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考生物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论

(完整版)高考生物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1)、生物都不是神创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这对当时人们普遍信奉的神创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具有进步意义。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他认为:一是“用进废退”的法则;二是“获得性遗传”的法则。

但这些法则缺乏事实依据,大多来自于主观推测。

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历史意义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一)、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1.过度(不是过渡)繁殖 —— 选择的基础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

2.生存斗争 —— 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大量的个体由于资源空间的限制而进行生存斗争。

在生存斗争中大量个体死亡,只有少数的个体生存下来。

生存斗争包括三方面:(1)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2)种内斗争(3)种间斗争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推动生物的进化。

3.遗传变异 ——进化的内因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其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个体就容易被淘汰。

4.适者生存 —— 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产给后代,得以积累和加强,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新类型。

所以说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1、 意义:自然选择学说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2、 不足:对遗传和变异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在个体水平。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知识点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知识点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知识点知识点1 物质循环1.概念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4.意义: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知识点2 碳循环1.碳循环过程图解2.析图(1)碳的循环途径:(2)循环形式: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

(3)方向: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都是单向的。

(4)实现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的关键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知识点3 温室效应1.成因①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对化学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CO2。

②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2.危害加快极地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

3.缓解措施①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燃烧。

②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知识点4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这两大功能之间既有明显的差别,又有必然的联系。

二者关系比较如下:知识点5 物质循环过程中的生物富集作用1.概念:是指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的过程。

2.富集物特点: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

3.富集过程: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即营养级越高,富集物的浓度越高。

4.危害:有害物质的浓度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增高,会对人体或动物造成危害。

知识点6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提示] 在A1、B1中加入碘液,在A2、B2中加入斐林试剂。

高考生物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考生物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生态系统的结构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专题27 生态系统的结构【高频考点解读】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热点题型】题型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例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 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 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答案:B【提分秘籍】1.生态系统的组成(1)两大部分组成: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2)四种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关系如下:2.各种成分相互关系【高考警示】(1)生产者≠绿色植物硝化细菌等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原核生物和蓝藻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也属于生产者;而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2)消费者≠动物秃鹫、蚯蚓、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3)分解者≠细菌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是自养型,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举一反三】如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 丙属于次级消费者C. 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D. 丙不属于食物链答案:B题型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例2、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3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 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该生态系统中种群A的生物体型一定是最大的B. 种群A个体数大增,使种群B个体被大量捕食,这是种群B在甲→丙段时间内个体数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C. 种群B在丙处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D. 在该生态系统中,C的有机物总量一般比B多但肯定比A少答案:B【提分秘籍】1.食物链类型食物链包括三种类型:捕食链、寄生链和腐生链。

高中生物所涉及的食物链,实际上是捕食链,是由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

2.食物链(网)结构分析(1)表现形式: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不能有任何间断。

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完全解读(湖南卷)

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完全解读(湖南卷)

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完全解读(湖南卷)湖南省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考试,高考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

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科目中,由湖南省自主命题,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的1门科目,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总成绩;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的2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转换后的等级成绩计入总成绩,即通常所说的“3+1+2”模式。

湖南高考生物命题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底色,依托高考评价体系理论框架,注重发挥生物学科的育人功能。

试题承续往年命题风格,体现教育领域改革新要求,充分考虑学情实际,保持稳中有进。

加强试题创新,丰富情境来源,突出对学科基础、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进一步增强考查的有效性,助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笔者认为本试卷1、注重学科融合与能力考查;对核心知识和核心概念通过不同维度,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同时尽可能的延伸和拓展。

需要学生平时关注生物热点等。

例如第七题的siRNA干扰技术,例如17题的C3和C4植物的考查等。

这是教材中没有出现,这也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宽度和广度。

2、紧跟时代;例如第13题的材料题就提到了二十大里面的内容。

3、注重核心素养的养成;例如19题,以生活中的情景为材料,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

