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命题预测:高考历史命题趋势

合集下载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卷的变化与启示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卷的变化与启示

2020年山东卷的变化与启示作为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省份,山东省今年的高考开始实行“3+3”模式,历史等六个等级考科目也开始自主命题。

尽管如此,作为高考科目的命题,在“一核四层四翼”的考查宗旨和原则方面,山东卷肯定要与全国卷保持一致,但在试卷类型、试卷结构、材料选用、问题设计、能力考查等方面,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

这对高中历史教学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值得关注。

一、值得关注的四个变化山东省一直走在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前沿。

2004年,是首批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四个试验省区之一,高考方案实行“3+X+1”模式,自主命题始于2007年高考。

从2016年开始,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科目使用全国卷。

在延续九年的自主命题过程中,历史学科的命题逐渐形成“鲁派风格”。

2017年,继上海和浙江之后,山东成为第二批实施新高考方案的省份,2020年再度进行自主命题。

由于时代背景和高考方案已经变化,因此,原来的“鲁派风格”也必然会跟进改革,其中值得关注的变化很多,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试卷结构的变化:不管是2007年后的山东卷,还是2016年后的全国卷,历史学科的高考都是文科综合形式。

但是,今年实行的新高考方案,历史等六个等级考科目都采取单科卷的形式。

尽管卷面总分还是100分,但考试时间由原来的平均50分钟变为90分钟,因此相应带来很多变化。

2020年历史全国Ⅰ卷与山东卷的试卷结构比较2.选修内容的变化:就山东而言,2007年后的山东卷和2016年后的全国卷,历史必修和选修模块都是单独命题,选修内容以“三选一”的选做题形式出现。

但是,山东卷和全国卷命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全国卷一直坚持脱离教材的方式,试题考查的知识点都不在教材上,因此命题有较大的自由空间,这一做法也逐渐被一线师生认可,形成惯例。

但是,山东卷一直保持依托教材的做法,因此命题的空间日趋狭窄,最后走进“死胡同”。

因为,一线师生可以摸排近年考查的知识点,逐渐找到命题规律和考查趋势。

2020年全国卷Ⅰ文科综合历史真题专家解读新动向新亮点新变化(附2021届备考建议)

2020年全国卷Ⅰ文科综合历史真题专家解读新动向新亮点新变化(附2021届备考建议)

2020年全国卷Ⅰ文科综合历史新亮点(高考命题新动向、考点题型新变化、素养试题新亮点、2021届备考建议)承前启后续辉煌推陈出新谱华章■高考命题新动向试卷整体性特征首先,试题在材料选取、题型题量、设问方式和作答要求等方面,既保持了近几年试题设计的平稳风格,又关联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和考生的认知水平,这有利于加强教(学)考衔接。

其次,试题整体难度下降,能力和素养考查要求仍然较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考查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契合新旧高考的衔接。

最后,试卷紧扣时代脉搏,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引导考生坚定理想信念,促进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考点题型新变化考点切入角度新颖首先,强化民族认同,厚植家国情怀。

第27题从清代的族规、家训切入,考查儒家传统文化的价值,渗透了家国一体的观念;第30题从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对资本家的政策切入,考查当时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第31题从安徽8个年轻人承包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切入,考查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这些试题从历史角度聚焦制度优势和综合国力,意在培养考生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有助于增强考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

其次,弘扬传统文化,凸显历史价值。

第25题以唐代《步辇图》切入,考查该作品体现的审美情趣和史料价值。

试题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力于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让考生从文化根脉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

第47题以苏绰的“六条诏书”等切入,考查苏绰的历史贡献。

试题凸显了实践的重要性和劳动价值观,重在培养考生勤劳务实、艰苦奋斗的精神,以期陶冶考生的审美情操。

最后,拓展命题渠道,加大创新力度。

第24题以楚国国君向周王要求提升爵位等级切入,考查分封制受到了挑战;第28题以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中的“互相问答”栏目切入,考查西学的传播。

这些试题融入了地方史的内容,拓展了命题渠道,提升了考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试卷出现的新题型第一,命题形式多样化。

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Ⅱ卷评析

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Ⅱ卷评析

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Ⅱ卷评析2020年的高考落下帷幕,因疫情的影响,今年高考较往年的关注度更高,有各种猜测和说法,但随着考试结束也都尘埃落定,充分研究试题之后,其实关于今年高考命题的大方向,教育部考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孙海波在6月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的高考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高考,同时是高考改革深入推进形势下的高考,今年高考命题总体思路,重点从铸魂育人、落实改革、确保稳定3个方面来开展。

继续深入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在推进过程中,加强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以及高考综合改革的协同,加强对关键能力的考察。

