转所成的角是正角,按顺时针旋转所成的角是负角,没发生任何旋转的射线成角是零角。
新高一数学文化知识点汇总
新高一数学文化知识点汇总数学是一门既古老又通用的学科,它贯穿了人类的发展历程,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门科学,数学不仅仅是表达数字和计算的工具,它还具有一种独特的逻辑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与您分享一些新高一数学文化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
1. 著名数学家与数学定理数学领域涌现了许多伟大的数学家,他们的贡献对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欧几里得是古希腊的一位著名数学家,他创立了几何学的基础,并提出了著名的欧几里得几何定理。
这一定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数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2. 数学与艺术的结合数学与艺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许多艺术作品中都蕴含了数学的美学。
例如,菲波那契数列是一个经典的数学序列,在自然界和艺术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另外,对称性也是数学与艺术结合的重要手段,它能够使作品更加平衡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3. 数学与密码学密码学是一门运用数学和逻辑思维解密和编码的学科。
在信息时代,密码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应用于网络安全领域,还广泛应用于金融、军事等领域。
通过学习密码学,我们能够了解到不同的加密算法和解密方法,加深对数字安全的认识。
4. 数学与经济学经济学中的许多模型和理论都基于数学的原理和方法。
例如,供需理论中的市场均衡点可以通过数学方程来计算,帮助经济学家更好地预测市场走势。
同时,数学在金融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股票交易、利率计算等方面。
5. 数学与科学发现数学是科学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经常运用到数学的思维和方法。
例如,牛顿的运动定律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建立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帮助科学家们理解自然规律和解决科学难题。
数学的逻辑性和推理能力使其成为科学发现的重要支撑。
总结:以上仅是新高一数学文化知识点的简要汇总,数学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数学文化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应用和意义,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初中一年级第一节课探索数字的奥秘
数学初中一年级第一节课探索数字的奥秘数学,作为一门抽象而又深入人心的学科,自古以来就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第一节课探索数字的奥秘便是他们数学学习的第一步。
本文将从初中一年级学生的角度,探索数字的奥秘,帮助他们建立对数字世界的基本认识。
第一部分:数字的起源在开始学习数字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数字的起源。
数字最早出现在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中,尤其是古巴比伦人发明了著名的巴比伦数字系统。
然而,现代数字系统最早起源于印度,我们常用的十进制数字就是印度人发明的。
第二部分:数字的基本认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数字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数字由0到9的十个基本数字组成,可以根据位数的不同来表示不同的数值。
我们可以把数字分为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等多个类别,每个类别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应用领域。
第三部分:数字的运算法则了解了数字的基本概念后,我们需要学习数字的运算法则。
数字的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它们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运算方式。
通过掌握运算法则,我们可以灵活地运用数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部分:数字的应用领域数字不仅仅是数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它还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物理学中,数字用于描述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大小;在经济学中,数字用于统计和分析经济数据;在计算机科学中,数字是计算机运算的基础。
第五部分:数字的趣味探索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数字的趣味之处。
数字游戏、谜题和魔术等都展示了数字的神奇之处。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数字游戏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尝试一些数字魔术来给朋友们带来惊喜。
结语:通过探索数字的奥秘,我们可以建立对数字世界的基本认识。
掌握数字的起源、基本概念、运算法则和应用领域,我们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数字解决问题。
同时,数字的趣味探索也可以帮助我们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我们的初中数学学习之旅能够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如何认真对待实数和数列等数学基础概念
如何认真对待实数和数列等数学基础概念数学是一门需要基础和细心的学科,其中实数和数列等基础概念对于后续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认真对待这些基础概念不仅能够为学生打下稳固的数学基础,而且也能够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
下面将从实数和数列两个方面探讨如何认真对待这些基础概念。
如何认真对待实数实数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指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在内的所有实数的总称。
对于实数的认真对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熟悉实数的基本概念。
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两大类,其中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间的商的数,而无理数则无法用有理数的比值来表示。
熟悉实数的基本概念能够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要熟练掌握实数的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对于实数的四则运算,需要熟悉其运算规律和方法,掌握正确的计算步骤。