1.分值分布1.12023年湖南卷生物试题具体分值分布1.2湖南卷生物试题分值分布从2023必修1的分值最高为28分,选择性必修3分值最低为15分。

部分题目知识点涉及到几本书的情况,但总体来看必修一分值较重,体现了重视必修知识点的考查。

(高考生物)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高考生物)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科技行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生态学以生物个体及其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2种群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种群的特征及其增长的规律;3群落生态学以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群落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揭示群落中各个种群的关系,群落的组成、结构、分布、动态演替及群落的自我调节等;4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各个环节;5景观生态学是研究一定区域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6全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栖居的地球这个生命维持系统的基本性质、过程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研究。

生态学方法论:层次观、系统观、整体观、综合观、进化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野外与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模拟试验、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生态网络与综合分析什么是“系统”:系统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系统的三要素:两个以上的组分;各组分相互联系,具有一定的结构;具有独立的、特定的功能系统的基本性质:系统组分的整体性;系统结构的有序性;系统功能的整合特性;系统结构、功能的可控性系统分析:是在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边界的基础上,分析系统组成要素、层次结构及各组分相互影响的定量关系,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对系统的结构优化,使系统具有功能整合作用的研究过程。

过程:第1阶段:定性分析阶段包括明确问题及研究目标;划分系统边界、确定系统组分、分析系统层次;第2阶段:定量分析阶段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主要是系统结构有序性分析,包括定量研究各组分之间的定量影响关系,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第3阶段:模型分析阶段是在系统组分及基本量化关系认识的基础上,确定系统模型的参数,进行模型的试验,分析系统要素的动态关系;第4阶段:系统结构优化阶段是通过模型分析,优化系统结构,实行系统调控,使系统具有系统功能整合特性,实现优化的系统功能。

专题39生态系统的结构-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及判断题练习

专题39生态系统的结构-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及判断题练习

专题39生态系统的结构一、基础知识必备(一)生态系统1.概念:由_生物群落____与它的__无机环境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有大有小,最大的是生物圈3、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4、结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无机环境:即非生物的__物质和能量_____________。

2.生物群落:3、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1)由上图可知,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2)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从而被生物所利用。

(3)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

(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5)四种成分的关系①基础: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②桥梁:生产者、分解者。

③主导(基石):生产者。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__食物____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__生产者_____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般不会超过__5__个营养级。

2.食物网(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2)形成原因: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___ _____多种植物____,也可能被__多种肉食性动物______所食。

(3)功能:是生态系统____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_______________的渠道。

(4)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_营养级_______。

二、通关秘籍1、误区辨析(1)植物≠生产者:菟丝子属于植物,营寄生生活,是消费者。

(2)动物≠消费者:秃鹫、蚯蚓、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3)细菌≠分解者: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是自养型,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高考生物专题课件28: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考生物专题课件28:生态系统的结构

深化突破
2.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 (1)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对其他营养级的影响 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减少时,会连锁性地引发其后的各个营养级 生物数量减少。这是因为生产者是其他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直接或间 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一方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化的影响 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变化 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必备知识
7.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四营养级。 ( √ ) 8.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 ( ✕ ) 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其中黄雀处于第三营养级。 ( ✕ ) 10.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 √ )
深化突破
深化突破
突破1 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态系统成分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成分
归类
各成分的组成
பைடு நூலகம்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自养型生物 (1)绿色植物;(2)光合细菌和蓝藻;(3)化能合成细菌,如硝化细 将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引入生物群落,为消费者、分解者提供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
0.05
7
0.51
68
0.39
(mg/L)
深化突破
由于生物富集现象,随着营养级的升高,有机汞浓度增加,表中A有 机汞浓度最低,属于第一营养级,含能量也最多,C和E的有机汞浓度较低 且差别不大,表明两者属于同一营养级,D有机汞浓度最高,属于最高营 养级,含能量也最少,那么,最可能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

高考生物专题八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专题八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新人教版

专题八:生物与环境【考情分析】本专题知识综合性大,从元素、细胞一直到生态系统,并和生产实际联系的内容较多。

高考中的考查热点内容有:种群的数量变化、数量变化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的特点及相关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原理;群落间生物种间关系及群落演替;全球的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

命题形式:知识点的考查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坐标曲线题、表格题较多)。

【知识网络】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个体水平分子生物学个体生物学宏观生物学(生态学)【知识综合】一、种群和群落1、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2.种群的增长曲线”型曲线3.种间关系。