接下来我就从这三个方面展开对全国Ⅱ卷的分析。

一、铸魂育人2020年高考历史继续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服务于高校的人才选拔,选拔和评价的标准继续改变以往偏重智育的导向,以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因而在试题命制上,凸显对审美能力和修养、健康观念和意识、劳动精神和实践等方面的考查。

健康观念和意识在2019年全国卷的考查是一个创新点,当时创设的情境是唐代流行的拔河运动,在突出唐朝人对阳刚之气和健康体魄追求的同时,引导学生领悟加强个人锻炼,拥有健康体魄的重要性。

今年的出题继续延续对健康观念和意识的考查,只不过具体的情境有所变化,变成了秦汉时期的角抵(摔跤),见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24 题。

又如Ⅱ卷第33题,考查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教育领域的人文主义,就同时强调了德智体美的培养。

一个人能够立起来,关键是是五育并举后所形成的内在精神气质,即有“魂”,历史学学科能够发挥强大的铸魂育人功能,这种功能不是流于简单的说教,而是在接触过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的体悟和移情,顺势而成,激发老师和学生共同去追求更高的价值目标,提升精神品格,成为有大爱大格局大情怀的人。

高考历史试题在这方面的教学导向非常明显,比如今年全国Ⅱ卷第47题,以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竺可桢的人生经历为素材,凸显了他身上的献身科学的精神和爱国精神,两者融为一体,不论时局如何变幻,精神一以贯之,因而在不同的时期都能做出重要贡献,他的科学成就因为爱国精神更加动人,爱国情怀也因为科学实践而不沦为空言。

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评析

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评析

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评析2020年高考历史命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关键能力考查,加强教考衔接和彰显教育考试公平,发挥高考的积极导向作用。

一、以史育人,增强立德树人时代气息(一)是传承家国情怀,激励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历史试题通过考查学生对国史、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史的掌握情况,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激励学生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全国II卷第41题以清代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海河流域的治理举措和效果为素材,凸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引导学生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

全国I卷第47题围绕西魏能臣苏绰的事迹创设情境,展现其克己奉公、推行改革、选贤任能、为官员建立行为规范的史实,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二)是坚持体美劳全面评价,促进学生实现健康成长。

历史试题坚持对德智体美劳全面评价,彰显素质教育理念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选取美术史、书法史、戏剧史等领域的素材,强调考查的适切性和学科间的综合与渗透。

全国I卷第25题以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步辇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挖掘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以及其中蕴含的史料价值。

全国I卷第33题和全国II卷第33题,分别呈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西尔维乌斯的教育观念,二者均强调对人进行全面评价和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全面发展观念的悠久历史渊源和其作为人类共识的必然性。

(三)是拓宽历史视界,引导学生增进知识见识。

历史试题强调对学生历史视野的拓展,通过创设情境和要求学生联系所学,全面认识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在更高层面上对问题的复杂性、深刻性进行着眼全局的把握。

全国I卷第35题通过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制定的相关政策,要求学生结合经济学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认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内在实质,理解国际贸易问题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高考历史:命题预测及名师指导,简释题的题型特点与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命题预测及名师指导,简释题的题型特点与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命题预测及名师指导,简释题的题型特点与答题技巧学习历史时要面对的头号难题,背了就忘的怪圈几乎困扰着每一名文科生。

有的知识点反复背过好几遍了,结果在刚结束的月考中遇到它时却依旧感到陌生,这令同学们很是恼火。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编辑的历史学习方法文章,仅供考生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高考复习:历史简释题的题型特点与答题技巧一、题型特点历史简释题开辟了考查求异思维的新天地,为历史教学园地注入了一泓清水。

它能引导中学师生摆脱思维定势。

同时,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初步的研究性能力及创新能力。

它具有如下特点:1.材料的选择--多样性、生动性、典型性在这里,笔者简以历年上海高考历史卷中的典型简释题为例加以说明。

(1)多样性试题既是能力训练的素材,又是获得信息的载体,因此命题者非常注重材料类型的多样性。

不仅包括常见的文字材料,而且还包括对联、谚语、文物、钱币、邮票、地图、照片、插图、漫画、海报和儿童画等,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外交等各个方面,既有正面材料、也有反面材料。

既有来自过去的历史材料,也有来自实际生活,充满生活气息的材料。

(2)生动性一是文字材料体现出形象化、文学化和生活化的特点。

如2001年群蜂会议、2004年刘少奇与一位资本家的对话题等。

二是重视各种统计图表的应用。

如2003年第33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2004年第29题《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表题。

图表与文字材料相比具有形象、直观、简捷、新颖等特点,且更适合青少年的认知心理特征和体现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是重视历史地图、各类历史图片的应用。

