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_杜甫
杜甫秋兴八首全部八首
杜甫秋兴八首全部八首一、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秋思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
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白兔赤乌皆得路。
惟我彷徨扰乾坤。
2、赠卫八处士·其三比年闻有使,相期邈云霄。
乘兴为君去,冀爱语不拘。
长风吹秋树,独夜月明砧。
何处行人度,孤舟只自搜。
3、秋兴八首·其一朔云初起日沉阁,梧叶又落风前殿。
夕阳殷勤树向西,恨似韩王过后断。
4、秋兴八首·其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身被五弦琴上声,五十年前谢客船。
5、秋兴八首·其三闲门向山深,静室如花存。
兴退随风渐,闲眠亦自温。
男儿事长往,老将心先勳。
昔日战场今何在?平沙落雁渡河津。
6、秋兴八首·其四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7、秋兴八首·其五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莫作乐天夸望前程。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8、秋兴八首·其六青青陵上柏,几许依依语。
刚戍太行时,还世咸阳路。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槐高柳咽新蝉,嘶转苍鹰何夜眠?不教胡马渡阴山,越峤绝人伤独旅。
秋兴八首
结构处置上:两诗的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 图,营造了一个悲愁萧森的氛围,使后面的抒情都顺 理成章,打倒了景为情基,情为景发,浑然天成,足 见构思之妙。
遣词造句上: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 极具情势。在两诗的颔颈联里体现得特别明显。
不同点 :
感情基调上:《秋兴》诗感伤气氛太浓,境界 不如《登高》壮阔。《秋兴》诗首联基调低沉, “凋伤”、“气萧森”是其体现,而《登高》仅点 明“风急”、“天高”、“鸟飞回”。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
题解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 甫滞留夔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 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当时蜀地战乱不息, 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 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飒之 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 《秋兴》。这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 时代苦难,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 之慨,杂然其中,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 情诗中沉实高华的艺术精品。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
经很深,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 象。首联开门见山,点明时节、地点, 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秋 气,奠起全篇萧飒哀残之基。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 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波浪滔天;塞
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 • 这就将眼前景和心中景连成一片,使 人感到天上地下,处处惊涛骇浪,风 云翻滚,阴晦惨淡的气氛笼罩四野, 分明是阴沉压抑、动荡不安的心情和 感受的写照。“江间”,即巫峡; “塞上”,即巫山。“兼”、“接” 二字,写出浑莽之象。
秋兴八首
背景延伸(写作)--一位迟暮之人 一位十足的离乱之人 一位天涯游子 身体和心情十分恶劣 国家依旧是兵祸连结,民不聊生 ---秋兴
整体感知:
一、感情基调: 孤独抑郁 二、概括主要内容 这首诗歌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 色秋景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 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 人感到秋色秋景扑面惊心,抒发 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评论说:“波浪在地而曰 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极言阴晦萧森之状。” “兼”、“接”二字,写出浑莽之象。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丛菊两开”,指诗人于永泰元年(765)离开 成都,原打算很快出峡,经洛阳回长安。但这年 留居云安,次年又留居夔州,见到丛菊开了两次, 还未出峡。 “感时花溅泪” “故园心”,思乡之心。 “便下襄阳向洛阳”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催刀尺”,即催人拿起剪刀、量尺。 “白帝城”,旧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的 白帝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 “急暮砧”,黄昏时分捣衣的砧声很紧。 “砧”,捣衣石,这里借指捣衣发出的声 音。 清· 黄仲则“全家都在秋风里,九月衣裳未 剪裁。”
秋