高峰变动滞数量可能减少。

提醒:寄生是从活体获得营养物质,寄生生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腐生是从死体上获得营养的生活方式,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4.群落演替二、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组成将有物质循环通畅进行途【典例导航】1. 【2012、全国新课标、3】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 .田鼠和杂草B .豌豆和杂草C .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 .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答案】B【解析】A 、B 、C 、D 描述的种间关系依次是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和寄生 2.【2012、海南、19】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 .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C .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D .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答案】D【解析】根据题中简图可知,甲能够固定太阳能,为生产者,乙从甲获取能量,为消费者,A 正确;该生态系统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同时能量也可以扩散到外界,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B 正确;能量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经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后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 正确;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甲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 不正确。

高考生物专题训练:第17练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高考生物专题训练:第17练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高考生物专题训练第17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高考题专项汇编1.(2022·浙江6月选考,17)由欧洲传入北美的耧斗菜已进化出数十个物种。

分布于低海拔潮湿地区的甲物种和高海拔干燥地区的乙物种的花结构和开花期均有显著差异。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耧斗菜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B.生长环境的不同有利于耧斗菜进化出不同的物种C.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若将甲、乙两种耧斗菜种植在一起,也不易发生基因交流2.(2021·河北,6)雄性缝蝇的求偶方式有:①向雌蝇提供食物;②用丝缕简单缠绕食物后送给雌蝇;③把食物裹成丝球送给雌蝇;④仅送一个空丝球给雌蝇。

以上四种方式都能求偶成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求偶时提供食物给雌蝇有利于其繁殖,是一种适应性行为B.④是一种仪式化行为,对缝蝇繁殖失去进化意义C.③是雌蝇对雄蝇长期选择的结果D.④可能由③进化而来3.(2021·湖南,8)金鱼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现有形态多样、品种繁多的金鱼品系。

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B.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多种形态C.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有基因频率的改变D.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4.(2021·广东,10)孔雀鱼雄鱼的鱼身具有艳丽的斑点,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

关于种群中雄鱼的平均斑点数量,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缺少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增多B.引入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C.天敌存在与否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D.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5.(2021·广东,8)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某兔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和1 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F、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15%、85% B.25%、75%C.35%、65% D.45%、55%6.(2018·全国Ⅰ,29)回答下列问题:(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地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

高考生物 高中生物:生物学大题 结论长句的梳理

高考生物 高中生物:生物学大题 结论长句的梳理

9.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 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0.有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 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1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 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 常遗传病三大类。 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 因结构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 2.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 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
7.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过程。 8.癌细胞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 9.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的原因是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 使得癌细胞的黏着性降低。
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
第4讲 酶与ATP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 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 化效率更高。 3.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反应条件温和的特性。
16.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 物称为一个物种。 17.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 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专题四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9讲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 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人大脑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 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 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 功能。

(新高考适用)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非选择题规范练4生物与环境

(新高考适用)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非选择题规范练4生物与环境

非选择题规范练四生物与环境(2022·浙江6月)科研小组在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开展了研究工作。

回答下列问题:(1)对某种鼠进行标记重捕,其主要目的是研究该鼠的种群密度。

同时对适量的捕获个体进行年龄鉴定,可绘制该种群的年龄金字塔图形。

(2)在不同季节调查森林群落的组成与季相的变化状况,可以研究该群落的时间结构。

(3)在不考虑死亡和异养生物利用的情况下,采取适宜的方法测算所有植物的干重(g/m2),此项数值称为生产者的生物量。

观测此项数值在每隔一段时间的重复测算中是否相对稳定,可作为判断该森林群落是否演替到顶级群落阶段的依据之一。

利用前后两次的此项数值以及同期测算的植物呼吸消耗量,计算出该时期的总初级生产量(生产者合成有机物的总量) 。

【解析】(1)标记重捕法是研究种群密度的方法之一,适用于鼠这种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通过对捕获个体进行年龄鉴定,可以绘制种群的年龄金字塔图形。

(2)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昼夜变化、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季相就是植物在不同季节表现的外貌。