如2004年上海徐家汇掠影,2005年的儿童画等。

四是重视原始材料的选择应用。

如2002年的秦砖、汉瓦、东汉画像石、2003年的彩绘陶佣等。

原始材料既包括历史文件、档案、名人手迹等文字资料,也包括新闻图片、历史照片、考古文物等各类实物资料,更具历史学科特色,使简释题充溢着历史的味道。

高考历史命题的发展趋势

高考历史命题的发展趋势

高考历史命题的发展趋势21世纪初期,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几年之后,山东等几个省市都自主的开始了新课程实验教学。

当前,大约有超过1/2的省市自治区已经开始了新课程实验教学。

面对这种新的教学形式,我国以前的高考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高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在中国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综合能力都是依靠高考来展现,这就加大了高考的出题难度,通过何种渠道或者何种题型才能够真正考察出一个学生的能力也是命题专家苦苦探索的方向。

关于如何对高考制度以及考试内容题型进行改革也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基于对新课程改革后高考试卷的研究,笔者对未来一段时期中国高考模式做出大胆的猜想。

一、高考历史命题趋向“稳定”状态第一,高考命题思想,即“有利于高校选拔学生”、“有利于高校招生的自主权’,、“有利于中学教学”的主导原则不变。

第二,基于高考试卷的题型以及分数安排,文科12题48分;历史材料题1题32分,三科综合题历史20分,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各占100分基本成为定式。

第三,高考试题的整体难度应当略微下降,注重对学生基础的考察,整体难度应当在0.58左右。

1.高考历史命题体现“综合”能力不仅如此,当前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自身素质的提高。

高考试题不仅仅需要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应当能够透过试卷看出学生的综合能力。

命题人在出题更多注重各个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性,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此外,在历史的考试中,放松了对于细节知识点的考察,在命题时注重历史对现实的意义与指导作用。

在高考历史的试题中,不再仅仅的围绕历史事件进行考察,更多的关注其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性,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熟练运用的考察,能够充分的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面临的困难。

在最近几年的历史高考试题中,都是通过其他学科知识背景的引入,考察本科目的知识,这也符合高中课程改革的标准,符合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2.高考历史命题呈现“时代”特征当前,历史高考试题对于时政焦点越来越关注,对于教材中细节知识考查的越来越少。

2020高考历史必知25个命题角度

2020高考历史必知25个命题角度

2020高考历史必知25个命题角度【试题调研李彦晓原创整理】好多小伙伴反映高考历史题好难,尤其是选择题,摸不清考查规律,没见过题干材料,课本上也找不到答案,复习备考很迷茫,摸不着头脑。

针对这一情况,调研君特意总结了2020高考历史最有可能考查的命题角度,大家一定要仔细看哦!梦想很珍贵,努力特别酷,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冲冲冲!☆古代史部分1.从“大一统”角度考查先秦时期的政治演进【角度说明】从“大一统”的角度考查先秦时期的政治演进,着重考查考生对分封制具有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意义的理解,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其对“大一统”理念的认同,凸显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2.从社会治理、文化传承等视角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角度说明】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留下了大量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

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着力挖掘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优秀经验,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特别关注】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我国迅速动员整合全国力量,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显示出了治理能力的强大。

该视角呼应这一社会热点,抚今追昔,面向未来!3.从作用(影响)角度考查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与监督【角度说明】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发展为当今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其也是高考关注的重点。

【特别关注】呼应当今高考制度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等热点,贴近时代、贴近社会。

4.从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影响角度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角度说明】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对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同历史时期商业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这是历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

5.密切结合现实,从社会民生与国家进步视角考查经济现象【角度说明】高考历史试题与社会现实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从社会民生与国家进步视角考查经济现象也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显著趋势。

高考历史命题趋势预测及学好历史地图四大法则

高考历史命题趋势预测及学好历史地图四大法则

高考历史命题趋势预测及学好历史地图四大法则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本人学习吧!下面本人网的本人给你们带来了高三历史学习方法文章《高考历史命题趋势预测及学好历史地图四大法则》供考生们参考。

方法指导:高中生学好历史地图的四大方法历史地图是帮助同学们学好历史知识的重要辅助材料。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历史地图来学好历史知识呢?下面以《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见《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22页)为例,给大家讲一下学习历史地图的一些方法。

一、看图例。

在图的右下角出现的火把、箭头、椭圆等即为图例内容。

弄清图例是学好地图的前提条件。

只有弄清了图例,才能有针对性地去看图、识图、析图。

如上图,只有找出了太平军从金田到南京的进军路线,才能清楚太平军进军南京时主要经过了哪些地区,才能对太平军北上经过的千难万险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另外,通过找出图上出现的几条不同的路线,你才会清晰地看到定都南京后,太平军又开展了北伐、西征等重大军事行动,从而对太平天国形成军事上的全盛局面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图上显示的两种不同的活动地区,你就会直接感受到农民起义者从拜上帝教直接活动的狭小范围,发展到鼎盛时期控制长江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发展形势迅猛由此可见一斑。