夔州秋景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白天到黄昏
秋兴八首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写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 寓居成都,依靠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 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 奉节),《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 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在流寓四川的年月里,它时刻关心着国家形势,盼望“安史之乱” 早日平息,国家与百姓能够重归安宁。可事与愿违,“安史之乱”虽 于763年被平定,但国家的形势却仍不稳定,吐蕃等民族不时侵略;而 唐朝内部在平定“安史之乱”战争中作大的军阀也拥兵割据,对朝廷 构成了威胁。国运威迫,犹如四季之在暮秋,杜甫为此而深感忧虑。 在寓居四川的近十年里,杜甫历经流离,备尝艰辛,身心憔悴不堪。 他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法实现愿望。写此《秋兴》时,他已五 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想更为迫切。 正是在此种悲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了《秋兴》这首 诗。
杜甫秋兴八首原文
杜甫秋兴八首原文杜甫是唐朝时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其中,“秋兴八首”是他创作的一组诗歌,以描绘秋季的景色和抒发他对时代的忧虑和痛苦之情。
以下是这八首诗的原文及相关参考内容。
第一首《铜雀台》铜雀昨宵金鸡啼,咽泪金壶应不迷。
——本诗以描绘农历八月十五的月夜为引子,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忧伤。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唐朝宫廷建筑的布局、铜雀台的历史背景以及金鸡的象征意义等。
第二首《戍鼓断人行》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本诗以戍鼓声和雁声作背景,展示了边疆军民的艰苦生活和思乡之情。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唐朝边疆的军事防御体系、士兵生活条件以及边疆战事的背景等。
第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割据还乡不能得。
——本诗借助官军收复河南和河北的事件,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和割据现象的忧虑和痛苦。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割据政权的形成和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等。
第四首《白日依山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本诗通过描绘黄河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天下繁华的追求和对江山社稷的关注。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黄河的地理特征、其对中原文明的影响以及当时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化等。
第五首《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本诗以描绘登高时的景色为主线,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动荡不安的忧虑。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登高的文化意义、长江的地理背景以及诗中动物与自然景色的象征意义等。
第六首《八月十五夜》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红酒绿添香。
——本诗以描绘中秋节夜晚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家国之争的耿耿之情。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中秋节与家族团聚的关系以及诗中的画屏、红酒、绿香等象征意义等。
第七首《秋兴八首》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本诗以商女唱歌的情景为引子,借以表达对国家沦亡的懊悔和对君主的期望。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赏析:题解:《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滞留夔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
杜甫时年五十五岁。
当时蜀地战乱不息,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这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命意蝉联而又各首自别,时代苦难,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慨,杂然其中,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沉实高华的艺术精品。
清代黄生《杜诗说》就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怀乡恋阙,吊古伤今,杜老生平俱于见此。
其才气之大,笔才之高,天风海涛,金钟大镛,莫能拟其所到。
”这里所选的第一首,是领起的序曲。
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
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句解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