(3)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就是生物量,故测得所有植物的干重即为生产者的生物量。

群落演替达到平衡状态,生物量不发生增减就可称为顶级群落。

单位时间内的净初级生产量加上植物的呼吸消耗量就是总初级生产量(生产者合成有机物的总量)。

1.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功能。

如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a~e代表过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 d (填图甲中字母),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则这一过程中,生产者对CO2的吸收量将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

草原周边少量生活垃圾并未对该生态系统产生明显影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或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

(2)如图乙是对该草原某种生物种群密度调查后绘制的曲线,λ为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则bc段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为下降 (填“下降”“不变”或“上升”)。

2022年新高考河北生物高考真题(解析版)

2022年新高考河北生物高考真题(解析版)

2022年新高考河北生物高考真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与某些细胞器膜之间存在脂质、蛋白质的交流B.细胞膜上多种载体蛋白协助离子跨膜运输C.细胞膜的流动性使膜蛋白均匀分散在脂质中D.细胞膜上多种蛋白质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答案】C【分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还有胆固醇;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详解】A、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膜形成的囊泡融合到细胞膜中,此过程细胞膜与某些细胞器膜之间存在脂质、蛋白质的交流,A正确;B、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所以细胞膜上多种载体蛋白协助不同的离子跨膜运输,B正确;C、膜蛋白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分布是不对称、不均匀的,或镶、或嵌、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D、细胞膜上多种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

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功能有密切关系,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C。

2.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损细胞器的蛋白质、核酸可被溶酶体降解B.线粒体内、外膜上都有与物质运输相关的多种蛋白质C.生长激素经高尔基体加工、包装后分泌到细胞外D.附着在内质网上的和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具有不同的分子组成【答案】D【分析】1、线粒体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

2、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分泌到细胞外。

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详解】A、溶酶体中有水解酶,可以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受损细胞器的蛋白质、核酸可被溶酶体降解,降解产生的有用物质可被再次利用,A正确;B、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可具有物质运输等功能,线粒体的内、外膜上都有与物质运输相关的多种蛋白质,B正确;C、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在核糖体合成后,需要经高尔基体加工、包装后分泌到细胞外,C正确;D、附着在内质网上的和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分子组成相同,均主要由RNA 和蛋白质组成,D错误。

生物选修二生物与环境知识点

生物选修二生物与环境知识点

生物选修二生物与环境知识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变异性,包括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基因和它们之间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系统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的好处,包括空气和水的净化、气候调节、土壤肥力、病虫害控制和休闲活动。

这些服务对于人类的生存福祉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威胁然而,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来自多种因素的严重威胁,包括: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农业、城市发展和采矿等人类活动导致了自然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为野生动物创造了挑战性的生存环境。

物种入侵:外来物种的引入可以与本地物种竞争资源或传播疾病,对生态系统平衡造成负面影响。

污染:工业和农业活动产生的污染物会污染空气、水和土壤,损害生物体和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导致了温度升高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增加,给生物体和栖息地带来了压力。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对于人类的长期生存至关重要。

一些关键的保护措施包括:建立保护区:建立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等受保护区域,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减少人类干扰。

可持续土地管理:采用农业和林业等可持续土地管理做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物种恢复:开展物种恢复计划,通过栖息地改善、繁殖和再引入,恢复濒危或受威胁的物种。

减少污染:实施旨在减少空气、水和土壤污染的政策和法规。

公众教育和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的认识。

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生物多样性有助于调节气候,而气候变化反过来也会影响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森林和海洋等生态系统通过碳封存和释放氧气等过程来调节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气候变化影响生物多样性:极端天气事件、海平面上升和温度升高等气候变化的影响可以破坏栖息地、改变物种分布并导致物种灭绝。

结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对于地球的健康和人类的福祉至关重要。

高考生物生命科学知识点精讲

高考生物生命科学知识点精讲

高考生物生命科学知识点精讲高中生物中的生命科学部分是一个充满奥秘和趣味的领域,它涵盖了从细胞的微观世界到生态系统的宏观世界等众多关键知识点。

在高考中,这部分内容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些重要的知识点。

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学习生命科学的基础。

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它具有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等重要功能。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其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