第三,要注意实数的精度问题。
在实际计算中,实数的精度问题非常重要。
对于精度的要求,决定了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的误差范围。
因此,要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和控制精度的方法。
第四,要善于应用实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实数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通过实数来计算物理量、统计数据等等。
因此,掌握实数运算和应用方法,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如何认真对待数列数列是数学中非常基础的概念,是指按规律排列起来的一列数。
认真对待数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熟悉数列的基本概念。
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其中每个数的位置和数值都有一定的规律。
掌握数列的基本概念对于后续学习数列的性质和应用至关重要。
其次,要掌握数列的常用性质。
数列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具有一些基本的性质。
掌握数列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列,快速判断数列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第三,要注意数列的递推公式。
递推公式是数列的重要表述形式,是通过前面的数推导出后面的数。
打开数学之门高中重要知识点解读
打开数学之门高中重要知识点解读数学是一门严谨而又充满挑战性的学科,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掌握数学知识点是他们成败的关键。
本文将针对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从而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代数与方程代数与方程是高中数学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石。
它包括多项式、一元二次方程、立体几何等内容。
1. 多项式多项式是由系数与变量指数相乘得到的代数表达式。
高中数学中常见的多项式有一次、二次和三次多项式。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使用因式分解、配方法、提公因式等方法,简化和变换多项式的形式,从而更便于计算和分析。
2.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为ax^2 + bx + c = 0,其中a、b、c为已知系数。
解一元二次方程可以使用配方法、求根公式等不同的方法。
方程的解即为方程与横轴(x轴)的交点,通过解方程我们可以求得方程的根和解的个数。
3. 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研究空间图形的一门学科,其中包括点、线、面、体等重要概念。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应用平行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来求解空间图形的各个要素,如长度、面积、体积等。
二、函数与图像函数与图像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在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函数的概念使我们能够研究数值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图像来直观地表示和分析这种关系。
1.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函数可以理解为一种映射关系,它将不同的自变量值映射到对应的函数值。
函数的常见性质包括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以及极值等。
通过分析这些性质,我们可以了解函数的特点和规律。
2. 函数的图像与变换函数的图像是函数关系的可视化呈现,通过绘制图像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函数的性质。
在绘制函数图像时,我们需要考虑变换、平移、伸缩等操作,这些操作可以影响函数图像的形状和位置。
三、导数与微分导数与微分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微积分的基础。
导数可以理解为函数在某一点的变化率,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函数的增减性、极值以及曲线的斜率等。
浅谈学好数学的感悟
浅谈学好数学的感悟作者:贾东升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6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08-01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初中学生学习数学感到比较困难,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困境是数学教师的责任和工作目标。
多年的数学实践,使我体会到不论哪一学科的学习,学生都必须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样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学"为"我能学",变"学会"为"会学"。
也就是说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但这种基础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实践中去,下面就数学学习实践中的四个方面浅谈如何学好数学。
1.理解和记忆数学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数学学习过程中,涉及到好多数学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数学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工具,而正确理解和记忆数学基础知识是很多学生的薄弱环节,有很多学生死记硬背数学概念,书上的黑体字一字不落地机械背诵,不重视知识、方法的产生过程,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述。
比如:学生在记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时,死记公式,尤其对根的判别式理解的不够深刻,原因是学生忽视了由配方法推导公式的过程。
再如:学生对"绝对值"概念不理解的原因是学生抓不住点与数的关系问题,对绝对值的实际知识背景"距离"理解的不够透彻。
学生死记法则、机械运用,不能理解记忆这是学好数学的大忌。
如果学生能够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表述,重视知识的引申及其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法,养成分阶段整理数学基础知识,加强系统理解概念的习惯,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可以极大地促进数学学习。
2.提高运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本条件数学问题与运算相伴,尤其是实际问题更离不开运算,初中数学内容大都和运算有关,如有理数运算、整式运算、分式运算、根式运算、解方程等。
高中开学第一课
——走进高中数学第一课
一、为什么要学习数学
1、数学是具有广泛应用的学科