首联开门见山,点明时节、地点,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秋气,奠起全篇萧飒哀残之基。
秋兴八首
香稻啄馀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
1. 课 文 分 析
香稻乃鹦鹉啄余之粒,碧梧乃凤凰 栖老之枝,因为描写重在说“稻”之 “香”、“梧”之“碧”,使人可以想 见陂物产之丰、景色之美。所以用了倒 装的句法。这些也都是作者的匠心独运, 为后来的律句创作开了法门。
佳人拾翠春相问, 仙侣同舟晚更移。
1. 课 文 分 析
巫山巫峡气萧森
萧瑟阴森
作 品 分 析
巫山巫峡呈现出一派萧瑟阴森的 景象。
这是从夔州东望之所见,点出了他现在是身在
夔州。“巫山” 上到长江两岸的高山;“巫峡” 下到深谷之间长江的流水。这虽然只是两个地名, 但其中有一种包罗一切的“张力”:从高处到低处, 从天到地,从山到水,眼前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被萧 森的秋意笼罩无余了。先给你一个整体的广角镜头, 定下了一个整体大气候的基调,然后再具体来表现 它是怎样的萧条和肃杀。
这里是指过去。这“他日泪”并不是现在流下的眼
放弃回乡的打算。因此他说,我不能放弃我的船,
它是我唯一的依赖和指望,是“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赶裁新衣 深秋季节,人们在赶制冬衣,傍晚站在 白帝城的高处,可以听到急促的捣衣声。 作者没有机会回到故园,秋意却越来越深了, 秋风也越来越冷了,当地人家都开始做寒衣了。
“佳人”,指船上的歌女。杜甫 《城西陂泛舟》诗云:“青蛾皓齿在楼船, 横笛短箫悲远天。”亦指歌女而言。“拾 翠”,语本曹植《洛神赋》:“或探明珠, 或拾翠羽。”问,问遗、馈赠。诗人那次 游陂,是和岑参兄弟一道去的,开始刮大 风,黄昏时水面月出,所以继续游览。 “仙侣”,指同舟游人。移,行,这里指 泛舟。
写 作 背 景
可是,事与愿违,“安史之乱”虽于 763年被平定,但国家的形势却仍不稳 定,回纥、吐蕃等民族不时侵略唐境, 吐蕃还于763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长安; 而在平定“安史之乱”战争中作大的军阀 也拥兵割据,对朝廷构成了威胁。国运 威迫,犹如四季之在暮秋,杜甫为此而 深感忧虑。 杜甫历经流离,备尝艰辛,身心憔 悴不堪。他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 法实现。写此《秋兴》时,他已五十五 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来日无多, 叶落归根之想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 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 了《秋兴》这首诗。
唐诗杜甫秋兴八首原文
唐诗杜甫秋兴八首原文
《秋兴八首》
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其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其四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其五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
其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其七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秋兴八首
杜甫墓
返回
返回
背景简介
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漂泊到四 川夔府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 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 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 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 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 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 打枣,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以前杜 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 作《又呈吴郎》。
作,显得非常浅显直白, 此联描写的重点乃是“香稻”与“碧梧”, 故应放在句首醒目之处,以起到强调的作用。 极写香稻之丰和碧梧之美。
上一联是喜物产之丰美,此联则是乐人事之
和融。春到渼陂,芳郊绿遍,桃红柳绿,莺 歌燕舞,到处是一派烂漫的春光。而在这幅 春光融融的背景上,出现了一幅佳人拾翠的 美丽画面。这里则用来形容诗人与岑氏兄弟 乘舟泛游时的风度潇洒,神情飘逸,以及彼 此间的深情厚谊。
教 学 目 的
教 学 重 点
作 者 简 介
背 景 简 介
内 容 述 评
艺 术 赏 析
思 考 练 习
朗 读 欣 赏
资 料 链 接 退出
注释
[1]秋兴:因秋而感兴。《秋兴八首》是杜甫作于大历元年(766)的一组七言律 诗。诗共八首,以身居巫峡、心念长安为线索,抒写遭逢兵乱、滞留他乡的悲慨, 八首之间脉络贯通,首尾呼应,组织严密。本篇是其中的第一首。 [2]玉露:白露,指霜。凋:凋落。 [3]巫山:在今重庆巫山县东南,大江流经其中,成为巫峡。巫峡:长江三峡之 一。萧森:萧瑟阴森。 [4]兼天涌:形容波浪滔天。 [5]塞上:形势险要之地,这里指巫峡两岸之山。阴:指天色昏暗。以上二句极 写景物晦暗萧瑟,喻指国家风云变幻,局势不明。 [6]两开:杜甫从前一年五月离开成都,至作此诗之时,已在外飘荡了两年,故 云“两开”。他日:前日,过去。 [7]一系:乍系。故园心:指思乡之情。此二句感叹自己身世飘零,因见菊花之 开,引出伤心之泪,心系故园,叹不能归。 [8]刀尺:制衣所用的工具。催刀尺,指催促裁衣。 [9]白帝城:在夔州城东南的白帝山上。急暮砧:傍晚的捣衣声一阵紧似一阵。 砧,捣衣的垫石。所谓“捣衣”,不同于今天的洗衣服,而是在秋季浆洗新织的 布帛,赶制寒衣。
秋兴八首