细胞质中包含着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负责有氧呼吸为细胞提供能量;叶绿体则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分别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脂质的合成等过程。

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以及吞噬外来的病原体。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包含着遗传物质 DNA。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在细胞分裂时,染色质会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二、细胞的代谢细胞的代谢包括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转化等过程。

光合作用是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合成有机物。

呼吸作用是细胞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最终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大量能量。

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分解不彻底,产生少量能量和乳酸或酒精等物质。

酶是细胞代谢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

三、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会经历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等生命历程。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方式。

2023年新教材高考真题湖南卷生物试题

2023年新教材高考真题湖南卷生物试题

2023年新教材高考真题湖南卷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南极雌帝企鹅产蛋后,由雄帝企鹅负责孵蛋,孵蛋期间不进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帝企鹅蛋的卵清蛋白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高于C元素B.帝企鹅的核酸、多糖和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都有水的产生C.帝企鹅蛋孵化过程中有mRNA和蛋白质种类的变化D.雄帝企鹅孵蛋期间主要靠消耗体内脂肪以供能2.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骨架被破坏,将影响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动B.核仁含有DNA、RNA和蛋白质等组分,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线粒体内膜含有丰富的酶,是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D.内质网是一种膜性管道系统,是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3.酗酒危害人类健康。

乙醇在人体内先转化为乙醛,在乙醛脱氢酶2(ALDH2)作用下再转化为乙酸,最终转化成CO2和水。

头孢类药物能抑制ALDH2的活性。

ALDH2基因某突变导致ALDH2活性下降或丧失。

在高加索人群中该突变的基因频率不足5%,而东亚人群中高达3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相对于高加索人群,东亚人群饮酒后面临的风险更高B.患者在服用头孢类药物期间应避免摄入含酒精的药物或食物C.ALDH2基因突变人群对酒精耐受性下降,表明基因通过蛋白质控制生物性状D.饮酒前口服ALDH2酶制剂可催化乙醛转化成乙酸,从而预防酒精中毒4.“油菜花开陌野黄,清香扑鼻蜂蝶舞。

”菜籽油是主要的食用油之一,秸秆和菜籽饼可作为肥料还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油菜花通过物理、化学信息吸引蜂蝶B.蜜蜂、蝴蝶和油菜之间存在协同进化C.蜂蝶与油菜的种间关系属于互利共生D.秸秆和菜籽饼还田后可提高土壤物种丰富度5.食品保存有干制、腌制、低温保存和高温处理等多种方法。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干制降低食品的含水量,使微生物不易生长和繁殖,食品保存时间延长B.腌制通过添加食盐、糖等制造高渗环境,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C.低温保存可抑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温度越低对食品保存越有利D.高温处理可杀死食品中绝大部分微生物,并可破坏食品中的酶类6.甲状旁腺激素(PTH)和降钙素(CT)可通过调节骨细胞活动以维持血钙稳态,如图所示。

生物与环境知识点

生物与环境知识点

生物与环境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知识点是高考生物的一个考点,那么你掌握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生物与环境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生物与环境知识点:种群和群落1.种群的特征(1)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

拓展:①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②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③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的种群特征是年龄组成④种群的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密度。

2.种群的数量变化(2)从组成种群的个体角度看,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在原因是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的斗争,每一个体均需占有一定的生存资源,包括对实物、空间和配偶的争夺,使得在个体数量达到一定值斗争加剧,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发生改变。

(3)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无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

J 型增长的关系式:Nt=N0λt ;(4)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因此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拓展: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

②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 K 值。

③渔业捕捞需要考虑该种群的增长率问题,原则上说是要在种群数量超过K/2 时进行捕捞,而且严格限制捕捞量,有利于有效地保护渔业资源。

防治害虫需要考虑改善环境,以降低K 值,才能使防治效果最好。

(5)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等。

3.群落的结构特征(6)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7)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①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例如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高考生物稳态与环境知识点