英国思想家培根认为: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 马克思也曾说过,一切科学只有当它成功运用数学 时,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 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 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6、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 逻辑推理能力、 抽象思维能力、 计算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知识+方法 知识:概念,定义 方法:注意经常总结归纳
四、几个建议(要求)
• 上课前:准备好课本、练习本(作业本,课堂练习本(草稿)) • 课后:回顾当天课堂学习内容 独立完成作业,积极问老师,与同学交流, • 周末、章末:整理笔记、错题收录、知识梳理、方法整理
4、要有坚强的毅力和强烈的责任感
• 做任何一项工作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 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学习数学也是一样,也会 遇到很多困难。我们敢于面对它,正是因为有 了困难才要我们去克服它、战胜它,这是我们 的任务与责任。像开始学骑自行车时,谁都不 会因为摔了几跤而半途而废;参加长跑比赛, 跑一会就感觉累了,就退下来,那么他永远也 到达不了终点。学习数学也是如此,要有毅力 与恒心,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绩,如果 遇到困难就退缩、自卑、丧失信心,那么他不 可能学好数学
课本主编寄语是这样描述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有助 于提高能力。
杨明说:“数学是快乐的”
2、数学是思维的科学
哲学家培根说过:“读诗使人灵秀,读历史使人明智, 学逻辑使人周密,学哲学使人善辩,学数学使人聪 明…”,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
3、美妙神奇的数学
如何认识数学概念
如何认识数学概念
徐文彬
【期刊名称】《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数学概念教学之于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对数学概念的"多层面的理解"上来确认.数学概念的核心,就逻辑学而言是其内涵与外延及其反变关系;就数学史而言是其内涵与外延的演变及其历史境遇;就教育心理学而言是其形成和同化的获得方式及其相互关系;就数学心理学而言是其"过程-对象"的双重性及其过程向对象的凝聚和对象向过程的展开.因此,整体的数学概念框架应该是设计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总页数】3页(P17-19)
【作者】徐文彬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21009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在表征中丰富数学概念的认识r——以"有余数除法的认识"为例
2.让数学概念更直观--以《认识负数》教学为例
3.问题意识视域下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认识面积单位》为例
4.基于建模活动的数学概念形成教学
——以"认识不等式"的教学为例5.基于数形结合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以人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学文化(二)
(二)、(三)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数学是什么一. 数学的“定义”1.古今数学家的说法(美)R·柯朗:“数学,作为人类智慧的一种表达形式,反映生动活泼的意念,深入细致的思考,以及完美和谐的愿望,它的基础是逻辑和直觉,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
”(法)E·波莱尔:“数学是我们确切知道我们在说什么,并肯定我们说的是否对的唯一的一门科学。
”(英)罗素:“数学是所有形如p蕴含q的命题的类”,而最前面的命题p是否对,却无法判断。
因此“数学是我们永远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也不知道我们说的是否对的一门学科。
”2.数学的15个“定义”(《数学文化导论》的收集)这十五种“定义”都有它的道理,也都有片面性,但可使我们从各个角度考察、理解数学。
1)哲学说 来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
哲学是研究最广泛的事物,数学也是研究最广泛的事物,这是它们的共同点。
但是,数学与哲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方法也不同。
两者虽有相似之处,但数学不是哲学的一部分,哲学也不是数学的一部分。
现在有人说“哲学从一门学科中退出,那就意味着这门学科的建立;而数学进入一门学科,就意味着这门学科的成熟。
”2)符号说3)科学说4)工具说5)逻辑说6)创新说7)直觉说8)集合说9)结构说(或关系说)10)模型说11)活动说12)精神说13)审美说14)艺术说15)万物皆数说方延明: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与形之间各种形式模型的结构的一门科学。
徐利治:数学是“实在世界的最一般的量与空间形式的科学,同时又作为实在世界中最具有特殊性、实践性及多样性的量与空间形式的科学”。
[思]:请你在学习“数学文化”课的过程中,始终带着下面的问题——在学完“数学文化”课后,给出一个你自己对“数学”的定义。
二、数学的特点第一是抽象性,第二是精确性,第三是应用的广泛性。
1.抽象性从中学和大学数学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体会到数学的抽象性了。
直线、平面、空间都是抽象的概念,n维空间以至无穷维空间更是抽象的概念。
数学概念的引入
数学概念的引入
数学概念是指用来描述和表达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概念或术语。
通过引入数学概念,可以使数学问题具有更加明确和准确的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数学概念的引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概念: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是指最基础、最抽象的概念,如数、集合、函数、图形等。
这些基本概念为后续的数学理论和推演提供了基础。
2. 定义:数学概念的引入常常伴随着其定义的给出。
通过定义,可以明确地确定一个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其具有准确的含义和明确的界限。
3. 符号表示:数学概念还需要通过符号来进行表示和表达。
符号可以简洁地描述数学概念,使其易于书写和计算。
例如,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用数学符号表示运算等。
4. 推演和证明:数学概念的引入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推演和证明过程,通过逻辑推理和推断来揭示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数学理论体系。
通过引入数学概念,可以使数学问题具有更加明确和准确的表达方式,便于进行
分析和解决问题。
同时,数学概念的引入也为后续的数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和支撑。
《数学初级教程》读书分享
《数学初级教程》读书分享引言《数学初级教程》是一部为广大数学初学者量身定制的教材,旨在帮助读者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