4、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江上波涛滚滚,不平静。塞上风云变幻,也是 不平静。整个天地都处于不平静当中。意指唐朝整 个江山都陷入了战乱,战争风起云涌,国、家不平 静。情因景而显, Nhomakorabea因情而深
5、丛菊两开他日泪: 两开:开了两次,回家的事情等了两年,两年 了想回家都未果。
6、孤舟一系故园心: “孤”,形单影只。思念故园,更令人觉得哀伤 。“一”一直思念家园,然而国家战乱,故园还会 安好吗?悲凉由此产生 7、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白帝城传来急促的捣衣 声。又是一年将尽的时候,同时又是一天结束的时 刻,在这样特殊时刻,在外漂泊已久的游子更加思 念故园。然而国乱如此,家还会存在吗?诗歌到这 里,虽然诗中没有一个“愁”字,那种浓浓的愁, 那种国破家亡的悲凉感油然而生。
秋兴八首
杜甫
时代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年)秋日杜甫在 夔州时所作。唐宝应元年(762年),成都少尹徐知 道叛乱,杜甫流亡于梓州、阆 làng 州一带。正欲乘 舟东下,因好友严武重来镇守四川,杜甫不仅打消 了出蜀的念头,而且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 员外郎。不久,严武病逝,杜甫便携家小乘舟东下 ,滞留夔州,一住近两年。《秋兴八首》就是大历 元年(766年)秋日,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
秋意图
巫峡
巫峡
绝句
唐-杜甫
• 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
层次结构
这是一首七律,两句一联,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首联以秋风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 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 颔联紧承首联“巫山巫峡气萧森”语意,进而描 绘望中的巫峡景象和阴森气氛:骇浪滔天,似暗寓了 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 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
杜甫秋兴八首原文
杜甫秋兴八首原文
杜甫秋兴八首之一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野雨中行役。
杜甫秋兴八首之二
红叶舞衣轻,长亭送别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杜甫秋兴八首之三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杜甫秋兴八首之四
初闻征雁,纷至沓来,碧空万里,长风几时到?
非北非南,天涯何处?边草连天,远雁无际,雁来高举手中书,雁去高飞人共去。
杜甫秋兴八首之五
无客云泉石,空留明月枝。
伤心别鹤怨,悲泪度秋池。
萍散菊残枝,寂寥东风悲。
卧看层峦尽,夜祷请高斋。
杜甫秋兴八首之六
天空荒凉惨澹秋,
残菊易挽狂人酒,
风过寒更思不休。
杜甫秋兴八首之七
白露侵寒早,黄叶落惊秋。
轻衣怜素马,独宿倚寒楼。
银汉肃朝宗,北斗挂前头。
今宵浩荡领,何处梦萧梧。
杜甫秋兴八首之八
秋风瑟瑟,
霜华满地,
家国多难,
忧来不可遏。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思悠悠,
恨悠悠,
不及黄泉雁。
杜甫的秋兴八首全部
杜甫的秋兴八首全部一、《秋兴八首·其一》唐代: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释义: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赏析: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词义: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兼天涌:波浪滔天。
塞上:指巫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接地”又作“匝地”。
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
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二、《秋兴八首·其二》唐代:杜甫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释义:夔州的高城上又迎来了落日。
每当晚上北斗星出现的时候,我就按照它的方向来寻找长安的所在。
听到巫峡的猿啼,我真的流下泪来。
我也希望乘着浮槎回到自己的故乡,但这愿望终究还是落空了。
秋兴八首赏析
• 听说长安政局变化很大(指长安先破于安史, 后陷于土蕃,而反思国家和个人所经历的动 乱与流亡,有说不尽的悲哀。王侯第宅都换 了新主人,文武官职也和往朝大不一样了。 • 关山的战鼓震天,征讨吐的军书飞驰不停。 秋江里玉石雕刻的鱼龙寂寞地静卧,回想起 故国长安的如烟往事,我思绪翩翩,难以入 眠。
• 第四首以安史之乱为中心,写长安近况,是 八首的枢纽。首联因听说长安政局变化很大 (指长安先破于安史,后陷于土蕃,而反思 国家和个人所经历的动乱与流亡,有说不尽 的悲哀。中四句承首联,皆“闻道”之事, 具体写“似弈甫寓居四川 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 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 1.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 【秋兴八首(其一)】 故以玉喻之。凋伤:使草木凋 落衰败。 • 玉露凋伤枫树林, •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 巫山巫峡气萧森。 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萧瑟阴森。 塞上风云接地阴。 • 3.兼天涌:波浪滔天。 丛菊两开他日泪, • 4.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 孤舟一系故园心。 云盖地。“接地”又作“匝 寒衣处处催刀尺, 地”。 白帝城高急暮砧.