二、联教材。

我们看历史地图是带有一定的目的的,即读图是为了辅助对教材正文内容的学习,所以联系教材是读图中很关键的一步。

只有联系教材内容,我们在读图时,才能知道图上的哪些地点、线路是需要掌握的重点,也就是需要侧重记忆的内容。

如上图中出现的金田、永安、安庆、湖口、天京、扬州,是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所以也应该成为我们学习地图时关注的重点内容,它们的位置,我们一定要搞清、记准。

三、挖隐性。

隐性知识,即隐藏在图中,而没有在教材中直接表述出来的内容。

通过读上图可知:太平军西征的起点是天京,最西到达长沙;太平军北伐的起点不是天京,而是扬州,最北到达过天津附近,最终失败地点是冯官屯;在1855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之时,黄河曾有过一次改道,由原来的在黄海入海变为在渤海入海。

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的走势与热点问题(精简)

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的走势与热点问题(精简)

20XX届高考历史学科命题走势与热点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20XX年全国各地高考文综试题中,新课程标准试题占绝大多数。

就历史学科的高考命题而论,新课程卷新的考试内容、新的呈现方式,特别是新的课程理念的浓烈,给人耳目一新的印象。

我们立足于新课标试题,从命题特点的角度,简要分析近几年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的总体特点,并对20XX年高考历史命题走势与热点问题作出有据可循的大胆预测,以供参考。

一、近几年高考历史学科命题分析1、近几年高考历史(必修)分值分布情况:表1:2010-20XX年高考历史(必修)分值分布论古代专制政治城市信号灯的历史中国(1)高考考查的内容是教材上的重要知识点。

(2)考查教材内容比重分析表2:近五年全国新课程卷试题模块分布(选做题未统计)从模块分布角度:考查内容以必修1政治史和必修2经济史为主。

必修1侧重出选择题,20XX年才开始出现主观题;必修2所占分值较多、比重大,侧重出主观题,第40、41题在必修1与必修2之间轮换出题;必修3所占分值较少,但20XX年第41题出现三大模块综合;另外文化常识考题逐渐淡化,近四年中,仅20XX年考过一次。

表3:近四年全国新课程卷试题各阶段分布(选做题未统计)从通史角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三大板块内容各约占三分之一;中国古代史比重较大,选择题和主观题并重(20XX年除外);中国近现代史以选择题为主,20XX年才出现主观题;世界古代史所占分值较少,近4年,每年只考1道政治史或思想史的选择题;世界近现代史所占分值较大,选择题与主观题兼有(20XX年除外)2、选修试题情况:选修题重在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选修题的命题特点主要有:(1)试题以文字或地图材料提供设问情景。

一般是2问:第1问是在考生获取材料信息的前提下,就史实、原因、意义等基本问题作答;第2问就此题问题进行历史评述,在试题结构上出现了纵向比较(如孙中山对苏俄前后不同的政治态度)和中外联系比较(如孙中山的民权思想与英美宪政思想的比较)的能力要求。

2020年高考历史命题趋势预测

2020年高考历史命题趋势预测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表明对于人文学科的特殊属性的综合关注
1-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 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 《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 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3-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 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40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 家治理上的异同。(1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 历史的意义。(9分)
2-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 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 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2-34.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
1-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 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 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 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笔》2018年3月3日《中国教育报》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标,加快构建中国特色 高考评价体系,完善考试内容,创新考查形式,丰富评价手 段,充分发挥高考在素质教育中的正向指挥棒作用,着力促 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人文和审美素养、健 康和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体系 设计、标准建设、命题实践、成绩报告的高考全流程中。

高考历史25个命题角度、内容预测建议

高考历史25个命题角度、内容预测建议

2020高考历史25个命题角度、内容预测!建议收藏!(附电子版))好多小伙伴反映高考历史题好难,尤其是选择题,摸不清考查规律,没见过题干材料,课本上也找不到答案,复习备考很迷茫,摸不着头脑。

针对这一情况,调研君特意总结了2020高考历史最有可能考查的命题角度,大家一定要仔细看哦!古代史部分1.从“大一统”角度考查先秦时期的政治演进【角度说明】从“大一统”的角度考查先秦时期的政治演进,着重考查考生对分封制具有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意义的理解,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其对“大一统”理念的认同,凸显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2.从社会治理、文化传承等视角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角度说明】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留下了大量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

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着力挖掘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优秀经验,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特别关注】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我国迅速动员整合全国力量,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显示出了治理能力的强大。

该视角呼应这一社会热点,抚今追昔,面向未来!3.从作用(影响)角度考查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与监督【角度说明】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发展为当今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其也是高考关注的重点。

【特别关注】呼应当今高考制度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等热点,贴近时代、贴近社会。

4.从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影响角度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角度说明】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对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同历史时期商业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这是历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