本书通过系统地介绍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读者能够逐步建立起数学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高级数学打下坚实基础。
在本篇读书分享中,我们将详细讨论本书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学习方法。
内容概述本书共分为十个章节,涵盖了数学的基本概念、算术、代数、几何、概率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们将分别对各章节进行简要介绍:1. 数学基本概念:介绍数学的定义、符号、术语和数学逻辑。
2. 算术:包括整数、分数、小数、指数和根式的运算。
3. 代数:涉及方程、不等式、函数、幂运算、多项式等。
4. 几何: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内容。
5. 三角学:介绍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式、三角形等。
6. 概率与统计: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统计量的计算和数据分析。
7. 逻辑推理:培养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题技巧。
8. 数学思维:介绍数学建模、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等。
9. 应用题:分析实际问题,培养读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 拓展阅读:提供一些与数学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宽读者视野。
本书特点1.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本书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组织内容,从基本概念到实际应用,逐步引导读者深入学习。
2. 图文并茂,直观易懂:书中大量使用图形和示例,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更易于理解。
3. 注重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通过丰富的题目和案例,锻炼读者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4. 实用性强:本书紧密结合实际,让读者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5. 附有习题和解答:书后附有大量习题,有助于读者巩固所学知识。
学习方法1. 循序渐进:按照教材的结构,逐步学习各章节内容,不可急于求成。
2. 注重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3. 动手练习:通过大量练习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解题能力。
圆的认识-孙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设计说明:“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85~88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学生由认识平面上的直线图形到认识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是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本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1.拓展空间,强化操作,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深刻感知圆的特征。
2.运用几何画板,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动画的效果,让学生建立深刻的印象。
3.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等活动认识圆,理解圆心、半径、直径,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在画圆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圆的特征的认识。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在探索中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能利用圆的特征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几何画板等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初步感知1.投掷游戏引入,四个投篮队员排成一条线,提问学生游戏是否公平?(教师先给出图形,让学生说明理由)2.教师进一步追问,那四个人怎样排列游戏才公平?你也能用图形上表示出来吗?(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距离学生自己规定)3.师:如果再来四个人?他们可以站在那些位置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动手)还可以站下一些人?你能再画出多少个?(给学生一定的时间2分钟,看谁画的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你能发现什么?这些投篮队员围成什么图形?这些投篮队员站在什么图形上?4.师:把这些点围一个圆,看谁画的圆最圆?(让学生画出圆,为下面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材料)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认识圆各部分名称。
数学与文化课文精讲
《数学与文化》的中心思想是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影响力与人类社会的多个方面紧密相连,数学在人类文明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经典语句解读
《数学与文化》中的经典语句凝聚了文章的核心观点和深刻见解,以下是对其中一些经典语句的解读:
“数学不仅仅是数字和公式,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这句话揭示了文章的核心观点,即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与人类历史、艺术、科技等领域紧密相连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体现在数学的普适性、逻辑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中心思想
《数学与文化》的中心思想是强调数学与人类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揭示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人类历史、艺术、科技等多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文章通过深入剖析数学的发展历程、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展示了数学作为一种高度抽象和逻辑的学科,如何与人类社会的历史、艺术、科技等领域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同时,文章还强调了数学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数学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