• 【注】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 (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 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 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这首诗的首联,描绘 了巫山、巫峡一带萧瑟、阴森的秋景,以此来衬托情 思。颔联写江上波浪很大,关塞上的风云连接大地, 周围一片阴晦。这两句所写的自然现象,是社会动荡 不安,自感没有出路的象征。
• “汛汛”、“飞飞”连用表示动作重复; “还”、“故”,流露诗人烦恼的心情。颈 联连用典故,自比匡、刘,深感命运蹇厄, 事与愿违。尾联用同学多不贱反衬自己的落 拓,不得志。“五陵此处代指长安;轻衣肥 马代指权贵。这联感怀身世,悲愤沉郁,如 诉如泣。引出第四首。
杜甫诗秋兴八首
朗读指导:
注意节奏 七律一般二四六分明(平仄), (节拍)为“二二二一”, 也 可根据意义有一些变化,为 “āo wū sēn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yīn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jì xīn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cuī zhēn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萧瑟 凄凉 雄浑 壮丽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草木 萧瑟阴森,江水波涛滚滚汹涌连天。塞 上 风云漫卷密布天地一片阴沉。秋风 萧瑟,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 户的“刀尺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 游子思乡的一幅秋景图。
杜甫的情怀:
1、羁旅之感
2、故园之思 3、漂泊之愁 4、家国之忧 5、壮士迟暮之感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诗的特点及成就
1、深广的忧国忧民思想; 2、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3、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 4、雄浑跌宕的作品结构; 5、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 6、出神入化的律诗成就。
知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入四川,
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
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死, 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 阶级对比,使诗人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 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一度任剑南节度参 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 作:“三吏” 、“三别”。其诗显示了安史 之乱前后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以 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 为主。有《杜工部集》。
3、前两联景物描写运用了什么艺术 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意境?有何作 用? 以景起兴 融情于景\景中含情 营造了凄清、衰败、萧瑟、冷寂又 阔大的意境。景中含情,寄托了诗人 漂泊无依的愁苦和感时伤世的情怀
杜甫《秋兴八首》翻译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翻译赏析《秋兴·瞿塘峡口曲江头》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
其古诗全文如下: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前言】《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第六首怀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华,在无限惋惜之中,隐含斥责之意。
【注释】35.瞿塘峡:峡名,三峡之一,在夔州东。
曲江:在长安之南,名胜之地。
36.万里风烟:指夔州与长安相隔万里之遥。
素秋:秋尚白,故称素秋。
37.花萼:即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南内兴庆宫西南隅。
夹城:据《长安志》记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从大明宫依城修筑复道,经通化门,达南内兴庆宫,直至曲江芙蓉园。
通御气:此复道因系方便天子游赏而修,故曰“通御气”。
38.芙蓉小苑:即芙蓉园,也称南苑,在曲江西南。
入边愁:传来边地战乱的消息。
唐玄宗常住兴庆宫,常和妃子们一起游览芙蓉园。
史载,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在逃往四川之前,曾登兴庆宫花萼楼饮酒,四顾凄怆。
39.珠帘绣柱:形容曲江行宫别院的楼亭建筑极其富丽华美。
黄鹄:鸟名,即天鹅。
《汉书·昭帝纪》:“始元元年春,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
”此句是说因曲江宫殿林立,池苑有黄鹄之类的珍禽。
40.锦缆牙樯:指曲江中装饰华美的游船。
锦缆,彩丝做的船索。
牙樯,用象牙装饰的桅杆。
此句说曲江上舟楫往来不息,水鸟时被惊飞。
41.歌舞地:指曲江池苑。
此句是说昔日繁华的歌舞之地曲江,如今屡遭兵灾,荒凉寂寞,令人不堪回首。
42.秦中:此处借指长安。
帝王州:帝王建都之地。
【翻译】谙练一种时空的分身术,瞿塘峡、曲江头,距离被心灵无限地缩短。
十五年前我写《乐游园歌》,花萼楼、芙蓉园历历在目。
安禄山的铁蹄已使一切烟消云散。
那时,黄鹄还在亭院内高飞,成群的白鸥被游人的舟楫惊起。
杜甫秋兴八首全文阅读
杜甫秋兴八首全文阅读一、绝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四、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五、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沙暖睡莺。
日暮聊为乐,焚膏坐消愁。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六、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七、绝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八、江留疾杂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诗圣杜甫-秋兴八首