5.密切结合现实,从社会民生与国家进步视角考查经济现象【角度说明】高考历史试题与社会现实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从社会民生与国家进步视角考查经济现象也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显著趋势。

【特别关注】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问题事关国计民生。

2020年高考命题方向揭秘及历史备考建议

2020年高考命题方向揭秘及历史备考建议

2020年高考命题方向揭秘及历史备考建议2019年高考结束后,教育部考试中心在第一时间发布了对今年各地高考试题尤其是全国卷试题的评析,明确“表扬”了一些试题,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一)科学认识考纲与课标1、新课标的历史考纲与教材不同,它是按古代、近现代的历史发展体系编制的。

2、主题思想:新课标下考试测量的学科知识体系问题,首先需要史学观念的更新。

具体来说,就是用文明史的观点整合现有的教材,构建学科体系。

在此基础上,历史上的制度、思想、观念比历史事件本身更重要,应多关注与现实联系紧密的历史问题以及全球性的共同问题,并从整体的、文明交融的角度去认识这些问题。

强调三大核心史观:工业化、生产力作用的现代化史观;尊重各文明单位价值取向并不断交流、融合的文明史观;重视整体与局部、中心与边缘关系的全球史观。

3、突出能力考察:基本知识点是历史学科体系的构成要素。

但在新课标下,基本知识点的确定比较困难。

在命题时,往往会适当增加材料题的比重,更多地设计新的情景,让考生运用自身的能力去分析解答试题。

4、中学教学更加注重对新课标的研读,领会其精神实质,注意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复习中国古代主各个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及其相互联系。

中国近(现)代化进程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本质特征及其深层原因、国际背景和相互关系。

世界近现代主要国家社会政治变革、经济生活变迁、科技文化发展和国际关系调整及其纵横交错的联系和影响。

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相近相似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其背景原因的对比联系。

教材所涉及重要历史概念的分类集合复习。

当代重要史学思想和方法,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比较史学、计量史学、结构史学、心态史学等应用举例。

(三)构建立体式知识体系1、抓“点”:即坐标,是历史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的交叉点。

一系列关联的“点”就可以串联为一条线。

如“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有四个点:(1)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2)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3)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19-2020年高考历史 明清之际的中国与西方命题趋势

2019-2020年高考历史 明清之际的中国与西方命题趋势

2019-2020年高考历史 明清之际的中国与西方命题趋势阶段特征 明清之际(17世纪-18世纪)是中西方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

命题趋势 17-18世纪的中外比较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内容, 因为这一时期,中西社会都处在一个转型期,新的经济因素的成长、阶级关系的变动、思想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人们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明清之际中西方正处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时期,与我国目前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有相似之处,因而成为目前命题的热点。

典题例析(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例1】清代在苏州经营彩色布匹的一些徽商已经投资生产,他们把采购来的棉布先在本店进行漂染,然后发往踹坊进行加工,制成青蓝布之后,将其推销到四面八方。

对该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清代布匹生产行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该材料中的徽商事实上成为资本家C.踹坊的工匠事实上成为计件工人D.该材料中的徽商直接控制了生产的各个环节 (难度系数:0.67)【方法指导】理解型选择题是极具海派特色的题目类型,解答时要注意材料有效信息的全面提取,以及正确的逻辑推理。

【解析】D 。

从题干信息来看,徽商涉足流通领域和生存的生产领域,在生产领域涉足三个环节:购买原料、漂染、销售,其中漂染之后的加工环节由踹坊进行。

因此,徽商并没有直接控制所有的环节。

(二)重农抑商·重商主义【例2】黄宗羲主张的“工商皆本”,与欧洲重商主义思想相比,相似点有( )①都是在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时产生 ②在各自所处时代都是进步的主张 ③两种思想均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④都极大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A.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①④ (难度系数:0.72)阶段特征(17世纪-18世纪) 中国经济方面: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政治方面: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思想文化:出现要求限制君权的批判思想,但科举考试禁锢人们的思想西方经济方面: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方面: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并发展 思想文化:人文主义广泛传播,理性主义得到弘扬; 自然科学突飞猛进【方法指导】比较选择题从结构上看,包括三个部分:比较对象、问项、比较结果,重要的类型是求同和求异,这类选择题的题支往往采用相同点和相异点混合的方法来增强题目的迷惑性,在辨别的时候要仔细谨慎。

2020年历史高考趋势预测(共63张PPT)