文章展示了数学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无论是在东方文化中的《周髀算经》、《九章算术》,还是在西方文化中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数学都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跨文化的应用,不仅展示了数学的普适性和价值,也反映了数学在不同文化中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第五章:数学课程基本理念培训人:孙兴文第三节:如何认识数学教学一、对数学教学本质的基本看法。
数学教学是对数学课程的具体实施,是为达成一定的数学课程目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所展开的教学活动。
这一活动有如下本质特征: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该是教与学的行为主体具有一定参与度的活动。
这里的“参与”不仅指态度、行为,更指数学思维;不仅指参与的形式,更指所收到的实际学习效果。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教师单向、独白式的教学,它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向交互关联的活动体。
它通过交往获得动力,通过互动得到创生。
数学教学不仅仅表现为抽象的符号传授,更应是生动的、富于思维碰撞的心灵沟通。
数学教学最终实现的是师生的共同发展。
2、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教与学这两种行为的共同目的的指向——教学目标,只要使这两种行为在数学内容固有的逻辑运行轨道上达成一致,教学活动就是有效的。
但在实际教学中,情况往往不是这样。
我们看到有些数学课堂,老师备课不可谓不认真,讲的不可谓不辛苦,甚至讲的不可谓不精彩,但学生却无动于衷;在有些课堂,学生在老师的调动下似乎也“动”起来了,课堂的气氛似乎也很热烈,但最终学生单独面对数学问题时还是不能很好解决。
我认为,要处理好这个关系就是应该在特定的数学教学目标下去追求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统一的实质就是相互的有效交往。
兴趣激发,问题驱动,思维碰撞,质疑反思,探究辨析等所支撑的是教与学双方的积极参与,沟通对话,交流互动活动。
而数学的逻辑序、学生的认知发展序与数学教学流程也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适时的调整而最终趋于协调,教学的有效性就得到了保障。
3、学生和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新课标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这样的角色定位集中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取向之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具有的关系。
毫无疑问,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强调不仅必要而且必须。
这里需要正确认识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进修主导性的削弱,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教师从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这种角色转变是对数学教师教学技能和素养的挑战,也应该成为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二、什么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事。
尽管每堂数学课有每堂课的既定目标,也有各自的重心所在,但就整体来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最应该下工夫的“点”在什么地方呢?什么是最需要去做的事呢?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充分展示数学的亲和力,拨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数学由厌学到乐学,最终达到会学。
二是“引发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题型模仿,类型强化,技能操练固然在教学中需要去做,但如果这些措施离开了数学思考,也只能是无效行为。
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才会有反思,才会有思想,才能真正感悟到数学的本质和价值,也才能在创新意识上得到发展。
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指长期的学习中逐渐养成的、较稳固的学习行为,倾向和习性。
之所以提出数学学习习惯,(1)是因为在长达九年的义务教育学习阶段,一个人在学习上的习惯总是处于不断的养成过程中,它是与学习行为相伴而行的,客观存在的。
只不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习习惯有好有差,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予以引导,加以培养。
(2)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具有很强的心理内驱力和学习目标达成的惯性力,它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形成学习的正向迁移,提高学习效率。
(3)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帮助学生逐步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使学生今后在适应终身学习上受益。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和日常课堂教学行为有紧密相关的,认真听讲、善思好问、预习复习、认真作业、质疑反思、合作交流等这些学习习惯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刻意诱导,潜移默化,点滴积累,通过较长时间的磨练,最后方能习以为常,形成习惯。
四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此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和方法比较单一,类型模仿,习题演练成为最主要的方法,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显得比较被动,缺乏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
方法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具体过程中蕴涵。
这里的“恰当”是指学习方法要反映数学学习的特征,对学生而然,不仅是适宜的而且是有效的。
三、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教师的教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学,而为了学生学得更好,更有效,教师必须关注、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营建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
《标准》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对良好的数学学习过程作了描述。