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 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 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 五陵衣马自轻肥
秋兴八首(四)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秋兴八首(五)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秋 兴 八 首
秋兴八首(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
秋兴八首(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秋兴八首(三)
秋兴八首(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秋兴八首(七)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秋兴八首(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杜甫《秋兴八首》翻译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秋兴·瞿塘峡口曲江头》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
其古诗全文如下: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前言】《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第六首怀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华,在无限惋惜之中,隐含斥责之意。
【注释】35.瞿塘峡:峡名,三峡之一,在夔州东。
曲江:在长安之南,名胜之地。
36.万里风烟:指夔州与长安相隔万里之遥。
素秋:秋尚白,故称素秋。
37.花萼:即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南内兴庆宫西南隅。
夹城:据《长安志》记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从大明宫依城修筑复道,经通化门,达南内兴庆宫,直至曲江芙蓉园。
通御气:此复道因系方便天子游赏而修,故曰“通御气”。
38.芙蓉小苑:即芙蓉园,也称南苑,在曲江西南。
入边愁:传来边地战乱的消息。
唐玄宗常住兴庆宫,常和妃子们一起游览芙蓉园。
史载,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在逃往四川之前,曾登兴庆宫花萼楼饮酒,四顾凄怆。
39.珠帘绣柱:形容曲江行宫别院的楼亭建筑极其富丽华美。
黄鹄:鸟名,即天鹅。
《汉书·昭帝纪》:“始元元年春,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
”此句是说因曲江宫殿林立,池苑有黄鹄之类的珍禽。
40.锦缆牙樯:指曲江中装饰华美的游船。
锦缆,彩丝做的船索。
牙樯,用象牙装饰的桅杆。
此句说曲江上舟楫往来不息,水鸟时被惊飞。
41.歌舞地:指曲江池苑。
此句是说昔日繁华的歌舞之地曲江,如今屡遭兵灾,荒凉寂寞,令人不堪回首。
42.秦中:此处借指长安。
帝王州:帝王建都之地。
【翻译】谙练一种时空的分身术,瞿塘峡、曲江头,距离被心灵无限地缩短。
十五年前我写《乐游园歌》,花萼楼、芙蓉园历历在目。
安禄山的铁蹄已使一切烟消云散。
秋兴八首
4.西南飘泊时期(48至58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 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 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 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 杜甫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 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这一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 茅。) 、《病橘》、《登楼》、《闻官军收河南河 北》、《登高》、《秋兴》、《三绝句》等大量名作。
写作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 居夔州时的作品。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 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 术成就。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 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 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 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 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 的。《秋兴》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 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 壮苍凉,意境深闳。
孤 舟 一 系 故 园 心 。
诗作解读
尾 联 : 寒 衣 处 处 催 刀 尺 ,
描绘目睹耳闻之物,再写内心愁绪。
“催刀尺”,即催动刀尺。“白帝 城”,旧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的白帝 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 黄昏时分捣衣的砧声很紧。“砧”,捣 衣石,借指捣衣声。古人裁衣前,先将 衣料放在砧上,用杵捣软,使之平整光 滑。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 征人制作寒衣。捣衣声是人间秋声,往 往会增添客子的愁绪。在这黯淡萧条的 秋景和暮色中,诗人更平添了一许孤独、 忧伤之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哀中藏有热烈。这两种颜色的强烈对
析
比,就更增强了“凋伤”这个词给人
的感觉。
“巫山巫峡气萧森”写出了什么内
容
这是从夔州东望之所见,点出了他现
课
在是身在夔州。“巫山” 上到长江两岸的高 山;“巫峡” 下到深谷之间长江的流水。这
文
虽然只是两个地名,但其中有一种包罗一切
分
的“张力”:从高处到低处,从天到地,从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仅写自 然之景吗?