2020年历史高考趋势预测(共63张PPT)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应了解唯物史观如下基本理论和观点: 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分析法(革命史视角)。 第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英雄的关键推手)。 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五种社会意识形态)。
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 进行考察。
(为什么广东的经济比较发达?)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征;
重大史实时间要记熟;如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1689年《权利法案》等 世界和中国历史分期; 世界古代、中世纪5-15世纪、近代 1500-1900年、现代1900年; 中国古代王朝(又可分为封建时代和帝国时代)、近代1840-1949、现代 1949 注意中西对应同期的重要史实: 古希腊和中国春秋战国;罗马与汉唐;中世纪顶峰和宋元;新航路和明清; 工业革命和近代晚清中国;一战和北洋中国; 大危机、二战和国民政府中国; 美苏冷战格局和新中国初期;全球化多极化和改革开放的中国
2-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 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2-32.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 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 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 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A.神 B.自然 C.人 D.政治
1-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 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 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 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浙江省2020年7月新高考历史命题思路与试题评析

浙江省2020年7月新高考历史命题思路与试题评析

浙江省2020年7月新高考历史命题思路
与试题评析
今年历史选考命题在坚持立德树人、确保平稳的前提下,以“低开渐升”的思路进行设计。

试题整卷力求体现政治性、科学性、原创性和公平性,充分考虑了疫情下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坚持了高考的选拔性。

本次试题的设计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注重以生为本。

前几题素材来源熟悉,问题设计平实,知识落点明确,学生能够感受到一种以生为本的温度。

组合题的设计简繁得当,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适应性和接受度。

试题难度采取渐次上升的原则,力求体现选拔与区分。

整卷布局先易后难,稳步递升,既有广度,又有高度与深度。

本次试题注重引导教学,提升学生史学素养。

从史学的“实学”属性出发,引导教学回归常识、回归本质,夯实和提高史料实证的意识与能力。

试题对史学基本能力与历史思维的引导清晰而明确,注重提升学生史料实证能力。

本次试题也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明晰时空观念,通晓历史解释。

试题从著名工程的区位、命名及标注,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空间技术领域的重大进展,再到从经济大危机的困局中获取的经验与教训,都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历史与现实的交互与传承。

试题通过对20世纪两次世
界大战的解读,引导学生理性思维、客观评判。

最后,本次试题也注重树立家国情怀,树立价值导向。

试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020年高考命题趋势新展望

2020年高考命题趋势新展望

2020年高考命题趋势新展望一、2020年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1、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高考的核心功能。

科学设计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将立德树人融入考试评价全过程,实现高考评价目标与素质教育目标的内在统一。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理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

2、6个“下功夫”。

(1)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2)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3)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4)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5)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6)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3、加强体美劳的考查。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突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

(1)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2)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3)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4、突出“服务选拔”的核心功能,关注与高校课程密切关联的内容,突出重点;强调对重要事实、主要概念和原理的深度理解和运用。

5、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助推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体现“导向教学”的反拨作用,注重考查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运用学科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

二、2020年高考命题的主要考查内容1、命题时,加强通过考试能够观察到的关键能力的考查。

主要有3个群:知识获取能力群、实践操作能力群和思维认知能力群。

例如数学科,与“知识获取能力群”对应的是“运算求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群”对应的是“数学建模能力”,与“思维认知能力群”对应的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物理科,与“知识获取能力群”对应的是“理解能力”,与“思维认知能力群”对应的是“推理论证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群”对应的是“模型建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2020年全国高考命题趋势变化中看山东高考

2020年全国高考命题趋势变化中看山东高考

分析: ①、从这次模拟考可以看出,新高考增加了选
修3的内容,分值为10分,题型为非选择题,没有 出现选择题题型。因此,在针对选修3的复习时, 时间安排上应与必修模块有所区分,重在主干知 识的巩固与复习,训练上应该突出非选择题。
②、必修的四个模块的分值相应有所减少。 但涉及的知识考查与各模块比重与原来的全国卷 没有区别,在难度上保持不变。
实施新考改的省市要重点研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新课标中的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部分以及根据学科核心素养制定学业质量标准理清学业质量水平和考试评价的关系
2020年全国高考命题趋 势变化中看山东高考
以山东新高考模拟考试政治 试卷试题变化为例
参加2020年高考的考生将经历一场意
义非凡的考试:既是传统意义上选拔性的
一、关于2020年高考命题趋势的预测
<一>、2020年高考命题的整体要求 关于高考命题工作,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要
求从三个方面下功夫:做好高考命题工作的顶层设 计和分层对接,确保各项改革协调推进;坚持稳中 求进总基调,研究高考各学科内容改革和命题工 作方案;处理好高考内容改革与高中课程标准的关 系,高考内容改革要与高中新课程改革、育人方 式改革同向同行,既要坚持统一性,也要正视差异 性,做到齐头并进、教考相长、以考促学。
(2)、从选择题的题型来看,仍然没有计算 题。坐标曲线题、推导题等题型仍然出现,这 说明在平时的复习中要重视这些题型的训练。
(3)、从非选择题的设问方式来看,依旧保 留了评析类试题。这要求我们在训练时重视这 一类题型的特点及解题方法的归纳。
3、试卷考察重点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核心素养的考查
例如:第3题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新提法,第五题 乡村振兴的新措施,第六题的《密码法》的实施的考 查突出体现了政治认同的学科核心素养。 (2)、对课程目标的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命题预测:高考历史命题趋势一、历史新课程标准变化课程标准是对教学和考试等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同时也是命题总的参照和依据,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涉及前言和正文部分,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最新的修订的课程标准和2017版相比在细节上有哪些新变化。