1.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为了追求教学中所谓的高效率,总是希望尽快将学生的学习纳入自己预定的轨道而不顾及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在应试背景下,又总是以统一的考试标准为基准,通过“齐步走”的方式去实现教学的目标,这就不可避免地抑制了学生数学学习自主性的发挥,也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从数学学习心理学的角度看,即使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差异。
学生的智力结构也是多元的,有的习惯于形象思维,有的习惯于抽象思维, 有的长于计算,有的强于证明,这本没有优差之分,只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适应性。
另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这导致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鼓励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不仅能促进数学学习过程的开放、生动、多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整个数学学习共同体而言,多种特征、风格的认知方式可以为学生间的数学交流提供有力支持,相互启迪,促进大家共同发展。
2.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显而易见,《标准》所提出的重要的学习方式既包括传统的方式也包括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方式。
这表明,我们不是一般地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多年来形成的一些数学学习方式采取简单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是不科学的。
课改实践表明,我们不仅应倡导数学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更应根据学生和内容的实际,采取恰当的学习方式,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从学生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老师讲授学生练题的单一的学习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了,这种方式甚至造成了学生学习的某些障碍(如过多的演练使学生对数学生厌和畏惧),立足学生更全面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在这些丰富的活动中获得交流,积累经验。
从数学发展来看,它本身也是充满着观察与猜想的活动,只不过传统教科书把这一生动的活动过程“压缩”成了只见逻辑的形式结构,这实在是一种“误导”。
更何况数学发展到今天,由于借助了计算机手段,其应用的方式大大拓展,现代公民收集、处理数据,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学校中的数学教育就有必要让学生经历多元化数学学习活动以适应社会需求。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获得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和利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对客观事实尊重的理性精神和对科学执着追求的态度。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包括观察、描述、画图、操作、猜想、实验、收集整理数据、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
教师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给他们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真正地从事数学的思维活动。
四、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如何发挥。
在课改实验中,曾有人质疑:既然《标准》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并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未提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意味着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具有主导性,或主导性是否发挥都不重要了呢?此次修订,非常明确地在《标准》中增加了“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的表述,这也从正面回答了这样的质疑。
1.处理好教师主导与教师角色之间的关系这两者之间是不矛盾的。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教师角色定位应当是协调的、一致的,协调一致的基础就是它们的落脚点都是如何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应该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参与一定目标导向下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组织学生经历那些特定的教学环节;作为学习的引导者,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恰当的手段去引发学生作有意义的数学思考;作为学习的合作者,则是需要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相互交往的数学学习共同体。
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
教师的这三种角色功能要能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是不行的,必须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并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现。
2.面向全体,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因材施教都是中国古往今来很重要的教育思想。
也是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极具成效的教学经验。
此次将其写进《标准》,正是希望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对这些宝贵的经验和传统予以继承和发扬。
此外,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也是教学中需要处理好的一对关系。
前述课程理念中的立足“人人”和“不同的人”的发展应更加直接、具体地落脚于这一对关系的处理之中。
3.处理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长期的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讲授法是一种在概念、命题教学中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当然这里的“有效”有一个前提,即一定是能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索的讲授;而实践同样也证明,那些形式上的“合作”、那些无序的、无目的的“自主”只能带来数学课堂的低效甚至无效。
我们需要的是二者的融合与互补——教师讲授给学生自主以启发、动力、灵感、方向,学生自主给教师讲授以反馈、分享、调控、反思。
追求的仍然是教和学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