接着用对偶句展开“气萧森”的悲壮景象。“江间”
课
承“巫峡”,“塞上”承“巫山”,波浪在地 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可见整个天地
文
之间风云波浪,极言阴晦萧森之状。万里长江
分
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实
析
景;“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当时土
成都杜甫草堂
(二)、杜甫诗歌的成就
1、杜甫诗歌的内容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
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 苦,被誉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 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2、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 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标志着我国诗歌 艺术的高度成就。“别裁伪体亲风雅, 转益多师是汝师。”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 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如 《兵车行》、《丽人行》。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 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 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 熟的阶段。如《秋兴八首》。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 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 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 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 了新的高度。
兵车行(xíng)·杜甫
车辚辚(lín),马萧萧,行(xíng)人 弓箭各在腰。耶(通“爷”,父亲) 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 (gān)云霄。道旁过者问行(xíng) 人,行(xíng)人但云点行(háng)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 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 还(hái)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
三、 作 者 生 平
杜甫(712—770),字子 美,生于 河南巩县一个 没落的官僚地主 家庭。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 陵,杜拾遗、杜工部。是我国古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和 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有 《杜工部集》传世。他 一生写 了1400多首诗,博得后人广泛的 称赞。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 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 甫是“诗学宗师”,“诗圣”, 对于这些高度的称誉,杜甫是当 之无愧的。
析
山到水,眼前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被萧森的秋
意笼罩无余了。先给你一个整体的广角镜头,
定下了一个整体大气候的基调,然后再具体
来表现它是怎样的萧条和肃杀。
起笔开门见山叙写景物之中 点明地点时间。“玉露”即 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 露为霜。“巫山巫峡”,诗 人所在。二句下字密重,用 “凋伤”、“萧森”给意境 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 ,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衣。可是我杜甫带着我的一家漂泊在旅途中已
经好几年了,我始终没有一个安定的生活,我
用什么来抵御羁旅途中的寒冷?这第一首诗,
从夔州的秋天起兴引出了他的感发,而他感发
的重点则在对“故园”的思念。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
砧”运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3
分)
课
文
分 烘托:以秋风、捣衣声(1分),
析
烘托含辛茹苦的游子无家可归 的惆怅和凄凉。(2分)(意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 森。”运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3分)?