高考生物稳态与环境知识点

高考生物稳态与环境知识点高考生物试题中,环境与稳态这个考点也需要同学们掌握,下面店铺整理的高考生物稳态与环境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3) 体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2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 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递质)→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 低于0.8 g/L:低血糖症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与无
机环境
生物与无机环境
致远中学施志文
情感目标:
通过生物与无机环境和相互影响和生物对无机环境适应的具体事例,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辨证统一的思想观点。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
(1)知道生态学的概念
(2)理解各种无机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存和分布的影响
2、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能联系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识,来理解无机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进而能解释有关自然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阳光、温度、水三种无机环境因素的生态作用。

教学难点:无机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和限制因素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讲述: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画面。

幻灯片:自然美景
讲述:原来我们周围有着这么美丽的景色,那么怎样使这些景色不被污染,怎样使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物和环境之间究竟包含几方面的关系呢?
幻灯片: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
讲述:第一幅“警卫”,鹿,群居在一起,在草地上休息,而其中一只在放哨,这是同种生物之间的互助关系;第二幅“决战”,两只狼为各自利益而战,这是同种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第三幅“寄居蟹”,这是种间寄生关系;第四幅“鼠入蛇口”,这是捕食关系。

提问:从这几幅画可以说明生物和谁之间的关系?
(回答: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
讲述:生物除了和生物之间发生关系外,还和生存环境发生着关系,比如鱼离不开水,绿色植物离不开阳光,人类离不开氧气等等。

我们把研究生物和生物、生物和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称为生态学。

其实,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就是生物与有机环境之间的关系,而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就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所以,可以说,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物与有机环境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两大类。

(学生观察课本图片)
提问:有机环境因素包括哪些?无机环境因素又包括哪些?
(回答:有机环境因素包括动物、绿色植物、真菌等,无机环境因素包括阳光、温度、大气、水、重力、地形和土壤等。


提问:两大关系中,哪者是基础,是根本性的?为什么?
(回答:生物和无机环境的关系是基础,是根本性的。

因为动物、菌类最终都依赖绿色植物为营养,而绿色植物则依赖阳光、水分、矿物质等自然无机因素而生长、发育。


讲述:那么,无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里呢?下面就来学习第一
节生物与无机环境。

刚才同学回答了无机环境因素有很多,如温度、阳光、水、土壤、风等,下面我们重点分析阳光、温度、水对生物的影响。

首先分析阳光对生物的影响。

幻灯片:海洋中藻类的垂直分布
讲述:在海洋里,绿色植物藻类出现分层分布的现象,上层分布着绿藻,接着是褐藻,而最下层是红藻。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藻类出现分层现象的原因。

(回答:受光照强度的影响。

因为光穿透水的能力是不同的,不同深度光照强度也不同,所以植物也不同。


讲述:为什么光穿透水的能力是不同的呢?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波长最长的是红光,最短的是紫光,穿透水的能力最强的却是紫光,因为波长越短,穿透能力越强。

所以主要吸收蓝紫光的红藻就分布在最下层,其次是褐藻,最上层是绿藻。

光照强度影响着绿色植物在水中的分布,对陆生植物的分布有无影响呢?
实物:苔藓
提问:苔藓在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经常看到?
(回答:阴暗潮湿的地方)
提问:能否种植到强光处?为什么?
(回答:不能,因为苔藓叶片很薄,在强光下会因蒸腾作用过强而失水死亡。

)讲述:我们把像苔藓一类的只能在较弱光照下才能生长的植物称为阴性植物,而相反的,只有在强光环境中才能生长良好的植物称为阳性植物。

提问:请同学们举一些你熟悉的阳性植物?
(回答:杨树、棕榈为阳性植物)
讲述: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发现光照强度影响着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

根据植物开花所需日照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植物、中间性植物,一般情况下,春夏开花的为长日照植物,秋冬开花的为短日照植物,一年可开几次花的则为中间性植物。