有同学也许会有疑问,到目前为止高考题很有可能已经命题完毕,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还要必要关注吗?对此作一个仅代表个人观点的说明。

我们看到的时间5月11日是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发布时间,也就是说在这个时间点前,这份课程标准很有可能已经修订完毕并成为命题的参考和依据之一,因此稍加关注也是有必要的,尚且无需花费很多时间。

这次修订中有变化的地方有两处,首先是在“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块,与2017版相比政治体制中加入了“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

另外也是较为明显的变化是在“经济与社会生活模块”中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部分,与2017版相比新增了“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人工智能技术等对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等要求。

因此,我们可以对劳动相关内容稍加关注。

二、2020年高考考前预测今天距离高考还有20多天,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除了进行模拟训练,还应进行主干回扣,同时要注意总结反思,这里笔者对2020年全国卷历史高考进行一个基本的判断。

全国卷经过长期的积淀,命题科学、严谨、稳定。

由于疫情原因难度有可能适当降低,但其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不变,其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为考查内容不变,其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为考查要求不变。

具体而言,全国卷题型题量、高频考点基本固定。

题量上目前为12+3,12个选择题中24—31为中国史,32—35为世界史,中国史方面古代史约占4道,主要侧重先秦、汉、唐宋、明清等朝代,考查经济、社会生活、加强地方管理等方面,近代史约占3道,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各占1道,经济结构变动是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往往会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毛泽东思想等知识出题,体现革命文化传统,突出道路自信。

现代史1-2道,集中在过渡时期(尤其一五计划期间)与改革开放新时期,体现新时期的伟大成就。

世界史方面32题必从古希腊、罗马法相关知识出题,近代史侧重于工业革命、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冷战、斯大林模式等要点,近年来对19世纪以来的文化尤其现代主义也有所考查。

41题仍将侧重中西对比,具有时间跨度大、思维含量高、契合时政等特点,命题上仍有可能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巨大成就为切入点。

42题作为高考改革的试验田将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进一步突出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意识,考试中只要注意将题干中要求的项目全部答出,无遗漏,论述成文言之有理即可。

45-47为选修题目,45题与47题往往以中国史为主,一为古代史则另一为近代史,45题改革看似与教材内容有所关联,实则相去甚远。

46题仍可能以二战为切入点,选修难度一般不会太大。

题型上无组合式选择题、无否定型选择,多以表明、说明、反映、主旨、目的、影响因素、实质、推断等词为设问点。

非选择题方面主要考查背景、原因、特点、影响、作用、意义,需要我们明确答题思路并结合试题不断总结答题术语。

高频考点应该重视:唯物史观(尤其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古代经济(小农经济、田庄经济、区域经济、商品经济)、儒家思想的发展、近代化之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共的探索、抗日战争、一五计划、统购统销、农村改革与国企改革、新中国外交、古代希腊罗马、近代以来西方的崛起(尤其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冷战、布雷顿森林体系、斯大林体制、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等。

三、历史高考冲刺建议2020年高考推迟,转眼已到六月。

正所谓疾行百里半九十,正是艰难困苦时,众志成城迎高考,攻玉可试他山石。

如何进行文综历史备考,建议如下。

一、研读考纲和考试说明,做到纲举目张。

了解考核目标,重视学科能力,突出五大核心素养,从唯物史观到家国情怀要了然于胸;据考试范围记忆理解主干知识;研究真题并解析,重在收获理念,揣摩命题意图。

二、回归课本,突出主干,夯实基础。

二轮复习按通史重整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

现在回归教材,查漏补缺,熟记基础知识。

课本是最基本的史实,当然最重要。

横向总结阶段特征,铺面结网,注意史实联系。

如历史转型的明清时期、清末民初等;再如中国近代史线索较多,近代前期按向西方学习三个阶段(器物、制度、思想文化)划分时期,总结史实。

纵向突出主干知识,时空定位关键,抓点串线。

三次科技革命中工业革命是常考点;中外经济政策和思想,弄清来龙去脉。

三、重做近几年高考题,感受真题。

全国卷属国家命题中心命制,重做真题尤为必要。

平时模拟卷水平参差不齐,答案问题不少,容易误导学生。

有必要让学生适应命题中心专家的思路和立意,考前两周以真题为主或只做真题。

四、注意近年时政热点和周年纪念。

素养时代到来,突出唯物史观引领作用,国际共运史由冷变热,中共党史要引起高度重视;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周年纪念如五四运动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 周年,对外开放40周年等。