运用了托物起兴:以枫叶凋零、 秋气萧森,(1分)寄寓老大伤 悲、凄苦落寞的情怀。(2分)
接着用对偶句展开“气萧森”的 悲壮景象。“江间”承“巫峡” ,“塞上”承“巫山”,波浪在 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 ,可见整个天地之间风云波浪, 极言阴晦萧森之状。万里长江滚 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 是眼前的实景;“塞上风云”既 写景物也寓时事。当时土蕃入侵 ,边关吃紧,处处是阴暗的战云 ,虚实兼之。此联景物描绘之中 ,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 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
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
六、
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滔天, 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
课 似的,天地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
文 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
讲 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
解
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 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
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
分
国家时局动荡和作者心潮翻卷;
析
(2分) “塞上风云”象征外族入
侵势力的强大和势不可挡。以阴
云盖地,(1分)象征着国家命运
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
闷。(2分)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课
作者写完夔州秋色的大环境之后就要写自己 的感情了。菊花开在秋天,所以这“丛菊”回应
文
了诗题中那个“秋”字。 “他日”可以指过去
分
也可以指未来,在这里是指过去。这“他日泪” 并不是现在流下的眼泪,而是说,山上那些黄色
析
和白色的野菊,一点一点的多么像我去年秋天因
思乡而流下的一滴一滴的眼泪。此时他仍然滞留
在他乡,他始终没有放弃回乡的打算。因此他说,
我不能放弃我的船,我随时准备登上我的船,我
四、 作 者 作 品
望岳 赠李白 兵车行 月夜 春望 哀江头 石壕吏 蜀相 江村 客至 登楼 登高 阁夜
房兵曹胡马 饮中八仙歌 丽人行 前出塞(其六) 悲陈陶 北征 新婚别 月夜忆舍弟 春夜喜雨 不见 赠花卿 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
画鹰 春日忆李白 醉时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曲江(其二) 赠卫八处士 梦李白二首 狂夫天末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秋兴八首 江南逢李龟年
五、 创 作 背 景
《秋兴》八首是杜甫在公元766年 (大历元年)、 55岁旅居夔府时的作 品。这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 深挚的七言律诗, 体现了诗人晚年的 思想感情和艺术成 就。写这组诗时, 离开安史之乱的爆 发(755)已十一年。
六、 课 文 讲 解
白寒孤丛塞江巫玉其 帝衣舟菊上间山露一 城处一两风波巫凋 高处系开云浪峡伤 急催故他接兼气枫 暮刀园日地天萧树 砧尺心泪阴涌森林 。,。,。,。,
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
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
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玉露凋伤枫树林”给人什么感 觉“悲落叶于劲秋”,秋天草木的凋谢是
最容易引起诗人感发的。“玉露凋伤
枫树林”这一句,在凄凉之中还有一
课
种艳丽的感觉。因为“玉露”有白色
文
的暗示,白是一种冷色;“枫树林”
分
有红色的暗示,红是一种暖色, 在悲
天宝十四载11月,杜甫从长安回 奉先探望妻子的途中,安史之乱爆发。 作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在诗中描写了那个大厦将倾之前,权 贵们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的生活;也 写了一个生活和成长在盛世中的知识 分子,在黑暗的现实面前极度的愤懑 和无可奈何;同时更写了下层民众的 艰难生活,揭示出在安史之乱爆发之 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不 公正的社会本质。这首诗成为杜甫长 安十年生活的一个总结。
2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因李 林甫把权弄奸,杜甫和全体应考者都 落了第(“野无遗贤”),故终生未 成进士。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 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 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 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
作者没有机会回到故园,秋意却越来越深
课
了,秋风也越来越冷了,当地人家都开始做寒
文
衣了。又一次回应了诗题中的“秋”字。过去
人们冬天穿棉衣,棉衣穿过一冬,里边的棉花
分
就板结起来不暖和了,到秋天就要拆洗重做。
析
“砧”,是捣衣石,现在你听那山上山下的人
家,已经到处都是刀剪声和捣衣的声音。人们
的生活习惯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在秋天拆洗寒
秋
兴
八
首
杜 甫
一、 教 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
学
成就。
要 了解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特点。 求
二、 学 习 要 点
1. 结合秋兴八首的创作背景, 分析杜甫在景色描写中所包含 的感情。
2. 以颈联为例,分析杜甫此 诗在遣词造句上的特点。。
3. 情景交融使秋兴八首达到 很高的艺术高峰,分析这首诗 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思对即可。划线处为关键得分
点,共3分)
这首诗的主体意象是什么?蕴 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秋天和大江是杜诗中最常见的意象, 《秋兴》八首也以之为主体意象。
这里所选的第一首即为领起之作, 《读杜心解》(清.浦起龙)云:" 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 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
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
蕃入侵,边关吃紧,处处是阴暗的战云,虚实
兼之。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
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
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把峡谷
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
阔,哀感深沉。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
阴”仅写自然之景吗?运用什么样
艺术手法?(6分)
课
文
象征:(1分)以骇浪滔天,暗寓了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 阴。
诗人用一派弥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 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 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 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 寓自己的抚今追昔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