提问:下面举的几种植物,请同学们归一下类。

(回答:小麦、油菜为长日照植物,菊花、圣诞花为短日照植物,番茄、黄瓜、月季为中间性植物。


讲述:从以上实例说明日照时间的长短影响着植物的生活和繁殖。

根据动物白天活动的还是夜间活动的分为日出性动物和夜出性动物。

提问:下面举的几个例子请同学们归类。

(回答:狗、苍蝇、蝴蝶为日出性的,猫头鹰、田鼠、蛾类为夜出性的。

)幻灯片:夜光灯
提问:有什么用途?
(回答:利用蛾类夜间出来活动的习性来捕捉它们。


讲述:随着秋天短日照的到来出现鸟类迁徙、雪兔换毛和鹿进入交配期等现象,而随着出天长日照的到来雪豹开始繁殖。

这些现象都说明动物受日照时间的季节变化的影响。

可见,阳光对动物的生活和繁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提问:在高一我们学过一篇语文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其中有这样一句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同学们考虑一下这句诗句说明什么?
(引导,回答: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
讲述:又如海拔由低到高,植物分布是,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
甸。

又比如北方的苹果和梨种到热带地区就不能开花结实,南方的柑橘不能在北方安家等。

提问:诗人白居易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间桃花始盛开”,这一奇观的出现说明什么?
(回答: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讲述:温度对生物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

如海洋鱼类的季节洄游、动物的冬眠都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

提问:请分析新疆哈密瓜比我们这里甜的原因?
(引导,回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生长,总积累的有机物多。


幻灯片:热带雨林、沙漠
提问:请你分析一下两幅画面的不同之处。

(回答:热带雨林植株的数量多,种类多,而沙漠地带植株稀少。


提问:说明原因。

(回答:热带雨林地区,气温较高,雨量充沛,而沙漠地带水量少。


讲述:所以,水决定陆生生物的面貌。

动、植物为适应干旱环境,也表现出不同的形态构造和生理特性。

幻灯片:仙人球
提问:分析叶和茎的特点。

(回答:针状叶,防止水分蒸发;肉质茎,储存水分。


幻灯片:沙漠中的蛇和跳鼠
讲述:沙漠中的蛇,表皮有厚鳞,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沙漠中的跳鼠,一生不饮水,没有汗腺,生理活动产生的水大部分能重复利用。

水还影响着水生动物的分布,主要因素有含盐量、酸碱度等。

以上把阳光、温度、水对生物的影响一一作了分析,而实际上,作用于生物体的不可能只有一种因素,如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阳光、水、二氧化碳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改变都将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下面我们就通过海洋强光带硅藻一年中数量的变化来分析这个问题。

幻灯片:硅藻数量变化曲线图
提问:思考(1)12月、1月、2月为什么硅藻含量很低?(2)6月、7月、8月硅藻数量为什么仍处于低谷?(3)3月、4月、5月为什么硅藻数量有一个很高的增长率?
(回答:(1)水温较低,日照减弱,所以硅藻含量很低。

(2)春季数量大增,使矿质营养因耗用而大大减少,因而降低了硅藻的增长率。

(3)矿质营养供应充足,温度和日照强度逐渐增高,所以硅藻数量有一个很高的增长率硅藻数量有一个很高的增长率。


讲述:从一年中硅藻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到,这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改变,比如夏季矿质营养的减少,都将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幻灯片:“水华”的湖泊
讲述:“水华”是由于湖泊中N、P充足,藻类过度生长,导致水质恶化的现象。

若藻类过度生长发生在海水里,那就会出现“赤潮”的现象。

提问:藻类生长必需磷酸盐,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控制藻类的过度生长?
(回答:除去水中的磷酸盐。


讲述:从这个例子发现,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影响生物的关键因素来控制这种生物的发展。

我们把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一种或少数几种关键因素称为限制因素。

提问:影响农业地区作物生长的限制因素是什么?
(回答:矿质营养素)
提问:影响山区植物垂直分布的限制因素是什么?
(回答:温度)
提问:影响沙漠地带植物生存和分布的限制因素是什么?
(回答:水)
讲述:从上面几个例子可以发现限制因素决定着生物的分布范围和分布地点,同时可以控制有还生物的发展。

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课堂练习:
作业:练习册
教案说明:
1、本章节内容比较枯燥,所以通过大量图片,提高学生兴趣,并充分利用图片,引导学生从图片中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为保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调整,生物圈的内容准备安排到生态系统一节。

3、在教学过程中引用了我们生活周围常见的实例,通过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