五、科学答题,注意规范。

平时练习要有时间观念,合理分配用时。

选择题题干审查从时空定位、中心思想、所问角度、素养立意着手;选项按有没有、对不对、全不全、深不深理解。

主观题按问作答,条理清楚。

答案段落化、要点化、史实化,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学科语言。

多维思考,要点要多;切忌冗长,只及一点。

六、调整心态,正常发挥即胜利。

调整心态,自我减压,身心健康是根本。

提升自信,自我激励,正常发挥即胜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正如横扫欧亚的乒坛皇后邓亚萍所言,我比你付出的更多,凭什么不赢你。

我相信,今天的汗水定会变成明天轻松的回忆,祝福河南学子高考成功。

四、高考历史这样出题1、三个基本素养新高考历史学科,着重考查考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六个基本学科素养,但与答题密切相关的,有以下三个:(1)史料实证:考查考生是否能通过辨析,整理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不同的史料判断意图、区分价值、分析内容、得出论证,并对所探究的问题与观点相互佐证;(2)历史理解:考查考生是否了解历史事件、现象、人物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将史料中的要点提炼出来;(3)历史解释:考查考生是否能依据正确的历史观,客观叙述历史现象、关联事件,利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人物、过程、观点进行分析、论证、叙述。

2、三项关键能力新高考历史学科主要考查学生3项关键能力,分别为“获取、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历史探究”的能力。

(1)获取、解读历史信息:正确理解、辨析、概括、提炼、组织及运用信息;(2)分析历史问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事件,并运用历史思维分析、阐述历史事件;(3)历史探究:是否能发现、提出、论证、解决或得出历史结论。

3、基础知识中外历史纲要、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分别体现在在必修课和选择性必修课中。

4、命题情境新高考历史命题离不开四个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学习情境、学术情境。

(1)生活情境: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历史有关的事物,比如名胜古迹、影视剧以及长辈的回忆等;(2)社会情境:对社会问题的历史考察,比如社会风俗、国际争端的背景等;(3)学习情境:在学习历史科目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图表、历史叙述、史料、史论等;(4)学术情境:历史学术研究中的问题,比如历史学家对某个历史问题的多种看法等;根据试题的呈现方式,命题情境还可分为简单情境、综合情境和复杂情境。

(1)简单情境:试题构成材料信息比较单一,给出的问题一般是显性的,一般结合所学知识就可得出答案(方法和路径再认再现);(2)综合情境:试题构成材料信息比较多样,给出的问题一般是显性但多维度的,一般需要叙述和论证可得出答案(方法和路径需要比较、概括和说明);(3)复杂情境:试题构成材料信息比较复杂,给出的问题一般是多层次的,需要统一材料、观点、论述和历史价值观可得出答案(方法和路径需要分析、论证)。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古希腊人把农耕看作对自然法则的臣服,认为人通过劳动可与自然及神的力量接触而不朽。

随着劳动分工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奴隶的普遍化,贬低劳动的观念产生,对手工业和商业的贬斥尤为明显。

进入中世纪,劳动被视为上帝对人的惩罚,神学家们视劳动为人类抵御欲望诱惑、实现自我拯救的途径之一。

至近代,思想家们开始深入思考劳动之于人的积极意义。

如狄德罗指出劳动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卢梭认为在对小孩子的教育中增加一门手工艺课十分必要等。

亚当·斯密从社会经济领域的视角系统地阐释了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唯一方式,人类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发现自身的本质。

——摘编自付长珍王成峰《从生产自身到发展自身——西方劳动观念的变迁及其启示》材料二受儒家思想影响,古代中国社会轻视劳动,劳动者地位低下,但同时又重民本,倡勤劳。

新文化运动中“劳工神圣”思潮促进了人们对劳动者的重视,唯物史观及劳动价值论的传播进一步推动了劳动者地位的提高。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集体主义教育和阶级划分,劳动光荣观念深入人心。

改革开放初期,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被破除,“勤劳致富”成为主流劳动价值观。

——摘编自田守雷《中国主流劳动价值观变迁研究》(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劳动观念变迁的阶段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12分)(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现代主流劳动价值观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时代背景。

(9分)(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认识。

(4分)参考答案(1) 阶段特征:古希腊人认为人通过劳动与神沟通;中世纪时期西方人贬低劳动;近代社会肯定劳动的积极作用。

(6分,1点2分)原因:受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原始宗教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中世纪基督教控制人们的思想;近代社会受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6分,1点2分)(2) 长期肯定劳动的价值。

(3分)时代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受马克思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后分配方式的变化,社会财富的增加。

(6分,1点2分)(3) 劳动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劳动创造价值作为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永恒价值。

(4分,1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